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三维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第6课 散步 部编版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第6课 散步 部编版

课题课型课时主备人审查人日期年级姓名散步新授课1课时王秋红课题:《散步》【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

2、正确、流利、深情朗读课文,感受浓浓亲情和生活责任感。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真情。

4、理解本课的写作手法;学习景物描写。

一、【预习找疑自学】1、一读课文:这些字音你会读了吗?你会默写吗?霎()时拆()散熬()过分歧()岐( )山水波lín lín()lín()次栉比lín( )峋2、根据词义写词语:()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这里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意见不一致;有差别。

()每个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这里形容水的明亮。

3、再读课文,把握要素,感知内容:根据记叙文六要素在全文的体现回答下面问题并根据课文内容找到依据或说明理由。

【1】散步的人有:【2】散步的地点是:【3】散步的季节是:【4】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用原文中一个词来回答)【5】散步时发生的分歧是怎样解决的?二、【解疑互动合学】1、这里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并说明理由。

2、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重大”?请找出这个片段读一读。

3、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说成是背负着“整个世界”呢?并说明用词有什么特点?三、【测评现疑研学】(2+4+4)1、根据对全文及文末语句的分析理解,你知道作者写此文是想提倡什么观念吗?此文的这一主题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2、课文中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式,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请再画出两处,这样写的好处。

3、找出课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结合上下文仔细品味,说说它们的妙处?①②四、【归纳拓展生成】本文的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6散步》赛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6散步》赛课导学案_0

《散步》教学设计【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分歧、信服、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地亲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把握人物形象,领会文章主旨。

(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品读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时目标】:1课时【学与教的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播放《帮妈妈洗脚》公益广告,看完让学生谈感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莫怀威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去分享他们浓浓的亲情。

环节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莫怀戚2、处理生字词。

环节三:读文生情,整体感知要求: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语文活动设计】围绕记叙文六要素,进行快速抢答。

环节四:深入文本,意境赏析思考以下问题:1、说一说:你能具体地说说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呢?2、想一想:“我”是怎么解决的?“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3、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环节五:分析人物,把握主旨1、【语文活动设计】:假如您有一束美丽的花,请您把它送给文中的某个人物,并请说说理由。

2、分析最后一句话,把握主旨。

3、写法借鉴:以小见大。

环节六:拓展延伸,情感体验1、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里,以前你是怎么做的?今天学了这一课之后你又会怎么做呀?2、教师寄语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3、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了》,结束本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培根 (英国哲学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二、检查预习字词辨析信服:相信佩服。

嫩芽(nèn)分歧(qí)取决拆散(ch āi sàn)委屈水波粼粼(lín lín)一霎时(shà):顷刻间;很短的时间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用序号标注课文的自然段。

将你不认识的字注上记号。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好要求:声音洪亮、吐词清楚、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做到抑扬顿挫。

2、整体感知——快速抢答A.散步的人有:。

母亲、我、妻子、儿子B.散步的地点是:。

田野C.散步的季节是:。

初春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原文)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E.“我”是如何处理这个分歧的?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四、问题探究你认为:这是的一家人。

(温馨,和睦,和谐,尊老爱幼)五、语文活动假如你有一束鲜花,你将献给谁?请结合文中写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

该篇文章选自教材第一单元“生活家园”,主要讲述了作者莫怀戚与母亲在田野散步的过程中,体会到家庭亲情、自然之美以及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节“走进文本”,详细内容为文章的朗读、理解、分析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感受亲情的美好,学会珍惜家庭亲情,培养关爱家人、关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写作方法,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家庭散步的照片,引发学生对散步的共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教师适时指导。

3. 理解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分析文章结构。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美句,并进行仿写。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亲情表现,分享自己的感悟。

8. 情感教育: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家庭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散步2. 文章主题:家庭亲情、自然之美、生活幸福3. 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家庭亲情的理解。

答案:1. 仿写句子:夕阳如金,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2. 家庭亲情理解:家庭亲情是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每一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散步》,让学生感受到了家庭亲情的美好,培养了关爱家人、关爱生活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6 散步》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56)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6 散步》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56)

《散步》导学案【预习课导学】(晚自习20 分钟)预习任务:资料准备:了解莫怀戚以及本文写作背景。

自主积累:将这篇散文的重点字词摘抄至摘抄本上。

自我感悟:感悟尊老爱幼、珍视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预习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本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

了解作者莫怀戚的生平与写作背景。

第二步:再读文本,体会情感:1、边读边结合写作背景、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理解文章内容。

2、再次默读课文,、圈划、朗读我,万芳,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作好简单批注。

同时在文中划出令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语句和词语,并试着从字面义和语境义、主旨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探究课导学】【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背景及词的有关知识,理解积累“熬、分歧、粼粼”等词语。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文章,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品味文章精彩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培养尊老爱幼、珍视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资料助读】一、走近作者莫怀戚,1951 年出生,男,汉族,重庆人,当代作家。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85 年,其写作契机有两个:一个是作者全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时,确实在南方的田野散过步,有了一定的感慨。

另一个是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识后,就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进行过交谈,柯尔特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这就引起了作者理性的感慨,在感慨之余,写下了此文。

预习自测: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散步( ) 咕咕()分歧()霎时( ) 嫩芽( ) 波光粼粼()熬()2选出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A 嫩芽( nèn ) 调皮( tiào )B 霎( sà )时依偎( wèi)C蹲( dūn)下背(bèi)起D粼粼(lín) 拆(chāi)散3解释下列词语信服: 相信并佩服委屈: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各得其所: 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脉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上《散步》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上《散步》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七年级上《散步》
一、导学目标
1.了解《散步》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学习词汇和短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品味和审美能力。

二、导学过程
1.导入(200字)
在开展导学活动前,教师可以放映一些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
受大自然的美。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寄白菊与井カスリヲ》的理解。

2.呈现(300字)
放映《散步》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回答以下问题:
a.视频中展示了哪些美丽的风景?
b.视频中的小女孩感受到了什么?
c.视频中有没有让你觉得特别美丽的画面?
3.讲解(300字)
4.合作创作(400字)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四季的风景主题,准备一段描述风景的短文。

鼓励学生使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帮助读者感受到美丽的自然景色。

5.整理归纳(200字)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小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通过集体评选出最佳的作品。

三、导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活动,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散步》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通过观看影片和创作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并提高了对语言表达的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味,使他们能够欣赏和赏析文学作品。

《散步》导学案

《散步》导学案
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内容很简单,又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完全可以一读就懂。主要问题就在于本文通过小事件来表现大主题,这个写法要让学生好好体会理解,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篇文章中所透美出来的美-----将美的主题融合在美的画面之中。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学习部分字词。
2、准确感知理解本文的内容。
3、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以小见大的方法。
4、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准确优美的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整齐匀称的句式等等),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欣赏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5、你认为文中最美的画面是什么?简单说说理由。
6、为什么作者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组织,记录学生回答问题
积极商议,准确回答,积极质疑,形成辩论。
4、学会提问,准确而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熟练朗读课文,在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
2、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准确理解文中人物的感情,学习写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理解主题,学习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法设计
熟读思索、商议讨论、尽情展示,质疑辩论。
问题形成
6分钟
各组研读课文,提出一个有质量的问题
组织,巡回检查,简评
洪亮朗读,积极商议,提出问题
本课时评价
2分钟
评价
评价
认真听讲,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时间预计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待的学生行为
激情导课
1分钟
激发学生情趣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散步》导学案(共3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散步》导学案(共3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散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并积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词。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开门见山、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结尾点题的写法,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5.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细读品味课文,让学生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霎.时()分歧.()委屈.()桑.树()(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1)《散步》是一篇展示人间亲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作家。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__ _(铺伸延)着,有的浓,有的淡。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____ (强大强壮强悍)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____ (高高强大高大)的父亲。

(3)但我和妻子都是____ (缓缓轻轻慢慢)地,____ (稳稳静静重重)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

听读课文朗诵。

示例: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句中“熬”字当如何理解?2.“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怎样理解这句话?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怎样理解这句话?(对课文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作答:意思+情感+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教案5篇《漫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的精致散文,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七班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漫步》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感悟浓浓亲情。

2、品尝语言,感受散文语言美。

3、培育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育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深刻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互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相亲相爱》。

2、#教案# 导语: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这里面有许很多多的家庭,每个家庭每一天都发生着很多奇妙的故事,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家庭,来感受一下这个家庭中所发生的美妙的亲情故事,你肯定可以从中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体谅、和谐相处的美妙。

3、现实课题、。

走进莫怀戚,了解(出示投影,师读生明确)。

二、朗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进课文,听读感知(出示投影、播放录音)。

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给加点字注音:熬、霎时、嫩芽、分歧、粼粼师提问,正音。

生齐读两遍3、结合句子,解释下列词语(生答,师引导,出示答案,完成投影)。

(1)母亲信服的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信服:原意是信任并佩服,这里是信任并听从的意思。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情愿。

各得其所:意思是每个人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4、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点拨:本文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读时语气要温柔,语调要平稳,声音不能过高或过低,亲切中要含着庄重。

找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把文章再读一遍。

(读后纠错、评价)5、听读后完成下列各题(投影)。

A、漫步的人有哪些?B、漫步的季节呢?C、漫步的地点?D、漫步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情?E、结果怎样?三、合作沟通,解读探究1、跳读课文,评谈人物(投影)说说你喜爱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请有感情地读出文中对他/她的描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

《散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

【学习难点】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其中一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代表作有小说《大律师现实录》《透支时代》《花样年华》等。

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1985 年8 月2 日的《中国青年报》。

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1985 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

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价值的民族遗产。

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三、预习设计1、填空本文选自______年___月___日《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散.步( ) 熬.过( ) 咕.咕( )分歧.( ) 霎.时( ) 粼.粼( )3、解释下列词语⑴信服:⑵分歧⑶一霎时:⑷各得其所:⑸委屈:⑹粼粼:四、感知课文听读课文,完成问题1、读准字音,标出重点词语。

2、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1)散步的时间:(2)散步的地点:(3)散步的人物:(4)散步的原因:(5)散步的经过:(6)散步的结果:3、划分层次,概述段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三维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三维导学案
三、板书设计语言之美
散步
写法之美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得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谅父母,感恩亲人,对于难点的突破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很大。
不足之处:1.导入时有些急促,导入语说的不是很流畅。
2.对语句部分的分析占用时间有些长,以至于时间的把握不太好,没有完成自己设想的全部教学任务。
分析: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
(2)第七自然段“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分析:这句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因为小路难走,恐怕稍有闪失,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慎重。表现了“我”和妻子的责任感,体现了“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自己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养学生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

《散步》导学案 (2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散步》导学案 (2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散步》导学案【学习导言】《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让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课前尝试:读读课文、查查写写、读读写写、评改订正【读读课文】我把课文读了()遍,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查查写写】1.我试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并把词语和注音抄写两遍。

()嫩.()芽熬.()过分歧.()拆.散()霎.()时水波粼粼..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水波荡漾的样子。

()(2)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一时间,形容很短的时间。

()(4)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5)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读读写写】1.读完课文,我可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文中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②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2.我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我来说说对这个人物的评价。

【评改订正】自己检查、评改、订正。

(或同桌互相检查、评改)课内对话:读读理理、想想说说、赏赏议议、说说写写【读读理理】自读课文后,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记叙了事。

【想想说说】1.文章共有四个人物,我来说说我最喜欢哪一个,并且结合文中的内容说说理由。

2.我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评价四个人物的特征。

母亲:我:儿子:妻子:【赏赏议议】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2.关于文章的主题,我的看法和依据是:【说说写写】1.阅读课本P121林文煌的短文《三代》,与课文作作比较,说说自己更感动于哪个故事。

2.体会亲情,仿照例句再写两句。

亲情是母亲为我冲泡的一杯浓浓的牛奶;亲情是;亲情是。

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订正完成本课语文作业本。

第6课 赏温馨场景 品温情瞬间——《散步》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第6课 赏温馨场景  品温情瞬间——《散步》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第6课赏温馨场景品温情瞬间——《散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朗读的技巧,学会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来把握语言所表达的感情。

2.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什么是“对称句”,并找出例句,加以品味。

3.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重点难点】1.继续学习朗读的技巧,学会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来把握语言所表达的感情。

2.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字词文学常识闯关任务二:品读·读出人物特点\场景情味任务三:研读·读出语言特点的情味任务四:悟读·读出文章丰富的意蕴【学习过程】我校拟举办“感悟亲情珍爱生命”读书朗读活动,多数同学都不愿把《散步》作为备选篇目,觉得相比较而言,这篇文章所写的事件过于平凡,情感过于平淡。

其实则不然,请大家走进文本,完成相应的任务,读出这文章的情味。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积累·字词文学常识闯关参加“感悟亲情珍爱生命”读书朗读活动需要门票,活动采取“字词文学常识积累”闯关的形式领取门票,闯关成功的同学才能获得入场券。

请同学们闯关。

第一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煎熬.()嫩.芽()咕.咕()第二关: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任凭自己的意思。

文中表现的是田野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2)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文章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3)这里形容水、石等明净。

()(4)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第三关:请根据你课前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莫怀戚(1951—2014) ,人,作家。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

作品集有《》,其中篇小说《》曾获“四川文学”奖。

《散步》导学案 (8)(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散步》导学案 (8)(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散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学习重点】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生活气息很浓,人物的塑造,个性鲜明。

2、文学常识对称句: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到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

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3、有关亲情诗句【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分歧.()一霎.()时熬.过()水波粼粼..()..()嫩.芽()讷讷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填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三、精读课文,领会主旨1、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2、“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母亲”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3、请在空处加上一个形容词的爸爸, 的妻子, 的奶奶, 的儿子。

4、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

6、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四、品读课文,欣赏语言1、.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语文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语文导学案
散步
课题
第1课《散步》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Leabharlann 学习目标掌握以下词语:信服嫩芽分歧拆撒委屈水波粼粼霎时各得其所。
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阅读训练:课文1——4自然段。
重点难点
重点:见目标1、4;
难点:体会文章主旨;揣摩语言。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课前导学:
1.熟读课文。
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生活动
积累感恩父母的古诗句:
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交流后,在此处订正)
写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自我完善
(红笔订正)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自我完善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我“很孝顺母亲?
你是怎样理解“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的?
你能说出第四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吗?
1.
2.
3.
4.
合作探究:
1.针对上面“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2.请学生上台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
3.师生共同探究,学生记录探究所得。
探究所得:
随堂练习:仿照课文的开头的写法,任选一作文题,写个开头。(例如:《钓鱼》等)
背诵第4自然段。
课后反思(教师写教学反思)
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2遍)
3.解释词语“各得其所”
4.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5.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主旨)。
听写词语:
解释词语:各得其所:
导入新课:
1.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能说出感恩父母的古诗句吗?

《散步》导学案 (4)(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散步》导学案 (4)(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散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赏析语言,体会对称语句的好处。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注意感情。

查工具书,在括号中注音或填写汉字,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拆散.()分歧.()嫩.()芽一shà()时水波lín lín()()各得其所2、找出散步的时间(季节)、地点、人物;散步中产生分歧的原因、经过、结果。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二、合作探究1、在空格上加上一个形容词。

的爸爸 , 的妻子 ,的奶奶 , 的儿子。

2、课文中有许多对称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答:句子有对称的美感。

写出了老人和孩子的不同特点和需求。

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描写了那些景物?有何作用?4、这篇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三、质疑拓展1、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诵几句感恩父母的古诗词或现代诗。

2、请同学们说一下父母在家里是怎样做到敬老爱幼、承担责任的?四、当堂训练1、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2、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A.想要欣赏小路美丽的风景 B.因为儿子愿意背着她C.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D.对孙儿的呵护和关爱3、仿写句子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亲情是;亲情是。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五、总结反思六、作业美文欣赏我们是一家人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

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

《散步》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人物性格,体味人性美,感受亲情。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学习重点】1、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人物性格,感受亲情。

2、领会文章的意境美、人物美、语言美。

【学习难点】领会文章的意境美、人物美、语言美。

【学习方法】情景设置法,朗读法,点拨法;学讲结合法,圈点勾画法【自主预习案】1、走近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2、初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分歧()一shà()间chāi()散各得qí()所委qū()水波lín lín()() 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嫩()芽(2)、理解词义各得其所:不知所措:分歧:3、根据原文填空散步的人有:散步的地点是:散步的季节是: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结局: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课内探究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公益广告《妈妈洗脚》,以此导入课文二、学习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人物形象,体味人性美,感受亲情。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三、合作助学:探究课文品味语言自由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写得好或最能体现亲情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小组圈画合作交流提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写景的句子:传情的句子:对称的句子:四、总结:教师感言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去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如此!五、布置作业:回家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比如捶捶背、洗洗脚、陪父母散散步……然后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应,用文字记录下来要求:写出温馨写出温暖写出温情。

《散步》预习单导学案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散步》预习单导学案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散步》预习单导学案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散步》预习单导学案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散步》预习单导学案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选择运动的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而在众多的健康运动中,步行的健康价值是被大家所认可的。

那么,我们要怎样进行步行才能真正发挥步行的健康效益呢?下面我们就领略一下七年级上册《散步》预习单导学案设计吧。

一、基础知识(一) 步行对身体的益处步行是一种便捷简单的运动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从而提升我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通过长时间的步行锻炼,我们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消耗体内的脂肪,有效改善慢性病疾病,提高免疫力等。

(二) 步行的正确姿势步行的正确姿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 站直身体,收紧腹部,抬头挺胸。

2. 动作要平稳,不要身体晃动过大。

3. 步幅不宜过大,步伐要均匀。

4. 步行时手臂不要太紧张,自然地摆动即可。

(三) 步行的禁忌在进行步行时,也需要注意几点禁忌:1. 不要穿着太紧身的衣服和鞋,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2. 避免在寒冷或者雨季进行步行,以免感冒。

3. 对于有心脏病、肺炎或者其他长期慢性疾病的人,需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以免因为过度的身体负担而使病情加重。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步行的益处,掌握步行的正确姿势和禁忌。

2. 理解在不同环境中进行步行有所不同,探究如何进行合理的步行锻炼。

三、教学活动1. 课前热身问答老师可以在课前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的热身问答,例如提问“步行应该具备哪些正确的姿势”“步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观看视频学习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步行的健康视频,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步行的益处、姿势和禁忌,同时可以通过视频的展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步行带给身体的健康活力。

3. 课前预习练习老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练习,并在课前进行自我测试。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

散步一、学习目标1、学会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理解人物特点,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学会尊老爱幼、关爱家人、珍惜亲情,努力为家庭和睦尽一份力。

二、预习领航作者简介: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1.试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并把词语和注音抄写两遍。

分歧()拆散()霎()时水波粼粼()嫩()芽熬()过读完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文中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②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三、新知导学(一)人物母亲:我:儿子:妻子:(二)事件(1)“我”劝母亲散步;(2)全家一起散步;(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4)“我”决定委屈儿子;(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6)“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主题到了一处,我蹲下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句子分析:本文主题是:四、课后拓展(一)拓展比较阅读:《三代》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

本来我是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

岂料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不,自己撞了上来。

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

”在我惊魂未定、讷讷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楞楞地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

我有搁下车子跟上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幅担子的两头,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三、板书设计语言之美
散步
写法之美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得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谅父母,感恩亲人,对于难点的突破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很大。
不足之处:1.导入时有些急促,导入语说的不是很流畅。
2.对语句部分的分析占用时间有些长,以至于时间的把握不太好,没有完成自己设想的全部教学任务。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读语言之美
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如生动的景物描写;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
1.写景的句子
(1)第四自然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全家一起散步→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 →④“我”决定委屈儿子→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
3.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一篇记叙文中,六要素不一定全部出现。如果某一项是大家都了解的,不写不会影响到表达效果,也可以省略。把握事件,可从六要素入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散步的时间:初春
(2)散步的地点:南方的田野上
(3)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儿子、妻子
(4)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5)散步的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6)散步的结果: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2.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分析: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
(2)第七自然段“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分析:这句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4.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妻子的认识。
母亲:能听从儿子的劝告来散步,可见母亲性格温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可见母亲善良、无私、关爱家人。
“我”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
示例: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
‖教学提示‖
第2题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定。主要考查学生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2.学习细节描写,体会“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怀戚的《散步》,在文中我们认识了善良、无私的母亲,活泼可爱的儿子,温柔体贴的妻子。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一起来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和写法之美。
父爱如山,伴着儿女成长;母爱似水,永在心中流淌。我爱你——亲爱的爸爸妈妈!
不老的爸爸,你是我的长青树;幸福的爸爸,你是我甜蜜的思念;快乐的爸爸,你是我看不完的开心辞典!
总希望快乐将你围绕;总盼望幸福把你拥抱;总期望健康与你同在;总奢望能为你做得更多。祝福你——我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
2.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
散步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能力目标
学习“以小(故事、细节、情节)见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3.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你能找出几例吗?为什么要用这种写作手法呢?
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岐”,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 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 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 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因为小路难走,恐怕稍有闪失,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慎重。表现了“我”和妻子的责任感,体现了“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自己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妻子: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是一位贤妻。
‖教学提示‖
设计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的把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人物形象,要找出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目标导学三:联系生活,体验亲情
1.现在你也许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小语,回家后深情地向你的亲人诉说;也可以写到贺卡上,在他们生日时给他们一份真挚的祝福(投影出示)。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分析: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分析人物
1.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儿子,走小路。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一起走小路。
2.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作者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 机器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 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学法指导‖
小处落笔,大处着眼,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这种技法叫做以小见大法。运用此法便于选取材料,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挖掘,耳闻目睹,琐屑小事,俯拾即是,皆可作为写作的素材,运用此法便于把握材料,较之大题材容易驾驭,不至于顾此失彼,力不从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分析: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养学生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
☞目标导学二:分析手法之美
1.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补充说明散步的原因,突出孝敬父母这一中心。
2.散步这样的小事,作者是如何把它写得波澜起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