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失误心理根源的追究
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
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精密计算的学科,但是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陷入心理性错误,导致答案出现偏差,甚至错误。
这些心理性错误可能来自于对题目的误解、焦虑情绪以及解题缺乏自信等原因。
本文将对数学解题中常见的心理性错误进行剖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克服这些错误,更好地解题。
一、对题目的误解在解题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对题目产生误解,而导致解题出现偏差。
这种误解可能来自于对题目描述不够仔细阅读、对题目要求的理解不够透彻等原因。
以解答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很多学生容易误解题目要求的是解方程的根,而忽略了题目还要求解出方程的参数。
这种误解往往导致学生只得到了一部分正确答案,而忽略了完整的解题过程。
解决这种心理性错误的关键在于多加细心,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在确保理解清楚的基础上再着手解题。
二、焦虑情绪焦虑情绪是很多学生解题时无法避免的心理状态。
当遇到一道难题或者长篇大题时,很多学生会感到焦虑不安,导致思维混乱,难以专注解题。
焦虑情绪还可能引发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消极情绪,导致学生在解题时信心不足,从而出现心理性错误。
解决这种心理性错误的关键在于学会调整心态,遇到困难的题目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应该保持镇定,有序地分析问题,找到解题思路。
也可以采取一些放松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放松肌肉等,缓解焦虑情绪。
三、解题缺乏自信有些学生在解题时可能由于之前的一些失败经历而对自己的解题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在解题时心存顾虑,缺乏自信。
这种心理状态往往会影响到学生解题的专注度和决策能力,导致解题出现偏差。
解决这种心理性错误的关键在于不断积累解题经验,加强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的自信心。
也可以适当地进行自我激励,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通过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数学解题中的心理性错误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并不是不可调整的。
通过仔细阅读题目、调整心态和增强自信,学生完全可以克服这些错误,更好地解题。
希望本文对学生们解决数学解题中的心理性错误有所帮助。
考生答题心理性失误分析诊断及应对策略
1 . 形成 良好 的解 题 思路 , 养 成 良好 的解题 习惯
什 么 是 良好 的解 题 习惯 ? 就是 要 坚 持科 学 的解 题程 序 , 即经 历 认 真 审 题, 仔细 读 图—— 结 合提 问 , 分析 图表 , 展 开 联想 ——认 真 思 考 , 规 范 作答 这 几 个环 节 。 如果 同学 们 在平 常解 题 时 能够 养 成认 真对 待 各个 环节 、 力 求解 答 正 确 的 良好 习 惯 , 那 么 解题 质 量 与答题 的 确率都 可 以得到 很 大提 高 , 且 能 够 有效 地 减 少 考试 中 的各 种 心理 性 失误 。 下I 面笔 者 通 过例 题 重 点 谈谈 前 后
・
考 前擂 导・
有: ① 审题 时疏 忽 , 看错 或漏 掉 某一 条件 , 读 图 时漏 掉一 些 有效 信息 , 造 成解 题错误。 ② 解 题 过 程 中推 理 或计 算 错 误 。 除 了考 生 的 “ 双基 ” 知 识 不扎 实 外 ,
从 心 理角 度 说 这 主要 是 因为 考 生没 有 养 成 良好 的解 题 习惯 , 没 有 形成 正 确
吁学娃 立 / / 2 o i 3 . 5 — 6
- _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_ - ● - - t ● ● - ● ● - ● ● ● ● l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_ ● 『 ● ● ● _ ● ● ● ● ● ● ● - ● -
犹豫 不决 , 难 于取舍 , 浪 费大量 时间 改来改 去 , 结果还 不一定得 分 。 正常 的应试 心理 应为 : 如果 审题 正确 , 答题 符合 要求 , 仅有 点疑惑 时 , 就不要 轻易否定 自己 最初 的判 断 , 因为这 种情况 下第一 印象 的答 案往往 是正确 而可靠 的 。
数学解题出错的心理初探
数学解题出错的心理初探每当考试过后,常常听到一些学生哎声叹气,懊悔不已的现象发生。
究其原因,是出现了一些本该避免的错误,而导致“一招错,全盘输”,给这些同学造成了精神折磨和心理痛苦。
其实,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由于对信息的感知、识别、处理、运用等各个环节出现种种偏差,都会导致解题的失误。
所以我们分析学生解题中的心理因素和情感态度,对于我们提高解题效率和数学质量,尤为重要。
一、“粗枝大叶”出差错学生解题的过程是一个全面分析,认真组合的加工过程,如同生产一件产品,只有个个车间认真把关检验,整条生产线才会流畅。
但是学生在处理题目信息时,往往视角片面单一,仅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了信息的其它方面;或仅注重题目的外表结构,却忽视了信息的内涵特征,从而出现“以偏概全”,割裂了条件整体性与完备性的统一,忽视了试题存在的客观环境,酿成解题失败。
例如,半径为10的球被两个平行平面所截,截面半径分别为6和8,求两平行截面之间的距离。
有些同学不假思索,提笔作答,而忽视了两截面可能在大圆同侧或异侧的考虑,致使原本简单的问题以失败而告终。
这种粗枝大叶的成因,是学生思维缺乏严密性,往往以点代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条件缺乏合面和系统的认识所致。
这种思维方式的欠缺,源于平常学习中学生不求甚解的结果。
当然在特定环境下,心理压力和紧张程度也会造成审视的偏颇,从而启发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对数学问题学会辨证对待,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培养学习的科学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务实作风。
二、“思维定势”出差错学习是一个积累内化、创新发展的过程,解题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创造过程,通过审题、抽象、加工、整理,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在信息整合处理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方法和思维习惯等,都会在学生脑海中产生一种思维惯性,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而陷入思维的误区。
能不能在新环境中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和束缚,成为解题成败关键。
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
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清晰思考的学科,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学解题可能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数学解题非常感兴趣。
无论是对数学兴趣浓厚的学生还是对数学感到头疼的学生,都可能会在解题过程中犯一些心理上的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于压力过大、自卑感、缺乏自信或者对数学解题的认知错误而引起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针对数学解题过程中的心理性错误进行剖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 自我否定在数学解题中,一些学生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
当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数学不是自己的强项,从而陷入消极情绪中。
这种心理上的自我否定会影响到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学生们需要学会积极面对解题过程中的困难,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数学能力。
2. 压力过大数学解题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学生可能会在解题过程中感到压力过大。
压力会影响到思维的清晰度和解题的效率,甚至影响到对问题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们需要学会在解题过程中放松自己,给自己适当的休息时间,不要让压力影响到解题的质量。
3. 缺乏自信数学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信心,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一些学生可能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导致解题心态紧张和不确定。
缺乏自信会影响到解题的效果,使得学生无法正确地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们需要树立自信心,坚信自己有能力解决数学问题,不断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解题的信心和效果。
4. 对数学解题的认知错误在解题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对数学解题的认知错误,导致对问题的理解和运用出现偏差。
这种认知错误可能是因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清晰,或者对解题方法的选择出现偏差。
学生们需要多加练习,不断强化对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认知错误。
5. 学习态度不正确数学解题需要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包括积极主动地去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认真仔细地分析问题,耐心细致地解决问题。
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
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
数学解题过程中,除了需要运用正确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也需要正确的心态和思考方式。
以下是常见的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
1. 想当然
想当然是指随意的推断、主观臆断、缺乏依据,以自己的想象代替了严密的推理。
在数学解题中,如果没有对题目逐字逐句地读懂,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推理,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2. 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指针对一个相对简单的小问题,使用复杂的解法或者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更加重要的问题。
在数学解题中,应该注意重点,将注意力放在更加关键的问题上。
3. 盲目套公式
盲目套公式指只会记忆公式而不了解公式的来源和使用方法,缺少对公式的理解和推导,使得应用时容易出现错误。
在数学解题中,如果只是背诵公式,不理解其实质,很难在应用公式时正确地解题。
4. 心浮气躁
心浮气躁指急于求成、缺乏耐心,容易因为心态问题而出现错误。
在数学解题中,应该保持冷静,认真分析问题,耐心地推演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答案。
5. 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指易于因为情绪的起伏而导致解题错误,例如因为紧张而失误,因为高兴而掉以轻心等。
在数学解题中,应该保持平稳的情绪,保持冷静,才能更容易地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答案。
综上所述,正确的心态和思考方式至关重要,因此要保持冷静、认真分析问题、理性思考,同时也要注意题目的审题、重点把握等方面,以确保解题的正确性。
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
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数学解题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却能让他们陷入困境。
其实,很多时候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犯下了一些心理性的错误,导致答案错误或者解题困难。
今天我们就来剖析一下数学解题中的心理性错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数学解题的方法。
一、害怕犯错数学解题是一个需要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过程,而害怕犯错会使得大脑陷入紧张的状态,进而影响思维的发挥。
由于害怕错,学生在解题时不敢大胆地尝试各种方法和思路,害怕自己的答案可能是错误的,从而导致思维的僵化和固定性。
为了避免错误,他们可能会选择不去思考,而是急于寻求答案。
这种心理性错误会让学生的解题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解决的方法是,告诉自己犯错是正常的,是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失败。
鼓励学生多进行尝试和思考,增强解题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看到错误不要气馁,而是要从中学习经验,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答问题。
二、沉迷于公式与方法有些学生对公式和方法有一种盲目的崇拜,他们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公式和方法,就能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这是一种误解,数学解题首先要求的是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与机械运用。
只有理解了问题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运用公式和方法解决问题。
解决的方法是,鼓励学生从问题的本质出发,理解问题的含义和实质,掌握解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不是仅仅掌握公式和方法。
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灵活运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思维定势与懒惰思维有些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只用一种方式或方法解题,导致对于其他方法和思路的忽视。
这种思维定势会使得学生在解题时缺乏创新和灵活性,陷入一种思维的怠惰状态,无法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问题,导致解题效率低下。
也会导致对问题本质的忽视,只图一时的便利而不考虑问题的深度和难度。
四、缺乏耐心与细心数学解题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因为很多时候解题需要进行反复的思考和分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解题错误的心理原因的分析与矫治
解题错误心理原因的分析与矫治前二周玉英近期禹会区数学教师针对如何上数学试卷分析课进行探讨,借此我从学生解题错误原因心理方面进行个人看法的阐述。
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题过程中通常都要经过问题的识别、记忆、理解、激活背景观念、选择调整解题方法等步骤。
这就说明他们能否顺利完成解题,除了依赖原有的知识技能外,还和本身的心理能力和智力品质密不可分。
有的数学题,他们虽已具备解决问题的必要的知识技能,但由于存在某种心理障碍,仍然可能出错,甚至无从下手。
因此分析并确定学生解题错误的心理原因,并提供有效的教学对策,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来讲,解题出错大致可分为两类:视觉性错误和干扰性错误。
1.视觉性错误视觉的感受器是眼,眼与视神经、大脑皮层的有机联系就形成了视觉。
数学问题这一知觉对象的各个部分对大脑的刺激具有强弱的差别。
强知觉对象往往会抑制弱知觉对象在大脑中产生的兴奋,造成对弱知觉对象的暂时遗忘面出错。
比如,学生计算类似(3+1.75-1.75×0.25)÷(4.5÷5)+l的式题时,常常会因前面部分(强知觉对象)计算复杂,而忘记加上后面的“1”(弱知觉对象)。
此外,视觉参考(如小数加减法则以小数点为视觉参考等)、视觉注意的分散等,也是造成解题错误的一种视觉性错误。
2.干扰性错误干扰发生的心理原因,是当人的感觉器官受到某一强刺激的持续作用时,神经中枢就产生相当稳定的、集中的兴奋,形成优势兴奋中心,由于优势原则的影响,在解题时,常常形成干扰而造成错误。
具体表现如下: (l)定势性干扰。
如教学混合运算后,做如下练习:13×30+4×2 640÷4+38÷2 51-36÷3+12结果有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第三题的计算顺序是先算51-36,再算3+12。
显然学生受到第一、二题的定势影响,不知不觉地把思维纳入了第一、二题的解法惯性轨道,而导致第三题解答出错。
学生解题中“失误”的原因及其对策
学生解题中“失误”的原因及其对策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做题的过程”,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到题目并不陌生、能做,但真正做起来就会出错,考试交卷以后总是说“这次考试我又‘失误’了很多”。
教师常对学生的这种“失误”而感到惋惜,学生也因自己的“粗心大意”而感到懊恼。
其实,我们仔细去思考就知道,把产生这一类错误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为“粗心、失误”是不妥当的。
的确,有的错误带有偶然性、冲动性,如果让学生再仔细检查一遍,或许是可以自己发现的。
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发现,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带普遍性的错误并非单纯是“粗心”造成的。
有些错误具有一犯再犯的顽固性,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甚至再到大学;有些错误具有一定的习惯性,学生见题就做,一做就错,所以根本不可能通过检查来发现错误。
这些并非是一时的疏忽大意,而恰恰是知识和方法上的缺陷。
长此以往,不仅会使某些错误顽固地一再出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讨厌数学的思想,而且对于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思维习惯是极其不利的。
1 学生产生以上“失误”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1.4 数学知识间的互相干扰。
主要有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之间的干扰和初中数学前后知识之间的干扰。
如学生在进行分式运算时就常与解分式方程混淆,在进行分式运算时去掉分母。
2 针对以上产生错误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2.1 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2.2 重视知识、方法的总结梳理,进行整理消化。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到按时间、按章节、按类似内容等进行知识方法的归纳总结。
在具体的整理过程中,对于每个知识点都要设计一些常见的“失误”题,把知识点、方法与题目结合起来,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消化、2.3 建立错误档案,自我完善解题经验。
教师要求每位学生珍惜“失误”,最大限度地发挥错题功能,提升知识与能力水平。
所以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有错题本,把自己平时出现的“失误”放进去,并能做到常常进行回顾,从而让学生做到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总结,不断巩固知识与方法,完善解题经验,提高数学能力。
考生答题心理性失误分析诊断及应对策略
考生答题心理性失误分析诊断及应对策略作者:倪刚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3年第05期每年高考过后都有许多考生为自己没有发挥出真实水平而感到懊悔、遗憾。
那么,在考试中造成考生答题心理性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避免呢?下面笔者就此作一简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找到克服失误的对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典型心理性失误分析1.思维抑制在考试中,尤其是在高考等大型考试中,考生临场过分焦虑和恐惧以至于精神高度紧张,在考试开始阶段大脑出现暂时性思维障碍,平时常用的规律、方法记不清楚了,面对试题,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另外,在考试中因某题较难,引起考生情绪紧张、心中慌乱、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干扰了考生思维的正常进行,导致种种不应该甚至无法理解的错误出现。
显然,造成思维抑制的根本原因是考生思想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或者对考题的难易程度和答题策略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2.顾此失彼在解答试题时,考生精神高度紧张,导致注意力范围缩小,只考虑问题的某一个方面,忽略了问题的其他方面,从而造成解题不完整或者解题错误。
例如,在分析某农业生产区位因素时,有的考生只从气候、水源、地形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忽略了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从而造成失分。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考生存在着知识缺陷,或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解题技巧运用不熟练。
3.粗心大意粗心大意历来是解题的大敌,在各种地理考试和测验中,由于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失分往往占相当高的比例。
在答题时,考生粗心大意的表现主要有:①审题时疏忽,看错或漏掉某一条件,读图时漏掉一些有效信息,造成解题错误。
②解题过程中推理或计算错误。
除了考生的“双基”知识不扎实外,从心理角度说这主要是因为考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没有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地理解题的一般程序是:认真审题,仔细读图——结合提问,分析图表,展开联想——认真思考,规范作答。
如果没有按照这一程序进行解题或在某一环节粗心大意,将会造成解题错误。
学生答题的心理性失误分析与诊断.doc
学生答题的心理性失误分析与诊断高考命题遵循“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既考查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考查学生临场的心理素质。
每年I W J考过后,都有许多学生为没有正常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而懊丧、遗憾,其中,临场心理压力大, 容易干扰或阻碍正常的智力发挥。
分析总结学生答题时心理性失误的原因,寻找矫正方法,有助于学生从心理性失误的泥沼中摆脱出来,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水平,达到理想的考试效果。
一、典型失误分析1.粗心大意致误粗心大意是解题的大敌,在历届高考中,由于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失分总是有相当I W J的比例。
粗心大意主要表现为:①学生审题时疏忽、看错或丢掉某一有效信息,造成解读过程出现偏差,从而得出错误答案。
②解题过程中推理失误。
学生解题时急于得出结果,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忽视了条件的综合利用,粗心大意漏掉某个重要信息,造成推理结果错误。
平时审题、解题过程随意,缺乏规范性约束,也是造成此类心理性失误的主要原因。
例题(2012年高考四川文综卷)[HT]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
读图回答问题。
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分析:学生最易错选A选项。
图中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中常见的地带性景观,粗心大意漏掉有效信息是造成错选的原因。
题目明确交代山顶有针叶林,而桃树属于阔叶树种。
由于题中的强视觉对象是“亚热带某旅游名山”,从而掩盖了弱视觉对象“属山地针叶林”,造成学生对弱视觉对象暂时遗忘而出错。
正确答案应是“晨起开门雪满山”的景观。
答案:B2.惧怕心态致误高考时,因受环境迁移、氛围压抑的外在刺激,学生会出现临场过分焦虑和恐惧不安的情绪,严重时还会出现短暂的思维障碍,导致知觉范围变窄,顿时觉得脑中空空,不知所措。
另外,学生也会因解题思路不清晰而情绪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严重干扰思维的正常进行,导致解题中出现种种不应该出现甚至无法理解的错误。
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
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解题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各种心理性错误,这些错误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心理性错误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纠正这些错误。
一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是一种对于解题过程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的表现。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题目的不理解或者对于解题思路的不清晰,导致学生产生了解题能力不足的想法。
这种焦虑情绪往往会进一步加大学生的思维负担,使得他们更加困惑和迷茫,进而陷入死循环。
对于这种情况,学生应该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寻找解题思路的关键,避免盲目的尝试和偏离题目本意的思考。
第二,一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出现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愿意付出必要的努力,而想通过猜测或者试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种心理常常出现在解题中的困难或者长时间的解题过程中,导致学生的解题能力无法真正得到提高。
学生应该正视问题的本质,努力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逐步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一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产生偏见心理。
偏见心理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顾个别例子和特殊情况,而忽视了问题的一般性和普遍性。
这种心理常常导致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出现偏差,并且在解题的过程中产生了错误的结果。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学生要注意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并且要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提高自己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题思维水平。
第四,一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自我放弃的心理。
自我放弃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或者挫折后,产生了无法解决问题的想法,从而放弃了继续进行解题的努力。
这种心理常常导致学生对于解题能力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进而影响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学生应该正视问题的挑战和困难,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且要相信自己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归因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归因及对策每每打开学生的作业,最让我们老师头疼的是计算错误,抄错数字、忘写得数、运算符号看错、忘记进位或退位等等简单的错误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错误,老师也只能苦口婆心的说:“计算要细心!”可效果甚微。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些错误都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其实,静下心来思考一番,越过表象,学生的这些错误可能更多的是由心理层面的障碍因素造成的。
一、感知缺失引发的错误运算之初,学生是通过感觉器官初步感知,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观察也不够仔细,只能笼统的感知数字以及运算,获得模糊的表象,不能整体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容易产生错觉,使信息失真。
而且计算题本身很枯燥,学生不感兴趣,走马观花,急于求成,应付着完成。
例如在计算中24×5=100,看错算式;2+3=6,加法做成乘法等等。
感知层面的错误还表现在运算之后,对于复杂的题目学生都会选择用草稿纸计算,这时就会带来视觉迁移错误,学生会不由自主的选择熟悉的信息,比如把草稿本上的188.4写成了18.84,学生也会自觉倾向于邻近信息,比如把验算的结果写到横式上。
学生的感知存在缺失,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强化感知,特别是对于第一次接触的内容,借助生动的材料,从形、色等多方面突出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深刻认识概念的本质,比如“1”与“7”,“>”与“<”等。
当然仅有第一次的深刻感知还远远不够,更需要长期的坚持,端正态度,注重习惯。
首先是读题审题的习惯,教会学生找题眼,其次规范草稿纸的书写,虽然是草稿纸,也要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最后还要教会学生检验的方法适时检验。
二、思维定势引发的错误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心理状态,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它可以方便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但思维定势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当题目发生细微的变化,学生可能还照样用旧方法解题,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
比如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是数位对齐,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有的学生也会写成数位对齐,这种错误并非学生的粗心,而是思维定势的干扰。
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
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一、焦虑和担忧情绪影响解题能力许多学生在接触到数学问题时,会感到焦虑、担忧甚至恐惧。
这种情绪会导致他们在解题过程中思维混乱,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出现偏离题意的错误答案。
焦虑和担忧情绪会使学生产生心理性阻碍,导致他们无法发挥自身水平。
针对这种心理性错误,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来解决。
学生需要明白数学问题并不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墙,而是一道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和思考克服的障碍。
他们可以通过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数学问题,告诉自己“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制定解题计划和步骤,逐步攻克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肌肉等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提高解题效率。
二、固执和死板思维导致思路狭窄在解题过程中,有些学生会表现出固执、死板的思维,只固守自己的解题思路,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或角度。
这种心理性错误会导致他们陷入思维误区,无法灵活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从而影响解题能力。
对于这种情况,学生需要学会打破固执、死板的思维模式,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
他们可以通过多角度思考、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甚至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寻求解题的新思路。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思考问题,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解题思路,找到最合适的解题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也可以增加解题的乐趣。
三、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导致信心不足一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心理性错误,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无法解决难题,从而导致信心丧失。
这种心理性错误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降低解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查看自己以前的解题成绩或者解题过程中的进步,来增强自信心。
学生也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断努力和实践,来提高解题能力和自信心。
学生还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向家人、老师或者同学倾诉自己的困惑和苦恼,得到鼓励和支持,去战胜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高中数学填空题解答失误的心理因素探析
高中数学填空题解答失误的心理因素探析填空题是高考题中的客观题型之一,小巧灵活,结构简单,概念性强,运算不大,不需要写出求解过程而只需直接写出结论即可。
虽然量少,但考生的得分率较低,很不理想。
究其原因,除了知识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以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心理因素。
结合本人工作经验,对影响学生填空题解答失误的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心理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为广大师生所参考。
一、思维定势因素所谓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定势,是指学生在思维上忽略题目差异,重复之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具体表现为硬套解题模式,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缺乏灵活性,导致解题失误。
例1.已知a(2,1),b(3,2),c(-1,4),若a,b,c是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则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是。
错解:设d的坐标为(x,y),则有x-2=-1-3,y-1=4-2,即x= -2,y=3,故所求d的坐标为(-2,3)。
错因:习惯上,我们认为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是按照abcd的顺序,其实,在这个题目中,根本就没有指出abcd的顺序,因此,还需要分类讨论。
思维定势的正确应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注意其负面作用,则必然出现上述思维定势的现象。
克服这种现象的有效方法是: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习题的多样性、全面性,要有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多尝试、不满足于用一种常规方法解答问题的习惯。
多制造错例,多设计类似的题目进行纠错和类比,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和灵活性。
当然,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具有持久性,并不容易在新授后就能完全加以克服,因此还需要持续的强刺激,这就要求老师注意收集错例,加以整理、分析,再反馈给学生。
二、审题草率因素学生普遍有种考试心理,认为攻克主观题就能拿到高分,所以自觉不自觉地死盯着难题或大题要高分,轻视填空题,于是片面理解题意,忽视隐含条件,重心算轻笔算,产生不必要的失误。
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心理分析及防治
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心理分析及防治
一、心理分析
1、认知因素:学生解题时缺乏充分的思考,缺乏解题的认知思维能力,不能从宏观上把握问题,不能把握解题思路,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2、情绪因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信心,缺乏自信,缺乏耐心,解题时容易紧张、焦虑,容易放弃,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3、环境因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缺乏有效的教学指导,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二、防治
1、培养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让学生进行思维游戏、模拟解题等,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
信心,如给予学生肯定、给予学生正向的激励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改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如改善教室环境、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做题时出错了检讨书
您好!我是您的学生,因为在上次的数学测试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深感愧疚。
在此,我向您写这份检讨书,以表达我的懊悔和决心改正错误。
首先,我要为我在数学测试中的失误向您表示诚挚的歉意。
那天,当我拿到试卷时,心情异常激动,心想这次一定要考出好成绩。
然而,在答题过程中,我却因为一时的粗心大意,犯下了一个低级错误,导致整道题的答案都错了。
当我看到这个错误时,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
我知道,这样的错误不仅影响了我的成绩,也让您对我的期望大打折扣。
回顾这次错误,我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一、基础知识不牢固在这次考试中,我之所以犯下错误,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
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我并没有真正理解,只是机械地记忆。
这种对知识的不理解,导致我在解题时出现偏差,最终犯了错误。
二、审题不仔细在考试过程中,我没有认真审题,没有仔细阅读题目要求。
这导致我在解题时遗漏了关键信息,最终导致错误。
三、做题不认真在答题时,我没有认真对待每一道题,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解题。
这种马虎的态度,让我在考试中失去了很多分数。
四、心理素质不过硬在考试过程中,我因为紧张和焦虑,导致心理素质不过硬。
这种心理状态,让我在解题时无法发挥出正常水平,最终犯了错误。
为了改正这些错误,我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一、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我会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复习课本知识,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通过做笔记、画图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二、提高审题能力在考试前,我会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要求。
在解题过程中,我会反复核对题目信息,确保不遗漏任何关键点。
三、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在答题时,我会认真对待每一道题,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解题。
我会耐心地检查答案,确保没有错误。
四、锻炼心理素质我会通过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在考试前,我会调整心态,保持冷静,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此外,我还会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 请教老师,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解题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
苦讲过 的题 ,隔一段时间再练习或再考时出错率仍然很 高 ,此时大多数教师往往将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完全归 咎于学 生 , 认 为是学生不懂装懂或记忆力 不强造成 的. 笔
与其说是教“ 解” 法, 不 如说是教 “ 想” 法, 帮助学生提升策 略水平 , 进而 内化为解题 的策 略原则 , 提高学生“ 元认识”
楚, 学生 自然“ 懂” 得不透彻 , 这怎能达到通过解题教学来 提高学生的解题策 略水平 呢? 事实上 , 一般来说 , 求哪个变 量的取值范围 , 就要想方设法列出关于这个变量的不等式
为 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和提升思维能力 ,但 怎样做题 目
( 或不等式组 ) . 如, 本例中要求变量a 的取值范围, 就要列关 于a 的不等式 , 因为b 每取一个 实数 , 式子 ( 6 — 1 ) : + 4 都有
心理 诉 求 一 : 老师 , 您 的解 法是 怎么 想 到 的?
在解题教学 中 , 许多时候 , 题 目做完了 , 结果 出来 了,
也就结束 了.这种为结果 而教 的教学现象在 当前解教
学 中相 当普遍. 解题 当然要 获得 结果 , 不为获得结果 的解
题教学也是无意义的教学 ,但 是只是为了结果而解题的 教学就 背离 了解题的 目的. 众所 周知 ,学数学 必须做题 目, 然而究竟如何做题 目? 却很少有人思考过 ? 不少教师 认 为题 目做得越多越好 , 熟 能生巧吗?更 有甚 者 , 认 为平 时多做一些题 就是为 了高考能碰上一两个 . 但 高考命 题 有一个鲜明特点 , 那就是不出陈题 , 这就使得“ 题 海战术”
的水平 , 这才是解题教学 的根本之道. 故在解答 完一道题 目之后 , 要引导学生反 思解题 的方法是怎么想到的 , 即进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错误作业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错误作业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学校高班级同学数学错误作业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内容提要:同学虽已具备解决问题的必要的学问技能,但由于存在某种心理障碍,解答立体图形问题仍旧可能出错。
同学消失的心理性错误,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缘由交织而成的,观看和分析同学的解题心理,并通过“心理换位”来讨论同学“学问”故障的缘由,发觉影响同学解答立体图形问题的心理因素包括学习动机的影响、观看力量的影响、直觉阅历的影响、思维干扰的影响、晕轮效应的影响等。
学校高班级同学数学错误作业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五)晕轮效应的影响晕轮效应是在知觉过程中,对知觉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方面的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学讨论表明:人们对科学学问的某种特性理解得越不深,越简单产生晕轮效应。
这种心理效应对同学的危害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此题中一共给出6个数据,即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但是其次个长方体的高15厘米是多余条件,同学并不了解,导致后面的解题过程陷入了逆境。
在有多余条件的问题的解决时,同学往往要把全部的条件都用上,排列出依据条件能解决的问题去尝试解决实质问题,因此陷入自己制造的逆境之中,不能指向正确的解题思路,这也是中等生爱犯的错误。
三、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反思起来1.暴露思维过程数学教学是思维教学,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特殊是暴露思维受阻时,如何加强思维操作的自我监控,进行思维的合理调整的过程,必将有助于同学弄清一般范围、功能解决、特别解决的三个解题过程的有效层次,形成正确的心理势态,以探求到正确的解题途径。
同学思维过程的充分暴露,是同学不断进行思维操作的自我监控、评价与调整的结果。
这样的教学过程当然有助于同学养成集中思维等好习惯。
2.加强变式训练在平常新知教学中,供应充分、全面的变式,能关心同学从事物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事物所在的不怜悯境中熟悉事物的本质属性,对概念、法则等的理解更精确、更概括,更易于迁移。
变式不仅运用于几何初步学问,在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和应用题教学等中,均可为同学供应适当的变式情境,使理解进入更高的概括化程度,从而突破定势性等干扰。
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心理折射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心理折射及对策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培养学生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有很大比例,它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因此,计算熟练正确,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多重要的作用,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减少计算错误的重要保证。
许多小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数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不良计算习惯所导致的。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
一般教师往往从学生错误的表面现象出发,认为计算错误是由于简单的马虎或不小心所致。
其实,在大量的错题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心理上的不良因素。
可以发现,经常出错的学生在做任何事时都将反映出缺乏一丝不苟的心理这个特点。
如写字潦草,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
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或由于铅笔太粗、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
计算时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草稿,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直接写在桌面上、书上、手背上等等,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在于他们缺乏对学习的准确的认识,视计算为简单化的作业,自以为“能做”,马虎了事,不够踏实。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
从元心理理论出发,如果学生缺乏元心理调控的知识与技能,其学习能力方面终归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也就是说,任何学习活动都应伴随着对自己的认知的调控过程。
否则,学习的有效性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中有些学生计算后从不检查自己的作业,不管时间有多充余,他们总是做好后就万事大吉了(连考试也一样),而有一些学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查,如果老师硬要他检查,也只是应敷了事,心不在焉,有些学生干脆等老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而每当这种因疏忽、大意出现的错误时,只要学生稍微仔细检查一下就能避免,但是他们往往不去做。
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
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数学解题是大多数人在学习数学时必须掌握的技能,但很多人在解题时常常犯一些心理性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解题的困难和错误,从而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的剖析。
1. 怕错很多人在解题时害怕犯错,这常常是因为他们认为犯错会丢脸或失败。
但其实,犯错是正常的,尤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每一次都正确。
当害怕犯错时,人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结果上,而不是问题本身。
这可能导致人们忽略问题的细节和重要性,从而影响解题效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改变心态,不害怕犯错。
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而不是结果上。
如果犯错了,不要过于自责或沮丧,可以通过反思分析错误原因,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2. 依赖记忆有些人在解题时倾向于依赖记忆,尤其是在解题方法相似的时候。
这种解题方法是拿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的解题方法来解决当前问题。
但这种方法可能导致人们不理解问题本身,并且无法适应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培养理解能力,不依赖于记忆。
在解题时,应该理解问题本身,了解问题的特点,并尝试理解和探索解题方法背后的原理。
这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问题,而且可以应对更加复杂的问题。
3. 缺乏自信有些人在解题时缺乏自信,这可能是由于已经犯错或者遇到了困难。
缺乏自信会导致人们心理不稳定,影响解题的质量。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建立自信心。
在解题之前,可以通过复习相关知识和做练习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此外,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尝试,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当尝试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而是通过反思找到错误原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4. 急于求成有些人在解题时急于求成,渴望通过解题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忽略问题的细节和局限性,采用不恰当的解题方案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放慢脚步,注意细节和问题的本质。
在解题时应该认真分析问题,了解问题的特点和局限性,并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失误心理根源的追究
每考完试,总会有学生把考试中的失误归结于“粗心““马虎”。
这是不正确的。
其实,考试也好,平时做练习也好,失误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不重视基础知识,特别是识记知识的掌握。
物理学科的特点,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计算等方面能力,故此造成学生在该科的学习上不重视识记部分的知识。
在09年高考前夕,我们最后一次测试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题】关于电磁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一定是变化的;
B振荡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也是振荡的;
C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的电场也是均匀变化的;
D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的电场一定是变化的。
如果是在学习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后当堂练习,学生们会觉得这样的选择题太简单了,然而考试反映出来的结果却是很糟糕:全班只有十几位同学做对。
象这样的情况,学生们会把失分归结为:忘了!粗心,没看仔细,而实际上是典型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表现。
二、凭“经验”做题,不注意规范训练。
不少同学的解题过程,不是遵从严格的解题步骤进行的,而是凭“经验”做题,这就难免丢三落四。
比如有些同学一看到斜面的受力情况,就马上列出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 N=mgcosθ,不管有没有其他
的外力;看到做功的情况,就认定支持力不做功,不管力与位移的关系;应用(一维)矢量方程解题时,不考虑正方向的选取就列方程,……。
实际上,力学中,受力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在力学中综合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必要时先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注意方向的选取。
一般要有如下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分析运动过程或运动状态。
3.选取正方向,确定各物理量正负值。
4.依“定律”“定理”列出方程。
5.解方程,讨论结果的物理意义,考虑是否符合题境。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及时纠正学生解题得出的错误答案,更要纠正学生引起错误解答的不恰当解题方法,这样才能治标又治本,提高解题能力。
在纠正学生错误的解题方法时,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防止学生出现逆反心理。
现在的学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严重,要注意引导的正确性。
比如,在复习波的干涉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题】蝉是利用蝉的a发生声音,某同学围绕蝉歇息的树干走了一圈,听到忽高忽低的蝉鸣声,这是由于声波的b现象,请选择a、b组合正确的是()
A.蝉的嘴、衍射B.蝉的翅膀、干涉
C.蝉的翅膀、共振D.蝉的腹部、干涉
当时有学生就认定没选项可选。
原因是,他们认为蝉的发音是嘴,常识嘛!虽然知道声音听起来是忽高忽低,明显的干涉现象,但是找不到合适的组合。
这也是想当然,凭经验做题的造成的。
所以在对待有这方面问题的学生时,应正确的引导方式,决不能强制性地让学生服从,要有说法力,才能避免学生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三、不重视简单运算,导致计算能力下降。
计算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的解决问题能力之一。
是否能掌握好物理知识,主要是通过解题过程的应用来验证的。
不少学生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忽视简单计算的能力。
对待大量的习题,只图数量,不看效果;只注意分析过程,却不想花时间去计算,或是只粗略在稿纸上演算,或是依赖手中的计算器来完成计算过程,急于与正确答案核对,以确认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
甚至有的学生解题过程思路受阻,便一心只想着查看答案的解析,而不是认真思考,也不是按规范的计算步骤解,久而久之,导致计算能力下降。
考试时,在没有正确答案校对的情况下,错误也就难以发现,由此,接下去的计算也就跟着出错,失分率自然上升,于是便认为考试没能发挥出应有水平,把原因归结为“粗心”,而实际上,过份依赖答案,忽略简单的运算,直接导致计算能力下降才是失分的主要根源。
其实,物理科的很多练习题,看起来是似曾相识,粗看总觉得没必要认真演算,但若真按照正确步骤计算起来,才发现命题者的独具匠心,后悔当初的轻敌思想。
所以,要想在平时练习或是考试中尽量减少失误,做题时应认真计算,真正提高简单计算的准确率。
要做到
这一点,则最要紧的是,不能动不动就使用计算器,毕竟做题的速度,与笔算的速度是分不开的。
四、对相近“概念”或“规律”的异同点缺乏比较。
物理概念,是物理思维的元素。
透彻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而有些物理量是以公式法引入的,学生普遍重视计算题,轻视概念题,在概念理解上只满足记住结论、象征性地记住公式,而不能深入理解。
“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就属于易混淆的概念。
这不同两对力的不同点即为正确理解的要点,学习时要抓住三点不同点: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力;②一定是同产生同消失;③一定是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
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每一概念都能自觉自如地运用、归纳、比较,区分不同概念的不同点,那么就不至于在考试中失分。
五、认清题中条件的干扰因素,思维清晰地解题。
有学生认为,考试时太紧张,看错题,导致失误失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因为考试,除考查分析能力外,也考查思维的敏捷程度和抗干扰能力,所以若考试时看错题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思维定向不明确,缺乏抗干扰能力所致。
我们市在08年高考的第二次模拟考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题】按照玻尔的理论,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
当一个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
B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
C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不同波长的光;
D氢原子可能辐射3种不同波长的光。
这道题正确答案为AD。
A选项不难选出,但是很多学生都选了AC,究其原因,主要是出现了干扰项C,大部分学生都能记牢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n(n-1)/2=C2n,虽然也强调“一群”与“一个”氢原子的区别,但平时练习更多的是“一群”,因此很多学生受到C的干扰而失分。
六、不注意合理分析计算结果,导致失分。
有些同学,考完试,自我感觉良好,但一出考场,别的同学谈思路谈答案时,才发现自己又痛失分。
所以往往又认为自己“大意”,考不出应有水平。
实际上,这主要是解时顺利地找到突破口从而导致对结果过分放心而不再考虑是否合理。
F
M
m
【题】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4kg、长L=3m的木板,现用F=8N的水
=2m/s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平外力向右拉此木板,使其以v
动。
某一时刻将质量m=1.0kg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轻轻地放在木板的最右端,如图所示,不计铁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求两者脱离所经历的时间。
A.2sB.6s
C.(5+)sD.(5-)s
该题由一开始的匀速运动可得拉力与木板受到摩擦力相等,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放上小物块后木板的加速度a=-0.5m/s2。
小物块与木板间不计摩擦,则小物块保持静止,木板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t+at2得A、B两选项。
若此时两者脱离时间设为t,代入公式L=v
选AB,则将会失掉该题分数。
实际上,木板是做匀减速运动,当t=4s时,木板已经处于静止状态,故应舍选项B,只得A。
可见,对出现一题多解的情况,应认真分析答案的合理性来确定最终结果,不能因为解题的顺利而出现过分地自信,一定要结合物理意义及物理过程来选择。
综上所述,考试中的失误,并非偶然或是“粗心”,而是长期不良学习习惯和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导致的必然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