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词

合集下载

涅克拉索夫诗歌全集

涅克拉索夫诗歌全集

涅克拉索夫诗歌全集
一、《红海船应歌》
时光思归清风拂,红海船应歌阁前山。

破晓铃声打钟落,拖入红夜萤火闪。

红桅头载金凤舵,近来看花惊蓝烟。

满眼纷飞烟彩画,新春吹歌花蒙山。

二、《残破的风筝》
空中的风筝,经历无数风雨飘摇,残破的翅膀把它拖下。

擦了血图案的叹息,风筝渐渐老去,消失在蔚蓝的天空中。

不知它的灵魂是何处的流浪,孤独的它,只把无尽的思念带着,前行苍茫的路途。

三、《把你的心交给洱海》
故乡洱海唤我去,把你的心交给它深处。

它有温暖无限的情谊,令心向往安宁。

风雨飘摇,那细柔的波浪真是美妙,世间再无第二座洱海。

金枝玉叶多少绝美,明月清水接触的静思。

想念的家乡,把你的心交给洱海吧!。

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

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

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诗人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所作。

从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

面对12月党人起义前后剧烈动荡的社会风云,普希金不仅同火热的斗争相隔绝,而且与众多亲密无间的挚友亲朋相分离。

幸亏夜晚,有终生挚爱的奶妈相陪伴,讲故事为他消愁解闷;白天,到集市上去,与纯朴的农人为友,和他们谈话,听他们唱歌。

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

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姬姬所写的,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

普希金自言,要“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别林斯基也曾说过:“普希金天性是可亲可爱的人,他是诚心诚意愿意向每一个他觉得是‘人’的人伸手的……他内心有着许多赤子似的和善、温良和柔顺的成分。

”因而“在普希金的任何感情中永远有一些特别高贵的、温和的、柔情的.、馥郁的、优雅的东西。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思想特征。

该诗以一个假设句破题,劈头就是一个“假如”,此时26岁的普希金,面对的是一个纯真的女孩,他宛如一位饱经风霜而又无比温厚的长者,仿佛生怕碰伤这棵稚嫩的幼苗,于是从未来着笔,使用一种带有预言的口吻叮咛、勉励涉世未深的少女,如果出现这种偶然……实际上,这个对于无知的对话者所作的带有推测性假定意义的假说,正是变幻莫测的人生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即生活中不可能没悲伤、烦恼,但是你要克制、忍耐,因为还有一个“欢乐的日子”就要来临。

这欢乐是针对悲伤而言的,不是现在时,而是属于未来的。

涅克拉索夫作品赏析

涅克拉索夫作品赏析

长诗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风格,它运用了民歌的形式,民间口头文学对 人物的设计方法,语言生动鲜明,充满了民间文学所具有的那种朴实、幽 默、机智和诗意的气息,在艺术形式上反映了作者试图贴近人民群众的创 作思想,保持了内容的一致性,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涅克拉索夫的诗一改过去的书卷气,在形式、题材、语言等方面进行了 大胆的改革,开一代诗风,是一个真正的人民诗人,将俄国的诗歌推进到 一个新的阶段。
在平民知识分子格利沙· 杜勃罗斯克诺夫身上,涅克拉索夫看到了解放
运动胜利的希望。在格利沙编写的歌词《俄罗斯》中,涅克拉索夫表达了 要过“好日子”,只有用斗争去争取的思想: • 为了被压迫的人, 去斗争,去劳动, 站在他们一起, 走向被侮辱的, 走向被欺凌的,—— 那里需要。 这首歌词充分反映了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战斗精神和自觉投身革命的强 烈意识。这首长诗也成了比以往的文学作品更贴近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的作品。
诗人在诗中表现了农民所受的屈辱。七个寻找真理的农家汉子要去寻找的幸福之地只
是“不挨鞭子省,不受压榨乡,不饿肚子村”。而现实却给他们以否定的回答,1861年的农奴制 改革并没有改变农民的处境,他们仍然处处忍受到资本家、商人的剥削。在揭示俄国农民所处的悲惨境遇的同时,涅克拉索夫还表现 了农民心中对剥削者的仇恨,预言了他们的愤怒总有一天会爆发:
因为它基石上布满了血痕!
任凭亲生的母亲受罪?
要是对祖国冷酷无情, 做一个公民——他能不愧? 这样的责难最叫他心伤...... 去赴汤蹈火,为祖国争光! 为了这信念,为了这热爱…………
官吏,责族,士官生,小市民,
即使是诗人也已经满够, 我们需要的、需要的是公民!
涅克拉索夫首先在俄国文学中以卓越的诗歌形式抒写公民的情感与思想,以公民的目 光来观察与判断俄国的社会现实,开创了俄国文学中公民诗的传统。《诗人与公民》一诗是 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它强调了做一个公民是一个人的首要责任,指出其重要性先于做一个 诗人。诗中写道:“你可以不必当一位诗人,但你有责任做一个公民”,而这种责任来自祖 国的需要,“即使是诗人也已经满够,/我们需要的、需要的是公民!” 这在诗歌中被反复强化的需要,源于诗人对俄罗斯现实的深刻认识。诗人从小就看到

2015年来秋《文学理论研究》期末作业考核

2015年来秋《文学理论研究》期末作业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文学理论研究》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布局的一般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布局的一般原则体现在:有利于主题意蕴的表现;有助于形象的塑造;要完整统一,讲究形式美;要符合不同体裁的要求。

2、文学存在于阅读活动的根据是什么?答:相信文学存在于阅读活动的根据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思想:一是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因为尚未被读者阅读,所以还只是某种潜在的文学世界,它还没有展开,还没有真正地实现,只有在读者地阅读过程中文本中的艺术图景才能展现出来;二是现代的理论家们认为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一定会带着自己的人生和审美经验来理解文本,也不可避免地会对文学文本进行新的创造,而这种经过再创造的文学文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3、简述阅读心境对文学阅读的影响。

答:(1)、从现实心境来看,但读者的心境与作品的主题相吻合时,读者便极易受被作品的气氛所感染。

(2)、从审美心境的角度看,审美心境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虚静”形成“虚静”的心态,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4、简述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的优缺点。

答:优点: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缺点:很难进入人物内心,不利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也就为一般的心理小说所不取,而且作者直接明显的介入很困难,这样用于写日常题材往往缺乏力度。

(要点)5、在抒情性作品中,作家是怎样呈现其主体的心灵世界的?答:(1)通过情感经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通过对现实世界感受的总结。

(3)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

二、论述题(第1、2小题各15分,第3题20分,共50分)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答:(1)、抒情主体的个体建构影响着抒情作品的品质,作品中抒情主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式建立在抒情主体——作者的基础上,所以说,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我们决不能断定作者就是抒情主人公。

因为作者本身毕竟是现实世界中的人,而抒情主人公却出于虚拟的审美视界中。

涅克拉索夫

涅克拉索夫

《严寒,通红的鼻子》,描写诗人和劳动人民所向往
的那种幸福生活。诗人对建筑在社会不平等和剥削基 础上的社会政治制度进行了严厉 的批判。 这首长诗分为两部: 第一部农民普罗克之死,一家人在哀痛和殡葬。 第二部叙述普罗克的妻子达丽亚(Дарья)到森林去 砍柴,以及冻死在‚严寒大王‛怀抱里的情景。其中 穿插着达丽亚对未来的热切向往,并夹杂着对过去的 回忆和临终时美丽的梦。
2.叙事长诗(поэма)
1)《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Кому на Руси жить хорошо,1866-1876)
2) 《严寒,通红的鼻子》 (Мороз ,Красный нос,1864)
3) 《俄罗斯妇女》
(Русские женшины1872-1873)

这部长诗是献给诗人的妹妹安娜·阿列克谢耶芙娜.布
特凯维奇(1823—1882)的。诗人终生对她怀着真挚 的爱,他在去世前不久曾写信给她说: ‚我的疲倦的、 疼痛的头脑常常想到你,你这人世上惟一的亲人,常 常想到 你的无私的同情。‛ 在献词中,诗人写道: 我要为你唱出 最后的歌——而且把它献给你。 但它不会是更欢乐的, 它要比从前的歌儿更悲伤?? 这就是全诗的基调。它预示着,这将是一部充满 泪水和痛苦的诗篇。诗人对‚改革‛后的俄国现实绝 望了,他悲痛欲绝地呼喊道:‚这里只有石头才不哭 泣??‛
将他的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一)主张文艺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 涅克拉索夫生活的时代,正是俄国文坛上‚纯艺术‛ 的拥护者和‚果戈理派‛之间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候。涅克 拉索夫旗帜鲜明地站在‚果戈理派‛(即批判现实主义) 一边,提出文学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在《诗人与公 民》里则更明确提出,首先要做一个公民,即革命者,然 后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因此,人民的主题就成了他的诗 歌创作的基本主题。

伟大导师和伟大战士——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伟大导师和伟大战士——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2020年11月第6期总第132期Nov.2020No.6Serial.132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CP伟大导师和伟大战士——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江溪泽,倪德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91]摘要: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列宁诞辰150周年。

恩格斯逝世不久,列宁专门撰写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文,今天重温此文既有纪念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列宁评价恩格斯是马克思逝世后,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他是严峻的战士和严正的思想家。

恩格斯第一个指出,工人阶级不仅是受苦阶级,而且是能够自己最终解放的阶级,这个阶级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

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阐明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他的名字是每一个工人都应该知道的。

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一定会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关键词:恩格斯;列宁;伟大导师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520(2020)06-0022-04一、一盏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一颗伟大的心停止跳动了列宁比恩格斯小50岁,不是同代人,然而列宁是有机会见到恩格斯的。

恩格斯逝世前几个星期,列宁在巴黎见到了马克思的女儿和女婿:劳拉·马克思和保尔·拉法格。

列宁没有亲自前往伦敦拜见恩格斯却成了列宁的遗憾。

恩格斯去世不久,列宁写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文。

正文题记前,列宁引用了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一句诗:“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一颗多么伟大的心停止跳动了!”[1]88这句诗真诚地表达了列宁对恩格斯的崇敬和逝世的悲痛之情。

(一)一颗伟大的心停止跳动了《恩格斯传》记载,恩格斯74岁生日后,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非常好。

“正如恩格斯自己所说,他要观察欧洲五个大国和许多小国运动的情况,还有美利坚合众国运动的情况”[2]398。

俄罗斯诗人关于时间的诗

俄罗斯诗人关于时间的诗

俄罗斯诗人关于时间的诗
1. 亚历山大·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
普希金的诗作《致凯恩》(To Countess凱恩)中,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岁月飘逝,亲爱的,犹如流逝的河水;生命的春天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有回忆。


2. 尼古拉·涅克拉索夫(Nikolai Nekrasov):
在《岁月》(The Years)一诗中,涅克拉索夫描绘了时光的无情:“岁月流逝,一个接一个,它们带着嘲笑的微笑,将我们抛弃。


3.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Boris Pasternak):
帕斯捷尔纳克的诗作《时光》(Time)中,诗人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时光的脚步无法抗拒,它让我们陷入古老的迷宫,我们在那里寻找生命的意义,却总是迷失在迷雾中。


4. 瓦列里·勃留索夫(Valery Bryusov):
在勃留索夫的《时光之河》(The River of Time)中,诗人将时间比喻为一条河流,寓意着生命的无常:“时光之河永恒地流淌,它带走了一切,只有记忆在心中留下,犹如珍贵的石头。


5. 玛琳娜·茨维塔耶娃(Marina Tsvetaeva):
茨维塔耶娃的《时光之舞》(The Dance of Time)中,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充满感慨:“时光如舞,我们翩翩起
舞,它在指尖滑过,留下轻盈的痕迹。

”。

涅克拉索夫《严寒,通红的鼻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涅克拉索夫《严寒,通红的鼻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涅克拉索夫《严寒,通红的鼻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涅克拉索夫《严寒,通红的鼻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严寒,通红的鼻子》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18211878)的叙事长诗。

【诗歌鉴赏】昨天下午,五点多钟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昨天下午,五点多钟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昨天下午,五点多钟_诗歌鉴赏昨天下午,五点多钟[俄国]涅克拉索夫昨天下午,五点多钟,我偶然走到千草广场,只见一个女人在受鞭刑——一个年轻的农村姑娘。

她没有吐出一声呻吟,只有鞭声把空气撕碎......我不禁向诗神?斯喊道:“看哪!你的亲姐妹!”(飞白译)【赏析】《昨天下午,五点多钟》这首短诗作于涅克拉索夫的创作早期(1848年),它记载了诗人亲眼目睹的一件事。

为了强调事件的现实性,诗人用的是朴素、简洁、新闻报道式的语言:时间——昨天下午五点多钟,地点——彼得堡的干草广场,组词,事件---个女农奴在遭受酷刑。

但是,虽说朴素、简洁,其中却?含着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美学思想。

诗人将抒情和政论熔于一炉,既抒发了强烈的情感,也宣告了自己的文艺主张,表明了自己的美学观点。

在19世纪的欧洲诗苑中,浪漫主义诗人摒弃繁文缛节、片面追求文雅的古典诗风,打破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在创作中直抒胸臆,让澎湃的情感溢于言表。

涅克拉索夫受启发于这些浪漫主义诗人,但又不同于他们,他不是像他们那样去歌颂大自然,没有像他们那样挖掘大自然中的美,而是从俄国下层农民中撷取诗歌主题,从下层人物身上发掘美。

他更不像同时代的俄国纯艺米派的诗人费特、迈科夫,如果说费特、迈科夫等人的?斯是头戴玫瑰花冠的女神,那么涅克拉索夫的?斯形象却是这首诗中所提及的受鞭打的女农奴。

自1848年写成这首《昨天下午,五点多钟》之后,一个个被鞭打的女农奴的形象,构成了涅克拉索夫诗歌常见的主题。

这首短诗尽管形式并不纯熟圆润,但已显示出诗人独具的艺米特色,特别是一系列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形象鲜明,效果强烈,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首先,诗人在第一节中多次重复合口元音[u](俄语字母y和kO,以表现压抑的悲伤的感情;在第二节中却多次重复开口元音[a](俄语字母a和s)以表现愤怒抗议和诗人的?喊。

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并不是沉溺于悲哀之中,而是赋予诗歌以悲壮雄豪的气概。

其次,诗中采用了婉曲笔法,他没有正面去描写被鞭打的女农奴的惨状,因为这惨状是不堪目睹的,他只是写下了“鞭声把空气撕碎……”,而没有描述出的女农奴血肉模糊的形象,是能够想象得到的——空气尚且被“撕碎”,何况人的皮肉?诗人这样的描写,更充分表达了他内心深挚的情感以及强烈的仇恨,比直写更具有艺米感染力。

涅克拉索夫

涅克拉索夫
L/O/G/O
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Некра́сов
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涅克拉索夫(1821 - 1877)

Дата рождения: 28 ноября 1821
Дата смерти: 27 декабря 1877
Место рождения: Немиров, Брацлавский уезд, Подольская губерния(波多里斯克省)
(1854)、《被遗忘的乡村》(1855)、《诗人与公民》(1856)、
《大门前的沉思》(1858)、《叶廖穆什卡之歌》(1859)等著名诗
歌。

◆ 60年代开始创作长诗反映现实生活,发表3首农村题材长诗
《货郎》(1861)、《铁路》、《严寒、通红的鼻子》(1864),着
力表现破产中农民的悲伤和愤懑。在《怀念杜勃留罗波夫》和《祖父》
主、僧侣、商贾和革命者等不同人物形象,暴露沙皇统治当局的残酷
和欺骗行径,表明当时俄国是一个没有幸福的地方,而只有那些为人
民利益而奋斗、献身的人才是幸福的。长诗采用民歌形式,融讽刺、
叙事、抒情于一体,艺术上有较多创新。
• ◆ 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诗集《最后的歌》收集了诗人晚年的一

• 1856年8月至1857年6月,涅克拉索夫旅居国外。将近一年的治疗疗养 使他的健康有所好转,同时在国外他创作了描写苦役犯的长诗《不幸 的人们》其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叫克罗特,这个形象饱含了别林斯基的 某些特征。回国后他完成了长诗《寂静》,表达了他归国后的喜悦之 情,并且在勤劳勇敢的俄罗斯人民身上找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但是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俄罗斯复杂的社会环境根本无法使他平静,相反 促进他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

涅克拉索夫的诗

涅克拉索夫的诗

涅克拉索夫的诗十九世纪俄罗斯杰出的革命主主义诗人涅克拉索夫(1821-1878),是被压迫的农民的代言人。

列宁曾把俄国的解放运动分为贵族时期、平民知识分子时期、无产阶级时期这三个阶段。

如果说普希金是第一个阶段的夜莺,高尔基是第三个阶段的海燕,那么涅克拉索夫可以说是俄罗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个阶段的雄鹰。

涅克拉索夫写过许多的叙事长诗,也写过不少的抒情短诗。

他还写过《大门阶前的沉思》、《奥琳娜,士兵的母亲》、《铁路》等一类篇幅不太长的叙事抒情诗。

这里,我们通过分析拙译《大门阶前的沉思》,探索一下涅克拉索夫写叙事抒情诗的思想与艺术,供写这类体裁的作品时借鉴。

涅克拉索夫的《大门阶前的沉思》写于1858年,那时正是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前夜。

一方面,到处是地主、官僚不顾人民死活地强取豪夺,一方面是广大农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饱受剥削与贫困的痛苦,酝酿着反抗的风暴。

涅克拉索夫对农奴们“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写下了这首诗。

《大门前的沉思》以其深沉而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力量,感染和打动着读者的心。

这首诗一共五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诗的第一节,写诗人所见的现实的农民痛苦景象。

在这之前,先描绘了两幅大门台阶前的概括图画。

一幅是节日里趋炎附势的人们对官邸拜谒。

这里是大门台阶。

每逢隆重的日子,被女性的痼疾所屈服的,整个城镇都怀着某种恐惧,来到这神圣的大门口;客人们签下自己的姓名和爵位,就四散回到各自家里,内心是多么的深感满足,你会思量到——来拜谒就是他们的天职!另一幅是与此不同的图画,它对比着写平常日子那些下层人求告所得的苦乐:而在平常的日子,这座豪华的大门前却围聚着一群贫苦的面孔:空抱幻想的人,谋求职位的人,衰迈的老头和孤苦的寡妇。

每日清晨,所有递呈请者,拿着公文出出进进频繁急奔。

一些人归途中高兴地哼着“得儿郎一得儿郎”,而另一些请求的人却在哭泣。

就在这样概括描述的背景上,诗人写了他亲眼所见的一群农民如何在官邸大门台阶前苦苦哀求。

论涅克拉索夫的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论涅克拉索夫的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作者: Л.Я.Райхин;蓝泰凯
出版物刊名: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2-34页
主题词: 俄国文学 拉索 俄国农奴制改革 巴尔索夫 玛特 俄罗斯人民 俄罗斯精神 乌斯宾斯基 民间诗歌 赫尔岑
摘要: 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1863—1877)是涅克拉索夫创作的高峰。

这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和改革后的真正的生活百科全书,是一部构思宏大的作品,一部深入到当时的俄国各个不同的阶级的人们的心灵里的作品,一部真实、鲜明和形式多样的作品。

涅克拉索夫为长诗倾注了十三年的辛勤劳动,正如诗人所说,他把二十年来“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对人民的了解都写进这部长诗中去。

看来,没有一部俄国文学作品象这部长诗,如此有力而真。

【诗歌鉴赏】济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济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济_诗歌鉴赏济[俄国]涅克拉索夫你除了权利活,我却马上会日落西山。

我死后——我的声名将黯淡,你不要惊奇——也别为它悲叹!必须晓得,荣誉的光辉无法永远照耀着我的名字:斗争阻碍我搞一个诗人,诗歌妨碍我当一名战士。

服务于时代的了不起目标,为博爱的事业毕生奔走,谁能这样渡过一生,他的生命才永垂不朽......(丁鲁译)【赏析】在《诗人与公民》里,涅克拉索夫做为一个为公民思想大喊的战士形象,立场就是独特、始终如一的。

但这就是一方面,其实在那首诗里,诗人也已经认识到一个战斗者与诗人的某种区分,尽管他抨击、责备氢铵艺米派遣诗歌,但内心里还是意识到轻易的社会责任或现实性可以影响诗意的建构,起码在某种意义上并使诗的艺术性损坏。

他之所以说道“你可以不必当一个诗人”,说明诗人在做出挑选的同时,冷静地晓得自己就是以疏远诗歌本身为代价的。

这种选择虽然在《给济娜》中依然坚定,并且给予了一种价值判断,认为“服务于时代的伟大目标”是生命的最高选择。

但《给济娜》一诗主要还是表述了那种根植于内心的矛盾,那种深埋于一个诗人内心的忧虑。

作者明晰地写下了这种矛盾所在:“斗争阻碍我搞一个诗人,/诗歌阻碍我当一名战士。

”既然挑选就是明晰的,那么被退出的也一目了然,那就是诗歌!诗人对此心知肚明,并且语带可悲,“我的声名将黯淡”。

济娜是涅克拉索夫的妻子,诗人是在逝世前不久和她结婚的,他的表达在这里应当真实无饰。

作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诗人将对社会的关注纳入诗歌的功能,励志英语,他力图阐述社会进步的真理,让诗歌直接为革命服务;他为此需要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与手法,锻造合适的语言。

他得放弃一些想象,一些音律,一些隐喻,甚至一些内心真实的情感。

当然诗人并不生气,他虽应验自己“马上会日落西山”,同时又深信“永垂不朽’’。

百年后看看,他的确无愧为诗人亦无愧为战士。

(南野)。

19世纪末俄国无产阶级诗歌

19世纪末俄国无产阶级诗歌

19 世纪末,俄国无产阶级诗歌开始兴起。

这一时期的俄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之中,无产阶级运动逐渐兴起,许多诗人开始关注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并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以下是一些19 世纪末俄国无产阶级诗歌的代表作品和诗人:
1. 涅克拉索夫:涅克拉索夫是俄国19 世纪中期至末期的诗人,他的诗作关注社会现实,批判贵族阶级的腐朽和不公,表达了对工人阶级的同情和支持。

2. 马雅可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是20 世纪初期俄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批判资产阶级和旧制度,呼吁革命和社会变革。

3. 勃洛克:勃洛克是俄国象征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对人类命运和自由的思考,对社会现实也有深刻的批判。

这些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反映了19 世纪末俄国无产阶级诗歌的特点和主题,强调社会现实、阶级斗争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些诗歌在当时起到了激发无产阶级意识和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涅克拉索夫所处的时代和他底两首叙事诗

涅克拉索夫所处的时代和他底两首叙事诗

涅克拉索夫所处的时代和他底两首叙事诗尼古拉㊃涅克拉索夫是俄罗斯十九世纪的革命民主主义的伟大诗人和战士㊂他在文学创作上和革命上的活动,开始于十九世纪的四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他底逝世的时候为止 占据了一个世纪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㊂他和俄罗斯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伯林斯基㊁车尔尼雪夫斯基㊁杜勃罗留波夫,是同时代的人,是朝着同一方向而斗争着的战友㊂由他和伯林斯基所创办的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论坛和喉舌的‘同时代人“杂志,结合了所有的革命的战士和作家,对农奴制的沙皇专制政权作英勇的不调和的斗争,鼓吹民主主义的革命㊂列宁在一九一二年所写的‘纪念赫尔岑“一文中,把俄国的革命者分为三代人物:第一代是贵族的革命者,第二代是革命的民主主义者,第三代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者㊂列宁在这篇文章中是这样评价这三代人物的: 初起是贵族和地主㊁十二月党人和赫尔岑㊂这些革命者底圈子是狭窄的㊂他们与人民相距非常之远㊂但是他们的事业并没有落空㊂是十二月党人唤醒了赫尔岑㊂赫尔岑展开了革命鼓动㊂响应㊁扩大㊁巩固和加强了这个革命鼓动的,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从车尔尼雪夫斯基起,263㊀力扬集到 民意 党底英雄们止㊂战士底圈子扩大了,他们与人民的联系密切起来了㊂ 将来风暴中的青年舵手 赫尔岑这样称呼他们㊂但还不是风暴本身㊂风暴是群众自身底运动㊂无产阶级,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起来领导群众,第一次唤起千百万农民来进行公开的革命斗争㊂ 显然的,涅克拉索夫是属于伯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为首的俄国第二代革命人物之中的㊂如果我们把普式庚作为俄国革命贵族的杰出的代表诗人,那么,他,涅克拉索夫就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最伟大的歌手㊂以农奴经济为基础的沙皇政权,为了延续和巩固它的统治,自十八世纪末叶以来,即执行着 欧洲宪兵 和革命绞杀者的职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斗争,和国内日益增长着的群众运动作斗争㊂封闭了一切私人的印刷所,禁止外国书籍的输入,禁止俄国人到外国去㊂然而,尽管沙皇政府用警察㊁监狱和屠杀来镇压着革命,但是农民的起义仍是不断地发生,而且一次比一次规模更为巨大㊂到一八五六年至一八六ʻ年,俄国全国都布满了农民大众的骚动㊂农民企图用革命的方法达到取消地主土地所有权㊂农民反对农奴制度及沙皇专制政权的斗争,是受了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启蒙运动者赫尔岑㊁车尔尼雪夫斯基㊁杜勃罗留波夫的鼓励的㊂他们底文学 社会评论的活动,促成了俄罗斯人民大众的政治觉醒㊂‘联共党史简明教程“对这一时期的俄国历史作了科学的概括的叙述:当时,贵族地主的农奴经济占着主要地位㊂工业在农奴制度下不能有真正的发展㊂农业中强迫农奴劳动的生产率极为低微㊂当时全部经济发展过程都要求把农奴制度消灭㊂沙皇政府既因在克里木战争时期遭到军事失败而势力大减,同时又慑于农民反对地主的 骚动 ,乃不得不于一八。

外国爱情诗赏析《归来》〔俄—苏〕库兹涅佐夫

外国爱情诗赏析《归来》〔俄—苏〕库兹涅佐夫

外国爱情诗赏析《归来》〔俄—苏〕库兹涅佐夫〔俄—苏〕库兹涅佐夫父亲在前进,父亲在安然的前进,通过布雷区,化成了一团腾空的浓烟——既没有坟墓,也没有痛苦。

妈妈,妈妈,战争不会放他回来! ……你别老是望着大路。

一股旋转着的尘柱穿过田野滚到门边。

尘埃中仿佛有人在挥手,眼睛还在闪闪发光。

那些来自前方的明信片——在箱子底下微微打颤。

每次,当母亲把他等待,——总有一团旋转的尘柱穿过旷野,越过田地,阴森森,孤单单地到处踯躅。

(廖鸿钧译)《归来》,这是一首战争题材诗,但更是一首爱情诗。

它展示的爱至死不渝:人与亡魂之间,活着的日日守望,死去的每每“归来”,爱在死与不死之间虚幻而实在地存续着。

这是一朵在战争的硝烟味中开放的爱之花,凄美、幽丽,惨苦。

诗是以一个儿子的口吻幽幽地叙述:“父亲在前进,父亲在安然的前进”,一切似乎正常又正常,然而战争中,战场上,生与死没有界限,“通过布雷区”,只一刹那,父亲踏响了地雷,“化成了一团腾空的浓烟——/既没有坟墓,也没有痛苦。

”战争严酷,残忍,在人的不知不觉中吞噬着生命。

诗人笔下构筑的景象异常惨烈,活脱脱的一条性命转瞬变成了一股浓烟,生命连痛苦还来不及产生,就从世界上消失了,却把深深重重的苦感留给了后方活着的人。

“妈妈,妈妈,战争不会放他回来!……/你别老是望着大路。

”在儿子焦切的呼唤声中,一个孤影伫立的妻子站在诗行铺就的“大路”边,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期待和辛酸,一个“老”字跨越了时间,把一幅单纯的画面变成系列,展现着女人爱情的深远绵长。

但是爱不只牵动着活着的女人,也同样系着一颗亡魂:“一股旋转着的尘柱/穿过田野滚到门边。

”那是在地雷震响中化为浓烟的父亲从战场“归来”,旋转着寻找自己的家门,来赴生前的爱。

“尘埃中仿佛有人在挥手,眼睛还在闪闪发光。

”这是母亲的幻觉,这是母亲对爱的呼唤的回声。

“那些来自前方的明信片——/在箱子底下微微打颤。

”亡魂在尘埃中显现和生前寄来的明信片,这虚幻的和实际有的爱相融互渗,刻画出一个至死不渝地爱的男人形象。

【诗歌鉴赏】未收割的土地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未收割的土地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未收割的土地_诗歌鉴赏未收割的土地[俄国]涅克拉索夫深秋季节,白嘴鸦飞往南方,森林已秃,原野一片空阔,只剩下一块未收割的田地,好像倾诉着忧愁和愁意。

恍如是,麦穗儿在静静埋怨:“这秋天的风雪叫我们厌倦,我们倦于老这样哈腰到地,让尘土弄脏了丰满的麦粒!各种贪嘴的鸟群在此过路,我们每夜被它们浪费得苦。

野兔践踏我们,风暴残害……咱们的农夫呢?他为何迁延?难道我们长得不如别的地步?莫非我们扬花抽穗不整洁?不!我们长得并不比人家差,我们的麦粒颗颗又熟又大。

岂非农夫耕种,辛苦不停,就为了叫我们随秋风零?……”秋风给它们悲哀的覆信:“你们的农夫力量已耗尽。

他怎么不晓得耕种的目标?但他千活超越了他的才能。

农夫病重了,他水米都不沾,病虫在吹吸,把他心血吸千,当初开出这些垅沟的胳臂现在已枯千如柴,疲弱无力,他目光已无神,嗓音已沉默,——曾记否,这嗓音唱过凄凉的歌,当农民一手扶着木柄的犁,若有所思地走过这块田地......”(飞白译)【赏析】涅克拉索夫为受苦受难的俄罗斯唱悲痛跟复仇的歌,献出了终生血汗,可说是鞠躬尽瘁,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还成了他至逝世未实现的交响曲。

兴许他早就预感到本人的运气吧,诗人在19世纪50年代的一次重病中,就以诗人未能完成播种义务为主题,写过《未收割的田地》这首象征诗。

在这首诗中,涅克拉索夫把自己的心境“对象化”了,把未能完成收成任务的诗人化作耗尽力量的农夫;可是这个农夫在诗中又未登场,诗人在画面上刻画的只是一块暮秋节令里无人收割的麦田,在诗句中转达的只是麦穗在秋风中瑟瑟作响的抱怨,从而间接地表示了农夫——诗人中途累倒完不成重担时的繁重的悲哀。

涅克拉索夫作为俄罗斯的悲歌诗人,唱出的声调与个别悲秋伤怀的诗人大不雷同,他的事实主义作风,使他即使在写象征诗和心理诗时,也采取了社会苦难的图像。

他的语言艰深平易,既表现了民风的浑厚,又带有干涩的沙哑;他不寻求清爽明快的诗风,人们在他的诗中常能觉得土地的朴素、沉重和悲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词:“到伏尔加河边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呻吟?这呻吟声象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纤夫们在痛苦的行进。


列宾,现实主义油画技巧卓越,深刻的批判精神比法国写实主义绘画更具内涵。

俄罗斯十九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的卓越代表。

他与苏里柯夫标志十九世纪后半期俄罗斯艺术的高峰。

1864年考入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

思想受车尔尼雪夫斯基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美学思想影响,艺术受克拉姆斯柯依的现实主义影响。

被认为是十九世纪世界美术史上引人注目的揭露专制制度,表现各阶层人民生活和心理刻画等内容的挖掘上的批判现实主义泰斗。

列宾1844年生于俄罗斯乌克兰小镇楚古耶夫,他和他的现实主义作品《伏尔加河纤夫》远在异国他乡,距今一百多年后,思想内涵、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并以其无以伦比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强大生命力至今打动着、震撼着各国欣赏者的心灵。

作品中所有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呼之欲出,画面整体布局、色彩、构图精美绝伦,思想内涵深邃厚重,令人高山仰止,激动不已。

人物个性鲜活凝重,各有来头,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和社会背景。

纤夫们整体移动慢慢向观众走来,你似乎能听到他们的喘息和呻吟,向你诉说着俄罗斯底层人民的苦难历程。

一切都发生在炎炎烈日之下,一切都在你面前展现、凝固,组成了俄罗斯这个伟大民族的史诗般的恢宏交响。

画家用浸透血汗的画笔为人们塑造了一群熟悉的陌生人。

画家用他全部的思想、精神情感和才华创造出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俄罗斯人民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画家毅然放弃公派去巴黎留学的机会。

深入伏尔加河与纤夫同吃、同住、同劳动,收集素材。

耗时三年,创作出了这幅伟大的现实主义巨制。

列宾仅此一幅作品就已进入了世界级美术史的画廊和世界艺术大师的行列。

今天我们重新欣赏大师的经典作品,并由此引发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使我们不难看出,之所以《伏尔加河纤夫》至今如此地令人叹为观止,思绪万千,那就是作品散发并折射出的伟大现实主义精神美感和感人至深的人文光辉。

它的永恒思想魅力还在于画家对十九世纪俄罗斯现实生活的深切体会和感悟,对画中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和人物形象源自生活又典型化的塑造提升。

作品中焕发出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已超越时空,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无疑是画家对艺术创作自身内在规律的炼狱般的砺炼和坚守,悉心掌控锻造出的卓越超群艺术功底使然。

更为重要的是画家深刻、质朴的对社会对人民的思想情怀,对农奴专制的深恶痛绝,对人民深沉由衷的爱。

对人性,人生清醒冷峻的人文取向和思考。

使自己已成为具有社会良知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并且由此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无论在艺术创作精神品味的提升上,在遵循艺术内在规律的把握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精神实质的理解上以及自身人格的操守等层面上;任何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都绕不过去的,既艰难又必须解决的严峻课题。

“走上俄罗斯河畔:
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
那回响着的是谁的呻吟?
这呻吟在我们这里被叫做歌声——
那是拽着纤索的纤夫们在行进!……”
(涅克拉索夫《大门前的沉思》)
列宾是画了《伏尔加河纤夫》两年之后才看到涅克拉索夫的这些诗句的,而当时的人们以为他之所以产生这幅画,是为了给涅克拉索夫的不朽诗行作插图。

1869年,在学院学习的年轻画家列宾被同学们拉去到涅瓦河上作画,他们乘着船在风光旖旎的涅瓦河上一路前行。

当船经过涅瓦河滨的豪华别墅区时,一些貌若天仙、盛装艳服的小姐们出现在一个个华美别墅的平台上,正和身边有钱的公子哥们笑谈着。

正当列宾还为刚才所享受到的眼福而陶醉时,他忽然看到远处的河岸边,有一个个闪着油光的褐色小点在移动。

“那是什么黑点朝我们的太阳爬呀?”他问身边的同学。

……于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那些肮脏、褴褛的纤夫。

他看到了他们从耷拉下来的发绺里闪现的沉痛目光,看到了淌满汗水闪闪发亮的脸庞,“这正好同那些一尘不染、满身香气、花团锦簇的老爷太太们形成了对照!”列宾被震撼了。

“真是一幅难以思议的图画!”
他决心把这生活中的强烈对比描画在自己的创作中。

他的同学向他建议:“你不妨到伏尔加河上游看看,在整个水道系统,如今都使用套索拉纤呢!”
这年夏天,在朋友的资助下,他乘着平底轮船来到了伏尔加河上游。

终于,他看到了“一串串男女混杂不分的行列,努力拖着永远长得难以置信的纤绳匍匐前进。

这一群群纤夫,在陡峭的高岸上露出清晰的侧影,给黄昏的景色添上一层凄凉沮丧的阴影。


他也认识了那些纤夫们,那些从各个阶层终于流落到这最底层的纤夫们。

在后来他创作的《伏尔加河纤夫》中,他让广大观众也熟悉了他们——
十一个纤夫中,最前方的是画中的主角卡宁。

扎着包头的破布,烂衣衫已辨不出本来颜色的卡宁,却有着一双目光深邃的眼睛,显示出其性格的悲剧性。

头上缠着白布、上衣被汗水腐蚀成千疮百孔的汉子叫伊夫卡,只见他躬背弯腰、神色严厉,是个硬汉子,他原来是个水手。

中间的少年皮肤尚未晒黑,他叫拉尔卡,他正用手调节擦痛肩头皮肤的纤索,显然,这沉重的负荷他已吃不消了……
这幅不朽的名作是列宾在1871至1873年间创作的,他同时还画了几幅同命题的变体画。

成名作《伏尔加河纤夫》现藏于圣彼得堡俄罗斯美术馆中,而莫斯科特列嘉柯夫画廊里收藏的是这幅画的变体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