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第1课时名师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自己来整理》第1课时名师教案课程标准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健康安全、愉快积极的生活方式。

《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侧重培养儿童的整理能力和良好的整理习惯,帮助学生认识到“乱丢物品的危害”,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基,符合“健康、安全地生活”所倡导的“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的第3条“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

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关爱父母、体贴家人,符合“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学会做事,学会关心”第2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特点和功能,了解这些用品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帮助。

2、学会根据小伙伴的作用和功能给小伙伴分类。

3、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麻烦,初步感知整理物品重要性。

教材分析
《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小伙伴”,并学会对常用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培养整理技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本课教学内容共有四个话题,小雨和他的“小伙伴”、找不到“小伙伴”了、送“小伙伴”回家、养成整理好习惯。

第一课时主要是完成前两个话题。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并加以丰富拓展,挖掘教材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将知识文本再构,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特点和功能,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用品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帮助。

在此基础上,设计系列情境体验活动,指导学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找不到物品的不便和麻烦。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麻烦?调动他们的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为第二课时培养整理技能,养成整理好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
能力,并学会关爱父母、体贴家人,渗透感恩教育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弱,缺乏自觉整理物品的意识,不懂得如何有条理地整理自己的物品,随手乱扔乱放物品现象严重,给自己和他人取用物品带来不便。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乱丢物品的危害性,如何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并由课堂辐射到生活,感受整理的好处,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情境创设中培养他们动手整理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关爱父母、主动为家长分担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日常用品的特点和功能,学会根据他们不同作用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麻烦,认识到培养整理技能,养成整理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作业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一:认识我的“小伙伴”
(一)、观察小雨的房间,说一说,房间里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在开课之初,以到小雨家做客,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学生有亲切感,引起情感共鸣,从而集中注意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听一听,说一说,我们的小伙伴,谁的功劳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多媒体动画,在故事情景中,学生被生动、有趣的画面与动听的语音所征服,激发对所学内容的兴奋点、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认识活动中去。

(三)、分小组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再议一议,它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个片段中,教师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学生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教师的理解指导,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

(四)、根据小伙伴的功能,学习给小伙伴分分类吧。

设计意图:请学生以拖动的方式,将物品归到原位,初步培养学生整分类意识。

活动二:猜猜我的“小伙伴”
(一)、看动画片,猜物品。

(出示转盘PPT动画)大风车转起来,转到哪位小伙伴,请同学们猜一猜。

设计意图:大风车转起来,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激发求知欲。

(二)、听谜语,找物品。

老师说出它的特点,小朋友蒙着眼,通过自己摸一摸、闻一闻,把他从物品框中找出来,并大声的说出他的名字。

设计意图:摸一摸,闻一闻,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物品的外形和特点。

(三)、出谜语,大家猜。

小朋友们,你们能将自己的小伙伴编一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吗?
设计意图:自创谜语,培养了学生处理和创新信息的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展示的机会。

活动三:找找我的“小伙伴”
(一)、比一比,找物品。

请两位小朋友到讲台上来比一比,看谁能在物品中,先找到老师指定的铅笔。

(二)、小调查: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谁找得快,为什么?
(三)、赛一赛,找物品。

请全班同学比一比,看看哪些同学能在3秒钟之内,在书包里找到语文书。

(四)、采访:你为什么找书找的这么快?为什么,你还没找到?
设计意图:
首先请会整理的孩子上台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再通过全班比一比,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来。

活动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鼓励者;学生是中心、实践者、评价者。

学生通过竞赛等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整理技能,并产生自豪感,增强学习毅力。

活动四:小伙伴不见了
(一)、播放微视频:小雨的烦恼
(追问)小朋友,小雨的橡皮去哪儿了呢?小雨找不到他的小伙伴,可着急了,你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二)、交流汇报:说说你曾经遇到的麻烦事,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初步感知“小伙伴不见了,真麻烦”。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微视频,让学生分析身边小伙伴的烦恼,让学生产生情感代入,从而产生不能乱丢物品的情感。

(三)、角色体验:你们瞧,静静和小明也遇到麻烦事了,同学们想一想,他们的结果会怎样呢?
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避免这些麻烦呢?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将自己置身于社会环境中,激发了分析、想象、评判和创造等思维活动,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探究整理知识。

(四)、说一说,金点子大比拼。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小马虎可真不少,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想对她们说一说吗?
(五)、写一写,贴一贴。

请在智慧果上写好你的建议,并把它贴在智慧树上,告诉身边的小马虎们吧。

设计意图:写一写,是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架起了课堂通向生活的桥梁,引起情感的共鸣。

(六)、辨一辨对不对。

老师在校园里还听到了这些声音,同学们,你们来判断一下,他们说的对不对,如果你认为正确,就打个”√”,如果你认为错误的,就打个“×”。

设计意图:辨一辨,通过学生相互辩驳,既有效的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最大程度将学习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学生学的轻松,兴趣盎然。

(七)、演一演。

同学们给智慧树上挂满了智慧果,一个个智慧小锦囊提醒着我们如何爱惜自己的小伙伴,老师非常开心,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首儿歌,《我们的小伙伴》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爱的chant形式,说唱结合,趣味性浓,针对性强,学生入脑入心,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效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爱护物品、学会整理。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