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频多哲学中的物质与精神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史—物质与精神

西方哲学史—物质与精神

古希腊哲学中的“物质与精神”学院:********学号:*******姓名:***从现代哲学观点看,人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实体。

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

人的世界也因此具有物质精神二象性。

自古希腊哲学文化开始繁荣之际,在大量众多的神学论中开始诞生如米利都学派和爱利亚学派等的自然哲学思想,与宗教不同,他们更加注重自然科学的研究,即人类对物质的客观存在具有初步认识,即便当时还不成熟。

而自苏格拉底起,他主张客观真理,认识事物的可能,并且首次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这一观点,这就是现代精神文明的雏形。

古希腊哲学与现代哲学的渊源都是可以逐步去深究的。

物质精神二象性人的本质问题,就是哲学的本质问题。

人与物的关系实质上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是从人的角度表述的哲学基本问题。

不少人对物的偏执崇拜是唯物主义,对精神的单纯追求则出现不完整的世界观。

道德冲突的实质就是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冲突。

物的功能迅速提高,人的道德却徘徊不前,这是人类的智慧与道德的“精神分裂症”。

爱因斯坦写道:“物理学当前的局面可以概括如下:有一些现象可以用量子论来解释,但是不能利用波动理论来解释,如光电效应;有一些现象只能用波动理论而不能用量子论来解释,如光遇到障碍物会弯曲的现象;但是又有一些现象既可用量子论又可用波动论来解释,如光沿直线传播。

那么对于这么多对光的定义,到底哪一个才能确切说明其特性,最终证明,波粒二象性是一个最合适不过的结果。

波粒二象性是物质的辩证属性,从此也体现了现代物理学的新思维方式,更反映出,在辩证物质与精神的观点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物质与精神的在当代社会下的相互依存关系。

不得不说,物质有点像粒子,精神有点像波,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也是互补的。

例如:物质是本原,精神是派生物;物质是实体,精神不是实体;物质无需载体,精神必须以物质为载体;物质受时空限制,精神不受时空限制;其次,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人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求都是必须的,故从哲学的立足点出发,我们必须同意物质精神二象性这一说法。

阿多诺与总体性

阿多诺与总体性

阿多诺与总体性陈胜云内容提要阿多诺以反总体著称.但他所反对的总体性方法本质上是基于工具理性的同一性思维,本质上它是实证主义的.阿多诺并不反对具体现实的总体——建立于人性基础上的现实总体.当然这种总体在当时的现实历史条件下只能以否定的辩证形象出现。

关键词总体否定同一性思维星丛一、批判同一性思维阿多诺认为,总体性方法本质上缘起于同一性思维,同一性思维本质上是工具理性湮灭人性罪行的同谋,它只停留在第二自然的水平,阻碍了人们洞察工具理性对人性进行奴役的野性社会的支配结构。

人们面对自然界时,把自然界只当作单纯的客观实在,是主体与客体产生分化的前提,也是走向异化的源头。

随着历史发展,特别是工具理性的膨胀,在认识与控制客体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逐渐地二元化,人们越来越把主体提高到对客体绝对主宰的地步。

这是在人们对科学成果的信赖基础上所产生的,以为科学可以直接地完全地控制自然。

这样,“存在物之间的纷繁复杂的联系受到了有思想的主体与无思想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排斥。

”随之,哲学也实证科学化了,哲学尾随专门科学之后,“便不再围绕着客体,阐释它了,还不如说仅仅把客体—F降为一种功能性存在……哲学所吸收的科学普遍性组织形式,妨碍了对哲学来说显而易见的目标。

”哲学关心一种普遍的形式,以为可用来支配自然并为人类造福祉;事实上,哲学在远离客体、远离主体进步这一现实的目标。

正是这一过程导向了同一性思维。

‘同一性思维的产生更直接的原因,还在于现实社会中个体对社会总体的从属性这一基础现实,两者在商品交换中会聚在一起。

“在精神中,普遍的一致性成了一个主体;而在社会上,普遍性只有通过精神的中介、通过它完全现实地所进行的抽象的操作才得以维持。

这二者在商品交换中,在某种主观被思考、同时客观上又有效的东西中会聚一起。

”同一性思维根源于对精神与现实给定性即直接性关系的割裂。

其实,“精神与给定性是不可分离的,两者都不是第一原则,两者都被对方所中介。

”对辩证法来说,直接性并不保持它的直接的姿态,它不是成为基础,而是成为一个要素。

阿多诺的星丛理论

阿多诺的星丛理论

原标题:非同一性意识: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核心辩证法的目标是把事物中非概念性的内容从概念的同一性的强制中解救出来,社会批判的目标是在经济生活中把使用价值从交换价值的压制中解救出来,继而把社会从同一性的深渊中解放出来。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阿多诺的核心思想否定的辩证法从哲学上概括了这个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精髓。

阿多诺集中批判了传统哲学对“同一性”的追求,在批判同一性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的传统辩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绝对否定的非同一性思想。

阿多诺提出非同一性哲学旨在解救传统的形而上学,并对由同一性哲学造成的资本主义的生存异化与资本集权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

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致力于探索纷繁的世界背后那个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永恒的“一”,“同一性”是传统哲学追求的基本精神。

同一性被传统形而上学看作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它将整个宇宙世界理解为一个总体,使每一个哲学体系都变成与这个总体相对应的思维总体。

传统形而上学一直在试图寻求一种绝对的出发点,绝对的出发点使传统哲学成为具有同一性逻辑和思维理性的形而上学。

阿多诺用否定的辩证法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同一性进行批判,批判不仅意味着对同一性原则瓦解的愿望,还体现着对非同一性的渴望。

如果说《启蒙辩证法》体现了阿多诺对工具理性和形而上学同一性原则的批判,那么,《否定辩证法》中阐述的非同一性则体现了他对辩证法的拯救。

提出非同一性绝非意味着要颠覆“第一哲学”,阿多诺一再强调:“在批判本体论时,我们并不打算建立另一种本体论,甚至一种非本体论的本体论。

”在他看来,既然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同一性体现为主体对客体、概念对非概念物的强制,那么“非同一性意识”就意味着不像同一性中主体和客体、概念和非概念物关系的颠倒,而是表现为主体与客体、概念与非概念物之间保持“和而不同”、差异而不分裂、斗争而不互相伤害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中介的。

非同一性意识是阿多诺否定辩证法思想的核心,非同一性认识想说出某物是什么,而同一性思维则是说某物归在什么之下、例示或表现什么以及本身不是什么。

阿多诺大众文化

阿多诺大众文化

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阿多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受到马克思拜物教思想的影响。

马克思主要是从物质生领域或者经济领域来谈论商品拜物教的。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经济具有两面性两面,它在把人从政治强制的不平等关系中解放出来,让人获得了自由,的同时使人陷入更深层次的异化之中,使人被物所统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取代了,从而导致了人的关系带上了物的色彩,金钱代替权力开始统治世界。

阿多诺从中看到了大众文化产生的根源。

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繁荣发展起来,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利益和价值的需要和追求,大众文化的生产已经搭上了现代科技手段和大众传媒的快车,通过大量复制和批量生产,以此传播毫无个性和虚假的文化产品。

阿多诺的思想也受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和创始人,卢卡奇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物化”思想。

卢卡奇对物化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研究,卢卡奇认为商品拜物教的扩散,使得人类社会陷入了“物化”的状态。

这种“物化”主要表现为主体在劳动中与劳动及其劳动产品的对立,也就是人在劳动过程中不仅不能统治自己的劳动和劳动产品,反而与自己的劳动和劳动产品分离,并且这些劳动和劳动产品反过来统治和控制着人类自己。

卢卡奇物化理论中的对资本主义文化的物化的研究深深影响了阿多诺,阿多诺通过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资本主义下的大众文化就是物化的结果和产物,大众文化变成了商品,变成了与人对立的东西,变成了大众努力追求和崇拜的对象,在对大众文化的崇拜和追捧中,大众文化的物化也造成了劳动者的物化使劳动者成为原子,并逐渐丧失了主体性、否定性和批判性,他们生产出大众文化产品同时又使自身变成了与大众文化这一商品对立的主体,沉迷其中,从而使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也使文化变成了标准化、平面化和伪个性化的文化。

除了两个人以外,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经典形态,并且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传统西方哲学二元论

传统西方哲学二元论

传统西方哲学二元论传统西方哲学中的二元论是一种基本的哲学观念,它将世界分为两个对立的部分或原则,比如心灵/身体、理性/感性、理性/感性等。

这种观念源自希腊哲学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成为整个西方哲学的基础。

柏拉图认为,物质世界是世界的感觉性部分,只是真实世界的影子。

他将人的灵魂分成两个部分:理性和欲望。

理性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欲望灵魂追求感官享受和快乐。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应该通过哲学追求理性的境界,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

因此,柏拉图的二元论强调了理性和精神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则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不可分割的。

亚里士多德通过他的形而上学系统将世界分为两个部分:形式和物质。

形式是事物的本质和特性,而物质是实际存在的基础。

他认为,物质和形式是相互依赖和共同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的二元论更加强调实际存在和包容性。

在随后的西方哲学中,二元论继续发展,并逐渐成为哲学的一种范式。

笛卡尔的思想二元论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基础。

笛卡尔将世界分为思维和扩展。

他认为,思想是自证明和独立的,而扩展是物质的外在属性。

笛卡尔认为,思维和扩展是相互独立的,因此他提出了心灵-身体二元论。

休谟则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了印象和理念的二元论。

他认为,印象是感官经验的直接结果,而理念是我们对经验的反思和总结。

休谟的二元论暴露了知识的有限和主观性,进一步挑战了传统的理性主义。

康德则试图解决二元论的困境,他提出了合成判断的概念,将经验和理性结合起来。

康德的二元论被称为合成主义,他认为,我们的理性需要通过经验来验证和补充。

合成主义强调了经验和理性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可能性。

尽管有不同的变体和争议,传统的西方哲学二元论展示了对世界和人类的不同理解和解释。

它试图理解和解释人类存在和现实世界的本质,并为哲学提供了基本的范式。

总的来说,传统西方哲学的二元论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对立和相互割裂的思维方式。

然而,这种二元对立的观念也引发了对于统一、整合和和谐性的追求,从而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浅析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

浅析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

浅析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发表时间:2019-08-30T10:59:31.4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作者:胡甜甜[导读] 在《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在对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区分的过程中提出了“多元决定”这一概念。

多元决定强调的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主要矛盾占统治地位的支配作用,而这一切又必须以多环节主导结构为依托,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特征有着深刻意义。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在《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在对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区分的过程中提出了“多元决定”这一概念。

多元决定强调的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主要矛盾占统治地位的支配作用,而这一切又必须以多环节主导结构为依托,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特征有着深刻意义。

关键词:辩证法的结构;矛盾;多环节主导结构上个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主义出现了两种倾向:教条主义和人本主义。

为抵制这两种错误倾向,阿尔都塞提出“保卫马克思”这一响亮口号,目的在于使人们能够重新且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及其特殊性。

通过结构主义这一基本方法,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等一系列新观点。

本文欲通过分析阿尔都塞的相关论述,来阐明其多元决定论的内涵。

一、马克思辩证法不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简单颠倒阿尔都塞以“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

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1]这句话展开整篇的论证。

他认为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是不同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也不仅仅是外界所认为的“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

外界曾有人认为倒过来的黑格尔辩证法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而当马克思说必须“在神秘外壳中发现合理内核”时,人们可能认为,“合理内核”是指辩证法,“神秘外壳”则是指思辨哲学。

阿尔都塞认为,“对黑格尔的颠倒”这种说法在概念上本身就是含糊不清的,即对黑格尔的颠倒不适用于马克思,“倒过来”一词不过是具有象征意义亦或是一种比喻性质,这根本不触及辩证法本身。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解读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解读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解读阿尔都塞是法国的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其作品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重要的探讨和解释,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本文将对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进行解读。

一、物质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物质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

物质主义是指在物质和精神之间,物质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从社会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出发,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法律、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

阿尔都塞强调了物质实在性和历史变迁的联系。

他认为,物质实在性是物质存在的基础。

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阿尔都塞也强调了人类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因此,他提出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即历史的变迁,不是单纯由经济基础决定,人类活动和人的积极性也具有决定性和创造性。

二、重视实践和自由在阿尔都塞的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对实践的重视。

实践是人类在自然和社会中不断进行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改造世界的动力。

在阿尔都塞的观点中,实践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政治斗争、文化创造等方面的活动,还包括日常生活和个人意识形态方面的活动。

因此,人的自由和人的能动性是重要的,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改造世界,而不是像历史唯物主义所认为的一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阿尔都塞认为,人的自由和人的能动性是激励人们努力改变自己和改变社会的精神源泉。

性别、阶级、民族等社会差别的认识是最终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的,但阿尔都塞也提出了新的解释路径,他强调了人的意识形态因素和人类自由的积极性。

三、批判意识形态的欺骗性阿尔都塞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充斥的各种意识形态,认为它们是对人类自由和真理的防守和限制。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宣扬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潮。

这些思想虽然自诩为捍卫人类自由和幸福,但实际上限制了个人自由和使贫富差距加剧。

印度近现代教育哲学略谈

印度近现代教育哲学略谈

科学教育 , 辩喜并不排斥 , 也因此 , 辩喜的教育哲学被认为 是 古代 印度教 育理想 与现 代西方 教育信 念 的融合 。尼赫 曾
说: “ 辩喜 引以为荣 的是他 的思想根植 于印度 的文 化。另一 方面 ,在人生 问题 的解决途径上他又是现代 的。辩喜应该是 印度过去与现在 的桥梁 。通过教育促进宗教复兴和社会觉醒 是他毕生的夙愿。_ 4 J I ’ 三 、现代 化下 探索 中 的教 育哲 学 2 0 世纪8 0 年代到9 0 年代初 印度 的教育思想在西方发展人 力 资本 的构想影响下形成的。正是基于此 ,当前的许多印度 研 究者都十分注意年轻一 代接触生产活动。近些年来 ,印度 教育家越来 越注意重新审视与西方的长期交往 中形成的教育 价值观 。他们致力 于探 索一种 有 自己特点的教育制度的民族 模式 。支持 印度 与西 方教 育传 统价值 整和的构想 。约什强调 在现代 印度在教 育层次上正在实现精神 与现实 ,传统 与现 代 的相互接触 。许多 印度学者也提 出了遵循现代世界教 育进 程 的趋势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思想 由于印度哲学对于传统哲 学的继承和印度 国情 的特殊 , 印度的教育哲学有些西方截然不 同的特点 ,但是其教育哲学 的实践性和对于现代与传统 、世界和 民族 的思索确实是我 国 教育研究者应该学 习和深思 的。
学家的思想的简略 的论述 ,提供 印度近现代教 育哲学发展 的大体脉络 ,试发掘其 思想对我 国教育哲 学发展的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 :印度 ;教育哲学 ;教 育哲学家 印度作为世界文明古国 ,又是世 界最古 老的三大哲学谱 系之一 ,其哲学 已具有近三千年 的历史 。印度哲学 的发展可 分为 三个 基本时期 :古代时期 、中世纪时期 、近代 ( 包括现 代 )。印度哲学思想的主要来源是印度教和佛教 ,伴随着英 国 的殖民入侵 ,基督教的思想也开始影响印度。建国后 ,随着世 界全球化的深入和印度现代化 的进展 ,一些西方的哲学思想开 始走 人 这个古老 的国家,印度在本土文化和西方文 明的冲突中 诞生出的杰出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影响独立后 印度教育的主流思 想。本文将简略的谈—谈第三阶段的教育哲学的状况。 乐观 入世 的教 育 哲学 泰戈 尔对 传统 学校 “ 毫无生 气 ” 、 “ 保 守呆 板” 的认 识促 进 了他 生命 哲学 和教育 理想 的形成 。泰戈 尔在 哲学上 继承 了印度吠檀多不二传统 , 但反对传统 吠檀 多的世界 虚幻 论 ,认 为物质世界是真实和规律 的,而且存在矛盾 ,主 张通 过 “ 博爱 ”来 调整 。认识论上 ,他将真理分为 自然 和心灵真 理 分别用科 学分析和直觉获得着 。对人生 ,他持乐观态度 和积极 的人世 观。泰戈尔关于教育哲学有三条基本原理 的表 述 :一是 教育 在 自由里面有它仅有的意义和 目的;二是创造 性 的 自我表现 ;三是 与 自然 和人 相互 的交流 ,他主张在 自然 中的教育 ,也采取 积极乐 观的人世态度。泰戈尔的教育哲学 是建立在他 的 自然 主义 、人 道主义和 国际主义之上 的, 自由 和 喻快是其教 育哲学 的关键词 ,只有 自由才能帮助人们 拥有 真正 的感 情 】 。此外 ,他 认为生命 的价值 与爱正是通过人来 实现 的,这种对人 的热爱促使泰戈尔在 自然环境 中的教 育 , 用 给人思想 、行动与交往 的 自由来提高人 的尊严 。而在教育 的民族 与国际化 上 , 他赞成教 育的国际化 。 贾瓦哈拉尔 ・ 尼赫鲁是 印度独立后 的第 一任总理、世界伟 大政 治家、哲学家和 “ 理想主义教育家” 。其教育哲学思想 在他对科 学教育的观点上表现突 出,尼赫鲁主张 以科学为工 具 ,使科学教育 为培养科 学观念和性情服务 ,要在科学和伦 理价值 观之 间架设一 座桥 梁 ,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向 他们提供完全平 等的成长机会 。在传统文化和 民族教育上 , 尼赫鲁认为 ,必须训练年轻人 去吸收本 民族 和其他民族的文 化 中有 良好 的、有价值 的并 富有生命力 的东西 ,抵制任何狭 隘的无价值 的东西 。此外 ,尼赫鲁还认 为劳 动是人生 的基 本 价值之一 ,因此 ,他也特别强调教育中要重视身体锻炼[ 2 ] 。 二 、苦行 者 的教育 哲学 室利 ・ 阿罗频多 ,印度三圣 之一 ,被誉 为圣哲 ,是印度 著名 的教育哲学家 ,整体瑜伽和精神转化是理解其思想 的两 个 关键 。首先 ,阿 罗频 多认为 人 的心智存 在于 物质 和精神 两 个世 界 ,教 育 的 目的就是要 人 的心智从 物质世 界提 升到 精神世界 。为了实现这一伟大 的目标 ,人必须充分发展他 的 思想 、专一 ,沉 思和其它神圣 的研 究 ・

大二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大二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大二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存在意义和思维方式的学科,其内容广泛而深刻。

在高中阶段,学生通常会接触到一些基本的哲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人类思想史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大二哲学知识点的总结,帮助读者回顾和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一、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它产生于古希腊城邦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关注问题的本质和人类智慧的极限。

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重要的代表。

1. 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以理念论为基础,他认为理念是超越感官世界的永恒真理,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

柏拉图的《理想国》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他主张由哲学家统治,实行“哲人统治者”的政体。

2.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亚里士多德是科学和逻辑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形而上学理论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形式和物质构成的,他的伦理学理论则强调追求中庸和理性生活的重要性。

二、哲学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是一种对于人类思考的方式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

在高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

1. 分析思维哲学的分析思维强调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解构。

学生需要学会提出问题、定义概念、辨析观点等分析思维的方法。

2. 综合思维哲学的综合思维强调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综合。

学生需要学会考虑多种因素、整合各种观点、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等综合思维的方法。

3. 创造思维哲学的创造思维强调对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索。

学生需要学会提出新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等创造思维的方法。

三、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价值观的学科,它涉及到个体的道德选择和社会的伦理规范。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伦理学知识。

1. 道德相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标准是相对的,不同文化和个体有不同的道德观点。

学生需要了解道德相对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论证。

2. 伦理决策模型在伦理决策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决策模型,如功利主义、权利伦理和德义伦理等。

论阿多诺“否定”真理观

论阿多诺“否定”真理观

论阿多诺“否定”真理观作者:高启鸿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8期摘要:在西方传统理性哲学中,“真理”一直是一个过于崇高和复杂的概念。

在通常的理解中,真理通常被定位为与“事实”或“实在”相一致,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提供某种程度上的前瞻性“知识”。

与此同时,又没有任何一个关于真理的特定定义被学者们所共同接受。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纵观整个哲学史的认识论问题,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在诉说两个问题——如何去定义和达到真理?问题不仅在于他们从来就没有达成关于真理的一致看法,更加在于——为什么他们从来没有达成某种一致性?那么在阿多诺眼中,真理究竟是什么样的?本文通过对阿多诺在差异性逻辑的分析,从而对阿多诺的“否定”真理观有一个新的理解。

关键词:真理:否定;阿多诺一、传统“实体性”真理观要提到阿多诺对总体性真理观的批判,首先有必要对传统西方真理观做一个简要分析。

正是因为传统西方哲学并没有处理好与形式逻辑的关系,处理好与“真”的关系,因而传统西方哲学在真理的问题上不断与不同的逻辑形式进行交锋,在交锋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的态度:经验和先验。

从形式逻辑的发展历史来看,康德的先验逻辑强化了经验观和先验观的对立,而黑格尔虽然企图克服这两种对立观点去丰富真理内容,但却陷入了实体即主体的泥潭。

“真理”不同于“真”,前者比后者有更广泛的意义。

在传统西方哲学中,“真”是可以通过经验得到的,“真”是经验世界中主体的认识内容与认识对象的符合。

然而这个“真”只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发生:当认识的对象是自然对象时,自然界的各种规律被不断发现和更正,人们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去挖掘自然科学的奥秘;而当认识的对象涉及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人”时,用自然科学的思路去研究人类自身就显得困难重重了。

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问题:在对人类以往历史事件真实性和细节性的认识处于探索阶段的时候,如何从这些问题的逻辑梳理中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寻找真理。

《神圣人生论》(上下册)[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读后感

《神圣人生论》(上下册)[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读后感
虽然我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些地方的理解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我喜欢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喜欢它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喜欢它对于宇宙和自我关系的独特见解。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它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范文:《神圣人生论》(上下册)[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读后感
《神圣人生论》(上下册)[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读后感
第一篇范文:《神圣人生论》(上下册)[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读后感
《神圣人生论》是印度哲学家室利阿罗频多的一部重要著作,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观点令人深思观点犀利,旁征博引,触类旁通。
书中,室利阿罗频多提出了“神圣人生”的概念,他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满足,而是要实现自我与宇宙的合一,达到神圣的状态。这一观点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犹如一剂清醒剂,提醒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从比较文化的视角阅读《神圣人生论》,使我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尽管各个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但在追求人生意义这个问题上,它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提醒我们,尽管文化差异存在,但我们都有着共同的人性和追求。
第三篇范文:《神圣人生论》(上下册)[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读后感
在情节和角色的塑造上,室利阿罗频多展现了他的独特才能。他通过讲述一个个深入浅出的故事,以及塑造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哲学思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角色的描绘,他们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于作者的意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室利阿罗频多的意图并不仅仅是传达他的哲学思想,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探索自己的人生。他希望通过他的文字,能够激发读者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走向一种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阿尔都塞的伦理学哲学思想评析

阿尔都塞的伦理学哲学思想评析

阿尔都塞的伦理学哲学思想评析阿尔都塞(Alasdair Chalmers MacIntyre)是20世纪最著名的伦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伦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评析阿尔都塞的伦理学哲学思想时,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他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还需要对其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其在伦理学史上的地位进行综合评价。

阿尔都塞的伦理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包括“实践理性”、“传统”、“美德”和“社区”。

他认为,伦理学的基础在于实践理性和社会实践的结合,人们通过实践来发展出道德判断力,并在社区生活中形成和传承各种道德价值观。

阿尔都塞反对现代道德理论的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主张恢复传统的伦理学观念,将个体道德与社会伦理联系起来。

在《习惯的美德》一书中,阿尔都塞详细探讨了传统对道德发展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传统不仅是一个社会的历史遗产,更是一种对过往经验的精神继承和承诺。

通过学习和继承传统,人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信念,并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道德和美德。

这种对传统的重视和习惯的培养对于构建一个稳定而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阿尔都塞还强调了美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美德是一种通过实践和社会互动而培养的道德品质,如正直、仁爱、诚实等。

美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区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阿尔都塞主张,通过培养美德,人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准则,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在伦理学的范畴中,阿尔都塞提出了“个人主义”和“共同体主义”之间的对立。

他认为,现代伦理学的流变主要源于个人主义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而共同体主义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阿尔都塞认为,要解决这种对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和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实现道德与社会整体的统一。

综上所述,阿尔都塞的伦理学哲学思想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强调实践理性、传统、美德和社区的重要性。

他主张恢复传统的伦理学观念,将个体道德与社会伦理紧密联系起来,以实现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阿尔都塞的思想总结

阿尔都塞的思想总结

阿尔都塞的思想总结阿尔都塞(Al-Kindi)是一位阿拉伯哲学家和科学家,活动于9世纪的伊斯兰黄金时代。

他不仅在科学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同时也构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阿尔都塞的思想总结如下:首先,阿尔都塞强调理性与信仰的统一。

他认为,理性和信仰不应该被看作是互相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他认为,透过理性我们能够认识到上帝的存在和真理,而信仰则是对上帝的崇拜和敬畏。

他强调,通过理性的使用,我们可以深入探究世界的奥秘,而信仰则是指引我们寻找最高真理的指南针。

其次,阿尔都塞提出了宇宙论的观点。

他认为,宇宙是由上帝创造的,是一种有序的系统。

他强调宇宙的存在是有目的的,并且通过透过观察和理性的运用,我们可以揭示出宇宙的结构和运行规律。

他的宇宙观认为,所有的物质和力量都服从于上帝的旨意,并符合一定的规则。

此外,阿尔都塞也对知识的获取和教育发展了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人类应该通过研究和学习来获取知识,并将其传授给其他人。

他倡导对知识的开放和分享,认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承是实现社会进步和个人完善的关键。

他的观点在其中透露出一种对普及教育的强调,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并发展自己的才能。

此外,阿尔都塞还对哲学和科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他认为,科学应该以实证和观察为基础,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证据来获取真知。

他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认为我们应该依靠思考和质疑来推动知识的进步。

他的方法论对后来的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阿尔都塞对伦理和道德也有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道德是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指导,而且是所有行为的基础。

他强调人类的道德责任,认为我们应该根据伦理原则来行动,并且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的观点提醒人们应该金的角度看待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

总之,阿尔都塞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思想对伊斯兰文明和整个人类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对理性和信仰的统一、宇宙论、知识获取和教育、科学方法以及伦理道德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哲学深度和科学严谨性的思想体系。

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西方哲学重要思想总结

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西方哲学重要思想总结

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西方哲学重要思想总结西方哲学作为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哲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习西方哲学对于考研哲学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哲学重要思想的总结,为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

一、古希腊哲学1. 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主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理念世界的投影,物质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他区分了理念和现象、灵魂和肉体,并通过哲学教育来实现个体与理念的统一。

2.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因说,认为事物存在的原因包括物质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他的形而上学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世纪哲学1. 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奥古斯丁对信仰和理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强调了信仰对人类认识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在中世纪欧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西方哲学的权威-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试图将基督教信仰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相结合,强调了以信仰为基础的理性探究。

三、现代哲学1. 笛卡尔的怀疑论笛卡尔认为唯有怀疑一切,才能找到确凿不移的真理。

他通过置疑和懒惰的方法,得出了自己的哲学原理“我思故我在”。

2. 康德的启蒙哲学康德主张人应当摆脱儿童状态,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问题。

他提出了“纯粹理性批判”的观点,对认识论和伦理学有着重要的贡献。

四、现代哲学流派1.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思想家如詹姆斯、杜威等认为真理来自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验证观念的正确与否。

2.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强调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认为只有那些经过科学验证的知识才是真理。

逻辑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等都是实证主义的重要流派。

五、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强调存在的意义由个体自己决定。

萨特和海德格尔都是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

六、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注重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改造,主张对社会不公平现象进行反思,致力于社会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法兰克福学派都属于批判理论的范畴。

大全瑜伽

大全瑜伽
阿罗频多的哲学,从现代哲学的角度看,又可称为“精神进化论”。因为阿罗频多把宇宙本体——梵看作是一 种“精神”,它有许多高低不同的层次,宇宙的演化就是“精神”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一层层进化的过程。
发展历史
整体瑜伽自然也就包括传统各派瑜伽的精髓。虔敬是最重要的。精神的真理只能为那些履行宗教修持以待真 理的人们所觉知,所以我们必须一心不乱,心地高尚,以获得精神性的智慧。只有这样,“心思”才能把握神圣 的原旨,“心思”被用于高尚的用处,获得永恒的命运。那用处就依附在它上升与下降过程中的地位,命运则是 圆成与超越,而不再会是根除或者消灭了。
谢谢观看
100余年前,那正是一个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时代;是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时代;又是尼采虚无主义哲学 的时代;亦是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时代。阿罗频多却在那里宣传古老的印度教哲学,引导大家阅读《薄伽梵歌》, 练习瑜伽,提高精神层次,这实在是不怎么合乎时宜。阿罗频多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对那些哲学思想本是极熟 稔的。他在另一本《瑜伽书札集》里详细地对学生解释了他的思想与这些思想的区别。
在印度古代,形成了许多瑜伽学说和修炼方式,主要有智瑜伽、业瑜伽、信瑜伽、王瑜伽、诃陀瑜伽、密乘瑜 伽等等。智瑜伽,主张通过增长智慧的方式实现个体灵魂与梵的结合。在方法上强调抑制、“自制”(对肉体一切 情感和欲望的抑制)和“三昧”(把自己的全部意识集中到一处,来证悟梵我合一的神圣境界)。业瑜伽,主张通过 无私忘我的行为来实现解脱。它倡导忘我地为神服务,从而达到人与神的结合。信瑜伽,主张通过对神无限忠诚、 虔诚崇拜,来实现解脱。王瑜伽,因主张通过身体和心理修炼实现解脱,被认为是最稳妥、最有效的方法,故称“王 瑜伽”(瑜伽之王)。诃陀瑜伽,主张把身体和生命当作工具,通过“体式”、“调息”和其他训练,使肉体生命的 活动静止化、纯净化,最终揭示出内在的自我,从而达到梵与我的结合。

评析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评析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评析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深远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和科学发展。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物理学》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说,这一理论成为了他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世的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进行评析,探讨其思想内涵和其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生成、变化和存在都可以归因于四种原因,即材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材料因指的是事物所使用的物质,形式因指的是事物的形状和结构,动力因指的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目的因则指的是事物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这四种原因共同作用才能解释事物的生成、变化和存在,而这也是他的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反映了他对事物本质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

材料因和形式因反映了亚里士多德对事物的物质和形式的关注。

他认为,事物的物质和形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在他看来,物质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而形式则是事物的本质和实质。

这一观点对后世的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真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不仅对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看来,一切事物都可以归因于这四种原因,要想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存在,就必须考虑这四种原因的共同作用。

这一观点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后世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资源。

解读柏拉图《斐多篇》

解读柏拉图《斐多篇》

解读柏拉图《斐多篇》张剑辉斐多篇概述苏格拉底死的时候,他的学生斐多一直守护在他身旁,非常的忠诚。

苏格拉底去世后,斐多把他最后的时刻讲给他的朋友们听。

他告诉他们,苏格拉底并非在临近黄昏时喝下毒药。

他整天都在讨论中度过,就象他以前在狱中和狱外的谈话一样,谈话转向了灵魂不朽这个问题。

各种所谓的证据都提到了,其中主要证据之一是“我们的出生只不过是一种睡眠和遗忘”,学习就是回忆起在另一个生命中获得的知识。

然而在结尾处,这个论证与其他所有论证一道被抛弃了。

然后,苏格拉底提出一种新的想法:灵魂是不朽的,因为它能领悟,能分享真、善、美,而这些东西是永恒的。

人能够认识神,因为人在神那里拥有某种与永恒和不死相似的东西。

所有在场的人都接受了这种看法,而苏格拉底则继续宣称神的公义只有在来生才能显示,并且生动地描述了一幅天堂与地狱的生动图景。

但他告诫他的听众,别把他的描述当作事实真相,而要当作“与真相必有某些相似”的东西。

提出问题死亡之后,灵魂到底是不是存在?关键词相反面回忆理论类同灵魂不朽死亡正文在遥远偏僻的Peloponnesian城郭Phlius,Echecrates 遇到来自Elis 的Phaedo ,他们当中的 Phaedo 陪伴了 Socrates 人生的最后几个小时。

热切渴望从第一手资料了解这个故事,Echecrates 恳求 Phaedo 讲述事情的经过。

几个 Socrates 的朋友一起聚集在他的牢房,包括他的老朋友 Crito 和两个毕达哥拉斯的哲学家,Simmias 和 Cebes。

叙述从Socrates推崇「尽管自杀是错误的,但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应该向往死亡」这一观点开始。

Socrates强调,灵魂是永生而不朽的,哲学家正是终其一生磨练自己讲自己从对肉体的依赖中解脱出来。

对于这个观点他提出了四个论据。

第一个论据讨论相反面的问题。

他说,任何事物都是从他的对立面衍生出来。

比方说一个高个子的人之所以能长高是因为他以前很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科 学性为特色的近现代西方哲学认 为物 质是 万物的本
原 、是 宇 宙 间 的 一 切 得 以 存 在 的基 础 ,所 有 复 杂 的 运 动 形
2 对古代印度世界观的批判
《 综合瑜伽 》说 : “ 时若 我们 内中觉识 某事 物 ,全然 出
乎我们于今之为我们者 以外 ,超 出了我们所知 者 ,且我们 强 烈地为其所吸 引,则我们第一个专注底 冲动 ,便是要 出离 于 今这现实 ,全然寓居于那较高底 真实性 中。这 引诱 的极端形 式 ,时若我们被诱往无上 ‘ 存在 ’与无极 ‘ 阿难 陀 ’ ,便是 贬斥此低者与有极 者 为幻 妄 ,而 企幕 彼方 之 ‘ 涅檗 ’—— 求解脱 ,汩没 ,销 亡于精 神 中 的热情 。 ” ⑦ 这正 是古 代 印度
古代 印度哲学将本体视 为空无一 物的 “ 一” ,就像 密集
的 白光 ,而所有非本体之存 在 ,是无尽 的 “ 多” ,就像 五颜
六 色 的 彩 虹 ,声 称 如 果 “ 一” 为真实 ,“ 多 ” 就 是 虚 幻 ,既 然 绝 对 者 为 真 , 而 且 是 唯 一 的 ,相 对 者 就 只 能 是 “ 非真 ” ,
视物质为虚幻 、为蒙在精神本体上 的面纱 。因此 ,古代 印度 哲学主张否定物质 ,只有否定 物质 ,精 神的升华 才会 出现 , 最终 ,以所有一切溶解于永恒玄 默之 唯一 真理 中而止息 多元
程序 ,不 能告诉 我们内 中和后面是什么 。物质不能揭示物 质
本身 的起 源 ,更不 要说 生命 、心思。唯物论者认为心思 和生 命都是物 质的产品 ,但阿罗频 多说 : … 心 思 ’和 ‘ 生命 ’ 皆太不 同于 ‘ 物质 ’ 了,不 能是 ‘ 物质 ’ 的产 品 ; ‘ 物质 ’ 本 身是 ‘ 能 力 ’ 的 一 产 品 ,而 心思 和 生命 必 视 为 同 此 一 ‘ 能力 ’的高等产品 。 ” ④ 这就否定 了唯有 一个 物理 世界 的观 点 ,阿罗频 多认 为从远古时代起 ,人类的许多诗人和圣哲都 认为有 高于物 理世 界 的世界 存在 ,这是各 个 民族 的共 同现
地物质与不动地精神之 间不可调 和的对立 。这种观念反 映在
人生观上就是否定现世人生 、追求死后涅 桀、将现世人生视 为通向死后世界的桥梁 的做法 。古代 印度修道人一 向有贬低
自己 肉体 、将 肉体视为充满毒蛇 的筐 、视为灵魂 的负 累的看
法 ,这 也 是 出于 蔑 视 物 质 的 观念 而 发 出 的 出世 道 的 拒绝 。
魏艳枫 :阿罗频多哲学中的物质与精神
理 论研 讨
阿 罗 频 多① 哲 学 中 的 物 质 与 精 神
魏艳枫
( 河南 中医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河南 郑州 4 5 0 0 0 8 )
[ 摘 要 ] 阿罗频 多否定 了西方近现代 思想 家以物质为万物本原 、以精神 为物质 的功能 的观 念 ,又否 定 了古代 印度 哲学 中以精神 为万物的本原 、以物质 为精神 的负累的观 念,建立 了物质与精神统一 的世界观 。但在 阿罗频 多的思想体 系中,精神 始终 处于物质之上 ,起 着控制 、引导物质 的作 用,所 以阿罗频 多的世 界观是以物质与精神为二元 ,但统一 于精神 。 【 关键词 】新吠檀 多主义 ;近现代 西方世界观 ;物质与精 神 ;古代 印度世界观 [ D OI 】1 0 . 1 3 9 3 9 / j . c n k i . z g s c . 2 0 1 5 . 4 4 . 2 0 5
物 理 事 物 之 真 理 也 不 能 全 知 ,物 理 ‘ 科 学 ’ 也 不 能 发 现 我
们 的物质存在之正 当用处 ,单 由一外在知识不 能 ,单 由主制 了物理底 和机 械底程 序 ,也不 能使 其成 为 可能 。 ” ③ 物理 世 界 的客观知识的获取 ,即使推广到极 限,也只能知觉现象 与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哲学 中决定世界 观和本体论性 质的
问题 。对 于这个问题 ,印度现代哲学家室利 ・ 阿罗频 多 ・ 高
斯 做 出 了 与 众 不 同 的 回答 ,他 既 不 推 崇 物 质 而 否 定 精 神 ,亦 不 推 崇精 神 而 否 定 物 质 ,又 不 主 张 二 元 论 ,对 近 现 代 西 方 唯
发用。“ 这首先专从事于生命和物质,在开端是对的,而且
必要 ,… …但这只是预先走一步 ,倘若我们停 留于此 ,则 我
们没有作何真实进步 ” ⑤ 物 质 世 界 是 原 始 地 起 初 ,我 们 要 通
过它进人心思等高层世界 ,如果将 高层还 原为低层 ,就是退 步 。赫拉 克 利 特 说 ,战 争 是 万 物 之 父 ,阿 罗 频 多 也 说 : “ 死 ,是物质世界之 王。 ” ⑥ 为欲望 占据的物质 世界始终处 于 争斗 中,在高于物质世界 的世界 中才有 和谐 ,由于此 和谐 的 下降 ,物质世 界才 得安 宁 。因此 ,物 质不 能 以物 质本 身 为 根 ,不能成为本体 。
物论 和古 代印度唯灵论 ,他都进行 了反驳 ,他试 图建立 一种
调 和 科 学 与宗 教 又 超 越 于 二 者 之 上 的世 界 观 。从 对 物 质 与精
神 的观念 这个 微小问题 的分析可窥探作为 印度现代哲学代 表
人 的阿罗频 多思想体系的特色 。
1 对 近现 代 西 方世 界 观 的 批 判
哲 学 的世 界 观 和 从 此 世 界 观 中 引 申 出 的人 生 观 ,古 代 印度 人
式 ,如生命 、思维最终 都可 以归结为简单物质 的运 动,而人 类所有 的 、即使最 抽象的理性认识也需 以感性认识 为基础并 能化 归为感 性认识 ,不然 便是 反科 学 的诡辩 与幻 想 。2 0世 纪之后 的印度 ,由于英 国殖 民的作用 ,已被这些观点深深影 响。然 而 ,作 为近现代 印度三圣② 之一 的阿罗频多并 没有赞 成这 种观念。他在他的代表作 《 神圣 人生论》 中说 : “ 甚 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