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汇总辅导:物态变化讲解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辅导-判断物态变化名称初三物理人教版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辅导-判断物态变化名称初三物理人教版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固态与液态的熔化、液态与气态的汽化、固态与气态的升华、液态与固态的凝固、气态与液态的凝结等。
在物态变化中,可以根据温度和压力的不同将其进行分类。
如果是指定温度下的物态变化,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是指定压力下的物态变化,可以根据压强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其判断方法。
1.固态与液态的熔化:当物质的温度升高,达到其熔点时,固态物质将熔化成为液态物质。
判断熔化的方法是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温度在熔点附近升高,说明固态物质正在熔化。
2.液态与气态的汽化:当物质的温度升高,达到其沸点时,液态物质将汽化成为气态物质。
判断汽化的方法是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温度在沸点附近升高,说明液态物质正在汽化。
3.固态与气态的升华:当固态物质的温度升高,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阶段时,称为升华。
判断升华的方法是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温度在升华点附近升高,说明固态物质正在升华。
4.液态与固态的凝固:当物质的温度降低,达到其凝固点时,液态物质将凝固成为固态物质。
判断凝固的方法是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温度在凝固点附近降低,说明液态物质正在凝固。
5.气态与液态的凝结:当气态物质的温度降低,达到其凝结点时,气态物质将凝结成为液态物质。
判断凝结的方法是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温度在凝结点附近降低,说明气态物质正在凝结。
需要注意的是,物质的熔点、沸点、升华点和凝固点是与物质的性质相关的固定数值,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数值。
因此,在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时,需要参考物质的相变温度。
初三物理知识点复习——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考纲要求】1、知道常见温度值;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的测量2、理解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3、认知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知识结构】汽化和液化【中考考点】因这一章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中考主要集中在选择或填空、探究中。
考点主要容为:能说出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的温度值、判断物态变化、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情况、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区别、晶体熔化实验、熔化、凝固的条件、不同物体沸点不同、沸腾的条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沸点受气压的影响、影响蒸发的因素【知识梳理】一、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常用温度计种类:A.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B.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C.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
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
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可,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利用标准点法求正确温度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根据它们的读数或水银柱的变化来确定正确的温度比较困难,可采用标准点法来确定正确的温度。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以下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一、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1.熔化:当物质受到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固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增大,突破了分子间的结构力,使得物质表面开始融化,并最终变为液态。
二、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1.凝固:当物质受到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液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减小,逐渐靠近,从而形成新的分子结构,使得物质逐渐凝固为固态。
三、液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1.蒸发:当液体受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一部分分子能量足够大而能够克服液体表面的吸附力,从液体表面跳出变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2.沸腾:当液体受热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内部也会产生气泡,并从液体底部不断冒出,液体不断汽化并产生大量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四、气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1.冷凝:当气体受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使得气体分子逐渐靠近并形成液体,这个过程称为冷凝。
五、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1.升华:一些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固态物质的分子直接从固体表面脱离,转变为气体。
六、气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1.凝结:气体遇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速度减慢,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从而使气体中的分子逐渐靠近并形成固体结构,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有:1.熔化:冰块融化为水;2.凝固:水凝固为冰块;3.蒸发:水中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逐渐蒸发;4.沸腾:水在经过加热后开始沸腾;5.冷凝: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6.升华:固态干冰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7.凝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云雾。
九年级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并掌握物态变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九年级物态变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质的三种基本物态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物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1. 固态:在常温常压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排列紧密,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态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只能做微小的振动。
2. 液态:在常温常压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排列比较紧密,但没有固态那么有序。
液态物质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一定的形状。
3. 气态:在常温常压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排列较为稀疏,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态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间存在着较大的空隙。
二、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称为熔化或熔化过程。
1. 熔化:当固体受热升温时,温度达到物质的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转变为液体。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熔化点是固态与液态之间的临界温度。
2. 凝固:当液体受冷降温时,温度达到物质的凝固点时,液体开始凝固,转变为固体。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
三、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称为蒸发或汽化过程。
1. 蒸发:液体受热后,温度逐渐升高,一部分液体分子速度增加,脱离液体表面进入气相状态。
蒸发是在液态与气态之间的非相变过程,发生在液体表面。
2. 汽化:当液体全部变为气体时,称为汽化。
汽化可以发生在液体的任何部位,不仅仅局限于表面。
四、气态与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气态与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称为液化或凝结过程。
1. 液化:当气体受冷降温时,温度达到物质的沸点时,气体开始液化,转变为液体。
在液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
2. 凝结:当气体受冷后,分子速度逐渐减慢,由气态逐渐转变为液态。
在凝结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
五、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称为升华或凝华过程。
1. 升华:当固体受热后,温度达到物质的升华点时,固体直接由固态转变为气态,跳过液态。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质的物态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当这些相互作用力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物态也会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通常包括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固态到气态等多种情况。
1. 固态到液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足够的热量作用时,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会减弱,导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其固态转变为液态。
比如,将固态的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
2. 液态到气态的变化将液态的物质受热后,其分子的动能增加,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分子能够克服表面张力和重力,蒸发成气态。
比如,将水受热后会蒸发成水蒸气。
3. 固态到气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极端的高温和压力时,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几乎被完全消除,使得固态物质直接转变为气态。
比如,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可以使岩石中的矿物直接升华成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物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表面张力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物态的变化。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质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提高温度可以增加物质分子的动能,减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促使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举例:将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温度继续升高会使水蒸发成水蒸气。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在高压环境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距离会缩小,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使得物质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举例:将气态的二氧化碳受到一定的压力后会液化成液态二氧化碳。
3.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决定了液体的表面形状和液滴形成的条件。
表面张力对于物态的变化过程也具有重要影响。
举例:液态金属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形成微粒状的金属固体,表面张力使得液态金属能够形成不规则的固态结构。
三、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转变过程,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融化、汽化、凝固、升华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_分子运动_内能
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1.温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常见量程分度值原理所用液体特殊构造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室用温度计-21℃~110℃1℃液体热胀冷缩水银或煤油使用时不能甩(其他见下)寒暑表-30℃~50℃1℃酒精体温计35℃~42℃0.1℃水银玻璃泡上方有缩口①使用之前用力甩②可离开人体读数●温度计内液体:酒精、水银或煤油。
●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
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玻璃泡胀破;②测不出温度。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1)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读数时视线不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的后果(见右上图)。
3.摄氏度:“℃”表示摄氏温度。
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沸水的温度是100 ℃。
0 ℃和100 ℃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4.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形成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海波、冰、金属、萘、盐等物质是晶体。
●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松香、玻璃、沥青、蜡等物质是非晶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是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涉及着物质的形状、大小、密度
及使用程度等不同特性的变化。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气态、凝
固态、蒸发态和沸腾态。
本文主要归纳固态、液态、气态和凝固态的物态
变化知识点。
一、固态
1、定义:固态是物体其中一种物态,是物质的分子及原子排列非常
稳定,处于固定或几乎固定的状态,无法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它可以表现
为固体、晶体或粉末状。
2、特征:a、固体的分子量较大,占体积最大,典型的特点是固定形状,表观构造稳定;b、分子间的距离比较紧凑,相对于液体而言,是坚
硬的;c、固体的各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很强,因此比较耐热;d、在常温下,固体的收缩率一般要小于液体;e、固体的密度一般较高,具有一定的强
度或刚度。
3、常见固态物质:石头、泥土、铁、玻璃、白糖等。
二、液态
1、定义:液态是物质处于运动、流动状态,它的温度处于固态与气
态之间的状态。
液体的分子受到力的推动而发生不断的撞击,使它不断地
发生变化,但它的形状保持不变。
2、特征:a、液体的分子间距离比固体大,可以流动;b、液体的密
度比固体要低,比气体要高;c、液体的收缩率一般大于固体,比气体小;
d、液体可以经过不同的容器自由流动。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相变的过程。
在不同的物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排列和运动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变化。
1.固态:分子排列紧密,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物质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
2.液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弱于固态,但仍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吸引力。
物质呈现不固定的形状,但体积不变,易流动。
3.气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的平均间距较大。
物质呈现不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流动。
二、固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1.特点:固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较小,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吸引力。
固体的分子只能进行微小的振动运动,无法改变位置。
2.固态与液态的相变规律: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叫做熔化,也叫熔化或融解。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熔点时,固态物质开始融化成为液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克服,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3.固态与气态的相变规律: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叫做升华。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升华点时,固态物质直接升华为气态,跳过液态。
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克服表面张力,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三、液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1.特点:液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现不固定的形状,但体积不变,分子间距略大于固态。
液体的分子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运动,可以流动。
2.液态与固态的相变规律:液态与固态之间的相变叫做凝固。
当物质释放热量,温度降至物质的凝固点时,液态物质开始凝固成为固态。
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3.液态与气态的相变规律: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叫做蒸发。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沸点时,液态物质开始蒸发成为气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状态转变,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
物态变化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由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
物态变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物资状态的改变:物态变化表现为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转变。
2.有一定的温度范围:物态变化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不同物质的物态变化温度不同。
3.有一定的压力条件:物态变化有时需要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进行,特别是对于气态到液态和液态到固态的转变。
二、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固态物质在达到一定的熔点温度下,分子的振动变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形成液态。
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温度不变:在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称为熔化潜热。
2.与熔点温度有关:不同物质的熔点温度是不同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的熔点温度也不同。
3.固体结构变化:在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固体的有序结构消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形成无序的液体结构。
三、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液态物质的分子逐渐减少振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形成固态。
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温度不变: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称为凝固潜热。
2.与凝固点温度有关:不同物质的凝固点温度是不同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的凝固点温度也不同。
3.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形成有序的排列结构。
四、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中,固态物质的分子不断增加振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直接转变为气态。
初三物理总复习之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一.知识串线(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例(1)温度是350℃铅是态,80℃酒精是态,-40℃水银是态。
(2)通常情况下,测量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用温度计,测量南极的气温用温度计。
锡的熔点是232℃,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锡补,其原因是。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1:温度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温度用符号t表示。
2.摄氏温度: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
3. ℃是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读做摄氏度.知识点2:温度计的使用1.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
.2.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知识点3:体温计1.量程为:35 ℃~42℃。
2.使用前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
知识点4:物态变化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知识点5: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固定融化温度的固体。
例如:冰、食盐、糖、海波、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融化温度的固体。
例如:玻璃、松香、蜡、沥青等。
知识点6:融化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晶体融化的特点:晶体中融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的融化温度叫做熔点。
3.晶体融化的条件:(1)达到融化温度;(2)不断吸热。
4.非晶体融化的特点:非晶体在融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非晶体逐渐变软,直到全部融化为液体。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知识点7:凝固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晶体凝固的特点:晶体中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的融化温度叫做凝固点。
3.晶体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温度;(2)不断放出热量。
4.非晶体凝固的特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边放热,边降温,液体逐渐变稠,直到全部变为固体。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知识点8: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物态变化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外界条件下,所呈现出不同的物态状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以下是初中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1.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物态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状态的过程。
物质的物态状态取决于分子的排列和运动状态,而分子的运动状态又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相关。
2.固体的性质和变化: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
固体的物态变化主要包括熔化(固体变液体)、凝固(液体变固体)和升华(固体直接变气体)三种过程。
3.液体的性质和变化: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够流动。
液体的物态变化主要包括沸腾(液体变气体)、蒸发(液体表面分子由液态过渡到气态)和凝结(气体变液体)三种过程。
4.气体的性质和变化:气体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
气体的物态变化主要包括压缩(气体体积减小)、膨胀(气体体积增大)和液化(气体变液体)三种过程。
5.物态变化的条件和气体状态方程:物态变化受到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温度对物质的性质和物态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温度升高可以促进物态变化。
压力对气体的压缩和液化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物态变化的实验观察,人们总结出了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是气体的压强,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物质量,R是气体常量,T是气体的温度。
6.相变的热效应:相变是物态变化的一种,具有固有的热效应。
当物质发生相变时,吸热过程称为吸热反应,放热过程称为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熔化和蒸发,放热反应有凝固和凝结。
7.物态变化与粒子模型的关系:物态变化可以用粒子模型来解释。
在固体中,粒子之间的距离很近,并且只能做微小的振动;在液体中,粒子之间的距离适中,可以自由流动;在气体中,粒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可以自由运动。
通过粒子模型的理解,有助于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个难点,也是易混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区分!熔化和凝固熔化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6.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对曲线(1)的分析: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九年级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
九年级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物态的变化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指的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物态变化的各种知识点,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相变的条件和过程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九年级物态变化的所有知识点。
1. 物态的三种形式:固体: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强,自由度低。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具有固定体积,分子间相互吸引力较强,自由度适中。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弱,自由度高。
2. 固体的性质:a. 硬度:固体的抗压能力,可分为硬固体和软固体。
b. 熔点:固体转化为液体的温度,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c. 导电性:某些金属固体能够传导电流。
d. 溶解性:一些固体可以在溶液中溶解。
3. 液体的性质:a. 流动性:液体具有流动性,可流动且不断变形。
b. 表面张力:液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形成液面上的张力。
c. 蒸发:液体分子在表面逸出形成气体。
d. 沸点:液体转化为气体的温度。
4. 气体的性质:a. 压强:气体分子对单位面积的撞击力,与温度、体积有关。
b. 容积:气体所占据的空间,可通过改变温度或压强进行调节。
c. 运动性:气体分子具有快速无规则的热运动。
d. 扩散性:气体能够在其他气体中迅速传播扩散。
5. 相变的条件和过程:a. 融化:固体转化为液体,温度达到熔点,吸热过程。
b. 凝固:液体转化为固体,温度低于熔点,释放热量。
c. 蒸发:液体转化为气体,发生在液体表面,吸热过程。
d. 凝结:气体转化为液体,发生在气体表面,释放热量。
e. 升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温度高于熔点,吸热过程。
f. 凝华:气体直接转化为固体,温度低于熔点,释放热量。
6. 物态变化与能量转化:a. 吸热过程:融化、蒸发、升华过程中吸收外界热量。
b. 放热过程:凝固、凝结、凝华过程中释放热量。
c. 内能:物质分子在运动中具有的能量。
通过学习以上九年级物态变化的所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质在不同状态间的转变过程。
九年级物态变化知识点
九年级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
下面将介绍九年级物态变化的基本知识点。
一、物态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物态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呈现的不同形态。
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
固态的分子排列比较有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强,保持了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的分子排列相对较为松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气态的分子排列比较松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非常弱,具有较大的体积和可压缩性;等离子态是电离气体,电离后的带电粒子(电子、正离子)被释放。
二、物态转化的条件和过程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物态转化,常见的物态转化过程有熔化、凝固、汽化和凝结。
1. 熔化和凝固:固态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熔化,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逐渐变松散,变为液态物质;液态物质降温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凝固,液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变得有序,重新形成固态。
2. 汽化和凝结:液态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汽化,液态物质的分子速度增加,逐渐脱离液体表面,形成气体;气体降温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凝结,气体的分子速度减慢,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物态转化的条件包括温度和压强,不同的物质对应着不同的转化温度和压强。
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强,可以控制物质的物态转化。
三、物态变化的图示物态变化可以用相变图表示,相变图是用温度和压强作为坐标轴,标示了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物态变化。
相变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转化过程。
在相变图中,物质的固液相变发生在熔点上,液气相变发生在沸点上。
相变过程中,温度和压强保持不变,直到相变结束后再次升高或降低。
四、物态变化的应用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很多应用。
1. 冰与水的物态变化被广泛应用在冷藏和制冷领域,通过控制温度可以实现食物的储存和运输。
2. 液气相变被利用在热水器、汽车制动系统等热能转换装置中,通过汽化和凝结过程实现能量传递和转化。
人教版初中六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
初中六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必考的知识点,在这里阐述六种物态变化-溶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希望能巩固大家的知识。
物质的状态转换如下图所示。
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液态→气态(吸热)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汇总辅导:物态变化讲解一提到物理,很多同学们都觉得它很枯燥,繁琐。
为了扩展大家的物理知识小编准备了这篇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
点汇总辅导:物态变化讲解以供参考。
透过怪现象,认清真本质
在物态变化现象中,有许多看似不合理的怪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进一步认识,会大大增强我们对物态变化本质的理解。
一、白气不是气
例1、(北京)夏天打开冰箱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形成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升华
B.汽化
C.液化
D.熔化
分析:要判断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我们首先要认识白气是什么?是气体还是液体?由于气体的水蒸气人眼是看不到的,故白气不是水蒸气,用手白气中停一会儿,手上有湿漉漉的感觉,说明它是由雾状的小液滴组成的,是液体。
由于小液滴的体积非常小,能悬浮于空中,好像气一样,但它不是气体。
所以白气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故选C。
二、出汗并不热
例2、(桂林)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
象
分析:冰箱中矿泉水的温度相对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来说是较低的,取出矿泉水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液滴而附着在瓶壁上,形成了出汗现象,故选B。
可见,出汗的
物体本身并不热,而是温度较低。
三、多包几层是为降温
例3、(益阳)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农妇看见在野外
考查有一位植物学家热得汗流浃背,便决定送杯牛奶给他喝。
于是,农妇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然后倒给植物学家喝,她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下曝晒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
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
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
分析:由题意可知,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地把瓦罐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可以加快湿毛巾中水分的蒸发,蒸发吸热,会使瓦罐中牛奶的温度降低,故选A。
该题表面看好像会使
牛奶的温度升高,但其实是在加快水分蒸发而为牛奶降温。
四、80℃的水也能沸腾
例5、80℃的水能不能沸腾?为什么?
分析:由于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压强越小,沸点越低,所以在压强较低的情况下,80℃的水也可以沸腾。
高山上的气压低,水在低于100℃时就沸腾,
所以在高山上煮饭需用高压锅。
五、冷水化冻快
例5、当我们买来冻鱼、冻鸡、冻肉等食品时,为了使冰快
速化开常把它放在凉水中浸泡。
泡到相当长时间,就会发现冻鱼外面结了一层冰。
当这层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揭掉鱼身的冰层可见到鱼已化冻,有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冷水拔冰。
请你解释为什么要用冷水而不用热水?
分析:将冷冻食品放在冷水中时,由于食品的温度低于水,食品吸热,水放出热量,冷水由于放出热量而使自己变成冰,当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说明食品与水都达到了0℃,食品
己化开;如果在热水中浸泡,热水很容易将食品外表烫熟,
烫熟的外表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进行传热,所以不能用热水。
六、电冰箱并不降室温
例6、一位同学想利用电冰箱降低室温,他先将冰箱的门打开,然后接通电源,这样做,能否达到降温的目的?为什么? 分析:电冰箱工作时,实际上是将冰箱内的热搬运到冰箱外的过程,冰箱内的温度是变低了,但它却升高了冰箱外的温
度。
所以在室内将冰箱门打开,接通电源,是不能降低室温的,相反,由于压缩机在电流的作用下工作,室内的温度还有可能升高。
但如果把冰箱的冷凝器放在室外,蒸发器放在室内,就可以达到将室内的热搬运到室外的目的,起到降低室温的目的,其实这就是空调器的工作原理。
这篇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汇总辅导:物态变化讲解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学好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