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络合吸附脱芳的实验研究
煤焦油多环芳烃系统相平衡和新分离方法的研究
煤焦油多环芳烃系统相平衡和新分离方法的研究煤焦油多环芳烃系统相平衡和新分离方法的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煤焦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许多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多环芳烃是煤焦油中的重要组分之一,其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可能造成潜在风险。
研究煤焦油中多环芳烃的相平衡和分离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二、多环芳烃的相平衡1. 多环芳烃的特性和存在形式多环芳烃是由苯环等碳氢化合而成,具有很高的结构多样性和化学活性。
根据其分子大小和结构,多环芳烃可以存在于煤焦沥青中的不同形式,包括溶解态、悬浮态和沉淀态。
2. 煤焦沥青中多环芳烃的平衡分布在煤焦油中,多环芳烃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分布。
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分析,可以探究多环芳烃在不同相态下的平衡规律和相互转化过程。
三、新分离方法的研究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物质分离技术,其对多环芳烃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高效的分离效果。
通过调控超临界流体的温度、压力和溶剂特性等条件,可以实现对煤焦油中多环芳烃的有效提取和分离。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半透膜的分离方法,其对多环芳烃具有很好的截留和分离效果。
通过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工艺条件,可以实现对煤焦油中多环芳烃的高效分离和回收。
四、个人观点与展望在煤焦油多环芳烃系统相平衡和新分离方法的研究中,我认为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多环芳烃在煤焦油中的相平衡规律和分离机理研究,探索更多高效、环保的新分离技术,并在工业实践中加以应用,为煤焦沥青的高效利用和清洁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对煤焦沥青中多环芳烃的相平衡和新分离方法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
我们深入探讨了多环芳烃的特性和存在形式,分析了煤焦沥青中多环芳烃的平衡分布规律,同时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新分离方法。
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煤焦吸附和还原no的动力学研究
煤焦吸附和还原no的动力学研究一、研究背景煤焦作为一种重要的燃料,在日常燃料使用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燃烧过程中,能够产生许多的烟气污染物,大量的污染物会有害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研究煤焦污染物的减排成为当代很重要的课题。
NO是燃烧过程中常见的污染物,研究煤焦吸附和还原NO的动力学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思路本文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煤焦吸附和还原NO的动力学进行研究。
首先构建一个复杂的实验装置,在装置内调节膨胀条件,保持稳定的温度和压力,所有操作条件都由实验装置自动控制。
实验中,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进行NO的吸附和还原实验,考察吸附过程以及NO还原速率。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采集的数据,对NO的吸附和还原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动力学模型,以研究煤焦吸附和还原NO的动力学特性。
三、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煤焦的NO吸附和还原具有一定的动力学特性。
NO的还原吸附过程表现出指数类型的动力学特性,随着实验条件的变化,NO的吸附量和还原速率也会发生变化。
此外,研究还表明,当实验条件发生变化时,NO还原特性也会发生变化,且当温度提高时,NO还原速率会增加,但当压力提高时,NO还原速率会减少。
因此,研究表明,煤焦吸附和还原NO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实验条件的变化会影响NO的吸附量和还原速率,也会影响NO的还原特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煤焦吸附和还原NO的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发现NO的吸附和还原过程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特性,随着实验条件的变化,NO的吸附量和还原速率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为煤焦烟气污染物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FeII络合法脱硝试验研究
毕业论文Fe IIEDTA 络合法脱硝试验研究学生姓名: 学号: 学 院: 专 业:指导教师:2014 年 6 月xxxxx Xxxx 0 化工与环境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xxxxFe II EDTA络合法脱硝试验研究摘要氮氧化物(NOx)的排放,会破坏生态环境,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氮氧化物环境污染现象的日益严重及其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脱硝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如火电厂等)产生的NOx占其总排放量的90%以上,其中NO含量约占90%。
因此,本文主要以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NOx废气为目标,即对NO气体的处理技术展开研究。
由于NO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且低浓度的NO气体较难被空气氧化。
加入氧化剂或催化剂可以增大NO的溶解度,但该方法受氧化反应限制,且易造成二次污染。
而另一种亚铁类鳌合剂,可与NO发生络合反应形成亚铁亚硝酰络合物而被除去,大大加快了NO的湿法吸收速率和吸收容量,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NO吸收剂。
本文在实验室自制鼓泡反应器中,采用Fe II EDTA溶液作为吸收剂,研究了其络合吸收NO气体的具体反应过程。
系统考察了温度、pH值、进气浓度、吸收液浓度以及进气流量等因素对NO吸收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从20℃增加到50℃时,NO的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均明显的降低;随吸收液pH的增加,NO的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进气NO浓度为268~1310ppm范围内,NO吸收效率几乎没有影响,而NO吸收速率随NO浓度增加而升高;吸收液浓度从10mmol·L-1增加到50mmol·L-1时,NO的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均有明显的升高;进气流量从2.0L·min-1增加到3.0L·min-1时,NO的吸收效率明显降低,而NO的吸收速率升高。
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确定最佳操作条件:吸收液Fe II EDTA浓度为40mmol·L-1、温度为20℃、吸收液初始pH值约为7、进气流量为2.0L·min-1。
吸附工艺脱除柴油中芳烃的研究进展
第39卷第1期2021年1月石化技术与应用Petrochemical Technology&ApplicationVol.39No.1Jan.2021DOI:10.19909/ki.ISSN1009-0045.2021.01.0066专论与综述(66-69)吸附工艺脱除柴油中芳?的研究进展王连英,杨国明,辛靖,刘丽芝,陈松(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北京102209)摘要:综述了吸附工艺常用的吸附剂、脱除芳S的原理及吸附分离工艺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阐述了柴油吸附脱芳S应用较多的金属氧化物吸附剂、碳材料吸附剂、硅基介孔材料吸附剂的研究现状,吸附芳S 的羽络合作用、!一!相互作用和酸中心作用机理,以及固定床、移动床和模拟移动床的吸附分离工艺。
并指出开发新型高选择性、易回收芳s的吸附剂及吸附工艺是脱除柴油中芳s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柴油;脱芳S;吸附剂;吸附机理;吸附分离工艺中图分类号:TE624文献标志码:A我国生产催化裂化(FCC)柴油的原油以重质油、劣质油主,其中的芳s体积分数达60%~ 80%。
芳S对柴油较,柴油中芳S 分数每降低10%,加3.0~3.5[1]o柴油中的芳s,仅可提高油,芳s原料,“三烯”,有要。
目,吸附分离油中芳s 的主要有催化加氢、剂、吸附分离。
催化加氢可以芳s[2-5],工艺用加氢,加氢理FCC油,工艺,操作,油。
芋剂抽提能有催化油中的芳s,溶剂较,需要经过多洁油,溶剂使用比例较高,工艺较,与加氢技术比无明显经济优。
吸附分离: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脱除油中非理想组分的一种精制,使用仪器,操作缓和,对分离系的理化小,且吸附剂种类繁多,价格低廉,如活炭、分子筛、胶、氧化铝、硅藻土、白土[6-8],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应用前景。
工作绍了吸附工艺常用的吸附剂,并芳s的吸附机理和吸附工艺了综述。
1脱芳?吸附剂FCC柴油M分中富含芳s组分,主要为单环芳s、双环芳s以及稠环芳s,中50%以上是双环芳s包T、联和V类。
吸附法脱除模拟油中有机氯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7年第36卷第4期·1470·化 工 进展吸附法脱除模拟油中有机氯李瑞丽,李晶晶,张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摘要:采用直接吸附法对油品中有机氯化物的脱除进行研究。
以ZSM-5分子筛和γ-Al 2O 3为载体,以CuO 和MgO 为活性组分,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得MgO/ZSM-5、CuO/ZSM-5、CuO/γ-Al 2O 3和MgO/γ-Al 2O 3共4种吸附剂,采用X 射线衍射(XRD )、低温氮气吸附-脱附(BET )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吸附剂对模拟油中有机氯化物的脱除效果,同时考察了脱氯实验的反应条件对有机氯化物脱除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吸附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剂MgO/ZSM-5和CuO/ZSM-5脱氯效果较好,其吸附效果的最佳条件为活性组分负载量为12%、吸附温度为30℃、剂油比为1∶15、吸附时间为60min ,脱氯率分别为62.63%和56.28%。
最后通过对单一有机氯化物模拟油的吸附研究,得出吸附剂对不同浓度的有机氯化物脱除效果不同,这为石脑油中不同有机氯化物的脱除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关键词:模拟油;ZSM-5;γ-Al 2O 3;有机氯化物;吸附剂中图分类号:TE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7)04–1470–06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7.04.041Removal of organic chlorine in simulated oil by adsorptionLI Ruili ,LI Jingjing ,ZHANG P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eavy Oil Process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Bei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 :Removal of organic chloride in oil was studied by direct adsorption. MgO/ZSM-5,CuO/ZSM-5,CuO/γ-Al 2O 3 and MgO/γ-Al 2O 3 adsorbents were prepared by saturated impregnation with ZSM-5 zeolite and γ-Al 2O 3 as carrier ,CuO and MgO as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structures of adsorb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BET and XRD. Dechlorin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obtained adsorbents was studied in simulated oil. Meanwhil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the dechlorination experiments were studied on chlorinated organic removal effect. Then, the optimum adsorption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effects of dechlorination of MgO/ZSM-5 and CuO/ZSM-5 were better than others and the optimal adsorp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the loading amount of active ingredient was 12%(w ),adsorption temperature was 30℃,the ratio of catalyst to oil was 1∶15,the adsorption time was 60min ,the dechlorination rate were 62.63% and 56.28%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adsorption of single organic chlorides in simulated oil was studied. The adsorbents had different removal effects for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hlorinated organics, which provided experiences and basis for removal of different organic chlorides in naphtha. Key words :simulated oil ;ZSM-5;γ-Al 2O 3;organic chlorine ;adsorbent原油中的氯化物有无机氯化物和有机氯化 物[1-2]两种存在形式,其中无机氯来源于原油形成过程中所携带的无机盐。
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
21 0 2年 1月
化 学 工 程 C E C LE GN E IG( H N ) H MIA N IE R N C I A
Vo . 0 .1 14 No
Jn 2 1 a . 02
吸 附法 控制 航 空煤 油 中微 生物 的研究
喻 建明 ,杜联 云 ,曹 雅 ,何 泽超
( c ol f hmi l n ier g Sc unU i ri , h nd 0 5 Sc unPoic , hn ) S ho o e c gne n , i a nv sy C e g u6 0 6 , ih a rv e C ia C aE i h e t 1 n
Ab t a t T s o c n r t n o tr i e o e e h s in fc n fe t o t e g o h f mi r og ns s r c : he ma s c n e ta i f wa e n k r s n a a sg iia tef c n h r wt o c o r a ims o
wh c a m i r f e o sy T e h g e ae s o c n r t n, t e mo e mir o g n s , S h mo e ih h r ar at s r u l . h ih r w tr ma s c n e tai c s i o h r c o r a i ms O t e r s r u l i r f r a e . C mp rd wi h o v n in la t mir b a h mia d i v s i c e n e o s ar a t ae h r d i y c s m o a e t t e c n e t a n i c o i c e c a d t e ,s i a g la d h o — l l i l
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
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作者:栾莉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9年第36期摘; ;要:航空煤油是飞机飞行的重要原料,能够直接影响航空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煤油中出现微生物污染直接对飞行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会造成严重飞行事故。
国内外相关机构对航空煤油微生物污染的研究不断进行,发现了一些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其中吸附法是最为有效和直接的。
本文主要对该方法进行分析,为航空油料的微生物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吸附法; 航空煤油; 微生物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使航空煤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对油品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航空煤油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中较为普遍的因素是微生物污染。
航空煤油中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航空油料安全,本文主要研究运用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影响,为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提供支持。
1; 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影响飞机的动力来源主要依靠航空煤油,煤油中微生物就对燃料系统起着腐蚀作用,严重影响飞机的动力系统和其它安全操作。
这些微生物主要存在煤油与水的界面之中,只要具有合适的温度就能生存和繁殖,主要以航空煤油作为食物进行生存。
在适宜的环境中能够快速生长繁殖,并且繁殖的速度非常惊人,在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菌丝体,同时会产生一些剩余物质沉淀在飞机各系统中,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航空煤油中存在的微生物主要是指人们肉眼不能观察到的生物,这些物质都可以称作微生物,其中包括细菌、酵母菌、放线菌等所有菌类,它们的分布呈无规则排列,主要存在油箱的底部油水交界处。
根据煤油中微生物的生存规律可以发现燃油中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足够的水分、合适的温度、足量的物质等条件。
微生物生存需要水分,其来源主要是油品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受到条件影响或密闭性问题,导致自然界中水分进入油箱内部,产生积水的存在,还有一部分水分是由于飞机在不同温度和压力影响下,飞机油箱会生成冷凝水,这些水分的产生是很难用技术手段进行控制。
煤油在辉钼矿表面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
Ad s o r p t i o n a n d De s o r p t i o n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Ke r o s e n e 0 n Mo l y b d e n i t e S u r f a c e
S U N L i j . a m
Xu z h o u 2 2 1 1 1 6.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Ke r o s e n e i S wi d e l y u s e d a s a lo f t a t i o n c o l l e c t o r i n mo l y b d e n i t e lo f t a t i o n . To u n de r s t a n d i t s i n t e r a c t i o n wi t h mo l y b d e n i t e i n lo f t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t h e e f f e c t o f t i me.i n i t i a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d p H v a l u e O f a d s o r p t i o n a n d d e s o pt r i o n o f k e r o s e n e o n t o mo l y b d e n i t e we r e s t u d i e d i n t h i s p a pe r .T h e r e . s u i t s s ho we d t h a t whe n t h e i n i t i a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wa s 2 4 0 m L.t h e a d s o pt r i o n b e ha v i o r wa s f a s t i n t h e ir f s t 40 mi n.s u bs e q u e n t l y s l o we d d o wn a n d ina f l l y r e a c h e d e q ui l i b r i um i n 9 0 ai r n.W i t h t h e i n —
煤油在辉钼矿表面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
煤油在辉钼矿表面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孙丽娟;曹亦俊;孙利青;刘杰;孔维正【摘要】煤油是浮选辉钼矿常用的捕收剂,为了解其在浮选过程中与辉钼矿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时间、初始浓度、pH值等因素对煤油在辉钼矿表面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浓度为240 mg/L时,煤油在辉钼矿表面的吸附在前40 min 较快,随后趋于缓慢,并在9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煤油在辉钼矿表面吸附量不断增大且不易解吸;强碱性环境不利于煤油在辉钼矿表面的吸附,且解吸比增至60%以上.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通过误差分析评价模型拟合度,得出准二级动力学的线性形式和非线性形式都可以较好地描述辉钼矿吸附煤油的行为.%Kerosene is widely used as a flotation collector in molybdenite flotation.To underst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molybdenite in flotation process, the effect of time, initial concentration and pH value on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kerosene onto molybdenite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was 240 mg/L,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was fast in the first 40 min, subsequently slowed down and finally reached equilibrium in 90 min.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kerosene gradually increased.Adsorption process was inhibited in strong alkalis condition, with the desorption ratio beyond 60%.Furthermore, experimental data was analyzed by pseudo-first order adsorption kinetic model and pseudo-second order adsorption kinetic model, and error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model fitting.It was found thatboth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fitting of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could well describe th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kerosene on molybdenite.【期刊名称】《矿产保护与利用》【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煤油;辉钼矿;吸附;解吸;动力学【作者】孙丽娟;曹亦俊;孙利青;刘杰;孔维正【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徐州 221116;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徐州 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徐州 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徐州 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徐州 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923钼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
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
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
航空煤油作为航空业中最重要的燃料之一,其质量和纯净度对航空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由于操作、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航空煤油可能会受到微生物的侵害,从而导致燃料的质量下降、堵塞管道和发动机的故障等问题。
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吸附法是一种基于物理吸附原理的方法,通过将吸附材料与航空煤油接触,吸附和去除煤油中的微生物。
吸附材料可以是各种高效材料,如活性炭、沸石和聚合物等。
这些吸附材料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可以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有效去除航空煤油中的微生物。
在吸附法研究中,需要考虑吸附材料的选择和优化,以提高吸附效果和使用寿命。
吸附材料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吸附能力、稳定性、再生性和成本等因素。
还需要考虑吸附容器的设计和操作条件,以提高吸附效率和稳定性。
研究表明,吸附法可以有效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生长。
吸附材料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和抗菌能力,可以将微生物定向吸附并阻断其生长和繁殖。
通过周期性更换或再生吸附材料,可以保持航空煤油的纯净度,并避免微生物引起的问题。
还可以通过综合应用其他方法,如过滤、杀菌和化学消毒等,进一步提高控制效果。
吸附法与其他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和经济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吸附法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方法,但其并不能完全去除微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的孢子和胞内体。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方法,如杀菌剂的使用、分离和过滤等,以全面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确保燃料的质量和安全。
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
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航空燃油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
然而,在航空煤油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可以导致煤油劣化,从而严重影响飞行安全。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生长。
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它通过将微生物吸附在表面上来实现生长的控制。
吸附法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吸附剂,如硅胶、纤维素和聚合物等材料,这些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吸附微生物,从而实现微生物的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利用硅胶吸附微生物的方法来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生长的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硅胶吸附剂。
首先需要制备硅胶吸附剂,可以使用商业化的硅胶制备,也可以通过自制的硅胶来制备。
2.将硅胶吸附剂添加到航空煤油中。
将制备好的硅胶吸附剂添加到航空煤油中,并充分搅拌,使硅胶吸附剂均匀分布。
3.等待硅胶吸附微生物。
硅胶吸附剂可以吸附航空煤油中的微生物,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微生物充分吸附在硅胶上。
4.过滤去除硅胶吸附微生物。
待微生物充分吸附在硅胶上后,使用过滤器将硅胶一起过滤掉,此时微生物也会被过滤掉,从而实现对微生物的控制。
本研究对硅胶吸附微生物的效果进行了测试,并将其与其他几种控制微生物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硅胶吸附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相对于其他方法,硅胶吸附法具有以下优势:1.操作简便。
相对于其他方法,硅胶吸附法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可以快速进行。
2.效果显著。
实验结果表明,硅胶吸附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比其他方法效果更明显。
3.成本低廉。
相对于其他方法,硅胶吸附法成本更低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硅胶吸附法是一种有效的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和成本低廉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
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摘要:航空煤油中存在微生物会对航空安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其数量。
本研究利用吸附法对航空煤油中的微生物进行控制,并研究了吸附剂种类对微生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剂对微生物的去除效果与其表面性质和结构有关。
硅胶和分子筛的去除效果较好,可将航空煤油中的微生物去除率提高至90%以上,而活性炭的去除效果较差,只能将其去除率提高至50%左右。
因此,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可有效地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数量。
关键词:吸附法;微生物;航空煤油;吸附剂;去除效果Abstract:Microorganisms in aviation kerosene can have an impact on aviation safety, so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to control their numbers. This study used adsorption method to control microorganisms in aviation kerosene, and studied the effect of adsorbent types on the removal effect of microorganism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effect of adsorbents on microorganisms was related to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 Silica gel and molecular sieves had better removal efficiency, which could increase the removal rate of microorganisms in aviation kerosene to more than 90%, while activated carbon had a poor removal effect, which could only increase its removal rate to about 50%. Therefore,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adsorb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in aviation kerosene.Keywords: adsorption method; microorganisms; aviation kerosene; adsorbent; removal effect正文:1.引言随着民航业的发展,航空煤油的使用量不断增长。
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
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
随着航空工业的迅猛发展,航空煤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但是,煤油中存在的微生物
会对航空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控制煤油中的微生物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光照、加热、过滤等。
但是,这些方法都具有某些限制。
为了克服这些
问题,采用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的微生物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方法。
吸附法是利用固体材料对溶液中的微生物进行吸附,从而降低微生物的浓度。
在控制
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中,吸附法被应用得较为广泛。
其优点在于可以高效、经济地去
除微生物,同时对煤油的物化性质影响较小。
在吸附法中,选择合适的吸附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煤油中微生物的主要成分是
细菌和真菌。
因此,选择对这些微生物具有较高吸附能力的材料是关键。
研究表明,具有
微孔结构、大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宽的材料对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在吸附效果方面,实验表明,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可以使微生物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
同时,吸附剂的复合处理也可以提高其吸附效果。
例如,将活性炭和硅胶复合处理可以大
幅提高吸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吸附法的操作流程较为简单。
通常,先将煤油通过过滤器去除粗杂质,然后调节pH值、温度和溶液浓度等参数,最后将吸附剂加入搅拌,达到吸附平衡后,通过离心或滤纸等方法将吸附剂分离出来。
目前,吸附法与其他方法的联合应用也正在逐步普及,这可以更好地保证航空煤油的安全性。
吸附法脱除油脂中多环芳烃的效果研究_刘玉兰
收稿日期:2014-08-05;修回日期:2015-05-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884);河南省食用油脂倍增计划(豫财贸[2010]169号)作者简介:刘玉兰(1957),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油料油脂质量与安全(E-mail )liuyl7446@163.com 。
油脂安全吸附法脱除油脂中多环芳烃的效果研究刘玉兰,石龙凯,刘畅(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摘要:以花生油为原料,以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为单因素试验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吸附法对油脂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及最佳脱除条件。
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吸附剂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依次为:Norit -8015活性炭>WY2号活性炭>WY1号活性炭>Kermel 活性炭>活性白土>凹凸棒土。
综合考虑对花生油中B (a )P 、HPAHs 、PAH4、LPAHs 和PAH16的脱除率以及对花生油香味的保留和生产成本,优化的脱除条件为:WY2号活性炭用量1.0%,吸附时间35min ,吸附温度110ħ。
在此条件下,花生油中B (a )P 、HPAHs 、PAH4、LPAHs 及PAH16的残留量分别为0.06、0.69、1.74、95.11μg /kg 及80.90μg /kg ,脱除率分别为99.74%、99.28%、98.65%、85.75%及89.41%,若仅考虑B (a )P 、PAH4的残留量达到欧盟标准(分别为≤2μg /kg 和≤10μg /kg ),WY2号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就可满足要求,此时B (a )P 和PAH4的残留量分别为0.53μg /kg 和6.64μg /kg ,脱除率分别为97.79%和94.86%。
关键词:多环芳烃;浓香花生油;固体吸附;活性炭中图分类号:TS201.6;TQ6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7969(2015)09-0070-07Removal effect of adsorption o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oils and fats LIU Yulan ,SHI Longkai ,LIU Chang(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 :Using peanut oil as raw material ,the impacts of adsorbent type ,adsorbent dosage ,adsorption tem-perature and adsorption time on the removal effect of PAHs in oils and fats were investigat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nd the optimal removal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removal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adsorbent on PAHs was from high to low :Norit -8015acti-vated carbon ,WY2activated carbon ,WY1activated carbon ,Kermel activated carbon ,activated clay ,at-tapulgite.Considering the removal rate of B (a )P ,HPAHs ,PAH4,LPAHs and PAH16,the retention of pea-nut oil flavor and production cost overally ,the optimal removal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 :dosage of WY2activated carbon 1.0%,adsorption time 35min and adsorption temperature 110ħ.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residues of B (a )P ,HPAHs ,PAH4,LPAHs and PAH16in peanut oil were 0.06,0.69,1.74,95.11μg /kg and 80.90μg /kg respectively ,and the removal rates were 99.74%,99.28%,98.65%,85.75%and 89.41%,respectively.In the case of only considering the residues of B (a )P and PAH4to meet the EU standard (below 2μg /kg and 10μg /kg respectively ),0.5%of WY2activated carbon was enough.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residues of B (a )P and PAH4were 0.53μg /kg and 6.64μg /kg respectively ,and the removal rates of B (a )P and PAH4were 97.79%and 94.86%,respectively.Key word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roma peanut oil ;solid adsorption ;activated carbon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bons ,PAHs )是一大类普遍具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的环境污染物[1-6]。
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
吸附法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研究
吸附法是一种常见的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使用吸附剂来吸附和去除煤油中的微生物,从而控制其生长和繁殖。
研究人员选择合适的吸附剂。
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
这些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可以有效地吸附微生物。
然后,研究人员将吸附剂加入到航空煤油中,并进行充分的搅拌和混合。
在这个过程中,吸附剂会吸附煤油中的微生物,使其无法继续生长和繁殖。
接下来,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将吸附剂和被吸附的微生物分离。
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心、滤纸过滤、超声波处理等。
通过这些分离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吸附剂中的微生物。
研究人员对吸附剂和被吸附微生物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表征。
可以使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等技术,来观察吸附剂的形貌和微生物的特征,以了解吸附过程的机制。
吸附法在控制航空煤油中微生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点。
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可以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从而有效地吸附微生物。
吸附法不会对煤油本身的性质产生明显的改变,对煤油的燃烧性能和机械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吸附法也相对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
吸附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吸附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测试,才能确定合适的吸附剂和吸附条件。
吸附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饱和和失效,需要定期更换。
吸附法只能控制煤油中的微生物,对已经污染的系统无法起到彻底的清除效果。
络合-吸附方法去除核电厂模拟废水中的钴
络合-吸附方法去除核电厂模拟废水中的钴王亚东;崔安熙;安鸿翔;郭喜良;冯文东;杨卫兵;郭霄斌【期刊名称】《原子能科学技术》【年(卷),期】2017(051)003【摘要】针对核电厂放射性废水提出一种络合-吸附处理方法.初步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有机络合剂、活性炭作为吸附剂、Co2+作为去除对象,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废水中加入EDTA后可显著提高活性炭对Co2+的去除率,符合理论预期,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络合-吸附条件实验结果显示,去除率随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振荡16 h后吸附达到平衡;溶液的pH值显著影响络合-吸附过程,最适宜pH值约为7.0;EDTA与Co2+摩尔浓度比为1:1时,Co2+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吸附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活性炭对EDTA-Co 络合物的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总页数】7页(P404-410)【作者】王亚东;崔安熙;安鸿翔;郭喜良;冯文东;杨卫兵;郭霄斌【作者单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6;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6;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6;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6;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6;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6;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941【相关文献】1.钴-锌试剂络合吸附伏安法测定中草药中钴 [J], 赵敬中;张立云;姚型军;杨晴2.EDTA掩蔽-络合物吸附催化波极谱法测定锌电解液中钴 [J], 杜娟;阳春华;李勇刚;张泰铭;朱红求3.CL-TBP萃淋树脂分离和络合物吸附波测定八氧化三铀中的微量镍和钴 [J], 宋玉珍;陈静兰4.同一体系中铜(Ⅱ)、铅(Ⅱ)、镉(Ⅱ)、镍(Ⅱ)和钴(Ⅱ)的络合物吸附波及其分析应用 [J], 张明浩;梁逸曾;曹道锦5.镍、钴与Zincon的络合吸附波研究——铜精矿中微量镍、钴的同时测定 [J], 林逸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 年来 , 无芳煤 油作 为一种 气 雾剂 , 大量 用 于生
(0℃ ) . 9 g m 芳 烃 含量 分 7 6 % ; 2 0 7 31 / L, . 8 甲醇 、 丙
V0 . No 3 130 .
J n 2 0 u. 08
文 章 编 号 :10 2 3 (0 8 0 0 2 0 0— 64 20 )3— 13—0 4
煤 油络 合 吸 附 脱 芳 的实 验 研 究
崔盈贤 唐 晓东 , , 王焕梅。胡星琪 , 丹 , 周
(. 1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四川 成都 6 0 0 ; .“ 15 0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南 石油大学 , 四川 成 都 6 0 0 15 0 3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 院石化系 , . 甘肃 兰州 70 6 4 中国石油西南 油气 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 30 0; . 四川 成都 60 1 ) 12 3
络合 反应 的 萃取 分 离 方 法 。J络合 萃 取 技 术 具 有 含 量 一折光 率标 准 曲线 。测 定 脱 芳 煤 油 的 折 光 率 , , 高效性 和 极好 的选择 性 。但该 工 艺 所 用萃 取 剂 分 析折 光率 标 准 曲线 , 即可 获 得 脱芳 煤 油 的芳 烃 含
R
+ 一
R
1 实 验
1 1 药品及 仪器 .
( )l +A [ c
作为一种络合 吸附剂与煤油 在一定 条 件下 络合 , 生成 斯 碱 ( L碱 ) 。通 常 , 属 离 子 尤其 是 高价 金 属 离 子 金 的络合物 自然沉 降 , 与煤 油分层 , 实现 吸附 分离 ; 络合 ( A¨ 、e ) L碱 的络 合作 用 力很 强 。 在助 络 如 l F¨ 与
维普资讯
第3 0卷
20 0 8年
第 3期
6月
西 南石油 大学 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u a o Suh et e o u n e i ( cec or l f o t s Pt l m U i r t Si e& T cnl yE io ) n w re v sy n eho g d i o tn
产 杀虫 剂等精 细 化 工 产 品 , 使 无 芳 煤 油 的生 产 越 酮 、 致 吡啶 为化学 纯 ; H S 9 % ) a 1A C3 浓 2 O ( 8 ;N C 、 11 为
来 越受 到人们 关注 。 因煤 油 中的 多种 芳 烃分 布 于整 化学纯 ; 体 HC ( 气 1 自制 ) 。 个馏 程 区域 内 , 又易 与烷烃 形成 共 沸物 , 只能 利用 芳
物可进一 步解 络 , 回收芳 烃 。该 方法 不 仅 能耗 低 、 工 剂 HC 气体存 在 下 , 11 1 AC 分子变 为更 活泼 的 酸性形 艺简单 、 无环境 污染 , 脱芳后 的煤油 芳烃 含量 ( 且 质量 式 : 四氯化铝 氢 ( A C 。 H 1 1)
分数 ) 1 以下 , 在 % 完全满足无芳煤 油 的质量 要求 。
对环 境也 或多或 少存 在一定 的污 染性 。 鉴于 以上 问题 , 文 提 出一 种 新 的煤 油 脱 芳 方 本
量。
12 2 煤油 络合 吸附脱 芳原 理 .. 芳 烃 中含有 键 , 能够 提供 电子 对 , 一种路 易 是
法—— 络合 吸 附脱 芳 。采 用 固体 AC 和气 体 H 1 I1 C
物 质在 溶液 中 的折 光 率 与 其 质量 浓 度 成 正 比。
因此 , 采用 精 制 无 芳 煤 油 ( 为 其 芳 烃 含量 为 零 ) 认 ,
脱芳 效果 差等 问题 。为更好 地解 决极 性有 机 物稀 溶 并 向其 中定 量加 入芳 烃 ( 甲苯 )计 算 芳 烃 浓 度并 测 , 液 的分离 问题 , 在化 工分离 领域 , 提 出 了基 于可 逆 定含芳 煤 油 的 折 光 率 , 到 一 组 一 一 对 应 的芳 烃 又 得
摘
要 : 对 传 统 脱 芳 方 法 存 在 能合 吸 附 脱 芳 新 工 艺 , 过 采 用 针 污 脱 提 通
A C3 HC 络合 剂 , 高芳烃煤 油进行脱芳研 究。实验 表 明, A C 浓度为 0 8m lL H I II一 I 对 在 II . o 、 C 气体 浓度 为 10 lL / .5 / 、 mo
络舍 吸 附 温度 6 o℃及 吸 附 时 间 2 mn的操 作 条 件 下 , 煤 油进 行 络 合 吸 附脱 芳 , 果 明 显 , 制 煤 油 芳 烃 含 量 ( 量 5 i 对 效 精 质
分数 ) 到 0 6 % , 芳 率 达 到 9 . % , 全 满 足 无 芳煤 油质 量要 求 ; 络 合 物 可 进 一 步 解 络 , 降 .8 脱 11 完 且 回收 芳 烃 。 关 键 词 :煤 油 ; 合 剂 ; 附 分 离 ; 芳 ;实 验研 究 络 吸 脱
新 天 F I 贝折光 仪 ( 京仪 器厂 ) O O阿 南 。
烃 与烷烃 之 间的极性 差异 , 通过 萃 取 、 附等 物理 方 12 原 理 吸 . 法 将两者 分离 “ 。现 已实现 工业 化 的脱 芳方 法 主 12 1 煤 油 中芳 烃含 量 一 光率 曲线测 定原 理 ¨ .. 折 要 有磺化 法 、 附法 、 剂 萃 取 法 以及 加 氢 精 制 法 。 吸 溶 但上述 方 法都不 同程 度地存 在 着能 耗 高 、 污染 环 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