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
论佛教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古代染织纹样
忍冬又称金银花 , 多年 生长 的绿 灌木枝 叶缠绕, 为 忍冬 而不
凋萎 , 而得名。 忍冬 纹 的构 成方式是 以“” 为基本骨 架, 故 S形 在
其 两边 分别 生 长 出双 叶或 单 叶 , 与莲 瓣纹 相 配作 为 主体纹 常 饰。忍冬纹是 一种 变形植 物花纹 , 是命运树 的简写形式 , 也是 古
动, 是一件 事情 的两个方 面。宗教通过 各种 艺术形式进行 表达 和宣传 , 艺术则通过宗教获取更 多的情感 、 材和 思维方式。追 题 根溯源 , 两者有着相 同的起源 , 充满着想 象和幻想 , 着丰 富 都 有 的情感。 因此, 因宗教 思想 而产 生的艺术作 品里 , 在 宗教思想具 有超越 时空 的恒定 艺术魅 力 , 让人在对 艺术 幻境 的欣
笈多王朝文化融入中华文化最活跃的时期。我国敦煌莫高窟、
云 冈石窟、 门石 窟、 积 山石窟这 四大佛教 艺术 宝库 , 是在 龙 麦 都
这一 时期开始凿建 的。到唐代 , 中国化佛 教美术形成 , 著名画家
譬如锹 1 充 i 研
自从忍冬纹被 引进 之后 , 我国古代染织 品上 的 图案便 日益 丰富、 美生动 了起来 。忍冬纹常常被用于染 织 品的底纹或者 优 边 缘装饰, 刺激 了合乎 中国人审美理 想的新型装饰样 武的形成 , 其 形态变化多样 , 延绵不断, 象征着佛教 的轮 回永 生之念。
献精神 , 喻义吉祥喜庆 、 长久连 绵、 和睦 圆满、 太平 、 幸福 等。 莲花在 佛教 中被 赋 予 了特 殊 而神 圣 的含义 。莲花代 表“ 净 土” 。另传 说佛教创始人释迦 牟尼 降生在莲 花上, 后在 菩提树 下
得道 。佛 教把莲 花视 为孕育灵魂 的西方净土 , 神佛 多置 身于 故
传统纹样中佛教文化的影响
传统纹样中佛教文化的影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个地域每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中都会存有着一个宗教艺术阶段,这是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经之路。
各个国家都有相似的发展过程。
一、伊斯兰工艺美术中的宗教性如伊斯兰工艺美术就伴随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的传播而发展起来,它的艺术风格和公益文化表现出显著的宗教色彩和地域特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伊斯兰工艺美术史中迷人的米奈型陶器、伊斯兰织毯等,作为伊斯兰信徒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之物,无论在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都不可或缺。
伊斯兰工艺美术以其清新明快的色彩效果、精致繁丽的装饰手法和精湛的工艺技巧,展示了其巨大的艺术魅力。
因为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因此具象而写实的艺术形象难以得到发展,工艺美术创作的主要精力倾注在抽象性装饰纹样中。
而恰恰是神教的宗教信仰、阿拉伯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阿拉伯民族的求异心理和文化传统,培育了伊斯兰工艺美术的大力发展,使之成为世界工艺美术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也让世人有机会得以欣赏浓郁阿拉伯风情的绝美工艺品。
二、宗教对欧洲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谈到宗教对艺术影响的案例,不得不提及的一段典型的历史进程——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发展。
在中世纪这一千年的欧洲封建社会中,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通过教会使哲学、科学和艺术都从属于神学,总体来看,社会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绘画、雕刻艺术也出现倒退现象。
但工艺品则是一个例外。
因为工艺品不仅仅是精神产物,它还依赖于物质条件。
中世纪的工艺美术也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
它清楚地反映在当时工艺美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要素中,尤其是那些直接为宗教服务的祭坛装饰、圣书函和遗物箱、十字架等更能反映出中世纪美术的特点。
所以,整个中世纪的工艺美术都可以概括成宗教的产物。
没有基督教就不可能有与之相对应的各类带有明显宗教性质的工艺美术品。
在神学思想的影响和教权的统治下,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反映了特有的审美观念:强调神圣和威严,基调低沉而凝重,表现冷峻而肃穆、庄严而压抑的气息。
浅析中日寺院之异
浅析中日寺院之异同
佛教,系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佛所创,随着时间 推移,自恒河流域逐步向外传播。东汉初期佛教已 传入中国,有明帝洛阳白马寺见诸史籍,公元6 世纪 中叶经由百济传入日本(一说公元522 年南梁司马 达赴大和置佛像草堂传教) ,后经鉴真东渡传法而 广为流传。佛教教义讲求善恶因果、崇尚修行。 传经布道及僧人膳宿的教义需求是佛寺产生的最 初原念。经过漫长时代的发展,在中日两种不同的 文化意识形态下的佛教建筑呈现出相旷互映,重气韵,造 实景,讲清修,入梵境;日本佛寺幽畅结合,重 内省,造枯景,讲顿悟,入禅境。教法虽同源, 却因其与各自地域的地理文化特质相融合 而产生了不同意境的寺院建筑。可见,对于 外在建筑形式,只有把握其内涵底蕴,才可深 入理解建筑的灵魂。
谢谢!
其二,历境空间。经历山道抵达山门并进入寺内, 霍然登堂入室。雄伟而高大的大雄宝殿、天王殿、 法堂,藏经楼⋯⋯以其超然的尺度显示出佛法的无 边境界,以及前来朝奉的信男善女的沧海一粟;而殿 前的巨大空间,则给予这超然的气韵以足够的舞台。 宝殿以供奉其中的巨大佛像为尺度的标准,人居其 中感受的是空间的升腾与内心的虔诚。佛殿的高 度层层递进,人根据轴线序列穿行各院落,得到的是 逐渐强化的心理感受.
事实上,日本佛寺所体现的非对称布局并非流于 表象,更反映了深刻的民族心理。即强调建筑无需 过多追求形式的完整对称,而应着力于精神的概括 和抽象。因此,建于深山幽谷之间的寺院,殿堂与佛 塔的位置和朝向都十分自由,完全打破了严格对称 的规整形式。
二、中日寺院选址的风格
(1) 中国寺院的选址追求奥秘之境 中国,名寺喜选址于名山 之中“深山藏古寺”:五台、九华、峨嵋、普陀正所谓 “天下名山僧占多”;或地处城郊幽林深处,密林竹木与佛 刹相宜互存。这种追求奥秘之境的选址倾向,不仅与佛教 所讲求的避世清修的佛法相关,同时融合了天人合一的儒 家哲学,并且受“风水说”的影响。丛林掩映中的佛寺与 佛教的净土世界的语义暗合。例如杭州虎跑寺,位于西湖 西南大慈山白鹤峰下,清幽的丛林掩藏出寺的寂静,千年古 刹与山石相融得以永恒。
浅析中日卷草纹的差异
借鉴忍冬纹基础上结合我国古典云气纹形式创造出来 的。更重要的是卷草纹并不是以自然中的某一种植物 为具体对象的,它的成功创造如同大家耳熟能详的龙 凤形象一样,是集多种形象特征于一身,经夸张变形 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意象性装饰样式。它以一条“S” 形曲线主茎外加各种花卉枝叶、动物或其他装饰纹样 展现在我们眼前,形式灵活多变、连绵起伏,常被赋 予繁荣长久、富贵不断的美好寓意。
352
3. 整体风格的不同 我国卷草纹是在忍冬纹的基础上吸收我国传统的云藻 纹、回纹等固有图案,集多种花草植物经夸张变形而创造出 来的一种意象性装饰纹样。某种程度上它又继承了我国早 期图案一些特点,整体造型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以线造 型”,追求气韵生动,线的运用非常细腻生动。 另外,我国的卷草纹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变化发展。 仅在唐时期就有很多变化形式:初唐时期简练准确的造型, 线条简洁,色彩趋于富丽。这一时期,卷草纹波状形式比 较强,采用一只花头反复出现的形式,形象单纯但叶子变化 多。盛唐时期,卷草纹也在早期波状的主藤上生枝发叶,开 花结果,花叶肥厚饱满形态多变,体现盛唐时期丰腴美。晚 唐时期的卷草纹内容上更加丰富。除植物题材外,动物图案 也会穿插其中,多种形象融为一体。 日本飞鸟、奈良时代虽受唐文化的影响出现诸多卷草纹 样,就纹样表现的手法和精神特征来看,传入日本后的卷草纹 虽吸收了中国卷草强调线的表现,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日本卷草 纹又形成其独有的民族特色。非常明显的就是纹样吸收了日本 传统图案的一些特点,即装饰性的色彩、刹那性的线描、观念 性的构图。色彩平涂,没有极强的浓淡明暗变化;线的应用既 有中国画中强劲雄迈的感觉又有西方绘画中强调结构的表现特 征;构图的表现上不注重视觉的合理性和空间的现实性,对事 物采用了多视点的表现方法、多时间性的描绘。 这样,卷草纹样经日本民族的消化吸收后,兼具中国唐 代风格与日本民族特色。至平安时代,在全盘消化唐文化 后,日本卷草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已具有独特 的图案风格。
传统纹样中佛教文化的影响.docx
传统纹样中佛教文化的影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个地域每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中都会存在着一个宗教艺术阶段,这是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经之路。
各个国家都有相似的发展过程。
一、伊斯兰工艺美术中的宗教性如伊斯兰工艺美术就伴随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的传播而发展起来,它的艺术风格和公益文化表现出显著的宗教色彩和地域特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伊斯兰工艺美术史中迷人的米奈型陶器、伊斯兰织毯等,作为伊斯兰信徒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之物,无论在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都不可或缺。
伊斯兰工艺美术以其清新明快的色彩效果、精致繁丽的装饰手法和精湛的工艺技巧,展示了其巨大的艺术魅力。
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因此具象而写实的艺术形象难以得到发展,工艺美术创作的主要精力倾注在抽象性装饰纹样中。
而恰恰是神教的宗教信仰、阿拉伯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阿拉伯民族的求异心理和文化传统,培育了伊斯兰工艺美术的大力发展,使之成为世界工艺美术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也让世人有机会得以欣赏浓郁阿拉伯风情的绝美工艺品。
二、宗教对欧洲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谈到宗教对艺术影响的案例,不得不提及的一段典型的历史进程——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发展。
在中世纪这一千年的欧洲封建社会中,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通过教会使哲学、科学和艺术都从属于神学,总体来看,社会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绘画、雕刻艺术也出现倒退现象。
但工艺品则是一个例外。
因为工艺品不仅仅是精神产物,它还依赖于物质条件。
中世纪的工艺美术也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
它清楚地反映在当时工艺美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要素中,尤其是那些直接为宗教服务的祭坛装饰、圣书函和遗物箱、十字架等更能反映出中世纪美术的特点。
所以,整个中世纪的工艺美术都可以概括成宗教的产物。
没有基督教就不可能有与之相应的各类带有明显宗教性质的工艺美术品。
在神学思想的影响和教权的统治下,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反映了特有的审美观念:强调神圣和威严,基调低沉而凝重,表现冷峻而肃穆、庄严而压抑的气息。
浅析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
浅析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作者:孙丹昱姜加宁来源:《商情》2008年第39期【摘要】佛教是一种强大的外来影响,公元前2年左右开始从印度传入中国,客观上刺激并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发展;后又经中国传入临国日本。
同样,使日本民族原有土生纹样发生了重大变化。
因此说,佛教艺术在繁荣中日两国纹样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佛教传统纹样一、佛教影响下的中国纹样佛教作为东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宗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被定为印度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
两汉之际即公历纪元前后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的传入给中国纹样带来新的题材和风格。
这种全新的内容,使中国纹样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具有开拓性的改变。
佛教传入之后,大大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形式和内容。
1.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内容出现了狮子纹、忍冬草纹、锯齿纹和字纹等,尤其是以莲花纹和佛光的大量运用,更增强了具有宗教色彩纹样的表现力;人物纹样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佛教以前中国的古代哲学道教,基于神仙思想,创造了许多人类形象的神像,福人。
佛教传入中国,受佛教曼陀罗世界的启迪,出现了以佛陀为主的如来,菩萨等人类姿态的佛像。
与此同时,佛教传入给中国纹样带来了全新的技法和理论。
中国有八宝纹样(八吉祥)自元朝以来中国民族便以“8”字谐音为吉祥之意,八宝纹是以佛教中的典型的八种供器:白螺、宝瓶、宝盖、吉祥结、金鱼、金轮、莲花、尊胜幢为依据创造的。
分别象征着名声远扬的三千世界;聚宝无漏、福智圆满;权威的象征;智慧和觉悟;真理之训诫;复苏、永生、再生;修成正果;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
2.纹样构图形式得以发展先秦两汉时仅是平列所有形象,没有纵深和远近的空间关系的处理,缺乏立体感。
魏晋以后,由于佛教美术的影响,焦点透视法得以广泛应用,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增强,栩栩如生而魅力无穷。
特别是凹凸法的引入,使纹样艺术具有了浮雕的审美效果。
浅析佛教文化对中国民间美术艺术形态的影响
浅析佛教文化对中国民间美术艺术形态的影响作者:李艳惠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9期摘要: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这么一个战乱动荡的历史年代后,在中国很快传播开来,并被封建统治阶级重视及利用。
佛教文化对民间美术艺术形态的影响结果属于封建社会时期的一个特征。
但是它对中国文化各个领域的影响却是不容我们小觑的。
关键词:佛教文化民间美术艺术形态中图分类号:J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9-0085-01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这么一个战乱动荡的历史年代后,它在中国很快传播开来,并被封建统治阶级重视及利用。
到了唐代,佛教及道教更为统治者所推崇提倡,佛教思想在我国的地位进一步得以稳固。
这一时期,佛教在与中国的本原文化、儒道思想、民俗文化进行碰撞的过程中很快形成了一种互为融合的状态。
所以,民间美术也很快从佛教文化中汲取了营养。
我们可以先从民间美术创作中常见的莲花图案来看一下佛教文化与民间美术这一艺术形态的交融结果。
莲花图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在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到了北魏时期莲花图案已经普及。
莲花出于水,被喻为地与水的阴性符号。
莲多子的自然特征适应了多子多孝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需要,所以很快为人们所接受。
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就有了进一步的世俗化特征,其形态多为“娃娃坐莲花”和“娃踩莲”。
在民间艺术创作中,人们又把它和中国传统的鱼多子图腾崇拜观念结合起来,形成多子多福的象征形态,即娃莲纹样组合,例如我们常见的鱼钻莲得娃的娃莲鱼纹样。
敦煌莫高窟曾出土过唐代“功德花纸”类的剪纸,诸如《持幡菩萨立像》《菩萨立像》等,其内容与形态特征均出自佛教文化,直接可见莲花造型,并用其敬供佛像,装饰殿堂、道场。
明清时期的文化繁荣也促进了“抓髻娃娃”形态进一步世俗化,这种形态特点与广大劳苦民众求生存、盼吉祥的愿望充分结合,并学习同时期的双关语谐音世俗文字游戏,发展为“吉(鸡)庆(馨)有余(鱼)”“连(莲)年有余(鱼)”“连(莲)生(笙)贵子”的娃莲纹样。
浅谈佛教装饰纹样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在传统 的佛教纹样中 , 纹样造型极其 丰富 , 每朝每代 的艺术
形象代表都有所不 同。 在魏晋时期 , 曾经盛行的忍冬纹慢慢变得 少见 , 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 的植物花卉纹样造 型。 莲花纹样仍然 是装饰纹样题材 的主流 ,由莲花纹衍生 出的宝相花纹 图样也在 这时诞生并且被大量 的运用 ,风格独 特的卷草代替 了忍冬 的位 置并衍生出许 多新 的卷草纹样。许 多生活之 中常见 的动植物都 被吸纳到了佛教纹样之 中。佛教的图形纹样慢慢开 始走 向多元 走兽也被囊括 了进来 。佛教艺术之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化盛行的唐代 ,唐代早期的佛教装饰风格相对 于中晚期就更为
晚期 的装饰则会 因为时代的变迁 , 在客观 的条件下 , 装饰风格又
为繁荣的唐代 , 从佛教传统的装饰纹样“ 忍冬 纹” 衍生 出来的“ 唐 工整 秀美 一些 ; 中期 的佛 教装饰则更偏 向于 色彩 的丰富 、 丰满; 草纹 ” 就风靡一时 。随着佛 教在我 国被越来越多 的人所信仰 ; 佛 但唐代的佛教装饰纹样从整体来看 , 无论是图形亦或 教在 中国的传播速 度十分迅猛 ,寺院和僧人的数量也 是与 日俱 趋 向简单。 增, 因此佛教 的经典文化也在民问得到广泛传播。 同时佛教的传 是色彩 , 其最大 的特点是富丽华美 , 圆润丰满 、 灵活多样 , 这跟人
艺 术 鉴
赏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 TUR E L I F E
2 0 1 51 0
-
浅谈佛 教装饰纹样对 中国传统 艺术 的影响
蔡文雯
( 汉 口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3 1 2 )
浅谈佛教基本装饰纹样特征
核心课程中完成对数字媒体专业的视觉技术方向的 学习$
从课程与专业体系中的关系来看#数字媒体技术 方向课程能够有效对专业策划类主干课程形成有效的 课程关系衔接关系#学生能够将策划类主干课程中的 创意想法方案在技术课程上进行有效实践#在课程体 系中要求学生在新时代下对新模式'业态'产业以及相 关的技术形成有效的思考和理解$
掌握某一门或某一项数字制作技术手段很难以满足当代互联网趋势下的艺术设计创作的多样性需求
浅谈佛教基本装饰纹;""'#
的起源摘之!一要当在人人类类开漫始长有的着发精展神历层程面中的宗需教求作时为便一开种始文有化了现艺象术与人 它类 是文人化类史情几感乎与一智样慧久的远融合艺和术升是华人类艺文术化从 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印度主要流行在亚洲地区 在佛教艺术产生之始它的各种造型就伴随着强烈的装饰意味和画面布局中的纹饰式样创作在佛教艺术的发 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含有许多佛教思想和寓意的装饰纹样本文举例了佛教传统图案中个典型造型例如莲 纹忍冬卷草宝相花和龙纹重点分析了这几种佛教装饰纹样及其应用
关键词佛教装饰纹样
!!莲纹
莲纹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被印度佛教广泛采
藤蔓#有单叶连续'波线型'双波线型和接圆式等#主要 在V线型中变化$
用#源于印度对莲花的特殊的民俗心理和心理需求$ #!卷草纹
早在佛教诞生之前#莲花在古印度人的心中#就有着不 在中国#卷草纹发源于忍冬纹$忍冬纹作为一种
可取代的地位$在印度#莲是国花$不仅仅是在佛经 外来的佛教植物装饰纹样#给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的
中被时常提起#在佛像造像中也经常被使用$如佛祖 发展带来了新鲜的氧气#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
探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异同以及对女性教育的影响
探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异同以及对女性教育的影响1. 引言1.1 介绍插花文化在中国,插花始于古代,被称为“插花艺术”。
插花的原始形式是将花卉摆放在花瓶中,后来慢慢演变成将花卉插入花瓶,形成了更加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插花不仅是一种艺术,在历史上还被视为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贵族们经常在宫廷中进行插花活动。
而日本的插花文化则起源于佛教传入日本之后,被视为一种修行和礼仪。
日本的插花注重自然、简约和平衡的美感,通过插花,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美好。
插花在日本被广泛应用于茶道、庭院设计以及庆典活动中,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中日两国的插花文化虽然在起源和发展历史上有所差异,但都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美的追求。
插花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使之成为中日两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强调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重要性插花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对花卉的巧妙搭配和摆放,展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美的追求。
中日两国都有着悠久的插花传统,这种文化不仅在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插花文化在中日两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
通过插花,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感悟到生命的深刻意义,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中日两国的插花文化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更在当代社会中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命。
2. 正文2.1 插花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插花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插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常常出现在宫廷和贵族的生活中。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时期,插花已经成为贵族妇女的日常活动之一,且在春秋战国时期更加盛行。
在唐宋时期,插花逐渐风靡于庶民之中,无论是宫廷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对插花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许多文人墨客也将插花作为诗词题材,赋予插花更深的文学意义。
到了明清时期,插花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传统图案个例分析
图案作业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 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 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 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 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此幅”蝶恋花”由蝴蝶、荷花、 瑞云组成,象征祥和美好。
· 这次我挑选的两幅传统图案都属于花草类纹样。
· 在综合了中国传统剪纸图案和日本传统地毯图 案中的花草、藤脉、枝叶、蝴蝶、瑞云等纹样 后,我又受到了一些现代图案的启发,就尝试 将花草纹样与人物形象相结合设计出一系列新 的图案。
· 我将花草等纹样都设计在了女性形象 图案的头发上,目的是想将这些新图案 用于草本植物精华的护发产品的广告上, 可以用作宣传海报、产品包装、灯箱广 告等途径上。
在日本所谓的“传统纹样”中,来自中国的古 代纹样占有很大比重,这在许多工艺美术作品 中是显而易见的,也说明中日两国文化有着极 为深远的历史渊源。
日本地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统图案
日本传统图案面料质感好,色彩艳丽,款式简洁,是传统 的和风图案,大气华丽。日本的传统图案反映了日本民族 的精神特征。奈良时代因受唐文化的影响出现诸多唐草纹 样,平安时代更多的受到宋文化的影响而注重人间的伦理 纲常。佛教的传人又使其图案中出现许多瑞云、凤凰、万 字纹样。
END
从日本家纹看日本人的宗教信仰
从日本家纹看日本人的宗教信仰
日本家纹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它反映了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在日本
的宗教信仰中,佛教和神道教是两大主要信仰体系,这些信仰对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也反映在日本家纹上。
佛教在日本的影响非常深远,可以看到许多家纹与佛教相关的图案。
最常见的是莲花,莲花在佛教中被视为纯洁和完美的象征。
它经常被绘制在传统公寓或家庭的门前,以祈求
幸福和祝福。
另一个与佛教相关的家纹图案是浮世绘,这是一种描绘日常生活和传统故事
的绘画形式,也经常与佛教故事和传统文化相关联。
神道教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信仰,它崇拜自然和祖先。
在日本家纹中,可以看到一些
与神道教有关的图案。
樱花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它被认为与神道教相关联。
日
本人在樱花季节举办庆祝活动,这一传统源于神道教的仪式和信仰。
樱花图案经常被绘制
在家纹上,象征着美丽、新生和希望。
日本家纹中常出现的还有一些动物图案,如龙、凤凰和狐狸。
在日本文化中,这些动
物被赋予了神秘和神圣的象征意义。
龙在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文化中都被认为是吉祥和权势
的象征,它常出现在家纹上,以为家庭带来好运。
凤凰是一种美丽的神鸟,象征着和平、
幸福和长寿,也经常出现在家纹中。
而狐狸在日本的神话故事中被认为是灵巧和神秘的动物,它经常与具有神性的山神和狐狸妖精相关联。
从日本家纹看日本人的宗教信仰
从日本家纹看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家纹,是指在日本家族、家庭中特定的图案或徽章,具有象征意义。
这些家纹不仅是家族标识,同时也代表着家族内的信仰和价值观。
从家纹中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及其文化特点。
日本的家纹分类繁多,分为“家紋”、“家印”、“家符”等多种形式。
大部分家纹是传承自古日本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其中最常见的家纹来源于佛教、神道和家族特有标志等。
佛教家纹佛教是日本主要宗教之一,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佛教家纹在日本家族、家庭中很常见。
佛教家纹经常看到的图案包括:1. 阿弥陀如来:阿弥陀如来像素有世主的称号,所以多被用在重要的家族、家庭中。
阿弥陀如来家纹除了代表着信仰,还被认为是祈求健康、幸福的吉祥物。
2.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救苦救难的佛祖,所以在家纹中深受欢迎。
地藏菩萨家纹是代表着家族或家庭对这位佛祖的崇敬和信仰。
神道家纹神道是日本本土的宗教,许多日本人仍然信仰着神道。
因此,神道家纹在日本家族、家庭中也非常普遍。
神道家纹通常表现出对自然、神仙和祖先的崇敬和信仰,其中最常用的神道家纹包括:1. 若叶(わかば):若叶是神道信仰中的一种叶子,被认为象征伟大的神仙。
因此,若叶家纹也被认为是象征着神仙的保护和祝福。
2. 铃铛(すず):铃铛在神道信仰中被称为“清明”的物品,表示气氛的清新和净化。
铃铛家纹被广泛应用于家族和家庭的象征中,代表神仙和家庭成员充满生气。
家族特有标志除了宗教家纹以外,日本的一些家族和家庭也有自己特有的标志和家纹,这些家纹代表家族或家庭的价值观和历史传承。
例如:1. 三菱标志:三菱标记是日本最著名的家族和公司之一。
三菱标志图案由三个菱形组成,分别代表地球、人类和技术的统一。
这一标志在日本家族和企业中被广泛应用,代表着理性、创新和领导力。
2. 凤凰家纹:凤凰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权力和高贵的象征,因此凤凰家纹常常被用作家族和家庭的标志。
凤凰家纹代表着家族的气度和荣耀。
总之,从日本家纹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及其文化特点。
从日本家纹看日本人的宗教信仰
从日本家纹看日本人的宗教信仰【摘要】日本家纹是日本人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反映了日本人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传承。
家纹与神道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本神社中被广泛应用,体现了日本人对神明的敬畏。
家纹也与佛教信仰有联系,常在日本佛寺中出现。
家纹不仅在宗教场所中被使用,也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承载了他们对家族、宗教、神明的信仰和敬畏之情。
家纹是日本文化与宗教信仰的结合体现,展示了日本人对传统价值观的珍视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家纹依然扮演着连接日本人与过去宗教信仰的桥梁作用,体现了日本人对宗教的尊重和信仰的情感。
【关键词】日本家纹,宗教信仰,神道教,佛教,神社,佛寺,日常生活,尊重,传承,文化结合,家族,神明1. 引言1.1 日本家纹的起源在日本古代社会,家纹还被用于标识不同家族之间的归属关系,以及在战场上作为识别敌友的标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纹不仅在贵族阶层广泛应用,也逐渐流行到平民阶层的日常生活中。
家纹被刺绣在服装、陶器、家具等物品上,成为日本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日本家纹的起源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图案,更承载着日本古代社会的家族制度、传承观念和血统认同。
家纹不仅代表着家族的荣耀和传统,也反映了日本人对家族、信仰和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1.2 日本人对家纹的重视日本人对家纹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他们将家纹视为家族传承和家庭荣耀的象征。
家纹代表着家族的身份和历史,是家族血脉的象征。
日本人认为家纹是家族之间的区别标志,也是祖先灵魂的象征,因此非常重视家纹的传承和保留。
他们相信如果家纹没有得到传承,家族的灵魂就会受到冒犯,会带来不祥的灾祸。
日本人在家纹的传承中非常谨慎,不轻易改动或遗失家纹图案。
除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意义外,日本人还将家纹视为一种宗教信仰的象征。
家纹中常常包含着神道教和佛教的元素,代表着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和崇拜。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家纹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或标志,更是一种神圣的象征,是对宗教信仰的表达和传承。
中国与日本佛涅盘图像中锦袋与锡杖的「有」「无」
中國與日本佛涅槃圖像中錦袋與錫杖的「有」、「無」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林笛摘要佛涅槃圖描繪的是以釋迦牟尼入滅為中心,眾佛弟子與聖界神靈參與的涅槃場景。
中國與日本有關該題材佛畫中存在許多固定的形象,包括人物、動植物和器物,其中大部分根據佛教經典來描繪,因此即便在文化差異的影響下也仍然保持著宗教畫的共性。
將現存的兩國早期佛涅槃掛軸畫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有些形象的表現並非一直固定,比如懸掛在娑羅樹上的錦袋與錫杖,這組物件在涅槃繪畫中的「有」、「無」具有相應的圖像意義。
可見,隨著歷史變遷,兩國的佛涅槃圖繪畫譜系持續發生著變化,其畫面內容分別延續了佛教藝術的不同傳統。
本文針對錦袋與錫杖,就目前能看到的相關作品進行對比與整理,探討未被描繪的涅槃內容所具有的重要性。
關鍵字佛涅槃圖、錦袋、錫杖前言縱觀佛教美術的歷史,表現佛涅槃場景的作品數量繁多,形式豐富,包括大量的雕刻、浮雕、壁畫及繪畫作品。
中國與日本等國先後延續了佛教藝術源起地印度的涅槃表現傳統,兩國創作的其中一部分繪畫是通過大幅掛軸畫的形式來呈現的。
這些描繪在絹本或紙張上的佛涅槃圖,現存的狀況以日本收藏為主,包括為數不多的幾幅中國傳世佛涅槃圖,在日本獲得了頗高的評價與珍視。
在這些日本藏的中國涅槃掛軸畫中,年代較早的代表分別為:京都長福寺本(南宋末期)【圖1】、陸信忠筆的奈良國立博物館本(南宋末期)【圖2】和明州江下周四郎筆的愛知中之坊寺本(元代)【圖3】等。
究其圖像傳統,固然必須回溯到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再之爲中亞,而佛教藝術在中國大陸自西向東的遷徙與變容,也隨著地域上的不斷東移和時代與社會的影響,産生了明顯的圖像差異,並孕育出不同的繪畫譜系。
在表現佛涅槃像上,印度幾乎全部以雕塑或浮雕為主,中亞地區則是壁畫與雕刻並存,中國在前二者的基礎上增添了掛軸畫的形式,曾屬於寺院進行宗教活動的必需品。
遺憾的是這種陸上的佛涅槃圖除了壁畫,其餘大部分已銷匿於歷史。
目前學者對中國的佛涅槃掛軸畫研究,基本圍繞著有限的存世作品展開討論。
日本传统纹样在日本现代图形设计中的运用
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日本传统纹样在日本现代图形设计中的运用姓名:赵倩倩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美术学指导教师:酒路201203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图案学’’的概念由日本产生,并传入中国。
图案学的出现表明日本工艺美术理论和实践思维的发展。
传统工艺美术在造物历史的推进中是独特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载体,其图案、图形样式、纹样艺术的发展因其承传、流变、转折、创新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尤其是因时代变幻、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形态变化以及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发展主题、形式、内涵等日渐成为图案纹样研究的课题。
日本设计发展至今,其公认地发展脉络有两条:一是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大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二:是对现代创新设计文化的发掘。
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并行”的日本设计发展形态。
图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
20世纪20年代,图形设计伴随现代设计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为视觉传达设计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本意是“图样",参见于《宋书》:“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
”而现代意义上的图形以设计为参照面,专指图案、图样、平面绘画形式的创意表现。
随着题材、形式、内容的扩充以及创意表现的更高要求,图形设计尤其是图形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推动图形由二维平面的视觉表现向多维思维文化的共生。
在其演变过程中也同样遭遇了“现代性”的变迁。
本文正是试图“传统纹样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应用”为视角,进行图形设计形态和设计思维方法的研究。
在进行这一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从传统纹样的特性以及当代图形设计要素的要求出发,分析日本传统纹样应用于图形设计的可能性、必要性。
探讨了日本传统纹样发展的历程和重要的历史节点。
其次从日本当代图形设计入手,从设计元素、审美心理、文化思维、演变形态中寻找日本传统纹样应用于现代设计的表现和存在形态,并选择优秀的平面设计大师作品分析,如田中一光、佐藤晃一、龟仓雄策等,寻找日本设计能够融合传统纹样和现代思维的方法论。
从日本家纹看日本人的宗教信仰
从日本家纹看日本人的宗教信仰日本家纹是一种特殊的纹样,它们在日本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纹是家族与传统文化的象征,每个纹样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
通过研究日本家纹,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人的宗教信仰。
日本的宗教信仰主要有神道、佛教和基督教等。
在这些宗教信仰中,神道对于日本人的影响尤为深远。
神道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它主要崇拜自然界和祖先的神灵。
日本家纹中常常出现的纹样就与神道相关。
一种常见的家纹叫做「家紋」,它是一个圆形的纹案,一般表示家族的象征。
这个纹样是神道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可以追溯到古代神道教的时期。
家纹通常被刻在家族的门上,帮助祖先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
这种纹样在日本民间信仰中非常常见,它是神道信仰在家族中具体化的体现。
另外一个与神道信仰有关的家纹是「榊」纹。
榊是一种与神灵有关的树木,在神道教中被认为是神圣的象征。
榊纹在日本家纹中经常出现,它被认为可以保护住家免受邪恶的侵害,并带来好运和幸福。
这个纹样通常被刻在家族的门柱上,用于祈求神灵的庇佑。
除了神道信仰,佛教也对日本人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它主要崇拜释迦摩尼佛和他的教导。
日本家纹中有一种叫做「般若波罗蜜多」的纹样,这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经文。
它代表了智慧和觉悟的境界,被认为可以保护住家免受邪恶的侵害。
一些家纹还与神道和佛教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
比如「菊花纹」,它是日本皇室的家纹,也被广泛应用于日本文化中。
菊花被认为是神圣的象征,同时也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它在日本文化中被视为美丽、高尚和神秘的象征,代表着吉祥和幸福。
通过研究日本家纹,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对神道和佛教的信仰和崇拜。
这些家纹不仅仅是装饰纹样,更是一种文化和信仰的象征,反映出日本人对神灵和宗教的虔诚崇拜。
探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异同以及对女性教育的影响
探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异同以及对女性教育的影响插花是一种古老而又优雅的艺术,它不仅展示了鲜花的美丽,更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日本和中国,插花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两国的插花文化却有着不同的风格和传统。
插花艺术也对女性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促进女性修身养性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日两国的插花文化不仅在技法、造型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它们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也有很大的不同。
日本的插花艺术主要是从佛教禅宗的庙堂文化中发展而来,它强调的是“生花妙幻”,强调对自然的尊崇和敬畏,追求简约而富有禅意的造型和空间感。
而中国的插花文化则更加注重对花卉的姿态和气质的展现,追求的是“生机勃发”、“华彩绽放”,更注重色彩的对比和构图的繁复。
这种差异不仅仅是技术和造型上的区别,更体现了两国人民对自然、生活和美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中日两国的插花文化还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感。
日本的插花强调的是一种内敛的美学,它追求的是一种恬静的生活情调,注重的是内心的净化和对自然的感悟。
相比之下,中国的插花更显豪放大气,追求的是一种丰盈的生活气息,注重的是对情感和生命力的张扬和表达。
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性格和审美情感的差异,更体现了两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不同态度和情感表达。
在古代,插花艺术也是女性教育的一种重要内容。
在日本,插花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它在女性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小家庭中,女孩子就会学习插花的技艺,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从花自身的姿态和气质中感悟人生。
而在中国,插花也是女性教育的一部分,不仅是教会女子良好的审美情感,更是培养她们的家居艺术和家庭管理的重要途径。
古代,插花在女子学校中是具有一定比重的主科,同时也是社交场合中展现女子高贵的重要手段。
插花艺术不仅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更是女性修身养性的一种非常有益的途径。
中日两国的插花文化虽然有着不同的传统和审美情感,但它们都是一种美的表达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方式,更是女性修身养性的一种非常有益的途径。
中日漆木佛造像之间的异与同
中日漆木佛造像之间的异与同隋唐之始,日本开始大规模接受、吸收中华文化,已经逐渐汉化了的佛教文化也在这一时期东渐日本,与日本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相融合,进而形成了近似而又不同于中国漆木造像的日本佛造像。
受唐风影响甚深的日本造像在模仿的同时,也形成自己的特色,也不乏一些优秀佛师和优秀作品,且一直秉承到现今。
中日佛像文化这种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值得我们再深入去挖掘和探究,从中能找到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也印证从古至今历史文化的关系和差异。
文/图:詹文静中国从唐宋开始尤其宋代大量使用木材质雕刻佛像,从宫廷到民间,但留存下来的精品木造像却极少,很多现藏于海外。
日本似乎更钟情于用木质雕刻佛像,从飞鸟时代(相当于中国隋唐时期)就大量使用木质雕刻佛像,一直沿用到现在。
现今在日本还能看到很多木材质的古代佛像,存世量不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至于中国漆木佛造像与日本漆木佛造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我们不妨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中日选材与上漆做法多有不同中国造像地缘辽阔,物产丰富,南北各用的木材多有不同。
北方用的柏木、楠木、银杏木、梧桐木、柳木等,南方多用香樟木、楠木、黄杨木、檀香木、龙眼木等,所以看木质也能大概区分出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地区。
日本造像则多用樟木、檀木、扁柏、榧木、柏木,日本木造像的木质普遍都偏轻偏松软,就算年份比较晚期上手分量也轻,且木纹明显居多,漆脱落后会影响美观,因此,木质也可作为辨别日本造像的方法之一。
中国木造像上漆的做法:打木胎—扦光打磨光滑后—贴麻布—粗灰—细灰—朱漆或黑漆—金箔(或者涂白土再彩色)。
日本木雕奈良—室町时代:木胎—(生漆涂布加固)—贴麻布—地粉錆漆(粗灰)—砥粉漆(细灰)—黑漆(松烟漆)金箔(或涂白土或铅白再彩色);室町时代以后(元明以后):木胎—胡粉(蛤粉)—胶—墨下地—黑漆—金箔。
日本木造像上漆,越往后步骤就越简单,省工省料。
步骤和漆的用量也是决定木雕是否会容易开裂,常见的是日本的漆料相对单薄,中国的则较厚重,这也许跟节约用料有关系,因为古代的生漆很昂贵,据说古有一斤生漆一斤黄金的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
【摘要】佛教是一种强大的外来影响,公元前2年左右开始从印度传入中国,客观上刺激并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发展;后又经中国传入临国日本。
同样,使日本民族原有土生纹样发生了重大变化。
因此说,佛教艺术在繁荣中日两国纹样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佛教传统纹样
一、佛教影响下的中国纹样
佛教作为东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宗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被定为印度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
两汉之际即公历纪元前后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的传入给中国纹样带来新的题材和风格。
这种全新的内容,使中国纹样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具有开拓性的改变。
佛教传入之后,大大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形式和内容。
1.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内容
出现了狮子纹、忍冬草纹、锯齿纹和字纹等,尤其是以莲花纹和佛光的大量运用,更增强了具有宗教色彩纹样的表现力;人物纹样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佛教以前中国的古代哲学道教,基于神仙思想,创造了许多人类形象的神像,福人。
佛教传入中国,受佛教曼陀罗世界的启迪,出现了以佛陀为主的如来,菩萨等人类姿态的佛像。
与此同时,佛教传入给中国纹样带来了全新的技法和理论。
中国有八宝纹样(八吉祥)自元朝以来中国民族便以“8”字谐音为吉祥之意,八宝纹是以佛教中的典型的八种供器:白螺、宝瓶、宝盖、吉祥结、金鱼、金轮、莲花、尊胜幢为依据创造的。
分别象征着名声远扬的三千世界;聚宝无漏、福智圆满;权威的象征;智慧和觉悟;真理之训诫;复苏、永生、再生;修成正果;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
2.纹样构图形式得以发展
先秦两汉时仅是平列所有形象,没有纵深和远近的空间关系的处理,缺乏立体感。
魏晋以后,由于佛教美术的影响,焦点透视法得以广泛应用,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增强,栩栩如生而魅力无穷。
特别是凹凸法的引入,使纹样艺术具有了浮雕的审美效果。
据唐人许嵩《建康实录》记载,梁人张僧繇即以此法绘一乘寺,“寺门遍画凹凸花,世咸异之”,致使该寺更名凹凸寺。
今人范瑞华指出:“盖吾
国绘画,向系平面之表,而无阴影明暗之法,自张氏仿印度新壁画之凹凸法后,至唐即有石分三面之说矣。
”据此可知,凹凸法作为一种绘画技法,处理的是三维空间、透视与色调对比诸问题,它给中国纹样以巨大的启迪,颇受世人赞誉。
3.佛教对纹样表现思想的影响
佛教艺术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也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纹样之中。
特别是与中国民族神仙思想相混生,出现了关于描述西方净土世界的内容,则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4.对中国纹样造型上的影响
中国南北朝时代,佛教盛行,作为民族的龙纹也披上了佛教的色彩。
汉代那种强壮、粗犷、奔放和豪迈的龙纹造型,已被佛教的宁静、洒脱、俊俏所代替。
龙的体形拉长,从头至尾动作缺乏变化,体现耐性的克制。
运用横向的长线条表现风云的飞动,飞动的空间环境陪衬宁静的主题,表现超凡脱俗的精神意念,出现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飞天形象。
飞天是佛教神灵,是欢乐吉祥的象征最初的飞天形象,是侍奉古印度神“印德拉”的夫妇飞天和奏乐飞天,夫妇飞天呈现人、鸟、马三位一体的形态,奏乐飞天是“半人半马”的形态。
这些印度飞天形象和佛教同进传入中国,而中国并没有照搬印度飞天形象,而是加之本土道教的影响,与道家飞翔天际仙人混合一体,形成了中国风格的飞天形象。
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飞天是莫高窟第257窟壁画“供养弥勒菩萨飞天纹样”(约公元前4——公元前5世纪绘制),双腿交叉的弥勒佛,背面壁画上有裸露上半身,飘带飞扬,向菩萨献舞。
敦煌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新的创造,是中国从魏晋至宋元各个历史时期纹样展示长廊,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艺术声誉。
此外,出现了“迦陵频伽”纹样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相传是一种长在雪山中的神鸟,能发出美妙的声音,被佛教界人士神化为极乐世界的鸟。
而中国这种纹样造型上更像人,尖耳、人面,唐时期佛像壁画、石刻、镜子、陶瓷中多见。
二、佛教影响下的日本纹样
1.丰富了日本纹样的内容
日本纹样中也首次出现了“迦陵頻伽”纹,这种纹样是一种全新的形象,是受佛教影响下的一种鸟的形象,美女的头,手持供物,鸟身的形象。
这种鸟会发出悦耳的鸣叫声,被视为是舞乐的祖先。
日本飞天纹样的出现:与中国一样,日本在佛教传入的同时,印度和中国的飞天,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
法隆寺金堂的“树下飞仙图”(公元7世纪-公元8世纪)如来佛基座背面的壁画,用单纯的黑色描绘飘洒流畅于林间的飞天。
孔雀(Peacock)纹样:中国秦朝时期便在石刻中出现了孔雀纹样。
经过发展,常与牡丹花等共同描绘,象征富贵,也是一品官员服饰纹样;日本人首次见到孔雀纹样是在从中国传入的佛教艺术品中。
孔雀漂亮的羽毛,美丽的姿态受到
日本民族的广泛地喜爱,并很快的被接受了。
江户时代孔雀纹样更为写实,采用孔雀纹样中的一部分,出现了“孔雀羽纹”。
2.佛教赋予日本族纹样以新的概念
日本传统宝珠纹样(Hoju)描绘的是现实中有价值的东西,宝石、钥匙、小槌棒、钱袋、斗蓬和竹笠等。
佛教传入后,宝珠纹中出现了伞,瓶、金鱼、莲、剑、法轮和犀牛等新内容。
日本的传统人物纹样在日本神道的影响下,也习惯于把神表现为人像。
神体用镜、剑和如意三种神器抽象和隐喻地表示。
神道世界融合了中国传来的佛教,创造了具有大陆根源的宗教意义的人物纹样。
例如:著名的法隆寺的“玉虫厨子”(日本国宝,飞鸟时代工艺品)。
在“玉虫厨子”上雕刻着“释加舍身救虎子”的各种形态;还有日本的最古老的染织品“天寿国刺绣”,表现圣德太子殁后,王妃“桔大”思念太子遗德,太子在天寿国往生极乐的样子,它们都是人神,神人相互转换的形象。
3.佛教思想影响下的日本纹样表现手法
佛教体系的审美意识体系与社会政治生活和伦理道德紧密相关,在自然风景纹样中,出现了残月和薄雾等清冷和雅致的纹样,其色彩多是淡彩素色。
从纹样中寄托人的忧郁和寂寞之情,宣泄悲哀的情绪。
纹样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纹样都会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民族的纹样,来丰富自己的纹样艺术。
除此之外,还会不断地受到新文化与不同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
中国和日本对外来纹样的传承,均不是简单模仿和挪用,而是融合了自身的文化,推陈出新,推动民族传统纹样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日弃貞夫,丹羽基二.日本の伝統文様Ⅰ.株式会社グラフィツク社,1990年.
[2]日弃貞夫,丹羽基二.日本の伝統文様Ⅱ.株式会社グラフィツク社,1990年.
[3]早坂優子.日本·中国の文様事典.視覚デザイン研究所,2000,01.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007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