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pdf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 旋转与平移现象教案 西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 旋转与平移现象教案 西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旋转与平移现象教案西师大版教学内容:一、旋转现象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旋转现象,理解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旋转门、风扇等。

3. 让学生通过画图、折纸等活动,亲身体验旋转现象,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二、平移现象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平移现象,理解平移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梯、滑滑梯等。

3. 让学生通过画图、移动物体等活动,亲身体验平移现象,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三、旋转与平移的比较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旋转和平移的异同,理解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发现旋转和平移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如旋转门、风扇与电梯、滑滑梯等。

3. 让学生通过画图、折纸等活动,亲身体验旋转和平移的比较,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四、实际应用1.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旋转和平移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发现旋转和平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的兴趣。

3.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共同完成实际应用任务,培养合作意识。

五、总结与拓展1.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旋转和平移的特点及应用。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还有其他旋转和平移的现象,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

3. 让学生通过课后实践,运用旋转和平移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旋转与平移的数学表达1. 让学生学习旋转和平移的数学表达方式,如旋转角度、平移方向和距离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旋转和平移的数学表达,并能正确运用到问题解决中。

3. 让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掌握旋转和平移的数学计算方法。

七、旋转与平移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1. 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旋转和平移几何图形,如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原图形的交点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的观察,理解旋转和平移在几何图形中的运用。

3. 让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的旋转和平移,探索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

八、旋转与平移在坐标系中的应用1. 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旋转和平移在坐标系中,如旋转一个角度后坐标的变化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年、月、日_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年、月、日_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年、月、日(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进行时间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时间的计算方法,如:大月、小月、闰年、平年的判断。

3. 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闰年、平年的判断,以及月份天数的记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 学具:年历、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时间单位,引出年、月、日。

2. 新课内容:讲解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通过实例演示时间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及时间计算方法,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大月、小月、闰年、平年的判断。

3. 月份天数表。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写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 判断题:判断闰年、平年,以及月份天数。

3. 计算题:计算时间差,如:经过多少天、多少月、多少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年、月、日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时间计算方法的掌握。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审批人:总第1课时
总第2课时
总第3课时
总第4课时
总第5课时
总第6课时
总第7课时
总第8课时
总第9课时
总第10课时
总第11课时
总第12课时
总第13课时
总第14课时
总第15课时
总第16课时
总第17课时
总第18课时
总第19课时
总第20课时
第三单元东、南、西、北
总第21课时
总第22课时
总第23课时
总第24课时
总第25课时
第四单元旋转与平移现象总第26课时
总第27课时
第五单元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总第28课时
总第29课时
总第30课时
总第31课时
总第32课时
总第33课时
总第34课时
总第35课时
总第36课时
总第37课时。

东、南、西、北-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东、南、西、北-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东、南、西、北-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道东南西北的意义和用法;
•能够用东南西北指示物体方位;
•能够用东南西北交通工具的行驶方向。

二、教学准备
教师:黑板、彩色粉笔、游戏规则卡。

学生:课本三年级数学上册。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简单的提问和互动,引入新课程:东、南、西、北。

让学生自己尝试描述物体方向以及如何用交通工具指示方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掌握新知识
老师通过示意图或实物范例,讲解东、南、西、北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并引导学生进行交互讨论和分组练习。

3. 游戏活动
老师出示一张地图,地图上标有四个方位和不同的颜色线路,学生需要根据地图上的标示指出某个地方的方向。

可根据年级和学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游戏规则,让学生参与进来,增加学生的互动,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4. 巩固练习
通过举例、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练习。

在练习中逐渐加大难度,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和能力。

5. 总结反思
最后,通过讨论和总结这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并复习知识点、误差和注意事项。

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四、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东、南、西、北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本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并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和赞扬。

五、教学体会
针对此次教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西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讲解这个概念,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应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我会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电子白板和一些练习题。

学生需要准备好他们的笔记本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今天的课程。

例如:“小明有32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多少个糖果?”3. 练习: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亲自尝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我会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 应用: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例如,“如果一辆公交车每次可以坐40个人,那么3辆公交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六、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使用电子白板来展示每一步的解题过程,并板书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1. 45除以9等于多少?2. 63除以7等于多少?答案:1. 45除以9等于5。

2. 63除以7等于9。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在课后,他们可以尝试更多的练习题来巩固这个知识,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他们也可以尝试将这个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和找零。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1. 教学内容解析: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我选择了具体的例题来讲解这个概念。

例如,我会展示如何将24除以3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运算的步骤,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西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中的四则混合运算。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学会如何将这些运算组合起来进行复杂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理解运算的优先级,并能够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运算的优先级,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四则混合运算,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练习本和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简单的算式,比如 3 + 4,然后询问学生们这个算式的答案是什么。

我会鼓励他们大胆地回答,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3. 练习:在讲解完基本的运算规则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计算。

我会鼓励他们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应用: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

我会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将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示例题目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我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数学计算,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计算购物时的总价,或者计算旅行时的路线距离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准确进行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教学,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并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内容1. 同分母分数加法:讲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定义,通过实例展示计算过程。

2. 同分母分数减法:讲解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定义,通过实例展示计算过程。

3. 练习与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准确进行运算。

2.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尤其是在减法中分子可能小于分母的情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加、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PPT 和视频辅助教学。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强调关键步骤。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出题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归纳: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则,强调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1. 8.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 定义:明确写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定义。

3. 计算方法:详细列出计算步骤,并用不同颜色标出关键点。

4. 例题:展示1-2个典型例题,包括解题过程和答案。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鼓励学生在家长或同学的协助下完成。

3. 思考题:出一道需要思考的题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下节课分享答案。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第一单元单元计划克、千克、吨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3、知道吨、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及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4、培养学生操作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课时安排】1、克、千克的认识 1课时2、吨的认识 1课时3、整理与复习 1课时4、综合与实践:称体重 1课时第一课时克、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8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称,1角硬币,糖等物品学生准备:一袋500克的盐,梨,1角硬币,大米,黄豆等物品。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称重量的对话情境,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说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吨切入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1、认识工具称。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的呢?(用秤称)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要用到计量物品质量的工具——秤。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西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 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教材的章节为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47页至第4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并理解其运算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及运算规律。

难点: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规律,能熟练进行口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实际情况,如购物时需要计算找回的钱,让学生尝试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2. 自主探究: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例题,如48÷3,引导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48 ÷ 3 = 16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5题。

2. 请家长协助,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例题讲解,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随堂练习和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口算,并理解了运算规律。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对运算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尝试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更多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找回的钱、分配物品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西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问题解决这一部分的内容。

我们将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假设我们有一个水果店,店里有苹果、香蕉和橙子这三种水果。

我们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水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如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学会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小朋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难点是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小朋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苹果、香蕉和橙子这三种水果的图片,以及一些练习纸和笔,供学生们练习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水果店的情景,让他们想象自己是一个水果店的老板。

我会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这个水果店的老板,你应该如何将这些水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呢?”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写出“问题解决”这个,然后画出三个水果的图片,旁边写上“平均分”的字样。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的过程,并给出答案。

答案:将水果分成三份,每个小朋友得到相同数量的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操作的机会。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尝试解决更多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的引入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在教案的讲解部分,我会向学生们讲解如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这包括明确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这些步骤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

我会用简单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这些步骤,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强调每一步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明白每一步的作用和意义。

三、练习环节的设计在教案的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尝试解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西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2. 不连续进位的概念及处理方法;3.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不连续进位的处理方法;2.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题,以及相应的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个水果摊,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现在有12个苹果,请计算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

2. 例题讲解:以12个苹果为例,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重点强调不连续进位的处理方法。

3. 随堂练习:(1)34 × 5 = ?(2)27 × 6 = ?(3)45 × 8 = ?4. 答案讲解:针对上述练习题,讲解答案及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2. 不连续进位的处理方法。

七、作业设计(1)56 × 7 = ?(2)38 × 9 = ?(3)46 × 2 =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运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加强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课后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两位数乘法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运算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计算购买苹果的总价,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具体应用。

在例题讲解环节,我详细地解释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特别是如何处理不连续进位的问题。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因为不连续进位是学生在学习乘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难点。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衔接内容、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展示台展示例1、例2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展示第1页上的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书第2页上的“试一试”。

2、教学例2.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多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习:书第2页中间的“试一试”。

3对比、发现引导对比所练习题,发现有何相通之处?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下面的“议一议”“试一试”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第3页课堂活动。

⑴先让学生说一说。

⑵正确计算。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1题。

第2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4—5页中的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

教学内容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3.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

2. 教学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中的进位和借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

2. 讲解:详细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竖式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示范:在黑板上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示范,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小结: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2. 板书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步骤,以及重点和难点的提示。

作业设计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练习题。

2. 学生完成练习后,家长签字确认,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课后反思1.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份关于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的文档,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它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一、课程概述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共分为7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知识点和学习任务。

本教案将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法的进位与退位方法2.熟练掌握三位以内数的口算3.学会使用分段求和法4.掌握三位以上的整数加减法5.能够解决上下取整问题6.掌握比较大小并加以运用三、教学内容3.1 单元一:数的认识1.认识0-999的整数2.三位数的读法与写法3.整数比较大小4.分段求和3.2 单元二:加减法1.加减法练习2.使用进退位法进行加减运算3.进位与退位的应用4.解决上下取整问题3.3 单元三:商数和余数1.认识商数和余数的概念2.商数和余数的概念运用3.商数和余数的综合应用4.分类讨论问题3.4 单元四:几何图形1.认识点、线、面和图形2.绘制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3.计算图形的周长4.计算图形的面积3.5 单元五:分数1.认识分数的概念2.分数的读法与写法3.分数的大小比较4.分数的加减运算3.6 单元六:三位数的加减法1.三位数的加减法2.解决实际问题3.三位数的加减运算应用4.三位数的进退位求和法3.7 单元七:数据的统计1.数据的图像表示2.数据的简单统计3.数据的分类汇总4.数据的读取与解读四、教学方法4.1 任务导向式教学法任务导向式教学法是一种结合任务目标和学习者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它以“情境”、“任务”和“学习者本身”为三个核心组成部分,以实现课程目标为主要目的。

在本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定课程任务,如速算比赛、绘制图形和解决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效果。

4.2 认知突破式教学法认知突破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引导学生大脑产生“突破”,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果和深化理解的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外拓展、智力游戏和计算思维训练等手段,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克、千克、吨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3、知道吨、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及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4、培养学生操作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课时安排】1、克、千克的认识 1课时2、吨的认识 1课时3、整理与复习 1课时4、综合与实践:称体重 1课时第一课时克、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8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称,1角硬币,糖等物品学生准备:一袋500克的盐,梨,1角硬币,大米,黄豆等物品。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称重量的对话情境,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说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吨切入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1、认识工具称。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的呢?(用秤称)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要用到计量物品质量的工具——秤。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共23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单元克、千克、吨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2.应用克与千克、千克与吨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应用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千克、千克与吨的进率掌握。

课时安排:(共9课时)1、认识克……………………………………1课时2、认识千克…………………………………1课时3、认识吨……………………………………1课时4、整理与提高………………………………1课时5、综合与实践称体重……………………1课时6、考试与讲评………………………………4课时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1、吨用符号()表示,千克用符号()表示,克用符号()表示。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袋洗衣粉重800()。

(2)一包水泥重50()。

(3)一根粉笔重约5()。

(4)一部电梯的最大载重约是1()。

(5)一头大象约重2()(6)一个鸵鸟蛋的重量约是1500()3、2000g =()kg 5000kg =()t ()千克=8吨3t=()kg ()克=8千克 6000克=()千克3千米 =()米 6500千克 =()吨()千克6米 = ()分米 45毫米 = ()厘米()毫米3吨 = ()千克 7000米 = ()千米120分 =()时 5000千克+3000千克 = ()吨4、种类苹果桃草莓上午5000克15千克2400克下午9千克()克()克合计()千克17千克6千克5、在○里填上“>“、“<”或“=”。

、4000克○40千克、805克○8千克500克、75克○705克④、1千克30克○1030克⑤、6800克○6千克800克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①一支牙膏长15()②一个苹果重120()③一张床长2 ()④火车每小时行180()第二单元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单元目标:1.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过程,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第1课时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第1课时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3. 解决实际问题中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算顺序。

2. 新课:讲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概念、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例题、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相关题目。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中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应用。

3. 拓展题:研究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避免出现错误。

2. 课堂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辅导。

3.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要布置适量,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知识,培养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2.应用克与千克、千克与吨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应用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千克、千克与吨的进率掌握。

课时安排:(共9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认识吨……………………………………1课时
4、整理与提高………………………………1课时
5、综合与实践称体重……………………1课时
6、考试与讲评………………………………4课时
第二单元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单元目标:
1.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过程,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
两位数、三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能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发展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体会乘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
1.熟练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用乘法解决相应的实际的问题。

课时安排:(共20课时)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1课时
2、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2课时
3、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估算………………………1课时
4、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课时
5、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4课时
6、解决问题……………………………………………3课时
7、整理与复习…………………………………………2课时
8、考试与讲评…………………………………………4课时
13结合小棒演示过程,到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相同数位对齐
在上面
第三单元辨认方向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