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学习笔记 班会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观后感
班主任工作心得班主任要对学生负责
班主任工作心得班主任要对学生负责,要对家长负责,还要对学校负责,因此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很复杂、琐碎的工作。
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去创造良好的师生呢?在我看来,只要本着真心诚意替学生着想,与学生将心比心,与每个学生做知心朋友,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一、情感是建立师生关系的桥梁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一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更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这其中,“爱”便是根本。
班主任在师生情感沟通过程中,应有主动性。
平时的一个眼神、温柔的一个手势,或者早上主动向学生问早,都可以缩短师生间的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
只有班主任的热情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才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对生活、学习充满信心,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依赖感。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不了冲动和干愚蠢的事,当你为此相发脾气或训斥时,别忘了提醒自己,他是学生。
当然,这种不是姑息迁就、没有尺度,而是尽量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讲伤学生心的话。
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是宽严适度、严爱统一。
二、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所受教养、熏陶不尽相同,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如性格、兴趣、意志、情感和动机各显示其独特的个性。
因此,我认为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
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
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在通过广泛接触学生,采取个别谈心、家访、班队会、综合课、小竞赛等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感受他们的情感世界。
让学生淋漓尽致地显示“才华”,发挥一“技”之长,并适时加以鼓励与指导,有时只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
同理心的内容及要点
什么是同理心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在论述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时,都会特别强调,同理心是人际交往艺术的核心准则,是参与人际交往的个人能够获得他人信任的最佳途径。
许多针对成功人士,特别是卓越领导者的问卷调查也一再提醒我们,同理心在这些成功人士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有人甚至说:“没有同理心,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是成功,什么是领导力。
”那么,到底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Empath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
学者们通常是这样来定义和描述的: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其实,同理心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
无论在人际交往中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只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尽量了解并重视他人的想法,就能更容易地找到解决方案。
尤其是在发生冲突或误解时,当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到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的立场和初衷,进而求同存异、消除误解了。
其实,同理心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的想法。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就是说,具有同理心的人能够做到“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不愿意接受的待遇,千万不要施加给别人;另一方面,应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欢的东西或愿意接受的待遇,并尽量与他人分享这些事物和待遇。
西方文化同样也有强调和推崇同理心的传统。
摩西戒律强调:“对自己无益的,亦不可施加于他人(Whatever is hurtful to you,do not do to any other person)。
”耶稣“黄金法则”说:“你们愿意人怎么待你们,你们也要怎么样待人(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n do unto you)。
”这些论述都是同理心的最好表现,与孔子等东方先哲的论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曾寄语广大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作为技校的班主任教师,面对技校生源差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我们更能体会到肩上所挑担子的分量和责任,更需我们按总书记的要求去做: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育人。
一、静下心来教书——努力塑造班主任文化形象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是一名优秀的教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塑造自己的教师文化形象。
(一)要有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电工、冶金等专业知识。
一个人最佳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为基础。
技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教师应努力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首先使自己成为本领域的专家和能手,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有“读”领风骚,以“文”化己的文化知识教师应精通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也就是说班主任应既是杂家,又是专家。
班主任要想成为杂家、专家,我认为要读班主任专业“经典”书籍;坚持浏览报纸杂志,特别要阅读教育类报刊;在家也要上网学习,鼠标在握,就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三)要有机智丰富的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更具体地说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教师的教学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在这些情景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
技校教师只有针对技校学生的特点,利用当时的情景有分寸地进行工作,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来。
(四)要善于反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文章,有可能成为名师。
但反思应站在教育的根本上进行,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反思要紧扣教育教学实践,如我们平时简单地擦黑板,我们可以讨论思考以下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值日生的职责,新型师生关系。
从座位的安排想到: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公平,教师的形象。
反思要善于与他人作比较,反思还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与人相处要有同理心
与人相处要有同理心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其实,同理心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不愿接受的待遇,千万不要施加给别人。
西方文化同样也有强调或推崇同理心的传统,摩西戒律强调:对自己无益的,亦不要施加于他人。
耶稣的“黄金法则”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对待别人。
这些论述都是同理心的最好体现。
因此,会有下面的这段话: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获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获一个恶果。
你有权非公平的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
进一步说,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你身上。
举例:黄跃是一位留学生,曾经在美国的一家快餐店打工。
有一天,他错把一小包糖当做咖啡伴侣给了一个女顾客。
女顾客非常恼火,因为她正在减肥,必需禁食糖和一切甜点。
这位顾客大声嚷嚷,简直把糖当成了毒药。
黄跃一下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这时,经理闻声过来,轻声对黄跃说:如果我是你,马上道歉,把她想要的快给她,并且把钱退还给她。
黄跃照着经理的话做了,再三道歉,女顾客哼哼了几下就不出声了。
下班后,黄跃等着经理来辞退自己,而经理对他说:如果我是你,下班后我大概会认认真真地把这些东西熟悉一下,以后就不会拿错了。
通过这件事,黄跃知道了“如果我是你……”这几个字就是对方给你的包容,就是对方已站到了你的立场,而不是和你对立和不考虑你的情绪。
生活中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强调的也是同理心。
无论是在工作中或是日常生活中,凡事有同理心的人,都善于体察他人的意愿、乐于理解和帮助他人,这样的人极容易收到大家的欢迎,也值得大家的信任。
同理心
前置思考请阅读以下关于姐姐和弟弟的小故事,并思考:这给你什么启发?走在回家的路上,念小班的姐姐,突然对我说:“阿姨,弟弟用学步的车撞我。
”哇!第一反应,成人的道德判断立即涌上,心想,这个小孩儿居然会告状。
瞬间,有些着急与失望。
望着她那无辜闪亮的眼眸,我突然记起,心理学中提到,同理心的训练是了解、尊重与接纳对方的第一要素。
于是,我想象自己是个三岁半的小孩,揣摩着被撞的疼痛。
接着,响应她:“真的,阿姨被撞的时候,也好痛。
”“真的?”她仿佛明白了自己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孤独的痛,原来可以被理解的。
“嗯,弟弟不小心也撞到阿姨。
你知道吗?你小时候坐学步车,也会不小心撞到阿姨,阿姨也会痛耶!”“真的啊!嘻嘻…...”从她会意的眼眸,我想,她真的懂了。
“真的,阿姨知道,你小时候还小,不是故意撞我的。
弟弟也还小,不是故意撞你的。
你要不要原谅他?”“对啊,弟弟还小,不是故意撞我的。
阿姨,妈妈说弟弟还小,要原谅他。
”“嗯!”我们继续踩着轻快的步伐回家去。
回到家,她立即快活地和弟弟玩成一团。
弟弟正值学步阶段,带着可以随意移动的自由度,通过学步车横冲直撞地探索世界。
这般年纪的幼童,正开始探索自我与他人的界限,虽然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
念小班的姐姐,对于自我与他人的理解,则相对更多。
其实,“弟弟还小,要原谅他”,是她被撞时,妈妈就告诉她的话。
然而,少了中间这段“同理”的处理,疼痛的记忆仍然会留在皮肉间,委屈也会驻进小小的心灵中。
Q1:什么是同理心?A:1、同理心(Empathy),源自希腊文empatheia(神入),是指:能设身处地觉知、理解和把握,他人的情感、认知状态。
比如说,前置思考中,阿姨对于姐姐说的话,体现出来的就是同理心。
阿姨将自己想象成为一位三岁半的小孩,想象着突然被一个学步车撞到的那种痛感,然后表达出对这种痛的理解。
被撞的痛只是皮肉一时之痛,但触发出来的委屈,则可能会在姐姐的心灵中驻留很久。
通过与阿姨的沟通,姐姐发现这种并不,而且自己也曾经无意在中导致别人的痛苦,对于这种委屈就会释然。
孟子讲义 001-人性本善 人同此心
人性本善,人同此心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究竟有没有共同的人性?人性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这些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争论。
从逻辑上来说,人性肯定是有的,而且人性只能是善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任何一种事物存在,就必然有这一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否则这种事物就不可能存在。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世上,也必然有其作为人类而存在的本质属性,这就是人性。
其次,当我们说:一类东西的性是善的,这意思就是说,这一类东西的存在,合乎人的目的,符合人的愿望。
同样,当我们说: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其本性是善的,这意思就是说:人类的存在,从总体上来说是符合人类的目的,是符合人类的愿望的。
如果我们否认人性是善的,那就等于说,人类的存在,根本不符合人的目的。
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因此,人类作为一个类,其整体的性对于人类自己来说,不可能是不善的。
然而,人性的问题,又不能仅仅从抽象的逻辑意义上来论证,因为所谓善,所谓恶,都是有具体内容的。
孟子所说的善,具体内容就是仁、义、礼、智。
因而,孟子与告子等人讨论的性善、性恶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讨论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是否具有普遍合理性的问题。
按照孟子的思路,仁、义、礼、智,并不是儒家硬要从外部强加于人的,而是人性中本来就有的。
仁、义、礼、智,既是高尚的道德理想,同时又是人性中固有的内在要求,是天赋予人的“命”,因而可以称之为“天爵”。
应该说,仁、义、礼、智的具体内容,虽然有许多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的是糟粕,有的已过时,但同时也的确包含了不少反映全人类普遍本性的东西,这些东西正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善。
孟子的性善论告诉人们,人同此心,心通此理,人人心中都有善的萌芽,都可以体验到善性呈现,人性之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
因此,儒家的学说,不过是要启示人们自觉省悟到这种存在,使之发扬光大,充分呈现,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合乎人的本性的人。
一、人心、人性与天命孟子说:真诚尽力地开掘自己的本然之心,就可以认识人类普遍的本性,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相通、性相近。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通用5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教育的智慧》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工作者、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崇德先生写给中小学教师的近着。
本书以创新的意识,严密的逻辑,源于教改实验的科学性,以及生动流畅的文笔,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高度上对素质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回答了基础教育改革中许多重要的问题。
掩卷沉思,书中的不少观点给我们以启发,能够让我们回味。
其中尤以第二章中阐述的“教师的素质”给我感触最深。
本章以“认识自己:教师就应是什么样的人?”一问展开阐述。
林先生喜欢赵朴初的诗,而我读了赵朴初的诗也十分感动和安慰,同时也更添几份职责。
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赵老的《金缕曲——献给人民教师》:不用天边觅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
历尽艰难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
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
患与安,无论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
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澡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
费尽了千方百计。
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
光和热,无穷际。
赵老的这首诗饱含了对人民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与赞美,我们每个教师读本诗都会心中涌起一份激动和安慰,同时更多地会反思:我做到诗中所写的那样了吗?我是否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应对教育改革的大潮,教师能否跟上,这决定我们教师自身的努力程度,决定我们是否具备了适应教育改革应具有的素质。
那么,教师务必具备哪些素质呢?林先生透过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认为教师素质在结构上应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监控潜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下面将我的学习理解与大家交流,以求共勉。
一、师德与诗魂——教师的职业理想。
同理心
同理心及其应用同理心在新华字典上的解释是:就是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
对其具体化即透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他人;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在既定已发生的事件上,把自己当成是别人,想像自己因为什么心理以致有这种行为,从而触发这个事件。
同理心,是情商(EQ)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的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将心比心,这样你就知道对方为什么会那么想,从而更能理解对方的做法,减少误会和冲突。
有时候可能衡量过对人/事的影响,尽量接受/谅解别人的处事方式、作风和行动之后,调节一下自我的反应,便是 "同理" 的表现。
就算因此而改变原本的做法或甚打消初衷, 并不代表被同化,而是体谅和尊重。
一、同理心与我自身刚进入大学,对一切都很陌生与新鲜。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恐惧,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聚到了一起,大家都是彼此陌生。
而且老师也不是之前在高中学校里那个和蔼而熟悉的老师了。
所有的一切照成了自己对大学的不好印象。
刚开学没几天,就很想回到高中学校,回到自己的家乡。
因为仿佛只有在那里才能感受到温暖。
接着就是自己的不理解与内心的不平衡了。
4个人一个宿舍,总是有矛盾与冲突;刚刚认识的同学,有些人热情,有些人冷漠;老师对个人的重视与关心很少……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只用运用同理心的原理。
4个人一个寝室,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我不能要求别人和我自己一样,因为我自己也不可能和别人是一样的,只有试着理解与忍让;刚刚来上大学,大家都不熟悉,也许有些人是慢热型,所以一时的冷漠是可以理解的,自己不需要伤心或者想太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自己所在乎的问题,就会觉得那都是小事;大学老师要接手很多班级,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生活起居与学习,而且老师也有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通用3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1读了李老师的《教育的智慧》,里面有很多的思想让我印象深刻,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课堂师生关系的新境界为“共享式””“教育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必须享受职业,你才能做好这个职业。
”……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班主任,李老师无疑是我最应该学习的榜样。
他以教育为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乐趣,全身心的奉献教育,关爱学生。
首先,课堂师生关系的新境界为“共享式”。
就像面对美味的食物,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来品尝,互相交流美味,分享乐趣。
在共享当中,获得营养,体味分享的快乐。
是啊,虽然比喻并不特别贴切,但却令人醍醐灌顶。
传统的观念当中,教师只是需要把知识传播给学生,是单方面的给予,学生的接收情况,知识到达学生头脑中产生的化学反应如何,老师是知之甚少。
然而,教育的发展让我们知道,现代的教学并不再只是一味的灌输,而是交互式的双方互动。
老师的教,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
这就更需要老师具有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
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总怕讲得不够全面。
所以课堂上,我尽量把方方面面都讲到,但学生的成绩却非常不理想。
经过反思,我想讲的过多,让学生参与互动的过程太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教育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李老师提出了很多人也在困惑的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但成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管理沟通的金钥匙——同理心
管理沟通的金钥匙—-同理心“以人为本”近年来成为现代管理的主题。
这说明,随着我国企业管理的进步,人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比较以后,你会发现,西方企业的以人为本是以人的愿望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我国企业的以人为本,是对员工的关怀与同情。
似乎每年的节日期间,到劳模和困难员工家里去慰问,组织座谈会,发一些纪念品,这就是以人为本了。
其实,这是以人为本的最基本层次,对于关怀与同情而言,我们称其为同清心.与生硬地讲道理相比,同情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更加人性化。
讲道理,在管理中是需要的.不讲道理,不可理喻,怎么能搞好管理呢?讲道理,代表着有是非感,也就是有正义感、公理心。
有人把同情心和公理心对立起来,只动感情而忘记理性,或者用理性排斥感情。
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情感动物,后者让人感觉冷酷无情。
管理者既要有同情心,又要讲道理。
于是,一个公式诞生了:同情心+公理心=同理心我们先从一个故事中了解同理心。
英国有一个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戴安娜王妃在看过她的优美舞姿后曾夸奖她像“一只洁白的小天鹅"。
不幸的是埃利在12岁时患上了骨癌,被迫截肢。
在手术前,埃利的亲朋好友以及她的观众纷纷来探望,安慰埃利。
有人说:“别难过,说不准还会出现奇迹,还有机会慢慢站起来呢!”有人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们都在为你祈祷.”埃利一言不发,默默地向所有的人礼貌地微笑,以表达谢意.戴安娜王妃也在百忙中来到了埃利的病床前,她把埃利搂进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得了病以后,什么样的安慰话都听过,就是没有人这么说过,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戴安娜王妃!不是简单地规劝或表示同情,而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戴安娜王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同理心.看来,她在英国国民中形成的巨大威望,不是没有原因的。
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是同理心的主要特征。
如果做不到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即使同情,也是没有道理的,甚至会闹出笑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哲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哲理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们常说“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句话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心理和思维方式。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理解和认同他人的心理状态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哲理的含义和应用。
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表达了人类在情感和心理层面上的共通性。
无论是快乐、愤怒、悲伤还是焦虑,这些情绪和心理状态都是人类共有的。
当我们面对同样的困境或挑战时,我们会产生相似的情感和思考方式。
因此,当我们遇到他人面临困难或挫折时,我们应该尽量理解并共情,以提供帮助和支持。
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强调了人们在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上的共同点。
尽管不同文化和个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但在基本的道德原则上,人们是相通的。
对于正义、公平和善良的追求是人类共有的特征。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尽量达成共识,并寻求合作和和谐。
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还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建立人际关系和群体合作。
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我们的言行会影响他人的情感和思维。
因此,我们应该谨慎选择语言和表达方式,以免给他人带来伤害。
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提醒我们要在处理冲突和争议时保持理解和宽容。
人们的观点和意见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但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来实现理解和和解。
尽管我们可能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权利和自由,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一种关于人类思维和心理状态的哲学观念。
它提醒我们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要理解和关心他人的心理状态,尊重他人的价值观,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当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和认同他人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才能建立起更加和谐和包容的社会。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运用这一哲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家校沟通明白家长心理需求
家校沟通明白家长心理需求俗话说:“人同此心,事同此理。
”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会与他人在某种相同的刺激下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或心理体验。
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如果能换位思考,便能与家长形成共振共鸣,对学生的教育和班级的管理都会起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
但是,心理效应具有两面性,应该适时、适切、适当地使用它,避免适得其反。
因此,班主任必须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懂得察言观色,以同理心换取家长的信任。
对于班主任而言,恰如其分地运用相关的心理效应,使之成为自己日常工作的助推器,能使“家校共育”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一、巧用心理效应,助推家校沟通(一)自己人效应有效缩短彼此的距离自己人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在对方提出某些难为情的要求时也不太容易拒绝。
所以,班主任要尽可能拉拢与家长在心理上的距离,强化自己人效应,增强人际关系,让家长接纳并认可班主任是“自己人”。
在教学生涯中,班主任经常会遇到成绩优异的学生偶尔发挥不佳,考场失意,在家长打电话来关注孩子成绩的时候,可以在言辞中透露出自己对孩子成绩和身心的关注并不亚于家长,这样就会让家长从心里认可班主任对他的孩子非常重视,从而接纳班主任的建议,甚至对班主任表示感激。
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更能捕捉到苍蝇,人心也是如此。
假如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即自己人’。
用一滴蜜去赢得他的心,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大道上。
”因此,班主任要找准时机,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关系,创造班级的整体优化效果。
(二)调味品效应——大大增加沟通的趣味家长和班主任在交谈之间经常会说一些“废话”或是“闲话”,从而让双方产生心理交融,这种语言实际起到了“调味品”的作用,所以本质意义上不算是真的“无用”或“多余”。
尤其是班主任,在舆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一味地就事论事。
“调味品”的语言既能点缀彼此之间的谈话氛围,又能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减少误会。
自己这样以为别人也这样的成语
自己这样以为别人也这样的成语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它们言简意赅,富含哲理。
有些成语表达了人们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即认为自己是这样,别人也一定如此。
以下将介绍几个表达这种观念的成语。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为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个成语体现了换位思考的道德原则,但有时候人们会犯“己所欲,施于人”的错误,认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也应该喜欢。
2.**推己及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以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把自己想法强加于他人,认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就是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3.**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这句话表示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的心理反应是相同的,大家的想法和感受应该是相通的。
但在现实中,每个人的经历和立场不同,这种“以为别人也这样”的想法可能会导致误解。
4.**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用自己狭隘的心思去猜度别人的心思,通常带有贬义。
它反映了有些人倾向于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别人,认为自己怀有的想法别人也会有。
5.**井底之蛙**
成语“井底之蛙”形容视野狭窄,见识浅薄。
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便以为天就这么大。
同样,有时人们会局限于自己的经验和认知,错误地认为别人所知所想与自己相同。
这些成语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和思维方式,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造句 [教育叙事案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造句 [教育叙事案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曾经听过**市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给五(1)班学生上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还聆听了他的讲座,我受益良多。
同时边听边对照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原来同理心它是人类沟通的一种方式,是一种以真诚的、尊重的,积极倾听态度去关注对象的谈话形式,简单地说,就是在发生冲突,产生误解或学生希望得到帮助的时候,我们能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了解对方的初衷,消除误解,给予有效帮助,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于是,我把新道德理念的要求——同理心,贯彻到学生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体会到“诗意人生”。
我不仅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不离不弃班中的特殊学生和中下生。
我尽最大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按照同理心的要求,我率先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概念的参照系统中,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以学生的思想去观照学生的言行,从而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理解,由此产生亲切感和满足感,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记得一节语文课结束后,同学们学得兴致盎然。
可是,小希却好像一只缺少食物的小鸟一样,提不起半点精神。
双眼空洞的延伸,若无其事地靠在椅子上胡乱涂鸦的神态,似乎总处在另一个空间漫游。
这样的学习面貌又怎能有好的成绩呢?到底有什么在左右着这个原本应该快乐生活的孩子呢?我知道,与同龄孩子比较,他虽然学习能力一般,反应不太灵活,但是,他善良,尊敬老师,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着可贵的一点集体荣誉感。
为了改变他那萎靡不振的学习现状,我尝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
我多次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以往的生活、学习情况。
利用课余时间,见缝插针,找孩子聊天,了解他的想法。
课后亲自为他补课,为她配搭学习伙伴……可他似乎与我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这些做法收效甚微,并没有真正地解决他的厌学、怕学的问题。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哲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哲理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类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然而,尽管我们在表达方式和观点上存在差异,但在内心深处,我们都希望获得幸福、安全和尊重。
因此,我们可以说,尽管人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文化,但我们的内心都有着共同的渴望和需求。
人们都渴望获得幸福。
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人们都追求快乐和满足。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欢乐和意义。
这种渴望是人类共同的心声,不受文化、种族或社会地位的限制。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追求,不断努力创造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够追求幸福的社会。
人们都渴望获得安全。
无论是身体安全还是心理安全,人们都需要一种稳定和可靠的环境来保护自己。
在这个多变的世界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威胁,如疾病、战争和自然灾害。
为了满足人们对安全的需求,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正和稳定的社会体系,保护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人们都渴望获得尊重。
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认可和尊重,不论其性别、种族、宗教或其他身份特征。
尊重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关键。
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和歧视,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只有当我们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共鸣。
然而,在实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目标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超越自我中心主义,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在现代社会,个人主义和竞争意识已经成为主导,很容易忽视他人的存在。
我们需要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我们需要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尽管人类文明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误解和偏见。
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存在,通过对话和交流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保护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面临的机会和资源分配不平等,导致社会的不公正和不稳定。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哲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哲理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虽然每个人的经历和背景各不相同,但是人们在面对某些情境时,往往会产生相似的想法和反应。
这是因为我们所拥有的共同的人性,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和体验彼此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正是因为这种共通性,才有了“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哲理。
人们的情感和思维都是基于共同的人性特征而产生的。
无论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种族、文化或背景,我们都有相似的愉悦和痛苦、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
例如,当我们经历失去亲人或面临挫折时,我们都会感到悲伤和失落;当我们获得成功或被善待时,我们都会感到愉悦和满足。
这些情感的共同性使得我们能够互相理解和共鸣,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除了情感上的共通性,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相似之处。
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采用类似的思考方式和逻辑推理。
例如,在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会进行信息搜集、分析和综合考虑,最终得出结论。
这种思考方式是普遍适用于人类的,无论是科学家、工程师还是艺术家,他们都需要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
正是因为思维方式的相似性,我们能够相互理解和合作,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当我们能够与他人产生共鸣和理解时,关系会更加融洽和和谐。
当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时,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并找到共同的话题和兴趣。
这种理解和共鸣也是建立持久友谊和亲密关系的基础。
然而,尽管人类有着共通的人性和思维方式,但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价值观和偏好。
因此,在与他人交流和相处时,我们需要尊重和包容他人的差异性。
只有通过尊重和包容,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境界。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和频繁。
我们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和分享。
这种全球化的交流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和观念。
老舍人同此心读后感
老舍人同此心读后感通过阅读老舍的人同此心,我有了一下感悟:“在为民族生存而决斗的时候,若是压制情绪,知识便成了专为自私自利的工具;若只保护自己,便没了羞耻;若站在斗争的外面,便失去了民族的同情与共感。
”这是老舍的短篇小说《人同此心》中的一段话。
老舍的语言精辟犀利,不管是在买个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时代,还是现在都是振聋发聩,直击每一个人的灵魂。
《人同此心》讲述了王文义、范明力和吴聪三个学生,被困在日本侵占的亡城里,他们不想做英雄,也不想做汉奸。
在做英雄和汉奸之间有一条缝隙,那就是他们可以什么都不做,把忠和奸放在一边,低头做行尸走肉,照常吃喝,照常睡觉,这很省事,而且明哲保身。
但他们的年岁、知识、理想不许他们随便跪在任何人面前。
就这么三个平日里手不能拿肩不能抗的文弱学生,因为不肯做亡国奴,不肯低下头,用那一双握笔的手,拿起了代表武器,为民族的独立与自由奋起反抗。
他们愿意为民族的生存而决斗,而牺牲。
他们不为千古留名,也不为做英雄,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认为:在民族危难之际,去奉献、去决斗、去牺牲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承担的责任,这不是什么特别的光荣。
在敌人远远强大于他们时,他们的反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求死,而是为了把这一点不死的精神传延下去。
这三个文弱的大学生愿意为国家民族而死,为民族永远独立自由而牺牲,他们愿这种精神与正义和平永在人间。
这种精神根植于每一个有骨血的中国人的心里,就如书中替穷人缝缝补补的好妈妈、拉车的王二、卖肉的伙计、倒脏土的李五等等,那些饱受苦难,不曾被贫穷击垮的中国人,他们的心都一样,他们的血是一样的热,经管他们都不晓得国家大事,甚至说不出民族与国土这样的名词。
但他们都愤恨,没有理由,没有解释的愤恨,恨那些占我土地,杀我同胞的侵略者。
这些底层的不晓得国家大事的穷苦老百姓,尽管苦难的生活磨平了昔日的棱角,但是血性依然根植于他们的骨子里。
他们三人不想做英雄,但他们已经成了英雄,他们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的英雄形象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人们的心里。
班主任学生管理心得体会
班主任学生管理心得体会班主任学生治理心得体会1带出一个宽松和谐、比学赶帮,团结奋进的班集体是全部班主任共同的工作目标。
干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在挫折中反思,在迷惘中探究,我越来越感觉到这样的集体不是条条款款约束出来的,也不是棍头教育压出来的,是人格上公平、敬重,方法上有效沟通而水到渠成的。
一、敬重学生以诚相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公平的,角色不同不等于人格上的凹凸,敬重学生,实际上所得到的是不断增长的威望;相反,假如我们不敬重他们,总是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势凌空于学生之上,结果是学生外表上唯唯诺诺,实际上是与教师近而远之,干工作都是为了应付,甚至有的班干部看班主任在的时候表现积极,班主任一走就敷衍了事,使班级工作无法落实,班主任疲于催促,热夹生饭。
我安排工作或者总结班级工作时,我都和班干部围成一圈坐,从形式上让学生感到公平,感情上简单沟通;其次,在沟通时,我都会先听取班干的方法和建议,让班干从心里感到被敬重,产生仆人翁的意识,内因打算外因,干工作自然会尽心尽力。
二、表扬为主批判为辅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得到认可的渴望,盼望得到别人的欣赏、鼓舞,作为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适时地给学生表扬。
有一次,班级大扫除,上面的玻璃够不到,劳动委员设计了一个擦玻璃工具,在一根棍的头上横着钉了一根短木,端木上匀称地绑着布条,学生站在下面就可以擦到高出的玻璃,既经济,又安全,又实惠,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制造力和仆人翁意识。
在班会上,我表扬了他,他的喜悦溢于言表。
在每个星期一的周会课上,我都会用充分的时间来表扬在上一个星期表现好的同学。
表扬的面很广,有工作干得好的班干部、组长,有乐于助人的,有学习进步的等等;表扬的形式多样,有口头表扬,有的在班级展现栏公布名单表扬,有的是给与简洁的物质表扬,如本子、水笔芯,虽然不珍贵,但很有意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以表扬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骄傲感和集体荣誉感,争取进步。
教师在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个学⽣的成长历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张天来历史翻开新的⼀页,⼈类跨⼊了21世纪。
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是⼀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的素质要更⾼的世纪,提⾼⼈的素质的关键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在⼀个⼈成长程中的重要性⼏乎是不⾔⽽喻的。
假如⼀个⼈在他的学⽣时代曾经遇到过⼀个好⽼师,那么,他即使坏,也⼀定有限;相反假如⼀个⼈在他的学⽣时代不曾遇到过⼀个好⽼师,那他的存在对于社会就是⼀个巨⼤的危险。
联合国教科⽂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活、学会成为你⾃⼰。
这是从培养年轻⼀代所应有的素质⽽⾔的。
⽽作为教师,要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胜任⾃⼰的⼯作,就需要不断成长和发展。
所以,⼴⼤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公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1、学会等待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发展的眼光看待学⽣,意味着能够⽤从容的⼼态对待⾃⼰所做的⼯作不急于求成、不⼼浮⽓躁,不指望⼀次活动、⼀次谈话,就能收到⽴竿见影的效果。
因为,⼀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个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蹴⽽就的,⽽是⼀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即使是⼀个概念,⼀个原理的掌握,也都很难⼀步到位,⽽是⼀个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个需要不断“温故知新”和“知新温故的”的过程。
其实,从我们个⼈的⽣命历程来说,我们百分之九⼗的努⼒都是徒劳的,⽽正是这藐视徒劳的努⼒,使我们拥有百分之九的接近成功的机会,⽽正是这“百分之九的接近成功的机会”,最终使得我们有百分之⼀的取得成功的可能。
每个⼈都有⼀个从幼稚⾛向成熟的过程。
学会了等待的教师,⼀定永远不会对学⽣说“你不⾏”。
教育是最能体现“⼀份耕耘,⼀份收获”的领域,只有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就⼀定会取得成效,尽管更多的时候不是那么直接,那么迅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学习笔记班会课:“人同此心,心
同此理”观后感
在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会上,陕西师大附中杨冰老师现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会课,名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让我受益匪浅。
该课程主要是进行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细节发现大赛,杨老师主要是通过播放了一段视频,然后让孩子们去寻找视频中的细节。
该环节,让孩子们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思考,细节最能流露出人最真实的情感,视频中母亲的各种细节表现,都是孩子至深之情的流露,班会的开始让大家内心最温暖的角落被触动。
活动二,回忆生活经历,交流情感体验。
该环节杨老师让孩子们自主发言,去回忆生活中曾触动自己的瞬间,一些开心的,不开心的,自己持何态度,对方又是如何回应。
孩子们积极发言,有的谈及与父母的冲突与相爱的瞬间,有的是谈及与同学的故事,也有的是谈到和老师之间的生活插曲。
学生们谈的都很认真,并且就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在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
孩子们也渐渐培养了换位思考的意识,会尝试着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而这,也就是著名哲学家、政治学家菲利普·佩
迪特曾提出的“人同此心,此心同理”也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的问题,当你能够真正学会体谅、理解对方时,你就会变得宽容,大度,置身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才会收获更多的快乐、幸福。
活动三,“人”字游戏,杨老师让每个孩子用手比“人”字,给老师看,而每个孩子习惯性的动作基本都是将“人”字朝向自己。
这间接映射了,人们通常以自己最舒服的姿态来处理问题,习惯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应用在每件事情中。
大家是否有考虑过,当你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时刻放第一位时,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与他人交往中,时常会遇到莫名的阻力?
活动四,主要是案例讨论,杨老师通过多媒体给孩子们播放了一些案例,让孩子们站在“同理心”的角度去体会事件中人物的感受。
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在愤怒状态下是听不进别人建议的,人在无奈沮丧时,应该给予安慰鼓励,人在征求意见时,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建议。
活动五,对话练习,学生们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自己该如何去应对冲突,找出解决办法,提出建议。
一节课即将告于段落,孩子们在最后也都提出了实质性的可操作的方法建议。
我看到“同理心”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已经开始有所萌芽。
听完这次生动的班会课,我内心感到平静而又蓄积了力量,
像是前进的路上,又多了一份隗宝。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这是交流的最高境界,也同样是我们每个人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
每个人都是渴望被理解,被认可,但如果每个人都是仅仅把目光盯在自己身上,你又怎能渴望去被第二个人来关注呢。
正如,想要收获,必须先要播种,同样,想要得到爱,你必须先学会付出爱。
当你能够跳出自己的思维,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时,当你学会体会他人感受,理解他人处境时,你的人际交往之路才会越来越宽阔,而在这条康庄大道上,你才会收获越来越多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