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doc
成语、名言、诗文、俗语中哲理选择题20181127
成语、名言、诗文、俗语中哲理选择题20181127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D、实践的重要性3、“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③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④意识决定于物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A、意识能够对物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B、人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规律为基础5、“智子疑邻”告诉我们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6、“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7、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①不忘初心,奋发有为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④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①滴水穿石②物极必反③刻舟求剑④断章取义⑤墨守成规⑥浅尝辄止⑦统筹兼顾⑧固步自封A、①②⑥⑦B、③④⑤⑥⑧C、①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⑦9、“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①否认了物质的存在②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③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④静止地看问题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0、“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1、“舍卒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12、“怨天尤人”错在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13、“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名言警句成语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一)
名言警句成语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一)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
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
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4、掩耳盗铃。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又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也是这个道理。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7、有志者,事竟成。
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又如,“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
9、心外无物。
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
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
10、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
这是陈云同志的一贯主导思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迷信盲从的奴隶主义。
也就是说要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诗词俗语中蕴涵的哲学道理(7、8课)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诗词俗语中蕴涵的哲学道理(7、8课)三、唯物辩证法部分(一)联系观(第7课)(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 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独木不成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3.守株待兔: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4.声东击西:要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现象分为真象与假象,要透过假象把握本质。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
6。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前后相继、古往今来:事物在时间上的纵向联系.7.四面八方、左邻右舍:事物在空间上的横向联系。
(与周围事物的联系)8。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2)因果联系1.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2.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占有感性材料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缺乏对事物发展趋势和结果的预见,近期就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启示我们要根据事物的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离不开整体。
)2.“一着妙棋,满盘皆活”、“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秤砣虽小压千斤”、“四两拨千斤”:部分影响(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
高三政治哲理题专题一、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1、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2、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
其哲学含义是规律()A、是不可抗拒的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4、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所包含的哲理是矛盾()A、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双方是根本对立的C、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D、矛盾是无法解决的5、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说明()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6、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
”这主要说明()A、美与恶都是主观自生的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美与丑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7、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段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之中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C、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8、“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其中包含的哲理有()①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②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轻重、大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事物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轻重、大小事无条件地相互转化D、量变与质变存在根本区别10、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俗语、成语、诗句及名言哲理选择题汇编
85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选择题85题汇编之一Ⅰ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3、"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4、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5、"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客观性的制约A(1)(2)(4)B(2)(3)(4)C(1)(2)(3) D (1)(2)(3)(4)6、"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7、"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8、"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1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A(4)(5)B(3)(4)(5) C(1)(6) D(2)(3)(4)1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1)(2)(3) B(1)(2)(3)(4) C(1)(3)(4) D(2)(3)(4)1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13、"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1)(2)(3) B(2)(3)(4) C(1)(2) D(3)(4)14、"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5、"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量变和质变关系16、"怨天尤人"错在()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17、"实事求是"体现了()(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A(1)(3) B(2)(4) C(1)(2)(3)D(1)(2)(3)(4)18、"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1)(3)B(2)(4)C(1)(2)(3)D(1)(2)(3)(4)19、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3)好事多磨—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A(1)(2)B(1)(2)(3)C(3)(4)D(2)(3)(4)20、"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俗语、名言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俗语、名言中蕴含的哲学道理1.存在即被感知————主观唯心2.物质是观念的集合————主观唯心3.;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客观唯心4.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恩格斯)————真15.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7.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毛泽东)————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19.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实用主义20.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愈)————把握主要矛盾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只是整个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的机体的一个肢体(恩格斯)————部分离不开整体强调整体31.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矛盾相互转化3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相互转化33.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孙武)————矛盾相互转化34.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孙武)————矛盾相互转化35.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3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37.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张载)————矛盾对立统一38.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于无穷,皆是两生尔(朱熹)————矛盾对立统一39.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莱布尼茨)————矛盾特殊性50.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老子)————矛盾对立统一51.一切皆流,一切皆变————运动的观点5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重视量的积累5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应5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理具有客观性55.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56.无夺农时————尊重客观规律57.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58.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59.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人民群众主体地位60.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去的什么(爱因斯坦)而借给这家人巨资,不料这户人家的富亲戚突然消失,留给这户人家的只有高筑的债台,并因此导致了借其巨债的朋友。
俗语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俗语中包含的哲学道理之邯郸勺丸创作1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意识的内容根源于客观事物。
3人贵有自知之明;无巧不成书;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不但能反映事物的概况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实质和规律。
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人心隔肚皮——分歧的人对同一事物有分歧的反映。
5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鬼容易画人难——意识要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识对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推动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精神的力量。
7出门问路,入乡随俗;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识时务者为俊杰;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主观要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8闭着眼睛捉麻雀;高不成,低不就——不从从实际出发,主客观相分离。
9生死由命,贵重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思想。
10烧钱化纸一堆灰,披麻戴孝假慈悲——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思想是错误的。
11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树下面好乘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瑞雪兆丰年;人看自小,马看蹄爪;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睛带雨伞,饱带军粮;磨刀不误砍柴工;远水解不了近渴;远亲不如近邻;上梁不正下梁歪;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12水有源,树有根——事物存在时间上的联系。
13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话就有因,是草就有根;无风不起浪,无鱼水不深;无利不起三分早;无事不登三宝殿;得人钱财,与人消灾——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因果联系。
1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掌控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古诗词、名言、俗语的哲理精选
古诗词、名言、俗语的哲理精选1、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1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我选c 答案a)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b.人1次也不能踏进同1条河流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1种观点回复:苏轼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从它变化的方面去看,那么天地间没有1样事物是相同的,1瞬间都没有保持过原状;如果从它不变化的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同我都1样无穷无尽”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有a符合.而bc只强调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运动观;d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2、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3、见风使舵4、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1杯春露冷如水5、.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6.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各体现了什么哲理?回复: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抓主要矛盾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见下面第6题)5、联系6、量变到质变,矛盾双方在1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见下面第8题)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b.坐地日行8万里,巡天遥看1千河这两句各体现了什么哲理?回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教材中的例子,用于讲联系的普遍性的“坐地日行8万里,巡天遥看1千河”这是毛泽东的诗了,1般的老师在讲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时候都可能会讲到这个例子的,表明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4、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老师,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理?回复:这是王充在《论衡》的话,他指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也就是说,精神不能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世间根本不存在死人的灵魂.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5、“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是因为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也有次要方面. 怎样理解???回复:对于同1个决策议题,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是正常的,“赞同”和“反对”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如果只听到赞同的声音,听不到反对的声音,就意味着决策会片面性,没有全面的思考决策议题的科学性.讲的不太清楚。
古诗词、俗语、成语蕴含的哲理
古诗词、俗语、成语蕴含的哲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人生哲理的谚语俗语
人生哲理的谚语俗语关于人生哲理的谚语俗语1.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其实宁死不屈是一种精神,能屈能伸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态度,提示年轻朋友要有一种宁死不屈的奋斗精神,对待机遇要能屈能伸随机应变抓住它,愿前途一片光明。
2.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可俗话又说: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不算是好汉。
遇事商量,让人眼界更高,心境更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如果不能老老实实做人,脚踏实地做事,好高骛远,骄傲自满,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炒鱿鱼,年轻人还是谦虚谨慎一些好哇!4.最底层的品格道德不要忘记,高层次的精神世界努力追求。
用心经营生活,踏实努力工作,创造和睦家庭,真心守护爱情,积极帮助他人,努力实现理想,拼搏开拓进取,磨练精神升华。
希望你拥有一个自己的幸福人生,筑造完美世界。
5.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生命有限,时不我待,愿你能惜时如金,及时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过高品质高效率的生活!朋友,愿你只争朝夕,祝你幸福如意!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不是权利,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愿朋友珍惜每一分,善用每一秒,充分利用时间,实现人生价值。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奋是成功的起源,勤奋也使你的求学之路走得高远,但漫漫人生求学路却永远没有终点。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愿你能以苦为乐,学有所获,与书为友,与学为伴。
活到老,学到老,一生幸福心情好!8.“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得住,退得出”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智慧,因为忍得了寂寞,锻炼了独立;忍得了委屈,铸就了大气;退出了纷争,享得了清静;退出了名利,收获了惬意。
朋友,愿你有“忍”的度量,“退”的气魄。
享受美好幸福的生活!9.活到老,学到老。
人生无尽头,学习无止境,最美的风光在后面,努力吧,我让吉祥如意陪着你,幸福在前面招手;努力吧,我让顺心好运伴着你,祝你学习不断,收获丰满。
名言谚语俗语中的哲理
名言谚语俗语中的哲理◆识时务者为俊杰释义:能认清时势发展重要的人是有才能的人.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这里的时务指的是当时的经世之务,即社会政治形势和治理的方略.这就是承认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原理.◆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释义:年少时轻视岁月,到老便会叹息时间的流逝太快.用来劝戒人们要惜时.体现了哲学方面世界都是在不停的运动当中的原理。
时间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不变的,而人的一生短暂,所以要珍惜时间。
◆地者,万物之本原。
——《管子水地第三十九》哲学原理:世界的本源是物质。
◆江流石不转。
——杜甫《八阵图》哲学原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春草年年绿。
——王维《送别》哲学原理:规律具有客观性。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屈原《抽思》哲学原理:事物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笛卡儿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
◆画饼充饥——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客观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说明任何现象都处在因果联系中。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说明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
(斯大林)说明物质决定意识,事实反映物质,并且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性。
意识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但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选择题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
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 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17、“审时度势”是说( )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 )
①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②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③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④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6、“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
俗语体现的哲学道理
1、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2、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
3、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组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看问题7、不入虎穴,耶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8、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10、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1、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12、白马非马: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主观任意的玩弄概念的诡辩论13、画龙点睛:做事物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一起质变16、近朱者赤,近朱者黑: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8、画蛇添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它,决不能主观的。
任意地歪曲它。
19、掩耳盗铃:认为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是荒谬的。
20、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终将一事无成。
21、凿壁偷光;事情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2、舍本求末;颠倒主次矛盾关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23、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情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25、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26、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情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户转化为它的对立面。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原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是普遍存在地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⑷辩证法思想A、⑴B、⑴⑵C、⑴⑵⑶D、⑴⑵⑶⑷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据此回答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是因为()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B、从实际出发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
可见()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A、⑴⑵⑷B、⑴⑵⑶C、⑵⑶⑷D、⑴⑶⑷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原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辩证法思想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回答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是因为()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
可见()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①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②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③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④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要善于承认矛盾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A、本质和现象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C、真象和假象D、真理与谬误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11、“名师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D、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成语古诗词俗语谚语与哲理新编---唯物论
成语古诗词俗语谚语与哲理(一)唯物论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
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阴阳二气充满太虑,比外便无他物,亦无间隙。
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
(王夫之)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在物质世界之外不存在另一个精神世界。
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就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又如:“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精神)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3.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
4、心外无物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
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
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6.川流不息符合辩证法关于事物是永远发展、变化的观点,世界的一切都在运动,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这就好象川流一样,永不停息。
7、刻舟求剑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
又如,“守株待兔”等亦属此类。
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8.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说明客观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
与此相反,有人提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走向了极端,否定了相对静止,是一种不可知论。
9.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10.天行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
意指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不因为饶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为桀是暴君而消亡。
又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
俗语成语中的哲理测试题
俗语成语谚语名句中的哲理测试题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指()A.画家的创作灵感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3.“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大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4.“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①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③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④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②④B.③④C.②③D.①④5. 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6.“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③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④意识决定于物质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 “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8.“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9. “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10. “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11. “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13.“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 )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物质有积极的反作用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D.一切从实际出发15. “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16. “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①承认物质,否认运动②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④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⑤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⑥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①③④⑥B.①④⑥C.③④⑥D.①④⑤17. “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①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②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③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④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8.“丢车保帅”体现辩证法原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一般统率局部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19. “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①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 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①守株待兔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水滴石穿,绳锯木断④物极必反⑤墨守成规⑥吃一堑长一智⑦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⑧失败为成功之母⑨断章取义⑩统筹兼顾A.②③⑦B.④⑤⑥⑧C.①⑨⑩D.③⑥⑨21. 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⑤⑨ D②⑧⑩22.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选择题
48、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
①守株待兔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水滴石穿,绳锯木断④物极必反
⑤墨守成规⑥吃一堑长一智⑦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⑧失败为成功之母 ⑨断章取义⑩统筹兼顾
A.②③⑦
B.④⑤⑥⑧ D.③⑥⑨
C.①⑨⑩
49、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D.②⑧⑩
④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⑤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⑥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①③④⑥ ⑤
B.①④⑥
C.③④⑥
D.①④
34、“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
)
①否认了物质的存在②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
③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④静止地看问题
A.①③ D.②③
B.②④
C.①④
35、“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
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
A.画家的创作灵感 可的美术天赋
B.文与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D.文与可平时细心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52、“防微杜渐”的哲学寓意是(
)
D.矛盾双方
2020 中考
①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 方面③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④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
A.①③ D.③④
B.②③
C.①②
53、“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
含有人生哲理的俗语有哪些
含有人生哲理的俗语有哪些导语: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俗语,关于含有人生哲理的俗语也有不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了解过一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含有人生哲理的俗语,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到您,欢迎大家查阅。
含有人生哲理的俗语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会写的坐着,会唱的站着。
小时偷针,大了偷金。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卖主怪脚,买主怪鞋。
打虎要力,捉猴要智。
胜利考验谦虚,失败考验毅力。
懒人急在嘴上,勤人急在腿上。
买锣要打,买伞要撑。
话多了不甜,胶多了不粘。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要想人尊敬,必先尊敬人。
天凭日月,人凭良心。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秤能称轻重,话能量人心。
年纪不饶人,节令不饶天。
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风可以把蜡烛吹灭,也可以把篝火吹旺。
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
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乖子看一眼,呆子看到晚。
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摆渡人。
为人何必争高下,一旦无命万事休。
教人教心,浇花浇根。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宠狗上灶,宠子不孝。
急雷雨易停,闷雷天难开。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打铁要看火色,打虎要识虎性。
好花开不败,好事说不坏。
车有车道,马有马路。
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寒从足下起,火从头上生。
会过日子省囤尖儿,莫等少了省囤底。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好汉死在战场,懒汉死在炕上。
千日造船,一日过江;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久住坡,不嫌陡。
好汗护三村,好狗护三邻。
用着是宝,用不着是草。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人要脸,树要皮,不要脸的没法治。
莫看强盗吃肉,要看强盗受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宁叫顿顿稀,不叫一顿饥。
朋友千个少,冤家一个多。
蕴含哲理的俗语有哪些.doc
蕴含哲理的俗语有哪些俗语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关于蕴含哲理的俗语也有不少,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蕴含哲理的俗语,希望大家会喜欢,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蕴含哲理的俗语1、不给规矩,不成方圆。
2、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3、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
4、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5、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6、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7、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8、秤能称轻重,话能量人心。
9、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
10、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1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磨不炼,不成好汗。
13、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
14、打铁要看火色,打虎要识虎性。
15、不怕慢,就怕站,一紧一慢差一半。
16、苗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
17、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18、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19、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
20、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21、静时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2、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23、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24、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25、不要骑两头马,不要喝两头茶。
26、炕上有病人,地上有愁人。
27、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28、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29、春天南风不受北风气,秋天北风不受南风欺。
30、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31、人不可貌相,海水不能用斗量。
32、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33、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34、脚长沾露水,嘴长惹是非。
35、好处着手,坏处着想。
36、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摆渡人。
37、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38、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39、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40、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
41、赌钱众人骂,读书众人夸。
42、姜是老的辣,醋是陈的酸。
43、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44、不怕怒目金刚,只怕眯眼菩萨。
45、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46、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47、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48、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原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普遍存在地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⑷辩证法思想
A、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据此回答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是因为()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
可见()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承认矛盾
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
A、本质和现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与谬误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名师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
是()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14.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5.“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7.“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
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
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C、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1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9.“知人难,知己更难”。
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知己”属主观唯心主义
D、对自己一分为二需要毅力和勇气
20.“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
”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21.“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B、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制万动
C、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离不开静止,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
B、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
C、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D、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
23.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
这一说法()
A、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
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C、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主宰的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
24.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条件,化难为易,走向成功
B、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造麻烦与困难
C、只要有决心和干劲,什么难事都可以化为易事而获得成功
D、世界上事情本身无所谓难与易,是有些人的心里有难易
答案(俗语)
1-5BADBA 6-10DBCAC 11-15 DBABB 16-20BCCDB
21-24A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