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马说》,说谁呢?──《马说》教学片断及点评-推荐word版 (4页)
初中语文_《马说》课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马说》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深层含义。
4、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5、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6、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难点: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议论的一大特色。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
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生不逢时,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甚至被扼杀,这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悲剧。
因此如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就成了人们苦苦追寻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所借之物往往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的名篇《马说》,看看作者是如何畅谈她的人才观的,我们又从中得到了那些启示。
“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说”,是古代的散文之一,属于议论文。
他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
一般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诉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
“说”的古义是陈述和解说,那么对于在这一类的文体我们都可以理解为“解说什么什么的道理”。
《马说》的表面的可以理解为“说说马的问题”。
深层的可以理解为“说说如何发现人才和任用人才的问题。
”(二)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骈(pian)死于槽枥(cao li)之间才美不外见(xian) 食(si)之不能尽其材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即使)(一起)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吃)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饲养)(吃)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况且)⑤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抽)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鞭子)3、重点句子翻译①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的马,之,定语前置的标志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不识千里马吧!(三)课文朗读《马说》写于韩愈初登仕途之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提拔重用,均未成功,郁郁不得志。
《马说》说课稿(通用5篇)
《马说》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说》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说》说课稿1一、说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马说》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
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第二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3、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坚毅、执着、博学、谦逊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8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虽已初步接触了文言文,对怎样学习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体印象,但还是有畏难心理。
所以要抓好预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评课稿1. 引言《马说》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马的形象与品质。
本评课稿将从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提供给教师们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参考。
2. 课文内容《马说》是一篇描写马的诗歌,采用了马的视角,通过马的语言来揭示马的品质和感受。
课文分为三个节段,分别描绘了野马奔腾、马在田间吃草和马拉车奔跑的情景。
通过马的叙述,我们可以感受到马的自由与热情、马的贪食和饱食以及马的勤劳和坚韧。
3.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马的形象与品质,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和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由、热情、勤劳和坚韧的认识和感受。
4. 教学重点与难点4.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4.2 教学难点•理解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
•培养学生对自由、热情、勤劳和坚韧的认识和感受。
5. 教学过程与方法5.1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与马相关的知识。
例如,“大家能说出与马有关的词语吗?”、“你们在生活中接触过马吗?”第二步:整体阅读(10分钟)让学生阅读全文,并理解整个课文的基本意思。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马的视角和对应的场景。
第三步:分段阅读(20分钟)分为三个节段,让学生分组阅读,每组负责一个节段,并理解、总结节段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第四步:情感体验(15分钟)让学生围绕自由、热情、勤劳和坚韧等话题展开讨论,与课文中马的特点相联系,加深对马说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步:思考与探究(20分钟)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探究,如“为什么用马的视角来描写?”、“这篇诗歌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第六步: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小组展示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马说》教案与反思
《马说》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韩愈的论证方法。
(3)分析并欣赏《马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马说》。
(2)学会如何运用对比、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马的赞美,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
(2)理解人才被埋没的悲剧,激发学生珍惜自身才华,努力奋斗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意及韩愈的论证方法。
(3)分析《马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韩愈论证方法的运用。
(2)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韩愈及其文学地位。
(2)提问:同学们对马有什么了解?马在古代有什么地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马说》,感受文章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马说》的论证方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讲解《马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举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对比、举例等方法,写一段关于身边人才的论述。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马说》。
2. 结合《马说》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人才珍惜和努力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马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需求。
3. 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马说》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马说》文意理解程度的考察。
评课《马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该名老师通过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让学生深入文本并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主要针对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从三方面来阐述:
一、以情带读,读中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个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他们机械的割裂开来。
”该名老师以“读”贯穿整个课堂,采用了诵读涵咏法中的诵读法,通过“老师读—学生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让学生在认真反复的诵读中,把千里马的遭遇、文言文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思路化为己有。
并且该名老师十分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要求学生以情带读,从而感受作者对当时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二、连贯问题,层层深入。
在《马说》一课中,该名老师还以连贯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娴熟地运用了“提问对话法”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文章主旨。
如她首先让学生找出千里马的特点,接着问“千里马有怎样不幸的遭遇?”其实这是让学生找出作者写作的原因。
接着问“谁该对千里马负责?”就是引申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层面。
到了最后“千里马该为自己负责吗?”把学生的思维扩散开来,也把课堂气氛推到高点。
三、原初感悟,联系生活。
《马说》说课稿范文模板12篇(马说优秀说课稿范文模板)
《马说》说课稿范文模板12篇(马说优秀说课稿范文模板)下面是收集的《马说》说课稿12篇(马说优秀说课稿),供大家参阅。
《马说》说课稿1一、分析教材《马说》,这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马说》这篇文章篇幅精短,寓意深刻,所以作为重点内容来学。
二、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说”的文体特点,理解作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使学生认识识别人才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
五、教学手段幻灯片、古筝曲伴音朗读。
六、教学思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教法:启发诱导、分层次教学;2、学法:讨论法、分层次三步读书法。
即第一层次疏通文意,第二层次推究文理,第三层次品位意境。
在此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才艺展示,诗词背诵(目的是让学生继承更多更好的古代文化遗产,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
第二环节:导入课题。
通过《爱莲说》复习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从而导入新课《马说》(并板书)简要介绍作者韩愈及“伯乐相马”的故事,(这样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更好的.学习课文作好准备。
) 第三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
1、第一层次的诵读,疏通文意。
⑴教师范读课文,(伴着古筝曲《寒鸦戏水》,教师范读课文,把学生领入学习的境界,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⑵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的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意在让学生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的中心词语和句段的含义。
)⑶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
将文中不懂的词语、句段找出来,向大家求救,即质疑问难,由同学互帮互助的形式解决,看谁帮同学的次数最多,给予掌声鼓励,困难较大的可由老师指点。
(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及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马说》说课稿
《马说》说课稿一、说教材《马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以其独特的议论文体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课文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比马的品质和当时社会对待马的态度,隐喻了人才被埋没的可惜和对明主识才、用才的渴望。
以下从作用、地位和主要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作用《马说》作为一篇典型的文言文,对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本文还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言文鉴赏能力。
2. 地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马说》属于文言文单元,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篇目。
它既是对前期所学知识的巩固,也为后续学习更高级别的文言文奠定了基础。
3. 主要内容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千里马的特点和才能;第二部分,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待千里马的不公和埋没人才的现象;第三部分,提出明主识才、用才的观点,并对当时社会的用人制度进行了批判。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了解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本文的主题和观点;(3)学会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运用启发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人才、尊重人才的价值观;(2)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2)本文的主题和观点;(3)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2)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提升。
四、说教法在教学《马说》这篇课文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_《马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马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马说》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所作,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心情郁闷,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却充溢其中。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何做一匹当代的千里马?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流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尝试初步背诵。
②理解文中“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领会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诵读、理解、背诵能力。
②培养学生动手查阅资料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爱现今社会、努力学习、争取成才。
三、教学重、难点对本文寓意的理解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由它的写作特点及学生不了解封建人才选拔制度决定的。
四、教学过程(一)由带“马”的成语、诗词等导入(二)解读标题:“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三位同学读课文,每人一段。
诵读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抓住语气。
①句子停顿②句中关键词③句末叹词(3)运用适当朗读方法,再读课文。
(四)积累识记(1)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质疑释疑,课堂小测。
(3)整理一词多义(4)学生翻译全文(五)领悟寓意(1)本文用“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作者用“千里马”喻人才,用伯乐喻善于识别人才,赏识人才的人;用“食马者”喻愚妄浅薄、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马说》教案与反思
《马说》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意,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
(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了解韩愈的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马说》。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激发学生努力成才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朗读与背诵《马说》。
2. 理解《马说》的文意,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
3.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了解韩愈的写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马说》中的抽象概念,如“人才”、“命运”等。
2.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马说》的原文及其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韩愈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阐述《马说》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马说》,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遇到问题互相讨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总结韩愈的写作风格。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人才”、“命运”等概念的理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激发学生努力成才的意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马说》的重要性和启示。
6. 课后作业:(1)背诵《马说》。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马说》的文意及写作技巧,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马说》与其他古代诗歌的异同,如《岳阳楼记》、《出师表》等,探讨古代诗歌的审美特点。
《马说》优秀说课稿(通用7篇)
《马说》优秀说课稿《马说》优秀说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说》优秀说课稿(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说》优秀说课稿篇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主题。
3.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培养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愤懑不平的感情。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
马说的说课稿10分钟
马说的说课稿10分钟一、说教材《马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韩愈的散文集《韩文忠公全集》。
在教材中,本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人才选拔制度的深刻思考。
本文主要内容围绕马的品质、用途和饲养等方面展开,以此寓意人才的重要性。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化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一定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培养审美情趣:本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3. 激发思考:本文以马喻人,引导学生关注人才选拔和培养问题,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4. 传承文化:本文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句式和用法。
(2)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3)学会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人才选拔和培养问题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掌握本文的生字词、句式和用法。
2. 理解文章的寓意和作者的观点。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4. 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克服这些重难点,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四、说教法在教学《马说》这篇文章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凸显我的教学特色。
1. 启发法:亮点:我与其他教师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不仅仅停留在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而是进一步联系实际,让学生思考古代的人才观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马说评课稿——精选推荐
马说评课稿篇一:《马说》评课《马说》一课的学习目标设定符合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马说》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写的,文章托物言志,有着含蓄而深刻的寓意。
学习《马说》这篇千古美文,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根据新课标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学习文言文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能力,通过文言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应的文言知识,为今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学中能够利用相应的检测训练,及时检测和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课外对比文的阅读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篇二:马说》评课《马说》一课的学习目标设定符合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马说》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写的,文章托物言志,有着含蓄而深刻的寓意。
学习《马说》这篇千古美文,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根据新课标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学习文言文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能力,通过文言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应的文言知识,为今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学中能够利用相应的检测训练,及时检测和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课外对比文的阅读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篇二》说课稿许俊芳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 》精品教案及反思
23 马说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结合具体文句理解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的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伯乐和千里马之间是什么关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韩愈的《马说》,听听作者的见解。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题目解读明确:1.“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2.“说”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3.“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
目标导学二:疏通文意第1段: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理解重点词句:明确: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
祗辱:祗,只,仅;辱,受屈辱。
奴隶人:奴仆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槽枥:马槽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第2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理解重点词句:明确:一食:吃一次或:有时粟: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食:同“饲”,喂。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同“现”且:犹,尚且。
等:等同,一样。
第3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理解重点词句:明确: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材:才能,才干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执:握临:面对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真不知马也: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马说》教学实录及点评
《马说》教学实录及点评师:“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
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生不逢时,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甚至被扼杀,这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悲剧。
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马说》(板书:题目、作者)反映的就是这种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现象的深刻思考。
关于“说”这种文体,我们以前学过吗? 众生:学过。
师:从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中,我想大家对“说”这种文体一定还记忆犹新吧。
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温故一下吧!(生齐举手)生: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与现代杂文大体相近。
师:很好,大家知道“说”这种文体相当于现代杂文,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韩愈,请看屏幕。
韩愈:字退之,河南人,自号昌黎,有《昌黎先生文集》,是唐代重要的思想家、散文家。
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主张。
他是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魁首,他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故写此文。
(屏幕显示) 那么,让我们边听录音边看书,注意字词的读音及文章的节奏。
lèzhǐ pián cáo lì shí sù dàn sì xiàn伯乐祗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外见(屏幕显示字词读音)师:你们听了别人的诵读,自己也想展现一下自己的风采吧。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然后互相交流。
交流的内容请看屏幕:1、找出难懂的词、句。
2、疏通文意。
3、初步了解作者的思想。
(具体做法:四个学生为一小组,甲生读完,其他组员肯定他读得好的地方,同时找出读错或特别注意的地方,再共同讨论,互相帮忙解决存在的问题,或采用大家边读边口译,互相更正,一起补充,疏通文字,整理思路。
具体做法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教师从旁点拨。
)师:经过老师的一番巡视,发现同学们交流活跃,例如第四小组的同学能发现“食”字在这篇文章中的有几个义项,还有前面这一小组知道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等等。
《马说》,说谁呢?──《马说》教学片断及点评
《马说》,说谁呢?──《马说》教学片断及点评《马说》,说谁呢?──《马说》教学片断及点评真烦人,这个学校待遇差,事情总多!这不,每年一次的校际教学交流活动又开始了。
参加工作六年,前三年学别人的,这两年,别人学我的。
好不容易在教学上有了点收获,也许自己感觉翅膀也硬了,临近一学期末,一些优秀教师在偷偷地琢磨挪个地发展。
我啊!算不上很优秀,但也被一些领导和老师誉为中学近几年最具潜质的“千里马”之一。
虽然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肯定,还能受到许多学生及其家长们的欢迎,但毕竟身处农村,而这学校,学生层次不一,长时间呆下去,用某个教研员的话说,“环境造就人,也会影响人”。
一段时间内,我总自感此地难发挥千里之能,“力有余而地不广”啊!奈何,奈何?正动心思挪地的时候,学校又将对外交流的重任交到我班,课嘛,又是我主讲了!无奈,在这里一天总要把事情做好啊!哪里都不是要做事吗?要做还不是要做好吗?接受任务后,自然少不了一番精心的准备。
毕竟……这也许是我在这里的告别演出了。
哎!课在期盼中开始了……“……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学生们摇着头晃着小脑袋背诵着课文《马说》,教室一片祥和之气,来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我也暗我想请个同学帮你解答,好吗?”我随意地说到,而一些学生也举起了手。
“不!老师,我想请您亲自回答!”刘雄固执地说。
全班忽然寂静无声,听课老师也停下记笔记的手,注视着我。
“这家伙,搞什么鬼啊?”我纳闷着,走到他身边,小心地说:“好吧,大家一起来监督徐老师是否也理解了作者写作意图啊!”我一字一词地慢慢地说:“《马说》这篇文章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人才、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情。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老师,那你说,这千里马找不到伯乐,那还是千里马吗?”刘雄一副不依不饶的神情。
“嗯,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露出了微笑,反问他:“那你认为千里马在没发现出它的才能之前,它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吗?”教室开始骚动了,有的学生开始交头接耳着。
《马说》教学设计与评析
〔此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人才被埋没的可悲境遇。
2.掌握积累短文中的主要实词用法。
3.把握文中重要的语气词和划分节奏,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积累重要实词,能用白话文翻译全文。
2.把握文中重要的语气词和划分节奏,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把握文中重要的语气词和划分节奏,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流程:一、准读(学生小声读课文,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强调“食”字的读音,生齐读教师范读,要求降速。
)师:在文言文当中,有一些词是不太好把握的,同学们知道是哪些词吗?生:为(二声)有时候读为(四声)。
师:什么时候读二声,什么时候读四声?生:四声是做名词,然后,二声是做动词吧?生:我认为在读四声的时候应该是介词,在读二声的时候是动词,表示“是”的意思。
师: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当它表示被动的时候要读二声。
这样一个词有多种读音,在这篇文章中就有这样一个字。
生:食。
师:好,还有什么?生:还有通假字的读音是和现在的读音不一样。
师:还有一些书下注释中给我们的重点实词以及书下注释没给我们的,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在文章中圈画出你读得不太准的读音,小声读出来。
(生小声读,圈画易错字音。
)生:我找到的是第二段中的“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生:第三段,“食之不能尽其材”,还有最后一段中“其真无马耶”中的“耶”读二声。
师:你把握得很准确,那老师给同学们分享一些重点词的读法。
(大屏幕展示重点字词。
)师:我们需要读准这些字的字音,请同学们动笔,在文章中把这些字音圈画出来。
(生圈画字词。
)师:我们把握了字音,可以开始读了。
请同学们把书端起来,我们来齐读“马说”。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整齐又响亮,才所提到的,这篇文章它属于———生:议论文。
师:对,说理。
所以语速要慢一点。
老师给同学们范读一遍。
(师范读。
)二、译读(组合作的形式展示课文翻译。
马说课堂实录一等奖《马说》课堂板块教学艺术评析三篇
马说课堂实录一等奖《马说》课堂板块教学艺术评析三篇马说课堂实录一等奖《马说》课堂板块教学艺术评析1一、做好预习工作,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里所说的预习,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回去把课文读两三遍就算完事了,我在教授《马说》这一课的前一天利用两三分钟时间给学生们讲作者韩愈这个名字由来的故事,学生们一下子就对这个从小就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少年所吸引。
中学生的好奇心都很强烈,我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及时引导:“对于这样一个少年英才,你们想知道他后来的命运是怎样的吗?”学生们异口同声说“想”,我告诉他们自己回去上网查资料,同时布置他们回去查“伯乐相马”的典故。
在授课时,我给学生们讲刘翔是如何被他的教练孙海平发现的故事,之所以用刘翔的例子导入,是因为刘翔在中学生中人气很旺,甚至是许多学生心中的偶像,用他的故事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也较有时代的气息。
我说:“如果说刘翔是一匹千里马的话,那么孙海平就是发现这匹千里马的伯乐,刘翔很幸运,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刘翔一样幸运,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马说》作者韩愈。
”很自然地进入介绍韩愈的生平际遇、写作背景、“伯乐相马”典故的介绍这些环节,学生们根据自己回去查到的资料互相交流。
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我想这是让学生快乐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二、注重朗读,让朗读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对于作者、写作背景以及“伯乐相马”的典故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进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对于文言文,我非常注重诵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在教授这一课时,朗读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在教课之前,我已经布置学生回去熟读课文。
在课堂上,我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语句的节奏停顿,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读给同桌听,请个别同学起来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疏通了句子的意思之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比较熟悉了,再朗读,我发现,这时候朗读的效果就好了很多。
精选-《马说》教学实录及教后记-文档
《马说》教学实录及教后记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刚才我在外面跟大家聊天,发现我们班有一些同学是属马的,是不是?有多少同学呀?(一些学生举手)我觉得我和这些同学格外地有缘份。
因为我大老远地赶到这儿来,讲的是《马说》,正好,又有一些同学属马。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马的话题,特别是关于千里马的话题。
现在我就把课文读一读,读的过程中,请大家为课文正音,读完后看能不能回答,千里马有怎样的特征?(师读课文)师:谁来告诉我,千里马有怎样的特征?生:千里马跑得非常快。
师:非常好。
抓住了最本质的特征。
千里马日行千里,一定还有别的特征。
生:千里马吃得多。
师:千里马吃得多。
有特异的功能必然就有特殊的要求。
吃得有多多?大家一起用课文的话说。
生(齐):一食或尽粟一石。
师:是呀。
一食或尽粟一石。
那个“粟”就是粮食,一顿饭就要吃一石粮食。
一石是多少?我查了字典,一石等于十斗。
那么一斗是多少呢?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一合等于多少呢?我就继续查。
一合等于十分之一升。
(笑声)你们满意了吗?不满意?那么在这儿我就卖个关子,大家下去后继续查,看看我国古代计量单位,一合到底是多少?这是老师布置的一个小任务。
好了,千里马是如此神骏,而且又食量惊人,让我们非常神往,很想见见千里马。
但这篇文章却给我们讲述了千里马的种种遭遇。
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讲一讲,千里马有怎样的不幸遭遇?(生举手)师:第一个举手的是男同学。
生: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师:好。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第一个给出答案的是男同学。
我们今天在课堂上男女生竞赛正式启动,我给男同学先画上一颗星。
我还想问一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祗”是什么意思?生:只是。
师:很好。
“祗”和现在的“只”是一样的意思,只是字形不同。
现在谁帮我解释一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是什么意思?(生举手)又是男同学先举手。
生:只好屈辱地呆在养马的人的手里。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 》精品教学教案及反思
23 马说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2.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朗读文章,注重朗读语气的把握,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一、导入新课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的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检验预习,梳理文言字词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2.背景资料。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
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四十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他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3.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
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1.自读课文,梳理字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马说》,说谁呢?──《马说》教学片断及点评
真烦人,这个学校待遇差,事情总多!
这不,每年一次的校际教学交流活动又开始了。
参加工作六年,前三年学别人的,这两年,别人学我的。
好不容易在教学上有了点收获,也许自己感觉翅膀
也硬了,临近一学期末,一些优秀教师在偷偷地琢磨挪个地发展。
我啊!算不
上很优秀,但也被一些领导和老师誉为中学近几年最具潜质的“千里马”之一。
虽然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肯定,还能受到许多学生及其家长们的欢迎,但毕竟
身处农村,而这学校,学生层次不一,长时间呆下去,用某个教研员的话说,“环境造就人,也会影响人”。
一段时间内,我总自感此地难发挥千里之能,“力有余而地不广”啊!奈何,奈何?
正动心思挪地的时候,学校又将对外交流的重任交到我班,课嘛,又是我主讲了!无奈,在这里一天总要把事情做好啊!哪里都不是要做事吗?要做还不是
要做好吗?
接受任务后,自然少不了一番精心的准备。
毕竟……这也许是我在这里的告别
演出了。
哎!
课在期盼中开始了……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学生们摇着头晃着小脑袋背
诵着课文《马说》,教室一片祥和之气,来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的脸上都露出
了满意的微笑,我也暗自高兴。
我下意识地看看挂着教室后的时钟,还剩五分钟。
不要紧,这课文虽然短,但
我采取的是浅入深出、后发升华的教学策略。
这五分钟是我留给学生自主质疑
探究的活动时间。
于是,在学生背诵之后,我轻松地说:“同学们,今天,我
们共同学习了韩愈先生的《马说》,刚才大家的表现我很满意。
”我故意停顿
了一下,有的听课老师和学生不自觉地看了看手表,疑惑地望着我。
我暗暗高兴,接着说:“一篇文章学到什么地步才算终结了呢?难道大家对这篇文章没
有其他问题了吗?”我环视着教室,有些学生跃跃欲试。
“有什么想法,有什
么问题,说吧,问吧!”我亲切地说。
这时,刘雄把手举得高高的。
这孩子,是我们学校一老师的独苗,平时很活波的,往日和我的关系也是最亲密的。
今天上课他居然很沉闷,一点也不抬我的
“庄”!这时快要下课了,难道他想“力挽狂澜”,好好表现一下吗?这家伙,总有惊人之说!好吧,就点他吧!
刘雄站起来说:“老师,您说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这是什么问题?刘雄啊刘雄!这关键的场合你居然“掉链子”!上课你想什么
去了?这简单的问题要我怎么回答你!果然,一些听课老师摇了摇头。
“这个问题……你提出来对我们复习本节课内容很有帮助,我想请个同学帮你
解答,好吗?”我随意地说到,而一些学生也举起了手。
“不!老师,我想请您亲自回答!”刘雄固执地说。
全班忽然寂静无声,听课
老师也停下记笔记的手,注视着我。
“这家伙,搞什么鬼啊?”我纳闷着,走
到他身边,小心地说:“好吧,大家一起来监督徐老师是否也理解了作者写作
意图啊!”我一字一词地慢慢地说:“《马说》这篇文章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
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人才、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
的愤愤不平之情。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那你说,这千里马找不到伯乐,那还是千里马吗?”刘雄一副不依不
饶的神情。
“嗯,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露出了微笑,反问他:“那你认为千里马在没
发现出它的才能之前,它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吗?”教室开始骚动了,有的学生
开始交头接耳着。
“当然有!但是,它不表现出来,别人怎么知道它是千里马吗?”刘雄固执地说。
“那你知道千里马为什么不能表现才华吗?”我发觉刘雄似乎“醉翁之意不在酒”。
“作者说的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并且驾马之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就算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教室响起了掌声,我也使劲地点着头。
刘雄言犹未尽:“可是,没有给予千里马应有的待遇和机会,那千里马还是千
里马吗?它真会‘泯然众人矣’吗?”
是啊,千里马之所以称作“千里马”,肯定有它超越一般马的才能。
可是,就
算一匹马真有千里之能,而那饲养它的人却没有给予它相应的待遇,得不到相
应的待遇,那马能日行千里吗?表现不出千里之能,那还算是“千里马”吗?
如果说偶尔还能昙花一现,展示一下千里马的风采,但长期得不到千里马的礼遇,千里马错过了最佳培养时期,以后它只能是百里马了!唉,现在的我岂不
是那可怜的“千里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