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1. 课题背景介绍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被广泛推崇的教学模式。
本次课题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探究其对学生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促进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被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以及它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2. 小组合作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经历了从选题、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到成果展示的完整过程。
在选题阶段,小组成员们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制定计划时,大家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并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
分工合作阶段,成员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共同推进课题研究的进展。
在成果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都精心准备了展示材料,向全班同学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3. 学习成果展示各小组在成果展示环节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专业水平。
他们通过PPT、视频、报告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展示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分享了他们的研究发现,还深入探讨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也体现了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4. 问题与挑战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了研究进度。
其次,部分小组在选题时过于宽泛,导致研究难以深入。
此外,一些小组在成果展示环节存在表达不清、材料准备不充分等问题。
5. 经验与教训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有效的沟通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小组成员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其次,选题时要充分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和深度。
选择一个适中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有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最后,充分的准备和细致的展示是成果展示环节成功的保障。
同学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确保展示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
【摘要】通过研究和讨论,我们意识到:“改善化学教学现状,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意义重大而深远。
”“初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小课题正是为了探讨化学教学新思路所进行的大胆尝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一、课题研究的提出(一)现实背景当前的化学教学,仍然在沿袭老套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
”现实教学中大多合作小组出现在教师的公开课中,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小组合作缺少普遍的参与度、规则制和实效性。
虽然增加重视了实验教学,但这种形式满足不了化学优生的好奇心和渴知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出其内在的潜力和积极的创造意识。
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通过研究和讨论,我们意识到:“改善化学教学现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意义重大而深远。
”“初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小课题正是为了探讨化学教学新思路所进行的大胆尝试。
(二)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这一目标却常常被单一的认知目标所遮盖,受表面的活动形式所折腾,其根源正在于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所以教育理念的提升更具有根本性。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甄选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优选.)《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我们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建构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1、分析目前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调研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标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和挑战1. 背景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与组内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分享思想、经验和知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主要是通过独立学习和课堂讲授来获取知识,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在现代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
2. 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遇到的挑战,并从中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3.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共有10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另外还对几个小组进行了访谈。
4. 结果(1)学习效果:大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表示认可。
他们认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分享。
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反馈也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激发学习动力。
(2)学习挑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主要包括:组员之间的合作默契不足、角色分配不明确、个人学习目标和节奏不一致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组内效率降低、沟通困难以及个别学生被边缘化。
(3)解决方法:针对学习挑战,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培训、设立组内角色和责任分工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期组内评估和给予积极反馈,激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5. 结论与建议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并解决挑战,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学生也应努力发展合作和沟通能力,充分参与和贡献小组合作学习。
大学生小组合作体验报告
大学生小组合作体验报告1. 引言在大学生活中,小组合作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我们可以共同探讨问题、协作解决难题、培养团队精神等。
本文将分享我在大学生活中的小组合作体验,包括小组组建、合作方式以及其中的收获和挑战。
2. 小组组建小组组建是小组合作的第一步,一个好的小组组建可以为后续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小组会通过老师的安排或者自由组建的方式形成。
在组建小组时,我们可以根据兴趣爱好、专业背景和性格相似性进行匹配。
我曾经参与的一个小组由五个人组成,我们之间有着相似的专业背景和共同的学习目标。
这样的组合使得我们在后续的合作中能够更加默契地协作,并且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合作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合作方式的选择对于合作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我们小组采取的一些合作方式:3.1 分工合作我们小组在合作项目中通常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
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负责项目中的不同部分。
例如,在一次研究报告中,我们分工明确,每个人负责不同的研究内容并进行深入的调研。
最后,我们共同汇总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报告。
3.2 讨论会议为了保持沟通和合作的有效性,我们小组定期进行讨论会议。
在会议上,我们能够就项目的进展、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会议还能够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合作策略,提出改进意见,并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够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3.3 分享资源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会互相分享学习资源和资料。
这有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并且能够节省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
通过分享,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4. 收获和挑战小组合作为我带来了许多收获,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4.1 收获通过小组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在合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意见,并寻找共识。
我发现,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团结合作,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此外,小组合作还锻炼了我的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题报告WORD格式.整理版《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提出的背景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
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学生是研究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研究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研究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研究方式的形成。
"可见,合作研究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堂教学缺乏活力。
表现在学生思维不活,语言不活,缺乏独特的想象力,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生的学围绕教师的教转,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听得多,独立思考、自我表现机会少,兴趣低。
(2)仍有教师"牵"着学生走的迹象。
学生学得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缺乏自主、合作研究的实践活动,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多考多学,少考少学,不考不学。
(3)目前各学校都普遍存在着重解题技巧、书面测验,轻口头表达、实践活动;重教学结论与学生的学会,轻研究过程与学生的会学;重个体研究与竞争,轻小组合作与竞争;课堂的讨论研究,往往流于形式。
这与课程改革目标以及面对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等要求相去甚远。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建立,解决目前课堂学生研究效率不高的问题。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XXX数学小组合作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XXXXXX我校课题组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堂合作研究的有效性研究中去,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合作研究有效性的理解,实验教师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研究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总结如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构建“小组合作研究”等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研究方式。
所谓“小组合作研究”,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研究。
一、小组合作研究的必要性。
国家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研究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研究数学重要方式,小组合作研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同时,利用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让学生互相研究,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而且小组合作研究能较好的解决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研究、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明确了小组合作研究的意义。
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研究知识的研究方法,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研究体式格局,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研究,在研究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砚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干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南海区西樵镇第四小学课题组第一部分研究概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活动开展已半年多,到了深入实施阶段。
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探索中反思,反思中总结,有成功,有喜悦,有困惑。
一、研究背景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对学习方式变革给予高度的重视,它反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将学习当作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研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
因此,在推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计划(实验稿)》,实施(实验)研究性学习课程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研究性学习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在我国,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问题比较普遍。
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在当前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先备知识存在差别,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异同,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合作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合作研究通过组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合作研究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改进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本课题以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合作研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效果和影响。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探索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1. 分析合作研究对初中物理学生研究动机的影响;2. 探讨合作研究对初中物理学生成绩的影响;3. 研究合作研究对初中物理学生成才能力的培养;4. 探索适合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的教学策略。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模式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问卷调查、成绩比较和学生评估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和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观察,得出以下结果和发现:1. 合作研究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机,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2.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学生成绩有所提高,表现出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小组合作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针对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的教学策略包括:分组合作、角色分配、任务设定和评价反馈等方面。
五、结论和启示本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研究的积极影响是明显的。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是有效的教学模式。
通过合作研究,学生的研究动机、研究成绩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和推广小组合作研究,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研究局限性与展望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样本规模较小、研究时间较短等问题。
《合作学习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合作学习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开题报告《合作学习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开题报告执笔:黄建勇一、课题试验背景在新课改的热潮中,“少、慢、差、废”的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公众的严厉批评,“难写”与“难教”的教学矛盾导致了“怕写”与“怕教”的心理症结,严重挫伤师生的作文积极性。
学生作文现状不容乐观。
据我校语文组对七年级学生进行的作文现状调查数据看,大部分学生(58.3%)自觉作文水平一般,只有极少数(3.3%)学生自认为“优秀”;95.9%的学生觉得作文难写,其中,12.9%的学生时常面对写作障碍,更有1.4%的学生每次作文都陷入困境;写作困难主要表现为:文章写不出新意、不知该写什么、不知该怎么表达、作文语言不够生动、难以拟题和开头等等。
新课标大力倡导合作学习精神。
大多数学生渴望以合作学习方式上作文课,以改善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调查问卷表明,80.7%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74.5%的学生认为“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学生们认为,其好处还在于能“获得别人及时的帮助”和“提高写作积极性”。
持反对态度的学生只占4.3%。
在问卷的“对作文教学的建议”栏中,学生们也普遍呼吁:“教师少讲一些,让我们多互动一些”、“让我们互相批改作文”、“建议多让小组讨论作文的得失”等。
二、研究的目标、方法和试验设计1、研究目标(1)以学生的作文思维环节作为突破口,通过培养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从而达到提高作文质量的目的;(2)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课堂组织形式,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作文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性、丰富性和生动性。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课题组成员围绕作文课题,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2)调查研究法:课题组通过问卷、座谈、研讨、访谈、对照组比照等方法,来确定本课题的作用和实际效果;(3)行动研究法:遵循课题基本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作文教学的创新手段,使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这些报告合作学习对学生认知和非认知开展都较有成效的实验研究,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各年级阶段、各学科的研究很不平衡,特别是在高年级阶段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还很不够。
﹙四﹚、可创新之处
1、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地位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上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突破固定的教学模式,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展独特的思维
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此理论提出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表达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场引入并进展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浙江、山东、江苏、上海等地陆续有一些合作性教学的研究成果。浙江杭州市“促进初中学生个性最优开展〞课题的一个子课题尝试运用了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其实验结果说明,采用小组教学,能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培养了学生在集体中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对后进生也有很大帮助。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是一项从教学领域全面探讨合作学习的大型实验研究,此项研究试验单位涉及山东、广东等九省市的百余所学校,历时长达六年。研究结果在实践上证明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展;理论上出版了?合作学习导论?、?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等研究成果,为我国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另外还有江苏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上海的“分组教学的设想和实践〞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谈到合作学习在国内的研究状况,我们不得不提起杜郎口中学——刚刚升起的教改之星,也是合作学习典型的成功案例。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或参考,也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开展。对国内相关方面的学术论文和专著进展检索,发现有关合作学习的专著较少,主要有:王坦著?合作学习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黄政杰等著?合作学习?,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张玉民主编?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培养与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等。关于合作学习的学术论文已经相当多了,多是进展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和结合某学科教学进展实验研究。有关的硕士论文〔包括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有80%以上是结合某一具体学科进展实验或研究的,这应该说是个好现象,因为理论的研究终究要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并承受实践的检验。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刘学翠,沛县沛城镇王楼小学一、课题的提出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被更频繁地使用。
然而,大多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者对这种学习形式缺乏深入的理解。
大多数操作过程都是基于教师自身的经验水平,而有些操作过程只是将小组学习作为一种形式,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性,这也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许多教师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体现优势教育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这一学习形式。
教师们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的认识是正确的,但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当前只知其表,不详其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过分注重教学形式,没有从学生本身出发,不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培养了学生敢于交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使学生潜在的才智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为全面贯彻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意见,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市课堂教学实际,在全市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
为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的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3篇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3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篇11、课题提出的背景:新形势下,建立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学习,合作创新是人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
课程改革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但是又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清远英德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大班额教学现象比较普遍,新课程倡导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然而由于班额大,学生人数过多,严重影响新课程目标的落实,班级人数多,确实给合作学习带来困难,然而又不能因为班额大就降低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探索出一条新路,提高大班额下数学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是我市数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同时邓校长的二级课题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基于这些,本课题立足实际,在大班额现实下,实验自主发展策略和学习指导策略,探索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共同活动、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结构。
2、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合作学习小组的参与度。
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真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究影响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3)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4“自主、合作、探究”与“纪律、噪声”如何有效协调,如何提高学生合作中参与的均衡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化……这都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研究内容(1)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作用。
因为我们每个班的人数都比较多,课中课内由教师难以照顾过来,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必要。
(2)影响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3)如何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
4、研究方法(1)文献法: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特别是理论水平低,必须上网查找资料或阅读有关研究合作学习的文章资料,并借鉴引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已由课堂延续到课外,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经过几年的努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初步构建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经过课题组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学习、讨论与反思,一个“创设情境——个人探索——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回顾——拓展应用”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已初步形成,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推广,以求进一步完善充实。
2、教师观念全面更新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实验研究,教师的观念得到全面更新。
在学习观方面,认识到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核心要由枯燥的被动灌输转变为愉快的主动发现;在知识观方面,认识到学生通过体验、顿悟、自省、直觉而得到的隐性知识,是决定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学中要树立以知识的“质”和“结构”为主的观念;在教学观方面,认识到要善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敢疑、善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标新立异,自觉参与集体学习,主动挖掘知识发生的过程;在教师观方面,认识到教师角色要由“教”者变成“导”者,努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一是学习的目的更明确。
由考试得高分转到培养自身独立学习能力上,即学会终身学习,学会做事、学会自存、学会自我教育,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
二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了新标准。
明白了学会知识的过程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新知识的一种解释过程,掌握知识必须通过自己的体验,必须经过自己对知识进行分析、研究而获得。
三是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初步学会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审视和评价,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是提高了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能够做到积极承担个人在小组共同任务中应负的责任,能够相互支持、配合、互动,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集体加工。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至今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但将它应用于中国教育教学领域,仅始于十几年前,就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还不普遍,如果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也是形式的,还没有落到实处,走过场的现象比较突出。
尤其是面对五六十人的大班额,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处于次要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在课堂中或者只是“个人”,或者只是并无实质性功能的所谓班级之一员。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会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小组合作教学研究中来,得到更多的研究成果。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发表时间:2008-12-29 16:47:34 访问次数:2001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一所普通汉语学校二、三年级的部分班级学生进行为期四年的行动干预研究,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以区上的“合作学习”总课题的总目标为指导,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子项进行研究。
作相关分析发现:(1)教师组织学生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吗?(2)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一定的策略的,这种策略也是可以习得的。
(3)怎样的评价能够促进小组合作有序、有效的进行。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性一、课题的理论背景、意义、现状和趋势1、理论背景:*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德国教育家禄贝尔主张尊重儿童的“自动”,他极主张要通过有组织的游戏和活动来发展儿童的“天性”,使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用活动的体验去取代“说教”与“静听”的教学方式。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研究总报告(一)研究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也是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交往、促进社会技能和学习技能的发展,并能大面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分析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导学案设计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策略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研究表明,通过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了教学成绩。
(二)研究主体1.问题的提出(课题背景,目的意义,研究价值等);为了使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须的素质,我国新一轮素质教育改革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课程目标和功能随之调整,传统教学模式也面临着变革,合作学习应运而生。
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和相应的教学方式,强调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密切合作的关系。
二十世纪社会心理学开始研究合作学习理论。
欧美国家的专家在七十年代初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发现了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它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增进彼此间的交流以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显著功效,被人们誉为几年来最主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成为中学课堂的一大亮点。
但是如何采用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仍然是教学中的困惑。
因此研究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和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首先具有理论意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实验教材极力体现的一种理念,目前被广泛的运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
一、利用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预习时合作,调动预习积极性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
但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学习起来感到吃力。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既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二)练习时合作,兴趣和效益双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
如生字生词、古诗积累、重点篇目的重点段落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掌握,提高正确率。
这时就可以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
(三)读议中合作,互相激活思维,提高积极性开展小组合作下的“读”,组员之间互相监督,彼此之间认真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在讨论时也会有所见解。
我在教学时经常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阅读,可以分角色朗读,可以分段交换朗读,分别记下对方的错误,这样学生会积极地参加阅读,并且很认真。
另外,在讨论时,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监督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
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
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的文献综述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的文献综述课题编号:课题主持人:数学教研组负责人:摘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
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
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合作学习,特别是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有效合作学习的主要教学策略包括选择合作伙伴与明确责任分工、采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等。
本文意在对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本文的关键词:合作学习;概念;理论基础;现状与问题分析;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于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在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正在被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受传统学习方式的长期影响,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对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索不够,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得合作学习方式正在被一些中小学教师所误解。
在深入中小学校进行“观课”的过程中,就这一问题与一线教师开展了课堂志的研究。
一、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有很多,以下是国内外若干代表性的合作学习定义: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他们整个小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著名学者,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为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
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
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和乐趣。
二、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
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
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
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
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
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
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