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合集下载

中国铜行业发展概况及行业的发展

中国铜行业发展概况及行业的发展

中国铜行业发展概况及行业的发展一、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

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

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物存在。

铜矿物与其他矿物聚合成铜矿石,开采出来的铜矿石,经过选矿而成为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

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产出的金属,也存在于各种矿石(例如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中,能以单质金属状态及黄铜、青铜和其他合金的形态用于工业、工程技术和工艺上。

我国铜矿分布由原五大基地为主,逐渐扩展到向西部地区延伸,如内蒙古、新疆、西藏等。

铜冶炼行业除了在四大资源基地分布外,在沿海地区(山东、广西)在铜冶炼分布的比重在加大。

铜加工行业分布部分由发达省份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和上游生产基地转移。

1、铜行业产量分析2018年的铜冶炼和精矿供需,一季度现货加工费基本都在76-80美元/吨,二季度初甚至有少数成交在70美元/吨以下,此刻反应了当时2017年高罢工扰动给铜矿供需带来的冲击。

市场也预期充满劳资谈判的2018年仍会保持这种高扰动。

2019年铜精矿金属含量163万吨,同比增长4.1%,精炼铜、铜材产量分别为978万吨、2017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0.2%、12.6%。

铜冶炼总回收率98.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铜冶炼综合能耗226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2%。

2、铜行业实现利润情况分析3、铜行业产量进出口分析2019年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753亿美元,同比下降13.2%,其中进口额、出口额分别为692亿美元、60.5亿美元,同比下降13.2%、13%。

2019年废铜进口量149万吨,同比下降38.4%;2019年粗铜进口量76万吨,同比下降15.4%;2019年精炼铜进口量355万吨,同比下降5.4%,2019年铜精矿进口实物量2199万吨,同比增长11.6%。

铜行业梳理

铜行业梳理

铜行业梳理一、铜行业概述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应用于电工、建筑、交通、通信等领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铜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二、铜行业产业链1. 矿石开采:铜矿石是铜产业的原材料,全球主要铜矿资源集中在智利、秘鲁、中国等地。

2. 冶炼加工:将铜矿石经过冶炼、提炼等工艺过程,得到纯净的铜金属。

常见的冶炼方法包括火法、湿法和电解法等。

3. 制品加工:将铜金属加工成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制品,如铜管、铜板、铜线等。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铜加工、铜合金制造等工艺。

4. 终端应用:铜制品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电子、交通、通信等行业,如电缆、电机、变压器、导线等。

三、铜行业市场状况1. 全球市场:全球铜市场供需紧张,市场竞争激烈。

主要铜生产国包括智利、秘鲁、中国等,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和进口国。

2. 国内市场:中国铜行业规模庞大,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电力、电子等领域对铜制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四、影响铜行业的因素1. 铜矿资源:铜矿资源的供给状况直接影响铜行业的发展,矿产资源的稀缺性使得铜矿的开采和开发变得愈发重要。

2. 国际市场:全球经济形势、国际贸易政策等因素会对铜价格和市场需求产生影响。

3. 技术创新:技术的进步对铜行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新的冶炼、加工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环境保护:铜行业涉及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排放,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增大,要求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

五、铜行业的发展趋势1.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向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领域发展。

2. 多元化发展:拓展铜产业的应用领域,开发新的市场空间,推动铜行业向下游延伸。

3. 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推动铜行业向低能耗、低排放、循环经济的方向转变。

4. 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推动铜行业的全球化发展。

铜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铜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铜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铜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引言在当今社会中,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涉及到直接创造就业机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拓展文化产业市场等多个方面。

而铜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铜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承与发展情况、铜文化产业的类别和运营方式以及铜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铜文化传承与发展情况1. 国内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铜文化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从古代青铜器的制作与使用到现代铜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的铜文化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例如,十三陵的青铜马车、故宫的文物收藏以及各地博物馆的青铜器展览等都是铜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实践。

2. 国外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国外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在西方国家,古代铜器的收藏和研究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

例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都有着世界上最为著名的铜器收藏和展览。

此外,在一些非洲和南美洲的原住民文化中,铜文化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它在这些地区被广泛应用于传统的装饰、雕刻和礼仪活动中。

二、铜文化产业的类别和运营方式1. 铜雕艺术产业铜雕艺术产业是铜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铜为主要材料,通过雕刻工艺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创造出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铜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运营方式上,铜雕艺术产业可以通过展览、艺术品销售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式进行推广和发展。

2. 铜器制作与销售产业铜器制作与销售产业是铜文化产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青铜器一直被视为传统工艺品的代表之一,它同时也有着较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铜器制作与销售产业主要包括各类青铜器的制作加工、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的开发等。

国内外铜加工现状及我国铜加工发展战

国内外铜加工现状及我国铜加工发展战

国内外铜加工现状及我国铜加工发展战略(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萧今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作为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铜材需求旺盛,发展迅猛。

尤其是我国铜加工业发展更是迅速,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铜材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产量已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位,品种不断增加,产品质量逐年提高,工艺技术创新十分活跃,现代化的铜加工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和形成。

但是,我国铜加工业大而不强、技术经济指标不够先进、企业规模相对偏小与集约化程度不高、技术装备先进与落后并存等弊端尚未彻底改变。

面临以上及资源短缺问题,我国铜加工行业正在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短流程工艺,提高自动化和连续化水平,节能减排,特别是发展利用再生铜资源直接生产铜加工材技术,以确保中国铜加工工业继续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铜加工业未来发展似应在优胜劣汰、企业整合和做大做强、做专做精的基础上,突出发展高端的高精尖铜加工产品,逐步减少物耗和能耗高、污染较重的普通产品的生产。

一、国际铜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世界铜加工产量近几年来,全世界除中国铜加工以年10-12%的速度增长外,其他所有国家铜加工材产量一直在1000万吨左右徘徊。

截止2007年底,全世界铜加工材总产量约1650万吨,其中中国铜加工材总产量已达628.8万吨,为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居世界第一位。

世界上铜材主要生产国是:中、美、日、德、法、意等。

其中,日本和德国为铜材主要出口国,中国为铜材主要进口国。

世界主要铜加工材生产国的产量见表1。

表1 世界主要铜加工材生产国产量(2)(万吨)国别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中国 159.6 185.8 251.2 319.6 471.6 502.5 532.4美国 408.2 337.3 331.5 328.2 357.4 357.4 339.4日本 204.8 176.9 169.6 171.0 178.5 173.8 181.6德国 190.8 175.2 165.0 164.0法国 71.6 79.8 78.0 75.5 69.4 65.4意大利 135.5 127.9 126.0 125.2 132.4 83.3 142.7世界合计(1) 1206.2 1136.0 995.9 967.0 927.9 908.1 944.2注:(1)世界合计中不包括中国大陆铜加工材产量。

铜产业链发展情况汇报

铜产业链发展情况汇报

铜产业链发展情况汇报
x
一、铜产业链发展简介
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电气电子行业、汽车制造、建筑、冶金、化工行业等领域。

全球铜市场供需平衡,价格受到一定的调节,是投资的重要资源。

铜产业链按原料来源分为深海金属资源产业链、废铜资源产业链、废铜再生产业链与原铜产业链,主要包括矿产采掘、金属冶炼、金属加工和废料处理等。

二、铜产业链发展现状
(1)矿产采掘方面,国内采掘资源仍然集中在拉美,比如墨西哥、秘鲁、智利、玻利维亚等地的矿石储备丰富,但是投入金钱也非常大。

(2)金属冶炼方面,铜冶炼领域由于技术发展和规模扩张,目前已达到30余万吨/年,且技术自主度稳步提高。

(3)金属加工方面,国内以及国外著名的哈佛铜厂、美滑石、印度卢克石油公司等知名铜加工企业的技术能力不断更新,产品品质倍受认可。

(4)废料处理方面,目前国内废铜处理技术和设备较落后,比如只能采用熔融的方式进行,装备科技含量不高,存在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三、铜产业链发展展望
从总体来看,全球铜供应远远高于铜需求,同时预计今后3-5年铜价将维持稳定。

国内铜产业链发展状况仍处于发展阶段,需引进更先进的技术,以及加大投资进行改造和升级,要实现高效低耗的生产效益。

同时,应重视废铜再生资源利用,做好回收利用体系,资源环
境双赢的战略目标。

未来,铜产业链发展将成为国内的经济增长点,助力中国工业的绿色发展,推动更稳定、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铜加工行业分析

铜加工行业分析

铜加工行业分析
铜加工行业是指将铜原材料进行熔炼、轧制、拉伸、冲压等加工工艺,制造成各种形状和规格的铜制品的产业。

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通信、建筑、交通等领域,因此铜加工行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首先,铜加工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铜制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电力和电子行业,铜导线、铜管、铜箔等铜制品的需求量都在增长。

另外,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也将带动铜加工行业的需求。

其次,中国铜加工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我国铜矿资源较为丰富,是世界上铜矿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这为铜加工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同时,我国在铜加工技术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此外,我国的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为铜加工企业提供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铜加工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竞争激烈。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外铜加工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其次,铜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

铜矿资源的价格受到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此外,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问题也是铜加工行业需要面对的挑战,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铜加工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基础,
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企业在开拓市场、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需要做好准备,以适应市场竞争。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铜加工行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铜加工行业的发展。

2023年铜压延加工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铜压延加工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铜压延加工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铜压延加工行业是指将铜材料进行加工和加工,以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

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广泛用于电子、电器、建筑、汽车等领域。

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铜压延加工行业也越来越重要。

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铜压延加工行业的市场规模巨大,并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2019年中国铜材加工市场规模超过了5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6000亿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加工材料市场之一,拥有大量的消费需求和生产能力。

市场需求铜压延加工材料在各个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电子行业中,铜箔被广泛用于电路板的制造;在电器行业中,铜管和铜线被用于制造家用电器和工业设备;在建筑领域,铜材料被用于屋顶、墙面和装饰材料;在汽车业中,铜材料被广泛用于散热器和电线电缆等。

市场竞争铜压延加工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这个行业。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大型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此外,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主要以低价竞争为主,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

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

市场机遇和挑战铜压延加工行业面临一些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对铜压延加工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

特别是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纯铜材料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另一方面,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展趋势未来铜压延加工行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铜压延加工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技术创新机会。

例如,新型材料和生产工艺的应用将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2. 绿色环保: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将推动铜压延加工行业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企业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并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3. 产业升级:随着铜加工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铜压延加工企业将面临发展升级的机会。

铜加工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铜加工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铜加工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全球市场规模超过千亿美元,中国是全球最大 的铜加工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铜加工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02
铜加工行业面临的机遇
新能源领域的发展
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为铜加工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 断进步和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对铜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铜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 生产数据、销售数据、库存数据等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应用,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全球化与区域化并存
全球化
铜加工企业应关注全球市场需求,加强 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海外市场,提高 国际竞争力。同时,应关注国际贸易政 策变化,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有助于提高铜加 工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03
铜加工行业面临的挑战
原材料价格波动
总结词
铜作为主要的原材料,其价格的波动对铜加工行业的成本和盈利带来巨大影响。
详细描述
铜价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供求关系、通货膨胀等多种因素影响,波动幅度较 大。铜加工企业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生产和采购,以降低原材料成本 波动带来的风险。
拓展国际市场与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市场拓展
国际合作
铜加工企业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了解国际 市场需求和趋势,加强产品研发和品质管理, 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鼓励企业与国际知名铜加工企业开展合作,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国际 化水平,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THANKS
感谢观看
协同创新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开 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铜加工 技术的创新和升级,提高产品的 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国内 国际铜产业发展趋势

国内 国际铜产业发展趋势

国内国际铜产业发展趋势国内国际铜产业发展趋势目录一、引言二、国内铜产业发展趋势1. 国内铜储备和供需情况2. 国内铜矿资源与开采技术3. 国内铜加工及下游行业三、国际铜产业发展趋势1. 国际铜需求与供应情况2. 国际铜矿资源与开采技术3. 国际铜市场竞争态势四、国内国际铜产业发展趋势1. 新一轮工业化浪潮的推动2.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3. 智能铜产业的兴起五、结论参考文献一、引言铜是人类早期开始使用的金属之一,其重要性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铜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建筑、交通、机械等多个领域,对于支撑现代工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国际铜产业的发展趋势,以揭示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二、国内铜产业发展趋势1. 国内铜储备和供需情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也是最大的铜进口国。

然而,中国国内铜矿储备有限,供需缺口较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导致对外依赖度较高。

因此,国内铜矿资源开发和储备补充成为国内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 国内铜矿资源与开采技术中国地域广阔,铜矿分布丰富。

然而,国内铜矿资源以低品位、复杂产出为主,矿藏质量较低,开采成本和技术难度大。

因此,国内铜矿资源的开采技术的创新和提升成为国内铜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利用先进的采矿技术,提高铜矿开采效率和利用率,改善开采环境,是国内铜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3. 国内铜加工及下游行业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制造业基地,铜加工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多元化的需求使得国内铜加工产品的种类逐渐增多,铜加工企业的规模逐渐壮大。

同时,下游领域的发展也推动了国内铜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对铜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国内铜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国际铜产业发展趋势1. 国际铜需求与供应情况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全球铜市场供需关系愈发紧张。

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对铜需求的增加对全球铜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中国铜产业现状及铜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

中国铜产业现状及铜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

中国铜产业现状及铜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汇报人:2023-12-08contents•中国铜产业现状概述•中国铜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目录•中国经济增长与铜消费关系研究•中国铜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01中国铜产业现状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大量使用青铜器。

古代铜产业近代铜产业现代铜产业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中国的铜产业逐渐落后,被西方国家超越。

改革开放后,中国铜产业逐渐恢复并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030201铜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之一,主要产区集中在江西、安徽、云南、内蒙古等地。

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之一,消费领域包括电力、建筑、汽车、电子等。

铜产业的生产与消费消费生产铜产业的供应链与市场格局中国的铜产业供应链包括铜矿开采、冶炼、铜材加工、终端制品等环节。

市场格局中国的铜市场主要由国有企业主导,大型民营企业也有一定市场份额。

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大型企业更具竞争力。

02中国铜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铜消费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总量增长从以工业消费为主逐渐转向以建筑和电力消费为主。

消费结构变化东部地区消费量占比较大,西部地区增长较快。

区域分布铜消费的总体情况电力行业制造业对铜的需求主要来自机械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

制造业建筑行业交通运输业01020403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等领域。

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电力行业对铜消费的贡献较大。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建筑行业对铜的需求逐年增加。

铜消费的主要领域铜消费的影响因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推动铜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铜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政策因素政府政策对铜消费的影响不可忽视,如节能减排政策、产业政策等。

技术进步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消耗,从而影响了铜消费的增长。

03中国经济增长与铜消费关系研究经济发展带动需求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等行业对铜的需求不断上升,带动了铜消费的增加。

2023年铜加工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铜加工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铜加工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铜加工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铜加工行业是以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主要业务的产业,主要应用于电力、电子、通讯、建筑、汽车、军工等领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一、市场需求1.电子通信领域随着5G、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通信领域对于铜加工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作为电子元器件的载体材料,铜加工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计算机、火车、通讯等领域,市场需求巨大。

2.能源领域铜加工行业在电力、电能计量器、发电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领域应用广泛,也是新能源、光伏产业的重要部分。

随着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铜加工产品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

3.建筑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建筑材料的关键零部件,铜加工产品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建筑装饰材料、卫浴器材、厨房电器、暖通空调等都会用到铜加工产品。

二、技术进步铜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现代铜加工技术主要应用于精密加工、数控加工、自动化生产等领域,加工效率大幅提高,生产成本得到明显降低。

同时,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运用,也为铜加工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三、发展趋势1.铜加工工艺更趋成熟铜加工工艺不断趋于成熟,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可以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加工设备大规模普及,人工成本逐步降低,企业在生产中也将更加高效。

2.新材料的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将进一步推进铜加工产品的创新。

例如,采用较轻、更强的铜合金产品,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物理性能和使用寿命。

3.环保节能方向中国环境污染收紧政策的出台,环保问题的日益加剧,正在促使铜加工行业向绿色和环保方向发展。

对于电力、电子、汽车等领域使用的铜加工产品,对于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四、结论总之,铜加工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量大,技术进步持续创新,加上环保节能方向的促进,这些因素为铜加工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铜产业基本概况
2016年,我国铜采矿企业共274家,资产总额1040亿元、负债率58%,主营业务收入668亿元;铜冶炼企业209家、资产总额4668亿元,负债率63.8%,主营业务收入8506亿元;铜加工(包括铜线、铜板带、铜箔、铜管、铜棒等)企业1302家,资产总额4004亿元,负债率59.4%,主营业务收入10071亿元。全国铜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9245亿元,与整个有色金属行业比较,铜产业资产占全国有色行业总量的23%,收入占35%。
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锂电铜箔需求突增,造成2016年铜箔市场供应出现短缺,成为市场投资最热的品种。2010~2016年铜箔产量年平均增长10.4%,其中2016年产量为29.16万吨,增长22.3%;预计2017年铜箔产量将达35.8万吨,同比增长22.7%。其中锂电用铜箔产量2016年为5.88万吨,占整个铜箔产量的20%,而2011年此比例仅为6%。铜箔的主要生产企业产业集中度较高,有11家企业产量超过万吨,占全国产量近90%。多年来,我国铜箔仍依靠净进口,每年进口量在13万吨,出口量在2万~3万吨。另一方面,覆铜板呈现进出口状态,近年进口8万吨,出口10万吨。
2010年以来,铜产业投资发生了一些变化,矿山投资比较稳定,且在2014年铜矿山投资大于冶炼,近几年投资额都维持在250亿元左右;冶炼投资在2011年达到338亿元高峰,随后投资出现大幅下降,2016年为190亿元;铜加工行业投资热点不减,2016年达520亿元,2016年整个铜行业投资953亿元,占全国15.3%。
中国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作者:
———————————————————————————————— 日期:
中国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铜加工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材生产国和消费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铜加工产业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保持了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铜产业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整个行业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应看到,全行业仍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中国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生产方面,数据显示2000~2016年,铜材产量年均增长15.8%,远高于铜矿和精铜增长速度。但近几年增长幅度明显放低,近三年,年平均增速为7.2%。资料显示,2016年铜材产量1682万吨,是2000年的10倍。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1~6月铜材产量1014万吨,同比增长7.66%。2000~2016年铜矿、精铜生产增长速度分别为6.6%和11.3%;2017年1~6月铜矿和精铜同比增速分别为4.09%和7.16%。
我国铜产业储量总额3000万吨,全球占比4%,排名世界第六;铜矿产量161万吨,全球占比10%,排名世界第二。以下三类总量均为世界排名第一,分别是铜精矿产量766万吨,全球占比34%;铜精矿消费量1030万吨,全球占比46%;铜材产量1682万吨,全球占比65%。
目前,我国铜矿分布由原五大基地为主,逐渐扩展到向西部地区延伸,如内蒙古、新疆、西藏等。铜冶炼行业除了在四大资源基地分布外,在沿海地区(山东、广西)在铜冶炼分布的比重在加大。铜加工行业分布部分由发达省份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和上游生产基地转移。
世界铜加工主要生产国为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意大利和中国。2001年中国铜材产量占世界比例为14%,排名第三,到2016年,此比例上升到65%。
过去十年,我国国内铜加工产品结构比例中,线材(3446,0.00,0.00%)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16年,铜线材占比由2010年的38%上升到44%;管材比例由2010年的18%下降到2016年16%;2016年板带材比例比2010年下降了3%。
2010~2016年我国铜板带产量年增长7.2%,2016年为325万吨,成为第二大类铜加工产品,产业集中度较低。16家代表性企业产量共计87.4万吨,占全国27%。企业规模偏小,产能利用率预计为67%。这说明,市场份额向优势企业集中、普通产品产能过剩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加工费下降。铜板带是我国净进口铜加工产品,但净进口量在减少,2006年进口量最大是33万吨,近几年进口量在13万吨左右,而出口量一直维持在3万吨左右,目前没有较大突破。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为更好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提出十个重点领域和五个重大工程,其中新材料是重点推进领域之一。去年年底,国务院成立了23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马凯副总理担任组长。今年年初,又组建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务院从加强统筹协调、聚焦发展重点、提高创新能力、完善平台建设、拓展应用领域、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部署了工作重点,中央和地方都在全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进出口贸易方面,多年来,我国铜材一直呈现净进口状态,但净进口量逐年在减少,2004年净进口量最高达80万吨,随后铜材进出口量均在下降,2016年净进口量为11万吨。2017年1~5月净进口量为2.5万吨。从产品来看,除铜管处于净出口以外,其他产品均为净进口。
铜管是我国铜产品生产增长最快的品种,2000~2016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2016年我国铜管产能320万吨,产量为280万吨,产能利用率87.5%,也是铜加工产品产能利用率最高的。排名前10家生产企业产能151万吨,占比47%;产量105万吨,占比37.5%,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2003年开始,铜管为净出口,近几年,我国铜管出口量在15万~17万吨之间,进口量在1.5万吨。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将“精密电子铜带、铜镍合金板带材、高性能铜箔”列为了着重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铜加工行业应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按照建设制造强国目标的总体要求,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在保持传统电力、家电等领域稳定发展外,积极与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合作,开发新兴产业用铜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抢占高端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