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学习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杭州一模 7.根据盖斯定律判断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 中,正确的等式是
A.△H1=△H2=△H3=△H4 B.△H1+△H2=△H3+△H4 C.△H1+△H2+△H3=△H4 D.△H1=△H2+△H3+△H4
09杭州一模 8.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同时增大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v B.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a C.化学平衡常数K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 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理解原电池原理。理解电解原理。
二、展现了诸多变化
1.新增内容 ①新的知识块
②新增学科视角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 “ 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 ““ 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 了解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 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 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用。” 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CH3CH2OH+2Na→ 2CH3CHNaOH+H2 ↑ CH3CH2OH+2Na→ CH3CHNa2OH+H2 ↑
CH3CH2OH+2Na→ 2CH2NaCHNaOH+H2 ↑
………………
(P=0.51)22.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 础物质,而氨基酸又是构成蛋白质的基 石,最简单的氨基酸其结构简式是 ▲ ;该氨基酸形成的二肽的结构简式 是 ▲ ;将该氨基酸溶于酸性溶液形 成的微粒的结构简式是 ▲ ;将该氨 基酸溶于碱性溶液形成的微粒的结构简 式是 ▲ ;固态氨基酸主要以内盐形 式存在,该氨基酸的内盐的结构简式是 ▲ 。
(P=0.64)20.为了探究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原理, 做了如下四个实验: 实验一:向小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 金属钠,观察现象,并收集产生的气体。 实验二:设法检验实验一收集到的气体。 实验三:向试管中加入3 mL水,并加入一小块金 属钠,观察现象。 实验四:向试管中加入3 mL乙醚,并加入一小块 金属钠,观察现象。 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实验二中检验气体的实验方法及 ( 32 )实验三的目的是欲证明 ;实验四的目的 ( )从结构上分析,该实验选取水和乙醚做 作出判断的依据: 是欲证明 ;根据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结果,可 参照物的原因是 以证明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掌握钠和镁的化学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掌握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掌握Fe和Al的化学 性质 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 应用。 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 要性质及应用。
一、体现了加强能力测试和素质考查 二、展现了诸多变化 三、留下了一些疑问
1.“思维能力”的要求降低了?
5.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该如何把握?
6.“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其生长点在哪里? 7.为什么要将“镁”列入考试内容? 8.众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如何界定考试内 容?
谢谢各位,
请提出批评、意见。
策略:
“总体把握(学科思想),不陷深潭”。
二、展现了诸多变化
1.新增内容 2.减少内容
(1)原考纲中有而现课本上没有 极性键、极性分子、磷、溶解度曲线、风化、潮 解的概念、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原考纲中有而课本上也有 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等反应原理。结晶、 结晶水、结晶水合物、氧化还原配平、燃烧热、 中和热、同素异形体、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 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 的条件。
分 子
核-电子 体系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 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 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 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 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 位,能利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 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 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 思想的重要性。
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的概念。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 概念。 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
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 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90杭州一模21题:该题P=0.43而第(3) 问P=0.18
高锰酸钾和草酸钠的滴定反应, “滴定过程温度变化并不明显,但 操作过程中发现前一阶段溶液褪色 较慢,中间阶段褪色明显变快,最 后阶段褪色又变慢。试根据影响化 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分析,溶液褪色 明显变快的原因可能是 ▲ 。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 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 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 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 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90杭州一模19题:该题P=0.72,而2、 3、4问的P均小于0.6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 考试说明(理综)学习体会
——兼析2009年杭州市高三第一次统测 化学试题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吴思杰
一、体现了加强能力测试和素质考查 二、展现了诸多变化 三、留下了一些疑问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 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 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 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 科学素养。
二、展现了诸多变化
1.新增内容 ①新的知识块 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实验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 改变和创造分子。
宇观物质、宏观物质、介观物质、微观物质 单原子分子 原子层次(最低) 单核离子 共价分子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原子聚合体层次 金属晶体 高分子
19.某报曾刊出下列新闻:某日凌晨,一辆载有27 吨浓硫酸的罐车在某境内侧翻。从车内流出来的硫 酸漫延到山下,山下一段300多米长、2米多宽的土 路路面杂草等被腐蚀成黑色,上面泛起黑色的泡沫; 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气味。事发后,消防部门 和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清理,由 于罐车里还残留有五六吨浓硫酸,工作人员事先向 硫酸罐里充了氮气(以免硫酸罐里进入氧气后,发 生爆炸),然后用焊枪将硫酸罐顶部割开两个口子, 将残留的一部分硫酸抽到另外一辆车上运走。消防 战士又向罐车投放了250公斤左右固体碱和500公斤 左右的石灰粉。中和时,形成的白色烟雾从罐切割 口和裂缝处喷射出来,并伴有“砰、砰”轰鸣声, 场面惊心动魄。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 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 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 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 面发展。
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 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 入门 手段 核心 方式
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 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 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增内容 ①新的知识块
②新增学科视角 ③新增的知识点
核素、焓变、 熵变、 盖斯定律、 化学平衡常数、 溶度积、 镁、 铜、 层析分离、 …………
09杭州一模 3.对于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来说,反应后 体系的 A.混乱度减少,而能量增加 B.混乱度增大,而能量降低 C.混乱度减少,能量降低 D.混乱度增大,能量增加
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山下一段300多米长、2米多宽的路面杂草 被腐蚀成黑色”其原因是 ▲ 。 (2)浓硫酸为不挥发性强酸,为什么说“到处弥 漫着刺鼻的气味” ▲ 。 (3)该运载硫酸的车罐可能是用 ▲ 制造的。为 什么说硫酸罐里进入氧气后可能发生爆 炸? 。 (4)中和时为什么“形成白色烟雾从罐切割口和 裂缝处喷射出来,并伴有“砰、砰”轰鸣声” ▲ 。
2.单列“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一块, 其背景是什么?对考试命题会产生什么影响? 3.从“理解”层次降为“了解”层次,真将使试 题难度降低吗? 4.“考试说明”中对以往的某些考试热点没有提 及,是否这些热点不会在高考试题中出现? 如溶解度曲线、同素异形体、氧化还原反应方程 式的配平、移液管的使用、Ksp的相关计算等、 电离常数、碰撞理论……
二、展现了诸多变化
1.新增内容 2.减少内容 3.层次变化
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如:杭州市09一模6题:P=0.36
6.在273K、101kPa、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 生了某化学反应,书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时, 一般不需注明的是 A.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 B.反应时的温度 C.反应时的压强 D.反应时所用的催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