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三年模拟精华汇编-诗词鉴赏之曲
2010年高考题语文试题分类详解(诗词鉴赏)
2010年高考题语文试题分类详解(诗词鉴赏)1. (10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2010-2011北京各区高三语文模拟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②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这句词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别离的时刻, 只有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忧愁 (2分,解说词句,要点:“醉”、“解除 忧愁”)。 作者借醉解愁,突出了离愁之重,表达了 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2分,解说主旨,要点:“离愁之重”、 “深厚情谊”)。
②本诗蕴含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句 说出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
②本诗蕴含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 合诗句说出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 (4分)
②要点: 八年外放、一再受挫、饱经颠沛的沉郁感慨; 得到面陈素志机会、看到实现理想希望的兴 奋; 岁月蹉跎、壮志难酬、前途渺茫的沉痛哀伤。
朝阳一模
眼儿媚 无名氏 •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 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 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 ②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②这首诗结尾处刻画了鹊、燕等众鸟的形象,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4分) 诗中刻画了鹊、燕等众鸟来去纷扰,衔木筑巢, 甘于平庸,只为私利的形象,(1分) 与不畏艰难,立志填海的精卫形象(1分) 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反衬出(1分,“对 比”“反衬”“衬托”皆可)精卫的伟大, 表达了作者意志坚决,坚毅不拔,为理想勇于献 身的追求。(1分) 【评分参考】 ①鹊燕形象解说1分。②精卫形象解说1分。 ③艺术手法1分。④分析主旨1分。⑤意思对即可。
石景山期末泊 公 安 县 陆游 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头今始回。 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 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八年 前,诗人曾经乘船经过湖北公安入蜀,在北临秦 关的前线任职并参与战事。但不久便被调往成都, 后又免职。淳熙五年,诗人又被起用,不久奉诏 到临安廷对。此诗便是诗人赴临安途中所写。
届高考语文复习三模拟精华大全诗词鉴赏之诗
诗词鉴赏之诗第一部分六年高考题荟萃2009年高考题1.(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答案(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意思答对即可。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处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
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2.(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答:(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3.(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2010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
2010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1(2010全国冲刺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送别杜审言①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②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晋书。
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
‘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
’即补焕丰城令。
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嗟”字用得好,说说诗人嗟叹什么?(2)试分析此诗末联用典手法。
【解析】(1)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
(2)作者在此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用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2(2010全国冲刺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4分)(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解析】(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2010安徽模拟卷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详解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提示:托物言志、象征。
怀才不遇的悲伤。
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唐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案:暮春飞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案:思念故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_百度文库
全部 DOC > 高考语文
下载收藏分享加入文辑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隐藏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如何获取积分?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人物素材
375人评 22页
诗词鉴赏中的常见意象
410人评 12页
常识
256人评 5Biblioteka 传记类的文言阅读方法 [讲...
219人评 3页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投诉吧反馈。 ©2010 使用前必读协议大小: 96.1KB
所需积分: 20
当前文档信息
4.5已有4人评价
浏览:237次下载:0次
贡献时间:2010-11-04
贡献者: 浮蚁若苹 蜻蜓点水 一级文档关键词
TXT 更多相关推荐文档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专题经典解...
4人评 12页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
3人评 17页
高考专题总结诗歌鉴赏
2人评 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1人评 53页
诗歌鉴赏
1人评 72页
更多同分类热门文档
励志人生感言
365人评 4页
201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有赏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高考语文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曲
高考语文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曲2010年联考题1.(湖北省八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微雪无名氏朔风寒吹下银沙,蠹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
数片琼葩,点缀槎丫①。
孟浩然容易寻梅,陶学士②不够烹茶。
【注】①槎丫:树木枝杈歧出貌。
②陶学士即陶谷,五代时名士。
性好茶事,曾得党太尉(党进)姬,命掬雪水烹茶,并戏之日:“党家应不识此?”姬日:“彼粗人,安知此,但能于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耳。
哪有这种风味。
”后“陶学士”遂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1)作者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下雪的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蠹砌穿帘,拂柳惊鸦”。
(2)这首元曲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1)运用比喻、拟人,写细小的雪子撒落在台阶,就好像蛀虫蛀蚀过一样,在寒冷的北风中,雪子穿进屋帘。
雪子飘过柳枝惊动了树上的乌鸦。
描写生动、细腻,表现了作者宁静闲适的情趣。
(答对雪景的喜爱之情也算对)(2)①对贫苦百姓的怜悯和农家丰收的喜悦。
②对雪景的喜爱。
③安贫守己的怡然自得。
④对风雅之士的调侃。
2.(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0届高三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子客况宋方壶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无火拨残垦。
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今夜冷?(1)“【中吕】朝天子客况”中“客况”是这首元曲的标题,“【中吕】”和“朝天子”分别是这首元曲的和。
(2)作者不说“半点灯明昏惨惨”,而说“昏惨惨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二句,虽未出现思乡、思亲的字眼,但思乡思亲之情却浸透在字里行间。
请简要分析。
答案(1)宫调、曲牌(2)通过语序倒装,强化了“半点灯明”的昏暗情景。
或答能与上句构成押韵;或构成对仗也可。
(3)明写了诗人在旅店中伶仃影只,衾冷胜铁、枕冷如冰的凄寒苦楚,暗写了在家中与亲人合衾共枕体温心暖的想念2010年5月更新(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汤式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2010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2010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10 年全国卷Ⅰ )12.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8 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 注}刘孝绰 (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彭城 *( 今江苏徐州 )人。
文名颇盛,因才高气傲,而为人所忌恨,宦途数起数伏。
(1) 这首咏物诗描绘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如何描绘的?(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跟着蜜蜂环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闪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照射之下突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同回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一样的绿叶翱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一样方向的动作,采纳细节描绘,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采纳了什么表现手法 ?(5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干,只好追随别人,宦途起起伏伏,不可以为人欣赏,发挥才能。
(10 年全国卷Ⅱ )12.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8 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栽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 (1049) ,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 .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2) 你以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答:(1)分析:此题考察评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
【三年经典】全国各地2010-2012年高考语文 分类考点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
考点12 古代诗歌鉴赏一、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注]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思维轨迹】抓住感情侧重点来分析。
此词感情悲伤,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离别的悲伤,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秦词写深沉的爱情,认为感情只要是长久,就不在乎是否日夜相守,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
【参考答案】范成大的词中,重点强调相聚的短暂与离别时的愁绪,强调的是长期不在一起的怅恨与遗憾。
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而秦观的词中强调的是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只要二人同心相爱,空间上的距离无法阻隔他们灵魂的契合,短暂的相聚是他们的欢愉而非愁苦。
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届高考语文复习三模拟精华大全诗词鉴赏之诗
届高考语文复习三模拟精华大全诗词鉴赏之诗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诗词鉴赏之诗第一部分六年高考题荟萃2009年高考题1.(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答案(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意思答对即可。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处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
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2.(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答:(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语文】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第三章古诗词鉴赏第三节曲
第三节曲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2010年高考题(10年上海秋季卷)(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
(8分)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分)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2009年高考题(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答案借代,反问。
解析“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析《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
2010届广东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0届广东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岑参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即凉州。
唐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
②晋昌:即瓜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
(1)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选择一个赏析。
(4分)(2)结合全诗,说出“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分)【参考答案】(1)“飘”“挂”用得好。
(1分。
答对两个1分,答对1个不给分。
)飘,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出情,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
(3分。
分析1分,手法(情景交融、比喻、拟人、夸张等)1分,表达效果1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
)挂,把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垂柳的情景描述出来,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3分。
分析1分,手法(化虚为实、情景交融、拟人等)1分,表达效果1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
)(2)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顺利返回瓜州而高兴,为自己仍滞留在边塞(武威)不能还乡而伤感。
(3分。
“高兴”1分,“伤感”2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
)【鉴赏】《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是岑参一首很特别的诗,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些相似,但所蕴含的情感要丰富和复杂得多。
李诗只是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而岑参既有对朋友的关心之情,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下面我们就岑参的这首诗作简要赏析:首先看题目交代了什么东西,春暮点出了时节,武威和晋昌交代了地点。
威武是诗人自己的所在地,晋昌是诗人朋友宇文判官出使返回到达之地。
“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则指出是听说朋友出使西域返回。
首联“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写边塞登楼所见之景:片雨飘过城头之后带来的漫天大雨,从这雨就告诉读者这边塞环境之苦之恶劣,而一只美丽的黄鹂鸟飞上了戍楼躲雨。
2010年高考语文诗词语言鉴赏
)
)
况且
)
若
1.代词
若入前为寿 你
若毒之乎?
更若役,复若赋
你们
你的
2.动词
曾不若孀妻弱子
及,比得上
病未若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及,至于
像 ,似
3.连词
天若有情天亦老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如果
或者
和
4.副词
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指出下列“若”的用法和意义 (2)开天辟地以来,随寿而死若寿夭而亡---(连 或) 代 你们 (3)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
•
高考文言虚词18个 点讲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纲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而
1.连词
并列:又或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顺承:就,接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转折:但是,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假设:如果,假如 因果:因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何”字。
A.隐隐何甸甸,便会大道口 A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B怎么样,把……怎么办; B.如太行、王屋何?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 C代词,什么; 以自托于赵? D.豫州今欲何至? D代词,哪里 E.作计何不量? E副词,怎么; F.所在皆是也,而此独 F代词,为什么; 以钟名,何哉? G.何不试之? G副词,怎么; H.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H通“呵”,呵问。
找出“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 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 吾无罪!” B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C 欲安所归乎?
高三六年高考三年模拟精华汇编:诗词鉴赏之曲 试题
诗词鉴赏之曲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第一局部五年高考题荟萃2021年高考题〔09年卷〕阅读下面的曲词,答复下列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答案借代,反问。
解析“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风光?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风光。
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析?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面目全非的变化。
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思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
而试题材料选自第四支曲子【折桂令】,写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第一问:“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该是写的初秋景象。
第二问:“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写出了照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
既然是重访,比照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会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之曲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2009年高考题(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答案借代,反问。
解析“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析《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
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
而试题材料选自第四支曲子【折桂令】,写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第一问:“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该是写的初秋景象。
第二问:“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写出了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
既然是重访,对比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会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
备考意见:诗歌鉴赏材料像今年这样直接出自高中语文教材的情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虽然如此,但得分不一定就让人满意,特别是第二个小题。
反过来看,今年诗歌鉴赏所设的问题,与第三册诗歌单元教学内容关联度极大,这说明重视文本教学的重要性,比如“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一句,问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想一想,这与学过的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多么相似。
这正验证了“考题出于课外,知识来源课内”。
附赏析:【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
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
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
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
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
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
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
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
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
“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
“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
“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
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
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
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
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
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
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2008年高考题1.(08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清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赏析。
答:答案(1)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
解析要分析此曲的层次,须细读作品,看写了哪些内容,从中理出作者的思路。
开头两句写春花秋月、杜鹃归雁;三、四句写由此而生的感慨——岁月如箭,人情似云。
以下各句则写想像中的隐居生活——耕种居住,诵读诗文。
对修辞手法的赏析,要落实到具体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08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解析散曲前两句写远景,故能放眼“万里”,远山看似“数点”;而又紧扣秋景,故秋江澄澈,静如白练,秋山苍翠,青如蓝靛。
三、四两句写近景,俯视江上轻帆,仰视庐山飞泉。
大江宽阔浩瀚,故江帆显得如几片苇叶,惟其轻灵,故疾如飞箭;庐山巍峨高耸,故瀑泉仿佛千尺银河落地,惟因陡峭,故飞如闪电。
五、六两句写云和月明灭之变,又是整个画面的背景。
傍晚,天空云气飘浮,旋又凝聚渐变成露气,笼罩在江面低空,这是暗;晚霞在天边消失,初月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仿佛是一把半圆形的团扇,这是明。
结句写北塞鸿雁到来,点明秋季时令,使人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苍莽雄浑境界。
2004~2007年高考题1.(06上海)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的问题。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⑴“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
答案曲牌名解析“黄钟”为小令的曲调,“人月圆”为小令的曲牌,“山中书事”为小令的题目。
⑵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答案 B解析A项“委婉”错;C项用意分析错;D项⑶“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答案“倦”字既包括了作者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解析对诗词曲作品的赏析,最终要落脚到某些词语上,对词语的赏析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体会词语使用的好处。
分析“倦”的好处,首先分析“倦”表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再分析词语在整首曲中表达的感情。
2.(06浙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⑴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湿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⑵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答案⑴流水白云⑵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解析⑴中紧紧抓住“温润柔美”和“飘逸渺远”,框定前四句,沿特点找意象。
⑵中要明白是借景抒情的写法,要从景物中分析作者的感情。
还要调动学过的知识来理解。
【评注】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该题的难点就在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答,掌握鉴赏技巧,明白解题规律,应该是重点。
3.(05上海春招)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3)题。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元)盍西村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
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⑴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的盛况。
⑵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答:⑶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两段场景描写。
(80字左右)答:答案⑴元宵⑵如:“涌”首先将灯光比喻为“波”,花灯层出不穷,就像“涌动”的美景。
“飞”字将无形之声形象化,写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⑶如:“万家灯火,十里江岸,华丽明亮。
水上浮灯,五光十色;船上花灯,龙飞凤舞。
灯火倒映江中,随着水波闪动变幻,江岸水上,交相辉映。
美丽可爱的元宵之夜啊,灯船在水上闪现、巡游,使人如入蓬莱仙境。
香烟缭绕弥溢,笙歌喧闹震天,整座城市如在祥云之中,真是如幻如梦的世界。
解析⑴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推断。
从诗歌的题目“江岸水灯”和句子“万家灯火闹春桥”“可怜宵”可以推断。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词语的赏析,试题所选的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要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