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下提纲整理版考纲
世界近代史提纲 整理版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一、名词与简答:1、热月政变1794年7月27日(法国共和历热月9日),敌视雅各宾派专政的资产阶级在国民公会中发动政变,逮捕罗伯斯比尔等雅各宾派首领,次日将他们处死。
随后废除了雅各宾派的激进措施,从而建立了大资产阶级政权,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至此结束。
热月政变是结束恐怖统治,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重大转折点。
这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体现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规律。
2、开明专制封建君主专制的一种形式。
出现于18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
封建统治者在资本主义革命的时代潮流冲击下,以不变更封建专制的基本制度为前提,采取一些有限的改革措施,如取缔腐朽的宗教条规,限制等级特权,举办教育,鼓励发展工业等。
封建君主专制实行这种有限的改革,便被称为“开明专制”。
但开明专制存在两种致命缺陷:不触及社会结构与排斥民众参与国家政治,这使得它与此前的君主专制一样无法解决欧洲各国的根本问题。
3、绝对君主制绝对君主制是欧洲大陆由中世纪封建等级君主制向近代立宪君主制过渡的政治形态,是国家由分散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也是是最高统治者无需其他机构同意而行使立法、司法、行政、军事等最高权力的一种统治制度。
绝对君主制统治下的国家以王权神授作为其思想武器,把宗教国有化,并实行重商主义等。
4、托马斯 杰斐逊美国民主传统的奠基人、第一次革命的思想旗帜。
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相信理性,热爱知识;反对愚昧,反对迷信。
他在哲学上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政治思想上,他又是一位革命民主主义者,竭力维护人的自由和平等权利,主张建立人民广泛参与的民主共和国。
在社会思想上,他极力反对奴隶制度,主张释放奴隶,废除长子继承制。
他还提出天赋人权,认为人人生而平等。
此外,杰斐逊还怀有农业社会理想,主张将教育与民主政治联系在一起。
5、华盛顿(1)、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人。
由于他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国家初创中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美国国父”。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复习提纲
世界近现代史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一战后的世界考点1 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917.11)(一)背景原因:(经)俄国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沙皇专制统治腐朽落后,封建军事色彩浓厚(政治上沙皇专制,经济上农奴制残余),过于依赖外国资本(外国资本比重大并操纵着最重要工业部门)。
(政)俄国各种矛盾突出,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使反动势力相对弱于革命势力;俄国参加一战激化各种矛盾,加速革命爆发——催化剂;列强忙于一战提供有利国际环境。
俄国无产阶级壮大,受双重压迫革命性强,集中程度高;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取胜主因;有革命同盟军农民的支持。
(二)经过:1、俄国二月革命。
概况:俄国参加一战激化各种矛盾引发革命爆发,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专制制度。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形成两个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局面(超出一般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和平夺权。
2、社会主义革命纲领的制定:列宁《四月提纲》(《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内容:全面分析俄国革命特点、前途,提出革命任务、方向。
作用:指明了革命任务、方向。
3、七月流血事件。
概况: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继续参战,对内实行白色恐怖;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开展反战运动被镇压。
结果: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无可能。
4、彼得格勒起义胜利(1917.11)。
概况:布尔什维克党决定近期起义武装夺权。
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赤卫队员、士兵攻占重要据点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世界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作用:标志十月革命胜利。
(四)十月革命的意义1、对俄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现代化成为工业强国提供了政治前提。
2、对世界:(格局)宣告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成了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统天下局面。
世界现代史下册复习提纲
世界现代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5单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建立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还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攻下冬宫,起义胜利。
4.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②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 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③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为实践,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的理论。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1918年下半年,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战时特殊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余粮收集制②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③在产品分配上,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1921年3月第十次代表大会,党内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内容:①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上,改变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业方面.允许商品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④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高三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
高三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章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一节: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2.二月革命的领导、性质、结果、独特结果及其分析3.《四月提纲》的内容和作用4.七月流血事件的结果和说明问题5.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时间、结果6.苏维埃政府初期的革命措施(政治、经济、外交与军事)及其意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6.共产国际建立的时间、性质7.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作为现代史开端的主要依据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目的、内容(要点梳理)、主要作用9.协约国武装干涉的原因与本质综合: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措施10.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目的、内容和影响比较中、俄两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同途径,分析不同的原因。
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理解“新”的含义、前提条件第三节: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政策2.苏联的工业化有关会议及时间、特点、成果;五年计划的开始时间、前二个五年计划的成就3.农业集体化有关会议、时间、理解原因、目的、结果(影响)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问题及其原因、突出特点5.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目的、内容和影响理解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依据6.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标志主要特征、形成原因和正确评价也称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7.苏联大清洗运动(即肃反运动)的直接原因、严重后果第二章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1.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巴黎和会时间、操纵国家、主要国家的意图及其实质2.构成凡尔赛体系的条约、对德和约的内容及实质3.凡尔赛体系的影响与评价综合:战后的世界主要矛盾4.国际联盟建立的时间、地点、最先提出国家及其没有参加的原因、实质及说明问题、评价5.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华盛顿会议掌握:背景、时间、参加国家、主要条约及影响、会议实质及影响、理解美国作为胜利者的依据第三节: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特点和影响理解范围特别广的表现及原因、理解大危机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与已往经济危机相比,最主要的不同点、30年代经济危机的启示2.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目的、主要内容、特点、实质及意义理解实施前提、中心措施;罗斯福主要协调的矛盾;不能消除危机的原因;新政的最主要影响3.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上台标志、内外政策理解最主要原因、法西斯上台前势力大增的原因;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的影响4.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过程、特点、标志及内外政策综合:在大危机的背景下美国与德、日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比较:德、日法西斯夺权方式的异同第四节:1.共产国际七大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理解加强各国共产党自主性的原因2.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和主要事件3.埃塞俄比亚反对意大利法西斯斗争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原因;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失败的原因4.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含义、本质、原因、主要表现、顶峰和影响5.西班牙内战的背景、性质、结果、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原因6.德意日法西斯结盟的原因、主要过程、最终建立的标志、打着反共产国际旗号结盟的原因综合:30年代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各自特点、结果,分析未能遏制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理解30年代世界主要矛盾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节:1.德国吞并的第一个主权国家、时间、目的、影响2.慕尼黑阴谋的时间、参加者、内容、影响理解这是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的理由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直接原因、时间、评价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全面爆发的标志分析波兰覆亡的原因;了解苏联的“东方战线”5.大战初期德国在西线的攻势6.敦刻尔克撤退的战略意义7.法国投降的主要原因8.不列颠之战的时间、结果、意义9.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和苏联初期失利的原因10.莫斯科保卫战的时间、胜利的意义和原因11.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原因和影响1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过程、正式形成的标志和影响第二节:1.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背景、起止时间和影响理解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主要依据2.中途岛海战的时间、特点和意义3.阿拉曼战役的时间、意义综合:按时间先后排列三大战场上的转折性战役4.意大利投降的背景、时间、影响综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根本转变的时间及其表现5.开罗会议的时间、参加国家、内容6.德黑兰会议的时间、参加国家、内容7.第二战场开辟的含义、时间、标志、意义8.雅尔塔会议的背景、时间、参加国家、内容、评价10.菠茨坦会议的背景、时间、参加国家、内容综合:43—45年反法西斯盟国召开的四次国际会议的总体背景、整体意义1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影响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一节: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原因、概念、实质、主要内容、评价2.联合国建立的时间、地点、主要机构、宗旨、与国联的异同3.战后对德日法西斯处理的不同措施及原因4.冷战政策的含义及实质、主要表现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约、华约建立的时间及性质;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5.概述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第二节: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主要阶段的时间、特点及形成原因2.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3.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4.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及表现5.欧共体的建立过程、目的、性质、影响6.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结果战后德、日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及启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综合整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7.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问题第三节:1.苏联四五计划的时间、成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国名、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政权的实质3.东欧国家照搬苏联模式的原因4.社会主义阵营包含的国家、意义、解体过程5.苏共二十大的评价6.赫鲁晓夫改革的时间、措施、特点和失败原因7.勃烈日涅夫改革的时间、特点、失败主要原因和影响8.南斯拉夫改革的时间、特点及影响9.波兹南事件与波兰改革、匈牙利事件与匈牙利改革的史实、特点比较波兹南事件与匈牙利事件的异同10.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措施和结果苏联出兵中断捷克改革的原因、说明问题;比较:东欧各国改革的特点;分析:苏东改革失败与中国改革成功的不同原因及启示第四节:1.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时间、主要原因2.苏联开始谋求霸权的条件3.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原因4.尼克松主义的表现、实质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外政策的不同及原因;战后苏联对外战略的变化、原因及影响;美苏争霸中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原因第六节:1.战后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2.新加坡经济发展的背景、主要措施3.韩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存在问题4.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问题5.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存在问题6.西亚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存在问题7.西亚产油国与西方石油垄断资本斗争的本质、方式、结果8.西亚产油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概述亚洲经济发展的启示第五章世界格局的变化第一节:1.东欧剧变的方式、实质概况和原因2.苏联解体的过程、原因3.苏东剧变的认识第二节:1.世界格局的变化及原因2.冷战后国际局势的总趋势、特点、形成原因及主要表现3.概述冷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第三节: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特征、发展原因、表现、实质和影响2.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原因、表现、特点及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3.知识经济的概念、出现原因、动力、支柱产业、特点、条件和影响4.可持续发展的出现背景、概念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一节:1.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原因、代表成就、特点和影响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联系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联系中国史的相关内容。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一、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和背景(150字)1.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兴起2.美洲大陆的探险和殖民3.宗教与宗教战争的兴起二、欧洲的绝对君主制和启蒙时代(300字)1.法国路易十四绝对君主制的建立和维持2.欧洲的启蒙运动和启蒙思想家的影响3.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度的发展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400字)1.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状况和不满情绪的积累2.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及三大阶段:立宪王政、国民公会和恐怖统治3.拿破仑的崛起和法兰西帝国的建立四、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400字)1.英国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2.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的加剧3.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五、19世纪晚期的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扩张(350字)1.帝国主义的意义和特征2.殖民地扩张的重要国家和领土3.殖民地扩张的影响和反抗六、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300字)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因和爆发2.军事技术和战争形式的变革3.第一次世界战争对世界秩序的冲击七、俄国革命和苏联的兴起(350字)1.俄国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农民不满的加剧2.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发3.苏联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450字)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和参战国2.战争过程和军事技术的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巨大影响九、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400字)1.冷战的起因和两个阵营的形成2.冷战期间的核武器竞赛和战争干涉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多极化的趋势十、全球化和21世纪的世界(200字)1.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影响3.21世纪世界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以上是一个大致的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和扩展每个部分的内容,以全面复习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世界近现代史高考复习提纲
②对殖民者:源源流入的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葡:掠夺的财富并没有转化为资本,而是花在封建主的奢侈享乐上,结果两国衰落下去。
)③对世界: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欧洲人开始对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政治控制和渗透;伴随政治霸权而来的是经济的剥削和掠夺,由于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渗透,殖民地的文化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同时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最深远的影响【重点难点问题解析】问题一:为什么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分析:此题只要理解“世界”被发现指的是地理大发现,也就是开辟新航路即可。
该题实际上就是新航路开辟的作用、影响。
问题二: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归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为止尚无人走过”。
问: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分析:此题是选取直接原因和客观条件中地理知识的进步来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问题三:关于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史学界观点不一,一是“灾难说”认为给亚非拉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也有积极作用,二是“进步说”,认为虽有消极作用,但总体上说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你比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分析:此题旨在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消极性和进步性),进行客观地评价。
§ 3 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地区、性质、核心思潮及其评价;2、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3、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早期和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评价;4、文艺复兴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的时间;5、英国、法国、德意志、西班牙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地位、作品;6、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开始的领域;7、天文学革命的代表人物及其科学成就、意义;8、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思想家。
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近代史必考重点知识梳理提纲(精品)
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近代史必考重点知识梳理提纲(精品)1、14世纪,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2、诗人但丁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品是《神曲》。
3、文艺复兴的巨人画家达·芬奇有名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4、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向美洲的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美洲。
5、文艺复兴的意义: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新航路开辟的意义: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灾难和贫穷落后,也对孤立、分散的世界向整体方向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7、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
它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法律文献。
《人权宣言》的内容有:人生来自由平等;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9、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10、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
11、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12、评价华盛顿: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独立战争,最终赢得了国家独立。
世近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1、地理大发现的主要经过2、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后果3、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4、人文主义(名词解释)5、尼德兰革命的主要经过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7、名词解释:平等派、“光荣革命”、克伦威尔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特点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10、 18世纪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点11、名词解释:启蒙运动、彼得一世改革12、主要启蒙思想家及理论13、评价18世纪欧洲出现的“开明君主制”14、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15、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16、名词解释:列克星顿枪声、《独立宣言》、17、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18、评价1787年宪法19、西属拉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中心、领袖20、拉美独立战争的特点、性质21、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历程22、评价雅各宾派专政(论述)23、名词解释:网球场宣誓、《人权宣言》、热月政变、雾月政变24、拿破仑上台并实行军事独裁的原因25、《拿破仑法典》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6、拿破仑帝国崩溃的原因27、评价拿破仑(论述)28、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29、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社会经济后果30、自由贸易运动31、法国二月革命32、 1848年革命的性质、特点和意义(论述)33、德国统一的经过34、德国通过普鲁士领导的王朝战争道路实行统一的原因35、名词解释:“铁血政策”、废奴运动、《解放宣言》、文明开化36、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37、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38、尊王攘夷与倒幕运动、王政复古与戊辰战争39、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40、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41、印尼爪哇人民大起义42、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43、 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运动的性质和特点44、名词解释:巴布教徒起义、考迪罗主义、1917年墨西哥宪法45、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和意义46、亚洲觉醒的特点47、独立后拉美长期落后的原因48、古巴独立战争、巴西的民主运动。
世界历史下册提纲
世界历史下册提纲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国同盟的国家:德奥意 1882年5月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正式建立三国同盟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对结盟动摇不定三国协议的国家:俄英法 1894年俄法两国正式结成同盟 1904年英国与法国签订《英法协约》 1907年又与俄国签订《英俄协议》。
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议军事集团正式建立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对世界局势的影响:①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霸世界,纷纷疯狂扩军备战②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半岛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时间1914年6月28日)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 3.开始:1914.7.28—1918.11 4.三条战线:西东南(西线起决定作用 5三个阶段:①1914年马斯河战役②1915年德俄③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6.性质: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7.影响: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②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的力量③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的觉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凡尔登战役影响:德国的进攻被遏制,法军开始有战略转入战略进攻.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启示: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应该热爱和平第六学习主题: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第3课:自然科学的革命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影响: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英国达尔文在1895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观点:自然选择,适者生存3.俄国的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揭示了物体的质量和能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规律,证明了物质的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密切关系)后来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一、近代史的起源与发展1.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兴起2.经济革命对世界近代史的影响3.科学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二、欧洲的世界霸权1.殖民主义的兴起与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拓展2.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3.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三、美国的崛起与世界地位的确立1.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的独立2.美国的西部拓展与西进运动3.美国的工业化与世界经济的影响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世界地位四、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国家兴起1.1905年俄国革命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2.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与社会主义建设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五、民族主义与殖民地解放1.亚非拉民族主义兴起与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呼声2.亚非拉国家独立与后殖民地时期的发展3.具有影响力的亚非拉国家与地区的历史演变六、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2.冷战的背景与主要特点3.冷战时期的欧洲分裂与亚非拉地区的冲突4.克服冷战的努力与转型时期的发展七、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挑战1.全球化的定义与背景2.全球化的影响及其对世界各个领域的挑战3.科技革命与信息社会的到来4.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八、当代世界的战争与和平1.当代世界的冲突与战争2.国际关系及其对全球和平的影响3.维护和平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九、世界近代史的启示与展望1.历史经验与当代发展的借鉴2.世界各国间的合作与发展3.世界近代史的未来趋势与可能面临的挑战以上是世界近代史的复习提纲,旨在回顾并理解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与事件,为复习整理提供参考。
请根据需要对提纲进行具体的拓展与补充,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提纲【中考必备】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提纲【中考必备】文艺复兴运动1. 一个核心和中心:人文主义和意大利2. 两个阶段:前期(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后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3. 三个领域:文学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思想领域4. 三方面影响:①思想解放,挑战天主教权威②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③解除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近代不同阶段西方殖民扩张的特点1.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扩张主要是为了掠夺金银财富,积累资本。
手段:抢劫财富、贩卖黑奴、欺诈性贸易等。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目的是为了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手段: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
3.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目的是为了各国垄断资本家的利益需要,积极抢占资本输出的场所。
手段: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1.一个核心:代议制的民主,都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议机构(议会)。
2.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3.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三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2.第二次飞跃是理论到实践到理想的实现:①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尝试)②理想变现实:俄国十月革命。
(成功)3.第三次飞跃是一国到多国的实践: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②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①以新航路的开辟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阶段;②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阶段;③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阶段。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1.思想观念变化:文艺复兴——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观念的根本变革和思维方式的革命,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2.社会的进步促使人的尊严得到了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科学与科学家受到尊重。
初三历史下册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下册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3.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很快加入战争。
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交战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
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望风使舵,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4.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1)时间:1916年2-12月(2)双方:德法(3)地位和作用:在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
此后,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
5.大战结束:1918年11月,一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宣告结束。
6.大战性质: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7.大战后果:①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大战历时4年多,共有4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其中死伤3000多万人,参战国家的直接战费和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
②大战不仅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而且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战争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八、世界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一、自然科学的革命(《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P17-P21)(一) 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达尔文英国的达尔文是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明确提出生物是不断进化而来的观点,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世界近代史提纲(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1、卢德运动: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
发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企业主。
当时工人尚未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错将机器的发明和推广视为贫困的根源。
1811年春,诺丁汉郡的工人最先起来捣毁刚刚发明的织机,揭开了卢德运动的帷幕。
不久即蔓延到各大工业中心。
英国国会为此于1812年通过《保障治安法案》,动用军队进行镇压。
它在一定时期可能迫使资本家作出某些微小的让步,但毕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俄国同土耳其、英国、法国及撒丁王国在克里米亚半岛进行的战争。
主要的战场在克里米亚,故名。
19世纪中叶,土耳其成为欧洲列强分割的对象,俄国企图控制黑海海峡,插手巴尔干半岛,与英、法的矛盾日趋尖锐。
1853年10月,土耳其对俄宣战,战争爆发,而后英、法对俄宣战。
1855 年秋,英、法、土联军攻占了俄国的黑海要塞塞瓦斯托波尔,俄国战败。
1856年3月,双方签订《巴黎和约》,俄国被剥夺了在黑海保有舰队的权利,它在近东的扩张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加深了国内农奴制的危机3、密苏里妥协案:1820年美国南部奴隶主同北部资产阶级在国会中就密苏里地域成立新州是否采取奴隶制问题通过的妥协议案。
1819年,密苏里申请以州的资格加入联邦,但它究竟以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的身份加入合众国,成为北部资产阶级和南部种植场奴隶主争执的中心。
1820年国会的南北方代表终于达成妥协:确定密苏里为蓄奴州,同时从马萨诸塞州分出一个新州——缅因州为自由州。
但是,由于南北双方这一制度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所以妥协只能取得暂时的平衡。
5、美国南方重建: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又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通过战争,打垮了种植园奴隶主在美国南方的统治,废除了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度。
1865—1877年,革命在南方进一步深入,其任务是用立法手段巩固和扩大内战的成果,重新建立南部各州政权,改造和发展南部经济,巩固联邦的统一。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根特协定》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南北各省代表于1576年11月8日在根特城订立的协定。
宣布恢复尼德兰的统一和各城市原有的特权,废除西班牙总督阿尔伐颁布的迫害异端没收财产的一切决定,决定各省联合,共同驱逐西班牙统治。
这是一个保守的协定。
没有提出尼德兰独立、宗教信仰自由和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
2、价格革命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
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发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同时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3、乌特勒支同盟尼德兰南北方分裂后,北方各省以及部分南方城市于1579年1月23日成立“乌特勒支同盟”。
同盟宣告北方各省为永不可分的联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规定统一的币制和度量衡,实行共同的军事和外交政策。
4、十二月党人起义俄国贵族革命者发动的反沙皇专制农奴制的起义。
1813年俄军远征欧洲,贵族军官深受法国革命民主自由思想影响,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1816年成立秘密革命团体“救国协会”,1818年改为“幸福协会”。
1821年解散,另组以彼斯特尔为领袖的南方协会和以穆拉维约夫为领袖的北方协会,主张发动军队起义推翻沙皇专制和废除农奴制,建立共和政体(南方协会)或立宪君主制(北方协会)。
1825年12月14日(俄历),趁亚历山大一世死后向新沙皇尼古拉一世宣誓日,北方协会在彼得堡发动军队起义,被镇压。
一周后南方协会在白教堂附近起义亦遭镇压。
5、清教主义“清教徒” (Puritan)源于拉丁文Purus,意为清洁。
16一17世纪英国加尔文派的信徒,主张以英国国教形式从上层深入进行宗教改革运动,要求清除国教会中保留的天主教旧传统、繁琐礼仪和教规;同时反对君主专制,厌恶王公贵族奢侈游乐生活,提倡教徒过简朴生活,因而被称为清教徒。
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复习纲要
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复习纲要第一单元1919~1929年的东西方世界【单元特征整合】一.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恢复及相对稳定时期1.经济特征⑴状况:①各国经济复苏:英法经济恢复;美日经济繁荣;德经济重新崛起。
②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强。
⑵模式、结构:私人垄断经济组织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出现。
⑶经济格局:美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被打破,向其两侧转移。
2.政治特征:⑴在时间上,经历了由1919-1923年间的动荡到1924-1929年的相对稳定。
⑵在地区上,两重均势继续:英法美继续坚持民主政治;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德日法西斯抬头。
3.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1919-1923年)⑴条件:①客观:具备帝国主义基本特征;一战灾难;十月革命影响。
②主观:无产阶级力量发展及共产党建立。
⑵类型:战败国的革命运动;战胜国的群众运动。
⑶特点:①范围:规模大,范围广,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②组织:各国新生共产党成为领导者,但大多数不成熟。
③任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走社会主义道路。
④形式:多为暴力斗争形式。
4.列强对外扩张: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5.国际关系:暂时缓和⑴表现: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并在20年代作出调整;两种社会制度维持“武装上的和平”。
⑵特征:①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由矛盾冲突到形成均势对峙②格局:列强继续争夺霸权③国际关系中心:由欧洲向其两侧转移④主导国家:英法美共同操纵世界事务6.资本主义世界存在的问题:⑴经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国家力量对比变化;国内出现生产与销售矛盾。
⑵政治:各国政治不平衡,法西斯势力崛起。
⑶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存在各种矛盾。
二.东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1.背景:①列强放松侵略,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②战后列强卷土重来,矛盾激化;③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2.特征:①对象:大多数反帝反封②任务:大多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少数国家选择社会主义,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相结合。
世界近代史下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下期末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
1837年6月,由伦敦工人协会的领导人威廉洛维特拟定。
宪章交普莱斯及其他有关人员审阅后,于1838年5月8日公布。
主要内容为:(1)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目前因犯罪而坐牢者除外),都有选举权。
(2)无记名秘密投票。
以保障选民可充分自由地运用其投票权。
(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的限制。
(4)议员应支付薪金,以便使当选议员的人能离开原来的职务,用全部精力为国家利益服务。
(5)平均分配选举区。
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分配代表名额。
(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人民宪章的核心内容是以普选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它是由工人阶级第一个提出来的,是实现社会改革的一种手段。
2、堪萨斯内战1854年美国堪萨斯州人民反对奴隶主反动武装的斗争。
1854年美国国会讨论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建州。
根据《密苏里妥协案》,两个州均位于北纬36度30分以北,应划为自由州。
但奴隶主却强迫国会授权新州居民自己决定奴隶制的存废。
《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出台后,规定堪萨斯准州延伸至北纬40度以南,结果奴隶主立即武装进入堪萨斯企图用武力强行建设奴隶制。
不堪忍受暴行的堪萨斯工人、农民、废奴主义者奋起反抗,与奴隶主武装进行流血斗争。
堪萨斯内战直到1859年才得以平息,马克思称之为美国内战的开端。
3、密苏里妥协案1820年美国国会为解决密苏里州加入联邦引起的争执而达成的妥协法案。
1819年之前,美国自由州与蓄奴州数目相等,南北双方在参议院中的势力是平衡的。
1819年,密苏里申请以州的资格加入联邦,引发南北双方争执。
1820年,在亨利·克特的协助下,国会通过了妥协案;确定密苏里为蓄奴州,同时从马萨诸塞州分出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同时法案还为尚未建州的西部广大土地规定了奴隶制与自由制的分界线—北纬36度30分以南为奴隶制区域,以北为自由制区域。
《密苏里妥协案》只是暂时缓解了南北双方争执,并未解决奴隶制问题。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全册复习纲要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全册复习纲要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下册复习纲要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1)客观条件: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
②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封建军事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很大,各种矛盾表现突出,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较低,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各种矛盾: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沙皇专制同人民矛盾,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同东方殖民地的矛盾。
(2)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状况:
①力量不断壮大,②革命性较强,③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且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④有革命的同盟军——贫苦农民。
(3)经过: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①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1917年爆发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
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
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1、胜利的历史条件:A、客观条件: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
②程度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较低,各种矛盾表现突出,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B、主观条件: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性较强,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广大的农民同盟军2、经过:A、1917年二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两个政权并存(即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列宁《四月提纲》:提出使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C、七月流血事件:抛弃了和平的幻想,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十月决议: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了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
E、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3、政权巩固措施:①政治上: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②经济上: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③外交发面: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其成...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效是巩固了新生政权)④军事方面: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红军,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⑤经济方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评价:它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但历史证明这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意义:⑴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⑵国际:①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②大大增加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⑶人类社会: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被看成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背景:⑴经济:长期战争使苏联经济濒于崩溃;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人民生活困苦⑵政治:①许多工人被迫改行,产业工人大减②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发生暴动2、措施:实行新经济政策⑴时间: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⑵目的: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⑶内容:①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重要工矿业国营;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③由实行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④实行按劳分配⑷特点: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⑸意义:列宁找到了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C、结果: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⑵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性质——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总方针(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3)1928年,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1928——1941年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4)成就:A. 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 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C. 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5)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①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②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③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特征:权利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否定价值规律(3)评价:在当时的条件下,曾使苏联取得巨大成就,为反侵略起过积极作用;但其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后来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一、巴黎和会的召开1、背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对比,为重新瓜分世界和共同反苏创造了条件2、时间、地点:1919年1~6月;法国巴黎凡尔赛宮3、操纵国及目的:⑴* 美国: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操纵和会⑵* 英国:保持海上霸权地位,推行“势力均衡”政策⑶* 法国:最大限度地削弱德⑷意大利:扩大领土⑸日本:把从德国手中夺得的权益合法化4、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5.、实质:....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对世界的一次重新瓜分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建立1、凡尔赛体系①内容:签订对德的《凡尔赛和约》;签订对奥、保、土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起草国联盟约。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世界近代史部分知识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世界近代史部分知识提纲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知识点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1.动因(1)经济根源:14—15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使当时部分西欧人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3)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精神动力:西欧人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也成为激励他们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
2.条件(1)王室支持: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2)客观条件:①西欧人丰富的航海经验;②丰富的地理知识 ③造船技术不断发展。
【知识点二:新航路的开辟】 主要航线的开辟【知识点三:其他航路的开辟】1.背景: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航路。
②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2.过程(1)探索和开辟到北冰洋的航线时间航海家支持国开辟的航路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驶达印度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横渡大西洋的往返远航,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西班牙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①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
②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③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④17世纪初,英国人哈得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⑤俄罗斯人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2)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明:同中国现代史提纲。
世界近代史下复习提纲论述题:△名词:1、“铁血政策”:1862年10月,俾斯麦上台伊始,就宣称:“当今的大事不是靠决议和多数票来解决—那是人们在1848年和1849年的错误—当今的大事靠的是铁和血。
”这就是著名的“铁血政策”。
俾斯麦针对障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势力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
他依靠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
3、堪萨斯内战:1854~1859年,美国北部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之间为争夺对堪萨斯州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一场小规模内战。
堪萨斯州按《密苏里妥协案》应为自由州,1854年,奴隶主强迫国会授权新州居民自行决定奴隶制存废,并在堪萨斯州使用武力强行建立奴隶制。
北部工人、农民、废奴主义者在堪萨斯与奴隶主进行了武装流血斗争。
堪萨斯内战表明资本主义与奴隶制的矛盾已经发展为武装冲突。
4、密苏里妥协案:1820年美国南部奴隶主同北部资产阶级在国会中就密苏里地域成立新州是否采取奴隶制问题通过的妥协议案。
该法案允许从马萨诸塞州划出的缅因地区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确定密苏里为蓄奴州,规定北纬36°30′线作为自由州和蓄奴州的分界线。
该妥协案虽使南北之间的尖锐矛盾暂时缓和,但是北方工业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制度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最终导致美国内战。
5、废藩置县:近代日本废除封建制度的措施之一。
原因是受到农民起义的压力,各藩陷入财政困难,各藩统治体制的瓦解。
1869年,萨、长、土、肥四藩藩主联名申请“奉还版籍”(将领土与藩民交给政府),新政府命令各藩效仿。
1871年,宣布“废藩置县”,全国划分为3府72县,原藩主定居东京,而由中央政府重新任免知事和县令。
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摧毁各藩的封建割据势力,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6、文明开化:日本明治政府的建国三大政策之一。
是近代日本学习西方,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运动。
主要内容包括:A.大量吸收西方近代学术与思想,如穆勒、斯宾塞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生物进化论、卢梭的天赋人权思想。
B.大力振兴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和实业教育。
C.社会生活方面向西方进行学习,包括历法、装束、食品、交通、礼节、等方面的变革。
7、拿破仑三世:1808——1873年,拿破仑一世之侄。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
1851年发动政变,血腥镇压巴黎无产阶级的反抗。
1852年,称帝,实行专制统治,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覆灭。
8、加里波第:1807——1882年,意大利民族英雄,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著名军事家。
1833年加入“青年意大利党”。
此后献身于意大利统一运动,亲自领导了许多军事战役,对意大利统一的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9、《人民宪章》: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
1837年6月,由伦敦工人协会的领导人威廉洛维特拟定。
1837年由下院六名议员和六名伦敦工人协会会员组成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并于1838年5月8日作为准备提交议会的一项法律草案在各地群众大会上公布。
议会三次否决了宪章派所递交的要求通过人民宪章的请愿书。
人民宪章包括了宪章派的下列六项要求: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无记名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充分行使其投票权;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各选区选举她们所爱戴的人,不论贫富;4.议员应领取薪金,以使诚实的商人、工人和其他人能离职充当选区的代表,为国家利益服务;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把全国划分为人口大致相等的300个选区,每个选区选出1名下议院的议员;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防止贿赂、恫吓以及议员违抗、出卖选举人等事件的发生;10、考迪罗主义:拉丁美洲的政治术语,原指割据一方的军事首领,后引申为军事独裁者。
考迪罗主义是指那些以暴力夺取政权,并以暴力维护其反动统治的独裁者专制制度。
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考迪罗独裁又各有其特点。
考迪罗统治的实质是近代拉丁美洲独立后各国地主阶级借以维护其统治的一种工具。
11、“三皇同盟”:德意志统一后,俾斯麦为了孤立和打击法国,策划德皇与俄、奥两皇结成的同盟。
1873德国加入兴勃隆协定为成立标志。
三皇同盟是一个松散同盟,德国通过同盟实现了孤立和削弱法国的目标,但因内部矛盾无法解决,最终瓦解。
1881年,《三皇同盟条约》签订,三皇同盟恢复,成为德国为中心的同盟体系的一部分。
12、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发生印度民族大起义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籍士兵为突击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起义。
原因是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强行推行西化的过程激化了和印度原住民的矛盾。
起义失败后,印度直接接受英国皇家统治,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控制。
简答与论述: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与影响原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说(封建制度危机说)——农奴制缺陷明显,已经变得愈发落伍。
(2)、革命形势说——统治者对于农民暴乱的恐惧。
(3)、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官僚阶层、俄国知识分子基于道德原因希望废除农奴制。
(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改革外部强大的推动力内容:永远取缔对农奴的束缚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
农民获得过去份地的一半,地主的损失由农民支付款与政府债券共同补偿。
解放的农民归村社集体管理。
影响:积极:(1)大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解放了2100万农奴,结束了农奴对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农奴解放的道德价值是非常巨大且不可估量的。
(2)这是一次以改革取代革命,并未导致流血结果的伟大尝试,其意义甚至比美国《解放宣言》更为重大。
(3)改革使农奴获得了土地,也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消极:改革对于农民的双重剥夺:既剥夺了农民对地主的宗法依赖关系及其最低限度的保障;又通过赎买把农民的资源剥夺殆尽。
改革把农民从地主的超经济强制中解脱出来,又放到村社这种泛化的集体强制之中。
2、巴黎公社的功绩与失败原因△功绩:(1)政治上,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政权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消除官僚主义的措施。
(2)经济上,公社实行一系列保护劳动人民的措施。
(3)文化教育上,使教育和科学摆脱了宗教和国家权力的束缚。
颁布政教分离的法令;取消宗教教育;实行非宗教义务教育。
重视教师的选拔,注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薪金,开办了各种职业学校,组织艺术家联合会等组织。
(4)联系农民:公社也注意到了争取与农民建立联盟的问题,呼吁农民支持公社事业。
失败原因:(1)社会条件的不成熟性,是造成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2)公社犯了一系列战略上的错误。
(3)没有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巴黎无产阶级陷入了孤军作战的不利形势。
(4)政治体制上的缺陷。
(5)主观上内部党派的分裂。
3、英国1832年改革与1867年改革的异同相同点:内容上,都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了选举权范围;废除了“衰败选区”。
性质上,都是工业资产阶级争取参加政权的斗争。
影响上,降低了贵族地主的势力,改革政治上层建筑的腐朽部分,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都具有局限性,未能真正普及选举权。
不同点:(1)1832年改革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1867年改革得益于两党制的完善。
(2)1832年改革工人阶级被排除在选举权之外,1867年改革后工人阶级的地位得到提高。
(3)1867年改革是1832年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4、德国统一与意大利统一的异同△1. 相同点:①背景方面,工业革命都促进了两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各自资本主义的发展;都面临着奥地利、法国等国的阻挠;②过程方面,都出现了一个领导统一的核心力量和中心人物(德意志是普鲁士和俾斯麦,意大利是撒丁王国和加富尔);都采取王朝战争和外交相结合的手段,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统一,是统一过程中的最大特征;③影响方面,统一的实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说明国家统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统一后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 不同点:①德意志统一是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的,意大利统一除这种形式外,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加里波第领导的志愿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②意大利统一运动借助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且很大程度上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5、拿破仑三世与奥地利签署《维拉弗兰卡停战协定》的原因1858年,拿破仑三世与撒丁王国达成同盟关系,帮助撒丁王国的反奥地利的意大利统一战争,并从中获得意大利的萨伏依和尼斯两地,企图在意大利中部建立法国的势力范围。
对奥战争打响后,法撒联军获胜,同时意大利各地爱国运动迅速高涨。
拿破仑三世被意大利的革命形势吓倒,担心建立法国势力范围的计划被破坏,为了组织革命形势的发展,与奥地利签署了《维拉弗兰卡停战协定》。
6、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1)、政治上:a改革主体的政治号召力b改革主体的组织力量c改革主体的谋略水平(2)、经济上:改革主体的经济实力(3)、文化上:民族文化心理:日本是无我为中心型,中国则是以我为中心型;文化历史传统:日本是外向开放型,中国则是内向封闭型;社会协作形态:日本是非亲族协作型(忠),中国则是亲族协作型(孝);社会教育形态上:日本是普及、提高能力型;中国则是选拔、达到目的型。
(4)、国际环境上:对日本有利7、评价林肯:△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
他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美联邦统一,为美国在19世纪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使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1809年出生在肯塔基州一个农民家庭。
1846 年,当选为美国众议员。
1856年加入共和党,主张限制黑人奴隶的发展,实现祖国统一。
1860 年当选为美国第 16 任总统,1862年9月,林肯发布了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废除奴隶制,解放黑奴。
1864 年他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1865 年在华盛顿福特剧院遇刺身亡。
8、评价俾斯麦:△时人评价:尼采:“公众舆论实际上反对战争的不幸后果,尤其是一场胜利的战争。
……伟大的胜利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险,它比失败更让人类的本性难以承受。
”一战期间:尚武的精神领袖20年代:英雄父亲般形象,治疗心理创伤。
30年代:纳粹思想的先驱。
二战以后:指责其反对民主、自由和人道,应对二战失败负责。
9、美国内战的原因:(1)美国北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美国南部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黑奴受到奴隶主残酷剥削;(3)南北制度的矛盾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领土扩大逐渐加深,双方争夺西部土地的斗争愈演愈烈;(4)废奴运动的兴起,黑人反抗斗争的加强,奴隶制经济面临严重危机。
(5)共和党崛起,民主党分裂,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