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新编》Array考试范围试用版第一章导论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选择题)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的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大经贸”战略的定义实行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商品、资金、技术、服务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外经贸、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外经贸发展战略。
“大经贸”战略的基本内容1、大开放形成对外对内的全方位、多领域、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此基础上,加快转换企业机制,奠定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
2、大融合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其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的大融合,实现多边经贸合作的有机结合,维护我国应有的经济利益,推进贸易、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的密切结合,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将外经贸的宏观调控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3、功能大转变提高对外经贸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的同时,着力发挥其促进我国产业机构调整、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宏观、微观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发挥对国民经济的导向作用,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服务。
出口商品战略是指一国为达到预定的出口战略目标,根据本国的国情、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对出口商品的构成所做的战略性安排。
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1、大力发展机电产品的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2、积极发展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3、积极发展高科技产品4、积极发展创汇农产品的出口。
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对外贸易管理概念对外贸易管理是以国家法律、规章和方针政策为依据,从国家宏观经济利益和对内、对外政策的需要出发,对进出口贸易进行领导、控制和调节。
第五章中国对外贸易促进出口信贷含义是世界各国为了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能力,由该国的出口信贷机构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各科期末考试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一、考试章节第一章全章;第二章第3节;第三、四、五章全部;第九章第1、2节二、考试题型选择(单选、多选)、判断、简答题、论述三、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年,1978年,2010年)2、中国各年代出口主导产业群(1)50-70年代:矿产品、农副土特产品(2)80年代:轻工业品、纺织品(3)90年代-现在:机电、仪表(器)、化工产品(4)将来(2050年后):高新技术产品3、(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怎样发展、表现、全面分析阐述)一、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总额纵向看我国外贸发展:1978—2008年↗ 上升;2009年↘ 下降;2010年↗ 上升再从横向看我国外贸发展: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位次不断上升。
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一)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二)进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三、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正在形成从进出口国别、地区情况看对前十大出口市场依赖程度:1995年为92.2%;2007年下降到82.9%;2010年下降到79.7%四、对外贸易企业结构趋向多元,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出口主力1979年,赋予外资企业自营进出口权;1999年,赋予私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2004年7月,任何企业、组织及个人均可依法从事外贸经营活动五、沿海省市在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中的地位显著2010年1-9月沿海10个省市出口10238.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0.2%,其余的21个省(市、区)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8%。
2010年1-9月,10个沿海省市进口额9161.187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90.3%。
六、贸易方式多样化,加工贸易成为主要出口贸易方式4、中国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跨越P27(1)、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实施品牌战略,重构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3)、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4)、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5)、全面稳健地融入全球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二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5、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对对外贸易发展的意义和作用P49-51【课本答案】一、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内容:国际分工是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2004级函授学员第二学期复习大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
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五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以下是大家在备考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知识点,但请大家在复习时不能只关注这些知识点,应该尽可能理解教材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否则做题时会感到模棱两可,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同时,这些知识点可能无法直接从课件中找到答案和全部解释,需要大家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总结和概括。
涉及题目本身的具体问题,请通过答疑信箱向本课答疑教师提出。
第一章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对外贸易一、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特点二、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对外贸易在社会再生产中所处的客观地位。
2、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辅助地位的原因。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三、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第二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一、国际分工理论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简要分析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我国利用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应坚持的原则。
3、用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理论论证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二、国际价值理论1、国际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2、简要分析在怎样的条件下国际贸易双方才能实现互利。
3、用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理论论证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从实物形态上论证我国发展对外经贸的必要性1、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含义。
2、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论证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第三章实行对外开放与发展开放型经济一、对外开放的内涵1、对外开放政策的含义。
2、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
二、对外开放的格局1、1992年以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1992年以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三、对外开放战略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出口贸易一、中国发展出口贸易的战略意义二、中国出口贸易发展概况1、改革开放后出口贸易增长速度。
外贸复习重点(附答案)
20XX 年下学期《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专题一基本概念(第一章)1、外贸规模、外贸结构、外贸地理流向、外贸方式、外贸依存度、外贸差额和外贸条件等一系列概念及相关内容。
(1)分析中国外贸的基本运行特征。
1)外贸规模:对外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增长率高于世界贸易增长率,是贸易大国。
2)外贸结构:主要是低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一般贸易比重低,处于国际价值链的末端。
3)外贸地理流向:相对集中,主要集中于欧美和亚太;双边贸易不对称。
4)外贸方式:加工贸易占半壁江山,增值率不高、科技含量低。
5)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高,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
6)外贸差额:贸易顺差主要来自欧美,逆差主要来自亚太。
7)外贸条件:贸易条件总体趋于恶化,但未陷入贫困化增长。
(2)分析中美贸易差额问题。
1)是什么?中国贸易对美顺差、美国逆差,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深。
2 )为什么?①转口贸易,转口统计与转口加价的影响;②迁移效应,国际产业转移;③加工贸易,国际价值链的末端;④美国自身的原因,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限制。
3)如何看待?A认识:①对美顺差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②一国不能局限于双边贸易,应实施多边贸易;③中美经贸关系表现在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相互投资等四个方面,美国在后三个方面有优势。
B利益和态度:①美国方面:巨额贸易逆差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能实现经济的“自我均衡”,以本国逆差要求人民币升值,限制从中国的进口而满足自我利益;②中国方面:巨额顺差造成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紧张,不利于经济的内外均衡,我国态度应是不追求顺差,转变观念,出口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世界贸易强国的基本特征:1)经济影响力;2)国际价值链的核心环节;3)众多一流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4)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者。
2、为何说中国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1)从外贸结构来看,主要是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国际价值链的末端。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1
1.商品结构升级路径过程:一、1986年,纺织服装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出口产品,标志着中国摆脱了以资源为主的出口结构,进入了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导的时代。
二、1995年,中国机电产品超过了纺织服装产品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
机电产品总体上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较高,成为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新支柱,标志出口商品构成升级。
三、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为标志的跨越,从依托机电产品出口转变为依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如笔记本电脑、移动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产品。
2. 贸易伙伴分布220+个国家建立贸易关系。
东盟、俄罗斯及东欧国家;亚洲、拉丁美洲、中东与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韩国、南非、以色列;台湾。
主要进口国:日本、欧盟、东盟、韩国、中国台湾。
进口主要来自亚洲,欧美进口比重下降主要出口国:欧盟、美国、中国香港、日本、东盟3. 贸易错误形成(亚洲地区顺差,欧美逆差,关系阐述)我国的出口主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市场,而进口主要来源除了欧盟外,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因而对主要发达国家保持顺差,而对亚洲地区的贸易伙伴有较大逆差。
进出口市场错位是由国际分工格局,进出口商品结构决定的。
我国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而主要市场分布在发达国家。
而进口中能源及其他资源性产品、中间产品、技术密集型占很大比重,因此来源除发达国家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也有重要地位。
顺差:美国、香港、欧盟逆差:台湾、韩国、日本、东南亚联盟4、以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分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1)国际分工是客观的经济范畴,它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4分)(2)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国际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从而带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日益加强。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反过来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3分)(3)生产国际化、国际分工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一条客观经济规律。
贸大复习提纲-对外贸易概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一、单选题1. 旧中国对外贸易是()性质的。
A. 半封建B. 半殖民地C. 资本主义D. 半封建、半殖民地2.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 利用B. 没收C. 改造D. 限制3. 1949年以前,我国国际收支长期()。
A. 逆差B. 顺差C. 收支平衡D. 出超4. 目前,我国的贸易伙伴多达()。
A. 100多个B. 200多个C. 300多个D. 400多个5. 国际价值理论是从()角度论证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A. 发展生产力B. 货币增值C. 互利D. 生产要素平衡6. 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是以()为交换尺度的。
A. 国别价值B. 国际价值C. 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平均值D. 国内价值7. 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A. 利用外资B. 引进先进技术C. 发展出口贸易D. 开展对外承包工程8. 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 浦东B. 深圳C. 海南D. 珠海9. 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层次是()。
A. 沿海开放城市B. 沿江开放城市C. 沿海经济开放区D. 经济特区10. 目前,我国出口创汇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A. 轻纺产品B. 机电产品C. 石油D. 农副产品11. 为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保持对外贸易发展后劲,我国应使()尽快上升为出口的主导产品。
A. 创汇农产品B. 机电产品C. 高科技产品D. 轻纺产品12. 目前,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
A. 美国B. 日本C. 欧盟D. 香港13. 目前,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是()。
A. 日本B. 香港C. 美国D. 欧盟14. 目前,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是()。
A. 日本B. 欧盟C. 美国D. 香港15. 目前,我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地是()。
A. 东盟B. 俄罗斯C. 韩国D. 台湾省16. 我国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在()。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1对外开放: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
2对外开放格局1)沿海地区先开放(1)建立经济特区(1979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8年海南省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上海浦东)(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东、湛江、北海等14个)(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1988年初,环渤海经济特区;3月,将40个市县划入开放区)2)逐步向内地开放(1)开放陆地边境市镇(2)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3)西部大开发与对外开放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3对外开放的特点(1)渐进式开放(2)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条件下开放(3)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4)向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4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具体又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
第二章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1西方传统贸易理论:绝对成本论(亚当斯密)比较成本论(大卫李嘉图)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俄林)里昂惕夫之谜2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分工理论、国际价值理论(国际价值即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国的平均劳动时间,它是所有进入世界市场的同类商品直接消耗的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数)、社会再生产理论第三章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大题目)1内涵:1)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2)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3)创名牌出口商品2重要意义:1)是适应国际竞争机制的需要2)是节约资源和社会劳动,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需要3)是减少贸易摩擦,保持出口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3措施:1)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2)提高产品科技含量3)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体系4)实施名牌战略5)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行政组织权利,采取发布命令、制订指令性计划及实施措施、规定制度程序等形式,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一种手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重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重点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开放以来最为重要的支柱之一、中国的对外贸易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开放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下面将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重要影响因素及政策举措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发展历程:1.第一个阶段:1978年至1992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初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贸易方式都比较有限。
主要是以出口商品为主,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轻工业产品上。
同时,中国采取了多元化发展战略,与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
2.第二个阶段:1992年至2001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推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加速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使得中国的贸易政策更加开放。
3.第三个阶段:2001年至今,这一阶段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当前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大幅度增长。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主要是由于中国加入WTO之后,出口市场扩大,企业国际化水平提高等原因。
二、重要影响因素:1.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中包括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等。
例如,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国际贸易环境:国际贸易环境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贸易壁垒的打破等都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规模大幅度增长。
3.国内产业结构:国内产业结构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三、政策举措:1.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例如减免关税、扩大出口退税范围等。
同时,中国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来促进贸易自由化。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章节重点CH11、对外开放政策:主要是经济上的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2)主要内容:发展对外贸易(最根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最主要)(3)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的要求已经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由政策层面向政策与制度层面同时实行对外开放;二是由“请进来”为向和“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途径并举的方向过渡。
2、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1)1992年以前,沿海地区开放:(1)建立经济特区(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2)逐步向内地开放:3)西部大开发与对外开放4)进一步对外开放3、对外贸易发展的评价1)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成就(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3)国际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4)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拓展了对外贸易领域(5)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不足(1)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2)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自有品牌和营销网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还比较少。
(3)出口产品层次偏低,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还有一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产品,且占一定比重。
(4)对外贸易方式仍呈初级化。
(5)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能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企业。
(6)外贸依存度过高(7)服务贸易发展落后4、加入WTO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1.对经济贸易体制进行适应性调整:完善法律体系,改善投资环境;保持外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外贸经营权全部放开。
2.履行开放市场承诺,规范货物进出口管理办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1对外开放: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
2对外开放格局1)沿海地区先开放(1)建立经济特区(1979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8年海南省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上海浦东)(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东、湛江、北海等14个)(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1988年初,环渤海经济特区;3月,将40个市县划入开放区)2)逐步向内地开放(1)开放陆地边境市镇(2)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3)西部大开发与对外开放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3对外开放的特点(1)渐进式开放(2)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条件下开放(3)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4)向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4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具体又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
第二章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1西方传统贸易理论:绝对成本论(亚当斯密)比较成本论(大卫李嘉图)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俄林)里昂惕夫之谜2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分工理论、国际价值理论(国际价值即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国的平均劳动时间,它是所有进入世界市场的同类商品直接消耗的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数)、社会再生产理论第三章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大题目)1内涵:1)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2)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3)创名牌出口商品2重要意义:1)是适应国际竞争机制的需要2)是节约资源和社会劳动,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需要3)是减少贸易摩擦,保持出口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3措施:1)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2)提高产品科技含量3)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体系4)实施名牌战略5)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行政组织权利,采取发布命令、制订指令性计划及实施措施、规定制度程序等形式,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一种手段。
批次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精修订
批次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一、单选题1. 旧中国对外贸易是()性质的。
A. 半封建B. 半殖民地C. 资本主义D. 半封建、半殖民地2.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 利用B. 没收C. 改造D. 限制3. 1949年以前,我国国际收支长期()。
A. 逆差B. 顺差C. 收支平衡D. 出超4. 目前,我国的贸易伙伴多达()。
A. 100多个B. 200多个C. 300多个D. 400多个5. 国际价值理论是从()角度论证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A. 发展生产力B. 货币增值C. 互利D. 生产要素平衡6. 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是以()为交换尺度的。
A. 国别价值B. 国际价值C. 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平均值 D. 国内价值7. 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层次是()。
A. 沿海开放城市B. 沿江开放城市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经济特区8. 我国对外开放是向()开放。
A. 发达国家B. 所有国家和地区C.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9. 目前,我国出口创汇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A. 轻纺产品B. 机电产品C. 石油D. 农副产品10. 为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保持对外贸易发展后劲,我国应使()尽快上升为出口的主导产品。
A. 创汇农产品B. 机电产品C. 高科技产品 D. 轻纺产品11. 目前,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是()。
A. 日本B. 香港C. 美国D. 欧盟12. 目前,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是()。
A. 日本B. 欧盟C. 美国D. 香港13. 我国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在()。
A. 七五计划时期B. 八五计划时期C. 六五计划时期D. 九五计划时期14.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题型:1.判断(对或错)2.多项选择3.简答题4.材料分析(贸易摩擦与出口信用保险二选一)1.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最根本)2.引进先进技术设备3.利用外资4.开展国际劳务合作5.发展对外合作6.设立经济特区2.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商品:机电产业3.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核心(扩大出口贸易)4.现阶段我国进口贸易的主要内容适当组织消费品进口、组织重点建设物资进口、确保加工贸易物资进口5.我国对外贸易国际法渊源:《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和中国的《加入议定书》、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承认的国际贸易惯例6.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其中逆差主要集中于运输,旅游,保险服务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类别,其他商业服务,建筑服务,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实现了较大数额的顺差7.提供我国进出口信贷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8.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应该加大服务贸易9.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出口信用保险是承保出口商在经营出口业务的过程中因进口商的商业风险或进口国的政治风险而遭受的损失的一种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
出口信用保险承担的风险特别巨大,且难以使用统计方法测算损失概率,一般商业性保险公司不愿意经营这种保险,所以大多数是靠政府支持来经营的(非营利性)10.10个国家经济“新特区”上海浦东新区(2005.6)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天津滨海新区(2006.5)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2007.6)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2007.6)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2007.12)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2007.12) 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广东深圳市(2009.5)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沈阳经济区(2010.4) 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2010.12) 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义乌市(2011.3)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11.2006年商务部制定商业领域的“十一五规划”的内容及格局商务领域的六大发展目标:一是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
贸大复习提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一 、单选题1. 旧中国对外贸易是( )性质的。
A. 半封建B. 半殖民地C. 资本主义D. 半封建、半殖民地 2.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
A. 利用B. 没收C. 改造D. 限制3. 1949 年以前,我国国际收支长期( )。
A. 逆差B. 顺差C. 收支平衡D. 出超4. 目前,我国的贸易伙伴多达( )。
A. 100 多个B. 200 多个 300 多个 D. 400 多个5. 国际价值理论是从( )角度论证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A. 发展生产力B. 货币增值C. 互利D. 生产要素平衡 C.6. 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是以( )为交换尺度的。
A. 国别价值 B. 国际价值 C. 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平均值 D. 国内价值7. 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
A. 利用外资B. 引进先进技术C. 发展出口贸易D. 开展对外承包工程8. 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 浦东B. 深圳C. 海南D. 珠海A. 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10. 目前,我国出口创汇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
A. 轻纺产品 D. 农副产品11. 为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保持对外贸易发展后劲,我国应使( 主导产品。
A. 创汇农产品B. 机电产品C. 高科技产品D. 轻纺产品12. 目前,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
A. 美国B. 日本C. 欧盟D. 香港 13. 目前,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是()。
A. 日本B. 香港C. 美国D. 欧盟14. 目前,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是( )。
A. 日本B. 欧盟C. 美国D. 香港15. 目前,我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地是( )。
A. 东盟B. 俄罗斯C. 韩国D. 台湾省 16. 我国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在( )。
A. 七五计划时期B. 八五计划时期C. 六五计划时期D. 九五计划时期17.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中的“绝对差异”是指 ( )A.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各有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B.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中有一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价值均绝对低 于国际价值C. 多个国家,多种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一国的所有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绝对优势D. 多个国家,多种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一国的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18. 根据我国国情,我国应实行 ( )A. 进口替代战略B. 出口导向战略B. 沿江开放城市 D. 经济特区B. 机电产品C. 石油)尽快上升为出口的C. 以进口替代为主的、进出口替代相结合的模式D. 闭关锁国根据《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 2010 年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中所占比重将达到 )2007 年两会通过,对内外资企业两税合并,统一征收 ( )对外开放政策作为我国基本国策最终得到确立是其被写入( )。
最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各科期末考试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一、考试章节第一章全章;第二章第3节;第三、四、五章全部;第九章第1、2节二、考试题型选择(单选、多选)、判断、简答题、论述三、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年,1978年,2010年)2、中国各年代出口主导产业群(1)50-70年代:矿产品、农副土特产品(2)80年代:轻工业品、纺织品(3)90年代-现在:机电、仪表(器)、化工产品(4)将来(2050年后):高新技术产品3、(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怎样发展、表现、全面分析阐述)一、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总额纵向看我国外贸发展:1978—2008年↗ 上升;2009年↘ 下降;2010年↗ 上升再从横向看我国外贸发展: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位次不断上升。
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一)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二)进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三、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正在形成从进出口国别、地区情况看对前十大出口市场依赖程度:1995年为92.2%;2007年下降到82.9%;2010年下降到79.7%四、对外贸易企业结构趋向多元,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出口主力1979年,赋予外资企业自营进出口权;1999年,赋予私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2004年7月,任何企业、组织及个人均可依法从事外贸经营活动五、沿海省市在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中的地位显著2010年1-9月沿海10个省市出口10238.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0.2%,其余的21个省(市、区)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8%。
2010年1-9月,10个沿海省市进口额9161.187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90.3%。
六、贸易方式多样化,加工贸易成为主要出口贸易方式4、中国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跨越P27(1)、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实施品牌战略,重构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3)、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4)、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5)、全面稳健地融入全球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二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5、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对对外贸易发展的意义和作用P49-51【课本答案】一、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内容:国际分工是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
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附答案1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单选题1、对外开放政策作为我国基本国策最终得到确立并被写入()。
A. 中共^一届三中全会报告B. 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C.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D. 中共十四大报告2、为适应经济科技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我国于1999 年提出实施()A出口市场多元化 B.大经贸战略C科技兴贸战略 D.走出去战略多选题1、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有()。
A、大力发展对外贸易B、开展对外承包工程C、利用外资D引进新进技术设备E、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2、现阶段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战略是()。
A. 以质取胜战略B.市场多元化战略C.进口替代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E.科技兴贸战略名词解释◊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
简答题PPT12 ♦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创办经济特区一一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一一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开放陆地边境市、镇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一一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
按四个层次,从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逐步推进,由沿海带动整个内地的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了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第二章单选题1、()认为,国家间收入的相似性越大,贸易的可能性越高。
A.技术差距理论B.需求偏好相似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认为,各国只需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并参加对外交换,就能从中获益。
A.技术差距理论B.需求偏好相似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多选题▲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国际价值是由()决定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比较差异”C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名词解释PPT18 ◊国际价值: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国的平均劳动时间,它是所有进入世界市场的同类商品直接消耗的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数。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重点
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进口额+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100%2.对外贸易摩擦:是指由于贸易活动或与贸易相关的政策、制度等原因引起的国际经济关系紧张及争端事态。
3.保障措施:指在进口增加,国内产业受到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情况下,进口国可采取提高关税或实施数量限制等手段,对国内产业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护。
4.技术性贸易壁垒: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一些技术性措施,主要是指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使其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
5.出口导向战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政策。
6.进口替代战略: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本国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本国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7.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8.SA8000:是一种基于国际劳工组织宪章(ILO宪章)、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世界人权宣言而制定的,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
9.外贸立法管理手段: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借助法律规范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手段。
具有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规范性的特点。
10.出口退税: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经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各流通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其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复习大纲A.doc - 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复习大纲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期末试卷试题覆盖的内容与题型基本不超出本大纲范围。
期末试卷单项选择题占10%,多项选择题占10,名次解释占20%,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30%。
(一)单项选择题1、自1995年以来我国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A、轻纺产品B、机电产品C、石油D、农副产品2、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已达()。
A、75%以上B、90%以上C、85%以上D、60%以上3、对外开放政策作为我国基本国策最终得到确立是其被写入()。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B、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C、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D、中共十四大报告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首先开放的领域是()。
A、政治B、文化C、科技D、经济5、我国对外开放的起点是()。
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B、建立经济特区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开放陆地边境城镇6、为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实行全方位开放,1999年我国提出实施()。
A、科技兴贸战略B、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C、西部大开发战略D、走出去战略7、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B、货物出口C、对外承包工程D、对外劳务合作8、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在()。
A、八五计划末B、七五计划末C、九五计划末D、六五计划末9、“九五”至“十五”计划期间,我国出口商品战略的核心是()。
A、以量取胜B、以质取胜C、以结构多元化取胜D、以价廉取胜10、为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保持对外贸易发展后劲,我国应大力发展的出口产品是()。
A、创汇农产品B、矿产品C、高科技产品D、轻纺产品11、当今国际贸易中对企业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认证最具权威性的标准是()。
A、《ISO14000系列标准》B、《CAC标准》C、《CEN标准》D、《ISO9000系列标准》12、为了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我国于1999年提出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确保重要能源和资源的进口;重视“以进养出”物资的进口;适当进口生活必需品和一般消费品
7、“十二五”期间
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9、现阶段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1)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弱化行政性管理手段(2)依法行政(3)丰富和强化贸易促进的服务功能(4)建立市场化的优秀公务员队伍
作用和意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通过实现对外价值形态的转换,大量节约社会必要劳动,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考虑贸易利益,而要首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在考虑全局和长期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条件,取得贸易利益。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作用和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不仅科学地论证了一国对外贸易的客观性和必要性,而且科学地论证了国际分工的性质,为中国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
内容: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一学说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国际贸易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在理论上具有更多的互补性而非歧义性。
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一)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
(二)进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
三、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正在形成
从进出口国别、地区情况看
对前十大出口市场依赖程度:1995年为92.2%;2007年下降到82.9%;2010年下降到79.7%
四、对外贸易企业结构趋向多元,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出口主力
重点开拓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
积极扩大对转型国家市场的出口
成效:
与传统市场的双边贸易稳步增长,对其依赖有所下降
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取得较大进展
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了政治多极外交
出口商品战略的演化
1、“六五”期间实施的出口商品战略(1981-1985年)
(1)发挥中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出口矿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一、考试章节
第一章全章;第二章第3节;第三、四、五章全部;第九章第1、2节
二、考试题型
选择(单选、多选)、判断、简答题、论述
三、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
1、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重要年份(1950年,1978年,2010年)
年份
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50
11.35
5.52
1979年,赋予外资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1999年,赋予私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2004年7月,任何企业、组织及个人均可依法从事外贸经营活动
五、沿海省市在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中的地位显著
2010年1-9月沿海10个省市出口10238.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0.2%,其余的21个省(市、区)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8%。2010年1-9月,10个沿海省市进口额9161.187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90.3%。
(2)“第二个转变”是由主要出口粗(初)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深)加工制成品转变。
3、“八五”期间实施的的出口商品战略(1991-1995年)
“第二个转变” --由主要出口粗(初)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深)加工制成品转变。实现“第二个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4、“九五”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1996-2000年)
(二)国际价值理论要和社会再生产理论结合起来
1、在首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利益前提下去取得贸易利益。
我国宏观上国家避免经济片面发展;微观上企业克服不顾大局
2、发展对外贸易是经济落后国家赶上经济发达国家的主要途径。
经济落后国家在国际交换中表面利益较少,但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实现跳跃式发展,赶上经济发达国家。中国基本具备赶上发达国家的四个条件:
3、(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怎样发展、表现、全面分析阐述)
一、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总额
纵向看我国外贸发展:1978—2008年↗上升;2009年↘下降;2010年↗上升
再从横向看我国外贸发展: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位次不断上升。
(3)交换双方一国的两种商品的国内价值都高于国际价值,但高的程度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如生产两种劣势产品中相对优势的产品,也可以获取一定的相对贸易利益,间接贸易利益。
2、经济技术较落后的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按第三种情况,落后的国家出口相对优势的产品获得外汇,再进口比自己生产更有利的产品,从而节约社会劳动,获得经济利益。
5.83
1978
206.4
97.45
108.92
1979
727.6
15779.3
13948.3
2、中国各年代出口主导产业群
(1)50-70年代:矿产品、农副土特产品
(2)80年代:轻工业品、纺织品
(3)90年代-现在:机电、仪表(器)、化工产品
(4)将来(2050年后):高新技术产品
作用和意义:中国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是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情况下,国家间的相互需要和依赖进一步加强。因此,只有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条件,更有效地利用本国资源,发挥本国优势,才能达到大规模节约社会劳动、迅速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只有通过对外贸易,才能根据中国的需要和国外市场的可能,将国外资源和市场适当、有机地结合起来,国民经济才有可能建立起超越本国经济内在力量的扩大再生产规模,建立起高级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以取得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5、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建立高级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二)、建立新的经济循环,实现高级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1、积极稳妥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
2、改变出口的性质,从出口仅仅是创汇为进口服务,转变为通过出口促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出口有促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
(1)、对外开放;
(2)、较高水平的技术力量;
(3)、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4)、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结论一:依据以上理论分析,我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会吃亏,而且能赶上发达国家。
三、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一)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实物形态上科学地论述了一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6、中国的出口贸易战略P56
(1)、以质取胜战略
(2)、市场多元化战略
(3)、出口商品战略
(4)、科技兴贸战略
7、(论述)我国的出口商品战略P70-77
背景:
以港澳地区为中心的市场已趋于饱和
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市场贸易保护加剧
辅助市场的潜力挖掘不足
内容:
继续巩固和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及港澳地区市场
【课件中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
二、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
(一)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从价值形态上科学地论述了一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国际价值理论的要点
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国际市场上,同一种商品具有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两种根本不同的价值标准。两种不同的价值标准之间存在着“比较差异”。国际交换的双方利用“比较差异”,获得贸易利益有三种情况:
继续实施“第二个转变”,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战略。
5、“十五”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2001-2005年)
“加快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
6、“十一五”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2006-2010年)
“按照发挥比较优势,- - - -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1)、大力发展机电产品的出口
3、改变进口的性质,从进口仅仅是为满足国内生产建设和生活需要服务,转变为积极为出口服务,为出口创汇产业引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出口商品迅速发展。
结论二:依据社会再生产理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社会生产各部类之间以及每个部类的内部必须保持最恰当的比例关系,实现高级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让国民经济得到最好最快的发展。
(2)发挥中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美术品传统轻纺工业品出口
(3)发挥中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
(4)发挥中国工业基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2、“七五”期间实施的实现“两个转变”的出口商品战略(1986-1990年)
(1)“第一个转变”是由主要出口原料性的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转变;
4、“九五”期间的进口商品战略(1996-2000年)
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适当提高高新技术、设备及原材料产品进口比例,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努力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
5、“十五”期间的进口商品战略(2001-2005年)
强调增加国内急需的关键技术设备和重要资源的进口,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促进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升级。
1、社会生产各部类之间以及每个部类的内部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社会生产各部类之间以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不仅在价值上要求平衡,而且在实物上也要求平衡。
3、如果不发展对外贸易,社会扩大再生产客观比例关系得不到满足,就处于原始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4、如果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建立较高水平的即中等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六、贸易方式多样化,加工贸易成为主要出口贸易方式
4、中国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跨越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