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影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不尽的凄凉半生缘之情殇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这是《半生缘》里的爱情!半生缘,一个凄美的故事,一个无奈的结局,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里的爱,如纯净的手中的零落之花,有着独特的魅力,又让人感到凄凉。这就是沈世钧和顾曼桢的爱情。
《半生缘》里的每个人都是无奈的,我爱顾曼桢,爱她的淡菊一般的味道。她的家庭贫穷,可是她却是独立而自强的。虽然姐姐的舞女身份,让她在外人面前受尽了侮辱,但是当世钧的父亲说她和一个舞女很像的时候,当世钧和她说起她姐姐的舞女身份时,她是反抗的!记得电影中曼帧的一句话“我姐姐有什么见不得人,不知道嫖客和妓女谁不道德?”,表现出了她那强有力的反抗。虽然对自己的命运无奈,但是她从没有放弃改变自己,但是苍白无力的改变,让人在“说什么都没用了”的最后的诉说下放弃了最后的希望。只能让我们为之哭泣、流泪。这就是我爱的曼帧。曼帧说过“从前我以为我和姐姐不同,现在才发现,走了半生的路,原来是跟在她后面的。”也许,有时候命运真的喜欢捉弄人,我们的人生也许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
年轻的时候总会把爱情想象的太过完美,以为遇见了就不会分开了,以为相爱了就会在一起了,以为缘份来了就已是注定的了。可我们总是单纯的忘记了现实,忘记了那些我们不曾看到和体会过人生的突变,没有什么是可以天长地久的,缘份也是有半份的,前半份用来回忆,后半份用来感叹。
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一群随处可见的都市年青人,一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汇聚成了美丽而凄婉的故事。翻天覆地的中国近代社会种种变事,作了他们爱情的背景,隐隐约约给他们的故事刷上一笔动乱的底色。让读者荡气回肠为之嗟叹的,只是乱世里这几个男女的故事,一点点的痴,一缕缕的怨,脆弱的爱,捂住面孔的无奈。
还有一个人物让我心酸,她就是曼璐。看到她们姐妹俩,我感受到的只有悲凉,这是属于张爱玲式的苍凉。曼璐,她的命运要比曼帧的命运更悲凉。为了养活家人,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情,自己的理想,只能出卖自己的肉体,自己的灵魂,去做让人瞧不起的舞女。不是她想要做,只是没有办法。可是到头来,没有人理解她的痛苦,她无人倾诉,遭外人的侮辱,践踏自己的尊严,只为那几个活命的“臭钱”。当自己的家人都对自己冷冰冰甚至因自己而感到低人一等的时候,她的内心是多么煎熬啊!人有时候真的需要家人的温暖港湾,当这个港湾消失的时候,人是容易发疯的,甚至成魔。她本是善良的,她爱自己的妹妹,希望她嫁个好人家,虽然内心也有不甘,但她还有希望妹妹好,只是生活和命运将人摧残的成了魔鬼,她在自己的极度不平衡之下,做了一些疯狂的事,以为只要二妹怀了祝鸿才的孩子,就可以让自己的丈夫不抛弃自己。这只是一个无助女人的天真想法。男人是不会领情的。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曾这样评价《半生缘》:“倾城之恋美学”的灿烂重现,唯一授权,华丽新版。张爱玲是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作家。另外作家在文字上,在意象的运用上,在人生观察和透彻深刻方面,实在都不能同张爱玲相比。而陈子善这样说:“《半生缘》对《十八春》的改写,凸显了张爱玲新的艺术构思,是张爱玲式“倾城之恋美学”的灿烂重现,虽《十八春》同源共根,结出的却是不同的更为艳异的果实。”
其实,曼帧和世钧的爱情在最开始就是缺少力量的,双方家庭的悬殊,似乎早已注定两人的结局,只是她们还未曾察觉。两个人不是主要有爱就可以在一起,曼帧的敏感,她的自尊心的强烈使得她受不了别人对她的怀疑,她又是自卑的,她不愿意世钧去她们家做客,只是不想让他知道自己的家世,只因为她自卑。曼帧在开始的时候是很主动的,她对世钧是非常热情的,这也是她活泼的一面。但是,最后的最后,曼帧想要放弃这份感情,因为生活让她承受不起。这也是她可悲的一面。
任何人都不是绝对的好,也不是绝对的坏,这是人的本性。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不幸与悲哀,这就是人生。曼帧的独白说过:“要永远爱一个人和永远恨一个人是同样困难的。”。她曾恨过她姐姐,但是最后她还有原谅了她。人就是这样的,爱和恨只在一念之间,时间仿佛真的能抚平一切。
沈世钧,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呢?我对他没有特别的感觉,不过黎明版的沈世钧让我又爱又恨。爱的是他也曾深情,他的爱似乎是含蓄的,他用自己的努力为为曼帧找到红手套,他的爱在最后还是含蓄的,当十年后的再次相见,他们的问候只剩下了“好久不见”,“你好吗?”,“我只想你好”这么简短却含义深刻的对话。这里面包含了太多无奈和爱。只是到了说什么都没有用了的时候。当黎明和吴倩莲深情相视的说这些话的时候,让人为他们的爱情悲剧动容和感动。当最后曼帧问世钧你要告诉我的秘密是什么的时候,黎明深情的说:“你跟我说你的棉袄背面破了个洞,回到学校只能靠墙站着。我听了很难过,我发誓,结了婚,一辈子不再让你受苦,难过。”这是多么动人的情话啊!任凭任何一个女孩都会动容。这就是沈世钧对曼帧的爱,只是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他们的爱缺少信任和理解。
在我看来,《半生缘》表现的是张爱玲式的苍凉,她继续用她独有的第三人的视角冷静着观察着饮食男女的日常生活。她的故事就像素朴的人生的底子,只有苍凉,没有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对与错。这就是《半生缘》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我们只能凭心感受、领会,与人物一起悲,一起笑,一起静观人世的悲欢。张爱玲也正是用这种洗尽铅华、略带感伤的笔调,缓缓叙述这一段漫长的不了情。曼桢与世均注定的情深缘浅,世均与翠芝两个不相爱的人结了婚。叔惠去了后方,翠芝对叔惠情深几许,曼桢怀着自杀般的心情嫁了祝鸿才,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慢慢淡去;那些曾经撕心裂肺的痛,已然远去;而那些曾经摧肝裂胆的恨,也变得轻如飞絮。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这是《半生缘》里的爱情!半生缘,一个凄美的故事,一个无奈的结局,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里的爱,如纯净的手中的零落之花,有着独特的魅力,又让人感到凄凉。这就是沈世钧和顾曼桢的爱情。
《半生缘》里的每个人都是无奈的,我爱顾曼桢,爱她的淡菊一般的味道。她的家庭贫穷,可是她却是独立而自强的。虽然姐姐的舞女身份,让她在外人面前受尽了侮辱,但是当世钧的父亲说她和一个舞女很像的时候,当世钧和她说起她姐姐的舞女身份时,她是反抗的!记得电影中曼帧的一句话“我姐姐有什么见不得人,不知道嫖客和妓女谁不道德?”,表现出了她那强有力的反抗。虽然对自己的命运无奈,但是她从没有放弃改变自己,但是苍白无力的改变,让人在“说什么都没用了”的最后的诉说下放弃了最后的希望。只能让我们为之哭泣、流泪。这就是我爱的曼帧。曼帧说过“从前我以为我和姐姐不同,现在才发现,走了半生的路,原来是跟在她后面的。”也许,有时候命运真的喜欢捉弄人,我们的人生也许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
年轻的时候总会把爱情想象的太过完美,以为遇见了就不会分开了,以为相爱了就会在一起了,以为缘份来了就已是注定的了。可我们总是单纯的忘记了现实,忘记了那些我们不曾看到和体会过人生的突变,没有什么是可以天长地久的,缘份也是有半份的,前半份用来回忆,后半份用来感叹。
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一群随处可见的都市年青人,一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汇聚成了美丽而凄婉的故事。翻天覆地的中国近代社会种种变事,作了他们爱情的背景,隐隐约约给他们的故事刷上一笔动乱的底色。让读者荡气回肠为之嗟叹的,只是乱世里这几个男女的故事,一点点的痴,一缕缕的怨,脆弱的爱,捂住面孔的无奈。
还有一个人物让我心酸,她就是曼璐。看到她们姐妹俩,我感受到的只有悲凉,这是属于张爱玲式的苍凉。曼璐,她的命运要比曼帧的命运更悲凉。为了养活家人,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情,自己的理想,只能出卖自己的肉体,自己的灵魂,去做让人瞧不起的舞女。不是她想要做,只是没有办法。可是到头来,没有人理解她的痛苦,她无人倾诉,遭外人的侮辱,践踏自己的尊严,只为那几个活命的“臭钱”。当自己的家人都对自己冷冰冰甚至因自己而感到低人一等的时候,她的内心是多么煎熬啊!人有时候真的需要家人的温暖港湾,当这个港湾消失的时候,人是容易发疯的,甚至成魔。她本是善良的,她爱自己的妹妹,希望她嫁个好人家,虽然内心也有不甘,但她还有希望妹妹好,只是生活和命运将人摧残的成了魔鬼,她在自己的极度不平衡之下,做了一些疯狂的事,以为只要二妹怀了祝鸿才的孩子,就可以让自己的丈夫不抛弃自己。这只是一个无助女人的天真想法。男人是不会领情的。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曾这样评价《半生缘》:“倾城之恋美学”的灿烂重现,唯一授权,华丽新版。张爱玲是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作家。另外作家在文字上,在意象的运用上,在人生观察和透彻深刻方面,实在都不能同张爱玲相比。而陈子善这样说:“《半生缘》对《十八春》的改写,凸显了张爱玲新的艺术构思,是张爱玲式“倾城之恋美学”的灿烂重现,虽《十八春》同源共根,结出的却是不同的更为艳异的果实。”
其实,曼帧和世钧的爱情在最开始就是缺少力量的,双方家庭的悬殊,似乎早已注定两人的结局,只是她们还未曾察觉。两个人不是主要有爱就可以在一起,曼帧的敏感,她的自尊心的强烈使得她受不了别人对她的怀疑,她又是自卑的,她不愿意世钧去她们家做客,只是不想让他知道自己的家世,只因为她自卑。曼帧在开始的时候是很主动的,她对世钧是非常热情的,这也是她活泼的一面。但是,最后的最后,曼帧想要放弃这份感情,因为生活让她承受不起。这也是她可悲的一面。
任何人都不是绝对的好,也不是绝对的坏,这是人的本性。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不幸与悲哀,这就是人生。曼帧的独白说过:“要永远爱一个人和永远恨一个人是同样困难的。”。她曾恨过她姐姐,但是最后她还有原谅了她。人就是这样的,爱和恨只在一念之间,时间仿佛真的能抚平一切。
沈世钧,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呢?我对他没有特别的感觉,不过黎明版的沈世钧让我又爱又恨。爱的是他也曾深情,他的爱似乎是含蓄的,他用自己的努力为为曼帧找到红手套,他的爱在最后还是含蓄的,当十年后的再次相见,他们的问候只剩下了“好久不见”,“你好吗?”,“我只想你好”这么简短却含义深刻的对话。这里面包含了太多无奈和爱。只是到了说什么都没有用了的时候。当黎明和吴倩莲深情相视的说这些话的时候,让人为他们的爱情悲剧动容和感动。当最后曼帧问世钧你要告诉我的秘密是什么的时候,黎明深情的说:“你跟我说你的棉袄背面破了个洞,回到学校只能靠墙站着。我听了很难过,我发誓,结了婚,一辈子不再让你受苦,难过。”这是多么动人的情话啊!任凭任何一个女孩都会动容。这就是沈世钧对曼帧的爱,只是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他们的爱缺少信任和理解。
在我看来,《半生缘》表现的是张爱玲式的苍凉,她继续用她独有的第三人的视角冷静着观察着饮食男女的日常生活。她的故事就像素朴的人生的底子,只有苍凉,没有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对与错。这就是《半生缘》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我们只能凭心感受、领会,与人物一起悲,一起笑,一起静观人世的悲欢。张爱玲也正是用这种洗尽铅华、略带感伤的笔调,缓缓叙述这一段漫长的不了情。曼桢与世均注定的情深缘浅,世均与翠芝两个不相爱的人结了婚。叔惠去了后方,翠芝对叔惠情深几许,曼桢怀着自杀般的心情嫁了祝鸿才,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慢慢淡去;那些曾经撕心裂肺的痛,已然远去;而那些曾经摧肝裂胆的恨,也变得轻如飞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