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及离骚一种

合集下载

离骚与楚辞

离骚与楚辞

译文:我将行程转向西方的昆仑 道路遥远 译文:我将行程转向西方的昆仑,道路遥远 而又曲弯,满天云霓像彩旗飘扬在九天 满天云霓像彩旗飘扬在九天,玉 而又曲弯 满天云霓像彩旗飘扬在九天 玉 制的车铃,发出铿锵的音响 发出铿锵的音响。 制的车铃 发出铿锵的音响。早晨我从天河 的渡口出发,黄昏我到西天徜徉 黄昏我到西天徜徉。 的渡口出发 黄昏我到西天徜徉。凤凰的彩 翎接连着彩旗,高飞在云天任意翱翔 高飞在云天任意翱翔。 翎接连着彩旗 高飞在云天任意翱翔。转眼 间我来到这一片流沙,沿着赤水河我又从容 间我来到这一片流沙 沿着赤水河我又从容 盘桓。我指挥蛟龙在渡口搭起桥梁,叫西皇 盘桓。我指挥蛟龙在渡口搭起桥梁 叫西皇 帮助我涉过这赤水急滩。行程如此遥远,天 帮助我涉过这赤水急滩。行程如此遥远 天 路这般艰难,我叫随从的车队侍候两旁 我叫随从的车队侍候两旁。 路这般艰难 我叫随从的车队侍候两旁。翻 过不周山峦,我们向左拐弯 我们向左拐弯,那浩瀚的西海 过不周山峦 我们向左拐弯 那浩瀚的西海 才叫人神往。我们成千的车辆列着队伍,玉 才叫人神往。我们成千的车辆列着队伍 玉 制的车轮在隆隆地轰响。 制的车轮在隆隆地轰响。
屈原生平概说
屈原的创作
屈原“美政”理想
屈原:中国古代士人、 屈原:中国古代士人、诗人的楷模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屈子、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屈子、 渊明、子美、子瞻者。 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 苟无文学之天才, 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 亦自足千古。 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 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 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 殆未之有也。 殆未之有也。 ——王国维《 王国维《 王国维 文学小言》 文学小言》
屈平词赋悬日月,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 榭空山丘。 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 李白《江上吟》 李白

《楚辞》简介及屈原《离骚》

《楚辞》简介及屈原《离骚》

把现实与神话境界、神话人物融为一体,
构成变幻多彩的情节和诡奇的意境,具有
浓厚的浪漫色彩。


《离骚》的艺术成就
• 3、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运用众
多比喻构成一连串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
离 骚
象,创造出一种寄托遥远,耐人寻味的意
境,开拓了我国诗歌以“香草美人”寄情
言志的表现手法。
• 4、《离骚》中自始至终奔涌着火山爆发
楚文化
①中原与南方文化的融合;
②信巫鬼,重淫祀: 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
乐鼓舞,以乐诸神。


二、 “楚辞”的文体风貌
1.句式:灵活自由,参差错落, 较多部分采 用六言,亦参杂四言、五言、七言等形式
2.语言:
大量采用楚国民间的口语和方言,
大量使用虚字作语气助词,如“兮”;
词采缤纷华美。


二、 “楚辞”的文体风貌
屈 • “ 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原 形容枯槁。”
• ——感受人生的痛苦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为世界承担苦难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原
【屈原的文化人格】
• ②恋美情结的执著者
• 自恋:
屈 原
• 对自身高洁人格的自信与坚守。
• 他恋:
• 美人之恋、美政之恋、美物之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积累整合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骚 一首体制宏伟、富有 深度、充满想象与幻 想的政治抒情长诗。

楚辞·离骚 原文及译文

楚辞·离骚 原文及译文

离骚先秦:屈原帝高阳之苗裔(yì)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高阳:颛顼之号。

苗裔:苗,初生的禾本植物。

裔,衣服的末边。

此苗裔连用,喻指子孙后代。

朕:我。

皇:美。

考:已故的父亲。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gēng)寅(yín)吾以降(jiàng)。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

此指寅年。

贞:正。

孟:开始。

陬:正月。

庚寅:指庚寅之日。

古以干支相配来纪日。

降:降生。

皇览揆(kuí)余初度兮,肇(zhào)锡(cì)余以嘉名: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揆:推理揣度。

肇:开始。

锡:通“赐”。

名:命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字:表字,这里活用作动词,起个表字。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óng)之以修能。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内美:内在的美好品质。

重:再。

扈(hù)江离与辟芷(zhǐ)兮,纫(rèn)秋兰以为佩。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扈:楚方言,披挂。

江离芷:均为香草名。

纫:草有茎叶可做绳索。

秋兰:香草名。

即泽兰,秋季开花。

汩(yù)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汨:水疾流的样子,此处用以形容时光飞逝。

不吾与:宾语前置,即“不与吾”,不等待我。

朝搴(qiān)阰(pí)之木兰兮,夕揽(lǎn)洲之宿莽(mǎng)。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搴:拔取。

揽:采摘。

宿莽:草名,经冬不死。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忽:迅速的样子。

代序:指不断更迭。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通:唯)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楚辞的两种含义

楚辞的两种含义

楚辞的两种含义楚辞”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种文学体裁,二是特指以屈原创作的《离骚》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学作品总集。

作为文学体裁的“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

它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

楚辞的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楚辞》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

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

《楚辞》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汉字文化圈国家,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

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楚辞离骚全文及译文

楚辞离骚全文及译文

楚辞离骚全文及译文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下面请看楚辞全文及译文!楚辞全文及译文楚辞·离骚【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注释】①高阳:古帝颛顼(zhuān xū)的号。

传说颛顼为高阳部落首领,因以为号。

②朕:我。

先秦之人无论上下尊卑,皆可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帝王的专用第一人称代词。

③摄提:摄提格的简称,是古代“星岁纪年法”的一个名称。

古人把天宫分为十二等份,分别名之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为十二宫,以太岁运行的所在来纪年。

当太岁运行到寅宫那一年,称“摄提格”,也就是寅年。

④惟:句首语词。

庚寅:古人以干支纪日,指正月里的一个寅日。

⑤皇:指皇考。

览:观察,端相。

揆:估量、测度。

初度:初生之时。

⑥肇:借为“兆”,古人取名字要通过卜兆。

⑦则:法。

屈原名平,字原,正则隐括“平”字义。

⑧字:用作动词,即起个表字。

⑨内美:指先天具有的高贵品质。

⑩修能:杰出的才能,这里指后天修养的德能。

辟:同“僻”,幽僻的地方。

纫:联缀、编织。

汩:水流迅速的样子,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与:等待。

“不吾与”,即“不与吾”,是否定句宾语提前句式。

搴(qiān):楚方言,拔取。

宿莽:楚方言,香草名,经冬不死。

朝、夕是互文,言自修不息。

日月:指时光。

代序:代谢,即更替轮换的意思,古“谢”与“序”通。

惟:思。

美人:作者自喻。

【译文】我是古帝高阳氏的远末子孙啊,伯庸是我已故去的尊敬的父亲。

当太岁在寅的寅年寅月,就在庚寅那一天我出生降临。

我的父亲仔细揣度我的生辰啊,通过占卜才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离骚》与《楚辞》

《离骚》与《楚辞》

《离骚》与《楚辞》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熔成的诗篇。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与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采用铺陈描述的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这种诗体吸取了楚地民歌的营养,运用楚地方言韵律,反映楚地的民风,写成诗歌形式。

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赋比兴的糅合形式,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在语言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字数不等,句法参差错落,起伏回宕,并且多用“兮”字增强韵律和帮助表达充沛的感情。

在屈原之后,有一些诗人竞相效仿,用楚辞体写作,但楚辞体最重要的作者仍是屈原,不仅因为他是这种诗体的首创者,而且因为他的作品数量多,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最高,又因为他的《离骚》代表楚辞,所以楚辞体又称为“骚体”。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及汉人模仿的作品合编为《楚辞》,从此,《楚辞》便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它对后世的影响,只有《诗经》可以与它相媲美。

中国文学史上历来“风”“骚”并称,“风”是指《诗经》,“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风骚”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第1页/共1页。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楚辞楚辞之名出现于西汉早期,有两层含义:(1)是一种诗歌体裁形式. 本义泛指在战国时代出现的用楚国方言写成的楚地歌词。

由于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活动多杂以歌曲,其乐曲的词句长短不一,形式自由,极易表达奔放的感情,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屈原运用这种民歌体裁,驰骋其丰富的想象力,抒发其爱国情怀,写出许多传世名篇,因此“楚辞”一词后来演变为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新诗体的专称。

(2)是一本诗集名西汉刘向整理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为《楚辞》离骚《离骚》是屈原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根据诗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两个部分。

(1)从开头到“岂予心之可惩”为前半部分,内容主要是回顾过去的经历,以描述现实为主2)后半部分的内容主要是用幻想的方式,探索未来的道路。

《离骚》一诗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诗人从叙述自己的身世、理想、遭遇入笔,强烈地抨击了楚国的政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全诗借用古代神话,驰骋壮美奇特的幻想,绘就一幅色彩绚丽、气势磅礴、人物命运起伏跌宕的画卷,寄寓了诗人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波折,并展示了他为理想奋斗不息、至死不渝的崇高人格。

建安风骨“建安”是东汉末年献帝的年号,习惯上把这个时期及后来魏若干年的文学创作称为“建安文学”。

代表人物:“三曹”、“七子”。

建安诗人生当汉末的动乱年代,大都饱尝忧患,身感乱离的悲怆。

这种悲怆的情绪和“拯世济物”的雄心、建功立业的愿望相结合,反映在诗歌中,形成了慷慨悲凉、激昂苍劲的风格。

这种风格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建安风骨”。

永明体是一种讲究声律和对仗的诗体,因其活跃在南齐永明年间,故称“永明体”。

代表人物是沈约、谢眺等。

他们根据四声的规律,在诗歌创作中注意声、韵、调的相互配合和词语对偶形式的运用,创造了一种注重“音律”的新诗体。

从此,中国的诗歌开始从比较自由的形式向讲求格律的方向发展,对唐代以后的诗歌以及宋词、元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永明体集大成的作家:庾信《哀江南赋》骈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文体,是和“古文”的不拘格式的形式相对立的一种文体,也叫“骈偶”或“四六等”。

楚辞及《离骚》不朽的艺术风格

楚辞及《离骚》不朽的艺术风格

楚辞及《离骚》不朽的艺术风格
自《诗经》成书以来,现实主义一统文坛。

而在远离王化的楚国,却孕育着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楚辞”。

这种文学样式深受楚国巫觋文化的影响,多以神话为题材,充满着大胆神奇的想象;突破了《诗经》四言的限制,句式参差不齐;大量使用虚词,尤其是“兮”字。

这种作品不追求直面生活,而是多向鬼神巫觋靠拢,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文风——“浪漫主义”。

而《离骚》则是“楚辞”中最优秀的作品,其作者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屈原本是楚国贵族,尽忠竭力却为小人所谗,一再流放,为两代君王所不容。

屈原既对国家有剪不断的思念,又深恨小人当政而自身不得志,胸中沉郁,乃作《离骚》。

确系诗人发愤之所作,乃是屈原一生心血的结晶,有着不朽的艺术特色:
一,通篇用第一人称,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充满神性色彩又与作者精神气质息息相通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这是一个百折不挠地执着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并不惜为之献身的形象。

他把实现美政作为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他对于一切虚伪丑恶决不妥协,追求纯洁的人格,“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他始终摆脱不开孤独苦闷与矛盾心境的抑郁痛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大量运用丰富新奇的比喻,并注意比喻的完整、系统,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象征情节。

如主人公自称“香草”“美人”。

三,通篇或局部情节设置象征意味。

主人公上天下地求索寻觅的过程就是诗人现实斗争的写照。

四,通过浪漫不羁的想象,创造出神话般的奇幻境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独特风格,突出表现在两次飞升的描写中。

楚辞离骚的原文全文完整注音版、拼音版标准翻译译文及注释

楚辞离骚的原文全文完整注音版、拼音版标准翻译译文及注释

离lí 骚sāo先xiān 秦qín · 屈qū 原yuán帝dì 高gāo 阳yáng 之zhī 苗miáo 裔yì 兮xī , 朕zhèn 皇huáng 考kǎo 曰yuē 伯bó 庸yōng。

摄shè 提tí 贞zhēn 于yú 孟mèng 陬zōu 兮xī , 惟wéi 庚gēng 寅yín吾wú 以yǐ 降hōng。

皇huáng 览lǎn 揆kuí 余yú 初chū 度dù 兮xī , 肇zhào 锡xī 余yú 以yǐ嘉jiā 名míng。

名míng 余yú 曰yuē 正zhèng 则zé 兮xī , 字zì 余yú 曰yuē 灵líng均jūn。

纷fēn 吾wú 既jì 有yǒu 此cǐ 内nèi 美měi 兮xī , 又yòu 重chóng 之zhī以yǐ 修xiū 能n éng。

扈hù 江jiāng 离lí 与yǔ 辟pì 芷zhǐ 兮xī , 纫rèn 秋qiū 兰lán 以yǐ为wéi 佩pèi。

汩gǔ 余yú 若ruò 将jiāng 不bù 及jí 兮xī , 恐kǒng 年nián 岁suì之zhī 不bù 吾wú 与yǔ。

朝cháo 搴qiān 阰pí 之zhī 木mù 兰lán 兮xī , 夕xī 揽lǎn 洲zhōu之zhī 宿xiǔ 莽mǎng。

楚辞《诗经》《离骚》考点的理解

楚辞《诗经》《离骚》考点的理解

楚辞《诗经》《离骚》考点的理解楚辞《诗经》《离骚》考点的理解考点名称:《诗经》《诗经》:①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

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②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③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曲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及其特点: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以下的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诗经》质朴典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以民歌为基础的“楚辞”,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诗经》和“楚辞”正好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风格。

汉赋华丽而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唐诗风格多样,千古传诵,以五言和七言诗为主,把诗歌推向顶峰。

宋词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句式灵活,极具歌唱性。

元曲是民间兴起的新的诗歌形式,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

明清小说将广阔的社会生活纳入了文学的视野,艺术而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将古典小说创作推向繁盛阶段,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总体来说,呈现了多元兼容、雅俗共赏和发展趋势的逐渐平民化等特征。

现存最早的诗歌——《诗经》:1、时间:西周至春秋中期2、特点:以四言为主,内容古朴,现实感强3、内容: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是其中的精华。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

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

“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楚辞 文学体裁

楚辞 文学体裁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楚辞的作品多为楚国官吏和百姓所作,形式自由,句式长短不一,以六言为主,间有七言或九言,富有韵律感和音乐性。

楚辞的作品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离骚》、《九歌》、《天问》、《山鬼》等。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楚辞作品:
1.《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楚辞的代表作
之一。

它是一首长篇抒情诗,表达了屈原对楚国政治现状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九歌》:是屈原的另一篇代表作,是一组九首祭神
乐歌的歌词。

其中的《湘夫人》和《山鬼》等篇章,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感和楚国地方特色。

3.《天问》:是一首富有哲理的长诗,共提出了一百七
十多个问题,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表达了屈原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困惑。

4.《山鬼》:是一首描写楚国山鬼形象的长诗,具有浓
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秘色彩。

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楚国流行,而且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

它奠定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对后世的诗歌、散文和戏曲等文学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楚辞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楚辞文章以及解释

楚辞文章以及解释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以下是《楚辞》中的一些著名篇章及其解释:
1. 《离骚》
【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解释】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

即使我被肢解也不变我的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

2. 《九歌》
【原文】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呜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以祈兮承光。

【解释】选择吉日良辰,恭敬地取悦上帝。

手抚长剑玉珥,精美的宝器叮咚作响。

华贵的坐席和玉瑱,摆上琼花香气袭人。

蕙草包祭肉兰叶做祭品,恭敬地进献上帝面前。

总体来说,《楚辞》作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一直被后世所推崇和传承。

楚辞离骚(一)

楚辞离骚(一)

楚辞·离骚(一)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1。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2。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3: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4。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5。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6。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7。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8。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9。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0。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1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2!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13。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14!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15;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16。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17。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18。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19。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20。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21。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22!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23。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24。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25!注释:1 帝高阳:帝颛顼,传说的“五帝”之一。

据《史记·楚世家》,帝高阳为黄帝之孙,是楚国芈姓贵族的远祖。

其世系为:颛顼(高阳)—称—卷章—重黎—吴回(重黎之弟)—陆终—季连(陆终六子之一,楚芈姓之先)。

屈原家族为楚国同姓分支,都是帝颛顼的后代。

由这两句可知,远古时期,楚国也是中原人群之一。

他们来到江汉一带,是迁移的结果,至于迁移时间,据考古发现大约在夏商交替之际。

苗裔(yì):植物的茎叶为苗,衣服最下面的襟为裔;苗裔即遥远祖先的后代。

兮:感叹词,相当于“啊”,楚辞常见,或用于句中,或用于句尾。

朕(zhèn):我。

先秦时期贵贱通用的第一人称形式,秦以后才为帝王专用。

皇考:亡父之称。

旧说皇考系远祖的尊称,然据春秋时楚国铜器铭文,皇考皆为亡父之称。

伯庸:诗中之“朕”的父亲。

一说即火神祝融,据《史记·楚世家》,楚国贵族的远祖曾为火正,号祝融。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楚辞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楚辞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楚辞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文学门类,是指流传于楚国的古诗词
作品,以楚国的风俗、历史、传说和战争为背景,表达了民间生活、
爱情悲欣、政治抒发、人生哲理等情感。

楚辞大致是分为九歌、离骚、天问、荆轲赋等四种体裁。

九歌是楚辞里最具有特色的一种,以歌咏女子、宫廷情爱为主题。

九歌里最著名的是《离骚》。

《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作,诗人屈原
以离骚之名来称呼自己的心情。

它以屈原离开宫廷,逃亡在外、经历
辛苦、悲痛的历程,表达了屈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反对苛政的愤懑之情。

《九辩》是楚辞中的白话体作品,是公输般一篇论辩之作,主张
儒家思想,弘扬伦理道德等思想。

《荆轲赋》是楚辞中感情色彩较强
的一种,描写荆轲刺秦王,英勇顽强的精神。

《天问》是楚辞中较为
抒情的一种,以对自然天地的追问和崇拜为主题。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一次独具特色的文艺变革,赋
予了古代文学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形式。

它不仅是文学的表现形式,也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风波和文化发展水平。

通过楚辞,我们
能够了解到楚国在古代的文化艺术、经济状态和政治风貌,以及楚人
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点。

总之,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次卓越的文学成就,具有独特的文
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在今天,人们仍然通过学习楚辞来了解古代中国
的文化和艺术传统。

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教

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教

屈原开创了一种新的诗体,即“楚辞体”。

楚辞体是一种具有鲜明楚国地方特色的新诗体,代表作品有屈原的《离骚》等。

它以七言为主,采用了楚国方言和六言、三言、四言等句式,强调了句式的灵活性和韵律感。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作者的名字“离骚”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楚国政治现实的不满和愤慨,以及对自己遭受排斥和放逐的悲愤情感。

楚辞体的出现对中国文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了后来的汉赋和唐诗,更是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对中国文学的贡献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创作:屈原是楚国的一位优秀文学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
特色,表达了对楚国政治现实的不满和愤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
的追求和向往。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中国文学史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化传承:屈原是楚国的一位文化名人,他在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
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传承了楚国的文化传统,也吸收了中原
文化的精华,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思想影响:屈原的作品中蕴含了对人生、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深刻思
考,对中国文学中的“忧国忧民”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也反映了古代中国文人的思想追求和情感体验,对中国文学中的“文人墨客”传统产生了影响。

骚体诗的发展史

骚体诗的发展史

骚体诗的发展史骚体诗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学体裁之一,是屈原开创的。

相传屈原在流放期间,“闻渔父诵歌,见舞者咏舞,听稚子谣诗,睹学者唱言,思自伤之”,乃作《离骚》。

骚体诗是介于楚辞和汉赋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句式参差,灵活多变;形式复杂,大体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结构大多是总分或者并列结构。

最早的骚体诗集为《楚辞》,而后来出现的《九歌》、《九章》等也属于骚体诗。

其中著名的是战国时代楚国屈原的《离骚》,所以骚体诗又称为“骚”体诗。

与散文一样,骚体诗也有着丰富的语言艺术。

骚体诗长于铺陈和用典,通过叠字、重章、复沓等手法表达诗人真实的内心世界,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骚体诗出现以后,影响深远。

曹丕说:“楚辞者,古诗之流也。

”刘勰说:“《骚》以自贵,非《风》《雅》之旨也。

”汉乐府、汉魏诗、建安风骨等都深受《楚辞》的影响。

以后,骚体诗成为唐代的主要诗体之一。

唐代诗人中的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等,都留下了不少骚体诗名篇。

同时,骚体诗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明清之际,出现了以《离骚》为代表的“骚体”小说,发展到近代,出现了不少具有近代意义的作品。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骚体诗曾被认为与“柔靡”、“萎弱”相连。

但自清代以来,骚体诗的地位逐渐被人们认可。

曹雪芹就极为推崇《楚辞》,《红楼梦》开篇即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这段话,既是对《楚辞》的推崇,又是对其他优秀作品的推崇,更是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推崇。

当然,古代骚体诗中不乏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之作,如屈原的《离骚》,杜甫的《春望》,苏轼的《前赤壁赋》,陆游的《书愤》等。

由于朝廷对骚体诗的提倡,加上《楚辞》本身具有的无穷魅力,骚体诗盛行起来。

南北朝时,梁元帝萧绎编选《金楼子》、《丽人赋》,至唐代则出现了《文选》、《文苑英华》等骚体诗选集。

中唐以后,随着《楚辞》学研究的兴起,宋代则出现了骚体诗词的专集。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诗歌文化呈现出各种繁荣的景象。

离骚

离骚
11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签订盟约,楚国彻底 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Yǐng) 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 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 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 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 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 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天与秋天依次更替着。想到到草木的
凋零啊,便害怕美人也将衰老去!
5
19
(持有,把握)不抚壮而弃秽兮,(污秽) 何不改此度?(治国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骏马)
dǎo,通“导” 来吾道夫先路!
(前面的大道)
何不趁着壮年抛弃秽政啊,何不改变这种治
国法度?乘着骏马向前奔驰吧!来,我愿意
做向导在前开路。
6
20
①用采摘和披挂江蓠秋兰比喻修身养性,勤修 德行
②恐美人之迟暮:“ 美人” 喻指楚怀王(理 想中的君王) ③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27
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地位是相当 高的,而这些谋臣策士中如苏秦、张仪 等人都是在本国不得志的情况下离开故 土,而在异国有所作为。据此有人认为 屈原的行为是一种愚忠,他大可不必为 楚国而死。你怎么看,试着写一篇六百 字以上的小论文。
(采摘)夕揽洲之宿莽。(经冬不凋的草
流年似水,我惟恐赶不上啊,只怕岁月不留
人。清晨去采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在洲
畔拔取经冬不凋的小草。4来自18(快速) 日月忽其不淹兮,(停止/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依次更替)
﹙想,看﹚ 惟草木之零落兮, (指楚怀王) 恐美人之迟暮 晚暮,指衰老
太阳与月亮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

根据《离骚》分析楚辞的艺术特色

根据《离骚》分析楚辞的艺术特色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

《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这些都表现了《离骚》这首长诗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同时,《离骚》又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

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他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此外,诗人也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如关于诗人品格的描写:“熙木根以结苣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丽丽。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

"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就把诗人的品格刻划得异常的崇高,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

《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如上述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便是.其次,《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

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

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等。

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采。

楚辞001 离骚.pdf

楚辞001 离骚.pdf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 。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赋比兴的开拓 赋 铺张的描写,创造浓郁的气氛.如写自己的高洁,远 游的盛况,忧国忧民(游说之风,纵横之辞) 比兴 与诗经相比. 诗经,比,兴为两物;离骚,合而为一. 它既有比的喻意,有具有兴的朦胧和不确定性,实则 具有象征意味. 诗经,往往限于一事一物;离骚,大都不限于单一的 事物,而成为一个象征的系列.如车皇舆,马,路;香 草美人P37,P38.

课后思考题: 《离骚》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如何理解《离骚》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人的政治诉求。
教学参考书: 1,董楚平,《楚辞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 2,王逸,《楚辞章句》,岳麓书社1994年9月。 3,金开诚,《屈原辞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课后作业: 预习“第五节 先秦散文”,熟读教材中的《秦晋殽之战》。
第一章 先秦文学作品选读 第四节 楚辞及离骚
一,楚辞的产生与楚文化
1. 瑰丽奇 伟,光怪 陆离的 楚地山 川风物
2.人神杂糅,巫风盛行的民情风俗 朱熹<楚辞集注· 九歌序>, “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 使巫(巫见)作乐,歌舞以娱神”.
3.楚声,楚歌之滋养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 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 可谏,来这犹可追.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4.中原文化的滋润与熏陶 诗经,游说之风,纵横之辞

第三大段通过灵氛,巫咸的劝导,写自己徘徊于去国与留国之间的思想斗争及最终 不忍离去而以身殉国的决心。
(三) 以现实主义为基调, 以浪漫主义为特色 灵均形象的塑造(屈原) 与 幻境(扣阍,求女,周流 天下,神话传说人物和事项) 的完美无间缝结合 二大段求女媒争取楚王信 任 三大段周流观乎天下表现 其去留 用神话等素材编织幻境以 象征人间情事.
(一) 屈原以后的先秦楚辞作家的基本情况 (二)宋玉的生平和作品: 1、《九辩》的思想内容: “悲秋”传统的滥觞之作。 2、艺术成就: “凄怨之情,实为独绝。”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三) 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1、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与开拓给后人以启发, 影响了汉赋的形成。 2、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传统,为后世文学 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3、屈原人格力量的垂范和作品影响了历代 文人的思想和创作,哺育大批楚辞作家。 4、以香草美人广泛比拟抒发怀抱的写作方 法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屈原生平及人格

美政,忠君爱国理想 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பைடு நூலகம்(楚王,世俗,群小)


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内美,修能,超群意识, 执着)
三,《离骚》内容结构及艺术特色
(一)《离骚》解题(P37) “《离骚》者,犹离忧也。” ——司马迁《史记· 屈贾列传》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班固《离骚赞序》
“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 径,以风谏君。” ——王逸《初次章句· 离骚经序》 /bbcswebdav/courses/12710312078/5-reference/视听资 料/作品朗读及评析/离骚.mp3



(二) 三大段的内容及屈原 心理历程(见教材的分段总 结) 第一大段叙述自己的政治理 想,高洁的品格以及遭谗见 疏的经历,宁折不屈的决心。 第二大段通过受詈,陈辞, 叩阍,求女等一系列活动, 表现了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 求,同时也抒写了上不见容 于君,下不获知于世,理想 无法实现的苦闷与愤慨。
(五) 手法与情景交融的意境
创造性的文学 形式.精美绝伦的 诗歌语言。
(五)骚体的新创,语言的革新

1. “骚体”的新创 离骚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吸收了民间文学 的营养和先秦散文的语言表现功能,创造出了 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其言甚长,隔句用兮 的新形式,即骚体. 2.双声,叠韵,重言;对偶工巧;楚地方言,如些,只, 羌,兮等.
四 , 屈原的其它作品
(一)《九歌》: 巫祭文化。缠 绵哀婉的风格。对唱 的形式与戏曲的因素。 (二)《九章》: 记事、抒情与写 景。
(三)《天问》: 大胆的怀疑态 度。对天帝神灵的蔑 视和对历史领域中 “天命”观的怀疑。 (四)《招魂》: 哀婉之情,辞藻 缤纷富丽。
五, 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