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近日,《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正式公布,其中提出广州要新建、改造51个海绵公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新建25处人工湿地和128处植被缓冲带,集中净化建成区的黑臭河涌水体……规划中还特别提出,公共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绿地应低于周围地面50毫米。
《专项规划》中提出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打造高密度建设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建设山水共生的岭南生态城市和宜居都市。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净、蓄、滞、渗、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规划中提出,以市政设施为基础,构建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管控的分散型海绵系统。
新城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保护河湖水系等自然生态本底,高标准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控制率。
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更新改造,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黑臭水体治理、雨水收集利用等,改善修复水生态环境。
规划中特别提出,城市建成区要建设自然“蓄水”系统。
首先,要新建海绵公园与湿地公园73个,结合现有的水库、人工湖等,减轻相关排水分区的排水防涝压力,提升排水防涝标准,弹性适应洪潮与海平面上升。
其中海绵公园51个,包括现有公园的海绵化改造和新建公园。
例如,海珠区就要建设广州大道海绵绿地,白云区要建设高埔工业区绿地,而荔湾区的文化公园和越秀区的流花湖公园等都要进行海绵化改造等。
此外,拟生态整治和修复97条综合效益较高的河涌,以重建河涌水生态系统,恢复河流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模拟河流的自然形态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利用乡土植被构建生态驳岸、植被缓冲带等修复河岸生态系统,通过原位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湿地等措施修复河涌生态系统。
浅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利用自然水文环境,采用雨水管理、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等措施,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现,海绵城市建设已被提上了日程。
本文将从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1 海绵城市建设的起步阶段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2013年,中国国家发改委正式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概念,并在国家城市规划中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此后,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2016年,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文件,进一步推动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开展。
截至目前,中国在一些地方率先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和示范项目。
上海在徐汇滨江地区、浦东南汇地区等地开展“海绵城市”试点,探索了一系列雨水收集和利用、绿地修复和生态系统恢复等技术措施。
南京江宁区六合区广东新城等地也推动了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
通过这些尝试,一些成效也初步显现,例如降雨时径流减少,水质改善,城市绿地增加等。
但与此海绵城市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地方在建设中仍存在片面追求概念、技术难度较大、建设成本高等问题。
加之相关标准规范尚未完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海绵城市建设在实践中仍存在较大难度。
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也是一项难题。
根据中国城市水利规划设计院的统计,以南京为例,建设一座海绵城市需要大约500亿元的资金投入。
而目前来看,各地政府和企业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一些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也存在不理解和认可的情况,一些需要减少用地面积的工程可能会引起居民的抵触。
2.1 从示范区到全面推广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将从一些试点示范区向全面推广扩散。
无论是在北方干旱地区还是在南方湿润地区,都将逐步全面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技术。
曲阜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曲阜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文本)曲阜市人民政府2016年11月文本第1章总论第1条总则为提出适合曲阜特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 号)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建规[2016]50 号)的要求,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曲阜市中心城区范围,面积约124.1平方公里。
近期重点建设区为曲阜市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区域,面积为15.1平方公里。
第3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6年~2030年。
现状水平年:2015年;近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第2章规划目标及规划内容第4条规划目标贯彻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水安全战略有关要求,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有机结合。
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曲阜市城市发展,实现雨水资源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促进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实现“水生态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资源循环、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发展战略。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第5条具体指标1、水生态指标(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6%,对应设计降雨量为32.2mm。
(2)到2020 年,生态岸线比例应达到20%以上,到2030 年生态岸线比例达到50%以上。
2、水安全指标(1)城市防涝标准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的相关规定,曲阜市中心城区按20年一遇设计暴雨不成灾。
(2)城市防洪标准依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曲阜市大沂河、小沂河等城区河道近期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远期为100年一遇。
蓼河等城区外河道近期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远期为50年一遇。
3、水环境指标(1)水质环境标准综合考虑曲阜市水功能区划,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和非点源污染治理情况,确定曲阜市河流水质达到IV类水质标准要求。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五)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将城市变成一个具有海绵功能的城市。
海绵城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能够在城市内部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减少城市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工作原理:海绵城市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三个步骤。
首先,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布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将雨水收集起来。
然后,通过雨水储存设施,如地下水库、雨水蓄水池等,将雨水储存起来。
最后,通过雨水利用设施,如雨水回用系统、雨水过滤系统等,将雨水利用起来,如用于冲厕、灌溉等。
三、实施计划步骤:1.制定海绵城市规划方案: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包括雨水收集设施的布置、雨水储存设施的建设和雨水利用设施的安装等。
2.建设雨水收集设施:根据规划方案,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以收集雨水。
3.建设雨水储存设施:根据规划方案,建设雨水储存设施,如地下水库、雨水蓄水池等,以储存雨水。
4.安装雨水利用设施:根据规划方案,安装雨水利用设施,如雨水回用系统、雨水过滤系统等,以利用雨水。
5.进行试点示范:在选定的区域进行试点示范,验证海绵城市的效果。
6.推广应用:根据试点示范的效果,推广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技术,扩大海绵城市的覆盖范围。
四、适用范围:海绵城市适用于各种城市,尤其是那些面临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的城市。
海绵城市的概念和技术可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城市。
五、创新要点:1.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海绵城市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将城市变成一个具有海绵功能的城市,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减少城市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和建设:海绵城市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如道路、建筑、绿地等,实现城市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6〕6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6〕6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精神,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降低城市硬覆盖率,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总体目标,以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为基本途径,以国家和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示范牵引,依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综合采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排水防涝设施、水系保护与修复等6类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构建自净自渗、蓄泄得当、排用结合的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为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工作目标。
重点抓好遂宁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5个地级城市、10个县级城市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开展省级海绵城市项目示范。
到2017年,全省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片区和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能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
山东省济宁曲阜市2024年八年级上期期中地理在线测验完整版
选择题关于我国的自然环境,下列因果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B. 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自然环境差异大C. 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季风气候显著D. 陆上邻国众多——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原因。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故A正确;我国南北跨纬度大且地形复杂多样,造成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大,故B错误;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印度洋的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所以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与我国国土面积无关,故C错误;我国陆上邻国多与资源丰富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选择题想在北京吃到正宗的家乡味儿,各省驻京办事处餐厅是很好的选择。
以下为部分驻京办餐厅的名称:①湘都园②赣人之家③云腾食府④豫香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餐厅名称中简称与该省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①一贵州省B.②一江西省C.③一甘肃省D.④一江苏省【2】其中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B【2】C【解析】【1】题目中①湘是湖南省的简称,A错;②赣是江西省的简称,B对;③云是云南省的简称,④豫是河南省的简称,CD错。
故选B。
【2】在湖南省、江西省、云南省、河南省四个省区中,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C对,ABD错。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省区和民族,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选择题读“中国地形剖面图”(沿北纬36度),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A.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B.西高东低,大致呈斜坡状分布C.南高北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D.南高北低,大致呈斜坡状分布【2】关于我国地势特征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大河东流,沟通南北B.落差巨大,水能丰富C.阻碍了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D.冬季冷空气无法影响东部沿海【答案】【1】A【2】B【解析】【1】由图中我国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故选A。
天津蓟州新城海绵城市建设成果
天津蓟州新城海绵城市建设成果一编制依据《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75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年)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专篇》等系列文件《天津市蓟州区海绵城市规划(2017-2030年)》《蓟州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2020年度蓟州区海绵城市建设自评估报告》二地域特点蓟州区自然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年平均气温在11.4-12.9℃,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6-27℃。
季风盛行,冬、春季风速最大,春、夏季风速最大,夏、秋风速最小。
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多为西南风。
平均无霜期为196-246天,最长无霜期为267天,最短无霜期为171天。
在四季中,冬季最长,有156-167天;夏季次之,有87-103天;春季56-61天;秋季最短,仅为50-56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520-660毫米,降水日数为63-70天。
在地区分布上,山地多于平原,沿海多于内地。
在季节分布上,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左右。
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数为2500-2900小时。
蓟州新城项目位于于桥水库西侧,于桥水库周边多为低山丘陵环绕,为遵化盆地的西南部分,盆地主要由冲洪积层构成,地势有北东向南西微倾,坡脚多为碳酸盐岩脚砾及崩塌堆积物,并有蚀余红土。
场地为丘陵地形,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态势,海拔高程39-52m。
初见水位不明显,静止水位埋深5.40m~7.60m,相当于标高9.49m~7.66m。
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及水平径流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
一般年变幅在1.00m左右。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F,本场地标准冻结深度0.80m。
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文本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16.12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海绵城市总体布局 (7)第三章海绵系统规划 (8)第四章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指引 (13)第五章建设时序 (21)第六章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指引 (22)第七章近期建设方案 (27)第八章近期建设项目库与投资估算 (28)第九章规划实施与保障 (29)第十章建设施工与运营维护 (32)第十一章监测评估考核体系 (33)第十二章海绵城市建设保障体系 (3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原则1、规划引领、设计协调;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各设计项目要严格执行本次专项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
对现状已完成控规、详规、各相关专项规划及各设计项目要依据本次专项规划补充完善海绵城市相关控制内容。
;2、统筹规划、安全为重;将城市供水及节水专项规划、城市污水及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道路系统专项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城市防洪专项规划及水系专项规划中海绵城市相关内容纳入本次规划统筹考虑。
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处理好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排水、内涝风险控制的关系。
低影响开发城市“小海绵”的建设对缓解城市排水防涝的压力是有效的,但不能代替城市排水防涝系统。
低影响开发是控制与利用大概率的中小规模降雨,对于小概率的短历时强降雨,还必须依靠排水系统和城市防洪系统,以保障城市安全。
3、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结合长春市冬季漫长寒冷的气候特点,采用适合长春本地情况的相关低影响开发措施与技术手段。
老城区相关海绵城市建设要结合棚户区改造、暖房子工程改造、道路改造、排水管网改造、市政广场改造等项目同步建设,以降低海绵城市建设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以修复水生态为前提,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蓝线、绿线,保护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
北京海绵城市建设分析
北京海绵城市建设分析——宏观与中观部分1宏观规划1.1规划目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指出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分区管控策略,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加大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比重,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改善城市综合生态环境。
到2020年2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实现降雨70%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35年扩大到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
同时,规划指出要严格控制城市开发边界,增加绿色空间,改善环境品质。
主要通过环境整治和腾退集中建设区外的低效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城镇组团间的连片绿色生态空间。
调整农业结构,更加注重农业生态功能,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加强平原地区农田林网、河湖湿地的生态恢复,构建滨河森林公园体系以及郊野公园环,为市民提供宜人的绿色休闲空间。
图1 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格局1.2规划指标《北京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规划目的是将海绵城市理念贯彻到城市规划及建设全过程,实现城市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文化发展的综合目标,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该规划提出了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同时根据各区特点,提出了不同分区海绵城市指标要求,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指标表及海淀区海绵城市规划指标要求详见下表。
表1 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指标表表2 海淀区海绵城市规划指标表1.3功能分区该规划将全市划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海绵生态缓冲区、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区,自然本底保护区与水系功能改善区五大海绵城市建设分区,其中,海淀区主要位于海绵生态缓冲区、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区、自然本底保护区,局部位于水系功能改善区。
图2 北京市海绵城市功能分区2中观规划2.1功能分区《海淀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为重要指导理念,构建“西山源、双核心、六连廊、多点连片”的海绵城市规划格局。
全区划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自然本底保护区、海绵生态缓冲区、水系功能改善区及城市建设提升区,并制定海绵城市的分区管控策略。
浙江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附全文)
浙江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附全文)从浙江衢州市政府获悉,关于印发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详情如下: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柯城区、衢江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1月28日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省建设厅、财政厅、水利厅《关于做好2016年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建城发〔2016〕226号)相关要求,为全面推进我市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8号)精神,按照大力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转变城市建设理念,优化城市发展模式,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统筹协调城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关系,注重绿色生态措施和灰色基础设施、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的有机结合,实现空间约束和资源约束并重,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
用3年的时间,集中力量开展示范区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管理模式,为我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期限和试点范围(一)实施期限。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
(二)试点示范区范围。
三年试点期内,重点打造衢州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
范围为东至衢化路—府东街,南至物流大道,西至锦西大道、北至西安路—花园大道,面积约21平方公里,覆盖市区60%的人口。
三、工作目标到2018年底,实现以下4个方面指标:(一)城市雨水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示范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50%。
郑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年)
郑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年)公示稿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内容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综合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条件,识别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构建海绵城市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划定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提出建设指引;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进行分解,并提出管控要求;提出规划措施和相关专项规划衔接的建议;明确近期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区域,提出分期建设要求;完善保障措施和实施建议。
第2条规划范围研究范围为郑州市域7446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包括《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主城区,以及航空城、西部新城、白沙组团和九龙组团4个片区,规划面积共1945平方公里。
第3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其中近期2017-2020年,远期2020-2030年。
第4条规划原则生态为本:充分保护原有“山、水、林、田、湖”生态基底。
因地制宜:根据郑州市实际情况和主要问题,合理确定规划建设目标、适用技术、具体措施。
统筹规划:与排水规划、中水规划、防洪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充分衔接。
合理分区:根据汇水流域和管控单元等因素对规划区进行科学分区,合理确定各片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指标和管控措施。
第5条规划目标将郑州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第6条总体思路从市域角度分析郑州市整体特点,重点研究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同时对西部新城区、白沙组团、九龙组团、航空城等区域提出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和指引。
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总体思路。
主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以解决现状问题为主;新建区海绵城市建设以目标导向为主。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做好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依据,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小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条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根据城市降雨、土壤、地形地貌等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
第五条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可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也可单独编制。
第六条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规划范围原则上应与城市规划区一致,同时兼顾雨水汇水区和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完整性。
第七条承担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及以上的城乡规划编制资质,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章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的组织第八条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建设、市政、园林、水务等部门负责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具体工作。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经批准后,应当由城市人民政府予以公布;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九条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收集相关规划资料,以及气象、水文、地质、土壤等基础资料和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
第十条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中,应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有关意见的采纳情况,应作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报批材料的附件。
第十一条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经批准后,编制或修改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提出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开发管制要素之一。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6〕20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6〕20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有序推进我省海绵城市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到203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二、基本原则(一)转变理念、生态为本。
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注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等问题。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综合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状况、排水设施现状等因素,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科学划定城市蓝线和绿线,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相关控制指标,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
(三)统筹建设、有序推进。
按照新区建设和老区改造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工作重点,逐步进行海绵型公园绿地、海绵型住宅区、海绵型道路广场等项目建设,有序扩大海绵城市建设区域。
(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辽宁省海绵城市规划研究
智能规划NO.08 202360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辽宁省海绵城市规划研究王冰洁1 朱健锋2* 韩颖2(1.大连金普新区规划院市政交通所,辽宁 大连 116620;2.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摘要:海绵城市对于缓解城市内涝、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海绵城市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的一部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未来城市发展对海绵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与海绵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总结了辽宁省海绵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辽宁省海绵城市规划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海绵城市规划;辽宁省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936(2023)08-0060-03DOI :10.19301/ki.zncs.2023.08.020海绵城市建设对于缓解城市内涝、治理城市水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离不开科学合理规划。
《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应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指标、合理划分排水分区、实事求是确定技术路线。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展开和深入,海绵城市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的一部分,将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1]。
本文基于对国土空间规划与海绵城市规划关系的分析,总结了辽宁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发展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1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海绵城市规划需求1.1 我国海绵城市发展历程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水系统管理的思路或理念,即当城市中有多余的水时,可以对其进行吸收、保存,待缺水时再进行释放。
其理念与低影响开发(LID )、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 )等城市雨水及水系统管理理念类似[2],最初用于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在也用以缓解城市内涝、黑臭水体等城市水问题。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较国外开始较晚,但发展比较快。
《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公布
《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公布2020年之前,广州要对17个重要的片区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未来,广州还会建51个海绵公园、21个湿地公园以及25个人工湿地。
不仅如此,广州的宏伟目标是,到2030年海绵城市的建设范围要占建成区总面积的八成。
日前,市国土规划委公布了《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打造高密度建设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建设山水共生的岭南生态城市和宜居都市”。
根据《规划》,将以北部森林、中部园林绿地、南部滨海湿地以及珠江水系为生态骨架,在市域范围内构建“三纵五横多廊”的生态廊道网络骨架。
“三纵”是西部的“流溪河-珠江西航道-洪奇沥水道生态廊道”,中部的“帽峰山-火龙凤-南沙港快速-蕉门水道生态廊道”,以及东部的“增江河-东江-狮子洋生态廊道、广州东部生态带生态廊道”;“五横”是北二环生态廊道、珠江前后航道生态廊道、金山大道-莲花山生态廊道、沙湾水道生态廊道、以及万顷沙-凫洲水道生态廊道;而多廊则是各区组团的138条生态廊道。
而广州的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将会呈现为“两区、三轴、四片、十八廊、多核、多网”的布局结构。
《规划》对海绵城市进行了明晰的分期建设规划布局,其中,对于“近期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规划到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范围达到358平方公里,覆盖建成区面积228平方公里,占全市建成区总面积的两成。
具体而言,对广州11个区的17个重要片区进行了明确的规划,这些片区的建成面积少于近期建设范围面积,也就是说,到2020年,这些片区将比现状更大范围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这17个片区分别是:从化区中心区和温泉部分区域、南沙的蕉门河中心区、增城的中心区、天河车陂涌流域一带、海珠的琶洲地区和广纸地区、番禺的大学城、南站商务区部分区域、国际创新城、白云新城和周边地区、花都的中心区、荔湾的大坦沙和芳村地区、越秀的流花湖片区以及二沙岛地区、黄埔的临港经济区。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一、规划背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文件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
为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并做好申报下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准备工作,中心城区需要编制**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依据,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规划目标主要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建设海绵城市。
三、规划原则1.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
2.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
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相关规划,完善技术标准规范。
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切实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能力。
四、规划范围及内容规划范围为《**城镇群规划(2016-2030)》确定的**区、**区、**区、**县和**新区,规划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同时,选择高铁新区及周边面积约20平方公里范围作为试点建设区域,并做好江西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规划设计内容:**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和试点建设区详细规划。
五、规划年限规划年限:2017-2030年六、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4、《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8、《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9、《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GJ32/TJ113-2011)10、《**城镇群规划(2016-2030)》11、《**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12、《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1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14、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15、其它相关规划、文件七、规划编制内容1.综合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条件。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海绵城市专项规
划(2016―2030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青政办发[2016]10号
【发布部门】青岛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4.08
【实施日期】2016.04.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
(青政办发〔2016〕10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青岛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30)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
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
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
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