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5

合集下载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28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2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能朗读、背诵古诗。

2、学习掌握学习故事的步骤方法,能自学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解诗题,知作者。

1、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由于时局动荡,吕洞宾官场不利,就带着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据说最后是在一个酒馆儿里遇到了钟离权得道成了神仙。

而这首诗相传正是在吕岩吕洞宾在仕途不顺、渴望得到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一种生活境界,而恰巧又在游湖闲逛的时候遇到了牧童的生活情境,身同感受,悠然而写。

二、抓词句,解诗意。

1、自由试读古诗,听录音,读通顺,读流利(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2、找出不理解的字词,结合插图,先同桌交流,在全班反馈。

3、解释不理解的字词。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用草编织用来遮风挡雨的外衣。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4、学生自由试解诗意,(小组交流,集体反馈。

)5、再读古诗,通解诗意。

(齐读、个别读)青草像被谁铺开了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悠扬的笛声。

原来是黄昏时分放牧归来的牧童,在吃饱了晚饭后,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对着空中的明月吹奏起婉转的笛声。

6、齐读古诗。

三、设意境,体感情。

1、此时此刻,让我们大家都身临其境,一起陪伴着吕岩吕洞宾继续倾听那牧童悠扬的笛声吧。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心欣赏。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在你的头脑中,浮现出牧童黄昏饱饭后坐卧草地婉转吹笛的恬静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反馈。

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在仕途不顺之余渴望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9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9

27 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本课围绕“儿童生活”这一单元主题,选取了三首古诗,《牧童》与《稚子弄冰》是对儿童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充满了儿童的纯真与烂漫,《湖上杂诗》则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

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2.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难点:.体会老人对青春的渴盼第一课时(牧童)【教具准备】1. 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预习古诗。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精彩引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古诗,明确知道,这是文化的传承,是生活的需要,是魅力火光的迸发。

一、情境导入师:我们为什么要学诗?古诗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

比如,春天到了,我们在户外踏青的时候,望着田野里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草,我们会随口吟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比如,你和家人一起登上了泰山或是其它高高的山峰,你会情不自禁的喊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你受到挫折,意志消沉的时候,什么样的语言能让你精神振奋重整旗鼓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吟诵古诗,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我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童年。

其实,童年就是一首首动人的诗。

童年里,我们去放风筝,捉蝴蝶,去钓鱼、采莲、学种瓜,捕蝉。

课件儿童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童年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描述诗歌中的情景。

(一)课件展示《牧童》所描给的意境,这样的一种意境,这样的一种生活,这样的一幅幅画面,唐代诗人吕岩是怎么表达的呢?师范读。

1、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铺、蓑。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13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13

牧童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看!有坐在小溪边低头垂钓的小孩儿,读——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有一放学就跑去放风筝的孩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还有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小孩子们——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多么有趣的画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牧童》(板书:牧童),再一次去品味童年生活的美好吧!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读出“趣”,感知“趣”师:要想学好古诗呀,得先读好古诗!谁愿意来读读阅读提示?1、初读,读正确,读通顺。

(大屏出示初读要求,再出示《牧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大声地读这首古诗。

(2)遇到难读的字词请你用笔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要读正确。

师:明白要求了吗?开始读!2、指名读诗,正字音。

师:我请四个小朋友来读这首诗,每人读一行。

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孩子们,注意了——“铺”是一个多音字。

一种读一声pū,是动词,比如“铺开、铺床”;一种读四声pù,做名词用,比如“药铺、店铺”。

(出示“铺”的两种读音及组词)师:孩子们,想一想,在这句诗中,“铺”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呢?生:这句诗中,“铺”是铺开的意思,应该读一声pū。

师:根据意思选择多音字的读音,真好!(出示:铺,铺,铺,草铺横野六七里)请你读红色部分,其他同学读黑色部分。

师:请你接着往后读!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生:归来饱饭黄昏后。

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这句诗中有个生字,你们找到了吗?生:蓑。

师:读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生:它是平舌音suō。

师:请你试着读两遍!师:一起读读这句诗,男生读红色部分,女生读黑色部分。

(出示:蓑,蓑,蓑,不脱蓑衣卧月明。

)3、读熟古诗。

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读熟古诗。

(出示:草铺横野六七里,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卧月明。

)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后面。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25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25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独立学习文中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会默写。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小时候总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大,长大了却想回到童年,童年美好啊!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这样那样的人或事留在记忆中,让人久久回味……今天我们继续随着诗人穿越到古代,一起去体会古人笔下的儿童生活吧!先鼓励学生回忆交流以前积累的有关儿童的诗,指名多人背诵。

如:《池上》《小儿垂钓》《所见》等。

接着出示: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一组关于写“儿童生活”场景的诗《牧童》《湖上杂诗》《稚子弄冰》。

二、初读古诗,识字解词。

现在先看一首吕洞宾写的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文中的生字,试着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标出自己学不会的地方。

2.交流自学情况。

三、理解大意,质疑解难。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诗的大意,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诗意进行质疑。

3.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四、赏读全诗。

1.小组与同学互读互评,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2.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预设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3.指导学生朗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五、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另两首诗《稚子弄冰》《湖上杂诗》。

六、三首诗进行对照,再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七、课外延伸:朗读体会(宋)黄庭坚描写儿童的诗词《牧童诗》。

八、课堂小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九、游戏环节:我来做,你来猜(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诗句)鼓励背诵。

十、小练笔:儿童生活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0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0

《牧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蓑”,借助边读边想像诗中情境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和形象。

2.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一、以诗导入,直奔主题1、出示三首古诗。

中国古诗讲求的是“景真,意新,诗美”,让我们体味着读一读曾经学过的三首诗。

之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描写童真童趣)是的,童年是追蝶时的快乐兴奋,是放风筝时的酣畅淋漓,是剥莲蓬时的顽皮淘气。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一首新诗,继续感受古人笔下的童年,领略古诗的魅力。

(板题)师:注意,“牧”的左边是“牛”,写的时候要先竖再提。

师生齐读题目二、了解作者,初读课文1、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板书:吕岩)师:谁了解吕岩,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传说是八仙之一。

值黄巢起义,兵荒马乱,携家入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句歇后语,狗咬吕洞宾——师:吕岩是八仙之一,“快活如神仙”,最早指的就是他。

那神仙怎么会写诗?(因为是传说,传说是从现实中提取的。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神仙写的是怎样的诗?(出示)2、请同学们自由读,要求读通顺,流利。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相机指导停顿、重音、语调师:诗中有一个字不大好写,是哪个。

(“蓑”)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书空)师:全班同学一起读顺这首诗。

生齐读(师:越读越好了。

)三、品读古诗,感受情感1、师:诗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读懂。

请大家再读,说说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问题提出来?(预设:“横野”是什么意思(板书:横野?)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是“广阔的原野”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弄”?“卧月明”?)师:(板书:卧明月)2、品诗句,入情境A、自读第一行师:这句写什么?师(板书:景)这是怎样的草原?(辽阔,茂盛)师:哪里看出它的辽阔?(大:“横野”“六七里”)师:“横野”是怎样的?(一望无际的、辽阔无边的)师:是的,“横”有广和远的意思。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29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29

《5古诗词两首》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古诗。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理解“弄”、“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交流儿童情趣的古诗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谢谢同学们的课前展示和交流。

就像你们带来的,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舟过安仁》,还记得古诗的内容吗?(全班齐背古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词三首》中另外两首----一首诗,一首词。

二、前置学习为导向,走进古诗词(一)难读的字词1.出示同学们一致认为比较难读的字词,逐一认读。

蓑衣翁媪亡赖剥2.分别出示《牧童》、《清平乐·村居》,指名读,教师评价。

(二)两首诗词中的共同点1.出示第一个共同点----童年的情趣的主题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童年的情趣?(1)《牧童》指名读能体现童趣的诗句,谈感受。

预设:“笛弄晚风三四声”中“弄”可以看出牧童一边吹笛一边嬉戏,很开心。

(指导朗读)“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读出自由自在(指名读),读出无拘无束(指名读)你吃饱饭后,又会干什么?(同桌间说说,再根据要求填空)让我们来感受这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童年。

(齐读古诗)(2)《清平乐·村居》指名读能体现童趣的诗句,谈感受。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11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11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1课总课时数:2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古诗词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
难点
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分享搜集的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词。
谈话导入,活跃课堂氛围。
为写作做铺垫。
拓展延伸
积累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词。




六步读诗法
教学反思
1.解诗题
2.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3..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4.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5.入诗境
6.悟诗情
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出来的呢?
试着将《牧童》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根据画面背诵《牧童》
搜集并背诵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词。
第二课时
1. 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2. 学习《清平乐·村居》
(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前来自导学六步读诗法自学古诗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10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10
四、理解诗句,回答问题
练习把古诗词读流利,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并进行深入思考:
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牧童:写景
写人自由自在
稚子弄冰快乐
作业布置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今天我们要学习三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让我们先来了解诗人。
1.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资料: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预设(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
(4)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4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4

《牧童》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则是浓缩的语言形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诗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知诗词中所表现的情景交融的境界,是古诗词学习的有效手段。

在破解文义时重点抓住描写动作和场景的关键字眼,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韵。

除此之外,运用多媒体展示音频和图画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对学生读懂古诗,理解古诗会很有帮助。

【教材解读】:《牧童》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诗。

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所作,吕岩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

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草场、月夜、笛声、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

生动地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通过想象画面等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

但有时,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地体会到,理解诗意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让自己深切地进入到诗人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因此,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本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及整首诗的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意思,并能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重点】: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

【教学方法】“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和“情景创设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牧童短笛》音频材料。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0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0

27.《古诗三首》之《牧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用字的精准传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积累一些与古代儿童生活有关的诗歌,提高赏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展开想象、迁移旧知、举一反三等多种方法学习古诗,了解古诗形式上的特点,体会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牧童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诗人内心世界的向往。

教学过程:一、利用旧诗导入新课: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谁能背一首或者其中的两句?(预设: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这些诗句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新的描写儿童生活古诗《牧童》。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了解诗人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什么?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这个诗人在诗词界的出镜率不高,你们对他有了解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说吕岩可能大家不熟,要说他的字——洞宾,估计大家就知道了。

你在哪里听说过吕洞宾这个名字?(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中。

)因为他是道教全真派祖师,所以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有没有在一句歇后语中见过他的名字?(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2.初读古诗自由读古诗,读准诗中的每个字,读出诗的停顿和节奏感。

指名读。

出示带小斜杠标志的古诗,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节奏感。

(板书:读出节奏)3.练习串讲诗意这首诗里没有生字和难懂的词语,非常好理解,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每人说一句,相互之间补充。

指名在全班汇报。

(预设: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原野,有悠扬悦耳的笛声时断时续地随风传来。

牧童放牧归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露天的草地里休息了。

)三、再读古诗,读出画面我们已经基本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学会了这首诗?师:这只是初步的了解,并不代表我们会赏析这首诗了。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3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3

《牧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牧童》这首诗形象、鲜明的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和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设计理念】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结合六年级诗歌复习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读—品---练—记”,着力体现诗歌学习的四个方面。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教学重点】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春天来啦,走在路上,看到柳树,我们会不禁想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细雨蒙蒙,我们会感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春风拂面,我们会想起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以前,我们就学过一些表现儿童快乐生活的研讨,同学们还记得吗?出示《所见》《村居》,齐读。

(一)揭题: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牧童》。

提示“牧”字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提。

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唐代人。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那在吕岩笔下的牧童,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出示书中插图,想象古诗大意。

2.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首诗读三遍以上。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

(评价:读通顺,流利)谁再读?他读准了一个生字,生板书:蓑强调字音不卷舌分析字形4 .示节奏,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14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14
2、找一找,还有哪里可以补入环境描写?
3请同学们用上刚才两种方法,小组合作把整首诗的画面讲出来。
四、加细节,活化人物
通过《牧童》我们学会了想象画面的两种方法,接下里我们欣赏《稚子弄冰》
1、指名朗读《稚子弄冰》
2、听了同学的朗读,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写孩子玩冰是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写的,所以我们想象画面的时候也要抓住动词去想象,看看诗中有哪些动词?
5、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三种古诗想象画面的方法,以后再想象画面时要活学活用。
6、作业:想象古诗《所见》

生:当我看到“草铺横野六七里”我仿佛看到了绿草无边无垠,草地上还点缀着各色野花,羊群缓缓地往家走。
生:当我看到“笛弄晚风三四声”时,我仿佛听到了耳边传来了悠扬的笛声,时断时续,像在都弄晚风。
生:当读到“不脱蓑衣卧月明”看到一个孩子不脱衣服就在月夜下睡着了。
生:傍晚,太阳下山了,夕阳金色的余晖照在绿草无边无垠的原野上,草地上还点缀着各色野花,大群的牛羊往家走,天上飞着归巢的鸟儿。这时听到断断续续的笛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此时,晚风伴着笛声,真是惬意。
生:很美,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听见了笛声,这么美的原因是他加入了对环境的描写
二、多感官,丰富联想
生:背诵积累的儿童生活的诗句
生读诗
老师这里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谁来读一读。注意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来。
1、指名读诗《牧童》
2、我想同学们朗读时你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画面,请你用上“当我读到哪句诗,我仿佛看到了、听好了什么”这样的句子说一说你的想象
三、补环境,美化意境
1请同学们都抓住《牧童》的第一二句来想象,用上刚才的方法,看看谁的画面想象的美。
生:在“不脱蓑衣卧月明”可以补入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5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5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52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

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2.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心性。

2.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互助启发下,能够投入积极而深入的思索之中。

《牧童》、《稚子弄冰》两首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想象画面、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来深入理解古诗,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

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2.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教具准备】1. 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预习古诗。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诵读学生积累的古诗,走进儿童生活,了解诗歌作者情况。

(一)诵读自己会背的描述儿童生活的古诗,并简单描述从中感受到的童年的快乐和无忧。

(二)介绍诗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ujrh,是一串串雏鸟般的笑声;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

2.揭题: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牧童》。

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用一两句介绍一下。

吕岩字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因为他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又被称为“逍遥大仙”。

快速把这段话读一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由读诗,在小组中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指名学生读诗,读出诗的韵味和节奏。

2.学习前两句。

诗中描述了哪些动人的画面?
我们的耳畔仿佛听到什么声音?
你对前两句是有哪些理解?
铺诗中为什么读pu?:(多音字从字义上区分读音)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

诗中指什么?(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
你能根据第一小句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似乎浮现宽阔的原野)你能美美地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师:快乐的牧童边吹笛边嬉戏。

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点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抬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悠远的牧童歌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安详的吃着草。

或许。

谁能试着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两小句诗?小结:读出视觉上的宽阔和听觉感觉上的美好。

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前两句诗
3.学习后两句诗
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牧童形象?
你对这两句诗还有哪些理解?
学生发言,师:的确,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

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

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啊!牧童回到家里已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

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这正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地,是多么可爱的牧童啊!请你们用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诗。

这样的生活真是——?(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由,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在这样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感受?师板书:安然自乐如此悠闲、自在、轻松,谁能将他的感受读出来?(读出牧童吃饱后躺在月夜下的惬意)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自由读读全诗,读出你的向往。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 .闭上我们的眼睛想象,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老牛品草静静,夜晚清风习习,高空明月朗朗,牧童卧草眠眠,太惬意了!你能再读出这样的快乐吗?(齐读)结:刚才大家一边想象,一边用朗读把牧童的情感表达出来,这又是学
习古诗的另外一种方法。

小结出示:想象意境感悟情感齐读
2.吕岩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牧童?大家从吕岩小传中或许就能明白。

出示读你明白了吗?生于兵荒马乱的吕岩多么渴望能过上这样悠闲快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啊!谁还能读出作者这种渴望?
3.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刻画了一个可爱、调皮、安然自乐的牧童形象。

这样的生活不但作者十分的喜欢、热爱、向往,连我们都十分的羡慕,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情感再来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首诗吧。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与大家分享?
2.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对千年之前的儿童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

但是,不无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只是无声的电影。

如果这个镜头再放大一点,电影里的人物动起来,这部电影有了声音,有了色彩,那该多好啊!很多反映历史的电视电影,其实是几句话就能写完的事,可经过现代人的想象复原,就成了充满生活气息有声有色的故事。

能不能尝试着今天学的这首古诗改写成一个故事,让诗中的牧童更加生活化,离我们更近?
板书设计:牧童
无拘无束
教学反思:
《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初读感知诗意牵着学生走。

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了解作者资料后,问学生:“你了解了古诗中哪些字词的意思?”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自己交流,自己理解字词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如“三四声”“六七里”还有“弄”字等等。

全面理解故事让学生读中悟、读读悟悟,读悟结合。

每一句古诗学生能准确地说出自己所想象的画面,所感悟的作者用意,体会诗中画面意境的优美,感悟诗人对自由自在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