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学习精品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包括地形、纬度、海陆位置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使学生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气候的多样性2.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分布3. 季风气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分布。
2. 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对气候多样性和季风气候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为例,分析气候多样性与季风气候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季风气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引发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包括地形、纬度、海陆位置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东北的温带季风气候、华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等,引导学生认识气候多样性。
4.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分布:讲解季风气候的定义、特点(如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5. 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分析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气环流等。
6. 季风气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讨论季风气候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季风气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候多样性和季风气候的重要性。
9.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调查并总结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季风气候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气候多样性和季风气候的理解程度。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1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Ⅰ教案一、教材分析: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以下知识点:1、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2、影响世界气温、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3、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3课时)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2、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九、课后反思:Ⅱ、学案1、学生课内必需的材料(1)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2)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2、反馈练习练一练:①海南省哈尔滨②华北平原寒温带一年三熟寒温带上海③珠江三角洲中温带一年两熟中温带乌鲁木齐④塔里木盆地暖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武汉⑤内蒙古高原东部亚热带两年三熟亚热带兰州⑥青藏高原西北部热带热带北京⑦黑龙江省最北部高原气候区高原气候区昆明⑧内蒙古高原西部拉萨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二、降水的东西差异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一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江西吉安一中刘林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和资料突破重点、简化重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读图讨论、教师讲解等环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首先分析了我国气候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然后就“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特征进行着重分析,最后对我国“气候多样”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
学生知道了我国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的两大特点,为学习季风打下了基础;通过冬、夏季风活动的示意图及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的地区气温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通过我国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区及复杂多样的地形的分析,说明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通过气候对农业的有利条件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课后拓展,让学生自己探究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复杂多样的气候所带来的影响。
(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学习的是我国的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地图识记温度带的名称、分布、作物熟制;四类干湿地区的名称、分布、植被。
3.知道我国气候两大特征;对比了解冬、夏季风的特点;明确各类气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气候规律形成与特例出现原因的能力。
2.联系身边的地理景观,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为今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的气候特点,了解外国气候优势和灾害性天气,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能够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气候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重点介绍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
3. 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教材: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辅助材料:气候类型分布图、季风气候示意图、相关实例资料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七、教学进度安排课时:2课时(90分钟)第一课时: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第二课时: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八、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气候的多样性,认识到我国气候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在我国的分布和影响,认识到季风对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气候的多样性2.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3. 季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三、教学重点:1. 我国气候的多样性2.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四、教学难点:1. 季风气候在我国的分布2. 季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五、教学方法:1. 地图分析法:通过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季风的分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季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案内容请参阅下文:一、我国气候的多样性1. 让学生观察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2. 讲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
二、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1. 让学生观察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图,了解季风气候的分布。
2. 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等。
3. 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如水稻、小麦等作物的种植。
三、季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 讲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如灌溉、播种时间等。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我国气候多样性和季风气候特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季风气候的特点,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2. 讲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灌溉、播种时间、作物生长等方面。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具体影响,如水稻、小麦等作物的种植。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和资料突破重点、简化重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读图讨论、教师讲解等环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首先分析了我国气候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然后就“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特征进行着重分析,最后对我国“气候多样”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
学生知道了我国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的两大特点,为学习季风打下了基础;通过冬、夏季风活动的示意图及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的地区气温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通过我国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区及复杂多样的地形的分析,说明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通过气候对农业的有利条件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课后拓展,让学生自己探究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复杂多样的气候所带来的影响。
(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学习的是我国的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地图识记温度带的名称、分布、作物熟制;四类干湿地区的名称、分布、植被。
3.知道我国气候两大特征;对比了解冬、夏季风的特点;明确各类气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我国1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气候规律形成与特例出现原因的能力。
2.联系身边的地理景观,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为今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的气候特点,了解外国气候优势和灾害性天气,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地理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地理教案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人教课标版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气候多样季风显着”课题南北气温的差异课型综合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3.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技能目标1.通过阅读等高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2.通过对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成因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表演、读图、讨论、讲述、展示资料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反映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各温度带的生活、生产特征的资料(饮食、房屋、服饰、农作物、耕地、植被、水果)。
教师准备:1.小道具:大皮帽、棉衣、大围巾、背心2.东北地区、广州、海南等地图片3自制相应课件、电脑、实物投影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活动引入听了东北人的话,有什么感觉?——真冷听了广州人的话呢?——又热了两人的对话和他们的穿着说明了什么?(大屏幕显示:南北气温的差异)谁还准备了其他资料来说明南北气温不同的情况。
表演:学生甲:扮东北人,头戴皮帽,身穿棉衣学生乙:扮广州人,身穿背心学生回答:()过渡:同学们找的资料都很好,都能说明我国南方、北方的气温有差异。
单从这些资料上能找出规律、特征吗?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地理的法宝——地图了。
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是我们地理课的一大特色。
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差异用什么图呢?(大屏幕显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拿来一张地图,你应该怎样看呢?提出问题:1.等温线是怎样分布的?有没有规律可寻?能得出什么特点来?2.等温线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受什么因素影响?3.有没有特殊的地方,特殊的等温线?(大屏幕显示课件:世界地图、太阳挂中国地形图:学生贴箭头表示冬季风)要求学生用笔描出0℃等温线,并能说明其地理意义。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第一章:气候多样性的概念与特征1.1 引言:引入气候多样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气候多样性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解释气候多样性的含义,介绍气候多样性的特征,如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展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多样性。
1.4 作业:让学生收集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进行气候多样性的研究。
第二章:季风气候的特点与影响2.1 引言:引入季风气候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解释季风气候的特点,如风向、降水、温度等,并介绍季风气候对地区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2.4 作业:让学生进行季风气候影响的研究,可以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章:季风气候在中国的分布与影响3.1 引言:引入季风气候在中国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在中国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季风气候的分布情况,解释季风气候对中国地区的影响,如农业、水资源等。
3.3 教学活动:通过地图和数据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和影响。
3.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研究该地区的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第四章:季风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1 引言:引入季风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季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衣着、饮食、居住环境等。
4.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4 作业:让学生思考季风气候对当地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章:季风气候与环境保护5.1 引言:引入季风气候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环境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解释季风气候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态平衡等,并介绍保护季风气候的重要性。
5.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气候多样季风显著郑州师范学院一、概述本节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节。
本单元主要是有关我国的自然环境,在上一节中大家了解了我国的地形和地势,在此基础上进而了解我国的气候等自然环境。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降水分布的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初步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一些天气、气候灾害。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对比读图法,比较冬夏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南北季风的不同。
2、列表比较以上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差异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观。
三、学习特征分析考虑到八年级学生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直观化、形象化,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智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直观教学法:在本节课中我尽可能多的通过图片及说明的方式进行直观教学。
采用学生分析,老师总结的方法让学生更深了解有关气温温度的内容。
2、联系实际法:结合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河南的气候降水特征等。
这样将学生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得以进一步巩固。
五、教学过程1、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同样的时间不同地区呈现的景观却大不相同,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为气候所致。
目的:激发学生对气候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2、呈现。
将所要讲的降水、气温、温度带、干湿地区、季风等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们。
并且,联系实际考虑河南处于哪个温度带、干湿区以及季风的特点。
(1)南北气温的差异:我国南北纬度近50℃,由于纬度的影响,南北纬气候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要想弄清楚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应根据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去进行分析。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学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案)主要考点1.我国气温分布及成因,了解我国的干湿区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冬季和夏季相比,南北温差最大的季,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夏季除以外,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7月平均气温在。
2、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是,夏季我国最热的地方是,其中号称三大火炉的城市是、、。
3、活动积温的定义,根据积温我国划分5个温度带、、、、。
另外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4、水果的种植:暖温带种,亚热带种,热带种。
熟制:中温带,热带。
5、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降水最少的地方。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4大干湿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区。
6、干湿程度影响植物和农业,其中湿润地区,干旱地区适合,东部地区以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为主,南方湿润地区以为主,北方地区以为主。
7、我国夏季风,冬季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
夏季风主要来自洋,主要降水类型属于。
8、我国有5种气候是、、、、。
二、学习探究过程(1)说说我国冬季和夏季南北温差各有什么特点、成因?→温度带划分(2)东西干湿差异很大? 什么原因造成的?对我国有什么影响?(3)比较我国冬夏季风的风向、特点、成因?(4)分析我国的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有利与不利)?(5)我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气候复杂多样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挑战自我1、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②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③纬度高,白昼短④距冬季风源地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我国夏季除青藏高原、天山等地外,大部分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其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因素②海陆因素③夏季风的影响④北方白昼时间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我国的降水量分布不均,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我国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毫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 )A.25% B.28% C.34% D.60%4、与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相符的是( )A.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C.从中部地区向东、西部递减D.从南部高原向北部平原递减5、当欢度春节之际,哈尔滨举行“冰灯”展览,而广州却举行“花市”展销,出现如此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6、关于我国气候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潮有害也有利,它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北方春旱B.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域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C.寒潮、台风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D.台风能缓和或解除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旱情7、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一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③10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④一月份0℃等温线⑤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⑥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①④⑤8、下表是我国某地自然要素统计表。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及降水分布特点。
2、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知道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及其重要的地理意义。
4、读图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形成、特点和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的影响。
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和划分依据。
5、读图了解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了解我国气候特征。
能力目标:1、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气温曲线。
图、降水量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方法。
2、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学会分析各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能力,学会归纳总结的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气候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
重点和难点:1、气温和降水分布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及其意义。
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4、冬、夏季风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5、我国的气候特征6、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说教材: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
教材内容以中国的气候特征为主。
教材通过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以及它们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反映我国气候的特征。
教材结构分析:本节教材在结构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气温受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影响,形成南北气温的差异。
这种差异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以活动积温为划分依据,我国共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差异。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由于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我国的降水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2.doc
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②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③了解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④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标准,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⑤知道我国的气候特点。
⑥能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①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技能。
②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②0℃等温线、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位置。
③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④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⑤季风气候的成因。
⑥训练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
●○教学准备①教师搜集“气温与生活”“降水与生活、生产”的相关资料,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②提前预习并分组搜集资料制成幻灯片(教师给学生指定具体内容)。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语:我们国家自从有了“黄金周”后,旅游业成了非常红火的行业。
人们出门旅行往往会按照不同的季节选择一条合适的旅游路线,这就出现了“北上”“南下”“上山”“去海边”等线路,而这些线路的选择就和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气温”有关。
寒假的时候,我们班的小明和小强分别去了哈尔滨、广州,并拍摄了他们在哈尔滨冰灯展和广州春节花市上的所见所闻,请大家看看录像,然后告诉我这两个城市的气温与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最新同步教案: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我国气温分布规律及成因,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成因;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我国的气候
特征
2.气候特征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图的分析
教学建议
对探究内容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在归纳分析时,一定要注重强化对地图的使用,如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我国温度带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等。
使知识点从图中得出,并落实到图上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准备与中国气候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与中国冬季、夏季气候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查找有关中国冬、夏季风的图片或视频,以及有关中国气温差异、干湿差异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思维导图,编写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中国气候相关资料,调查中国气温、干湿状况的有关情况,了解中国冬、夏季风等情况
2.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上课前播放视频,介绍我国的气候、季风,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时的探究学习当中
认真观看,积极思考问题。
通过多媒体播放与中国气候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寒潮、洪水、干旱等
第三
层级
知识
运用
监督学生完成当堂练习,即《技能应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达标,可以不时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相关推荐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对后面的河流、自然资源、农业、区域地理的学习都非常有利,所以我对本节内容及时给以巩固。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读图、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在技能训练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三、设计思想结合我们中考的大纲要求,这章节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基本章节,在这章节中我认为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对容易,而知识和能力的实现比较难。
因此,在落实知识目标方面,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培养能力的目标方面,我重点训练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以及通过阅读某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描述其气候特点的技能。
由于我们学校学困生人数所占比重大,因此,问题的设计尽量简单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
由于本节中有些知识点是年年中考必考的,因此在复习时特别强调。
四、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八上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
季风气候显著
1、读图2.19、2.20、2.21认识我国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季风的影响不仅带来有利的一面,夏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我国的雨季;也带来不利的一面,冬季风带来寒冷干燥的气流,是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
2、了解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克拉山—冈底斯山)
3、季风:由于季节的不同,吹相反方向的风,来源:冬季风来自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和蒙古国中部一带;夏季风来处太平洋和印度洋。
8、正常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出现在()
A、4、5月份B、5、6月份C、7、8月份D、8、9月份
5、夏季,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相差不大的原因是()
A、北方受夏季风影响大B、北方白昼时间长C、北方降水少,日照多
D、北方地势高,日照长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A、偏北风B、偏东风C、夏季风D、冬季风
7、我国既受东南季风影响又受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
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过程:
南北气温的差异
1、读图2.13和2.14认识我国冬、夏南北气温分布的特点。(零度等温线的走向:秦岭—淮河—线;观察我国最南、最北端气温极端数值。结论: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观察7月份等温线分布状况:青藏高原气候最低、我国南、北端气温极端数值。结论:夏季我国南北温(我国温度带的划分自南向北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外加高原气候区。)
3、活动一。
东西干湿的差异
1、读图2.16认识我国等降水量线的颁布情况,800、400、200毫米。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一个地区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干湿区:我国干湿区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区(800毫米以上)、半湿润区(400—800毫米)、半干旱区(200—400毫米)、干旱区(200毫米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
授课年级高二课题
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
显著
课程类型新授课时 1 上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季风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降水状况;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形成,并初步掌握雨带的移动规律;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图等的技能,提高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以及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学建议重点
难点
1.我国气温分布规律及成因,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成因;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我国的气候
特征
2.气候特征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图的分析
教学
建议
对探究内容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在归纳分析时,一定要注重强化对地图的使用,如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我国温度带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等。
使知识点从图中得出,并落实到图上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准备与中国气候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与中国冬季、夏季气候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查找有关中国冬、夏季风的图片或视频,以及有关中国气温差异、干湿差异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思维导图,编写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中国气候相关资料,调查中国气温、干湿状况的有关情况,了解中国冬、夏季风等情况2.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
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新课
导入
上课前播放视频,介绍我国
的气候、季风,引导学生进入本
课时的探究学习当中
认真观看,积极思考问题。
通过多媒体播放与
中国气候有关的视
频或图片,如寒潮、
洪水、干旱等
第一层级预习
情况
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
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
检测进行检查;走下讲台,查看
各小组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
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
考
PPT展示预习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
中国的气温
分小组合作探究,最好是前后两
组交叉合作,指导、监督学生合
作探究
学生认真完成,与同伴互查,把
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小组讨
论,及时纠正,达到预想的预习
多媒体展示1月寒冷
天气和7月高温天气
的图片或视频
和热量带
效果
1.1月我国南北温差大,等温线
密集;7月南北温差小,等温线
稀疏
可能有以下疑问:
1.中国的气温特征是什么?
2.中国的7月的最高温和1月最
低温出现在哪里?
3.热量带是如何分布的?
展示热量带分布的
视频或图片
2.1月最低温出现在漠河;7月
最高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
3.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大
致是8000℃年等温线;亚热带和
温带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环节二
我国的降水和干湿
分布1.我国的降水特征:从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集中在夏
秋季节,南方雨季长、北方雨
季短
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中国的降水特征是什么?
2.中国的干湿分布状况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我国降
水、年等降水量分
布、干湿地区分布的
图片或视频
2.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
湿润区,反之,则是干旱区
环节三我国的气候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冬季风源
于亚洲内陆,夏季风源于太平洋
和印度洋
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是什
么?
2.我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我国气
候分布、季风的图片
或视频
2.气候类型多样,分布有热带季
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
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高山
气候
第三层级知识
运用
监督学生完成当堂练习,即《技
能应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达标,
可以不时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互查,
将不会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PPT展示相关答案
第四层级思维
建模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关
键词:南北气温、东西干湿、季
风气候、冬夏季温差
学生做好记录,归纳本节课的知
识点,完成好思维导图的填写
PPT展示思维导图的
构建过程
总结
概括
提升创设
总结
情境【旁白】同学们,本课时我们探
究了中国的气候和季风,重点记
忆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和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季风气候的
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表
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
多媒体播放轻松的
轻音乐
板书设计
第19课时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差异二、地形复杂多样
1.冬季 1.分布
2.夏季 2.干湿地区
3.温度带与农作物三、季风气候显著
4.影响 1.影响因素
2.季风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四、气候复杂多样
1.形成原因
2.类型
3.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