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与影响_省略__基于陕西省10所高校的调查分析_刘志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危险,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难点问题,而农村生源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的弱势群体,其就业问题则是难点中的难点。

引导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缓解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是实现农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环”转变的有效途径。

但目前,我国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人数微乎其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因此,研究影响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主要因素,找出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创业素质、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及大学生创业政策等三个方面。

关于大学生创业素质方面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围绕大学生创业素质内涵展开,有
代表性的定义是由蒋建荣等(2005)提出的“创业素质是指在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定地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技术水平”,认为创业素质主要由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4个有机部分组成[1]。

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围绕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评价、创业教育效能及创业教育实验等问题展开[2-7]。

辜胜阻、张蕾、陈成文、姚裕群等的研究都有较大影响力[8-12]。

现有文献中,
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返乡创业情况进行研究的大多见于报纸杂志的简单描述,以论文形式进行详细论证的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大学生新农村创业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分析”等[13-18]。

但这些文章主要从返乡创业的必要性、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视角研究
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

刘志侃唐萍萍
——
—基于陕西省10所高校的调查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对陕西省10所地方高校的488份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 模型对影响
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所在院校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家乡贷款优惠程度、税收优惠程度、家庭精神支持程度、农村生源大学生专业等对其是否返乡创业具有显著影响。

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输送新鲜血液,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寻找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Logistic 模型中图分类号:
F24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794(2014)07-0030-06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地方高校理工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机制研究”(SGH12399);陕西省教育科
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导机制研究”(SGH13272);陕西理工学院教科项目“教学型高校理工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YYJ201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DOI:10.13778/ki.11-3705/c.2014.07.007
农村生源大学生的返乡创业问题,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未做系统论述。

基于此,本文利用陕西省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Logistic模型就相关因素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基本结论并提出政策启示。

二、理论分析
本文基于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从农村生源大学生自身创业特征、所在院校创业教育水平、家庭支持程度和家乡创业扶持政策4个方面分析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特征
农村生源大学生的性别、性格、专业、学历等会影响其是否返乡创业。

一般来说,男性农村生源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意愿要高于女性;性格外向的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要高于性格内向的;关于专业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大部分学者认为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专业特征表现为理工类>经管类>文史类;学历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是负的,即学历越高的农村生源大学生越不倾向于返乡创业。

(二)家庭特征
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家庭特征主要表现在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家庭对农村创业的精神支持程度两个方面。

有学者认为家庭经济条件与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中等和好的大学生,并且经济条件越差的学生创业动机越强烈。

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家庭经济条件与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越强。

家庭精神支持程度与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间呈正相关关系,即家庭在心理、思想方面越支持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其返乡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所在院校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的完善程度
农村生源大学生所在院校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主要表现在学校针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推出的政策和各种教学、训练活动。

本文中的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主要包括返乡创业培训、返乡创业社会服务和返乡创业奖励政策等,在调查中笔者征询专家意见,并结合具体实际,将上述三项指标赋权,其中返乡创业培训占65%的权重,返乡创业奖励占15%的权重,返乡创业社会服务占20%的权重。

并将这一引导机制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完善、一般、不完善。

一般来说,农村生源大学生是否返乡创业与其所在院校的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的完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农村生源大学生所在院校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越健全,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越强。

(四)家乡扶持政策
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家乡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资金、政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体涉及到主要政策有免收行政性收费、贷款优惠、返乡创业培训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等。

通常情况下,这些家乡创业扶持政策与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上述这些扶持政策的力度越大、越完善,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越强烈。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根据文献查阅法、专家意见法和头脑风暴法进行因素分析表的设计,然后根据这个表构思问卷。

初步的问卷设计出来后,在陕西理工学院南、北校区分别做了50份的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于2013年1月至3月选取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商洛学院、渭南师范学院、西安医学院、延安大学、西安文理学院、榆林学院10所陕西省地方高校作为样本点展开调研,每个高校50份问卷,一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9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488份,即问卷回收率为98.4%,有效率为97.6%。

同时,为确保问卷填写的质量,笔者采取实地调研,并选择各高校的图书馆和综合自习室作为调研地点,对现场进行控制。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变量与模型选择
因变量Y 为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是否进
行就地转移,这种选择有两种情况,一是返乡创业(Y =1),二是不返乡创业(Y =0)。

显然,因变量是一个二分类变量,所以本文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
分析。

用p 1、
p 2分别表示“返乡创业”、“不返乡创业”的概率,用X 1、X 2、…、X k 分别表示影响因素,由此形成的Logistic 回归方程为:
Y =Ln (p 1/p 2)=b 0+b 1X 1+b 2X 2+…+b k X k
模型解释变量选择及处理说明如表2所示。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
%
248 50.82 5 1.02 240 49.18 26 5.33 241 49.39
457 93.65 247 50.61 ! 81 16.60 "#$ 165 33.81 % 289 59.22 &’$ 160 32.79 () *+,-./
0 118 24.18 1 23$ 163 33.40 ! 98 20.08 456 108 22.13 % 278 56.97 78 9:6 380 77.87 ;<=>
0 112 22.95 ? 136 27.87 ! 7 1.43 226 46.31 % 32 6.56 @A&BC D
E 126 25.82
F GH IJ
0 449 92.01 ! 8 1.64 ! 76 15.57 % 22 4.51 % 226 46.31 @AK LM N
458
93.85
O *=>
186
38.11
X Á =1 =2 1.508 0.500 X Â =1 =2 1.494 0.500 X Ã =1 =2 =3 2.004 0.821 !" X Ä #$%=1 &’%=2 1.779 0.416 () *+, X Á =1 -.=2 /=3 2.020 0.733 ()012345 X Å 6=1 7=2 8=3 1.078 0.324 9:; <=>?@AB C45 X Æ DBC =1 -.=2 BC =3
1.074 0.298 EF G HIJK X Ç 6=1 7=2 8=3 1.924 0.635 LMNO 45 X È 6=1 7=2 8=3 1.971 0.656 9:; PQRST5 X ÁÉ
6=1 7=2 8=3 1.094 0.338 UGNO 45 X ÁÁ
6=1 7=2 8=3 1.775
0.698
表2
模型解释变量选择及处理说明
(三
)模型运行及分析本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488个样本数
据进行Logistic 回归处理,采用逐步向后回归方法进行变量筛选,并采用-2Loglikelihood 、Cox&Snell R 2和Nagelkerke R 2三个参数进行模型的整体检验。

最终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的专业、家庭精神支持程度、所在院校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完善程度、家乡贷款优惠程度、税收优惠程度等5个自变量进入模型,整体运行效果以及参数如表3所示。

从模型的整体检验效果看,-2Loglikelihood 值38.417,模型拟合度较好;Cox&Snell R 2值为0.522,而Nagelkerke R 2为
0.711,
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从具体影响因素来看。

1.专业。

该变量回归系数为正值且通过了1%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专业的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可能性可以用下述关系式表示:理工类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可能性>经管类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可能性>文史类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可能性。

原因主要是理工类大学生往往能够掌握一种技术,尤其是农林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的专业适
农性背景使他们比其他专业的农村生源大学生更愿意,也更容易返乡创业;文史类大学生所学专业的适农性大多比较低,因此他们基本上都不愿意返乡创业;而经管类专业的适农性介于理工类和文史类之间,所以该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可能性也在这两个专业之间。

2.家庭精神支持程度。

该变量回归系数为正,并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这说明,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家庭精神支持程度越高,返乡创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一直以来,农村生源大学生及其父母都希望借助读大学来实现“跳农门”的愿望,因此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就要顶着家人、亲友盼望“跳农门”的“亲情压力”,如果家人、亲友在思想和精神上支持其返乡创业,这种压力就会大大减小,其返乡创业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3.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完善程度。

该变量回归系数为正值,且通过了10%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越完善,该校的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可能性越大。

这是因为高校不仅是这些大学生返乡创业技能的主要提供者,也是他们返乡创业意愿的主要影响者,只有较完善的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才能使农村生源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返乡创业意识,掌握扎实的返乡创业技能。

因此,农村生源大学生所在院校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的完善与否是影响农村生源大学生是否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

4.贷款优惠程度。

该变量回归系数为正,且统计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5%,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家乡返
乡创业贷款优惠程度的高低与否对该地生源的大学生是否返乡创业影响显著,且家乡贷款优惠程度对该地生源大学生是否返乡创业有正向影响,即贷款优惠程度越高的地区,该生源地的农村大学生更愿意返乡创业。

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返乡创业往往缺乏资金支持,贷款优惠为他们提供了创业资金保障。

5.税收优惠程度。

该变量回归系数为正,并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这说明,家乡返乡创业税收优惠程度对该地生源大学生是否返乡创业具有较大的影响,返乡创业税收优惠程度越高的地区,该地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可能性越大。

大学生毕业后是否会返乡创业,取决于他们对创业行为的预期收益和投资风险的权衡,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风险的代价时,大学生返乡创业才会有充分的理由。

由于创业投资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采取的税收政策。

所以,税收优惠程度是影响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是否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综合以上分析,
本文得出结论:专业、家庭精神支持程度、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完善程度、贷款优惠程度、税收优惠程度5个因素是影响农村生源大学生是否返乡创业的主要因素。

上述结论对于推进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具有以下的政策启示:
1.完善地方高校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地方高校在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就要不断完善地方高校的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

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加快课程改革,为大学生传授必要的创业知识、技能和心理准备,使学业和创业成为一个互相促进的过
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表3
Logistic 模型拟合结果
ß W ald sig Exp (ß ) X Á
5.712 12.108 0.006*** 7.626 X Â
2.822 5.326 0.032**
3.998 X Ã
0.716 1.171 0.089* 1.108 X Ä
2.805 5.311 0.038**
3.978 ! X ÅÅ
2.816 5.315 0.035**
3.988 "#
10.892 2.669 0.078 4.762
-2Loglikelihood
38.522 Cox & Sne ll R Æ
0.508 Nagelkerke R Æ
0.716
程,使地方高校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摇篮。

另一方面,对于有意愿到农村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学校和相关部门必须进行创业前的引导工作,例如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认识农村、了解农村,初步认知创业项目,从而使学生对农村创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思想准备,对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做好创业前的调查和预测。

此外,还应该建立专业的创业导师队伍,为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继续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提供创业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等,全力帮助创业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实践问题和困难。

2.提高贷款优惠程度。

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最急需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其创业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家人及亲友的资助,但这也是针对个别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作为绝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农村生源大学生都无法使用这条渠道;另一个是国家出台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但是目前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手续繁多、程序复杂,使得许多大学生对其望而却步。

鉴于此,为确保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获得资金支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贷款的优惠程度。

首先,要简化小额担保贷款审批程序,完善政府融资担保政策,使其能够真正发挥服务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积极作用。

其次,可以加大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贷款发放额度。

我国目前对大学生创业发放贷款额度约为2万~10万元,对于一些发展适度规模经济的返乡创业项目,这些资金往往不够。

因此,地方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返乡创业项目资金需求的具体实际,通过相关考察论证,提高相应贷款发放额度。

最后,可以适当延长创业贷款期限。

目前我国规定的大学生创业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到期确定需延长的,可申请延期一次。

这对于发展果林等见效慢的返乡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来说,无疑会加重其创业难度。

所以,应根据返乡创业项目效益周期情况,确定其贷款期限,针对一些见效慢的返乡创业项目,可以将其贷款期限适当予以延长。

此外,还可以建立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基金。

相对于贷款优惠,建立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基金更能直接地解决农村生源返乡创业的基金困难
问题,因此可以根据返乡创业项目的特点,建立不同额度、不同使用方向的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基金,直接作用于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上。

3.提高税收优惠程度。

税收优惠降低了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本,减少了其创业风险,极大地吸引了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

根据目前国家税收政策,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主要参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税收有关政策》的通知,即“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年度应缴纳税款小于上述扣减限额的,以其实际缴纳的税款为限;大于上述扣减限额的,应以上述扣减限额为限”。

这项优惠政策确实有利于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但是对于那些刚走出大学校园,可支出成本匮乏的农村生源大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压力,尤其是那些选择果林等见效慢项目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而言,其压力更大。

因此,应提高现有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税收优惠程度,具体可以参照以往对三资企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企业实行税收上免二减三,通过5年左右时间的减负培育,促成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

4.改变传统观念,营造返乡创业的社会氛围。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农村生源大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只有从思想上接受返乡创业,认识到返乡创业的重要意义,才能选择和支持返乡创业。

因此,应该逐步破除城乡二元差异,改变以往“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积极营造全民支持、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氛围。

为此,政府要引导媒体积极宣传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积极宣传毕业生返乡创业中涌现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毕业生返乡创业的舆论氛围,使整个社会意识到大学生返乡创业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农村生产力进步,提高农村科技文化水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5.适应农村发展需要,调整地方高校专业结构。

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否成功,关键是高校培
养出来的人才专业是否适应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作为地方高校,应该全面调研农村对人才需求情况,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开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相关专业,提高专业设置与新农村建设需求之间的契合度,着力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建荣,詹启生.大学生生涯规划导论[M].天津:南开大
学出版社,2005:366-367.
[2]毛家瑞,彭钢,陈敬朴.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及评价[J].
教育评论,1992(1):26-30.
[3]向东春.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中南大学,
2003.
[4]刘爱荣,沈荔丹,刘英华.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
关系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4):86-87,92. [5]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影响因素[J].教育
发展研究,2011(3):45-49.
[6]卢娴娴.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效能研究[D].广西大
学,2012.
[7]刘先红.创业教育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业
月刊,2012(10):16-17.
[8]高建,盖罗它.国外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综述[J].国外社
会科学,2007(1):70-74.
[9]辜胜阻,肖鼎光,洪群联.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的对策
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1):10-18,95.[10]张蕾.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22):17-18.
[11]陈成文,孙淇庭.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J].高等
教育研究,2009(7):24-30.
[12]姚裕群.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若干对策[J].湖
南社会科学2009(3):141-142.
[13]蒋乐琪.大学生新农村创业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分析[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2):68-69.
[14]唐朝继.新农村建设机制:大学生创业视角的哲理探析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3-29.
[15]罗建河,张赣萍.乡村建设主体的虚空与大学生农村创
业的困境[J].继续教育研究,2010(5):116-118.
[16]胡葆华.返乡创业:基于新型农民培育视角的大学生就
业路径[D].福建农林大学,2011.
[17]方旭.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困境及社会支持问题
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
[18]竺正海,肖红霞.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
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5):265-266.
作者简介:
刘志侃,男,1966年生,陕西宁强人,硕士,现为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发展理论、德育理论与实践。

唐萍萍,女,1982年生,辽宁庄河人,博士,现为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责任编辑:孙娜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