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佛教艺术中的颜色象征
“琉”光“璃”彩

“琉”光“璃”彩作者:张莉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06期摘要:琉璃曾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琉璃、金银、玉翠、陶瓷、青铜)之首、佛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之一。
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时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精致、细腻、含蓄的充分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合。
琉璃,积淀历史的华丽,她穿越3000多年的时空,以内敛的丰富保留着不可磨灭的色彩。
关键词:琉璃;艺术;历史1 古代琉璃的起源“琉璃”一词是外来语,源自西域的巴利文Veluriyam,又译“流离”“璧流离”“瑠璃”。
琉璃曾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
琉璃的颜色丰富多彩,古人也叫它“五色石”。
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琉璃甚至比玉器还要珍贵。
我国的琉璃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根据出土文物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可以上溯到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原始琉璃萌芽于商周时期,它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有商旅途经沙漠时,取干枯的沙漠植物生火做饭、御寒,事后以沙土掩埋。
第二天在沙堆中意外发现前夜沙里所埋竟有晶莹剔透的物质,这其实就是沙中的石英与草木灰釉的烧结体。
商队称之为“流离”,后来演变为“琉璃”。
二是它作为冶炼青铜的副产品偶然获得的。
冶炼青铜时,匠人们在排出的铜矿渣中发现了一些半透明、鲜艳的物质,其实就是硅化合物,因含铜元素,这些硅化合物大多呈蓝绿色。
匠人们意外发现这些物品,并不断摸索,逐渐掌握工艺,成为炼制原始琉璃的技术。
三是阴阳家用陶制的坩埚焙烧方铅矿以制取铅时,发现氧化铅与埚内壁接触的部分,只要温度达到800度,就会生成一层铅釉。
阴阳家于是进一步创新,用铅矿和石英砂、黏土一起熔炼,就得到了原始琉璃的配方。
中国的琉璃和西方的玻璃是完全不同的两条支流。
西方玻璃发源于五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因其含钠、钙较高,被称为“钠钙玻璃”。
而我国本土的琉璃,以氧化铅和氧化钾为主要助熔剂,被称为“铅钡琉璃”和“钾琉璃”。
佛教颜色象征

佛教颜色象征【篇一:佛教颜色象征】导读:佛教艺术中的颜色象征,佛教,尤其是密教有独特的颜色表现手法,有人说只有佛教密教才有所谓虹化身的说法,它象征着涅盘甘露门打开之前修行者所经历的不同次第或阶次,佛教的密教中强调五种颜色,密典如是这样描绘不同颜色的宗教功能的:,列举这些颜色的顺序可能不同,因此那象征佛性的不同侧面的所谓五方佛便被赋予了各种成就里的五种颜色:毗卢遮那佛为,这些佛各有代表颜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佛教所关注的是颜色的佛教艺术中的颜色象征佛教,尤其是密教有独特的颜色表现手法,其色彩观念极为抽象,近乎直觉一般的朴素,但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有人说只有佛教密教才有所谓虹化身的说法。
所谓“虹化”,是指修瑜伽的人在禅定状态下将物质之色身转化成了光。
虹化身的出现,据说是修瑜伽行者在企及涅盘清净光之前,离此流转世间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虹化时所见的斑烂色彩犹如通常我们所见的色谱,它象征着涅盘甘露门打开之前修行者所经历的不同次第或阶次。
佛教的密教中强调五种颜色,亦即白黄红兰绿五种。
密典如是这样描绘不同颜色的宗教功能的:青为瞋与杀,白为息且思,黄则禁制与利养,红则屈服与感召,绿色意为法术。
列举这些颜色的顺序可能不同,但数目总是只有五个。
因此那象征佛性的不同侧面的所谓五方佛便被赋予了各种成就里的五种颜色:毗卢遮那佛为白色身体;宝生佛为黄色身体;阿阉佛为蓝色身体;阿弥陀佛则为红色身体;不动成就佛则是绿色身体。
由于这些佛可以成为不同的观想对象,其自然具有不同的转换功能,可以将修行者的种种不同的迷妄转化成为积极的品德。
对于禅定者,这些佛各有代表颜色,也各有不同意义。
白色据说有将无明化为真实正智的功能;黄色转化我慢使生平等智;青(黑或蓝)转化瞋恼使生圆镜智;红色转化愚痴使生无分别智;绿色转化贪嫉使生成就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佛教所关注的是颜色的精神寓义, 这一点自然也会影响到佛教美学思想的发展。
透过《大日经》看颜色的意义,我们可以琢磨一下该经中所说的不同的曼陀罗坛场,按经上的说法,其中的曼陀罗的顺序是先从白色开始,然后逐一地转到红、黄、蓝、青上面。
佛教艺术中的颜色象征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佛教艺术中的颜色象征佛教,尤其是密教有独特的颜色表现手法,其色彩观念极为抽象,近乎直觉一般的朴素,但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有人说只有佛教密教才有所谓虹化身的说法。
所谓“虹化”,是指修瑜伽的人在禅定状态下将物质之色身转化成了光。
虹化身的出现,据说是修瑜伽行者在企及涅槃清净光之前,离此流转世间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虹化时所见的斑烂色彩犹如通常我们所见的色谱,它象征着涅槃甘露门打开之前修行者所经历的不同次第或阶次。
佛教的密教中强调五种颜色,亦即白黄红兰绿五种。
密典如是这样描绘不同颜色的宗教功能的:青为瞋与杀,白为息且思,黄则禁制与利养,红则屈服与感召,绿色意为法术。
列举这些颜色的顺序可能不同,但数目总是只有五个。
因此那象征佛性的不同侧面的所谓五方佛便被赋予了各种成就里的五种颜色:毗卢遮那佛为白色身体;宝生佛为黄色身体;阿阉佛为蓝色身体;阿弥陀佛则为红色身体;不动成就佛则是绿色身体。
由于这些佛可以成为不同的观想对象,其自然具有不同的转换功能,可以将修行者的种种不同的迷妄转化成为积极的品德。
对于禅定者,这些佛各有代表颜色,也各有不同意义。
白色据说有将无明化为真实正智的功能;黄色转化我慢使生平等智;青(黑或蓝)转化瞋恼使生圆镜智;红色转化愚痴使生无分别智;绿色转化贪嫉使生成就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佛教所关注的是颜色的精神寓义, 这一点自然也会影响到佛教美学思想的发展。
透过《大日经》看颜色的意义,我们可以琢磨一下该经中所说的不同的曼陀罗坛场,按经上的说法,其中的曼陀罗的顺序是先从白色开始,然后逐一地转到红、黄、蓝、青上面。
《转轮功德续》的密典上说,坛城的墙色应该涂饰不同的五种颜色。
中央为青,其他四个方面依次东方为白,西方为红,南方为黄,北方为绿。
《时轮密续》上面则有完全不同的说法,青色在东方,黄色在西方,白色在北方,红色在南方。
无论各个方位的颜色如何配伍,有一点是不变的——坛场的外圈总是红色。
古人表示吉利的颜色

古人表示吉利的颜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认为以下颜色具有吉利的象征意义:
1. 红色:红色被视为最吉利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着热情、喜庆和好运。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中,红色常常被用于装饰和穿着,以驱邪避灾、祈求幸福。
2. 金黄色:金黄色象征着财富、尊贵和繁荣。
它与金子的颜色相似,因此被视为吉利的颜色。
在庆祝婚礼和其他重要场合时,金黄色常常被用作装饰和服饰的主色调。
3. 绿色:绿色代表着生机、健康和希望。
它象征着春天和自然的力量,被视为吉祥和幸运的颜色。
在中国的农历新年和其他节日中,绿色常常用于装饰和饰品。
4. 蓝色:蓝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守护和保护的象征。
它代表着宁静、清澈和智慧。
蓝色常常用于庙宇、佛教寺庙和道教建筑的装饰中,也被认为具有平和和吉祥的意义。
请注意,这些颜色的象征意义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并且可能因地区和个人信仰而有所不同。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颜色的理解和应用也可能因不同的文化、时代和个人喜好而有所变化。
粉色背景唐卡解析

粉色背景唐卡解析
唐卡,又称“丹增唐卡”,是西藏特有的一种宗教绘画形式,属于佛教艺术的一部分。
唐卡绘画以佛教教义为主题,结合了佛教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和西藏地方特色,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风格。
粉色背景是唐卡中常见的一种背景色调,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粉色通常被视为温柔、浪漫和乐观的象征,它代表着爱、友谊和喜悦。
在佛教中,粉色背景常被用来绘制菩萨、护法神或修行者等仁慈、慈悲之神,以表达他们的慈悲和爱心。
粉色背景还与某些佛教故事或传说有关。
一些传说中,菩萨或高僧经常出现在美丽而祥和的粉色背景前,象征着神圣与善良。
粉色背景还可以传达一种柔和、平和的氛围,帮助人们放松、冥想或追求内心平静。
总之,粉色背景在唐卡中具有一种柔和、温暖和喜悦的意义,代表着慈悲、爱心和平静。
它为观者营造了一种祥和的氛围,帮助人们感受到宗教艺术的美感和佛教信仰的力量。
唐卡的色彩种类

唐卡的色彩种类大家好,我是索南益西,藏传佛教信徒,多年藏传文玩玩家。
色彩不仅仅是对颜色的描述,对于藏族人民来说,在绘画唐卡中运用的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
每个民族的审美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藏族对色彩审美的独特见解源自原始宗教所隐喻的神话故事,建立了一个人神共存的虚拟世界,其主要目的是让人们的精神有所寄托。
唐卡中的色彩表现十分鲜明,常采用明亮的色彩对佛教中的佛进行绘画,并在其中蕴含了深层次的精神寓意。
一、唐卡与唐卡色彩(一)绘画唐卡的定义绘画唐卡是一种卷轴画,以墙面壁画为原型,融合藏族宗教信仰的核心元素在画布上进行绘画,其绘画内容侧面反映了藏族人民豪放狂野的性格特征与豁达开朗的精神世界,表现出藏族的文化习俗与人情风貌,展示了西藏民间绘画的风格与特点。
(二)唐卡中色彩的运用藏族人民的性格特点在唐卡中色彩的应用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唐卡中的色彩都是大面积地铺展,且配色有一定的规律与含义。
宁玛派的僧人都戴着红色帽子,所以在唐卡绘画的色彩运用中,红色帽子就成了宁玛派标志性的特点。
绘画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纯天然的,一幅好的唐卡一般由三十多种颜色绘成,有的甚至多达五十种,唐卡所描绘的颜色都源于五种基本色——白、红、绿、蓝、黄,然后运用不同比例调制出各种颜色。
根据唐卡绘画底色的不同及其代表含义可将唐卡分为五种:1.黑唐卡:藏语称“那唐”,其主要的绘画方式是以黑色为底色,用金色颜料勾勒,再点缀少量色彩或象征性地晕染出人物和景物的主要结构及明暗,其整体画面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多用于描绘护法和降妖除魔的题材。
2.红唐卡:也可称为“红卡”“红唐”,是指用朱红色的颜料为底色进行绘画的唐卡,鲜艳的红色意喻雍容华贵,所以红唐多绘佛本生故事,且绘画风格富丽高贵。
3.蓝唐卡:以蓝色为底色的绘画唐卡称为“蓝唐卡”。
由于蓝色的色调较为明朗,有吉祥喜庆之意,所以多用于描绘欢喜佛、胜乐金刚一类的题材。
4.金唐卡:以纯金色为底色,再用朱砂对其框架进行勾勒,用磨金法绘制图案,由于金色在视觉上有发光的感觉,所以金唐卡的整体绘画就会呈现出一种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效果。
石雕如来雕塑的颜色选择及意义

石雕如来雕塑的颜色选择及意义
随着石雕产业的发展,石雕佛像不断呈现出各种颜色,并且这些颜色的选择有的还是有史册记载根据的,而有的则只是要在美观度上有所提升而已。
但总而言之,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都应该是进步的一种体现。
本篇文章就为广大网友介绍下佛像在不同颜色下表达的不同意义。
金色的石雕佛像,这是我们在寺庙中非常常见的石雕佛像的颜色,以金色为主调的象征高贵的颜色,也是佛的金身的涵义,带有金光的佛像都是代表有着相当深厚的法力和高深的佛学修为,现今的得到高僧圆寂后成为金身也是这个缘由。
给佛像镀金是人们对佛尊的尊敬表达和一种深深敬仰。
加工手法上也不难,简单的在石雕的外部涂抹上一层金色的漆,亦或是金箔贴于佛身乃至佛面的方式也可。
白色的石雕佛像,这种色泽呈现给人是比较轻松的感受,也同时帮助提升周边景观的观赏度,是常用的景观石雕之一。
不管在寺庙中,还是在文化广场,园林景观中见到一尊白色的佛像,都给人希望,恬淡,宁静的感觉,而静正是佛之大悟,解放心灵,返璞归真。
黑色和青色的石雕这种色调本身给人都是比较庄严肃穆的感受,通常会放置在墓地,例如地藏王菩萨;放在寺庙的佛像,借用黑青色石材古朴风来装饰古老的寺院建筑,营造浓厚的佛学文化气息,在让人们能够感受佛学的博大精神同时,也能更深入的了解佛像的知识和传说,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经历.。
浅析毗卢寺壁画的色彩

浅析毗卢寺壁画的色彩毗卢寺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县,是世界上现存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瑰宝之一。
毗卢寺的壁画以其独特的色彩引人注目,这些色彩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更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故事和思想。
毗卢寺壁画的色彩以浓烈、鲜艳和艳丽著称,这是受到了佛教对寺庙壁画色彩的特殊要求的影响。
佛教认为色彩可以表现繁盛和吉祥,可以激发虔诚的心灵,所以毗卢寺的壁画色彩非常丰富多样。
在毗卢寺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红、黄、绿、蓝等鲜明的颜色频繁出现,这些色彩鲜艳明亮,相互配合,犹如一幅华丽的画卷。
在毗卢寺的壁画中,红色被广泛运用。
红色在佛教中象征热情和力量,代表着佛法的慈悲和智慧。
红色的运用使得佛教壁画更加生动和鲜明,同时红色还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让人们更加专注地去观看壁画。
黄色是毗卢寺壁画中另一个重要的色彩。
黄色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和光明,象征佛法的智慧和启迪。
在壁画中,黄色常常用于描绘佛陀和其他高僧,以突出他们的神圣和庄严。
绿色被广泛用于描绘自然景观,如树林、山川和湖泊。
绿色在佛教中象征出家人的清净和悟道的状态,所以在毗卢寺的壁画中,绿色被用来描绘佛陀修行的场景,绿色的应用使得整个壁画更具生机和活力。
蓝色在毗卢寺壁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蓝色在佛教中象征广博的智慧和智慧的光辉。
在壁画中,蓝色被用来描绘蓝天和湛蓝的海洋,使得整个壁画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毗卢寺壁画的色彩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红、黄、绿、蓝等鲜明的颜色被广泛运用,并且每种颜色都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这些色彩展示了佛教故事和思想的丰富性,同时也使得壁画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价值。
毗卢寺壁画的色彩不仅是佛教信仰的体现,更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西藏寺庙建筑调色方案

西藏寺庙建筑调色方案西藏寺庙建筑调色方案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颜色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和体验。
在西藏寺庙建筑调色方案的设计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建筑的环境、文化和建筑的功能。
在西藏的自然环境中,蓝天、白云、雪山都是非常常见的元素。
因此,在设计西藏寺庙建筑调色方案时,应该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
蓝色可以代表天空和海洋,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同时,白色也可以代表纯洁和温暖,与西藏的雪山相得益彰。
这样的主色调可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给人带来一种与自然和谐的感受。
此外,西藏寺庙是佛教文化的象征,因此,红色也是非常重要的颜色。
红色在佛教文化中代表着祝福和庄重,也是祈福和祈祷的颜色。
在西藏寺庙建筑调色方案中,可以使用红色来突出寺庙的重要部分,如佛殿和经堂等。
通过使用红色,可以使人们更加专注和虔诚,感受到佛教信仰的力量。
此外,黄色也是西藏寺庙建筑调色方案中常用的颜色。
黄色在佛教文化中代表着智慧和祥瑞,在西藏文化中也被视为吉祥的颜色。
在寺庙的装饰和壁画中,可以使用黄色来表现出寺庙的庄严和吉祥之气。
另外,橙色也可以作为辅助色调,使寺庙更加鲜明与活力。
在调色方案设计中,要考虑到不同的寺庙的功能和特点。
例如,佛殿是寺庙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信仰最集中的地方。
因此,在佛殿的调色方案中,应该使用主色调来营造庄严和祥和的氛围。
而在经堂或僧舍等功能房间中,可以使用辅助色调来增加活力和温暖。
西藏寺庙建筑调色方案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环境、文化和功能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调色方案,可以使寺庙的建筑更加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也可以更好地表达佛教文化的庄严和吉祥之气。
甘南藏传佛教建筑色彩研究

甘南藏传佛教建筑色彩研究甘南藏传佛教建筑色彩研究藏传佛教是中国重要的宗教文化之一,其建筑艺术在甘南地区独具特色,色彩运用丰富多彩,独具魅力。
本文将从甘南藏传佛教建筑的色彩特点、意义以及与佛教教义的关联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探究这一独特建筑风格的奥秘。
甘南藏传佛教建筑的色彩特点鲜明,充满了对生命、信仰、禅思的表达。
首先,红色是甘南藏传佛教建筑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色彩之一。
红色代表着火焰和太阳的光辉,被视为具有神圣力量的象征。
在佛教中,红色也被视为增加内心积极能量和激活身心灵的颜色。
其次,黄色也是甘南藏传佛教建筑中常见的色彩之一。
在佛教中,黄色被认为是圣洁、神圣和智慧的象征,代表了佛教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蓝色在甘南藏传佛教建筑色彩中也常出现,蓝色被视为宽容、慈悲和无私的象征,与佛教的观念相契合。
另外,白色代表清净和纯洁,黑色象征死亡与无常,也在一些特殊情境中得以运用。
这些色彩在甘南藏传佛教建筑中的运用具有深厚的意义。
首先,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建筑变得更加庄严肃穆,给人宗教场所的感觉。
红色的运用代表着热忱和能量,给人以愉悦、热烈的感受,同时也激发人们的敬畏心和信仰心。
黄色的运用则表达了人们对佛教的崇敬和信仰,以及对智慧和觉悟的追求。
蓝色的运用则传达了对广泛慈悲的关怀和对智慧的向往。
其次,这些色彩的运用也与佛教的教义密切相关。
佛教教义中强调慈悲、智慧和觉悟,这些色彩的运用恰恰与这些教义相契合,表达出佛教的核心精神。
例如,红色代表着对人类众生的慈悲关怀,黄色则象征着对众生解脱的智慧。
此外,甘南藏传佛教建筑中的色彩运用也与当地文化和地理环境有关。
位于西藏东南边陲的甘南地区,气候寒冷,阳光充足。
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甘南藏传佛教建筑的色彩运用更加丰富多彩。
阳光的照射使得红色、黄色和金色等明亮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在雪山环绕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动人。
同时,寒冷的气候也使人们对温暖色彩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因此,甘南藏传佛教建筑中的红色和黄色也显得尤为重要。
藏族宗教生活中的崇白现象

藏族宗教生活中的崇白现象发布时间:2021-01-07T15:14:16.94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作者:李雯婷[导读] 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由于其社会制度、地域环境李雯婷四川大学摘要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由于其社会制度、地域环境、生活习性、及宗教信仰等区别,对相同颜色符号所指可能产生不同的感受,形成各自所喜好和崇尚的颜色,当然也就出现了各自所忌讳和憎恶的颜色。
白色对于藏族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颜色,拥有非常广泛的色彩意义。
在他们的心目当中,白色是最美好、最神圣、最崇高的颜色,象征着善良、纯洁、高尚,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代表色。
关键词:藏族,白色,宗教,色彩象征一、学界对藏族崇白现象的探讨关于藏民族崇白的这一习俗,已经有不少学者从宗教、色彩象征、文学艺术作品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做过一定的论述。
凌立在《藏族崇尚白色的缘由及象征》中,探讨了思维方式、文化模式、苯教和佛教思想对白色的影响,论证了藏族的崇白是对含白色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敬畏 ,逐渐凝聚在崇尚白色之上的苯教文化观的影响[ 凌立:《藏族崇尚白色的缘由及象征》,《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4卷第5期,2005年10月,第5页。
]。
王兰在《跨文化心理视野下的传统汉藏民族白色文化比较研究》中 , 从白色认知的区别入手 , 运用民族心理与民族认同来探究藏民族喜爱白色的缘由[ 王兰:《跨文化心理视野下的传统汉藏民族白色文化比较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第1卷第3期,2013年5月,第35页。
]。
陈笑鸥在《藏族的色彩审美和藏族文化》中,从色彩的象征功能入手 , 通过民族集体意识的“原始心象”、神灵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宗教信仰的角度,使用文化比较阐释了藏民族的社会文化心理与藏民族的色彩观的联系[ 陈笑鸥著《藏族的色彩审美和藏族文化》,兰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13页。
]。
格桑卓玛、班玛扎西在《藏族尚白习俗发微》一文中,从物质世界、精神领域、藏族文学作品、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对崇白现象做了探析。
浅析毗卢寺壁画的色彩

浅析毗卢寺壁画的色彩毗卢寺是一个位于中国洛阳的佛教寺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寺庙,因其壁画而闻名。
毗卢寺的壁画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壁画之一,包含了多种主题,包括佛教故事、风景和人物肖像等。
在这些主题中,最突出的可能是色彩。
毗卢寺的壁画色彩丰富多彩,包括了许多颜色和色调。
这些颜色包括红色、蓝色、黄色、绿色和紫色等等。
这些颜色被广泛运用于整个壁画中。
在毗卢寺壁画中,颜色和色调的使用既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表达意义。
红色是毗卢寺壁画中最常用的颜色之一。
它用来代表力量、激情和热情。
除此之外,红色还有庆祝、欢乐和庄严的意义。
在许多佛教壁画中,红色被用来表示佛教的力量和魅力。
蓝色是毗卢寺壁画中最常用的另一种颜色。
它被用来代表平静、温和和诚实。
在佛教中,蓝色代表了慈悲和智慧。
绿色在毗卢寺壁画中也很常见。
它被用来代表生命、成长和希望。
绿色在佛教中通常被视为和平和安宁的象征。
黄色和紫色也是毗卢寺壁画中常见的颜色。
黄色代表智慧、仁慈和宁静。
在佛教中,黄色被用来表示佛教的神性和威严。
紫色被用来代表神秘、高贵和尊敬。
在佛教中,紫色通常被视为佛教精神的象征。
除了颜色的使用,毗卢寺壁画的色调也非常重要。
色调是通过混合颜色和应用不同着色剂来达到的。
在毗卢寺壁画中,色调的使用经常用于增强情感和气氛。
例如,暖色调可以用于增加感性和激情,而冷色调则可以用于增加平静和安宁。
总的来说,毗卢寺壁画的色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观众创造了一种情感和意义的空间。
壁画的颜色和色调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给人带来了宁静、平静和精神上的满足感。
因此,毗卢寺壁画的色彩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
从文化视角透视藏英颜色词“白黑”的内涵

从文化视角透视藏英颜色词“白黑”的内涵在藏英语言中,颜色词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代表光明与黑暗的“白”和“黑”颜色更是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
在藏传佛教文化中,“白”和“黑”颜色被赋予了特殊的神圣意义,同时在藏族日常生活中,这两种颜色也贯穿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文化视角透视藏英颜色词“白黑”的内涵,揭示其在藏族文化中所承载的深刻意义。
白色在藏传佛教文化中象征着纯净与光明。
在佛教中,“白”代表着佛陀的智慧与慈悲,代表着慈悲和纯净的佛法。
在传统的佛教寺庙和壁画中,白色通常被用来装饰佛像和壁画,以表达对于佛陀的崇敬和虔诚。
白色还被用来象征着西方世界,代表着阳光和和平。
藏族人民将白色视为吉祥、纯洁和神圣的颜色,因此在节日和重要场合中,人们通常会选择穿着白色的服饰,以示对于美好和吉祥的向往。
与白色相对的是黑色,在藏传佛教文化中,黑色通常被用来代表无明和痛苦。
《佛说心经》中有一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经文表达了无色即是有色,有色即是无色的境界。
而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黑色则代表着无明和无知的状态,是修行者需要超越的一种负面情感。
在佛教寺庙和寺院中,通常会出现黑色的雕塑或壁画,以提醒人们要警惕心中的无明和烦恼。
在传统的葬礼和丧葬仪式中,人们也会选择穿着黑色的服饰,以表达对于逝者的哀思和敬重。
除了在宗教文化中,白色和黑色在藏族日常生活中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家庭生活中,白色与吉祥和幸福联系在一起。
新婚夫妇通常会在婚礼上穿着白色的传统服饰,象征着他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祝福。
而在节日和庆典中,人们也会选择穿着白色的服饰,以庆祝喜庆和祈福。
相反,黑色则经常被用来表达哀思和悲伤。
在葬礼和祭祀活动中,人们会选择穿着黑色的服饰,以表达对于逝者的怀念和哀思。
在遇到疾病和灾难时,人们也会选择穿着黑色的服饰,以表达对于痛苦和不幸的沉痛。
在艺术表现中,白色和黑色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藏族传统绘画和雕塑中,白色和黑色常常被用来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和材料。
国风寺庙配色设计理念

国风寺庙配色设计理念国风寺庙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所建造的建筑,它的配色设计理念包含了许多元素和意义。
首先,国风寺庙的配色应当体现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以及佛教的特点和哲学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吉祥和繁荣的象征,因此在国风寺庙的配色中常常可以见到鲜艳的红色。
红色还与中国的宗教信仰紧密相关,因为它也象征着庙宇中的神灵和佛像。
此外,红色还可以增加人们的活力和热情,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宗教活动中。
同时,黄色也是国风寺庙配色中常见的颜色之一。
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皇帝的颜色,它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因此,黄色在寺庙的配色设计中可以表达对佛教信仰的敬意和崇拜,以及对神灵和佛像的尊重。
此外,黄色还有温暖和亲切的感觉,可以在人们参观寺庙时提供一种舒适和安心的氛围。
另外,国风寺庙的配色中常常使用淡蓝色和淡绿色。
淡蓝色在佛教中被视为智慧和禅定的象征,它可以帮助修行者静心冥想,并提高他们的警觉和理解能力。
而淡绿色则象征着生命和自然,它可以让人感到平静和舒适。
这些柔和的颜色可以为参观者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从而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沉浸在宗教氛围中。
最后,在国风寺庙的配色中还经常可以看到黑色和金色的运用。
黑色在佛教中代表着深奥和神秘,它使人们感到敬畏和敬重。
金色则象征着智慧和神圣的力量,它可以让人们感到崇高和庄严。
这些颜色的使用可以帮助营造一种庄重和庄严的氛围,让人们更加敬畏和崇拜寺庙中的神灵和佛像。
综上所述,国风寺庙的配色设计理念包含了许多元素和意义。
红色、黄色、淡蓝色、淡绿色、黑色和金色等颜色的使用都有其独特的符号意义,它们可以帮助营造一种庄重、庄严、舒适和安心的环境,让人们更好地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信仰的精髓。
宗教与色彩讲解

指导老师:庞洁 第七组 男生 307宿舍
宗教与色彩的关系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色彩是每个物体的共同属性, 色彩的象征性为宗教提供了充实的内容,对它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色彩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之所以作为一种文化符 号能被人们广泛接受并运用是因为它在表情达意、传 递信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这种神奇的形式,却 诠释着最厚重、最深沉的宗教文化。
道教也经常借助一些神话故事,运用大量深浅不同的 红色及少量的黑色和白色来描摹仙人的模样——他们 往往以鸟或龙为坐骑来腾云驾雾。
基督教
红色和白色:一起被用来表示节日的欢乐。
靛蓝、紫色和黑色:代表着丧葬和忏悔。
白色:表示纯洁和完美;白色是圣像头环的颜色,是神的颜色,它不仅 代表一种颜色,更是所有颜色的综合,它代表着绝对,代表着始与终, 更代表着两个端点的重合。因此,它在诞生、洗礼、婚礼、重生等仪式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紫色:象征着对上帝的赞美,也象征着基督教的忏悔、牺牲、屈服和顺 从。
喇教
白色:包容万象的真实本质 (没有色彩的色彩)。
金色:指尖与心灵的碰触, 象征光明与正义。
红色:辨经的激情不止于心, 代表着勇敢、威严。
黄色:象征尊贵、高雅、神 秘。
结语
回顾久远的历史,色彩语言在宗教中留下了不可磨 灭的印记。宗教中的色彩是如何反映人们的信念的, 人们对此很奇怪,或许当一个宗教或信念越神奇,越 超越自然,就越需要色彩的旗帜和象征性作为其传达 的媒介。
此外,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宗教中却产生了截然不同 的艺术效果。
各大宗教中的色彩表现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喇嘛教
佛教
浅析毗卢寺壁画的色彩

浅析毗卢寺壁画的色彩毗卢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毗卢寺壁画是毗卢寺的一大特色,其色彩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和中国传统绘画风格。
本文将对毗卢寺壁画的色彩进行浅析,探讨其在佛教文化和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毗卢寺壁画的色彩在传达佛教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佛教教义中,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佛教信仰和故事。
毗卢寺壁画以蓝、黄、红、绿、白等色彩为主,这些颜色在佛教中都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
蓝色代表着清净和智慧,黄色象征着皈依佛教的信仰,红色则代表着愛和慈悲,绿色则象征着生命和平静,而白色代表着纯净和洁净。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毗卢寺壁画在表达佛教信仰和教义的也具有着强烈的装饰和审美效果。
毗卢寺壁画的色彩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也有着重要地位。
毗卢寺壁画的色彩运用融合了汉族传统绘画和佛教艺术的特点,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绘画风格。
在毗卢寺壁画中,色彩的运用既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对于色彩的丰富表达和对光影的处理,又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神秘和超脱之美。
毗卢寺壁画的色彩运用不仅在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更在表现对象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毗卢寺壁画所描绘的佛、罗汉、菩萨等各种形象,以及寺庙、山水、花鸟等多样题材,都以丰富的色彩作为表现手段,使得整幅壁画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毗卢寺壁画的色彩在表现气氛和情感方面也别具一格。
毗卢寺壁画所描绘的主题多为佛教教义和神话传说,其中不乏表现喜悦、欢愉和神圣的场面。
这些场景中,色彩的运用往往是鲜艳明快且富有活力的,通过对色彩的把握和运用,使得壁画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故事情节的气氛和情感,同时也为观者带来愉悦和心灵的升华。
而在表现一些悲壮、庄严的场面时,毗卢寺壁画的色彩则常常显得深沉厚重,起到了强烈的震撼和共鸣作用。
毗卢寺壁画所具有的色彩魅力既在于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又在于其巧妙运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所处环境的氛围。
毗卢寺壁画的色彩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色彩运用不仅在于其鲜艳多彩,更在于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用色彩表达文化与宗教的特征

用色彩表达文化与宗教的特征色彩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仅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认知,也被用来表达文化与宗教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与宗教背景下,色彩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运用方式。
本文将探讨各种文化与宗教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其特征,以及色彩在这些背景下的不同用法。
1. 东方文化中的色彩表达在东方文化中,色彩被赋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红色被视为吉祥、幸福与繁荣的象征。
中国春节期间,人们戴红色的衣物、贴红纸,用红色鞭炮来庆祝新年。
此外,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用色也具有独特之处。
水墨画中常使用黑、白、灰等暗淡色调,强调形与神的表达,通过留白的手法展示出中国传统审美观的独特之处。
2. 西方文化中的色彩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不同的颜色也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白色在西方文化中往往代表纯洁与和平,被广泛应用于婚礼的装饰。
在绘画艺术中,印象派画家梵高运用了浓烈的黄色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生命的力量。
此外,红色在西方文化中也有多种象征含义,既可以代表爱情与情欲,也可以象征愤怒与暴力。
3. 宗教中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宗教也赋予了色彩特定的宗教意义。
在基督教中,紫色被视为代表崇高与权威的色彩,常被用于大教堂的装饰与圣经中的描写。
同时,金色也在基督教中被广泛运用,作为神圣、荣耀和纯洁的象征。
在佛教中,黄色被视为吉祥与智慧的象征,而白色象征真理和清净。
此外,印度教中的彩色颜料喷洒节(Holi Festival)也展示了色彩在宗教节庆中的重要性。
4. 色彩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与宗教的交流融合,色彩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例如,许多国家的旗帜上都运用了不同的颜色与图案来展示其国家文化和特征。
在商业广告中,色彩也被广泛应用于品牌标识和市场推广,以传达产品的特性和品牌的个性。
综上所述,色彩作为一种文化与宗教表达的方式,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特征。
无论是东方文化中的红色与水墨画,还是西方文化中的白色与梵高的黄色,亦或是基督教中的紫色与佛教中的黄色,色彩都在不同的文化与宗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世界艺术|敦煌佛教壁画的色彩研究与应用

世界艺术|敦煌佛教壁画的色彩研究与应用一、色彩在敦煌壁画中的艺术价值敦煌大量的壁画充分显示出色彩的高度表现力和感染力,其色彩结构的规律性、色彩的丰富性、色调的多样性,体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体现出我国传统绘画色彩的发展演化进程。
隋、唐时期是敦煌壁画艺术发展的繁荣阶段。
敦煌壁画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敦煌壁画的产生与佛教的兴起密切相关,就内容而言,与佛教的发展有相同之处,形式上可以看出中国美术的发展之路。
有人把壁画的色彩比作大树的年轮,使我们在欣赏不同朝代的壁画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的创作风格和时代性。
二、敦煌壁画的发展与色彩特点根据色彩的运用,我们可以把敦煌壁画分为四个阶段,从北魏、隋代、唐代,以及五代之后。
四个阶段分别是色彩运用的萌芽期、发展期、鼎盛期和衰退期。
北魏时期壁画在用色上主要有以下特点:色彩对比鲜明,用色单纯朴实,色调和谐统一。
正因为这些特点,使得早期敦煌壁画色彩获得较高的认可和评价。
在绘画技术还不成熟的初期,壁画艺术总是带有稚拙阶段的一些造型特征,然而色彩上却取得了惊人的美感效果。
绘画技术的稚拙状态与色彩结构的高级美感在壁画中相结合,体现了早期壁画的主要特点。
257窟是具有北魏时期壁画特征的典型洞窟,其中最突出的是其色彩特征。
该窟的色调浓烈而深沉,造型生动而稚拙,色彩的强烈对比,色彩之间的相互协调搭配,使人体会到和谐的色彩感觉。
使用暖土红色作壁画的底色,与画面中的石绿、石青构成强烈的冷暖对比,加之黑、白、灰色进行调和,展示出浑厚明快的暖色调。
隋代壁画在色彩种类上丰富了许多,如青靛、土绿、朱红、金色和各种不同深度的灰色,增加了颜色的明度。
这一时期的壁画色彩大部分采用两种或三种颜色调配而成,使壁画色彩由原来的“单纯色”转向“复合色”。
调色方法的不断尝试,突出表现在对黑、白、灰的创新运用上。
把红、绿、黄、蓝各种颜料与黑色进行调和,使沉闷的黑色变为具有冷暖色彩倾向的深重色,使色调结构更加和谐,使看上去枯燥乏味的黑、白、灰色有了色彩感觉,这一进步使壁画的色调与调和色系保持一致的色调倾向。
佛教艺术中的颜色象征

佛教艺术中的颜色象征佛教,尤其是密教有独特的颜色表现手法,其色彩观念极为抽象,近乎直觉一般的朴素,但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有人说只有佛教密教才有所谓虹化身的说法。
所谓“虹化”,是指修瑜伽的人在禅定状态下将物质之色身转化成了光。
虹化身的出现,据说是修瑜伽行者在企及涅槃清净光之前,离此流转世间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虹化时所见的斑烂色彩犹如通常我们所见的色谱,它象征着涅槃甘露门打开之前修行者所经历的不同次第或阶次。
佛教的密教中强调五种颜色,亦即白黄红兰绿五种。
密典如是这样描绘不同颜色的宗教功能的:青为瞋与杀,白为息且思,黄则禁制与利养,红则屈服与感召,绿色意为法术。
列举这些颜色的顺序可能不同,但数目总是只有五个。
因此那象征佛性的不同侧面的所谓五方佛便被赋予了各种成就里的五种颜色:毗卢遮那佛为白色身体;宝生佛为黄色身体;阿阉佛为蓝色身体;阿弥陀佛则为红色身体;不动成就佛则是绿色身体。
由于这些佛可以成为不同的观想对象,其自然具有不同的转换功能,可以将修行者的种种不同的迷妄转化成为积极的品德。
对于禅定者,这些佛各有代表颜色,也各有不同意义。
白色据说有将无明化为真实正智的功能;黄色转化我慢使生平等智;青(黑或蓝)转化瞋恼使生圆镜智;红色转化愚痴使生无分别智;绿色转化贪嫉使生成就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佛教所关注的是颜色的精神寓义, 这一点自然也会影响到佛教美学思想的发展。
透过《大日经》看颜色的意义,我们可以琢磨一下该经中所说的不同的曼陀罗坛场,按经上的说法,其中的曼陀罗的顺序是先从白色开始,然后逐一地转到红、黄、蓝、青上面。
《转轮功德续》的密典上说,坛城的墙色应该涂饰不同的五种颜色。
中央为青,其他四个方面依次东方为白,西方为红,南方为黄,北方为绿。
《时轮密续》上面则有完全不同的说法,青色在东方,黄色在西方,白色在北方,红色在南方。
无论各个方位的颜色如何配伍,有一点是不变的——坛场的外圈总是红色。
佛教依据不同的背景情况,自然有不同的颜色配伍的考虑。
粉色背景唐卡解析

粉色背景唐卡解析引言:唐卡是藏传佛教中一种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宗教意义的绘画形式。
它通过富有细节和鲜艳的颜色,传达了佛教教义和描绘了佛教文化图像。
粉色背景是一种常见的唐卡背景色彩,本文将对粉色背景唐卡进行解析。
一、粉色背景唐卡的起源与意义:粉色背景唐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文化。
在印度,粉色一直被视为一种与爱、同情和宽容相关的颜色。
在佛教中,粉色被用来代表无辜和慈悲。
因此,使用粉色作为唐卡背景色彩,可以增强唐卡所传达的佛教教义和佛陀的慈悲形象。
二、粉色背景的唐卡图像:1. 佛陀形象:佛陀是唐卡中最常见的形象之一。
在粉色背景唐卡中,佛陀往往被描绘为一个身穿僧袍、坐在莲花宝座上的慈悲形象。
佛陀的形象通常呈现出从容和谐的姿态,使人感受到他的智慧和慈悲。
2. 佛教神明:在唐卡中,除了佛陀,还描绘了许多佛教神明的形象。
这些神明通常被赋予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在粉色背景唐卡中,这些神明往往以粉色为背景,展现出无私、慈悲和博爱的形象。
3. 地狱与转世:除了佛教神明和佛陀,唐卡还描绘了地狱、转世和轮回等概念。
在粉色背景唐卡中,地狱和转世通常被描绘为一种黑暗和残酷的环境。
这种对比营造了一种慈悲和解脱的感觉。
三、粉色背景的唐卡艺术技法:1. 颜料选择:在创作粉色背景唐卡时,艺术家通常会选择一种特殊的颜料来达到粉色效果。
这种颜料通常由树脂和天然矿物质制成,具有出色的耐久性和饱和度。
2. 颜色层次:为了创造出粉色的质感,艺术家会使用多层次的绘画技法。
先在背景上涂抹一层浅粉色,然后再在上面添加更深的粉色,以增加背景的层次感。
3. 线条和细节:在描绘唐卡图像时,艺术家会注重细节和线条的刻画。
无论是佛陀的面部表情还是神明的手势,都需要精确绘制,以准确地传达艺术家的意图和佛教教义。
结论:粉色背景唐卡通过其充满深度和细节的图像,向观者展示了佛教教义和文化的多样性和美丽。
粉色背景的唐卡激发了人们对无私奉献和慈悲的追求,引领着观众走向内心的宁静和启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艺术中的颜色象征
欧阳光明(2021.03.07)
佛教,尤其是密教有独特的颜色表现手法,其色彩观念极为抽象,近乎直觉一般的朴素,但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有人说只有佛教密教才有所谓虹化身的说法。
所谓“虹化”,是指修瑜伽的人在禅定状态下将物质之色身转化成了光。
虹化身的出现,据说是修瑜伽行者在企及涅槃清净光之前,离此流转世间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虹化时所见的斑烂色彩犹如通常我们所见的色谱,它象征着涅槃甘露门打开之前修行者所经历的不同次第或阶次。
佛教的密教中强调五种颜色,亦即白黄红兰绿五种。
密典如是这样描绘不同颜色的宗教功能的:
青为瞋与杀,白为息且思,黄则禁制与利养,红则屈服与感召,绿色意为法术。
列举这些颜色的顺序可能不同,但数目总是只有五个。
因此那象征佛性的不同侧面的所谓五方佛便被赋予了各种成就里的五种颜色:毗卢遮那佛为白色身体;宝生佛为黄色身体;阿阉佛为蓝色身体;阿弥陀佛则为红色身体;不动成就佛则是绿色身体。
由于这些佛可以成为不同的观想对象,其自然具有不同的转换功能,可以将修行者的种种不同的迷妄转化成为积极的品德。
对于禅定者,这些佛各有代表颜色,也各有不同意义。
白色据说有将无明化为真实正智的功能;黄色转化我慢使生平等智;青(黑或蓝)转化瞋恼使生圆镜智;红色转化愚痴使生无分别智;绿色转化贪嫉使生成就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佛教所关注的是颜色的精神寓义, 这一点自然也会影响到佛教美学思想的发展。
透过《大日经》看颜色的意义,我们可以琢磨一下该经中所说的不同的曼陀罗坛场,按经上的说法,其中的曼陀罗的顺序是先从白色开始,然后逐一地转到红、黄、蓝、青上面。
《转轮功德续》的密典上说,坛城的墙色应该涂饰不同的五种颜色。
中央为青,其他四个方面依次东方为白,西方为红,南方为黄,北方为绿。
《时轮密续》上面则有完全不同的说法,青色在东方,黄色在西方,白色在北方,红色在南方。
无论各个方位的颜色如何配伍,有一点是不变的——坛场的外圈总是红色。
佛教依据不同的背景情况,自然有不同的颜色配伍的考虑。
修行者无论想要净化自己,还是想要获得神通力,都要考虑并借助不同的颜色象征的宇宙力量。
这个力量通常又是同相异的神抵联系在一起的。
就拿人们崇拜或作观想对象的度母来说,白色是她的眼,蓝色则是耳,黄色是鼻,红色为舌,绿色则为头。
按藏密中的说法,六字真言“嗡嘛呢叭迷吽”中的“嗡”是发五色光的,虽然在用颜色表现它的时候画成青色。
而新月状上面的一点也应该为青,新月本身为白,头上为黄,“哈”的字音则为红,而那个元音“乌”则是绿色。
依据《时轮密续》上的讲法,地水火风这四大的颜色分别配伍成为青红白黄,这四大元素又寸步地被描绘成为半圆、三角、圆圈以及方形。
这样一来,密教中的方位与颜色也就搭配起来,并且构成了整个密教世界的全部象征的基础。
因此尽管具体情况各有差异,但主要的几种颜色——白、黑(或青)、蓝、红、黄以及绿——的象征意义是不会变化的。
白色:其实并不必然地是单一的。
红黄蓝三色混合或者在光谱中观察时它只是其中的一段。
白色同光本身许多时候是同一的,光因之就被认为是白色。
每一事物都存在于白色中,白色表现了无所掩饰、一切显明、无秘密义、也没有分化;因之那个代表知识与智慧的辨才天女沙罗室伐底的衣著便是白色的;众所周知,对任何人说来说,知识与智慧便都是显明的无所隐覆的,人可以得到的。
白色被认为是非常冷的意思,如白雪所示的那样,它也可能是炽热的如同高温下的金属。
白色因之可能表示生命受到威胁,表示残废与事物的终结。
依据宗教象征中的逆反原则,那代表长寿和平安的白度母便突出了白色的主要色调。
自然从白色我们也可以得到清净、神圣、以及不受黑色栓桔的意义。
白色又是一种集合的颜色,也是使日常生活的种种色彩相互分离的颜色。
佛教的传说当中,释迦牟尼在入其母亲的胎室时,摩耶夫人所梦见的便是一头白色的大象在空中飞行同时还用象牙触打她的右胁。
现在人们都说那头白象意味着强大的体力以及智慧。
白色又同雨云相联系,再进一步雨水同作物的繁殖和生长又相关。
释迎牟尼在前生就是一头白象,除了孔武有力和庄严与神圣, 白色通过本生经获得了吉祥的意义。
青色:这是象征黑暗的基本色调。
这样的的青色反映了光明的缺乏,如果是针对声音,青色便意味着瘖哑。
青色如果逐步地淡化,那它就象征了创世的过程,相对的,人们所见的也就是光明一点点地展现,深黑变浅,浅则生色,由色而有音,由音则创造世界。
最有代表性色彩表现学就是西藏佛教艺术中的唐卡。
有一种青色的唐卡,深青色是其基本色调,其构图神秘,线条也有极浓郁的意味。
勾勒的对象在黝黑的背景中闪光,这种唐卡艺术的成熟期是17世纪后半期。
其艺术力量来自那些强有力的线条与厚重的黑色背景的对抗,这种浓密的黑色正体现出西藏线描艺术的神秘性。
从技巧上看,在黑色基调上,如果韵味有什么变化,主要借助那些金色线条或粗犷的或橙色或黄色的轮廓,以及刺眼的火焰装饰。
黑色的绘画在相对较晚的时期,在成熟以后,紧密地同佛教的宗教世界联系起来,它表现的是超出世间的或善或恶的境界,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色调又是西藏自然环境的曲折反映,也是受到压抑的宗教理想的表现。
艺术家或修行者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都隐约地了解要战胜无论是自然的还是自己内心的黑暗,需要多么顽强的努力,何等急迫地需要仰赖外在的加持力,而依据善恶二律背反、相辅相依的道理,西藏密教认为大善的实现需要大恶的推动,由此种种的明王护法都会从邪恶的反面获取以恶制恶的力量。
黑色于是由反面获得了征服邪恶的力量。
若无黑色的暴力无从昭显光明与真理。
于是以黑色为基调的的唐卡往往成为修瑜伽禅定者的观想对象。
由于这一宗教修行的需要,唐卡在色彩上更加突出其神秘性。
黑色象征着瞋恨、愤怒,象征着经过智慧才能引导的慈悲;黑暗又是绝对者的威慑,是跃向对光明境界的通道。
黑色与密教的诸种仪式联系在一起,其用意是说要降伏罪恶只有沉重的阴谙的充满死亡的警醒。
死亡是开悟的力量。
这是从早期禅定技巧中就可以看到的一种思考倾向。
没有对死亡的恐惧也就没有从死亡中解脱的紧迫的渴求。
黑暗是追求光明的驱使原因,这是西藏密教的一种特色。
蓝色或者青色,象征着永恒、真理、精进努力、奋不顾身、纯洁清净、智慧的生活等等,在印度文化背景中它与大海联系,而大海又与财富、智慧等相关;在西藏背景下除了保持了印度原来的象征含义,它与天界相关,自然也就同美好的来世的希求联系起来。
由于智慧,它同精神生活和排除无明的宗教追求有更紧密的关系。
蓝色是冷色调,这一西方美学中的色彩含义和感受,在佛教文化背景下具有冷峻的理性力量,也有清凉的道德含义。
有趣的是我们看到,在古代埃及,蓝色是阿蒙神的专享色,在中东和后来的西方世界圣母与耶稣的衣服往往也是蓝色的,古代中近东一带苏美尔文化中的女神也是以蓝色为主调的,至于印度的毗湿奴大神更是纯用青蓝来突现其高贵、神圣——克里希那神几乎永远是深蓝色的。
在佛教当中,蓝色象征智慧深湛有如大海,缨络上的蓝宝石所反映的就是菩萨能除无明并证大觉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