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3(血液,1次课)

合集下载

(生理学课件)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课件)第三章血液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1.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
2.比重:全血比重:主要取决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比重:主要取决血浆蛋白的含量;
红细胞比重:与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 正比。
3.粘滞度:
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 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粘滞性是形gren) 男子为0~15mm/h, 女子为0~20mm/h。
意义:血沉越快,表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越小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临床应用:
①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 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 血细胞 blood cells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 数
量最多,占99%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 血小板platelet 最少
(1)概念
指血液凝固后所析出来的清澈的淡黄色的液体。
(2)与血浆的区别
一无一多一少:
✓ 无纤维蛋白原(主要); ✓ 多了一些血小板释放物质;
✓ 少了一些凝血因子。
抗凝


不加
全血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生理学笔记血液(一)2024

生理学笔记血液(一)2024

生理学笔记血液(一)引言概述:本文档将以生理学笔记的形式,对血液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生理过程进行解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血液的知识。

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分别为血液的组成、血液的形成、血液液体部分的功能、血液细胞部分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过程。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对血液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生理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正文内容:一、血液的组成:1. 血浆的主要成分2. 血液中的细胞成分3. 血液中的生理活性物质4. 血液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调节5. 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二、血液的形成:1. 骨髓的结构和功能2. 血红蛋白的合成和代谢3. 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过程4. 白细胞的生成和分类5. 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三、血液液体部分的功能:1. 血浆的主要功能2. 血浆中的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3. 血浆中的免疫功能4. 血浆中的维持体温的功能5. 血浆中的荷电物质的转运功能四、血液细胞部分的功能:1. 红细胞的氧运输功能2. 白细胞的免疫功能3.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4. 血细胞的老化和清除5. 血细胞的代谢产物的处理五、血液循环的过程: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血液循环的循环道路3. 血液循环的动力学调节4. 血液循环的组织灌注和气体交换5. 血液循环的运输功能和组织代谢调节总结:通过本文对血液的组成、形成过程、液体部分和细胞部分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过程的梳理和解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血液的基本特性和生理功能。

血液作为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维持整个机体稳态的同时,也对其他器官和系统的正常运作起到关键作用。

对血液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理学中的其他相关概念和过程,进一步拓宽我们对人体健康的认识。

人体生理学血液

人体生理学血液

人体生理学血液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人体生理学中,血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作为循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血液在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与人体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其他溶解物组成。

其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成分是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血浆中还含有多种离子、激素、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主要参与免疫反应,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负责血液凝固,发挥止血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运输、调节和保护作用。

1. 运输功能:血液通过对氧气、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等的运输,实现了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红细胞携带氧气到达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体外。

2. 调节功能:血液通过调节体温、pH值和水分平衡等,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血液通过扩张血管和汗腺分泌来调节体温。

3. 保护功能: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消灭病原微生物。

此外,血液中的抗体和凝血因子也能够帮助身体抵御疾病和止血。

三、血液与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血液与其他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

1. 循环系统:血液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经血管系统流动到身体各个部位,完成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的运输,同时将代谢废物运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泄。

2. 呼吸系统:血液与呼吸系统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实现紧密联系。

在肺部,血液中的红细胞与肺泡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同时,二氧化碳从组织和器官返回到肺部,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3. 消化系统:血液通过运输从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将其分配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满足能量和营养需求。

《生理学血液》课件

《生理学血液》课件

红细胞的形成与代谢
红细胞的形成
红骨髓通过造血过程产生成熟的 红细胞,称为红细胞生成。
红细胞的代谢
红细胞的寿命
红细胞通过糖代谢和无氧呼吸产 生能量,并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红细胞寿命约为120天,随后被 脾脏和肝脏分解和处理。
血小板与止血机制
1
凝血过程
2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黏附和聚集在
受伤处,形成血栓。
心脏泵血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2
动脉和静脉
血液通过动脉运送到组织,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
3
毛细血管
微小而密集的毛细血管使血液能够触及身体的每个细胞。
血液细胞的组成与功能
红细胞
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
白细胞
参与免疫反应,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血小板
促进血液凝结,止血并帮助修复受伤组织。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血液是我们身体中至关重要的液体之一,承担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如运输氧 气和营养物质,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血液的奥秘吧!
血液简介
血液是身体中循环的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它起着运输氧气、营养物 质和废物、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等重要作用。
血液循环与输送
1
循环系统
血液疾病与诊断处理
1
贫血
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的疾病,可导致疲劳和气短。
2
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骨髓产生白细胞异常增长的恶性疾病,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3
凝血障碍
凝血障碍可能导致出血过多或血栓形成,需要适当的诊断和处理。
3
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结过程,形成血栓以 止血。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优秀课件 (2)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优秀课件 (2)
组成: 晶体渗透压:占 99.6%,
(298.5mmol/L,766.7kPa)
主要由NaCI形成。 胶体渗透压:占0.4%,
约3.3kPa,25mmHg 主要由白蛋白形成。
等渗液体和等张液体
①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 相等的液体。0.9%NaCI、5%G等。
②高渗溶液 ③低渗溶液
④等张溶液
能使悬浮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 形状的盐溶液。
作用:保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五)血浆的酸碱度(pH值)
7.35-7.45 (7.40)
取决于: ① 血液缓冲系统 ② 肺排酸功能 ③ 肾排酸保碱功能
三、血液的功能
(一)运输功能 (二)防御功能和保护功能 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的吞 噬;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止血和凝血。 (三)调节酸碱平衡 (四)调节体温
2、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红 细胞最多。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 的容积百分比,称血 细胞比容。
正常成人男性的血 细胞比容为40~50%, 女性为37~48%。血细 胞比容的数值反映血 液中红细胞数量的相 对值,如果血细胞比 容小,表示红细胞数 量的相对值低。
(二) 血量(blood volume)
血浆蛋白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的分子量小,颗粒数 量多,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对血浆和 组织液间水的分布有重要作用; ②参与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等过程:因为绝大功能多 数的血浆凝血因子、抗凝和纤溶物质都是血浆蛋白; ③运输功能 ④参与机体免疫功能:人体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有 IgG 、IgA、IgM、IgD和IgE等,在机体免疫功能中有 特别重要的作用; ⑤营养功能
占体重7~8%(70~80ml/kg)

[课件]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三年制大专PPT

[课件]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三年制大专PPT

59.68.183.144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59.68.183.144
(一)比重 正常成人血液比重为1.050~1.060,其高 低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的多少。血浆比重为 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血浆 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红细胞的比重为 1.090~1.092,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 白的含量。
59.68.183.144
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正常值:0.45 ~ 0.35%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 易破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 易破 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 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59.68.183.144
几点说明:
①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②胶渗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 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③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 : 由于 0.85 % NaCl 溶液或 5 %葡萄 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
③参与调解 ④防御和保护功能
59.68.183.144
一、造血过程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59.68.183.144
二、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最多)、功能 ①红细胞的形态 无细胞核、双凹碟形(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②数量 男性:4.0~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5~5.0×1012/L;Hb:110~150g/L ③功能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④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 值

2024年度学业水平生理学第3章血液

2024年度学业水平生理学第3章血液

2024/3/23
22
06
血液循环与调节机制
2024/3/23
23
心脏泵血过程描述
2024/3/23
心动周期
01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房与心室先后
收缩,而后舒张。
心脏泵血过程
02
可分为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七个时期。
器官的正常功能;参与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参与机体的屏障作用。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27
18
05
血小板与凝血系统
2024/3/23
19
血小板结构特点和功能
无核细胞
血小板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无细胞核。
形状不规则
血小板形状不规则,常有伪足,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
2024/3/23
止血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 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2024/3/23
14
04
白细胞及其免疫功能
2024/3/23
15
白细胞分类及特点
粒细胞
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具有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的作用。
单核细胞
具有吞噬、杀菌和抗原呈递作用,参与免疫应答 。
淋巴细胞
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应答。
2024/3/23
2024/3/23
13
红细胞生成与破坏
红细胞生成
主要在骨髓中进行,需要铁、叶 酸、维生素B12等原料。促红细 胞生成素(EPO)是调节红细胞

生理学课件血液

生理学课件血液

生理学课件——血液一、引言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液不仅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组织和器官,还参与了免疫、体温调节、酸碱平衡等多种生理过程。

本文将详细阐述血液的组成、功能以及其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

二、血液的组成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其中,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免疫防御,血小板负责血液凝固,而血浆则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含有多种生物分子和电解质。

1.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们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从而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同时,红细胞还能够携带二氧化碳,将其从组织和器官带回肺部,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2.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识别和消灭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白细胞还能够产生抗体,帮助人体抵御疾病。

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白细胞可以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大类。

3.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片段,它们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防止血液过度流失。

血小板还参与了炎症反应和伤口愈合过程。

4.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体积的约55%。

血浆中含有多种生物分子和电解质,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氨基酸、激素、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物质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血液的功能血液在人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免疫防御、体温调节、酸碱平衡等。

1.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红细胞通过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和器官带回肺部,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血浆中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它们通过血液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细胞,为细胞提供能量和原料。

2.免疫防御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识别和消灭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第三章血液教案

第三章血液教案

《生理学基础》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出新课内容
二.再与临床病例结合,提出血液对生命存在的重要性
三.图示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性质,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四.结合临床病理,讲解血细胞的特性。

例如贫血等
五.教学小结与检测
1、复习血液组成和理化特性
2、何为血浆渗透压?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3、重点复习检测
1)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2)红细胞生理特性(例如渗透脆性)
3)红细胞生成与调节
4、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和生理特性
生理性止血:什么是止血时间?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六.安排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预习
《生理学基础》。

《生理学》PPT 第三章 血液

《生理学》PPT 第三章 血液
总数:(4.0-10.0) 109/L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0.5%-5%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0%-1% 单核细胞 monocyte: 3%-8%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20%-40%
(二)WBC生理功能
1.占体重7~8%(70~80ml/kg);
2.循环血量/贮存血量;
3.失血量:10%、20%、30%
①运输 ②缓冲
三、血液的功能 ③ 调 节
④防御 ❺参与生理性止血
第二节 血 浆
一、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功能 1.成分:水:91-92%;溶质:8-9%。
溶质:血浆蛋白、多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 物(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
骨髓
干C→BFU-E →CFUE →可识别红系前体C
EPO
RBC数量
肾皮质管周细胞、肝细胞、巨噬细胞← 缺氧
EPO调节RBC生成的反馈环 再生障碍性贫血
2)雄激素
雄激素→肾脏→EPO
骨髓 红C↑
3)其他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糖皮质激素
二、白细胞生理
分类及正常值 生理特性及作用
(一)分类及正常值
149. 152.9 152.6 9
二. 血液的理化特性
㈠. 比重
血液:1.050~1.060 血浆:1.025~1.030 RBC:1.090~1.092
(二).血浆PH值: 7.35~7.45
1.缓冲对: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Na2HPO4/NaH2PO4;红细胞中还有Hb/HHb。
组织液 C内液 145 12
负离子 血浆
Cl-
104

高教版中职生理学基础(第4版)《血液》PPT课件

高教版中职生理学基础(第4版)《血液》PPT课件
生理学基础(第4版)第三章 血液电子 课件 中职 高教版
9/25/2023
Li Hongyu, Dept. of Physiology, WCUMS
第 三 章 血 液
2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一节 血量和血液的理化特性
凝血时间:血液自流出至出现纤维蛋白丝的时间. 正常值:2-8分.
(一按 )国凝际血命因名子法 编 号 的 凝 血 因 子
•────────────────────────────
• 编凝血号因子同特义点名 :
编号
同义名
•──────────────────────────── • 因①子除Ⅰ因纤子维Ⅲ蛋外白,都原 在血浆中; 因 子 Ⅷ • 抗 血 友 病 因 子 ( A H F ) ,
• •
因因②子子除ⅡⅢ因凝组子血织Ⅳ酶凝外原血,都致 活是素蛋白质;



•抗血友病球蛋白 • 血 浆 凝 血 致 活 素 成 分 (PTC)
• •
因因③子子因ⅣⅤ子C前Ⅷa 2加缺+速乏素时, 加将速•发球生蛋 血白•,友因因病子子 。ⅩⅪ •
⑵造血原料: 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
了解 哟!
(3)成熟因子
了解
●VitB12、叶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哟!
(4)红细胞的破坏:
在肝脾被破坏,脾性贫血.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雄激素:
肾性贫血
二、白细胞
掌握
啊!
(一) 总数和分类计数▲
总数:

生理学3血液[可修改版ppt]

生理学3血液[可修改版ppt]

4.淋巴细胞(lymphocyte)
红细胞正常值: 男性: (4.0~5.5) × 1012 个/ L 女性: (3.5~5.0) × 1012 个/ L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正常值: 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贫血(anemia): 在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或其中
血管和血窦孔隙时,发生卷曲变形,通过后再恢 复其正常形态。
4.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三)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红细胞生成 ⑴ 红细胞生成的部位:红骨髓。
红骨髓被破坏时,患再生障碍性贫血。
⑵ 红细胞生成的原料 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是铁(Fe2+)和蛋白质。 缺铁(Fe2+)时,患缺铁性贫血症。
(3) 成熟因子 叶酸、维生素 B12 不足时, 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症。
但又增添了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 动脉血呈鲜红色 (氧合血红蛋白 HbO2 含量丰富) 静脉血呈暗红色 (还原血红蛋白含量丰富)
(二)比重 全血 1.050~1.060 血浆 1.025~1.030 红细胞 1.090
(三)粘滞性 通常指体外测定全血或血浆,与水比
较的相对粘滞性。 全血为 4~5,血浆为 1.6~2.4。
(四)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形成: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晶体物质。 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细胞的正常 形态。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形成:血浆蛋白( 主要是白蛋白 )。
红细胞中的缓冲对: KHCO3 / H2CO3 血红蛋白钾盐 / 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钾盐 /氧合血红蛋白 K2HPO4/ KH2PO4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三章 血液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三章  血液

二、血量
• 血量: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的血液 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
循环血量: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动
储存血量: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 静脉丛内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 取决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
(二)比重 全血比重:主要决定于血细胞数量。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
清蛋白
球蛋白纤 维蛋白原
血细胞
RBC WBC 血小板
气体 其他物质
非蛋白氮
不含氮的 有机物
血 细胞
血浆蛋白的功能
• 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 ②与激素结合,维持激素在血浆中相对较长的半衰
期 • ③作为载体运输脂质、离子、维生素、代谢废物以
及一些异物(包括药物)等低分子物质 • ④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 • ⑤防御作用 • ⑥营养功能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区别
项目 内源性凝血 外原性凝血
原因
血管损伤 组织损伤
始动因子


因子数


凝血速度


凝血过程
复杂
简单
(三)抗凝系统 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及单核-巨噬 细胞的吞噬作用 3.体液中的抗凝物质 (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2)蛋白质C系统 (3)组.黏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 2. 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 -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 3.聚集: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着。 4.收缩 5.吸附:吸附血浆中的多种凝血因子。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 状态的过程。 (一)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当铁的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或长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了解) 每个人体内约有25×1012个红细胞,每24h便有0.8% 的红细胞进行更新 目前已证明两种调节因子分布调节两个不同发育阶段 红系祖细胞的生长 (1)早期的红系祖细胞,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BFU-E),依赖于爆式促进因子(BPA)的刺 激作用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
(三)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 造血干细胞 红系定向祖细胞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
1、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二)血量 血量:全身血液的总量,即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 血液容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
正常成人:体重的7~8%,或每千克体重70~
80ml,其中血浆量40~50ml
幼儿:含水量较多,体重的9%
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器官正常 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有形成分(血细胞)组成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1、血浆
(1)含量:
1L血浆中含有900~920g水(90~92%),65~85g蛋 白质(6.5~8.5%)和20g低分子物质(2%)
二、白细胞 (一)白细胞的形态、分类、 数量和功能 1、形态: 有核无色、一般呈球形, 在组织中会有不同程度 的变形 2、分类: 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 细胞五类 前三者因胞质中含有嗜 色颗粒,故而又总称为 粒细胞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细胞皱缩
如果置于低渗盐溶液(如0.6-0.8%NaCl),则细
胞膨胀 盐溶液浓度降低到0.42%时,有一部分红细胞将由于 过渡膨胀而开始破裂,将部分血红蛋白释放出来,发 生溶血现象,称为渗透性溶血 当盐溶液浓度降低到0.35%时,全部溶血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生理学
晶体渗透压80%来源于Na+和Cl-,相对稳定,对
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此外,血浆中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1.5 mmol/L 或3.3kPa),称为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75%-80%来自白蛋白,在调节血管
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中起重要 的作用
等渗溶液:与血浆总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 NaCl和5%葡萄糖

正常为1-3min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三个过程)
① 小血管收缩:受损血管局部及附近的小血管收缩,
使局部血流减少,若破损不大可使血管封闭
血浆呈淡黄色,溶有胆红素
2、比重:
血液:1.050-1.060,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血浆:1.025-1.030,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3、粘滞性:
体外测定血液或血浆与水相比的相对粘滞性
血液:4-5;血浆:1.6-2.4
(2)血浆蛋白分类: 盐析法: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进一步利用电泳法:
白蛋白分为:白蛋白和前白蛋白 球蛋白分为:α、β、球蛋白等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3)血浆蛋白的功能 ① 营养储备功能 ② 运输功能:如载脂蛋白
③ 缓冲功能:如血浆白蛋白及其钠盐组成缓冲对
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蛋白质、铁、叶 酸及维生素B12的供应
叶酸及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重要原料
人每天需要20-25
mg铁用于红细胞的生成,但每 天只需从食物中吸收1mg(约5%)以补充排泄的 铁,其余均来自人体铁的再利用 期慢性失血以致机体却铁时,可使血红蛋白合成 减少,引起的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三)血浆pH值
正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
血浆pH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内的缓冲物质以及 正常的肺、肾功能
血浆内的缓冲物质:包括NaHCO3/H2CO3、蛋白质钠 盐/蛋白质和Na2HPO4/NaH2PO4三个主要缓冲对,其 中以NaHCO3/H2CO3最重要 红细胞内还有:血红蛋白钾盐/蛋白质(KHb/HHb)、 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KHbO2/HHbO2)、 K2HPO4/KH2PO4、KHCO3/H2CO3等缓冲对
3、可塑性变形 红细胞可发生卷曲变形,通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 等,通过后又恢复原状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
4、渗透脆性与溶血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膨胀乃至破裂的特性称为渗透 脆性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内渗透压与其周围的血浆渗透
压相等
如果将红细胞置于高渗盐溶液(如1.5%NaCl),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白细胞的趋化性
① 边集 ② 粘附 ③ 游出
炎症性内皮细胞 ④ 趋化 E-选择素 炎症部位
路易斯寡糖(SLeX)
白细胞
第四章 血液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
三、血小板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1、形态: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
来的小块胞质
无核,体积小,呈双凸圆盘状,当受刺激时,则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主要功能
1、生理特性:
① ② ③
粘附: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或血管断端暴露的 胶原纤维粘着在一起的过程 聚集:血小板之间相互粘着在一起的过程 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其颗粒中的ADP、5羟色胺、儿茶酚胺和血小板因子等活性物质排 出,这些物质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吸附:血小板能吸附许多凝血因子于其磷脂表 面,促进凝血 收缩:血凝块中的血小板将伪足伸入血纤维网 中,通过收缩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形成 止血栓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红细胞比容
正常男性40-50%,女性37-48%
2、悬浮稳定性和血沉
正常时红细胞下沉十分缓慢,有一定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以红细胞在1h内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 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ESR),ESR 越小表示悬浮稳定性越大

健康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
3、数量:
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4.0-10.0)×109/L,每天下午 较清晨高,进食、头痛、情绪激动及妊娠期均明显升 高,可高达34×109/L
中性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嗜碱性粒细胞占0-1%,单核细胞占3%-8%,淋巴细 胞占20%-40%
吞噬后,将血红蛋白消化,释放出铁、氨基酸和胆红 素,其中铁和氨基酸可被重新利用,而胆红素则由肝 脏排入胆汁,最后排出体外 (2)血管内破坏:10%的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 击而破损 所释放的血红蛋白立即与血浆中的触珠蛋白结合,进 而被肝脏摄取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
④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分分布 ⑤ 参与机体免疫,如由血浆球蛋白构成的免疫抗体、 补体系统 ⑥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血细胞
(1)分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
(2)晚期的红系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对BPA不敏感,主要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调节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
3、红细胞的破坏
(1)血管外破坏:衰老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退,脆性增 高,难以通过微小的孔隙,因此容易滞留于脾和骨髓中 而被巨噬细胞所吞噬
循环血量:全身血液的大部分在心血管系统中快
速循环流动
储存血量:小部分血液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
及皮下静脉丛内,流动很慢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一)血液的物理特性
1、颜色: 血液的颜色取决于红细胞
动脉血含氧丰富,鲜红
静脉血含氧少,暗红
第四章 血液 Chapter 4 Blood
血液学小问题 你的伤口出血后容易止血吗? 你献过血吗?
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 你知道“熊猫血”吗?
生理学
Phisiology
第四章 血液
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 2、数量:
正常成人血液中(100-300)×109/L >1000×109/L,血小板过多,易发生血栓 <50×109/L,血小板减少,可导致出血倾向,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