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
“八一三”淞沪会战事件简介
“八一三”淞沪会战事件简介“八一三”淞沪会战事件简介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
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
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
8月9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
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
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
同日,日本下达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等部,作战任务为“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与此同时,蒋介石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5个战区,沪杭地区为第3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并任命陈诚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
淞沪会战
轿车一厂总装车间
2
淞沪会战 背景
甲午战争赔偿了日本2亿两白银,而日本当时的GDP是几百万两白银, 相当于日本几十年的收入。日本有大量的财力赶超中国。当时日本并没有 想完全吞并中国,而是想一点一点蚕食中国。九一八占领东北,卢沟桥准 备占领华北, 当时并没有想在上海开战。一重要原因上海是西方列强的大 本营。租界,各种公司,牵扯很多英美的利益,而日本又不想和英美正面 冲突。当时上海是国际观瞻所在,中国希望在上海打能够吸引当时的国际 联盟关注,希望来进行调停,同时暴露日军暴行。当时中央政府决定在上 海开战。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在上海打对我方是非常不利的,当时在中 央政府的德国顾问建议下在苏锡常地区建立了两道防线(吴福线和锡澄 线),日本海军实力超强,和英美海军并列世界上最强的海军。有6艘大 型航母,和几艘小型航母连当时的英美都没有的。当时中央政府为了在全 世界人民面前争口气,决定在上海开战。
轿车一厂总装车间
8
淞沪会战
谢谢聆听!
轿车一厂总装车间 9
制作:刘超
轿车一厂总装车间 1
淞沪会战 概述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 又称作“八· 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 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 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死伤7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 旅60余万人,伤亡达15余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 束,江阴保卫战开始。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 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 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轿车一厂总装车间
淞沪会战
内容简介(抗日战争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时代背景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历史影响这次淞沪会战,中国虽然战败了,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
同时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日军在上海浴血缠斗三个月,才勉强攻下国军的阵地,已经使得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抗日实力与决心,产生刮目相看的态度,而日军久战未胜,日本的民心士气,则出现了怀疑与困惑。
日本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无法在短期内结束与中国的战争,那么日本就将面临其战略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日本缺乏战争与民生的资源,根本经不起长期的消耗,一旦它无法在中国战场上达成速战速决,那么最后的溃败,也就成为日本无法避免的命运了。
淞沪会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
淞沪会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淞沪会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淞沪会战是发生在1937年11月至12月期间的一场重要战役,也被称为淞沪战役。
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中日双方的态势和国际舆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战役的背景淞沪会战发生的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全面侵略的进一步推进。
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不断向中国大陆扩张,淞沪一带成为他们进攻的重要目标。
二、战役的经过1. 日军的进攻日军在进攻上海之前先向周边城市进行了猛烈轰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随后,他们在11月9日正式向上海发动进攻。
中国驻守上海的第三战区军队以及中国军事顾问庄士敦率领的“华东抗日义勇军”都奋起抵抗,展开了顽强的防御战斗。
2. 激烈的战斗淞沪会战中的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互有胜负。
日军的火力优势和空中支援使得中国军队面临巨大的压力,但中国军队依然顽强地抵抗着。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发生了多次激烈的肉搏战和炮火交锋。
3. 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尽管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中国军队依然表现出顽强的抵抗精神。
他们利用城市建筑物和地形优势,采取了坚守阵地、利用城市战术等策略,给予日军很大的困扰。
中国军队对日军的阻击削弱了其进攻的威力,使得战役拖延了时间。
4. 实力悬殊的结果尽管中国军队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抵抗,但由于日军在技术和装备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对上海等地区的海域控制,最终日军还是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中国军队被迫从淞沪地区撤退。
三、战役的影响1. 改变了中国抗战的态势淞沪会战的失败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役结束后,日军占领了上海等重要城市,扩大了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同时,中国军队的撤退也暴露出中国战略上的薄弱点,迫使中国在后续战役中进行战略调整。
2. 影响了国际舆论淞沪会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篇章。
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的顽强抵抗让世界对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勇气有了更多认识,激发了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扩大了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声音。
淞沪会战:中国的第一次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中国的第一次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也叫淞沪战役,是中国的第一次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间,历时100多天,是中日两国在上海地区进行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战役。
淞沪会战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开始。
淞沪会战之前,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实施了长期的侵略政策,占领了中国大片土地,但中国政府并未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抵抗。
直到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进攻盘古围口,中国政府才开始组建抗日组织,并宣布抗日救亡的决策。
随后,中日双方在上海地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淞沪会战是双方的全面对抗,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这场战役既是中国军队首次对抗日本侵略者的全面战争,也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进行的第一次重大战斗。
中国军队在短暂的准备期后,于8月13日开始了进攻。
由于人力、物资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军队开始时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
日本侵略者则不断进攻,并逐渐占领了上海市区。
经过多次激战,中国军队逐渐找到了突破口,并取得了一些小胜利。
但是,由于军事指挥上的不当,和其它种种原因,战役持续的时间非常长,最终导致中国军队无法保住上海市区,而日本侵略者也无法全面占领上海。
战役持续到1937年11月26日,中日双方在国际压力下达成了停战协议,战役结束。
总的来说,淞沪会战虽然在战争的历史上没有很好的胜利结果,但是这场战役证明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念。
因为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在中日两国的历史上也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赞誉,从而为中国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同时,淞沪会战也证明了中国军队在国内战役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实力,也让日本侵略者认识到在中国进行的任何战争都不会轻松。
淞沪会战:中国民族的防御战争与进攻战争
淞沪会战:中国民族的防御战争与进攻战争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初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中国民族的防御战争与进攻战争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
一、淞沪会战的背景1937年7月,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后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这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淞沪地区是日本进攻中国的重要战略要地,两国交战的局势日趋紧张。
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淞沪会战,双方展开生死搏斗。
二、淞沪会战的防御战争淞沪会战在一开始就以中国军队的防御战争为主。
在战役开始之前,中国军队就充分准备和部署了防御的力量,包括修筑工事、挖掘战壕、设立铁丝网和反坦克障碍等。
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还采取了主动防御战术,即让日军攻入工事内部后再发起反击。
这种战术不仅节约了兵力,还使得中国军队的攻击更为精准和狠烈,让日军不得不节节败退。
三、淞沪会战的进攻战争尽管淞沪会战以防御为主,但中国军队也在主动寻求进攻的机会。
具体而言,中国军队采用了伺机反击的战术。
当日军向中国工事展开进攻时,中国军队就采取冲锋的战术对其发起反击。
这种进攻战争战术的成功,使得中国军队得以壮大士气和军事威望,在战役中取得了明显优势。
四、淞沪会战的意义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初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中国民族的防御战争与进攻战争的集中体现。
这场战役以中国军队的胜利结束,打破了日本军队的神话,激励了全国抗战的士气。
同时,淞沪会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抗战策略与战术,并奠定了中国军队的抗战基础。
在后续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再次凭借着淞沪会战中所收获的经验和实践,完成了抗日战争的铁血长征,为最终抗日胜利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篇章,是中国民族的防御战争与进攻战争的集中体现。
这场战役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淞沪会战简介
淞沪会战简介中文名称:淞沪会战参战部队:国军、日军战争结果:日军获胜,上海沦陷时间: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地点:中国上海人物:蒋介石松井石根中方进攻1937年8月14日,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指挥87、88师等部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
“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经数日苦战,第87师占领沪江大学,第88师占领了五洲公墓、宝山桥、八字桥等各要点,14日到沪的第二师补充旅已改称独立第20旅接替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防守上海爱国女校、持志大学,并担任攻击虹口公园和江湾路日军司令部的任务。
日军于16日退守江湾以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中心的据点,中日双方在上海一地不断投入军队。
中日相持8月20日,新建立的第3战区以“迅速围攻上海市区附近之敌人,并打破其沿江沿海登陆之企图”为作战目的,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
8月20日晨,苦战了6天的87和88师在36师宋希濂部,刚从西安抽调过来的增援下调整了进攻方向前敌总指挥陈诚视察前线后和张治中决定,在重大伤亡的代价下于8月21日突破日军阵地纵深一度攻下汇山码头,有望围歼敌海军陆战队;但因敌增援部队已陆续登陆抵达,攻击部队顾及左背侧翼受威胁而终止进攻分兵反登陆,失掉了一次或许可以扭转局面的机会。
8月23日大批日军部队云集吴淞口外及浏河口陆续登陆。
第6集团军任王敬久为淞沪围攻军前敌总指挥,王敬久遣88师和独立20旅右翼军攻击虹口方面之敌,36师和87师左翼军进攻杨树浦方面。
是日夜,日军约2个师团兵力在优势舰炮和航空兵支持下于张华滨至川沙口一带强行抢滩登陆,守备该区域之警察总队被迫后退,虽经87师和教导总队第2团反复抗击,但日军于24日3时仍攻破殷行镇,从而淞沪铁路至殷行镇之间国军北面防线裂开,但又经国军反复争夺,36师于26日16时再度夺回殷行镇,将北面防线暂时稳定。
淞沪会战
堵守 800壮士
◘ 大厂失守之后,中国军队开始向苏州河南岸撤退,但蒋介石认为苏州 河北岸军队仍不可轻易拱手让与别人,于是就出现了800壮士的事迹 。 ◘ 88师孙元良部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四行仓库,400多人,11.27进驻 ,死守四天四夜,打退敌人6次进攻,击毙敌人数百人
。
撤退
◘ 时间:11.5-11.12 ◘ 标志:日军增援部队在金山卫等处登陆 ◘ 战况分析:送沪会战进入十月份之后,中国军队虽然处于被动地位, 但仍然控制着整个上海。日方认为国民政府已经倾全国五分之三的兵 力于上海 ,已然摆出了决战的架势,因此直接将兵力从华北战场调 到上海。
四、导火线
◘
1937年8月13日9点15分,日本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小队,向上海市保安总 队骚扰,总队的士兵对天放枪,予以警告,史称淞沪会战第一枪。之后,日 军实弹还击,战火在黄浦江边迅速蔓延开来。淞沪会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五、战斗过程
十日围攻 堵守阶段 撤退阶段 (攻) (守) (撤)
十日围攻
时间 8.13-8.23 人数
淞沪会战
目录
一、简介 二、背景 三、战略分析 四、导火线 五、战斗过程 六、总结
2
一、简介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期间中国 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 战役”。 淞沪会战的淞指的是吴淞镇和吴淞江(即苏州河 )。沪是上海,包括上海市、上海县与所谓其中的“公共租 界以及法租界”。
二、背景
◘ 1936年以后,日本侵略者加紧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并在卢沟桥事变后叫嚣三
个月灭亡中国。
◘ 当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是在华北,但国民党的经济政治中心 却在华东。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日本军队已经入驻上海,抢占了侵掠 华东的一个桥头堡。这成为国民党政府的心腹大患。因此,蒋介石在决定全 面抗战之后,把日军赶出上海,在华东稳固防御阵线,便成为当务之急。 ◘ 《淞沪停战协定》是1932.1.28,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但蒋介石坚持攘外 必先安内的政策,派代表和日本谈判,签订停战协定,划上海为非武装区, 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驻军,而日本则可以在许多地区驻军 。
淞沪会战
淞沪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 要的篇章,如果中国人民进行英勇 抵抗,是可以顿挫日本的侵略气焰。 同时,说明中国的抗战是长期的, 不可能短期取得胜利,不能拼一城 一池的得失,尤其不能把自己国家 的精华放在一个对自己不利的地形 里面跟敌人硬拼硬打,只能打持久 战,把日军进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 海,才有胜利的可能。
五.淞沪会战的意义及影响
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
极大的改变了上海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对 上海后来的城市发展造成了长期性影响。战争废 墟上后来曾经形成大片难民聚居的贫民窟,曾是 上海很长时期内极其注目的城市景观。
对中国军事格局的影响
中央政府的兵力已无法对全国各地的军阀造 成威胁,这时中国共产党、各地军阀都各据一方, 拥兵自重。
给国际带来的影响
中国军队在华北和上海的抗战,形成并开辟 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在国际上树立 起中华民族敢于反抗法西斯侵略的良好形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部战争期间,受到法西 斯侵略的诸多国家中,只有中国坚持抵抗,并 开辟世界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其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给中国抗战的影响
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鼓舞了全国人民 的斗志。装备极其落后的中国军队同装备精 良的 日军,在上海激战三个月之久,主要靠 高度的爱国之心和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打 出了中国的士气,对全国军民都是极大鼓舞。
最好的历史见证与结论: “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 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 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 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 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谢谢大家!
淞沪战役发动之前, 日本侵略军在华北已对中国军队展开了猛烈 进攻,华北战场我军处境艰难。
中国统帅部决定主动开辟新战场,
中国抗战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
中国抗战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中国抗战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37年11月至12月期间。
该战役是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之间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的激烈战斗。
本文将介绍淞沪会战的背景、战役经过以及对抗战形势的影响。
一、战役背景淞沪会战的爆发源于日本侵略者乘机占领了中国的北部和中部城市,希望通过攻占上海来迅速结束对中国的侵略。
淞沪地区地理位置重要,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日本侵略者南下的重要阻击点。
二、战役经过1. 中国军队的抵抗中国军队积极抵御日军的进攻。
他们组织起来,在大后方的支援下,建立了坚固的防线。
中国军队尽管装备和战术上劣于日军,但以顽强的抵抗精神和优秀的军事指挥,给日本侵略者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困扰。
2. 日本侵略者的进攻日本侵略者出动了大量兵力和先进的武器,对中国军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攻击。
尤其是日军的飞机和舰队配合紧密,从空中和海上进行全方位的压制和进攻。
然而,中国军队仍以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3. 战役的结束与影响淞沪会战持续了数周,最终中国军队不得不撤退。
尽管中国方面最终未能守住上海,但淞沪会战作为中国抗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对抗日战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在全国范围内激发了更多的民众加入抗战,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后来的大规模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战役的意义淞沪会战的胜败虽然对双方的战略有一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在国际上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民的抗日志向和顽强抗战的形象。
通过淞沪会战,中国向世界展现了自己不屈不挠、不怕困难的精神,增强了国内外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和关注。
同时,该战役也促使中国军队和政府进行了战略和战术层面的总结,为后续的战斗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总结: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该战役激发了更多的中国人加入抗日战争,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志向和顽强抗战的形象。
尽管淞沪会战最终失利,但它对中国军队和政府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后续战斗的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淞沪抗战
介绍
背景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 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 国,中国统帅部知道大战不可避免, 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为确保首都 安全,先准备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 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 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机密泄露, 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中国 军队一不做,二不休,在华北已经开 战的情况下,决不能容忍日本海军在 上海的陆战队的存在。况且,战争既 然开始,一· 二八事变后规定的中国 军队不能进驻上海市区的规定在中方 看来自然作废。8月13日,秘密进驻 虹桥机场的中国军队打死前来侦察的 日军大山勇夫大尉,是为“八· 一三” 事变。
我军大刀队在前线
我军向敌人阵地冲锋
第一阶段
8月13日凌晨,驻上海日军以 冲入虹桥机场的水兵被击毙为借口, 由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指挥, 突向驻八字桥一带的中国守军进攻; 同时,日本军舰也开始炮轰上海市 区。14日拂晓,张治中指挥第87、 88师予以还击;同时出动空军轰 炸日军陆战队及其司令部,炸伤旗 舰“出云”号。同日,国民政府发 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15日,国民政府下达总动员令。 任蒋介石为最高统帅,将全国划分 为5个战区。上海方面属第三战区, 冯玉祥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 令长官,陈诚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 挥,集中了30万兵力作战。在中 国军队的猛烈反击下,日军仅据有 公大纱厂及虹口之狭长阵地,凭借 坚固工事,死守待援。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淞沪会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937年秋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战役的背景、战斗过程以及战役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淞沪会战。
一、背景介绍淞沪会战发生在日军占领北京、天津后不久,虽然已经有一些抗日战斗在其他地区展开,但这是中国军队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主动进攻的第一次战斗。
战争爆发前,淞沪地区的交通非常重要,而且这里是国共两党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因此,日本军队意欲先行攻占此地,进一步削弱中国的抵抗力。
二、战斗过程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秋季,日军发起了一系列进攻。
中国方面采取了坚决的抵抗,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中国军队迅速发动反击,在朱光潜的指挥下成功夺回了巷战的阵地。
在淞沪战场上,中国军队充分利用了地道战的优势,精确地瞄准日军坦克,并成功摧毁了数十辆。
此外,中国军队还动员民众加入抗战,形成了军民合一的抗战局面。
日军在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中遭受了重大损失。
日军的主力舰队在巷战中被中国军队击败,使得日本的进攻受到了阻碍。
最终,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三、战役意义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军队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主动进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顽强抵抗。
其次,淞沪会战展示了中国军队地道战的威力,充分发挥了战略防御优势,有效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最重要的是,淞沪会战宣告了日本军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激励了中国人民坚定抗战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场战役在中国人民心中树立了战胜侵略者的信心和勇气,也成为了中国军民共同抵御侵略的象征。
淞沪会战的胜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开启了希望之门,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它永远是一个值得铭记的胜利。
淞沪会战
战争概况
淞沪战役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攻): 8月13日至8月22日 第二阶段(守):8月23日至10月26日 第三阶段(撤):10月26日至11月12日
作战前夜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 尉大山勇夫及另一名日本军人 驾车持枪硬闯虹桥机场警戒线, 被国军卫兵拦截后开枪打死一 名国军卫兵,然后被其他国军 卫兵击毙。第2天的谈判中日 方提出要求中国撤出上海保安 部队等无理要求,被我方拒绝, 12日日本第3舰队开进长江口 准备开战。
(1937年8月-1937年11月)
简介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 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 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 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 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 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 死伤30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 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 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 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 用。
还原历史,历史才会更远 正视历史,历史才会更真 铭记历史,历史才会更长
完
战争评价与检讨
蒋中正:上海开战以后,我忠勇将士在淞沪阵地正与敌人以绝大
打击的时候,敌人以计不得逞,遂乘虚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这是 由我们对侧背的疏忽,且太轻视敌军;所以将该方面布防部队全部 抽调到正面。以致整个计划受到了打击;国家受了很大的损失。这 是我统帅应负最大的责任,实在对不起国家!
顾祝同:“大场情况变化后,闸北阵地侧背完全暴露,
总结
由于中日的军事力量差距与战略等各种原因,失败从 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但失败是暂时的,最终日本必败, 正义永远是胜利者。战争中牺牲的英烈永远值得我们怀 念,无辜丧生受害的民众永远值得我们痛心,日本法西 斯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永远让我们痛恨。 同时再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每个人应把自己 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让我国富强,人民幸福,实现 伟大中国的复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活着是一种胜利, 富强是一种尊严。 应为珍爱和平,所以我们回首战争。战争是残酷的。 永远没有胜利者,我们希望和平,但我们绝不屈从。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一场重要战役。
1937年11月12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向中国上海发动全面进攻,展开了为期三个多月的激烈战斗。
本文将从背景、战斗过程、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的一场重要战役,背景十分复杂。
自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来,日本侵略军不断深入中国领土,中国军民顽强抵抗。
而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军事和政治中心,对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双方都希望通过这场战役来控制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实现在全局中的战略优势。
二、战斗过程淞沪会战从1937年11月12日开始,至1938年1月28日,历时76天。
战斗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期防御,中国迅速组织了抵抗,坚决抵御了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展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斗志。
第二阶段是胶着阶段,双方激烈交战,交替占领城区,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给双方都造成了巨大伤亡。
第三阶段是战役转折,中国迅速调集援兵,采取死守苏州河的策略,伤亡大面积减少。
第四阶段是日军撤离,由于抗日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军民的夹击下开始撤退,淞沪会战最终以中国的胜利告终。
三、影响淞沪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和意义。
首先,中国抗日军民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巨大的牺牲精神,为后续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淞沪会战使日本侵略者明白了中国军民的战斗力和抵抗决心,对其士气产生了极大的打击,使其战略进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此外,淞沪会战也对国际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使更多国家了解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总之,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场战役。
通过对战斗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梳理,可以看出这场战斗对于推动中国的抗战进程,壮大民族意识,瓦解日本军队的士气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回顾历史,淞沪会战将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敌入侵的光辉史册之中。
八一三淞沪战役简介
八一三淞沪战役简介淞沪战役简介“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共投入近百万军队,中国军队在付出伤亡29万多人的代价后,将日本当时企图速战速决的梦想击碎;日军在“七七事变”后,曾狂妄地叫嚣着要3个月灭亡中国,但只一个“淞沪会战”就打了3个多月,致使日军亡4万多人。
宋美龄曾在一次对美国的广播中这样说:中国人在懦弱的污名下,苦苦挣扎了很多年,现在,我们将一直战斗到胜利,或折断双腿倒下!即使是我们美丽的土地,及悠久的历史和它的渴望淹没在血泊中!淞沪战役经过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
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
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
8月9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
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
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
淞沪会战名词解释
淞沪会战名词解释一、介绍淞沪会战是指1937年11月23日至12月12日,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淞河口和上海地区展开的一系列战斗。
这场战斗是中国军队迎战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全面抵抗,也是中国军队在抵抗日本侵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战斗经过1. 日军发动侵略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中国淞沪地区,开始了淞沪会战的前奏。
日军从多个方向向上海进攻,试图占领这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2. 中国军队初次抵抗淞沪会战中,中国第一军团在中国军事将领牛鹄提督的指挥下,奋起抵抗日军的入侵。
中国军队利用地理条件和城市建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防御战斗。
3. 日军遭遇困境中国军队采用了顽强的抵抗战术,使得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日军进攻受阻,战斗陷入僵局。
4. 日军使用化学武器为了突破僵局,日军使用了化学武器,向中国军队投放磷酸氢钠炸弹,给中国军队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和损失。
5. 战斗进一步升级中国军队在日军的化学武器攻击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依然坚持抵抗。
战斗进一步升级,双方都投入了更多的军队和武器。
6. 中国临时政府的贡献中国临时政府积极支持淞沪会战,为中国军队提供了物资和后勤支持。
中国军队得到了有效的组织和指挥。
7. 战斗的最终结果淞沪会战最终以中国军队的胜利结束。
中国军队坚守城市的防线,迫使日军撤退。
中国军队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抵抗能力和顽强的毅力。
三、战斗意义1. 中国军队士气大振淞沪会战是中国军队迎战日本侵略者的一次重要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士气。
中国军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抵抗能力,初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经验。
2. 国际声援和国际援助增加淞沪会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纷纷增加对中国的声援和援助。
这支持了中国军队的抗战努力,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 敌我双方战略态势发生变化淞沪会战之后,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中国军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抵抗能力,打破了日本军队的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得日军的进攻计划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淞沪会战——简介
淞沪会战——简介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中国统帅部知道大战不可避免,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为确保首都安全,先准备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
中国军队一不做,二不休,在华北已经开战的情况下,决不能容忍日本海军在上海的陆战队的存在。
况且,战争既然开始,一·二八事变后规定的中国军队不能进驻上海市区的规定在中方看来自然作废。
8月13日,秘密进驻虹桥机场的中国军队打死前来侦察的日军大山勇夫大尉,是为“八·一三”事变。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党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8月14日,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指挥三个德械师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15日,日本正式宣布组建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增援,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军增援部队在中国军队侧后方上陆后,中方已经无力消灭日军陆战队,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军队统帅部,这时考虑在上海作战比在遥远的北方大平原作战补给方便,且能避开机动力占优势的日军。
而且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有外国租界,在这开战极有可能引起大国势力的干涉,如果打的好,可能在外国调停下赢得一个光荣的和平。
进而挫败日军对华北的野心。
这对相对弱小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力的。
这样中日双方在上海一地不断投入军队,此役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在75万人以上。
日军投入5个师团1个旅团达20万人,鏖战两个月后,日军的依靠强大的火力突破中国军队防线,但此时中国虽败而不乱,10月20日,日军秘密组建第10军准备对中国军队实行大包围,11月5日军第10军10万人在金山卫登陆,中国统帅部因幻想九国公约签字国的干涉,拖延了撤退时机,但此时西方国家绥靖之风盛行,称中国军队主动在上海非军事区挑起战争为破坏和平,对中国的要求置之不理。
淞沪会战
淞沪抗战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 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自卫抗战
淞沪战场(6张)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为确保首都安全,中 国统帅部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集中兵力准备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 队。
后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 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 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 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 ,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
受挫
上海守军在闸北堡垒内同日军巷战 8月下旬,中国各部队继续围攻盘踞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杨树浦等据点 的日军,新抵达战场的中国军队精锐之师第36师迅速投入战斗,在战车掩护下攻入汇山码头,同时空军再次出动 配合,轰炸地面及江上日军目标。我军终因装备低劣、火力不够威猛,面对钢筋混凝土筑造的工事而一筹莫展。
海军部队参战的有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舰艇30余艘,其中航母4艘。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第八战队 (鬼怒号、由良号、名取号)、第2驱逐队、第21驱逐队、第一水雷战队(川内号、第9驱逐队)、第1警戒队 (八重山号、坚田号、保津号、二见号、 栂号)第2警戒队(势多号、热海号、比良号、鸟羽号、莲号、栗号)。
对美国则是“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因为石原知道日本和满洲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可是缺少最重要 的战略资源:石油和橡胶。只要不和英美翻脸,石原认为英美会默认“满洲国”的存在,因为有一个日本人控制 的满洲,正好为英美消除了共产主义南下的忧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百壮士
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国民革命军第 月 日晚 守卫“大场防线” 日晚, 88师第 师第524团第 营400余人(报纸宣称“八百壮 团第2营 余人( 师第 团第 余人 报纸宣称“ ),沿途收容伤兵 散兵, 沿途收容伤兵、 士”),沿途收容伤兵、散兵,在团附参谋谢晋 元兼任代理副团长、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死守 元兼任代理副团长、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 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西撤。 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西撤。在 日军包围下, 日军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孤军奋 誓死守城,坚持4昼夜 昼夜, 战,誓死守城,坚持 昼夜,击退敌人数十次进 攻。
Page 3
中国方面
一三”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 “八·一三”事变后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党政府 一三 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 》,宣告 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 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 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 之”。 平津战事:七七事变, 平津战事:七七事变,1937年7月9日,蒋中正电令宋哲 年 月 日 从速回驻保定指挥,此间决先派四师兵力增援。 元:“从速回驻保定指挥,此间决先派四师兵力增援。宛 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日 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29日, 蒋中正发表声明: 所有平津军事失败问题,不与宋事, 蒋中正发表声明:“所有平津军事失败问题,不与宋事, 愿由我一身负之。”30日,北平沦陷。31日,日军占领 愿由我一身负之。 日 北平沦陷。 日 天津。 天津。
罗店镇之攻势: 罗店镇之攻势: 8月 22日,日军向大场发动攻击。顾祝同电何应 月 日 日军第11师团推进至川沙口南方地区后 虹口,杨树浦攻势: 月 日 、上海之间登陆, 虹口,杨树浦攻势:8月13日,早上上午九点, 10月28日,日军第 师团推进至川沙口南方地区后,以主 月 1日,日军第师团推进至川沙口南方地区后, 日 日军第13师团于吴淞 。上海之间登陆, 日军向大场发动攻击 早上上午九点, 10月 日 师团于吴淞、 月 师团于吴淞 9月11日,国军第三战区司令电: 月 日 国军第三战区司令电: 力攻占罗店镇。 力攻占罗店镇。 日军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闸北、虹口, 日军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闸北、虹口,国 闻敌将有三个师团来沪增援, 钦:“闻敌将有三个师团来沪增援,其先头部队 被定位为二线兵团。 被定位为二线兵团。 军守军第88师予以还击。同时日军舰艇主动开始 师予以还击。 军守军第德国顾问法肯豪森建议国军死守罗店: 师予以还击 8月29日,德国顾问法肯豪森建议国军死守罗店 月 日 为整理淞沪嘉浏一带阵线,节约兵力, :“敌之 为整理淞沪嘉浏一带阵线,节约兵力,俾达韧强 26日可抵沪日军第 、9师团在国军第 下午三点, 日可抵沪。” 。 日可抵沪日军第3、 师团在国军第 下午三点, 10月,日, 师团在国军第87师及第一 月 为驱逐我军远离上海,截断我与政治、 向上海市闸北的国军阵地进行炮击, 向上海市闸北的国军阵地进行炮击, 师及第一 目标,为驱逐我军远离上海,截断我与政治、财政策源中 目标 7日 抗战之目的,第九、十五集团军即刻转移。 抗战之目的,第九、十五集团军即刻转移。第九 10月26日早,陈诚阵地司令部所在地大场失守, 日早, 月 日早 陈诚阵地司令部所在地大场失守, 日军在海、空火力支援下, 日军在海 目前最要害地点, ,由租界再次向闸北地 军正面强行由蕴藻北岸渡河, 军正面强行由蕴藻北岸渡河,国军加以狙击并激 心之联络。目前最要害地点,莫如罗店。 心之联络。、空火力支援下莫如罗店。宜绝对在该处阻 集团军北站、江湾、蕴藻滨右岸之线转移, 集团军北站、江湾、蕴藻滨右岸之线转移,占领 区发起进攻,国军523团第一营开始在上海八字 区发起进攻,国军 团第一营开始在上海八字 蕴藻滨被日军突破。国军下令自上海市区撤退: 蕴藻滨被日军突破。国军下令自上海市区撤退: 止敌人,使不能犯刘行,更不能趋向嘉定。 止敌人,使不能犯刘行,更不能趋向嘉定。 战数日。 战数日。 预筑阵地,但需节约兵力…… 预筑阵地,但需节约兵力 双方进入战斗状态,八 桥遭遇日本海军陆战队,双方进入战斗状态, , 本军以达成持久抗战之目的, “桥遭遇日本海军陆战队战事发生至今,国军在淞 本军以达成持久抗战之目的,除以一部据守铁 9月2日 日,何应钦:“战事发生至今, 日军岸上兵力遭国军第十八军阻于罗店一带。 月 12日 何应钦: 10月日,日军岸上兵力遭国军第十八军阻于罗店一带。 月 一三淞沪会战就此展开。 一三淞沪会战就此展开。 9月14日激战至 日十时,卒以伤亡殆尽,无法支持,全 日军重藤支队登陆贵阳湾,纳入第11 月 道沿线附近诸点外,将南翔以东阵地逐次转移于 , 道沿线附近诸点外, 。中国空军损失约四十架 陈诚:“ ,日军重藤支队登陆贵阳湾,纳入第 日十时, 陈诚:日激战至6日十时 卒以伤亡殆尽,无法支持, 沪死伤达六万三千余人。 沪死伤达六万三千余人 中国空军损失约四十架, 师团指挥。日军攻击重点放在罗店镇南方。 师团指挥。日军攻击重点放在罗店镇南方。何应 营官兵自营长以下偕城作壮烈之犠牲。 营官兵自营长以下偕城作壮烈之犠牲 吴淞江南岸。 陈诚、白崇禧、 。” 吴淞江南岸。”陈诚、白崇禧、李宗仁均建议撤 海军几已被全灭。 、 和 师团在海军炮轰的配 海军几已被全灭。” 8和11师团在海军炮轰的配 8月 “日军在沪共约 万人,不独炮火优于我军 日 日军第3、 万人, 钦月22日,日军第 往吴福线、锡澄线移转,蒋 , : 日军在沪共约12万人 不独炮火优于我军, 守苏州河防线阵地, 守苏州河防线阵地,往吴福线、锡澄线移转, 。 合下,发起两栖作战,继续在川沙、宝山登陆。 合下,发起两栖作战,继续在川沙、宝山登陆 即人数亦已相当。 即人数亦已相当。” 中正一度同意,但随后又下令回防。昼夜, 。 中正一度同意,但随后又下令回防。昼夜,击退 国军第五集团军于晚间对日军实施全线反攻。 国军第五集团军于晚间对日军实施全线反攻 敌人数十次进攻。 敌人数十次进攻。
Page 9
战至30日 战至30日,守军接到了撤 30 退命令,中国守军冲出重围, 退命令,中国守军冲出重围, 退入英租界。这次英勇作战, 退入英租界。这次英勇作战, 中国军队以寡敌众, 中国军队以寡敌众,共毙日 200余名 余名, 军200余名,被国际社会 赞为奇迹。 赞为奇迹。 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 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 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 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国 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 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从 全国进入了抗日战争。 此,全国进入了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 四方都是炮火 四方都是豺狼 宁战死不退让 宁战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 飘荡飘荡 飘荡 八百壮士一条心 十万强敌不能挡 我们的行动伟烈 我们的气节豪壮 同胞们起来 同胞们起来 快快赶上战场 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不会亡 不会亡 不会亡
Page 4
战略决策
1937年7月30日,张治中判断: 年 月 日 张治中判断: 我在北方作战,固不宜破坏上海,自损资源, 我在北方作战,固不宜破坏上海,自损资源,然 若敌方有左列征候之一, 若敌方有左列征候之一,如:1敌决派陆军师团 来沪,已开始登陆输送时; 来沪,已开始登陆输送时;2敌派航空母舰来沪 敌在长江艇队来沪集会时; 时3敌在长江艇队来沪集会时;4敌在沪提出无 理要求,甚至限期答复,即断定敌发动无疑。 理要求,甚至限期答复,即断定敌发动无疑。则 因我主力军远在苏常以西,输送展开在在需要, 因我主力军远在苏常以西,输送展开在在需要, 且上海保安团抵抗力薄,诸种关系, 且上海保安团抵抗力薄,诸种关系,似宜主动地 首先发动,较为有利。 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 南京表达同意,覆电: 应由我先发制敌, 南京表达同意,覆电:“应由我先发制敌,但时 机应待命令” 机应待命令”
Page 2
日本方面
9月5日,日本近卫文磨首相发表演说:“中国方 月 日 日本近卫文磨首相发表演说: 面利用帝国之忍让,侮日抗日之势愈加高涨, 面利用帝国之忍让,侮日抗日之势愈加高涨,战 局终于波及华中。至此,政府认为采取从来消极 局终于波及华中。至此, 局部之手段已不能收拾局面, 局部之手段已不能收拾局面,不得不积极全面对 中国军断然给予一击。 中国军断然给予一击。” 10月4日,日本作战部长下村定召开会议研究 月 日 “是否扩大华北方面的作战以实施山东作战,或 是否扩大华北方面的作战以实施山东作战, 将其停留于适当战线转用兵团于上海方面” 将其停留于适当战线转用兵团于上海方面”,作 战课课长武藤章强调应实施山东作战, 战课课长武藤章强调应实施山东作战,但内部最 终决定: 终决定:“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在上海方面的积极 行动,以期获得战果。 行动,以期获得战果。”
冯玉祥与张治中将军在淞沪前 线
Page 10
战争后期
11月5日,日军第十军成功登陆杭州湾金山卫, 月 日 日军第十军成功登陆杭州湾金山卫, 立即向黄浦江突进。 立即向黄浦江突进。 11月9日,松江失守,蒋中正下令撤退。 月 日 松江失守,蒋中正下令撤退。 11月15日,蒋中正召集会议,希望国军努力抵抗 月 日 蒋中正召集会议, 掩护迁都。 掩护迁都。 11月20日,苏州失守,蒋中正宣布迁都重庆。 月 日 苏州失守,蒋中正宣布迁都重庆。 11月26日,国军下令弃守锡澄线,上海战役结束。 月 日 国军下令弃守锡澄线,上海战役结束。
Page 6
由于交通不便, 由于交通不便,从全国调 动兵力支援前线需要时间, 动兵力支援前线需要时间, 中方实际到达战场的兵力 万人左右。 为40万人左右。中方空军 万人左右 的参战部队约有飞机200 的参战部队约有飞机 架。中国海军的参战部队 余艘海军舰艇。 约40余艘海军舰艇。 余艘海军舰艇
Page 1
Hale Waihona Puke 国际形势8月21日,中国与苏俄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月 日 中国与苏俄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9月12日,中国正式向国际盟控诉事变,自13日开始召开 月 日 中国正式向国际盟控诉事变, 日开始召开 届国际联盟总会, 第18届国际联盟总会,日本以两国间自行解决中日问题 届国际联盟总会 的方针而拒绝邀请。 的方针而拒绝邀请。 10月6日,日本外务省河相达夫对于美国总统措词强硬的 月 日 演说作回应: 现在世界上“有资源国家” 演说作回应:‘现在世界上“有资源国家”与“无资源国 的争执,热烈讨论资源、原料分配不公的问题, 家”的争执,热烈讨论资源、原料分配不公的问题,如不 能矫正此不公平, 有资源国家” 能矫正此不公平,而“有资源国家”拒绝对既得利益让步 是否除了战争外别无他法? 时,是否除了战争外别无他法?’。 10月9日,日本外务省:“日本的行为是属于自卫。” 月 日 日本外务省: 日本的行为是属于自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