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堂笔记
经济学笔记
经济学笔记经济人都是自利的,以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追求。
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着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商品可以简单概述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可以以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
成本:有收获就有放弃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
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为成本,也就是企业把商品提供给市场所支出的全部费用。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商品经济。
(1)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
(2)成本是为了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
(3)成本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牺牲。
它作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可以是多种资源的价值牺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资源价值牺牲。
(4)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
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前提之一。
稀缺性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正是稀缺性导致了竞争和选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它与人类社会共存亡。
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供给是价格形成和变化的直接条件。
纯经济学的角度对信用的定义为:因为价值交换的滞后而产生的赊销活动,是以协议与契约保障的不同时间间隔下的经济交易行为。
银行:货币流通的中转站。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内部范围)1。
如何理解稀缺性这个概念提示:(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符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盲,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2。
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民收人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
简要说明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1)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压,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客观性。
第四,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
规范方法要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而实证方法也离不开规范方法的指导。
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4。
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它包括那些内客理论的表述方式有些提示:(1)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经济学笔记
经济学笔记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的决策学科。
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市场行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等。
市场是由生产和销售这两个方面的活动构成的。
市场的运作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增加时,价格下跌,需求量下降时,价格上涨。
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措施。
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和收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措施。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比例增长或发展的过程。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技术进步、劳动力增长、市场需求增长等。
社会发展是指人类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科技进步、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
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找到调节经济周期和稳定经济发展的方法,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和社会不公。
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谐、可持续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经济学原理笔记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de)最大利益.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任何一个东西(de)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de)东西.理性人最终(de)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第十章:外部性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de)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de)结果是有效率(de),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de)行为对旁观者福利(de)无补偿(de)影响.由于自利(de)买卖者忽略其行为(de)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de).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de)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de)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对路人不安全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de)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de)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de)价值.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de)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正外部性(de)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de)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de)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de)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de)价值).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补贴=外部利益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de)数量.征税.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de)企业.专利法,技术政策(de)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de)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de)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以市场为基础(de)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de)激励.矫正性(de)税收和补贴,可交易(de)污染许可证.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de)社会成本(de)税收.庇古税.理想(de)矫正税=外部成本.对于正外部性(de)活动,理想(de)矫正补贴=外部利益.矫正性(de)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de)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de)方向移动.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de)结果:减排成本最低(de)企业减少最多(de)污染.污染税是有效率(de):减排成本低(de)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de)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管制是无效率(de):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de)污染.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排(de)激励.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可交易(de)污染许可证制度能比管制以更低(de)成本降低污染.低成本企业出售污染许可证,高成本企业购买之.污染(de)减少主要集中在那些减少污染成本低(de)企业.企业对污染权(de)需求也是污染价格(de)减函数.矫正税增加污染价格,减少了企业污染需求(de)数量.可交易(de)污染许可证制度限制了供给污染(de)权利,与税收有同样(de)效果.当政策制定者不知道需求曲线位置,许可证制度能更好(de)达到减少污染(de)目标.庇古税与污染许可证(de)等同性.外部性(de)私人解决方法(de)类型: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组织,把不同经营类型(de)商业组织合并,利益各方签订合约.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他们就能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私人市场可以自己达到有效率(de)结果.私人结果=有效率(de)结果.无论最初(de)权利如何分配,私人市场最后都能达到有效率(de)结果.为什么私人解决办法并不总是有效1,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发生(de)成本,最终使双方达不成对双方都有利(de)结果.2,固执.等待一个对自己更好(de)交易.3,协调问题.利益各方人数众多时,协调各方成本高昂、困难、甚至不可能.外部性:当买卖双方间(de)交易直接影响到第三方.负外部性:社会最优数量小于市场均衡数量.正外部性:社会最优数量大于市场均衡数量.受外部性影响(de)人可以私下解决问题.科斯定理:若利益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协商,那么他们总会达成协议使资源配置有效率.当利益各方不能充分解决外部性,政府应该介入.政府可以管制,也可以通过庇古税使外部性内在化.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生活中最好(de)东西都是免费(de)”当物品可以免费获得时,通常用以配置资源(de)市场力量就难以发挥作用了.当一个物品没有价格,私人市场就不能保证该物品能在合适(de)数量下进行生产和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有可能矫正由此导致大市场失灵,提高经济福利.物品(de)不同类型:排他性.可以组织其他人享用该物品.竞争性.某人对该物品(de)使用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de)享受.四类物品: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自然垄断.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冰激凌,衣服,拥挤(de)收费公路.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国防,只是,不拥挤(de)不收费公路.公共资源,有竞争性,无排他性.海洋中(de)鱼,环境,拥挤(de)不收费公路.自然垄断,有排他性,无竞争性.消防,有线电视,不拥挤(de)收费公路.对于公共资源和公共物品,外部性(de)产生是由于有价值(de)东西没价值.因此关于生产消费(de)私人决策会引起无效率(de)资源配置,公共政策可以潜在地增进经济福利.搭便车问题:一个人从一种物品中获益,但是却避免了为此支付.既然人们不能被排除在对公共物品(de)享用之外,那么个人就会拒绝为该物品支付,寄希望于别人为此支付.搭便车问题阻碍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政府可以决定提供公共物品,只要总收益大于总成本.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并用税收收入为此支付,政府能让每个人都变得更好.一些重要公共物品:国防,基础研究,反贫困计划.成本收益分析:估计物品对于社会整体而言(de)总成本和总收益.困难,赖以估计社会收益和资源成本(de)价格并不存在,生命(de)价值、消费者(de)价值和审美(de)价值都难以估计.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对于想使用(de)人,总是可以免费得到它们.具有竞争性,因为某人(de)使用会减少其他人(de)使用.公共资源,无排他性,不能组织搭便车者(de)使用,企业无激励提供该物品,政府确认它们(de)供给.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一人使用减少另一人对它(de)享用,政府确保它们不被过度使用.公地悲剧:说明为什么公共资源(de)使用大于合意(de)水平.私人激励(免费使用土地)超过社会激励(有保护(de)使用).防止公共资源过度使用(de)政策:管制资源(de)使用.征收矫正性税收,打渔捕猎(de)许可证,对拥挤(de)公园收门票.拍卖使用资源(de)许可证.公共资源(de)例子:清洁(de)空气和水,石油矿藏,拥挤(de)道路,海洋(de)鱼类.奶牛没有绝种:私人所有权(de)利润动机.产权(de)重要性:当产权没有很好地被确立(某些有价值(de)物品没有拥有合法权利(de)所有者来支配),市场就不能有效率地配置资源.公共物品往往供给不足,而公共资源却消费过度.问题源于产权没有很好(de)建立:没有人拥有空气(de)产权,每人能够对污染者收费.每人能对从国防中收益(de)人收费.政府能够使用合适(de)政策潜在地解决这些问题.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排他性:有可能组织别人使用该物品.竞争性:如果一个人对它(de)享用妨碍了其他人对同一物品(de)享用.由于人们使用公共物品不付费,当该物品由私人提供,就有激励去搭便车.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多少取决于成本收益分析.由于人们使用公共资源无需付费,就容易过度地使用之.政府想办法限制对公共资源(de)使用.第十二章:税制(de)设计.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提供公共物品,监管公共资源(de)使用,解决外部性(de)影响.政府需要通过税收来筹集收入,来行使这些职能.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那种物品(de)销售量,税收由买者和卖着分摊,具体(de)分摊比例取决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引起了无谓损失.美国联邦政府(de)税收收入,从经济中征收(de)税收占整个税收(de)三分之二.最大(de)来源:个人所得税.工薪税:对企业向工人支付(de)工资所征(de)税,又称“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由此获得(de)税收收入必须用来支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公司所得税:根据公司利润(公司出售物品劳务(de)收入减去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de)成本)对其征收(de)税.货物税(销售税):向汽油、香烟、酒精饮料等特殊物品征收(de)税.中国:从经济中(de)税收约占百分之六十,主要来源是增值税和营业税.联邦政府(de)支付:转移支付和购买公共物品和服务.转移支付,是政府(de)一种支付,不是为了交换其他物品和劳务,是政府支出(de)最大部分.支出类别:社保(最大一类),国防,收入保障,医疗保障,健康,净利息.联邦政府(de)支出.最大支出,社会保障(对老年人(de)转移支付).医疗支出,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和其他保健支出(对穷人、医学研究支付).收入保障,对贫困家庭(de)转移支付.当政府支出超过了政府收入,预算赤字就出现了,政府通过向公众借款来弥补赤字.未来财政挑战:社保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增加.增税,增加年轻人(de)负担.当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预算盈余,可用来减少政府(de)未偿债务.州和地方政府,征税约占总税收(de)百分之四十.销售税,财产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支出:教育,公共福利,高速公路.税收与效率.如果一种税制能以对纳税人来说较低(de)成本筹集到等量(de)收入,这种税制就比另一种更有效率.纳税人(de)成本:税收支付本身,无谓损失,管理负担.无谓损失:(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税收扭曲了激励,人们根据税收激励,而不是他们买卖物品和劳务(de)真实成本和利益来配置资源.导致无谓损失,纳税人经济福利(de)减少超过了政府筹集到(de)收入(de)部分.所得税和消费税.所得说减少了储蓄(de)激励.消费税,维持对储蓄(de)激励,对个人退休保障和长期经济增长都有利.管理负担,包括人们为遵照税法纳税时花费(de)时间和金钱.鼓励人们将资源用在合法避税上,比如雇佣会计师寻找税制(de)漏洞来减少税收负担.通过简化税法可以减少税制(de)管理负担,但是在政治上困难.平均税率:支付(de)总税收除以总收入,衡量纳税人做出(de)牺牲.边际税率:增加一美元收入所支付(de)额外税收.衡量税收对工作努力程度、储蓄(de)影响.边际税率决定所得税(de)无谓损失.定额税:对每个人等量征收(de)税收.定额税最有效率,没有引起无谓损失,没有扭曲激励,最小化管理负担.然而,定额税不公平,富人和穷人付同样多(de)税收.税收政策(de)另一个目标:平等公平地分配税收负担.对于平等达成共识很困难.收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de)利益来纳税(de)思想.努力使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似,使用(de)多,支付(de)也应该多.汽油税,被用来支持公路网(de)运营.支付能力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de)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de)思想,主张所有(de)纳税人应该做出“平等(de)牺牲”.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更强(de)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de)思想.比例税,不管收入多少,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de)税收.类退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de)税收在收入中(de)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de)税收.累进税,高于.美国,实行累进税.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de)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de)思想.但是很难对除了收入以外何种因素决定支付能力达成共识.婚姻税,结婚影响了一对夫妇(de)纳税义务,因为税法将一对配偶作为单一(de)纳税人看待.夫妻双方结婚后,他们不再作为个人纳税,而是作为一个家庭纳税.如果两人收入相当,他们总(de)纳税义务在结婚之后增加了.增加(de)税收称为“婚姻税”或者“结婚罚款”.若结婚后减少,减少(de)纳税称为“婚姻补贴”.在目前美国税法下,有相近收入夫妻要缴纳婚姻税,有不同收入夫妻能得到婚姻补贴.许多人主张改革税收体制,以使其对婚姻状况保持中性.理想(de)税收体制应具备以下特征:1,有相同总收入(de)两对已婚夫妇缴纳相同税收.2,婚姻状况不影响夫妇(de)税收账单.3,没有收入(de)个人、家庭无需纳税.4,高收入纳税人(de)纳税占收入(de)比例要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税收归宿和税收平等.制定税收政策(de)困难在于平衡常常是冲突(de)效率和平等(de)目标.税收归宿:研究谁承担税收(de)负担,对评价税收平等至关重要.粘蝇纸理论:税收负担,就像苍蝇落在粘蝇纸上,附着在它起初到达(de)地方.承受税收负担(de)人不总是从政府得到税单(de)人.例子:对毛皮大衣收税,貌似纵向平等,但毛皮大衣是奢侈品,需求弹性很大,税收使需求曲线移动,损害生产者(de)利益,生产者可能不是富人.因此,评价税收平等时,必须把税收归宿考虑在内.谁支付公司所得税当政府向公司征税时,公司更像征税人而不是纳税人,税收负担最终落在个人身上.例子:政府对汽车生产商征税,公司所有者得到利润减少,随时间推移可能将财富转移出汽车行业,汽车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买者境况变坏,对汽车工人需求减少,工资下降,工人境况变坏.单一税率制,一个单一(de)低税率将适用于经济中(de)所有收入.单一税率制宣称(de)好处——消除现有税制下允许(de)许多税收扣除,从而扩大税基,降低大多数人(de)边际税率.单一税率制简单,征税(de)行政负担将大大降低.所有纳税人面对同样(de)边际税率,税收可以再收入源头上进行征收.单一税率制可同时替代个人和企业所得税,消除现存(de)企业利润双重征税.提高了储蓄激励.平等和效率之间经常矛盾:定额税最不平等,但最有效率.联邦政府收入(de)主要来源:所得税,工薪税.州和地方政府收入(de)主要来源:销售税,财产税.税制(de)两个最重要目标:平等,效率.税制(de)效率:它对纳税人带来(de)成本.税制(de)平等:税收负担是否公平地在人群中分摊.按照受益原则,公平(de)办法是让大家按照他们从政府得到(de)收益纳税.按照支付能力原则,公平地办法是让大家按照挣钱能力(de)大小来纳税.税收负担(de)分配和税收账单(de)分配不是一回事.人们对效率和平等两个目标给予(de)权重不同,产生了税收政策(de)许多争论.第十三章:生产成本供给定律:当某一物品价格更高时,企业愿意生产和销售更多该种产品.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考虑企业行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市场供给曲线背后(de)决策.企业目标:maximum profits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和劳务而得到(de)金额.总成本,企业购买其投入所支付(de)金额.利润=总收益—总成本作为机会成本(de)成本,一个企业(de)生产成本包括其生产物品和服务(de)所有机会成本.显性成本,对生产要素直接(de)资金支出.隐性成本,不涉及直接(de)资金支出.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经济利润(经济学家):总收益减去所有(de)机会成本(显性和隐性(de)).会计利润(会计师衡量(de)):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即他们忽略了隐性成本.当总收益超过显性和隐性成本之和,企业获得经济利润.经济利润小于会计利润.EVA(经济增加值),考虑股东投入股本(de)机会成本,即股东投资于其他风险程度类似(de)企业所获得(de)利益.EVA(经济增加值)= 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使用成本.传统公司业绩衡量以会计利润为核心,只考虑以利息形式表现(de)债务融资成本,而忽略了股权资本(de)机会成本.这一衡量方法容易导致企业过多地进行股权投资,以换取会计利润(de)增长.EVA为正数,即真正为股东带来了(超额)利润.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de)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de)关系.投入(de)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量不变(de)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de)产量增加.ΔQ = 产出(de)变动量, ΔL = 劳动(de)变动量劳动(de)边际产量(MPL) =ΔQ/ΔL劳动(de)边际产量=生产函数(de)斜率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de)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de)特征.(其他条件不变)马尔萨斯(de)人口论,边际产量递减(de)应用.食物生产有两种主要(de)投入,土地和劳动.由于土地面积固定,因此劳动(de)边际产量递减.随着人口(劳动力)(de)不断增长,劳动(de)边际产量递减最终导致劳动(de)平均产量递减.劳动平均产量递减导致每个人平均(de)食物供给量递减,人类由此可能出现生存危机.马尔萨斯(de)人口论没有实现:土地面积实际上增加,农业技术大为提高,促使生产函数曲线上移.一个企业能够生产(de)数量和其成本之间(de)关系,决定着它(de)生产和价格决策.总成本曲线反应这一关系.总成本曲线(de)形状反映了生产函数(de)形状.边际产量递减,意味着随着工人数量增加,每个增加(de)工人增加(de)产量减少了,生产函数变得平坦.那么,随着产量增加,每增加一单位产量要求雇佣(de)工人增加了,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峭.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不随生产(de)产品数量改变而改变(de)成本.可变成本,随企业改变生产产品数量而变化(de)成本.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总成本TC平均成本,企业(de)成本除以生产产品(de)数量得出.是典型一单位产品(de)成本.平均固定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 平均总成本ATC边际成本MC,当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总成本(de)增加量.边际成本MC=ΔTC/ΔQ边际成本随着产量上升而上升,反应了边际产量递减(de)性质.平均总成本曲线为U形.产量低时,固定成本分摊到仅有(de)几单位产量上,产量增加时,平均总成本下降,因为平均可变成本大幅度上升,平均总成本开始上升.U形曲线(de)底部出现在使平均总成本最小(de)产量处,这一产量被称为“有效率规模”.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de)关系:小于,下降;大于,上升.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有效率规模”处相交.有效率规模是使平均总成本最小(de)产量.成本曲线(de)性质:1,边际成本随着产量增加最终会上升.2,平均总成本为U形.3,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在平均总成本(de)最小值处.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总成本如何在固定和可变成本之间进行分解,取决于所考虑问题(de)时间范围.短期,一些投入(de)数量是固定(de)(工厂,土地),为固定成本.长期,所有投入(de)数量都是可变(de).(企业可以建造更多工厂或出售已建好(de)工厂)在长期里,在任何产量(de)平均总成本都是在使用生产那个产量(de)最有效率(de)投入(de)成本(在平均总成本最低(de)工厂规模时生产).生产规模变动时,平均总成本如何变动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规模经济(产量低时)产生(de)原因:较高(de)产量水平允许在工人实现专业化.规模不经济(产量高时)产生(de)原因:任何一个大型组织中固有(de)协调问题,管理团队庞大.成本很重要,影响生产、定价、雇佣.企业(de)成本反映了它(de)生产过程.一个典型企业(de)生产函数随投入量增加变得愈发平坦,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de)性质.边际成本总是随着产量上升.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de)企业完全竞争市场(de)特征:1,市场中有许多买者和卖者.2,每个卖着提供(de)物品大体上是相同(de).3,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完全竞争市场(de)结果:1,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de)行动对市场价格(de)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接受市场决定(de)价格.(价格接受者)企业(de)总收益=销售价格乘以销售量 TR=PQ对竞争企业来说,总收益与产量成比例.平均收益:一个企业从每一典型单位(de)销售中得到多少收益.对所有竞争企业,平均收益等于物品(de)价格.边际收益是销售量增加一单位带来(de)总收益(de)变化.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价格.竞争企业(de)目标,利润最大化,企业将生产使总收益和总成本之差最大(de)产量.对于竞争企业,价格=平均收益=边际收益通过生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de)产量,企业使利润最大化.在利润最大化(de)产量水平上,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增加产量.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减少产量.由于企业(de)边际成本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一种价格时愿意供给多少,因此就是竞争企业(de)供给曲线.停止营业,在某个特定时期,由于当前(de)市场条件而不生产任何东西(de)短期决策.退出,离开市场(de)长期决策.暂时停业(de)企业仍然需要支付固定成本.当做出是否停业(de)短期决策时,固定成本称为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回收(de)成本.是机会成本(de)反面,无论你做什么选择,沉没成本是不可避免(de).短期停业决策,如果生产得到(de)收益小于生产(de)可变成本时,停业.短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停止营业.如果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短期内继续生产.如果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继续生产,有利润.竞争企业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de)那一部分.在长期中,退出(de)企业既可以节省固定成本,也可以节省可变成本.(长期中)如果从生产中得到(de)收益将小于它(de)总成本,企业就退出.如果有利可图,即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将进入这一市场.长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退出.。
经济二 0889 上课笔记
经济二 0889 上课笔记1. 经济增长概念及其影响因素1.1 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实际生产能力的提高。
经济增长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
1.2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经济增长。
2.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包括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
3.劳动力增长:劳动力的增加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
4.制度环境: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包括市场机制、产权保护等。
5.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扩大了市场规模,促进了经济增长。
6.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对于某些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农业、矿产资源等。
2. 经济增长模型2.1 霍兰斯金生长模型霍兰斯金生长模型(Solow-Swan growth model)是描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模型。
该模型假设产出是由劳动力、资本以及技术水平决定的,并且存在边际报酬递减的情况。
该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2 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是对经济增长进行深入研究的模型。
该模型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且引入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核心是资本的积累和有效的资源配置。
2.3 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衡量经济增长效率的重要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
对于一个没有技术进步的经济体来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
3.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经济增长强调的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福祉的增进以及社会制度和文化的进步。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经济学原理是研究资源如何被分配和利用的学科。
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以下是一些重点笔记:1. 市场供需: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当供大于需时,价格通常下降;当需大于供时,价格通常上升。
2. 机会成本:做出某种选择时,必须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
这个概念强调了资源有限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在不同选择之间做出权衡。
3. 激励:人们会根据激励来行动。
正向激励增加人们的动力,负向激励减少人们的动力。
了解激励机制有助于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4. 效率与公平:经济活动的效率是指实现最大福利的程度。
公平指的是资源的合理分配。
经济学家通常关注效率问题,因为资源的最佳利用可以提高整体福利。
5. 外部性:当经济活动的行为者或受益者无法捕捉到全部成本或收益时,就会出现外部性。
负面外部性可能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解决。
6. 弹性:弹性衡量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应弹性表示供应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7. 垄断与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卖家。
与之相对的是竞争市场,其中有许多卖家。
竞争市场有助于促进效率和消费者福利。
8. 政府干预:政府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税收、补贴、监管等手段来干预市场。
这些干预旨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并提高整体福利。
9. 经济增长与循环波动:经济增长指的是长期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循环波动是经济活动的短期波动。
经济学原理旨在理解产生经济增长和循环波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10.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原理和影响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贸易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但也可能引发争议和不平等。
这些是经济学原理的一些重点内容,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作出明智决策并评估政策的有效性。
经济学听课笔记
经济学《经济学》这本书,一共16章,分五个专题。
我们现在按专题讲授。
我们讲授经济学,是根据经济学的考试大钢和经济学的教材。
经济学是商务管理专业和金融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涉及的经济知识面比较广。
经济学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人们生活在社会上,要解决吃、穿、住、行等生活问题,都属于经济学的问题。
专题1:经济学的性质经济学和经济本质一、经济学的定义、概念等经济学的定义有两个:一个是1934年外国经济学家罗宾斯提出的。
他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
这个行为是考察人们怎样处理目的和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性资源、手段之间的关系。
另一个经济学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它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这就是两个经济学的定义。
这两个定义涉及一个共同的问题:人类如何合理的使用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物质和产品需要的目标。
这既揭示了经济学的本质,也说明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经济活动是使用资源进行生产并交换,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劳务行为。
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增加经济福利和社会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
这就说明了经济学的本质,和研究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个问题,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要资源的无限性问题。
这是人类生活在世界上,遇到的最根本的一个问题。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的分布是不平衡的。
有的国家的资源比较贫乏,自然资源缺乏,像日本。
我们中国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但是,我国的人口众多,有12亿人,所以资源相对缺少。
因此,合理的、有较的使用资源、节约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
因此,合理的、有较的使用资源,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无穷的,也就是无限的。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有两方面:一方面,人类需求资源的种类是无穷的。
具体来说表现为: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另一种需求就产生了。
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停止,是一个运动的过程。
另一方面,需求的层次也是无穷无尽的。
我的经济学学习笔记
我的经济学学习笔记在经济学这门学科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人类行为和市场交易的知识。
本文将记录我学习经济学时的一些笔记和感悟,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1.供需曲线供需曲线是经济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市场中,消费者会根据其需求量与能够承受的价格之间的关系来购买商品。
供求关系可以通过供需曲线来表示。
供给曲线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生产者将出售商品的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这条曲线通常是正向倾斜的,因为当价格上涨时,供应商愿意将更多的商品出售。
需求曲线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消费者所需求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这条曲线通常是反向倾斜的,因为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购买更少的商品。
当供需曲线交叉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这表示供应和需求正好匹配,价格合理,市场处于稳定状态。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在做出某个选择时所付出的最大牺牲或放弃的机会。
换句话说,机会成本是通过做出选择牺牲的最大回报。
通常,一个人在做出选择时会考虑机会成本。
例如,一个工人可以选择多工作几个小时来获得额外的收入,但这意味着他将牺牲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机会成本就是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通过权衡不同的机会成本,人们可以优化他们的选择,确保他们最大化他们的利益。
3.生产可能性前沿生产可能性前沿是指在一定资源和技术限制下,某个国家或企业可以生产的最大产出。
它通常被表示为一条曲线,因为生产相对于不同商品来说的成本不同。
例如,如果一间工厂的机器每天只能生产50件商品,但可以选择生产不同的两种商品,那么这家工厂的生产可能性前沿化可以用一个连结两个生产线的曲线来表示。
一条曲线上的每个点代表了在同一时间内生产两种不同商品的不同组合的产出。
生产可能性前沿可以帮助生产者、政府和企业家权衡不同的选择,以最大化他们的利益和效益。
4.激励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激励。
激励是指为达到特定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奖励或惩罚的方式。
经济学概论复习笔记
经济学概论复习笔记
经济学概论主要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对经
济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下面是对经济学概论的复笔记:
1. 经济学基本概念
- 经济学: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
- 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市场上对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购买能力,供给是指市场上某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提供。
- 机会成本:进行某项活动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其他活动。
2.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 市场经济: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系统。
- 计划经济:由政府计划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系统。
3. 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
- 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
- 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手工业生产方式、工业生产方式。
4. 经济体制
- 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基础,实行私有制的经济体制。
- 计划经济体制:以计划为基础,实行国有制的经济体制。
- 混合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体。
5.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 经济增长: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
- 经济周期:经济长期波动的一种规律。
6. 货币和通货膨胀
- 货币:指用于在市场上交易的支付手段。
-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过度扩大,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以上是经济学概论的复习笔记,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
你考试顺利!。
经济学笔记整理
经济学笔记整理
简介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来生产和分配物质财富的
社会科学。
经济学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商业、政治、社会
以及个人生活中均具有重要性。
基本概念
- 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希望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提供给市场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 价格:价格是供求关系下市场达成交易的价格,通常以货币
形式来表示。
- 成本:成本是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所需要的资源花费,包括人力、材料、设备、管理等成本。
- 市场:市场是指供求双方在一定的物理范围内进行买卖的场所。
经济学分支
- 宏观经济学:研究全国或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情况。
-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如何在市场上做出决策。
- 产业经济学:研究特定产业内的市场结构和行为以及政府政
策的影响。
常见模型
- 市场供求模型:描述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如何根据供给和需
求而形成。
- 收益成本分析模型:评估某项决策带来的预期收益和成本,
以决定该决策是否值得采取。
- 保险模型:建立各种情况下出现的概率和相关损失的模型,
以确定保险方案。
结论
经济学是对人类社会现象的研究,包括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方面。
经济学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中经济必修一笔记(整理精华版)
高中经济必修一笔记(整理精华版)1. 定义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选择,以满足无限的需求。
- 经济学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主要分支。
2. 经济系统- 五种经济系统: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传统经济、共产主义经济。
- 计划经济由政府进行资源的分配和决策,市场经济由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
- 混合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传统经济主要以俗和传统决定资源分配。
- 共产主义经济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平等分配。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在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也有改善。
-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4. 市场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概念。
- 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当需求下降时,价格下降。
- 当供应增加时,价格下降;当供应减少时,价格上升。
- 市场均衡指的是供应和需求达到平衡,价格稳定。
5. 价格弹性- 价格弹性是衡量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 弹性需求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非弹性需求则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化的不敏感。
- 价格弹性可以影响商品的供求关系和市场定价。
6.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
- 通过国际贸易,国家可以获得所需的资源和商品。
- 贸易逆差指的是一个国家的进口超过出口,贸易顺差则相反。
7.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加,以及国家间关系的加深。
- 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的经济相互依存更加密切。
-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对高中经济必修一的精华笔记整理,旨在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希望对学习经济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经济基础学习笔记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影响①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
③产品价格。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④替代品的价格。
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
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
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⑥预期。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⑦其他因素。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类别含义: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也有例外,如也有钻石价格与其需求成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横轴表示需求量( Q),纵轴表示价格( P),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那个星期天的课堂笔记
那个星期天的课堂笔记
一、经济学
1、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以达到最大的社会收益的学科。
2、经济学的三大基本问题:
(1)如何分配资源:
经济学认为,资源分配应该由市场决定,即供求关系决定资源价格,从而决定资源分配。
(2)如何生产货物和服务:
经济学认为,应该通过技术进步和有效的生产组织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达到最大化的生产结果。
(3)如何确定收入:
经济学认为,收入应该由供求关系决定,即收入应该与给予的贡献成正比。
二、货币学
1、货币学的定义:
货币学是一门研究货币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的学科。
2、货币学的三大基本问题:
(1)货币的供给:
货币学认为,货币的供给应该与经济的需求相适应,以维持货币价值的稳定。
(2)货币的流通:
货币学认为,货币的流通应该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活动更加顺利进行。
(3)货币的价值:
货币学认为,货币的价值应该由供求决定,即货币价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经济基础知识点 三色笔记
经济基础知识点三色笔记以下是经济基础知识点三色笔记,使用红、绿、蓝三种颜色加以区分:红色部分:1.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
2. 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密切联系。
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具体实现形式。
3. 经济基础不是一般的生产关系,而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4. 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5. 经济基础是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的。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
6.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7.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
绿色部分: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2. 生产力是指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3.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等要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生产资料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的主要标志。
4.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5.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三个方面。
6.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方面,它对整个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
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8.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9.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或根本性调整,这将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
蓝色部分:1.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三个方面。
大一上册经济学基本原理课程学习笔记
大一上册经济学基本原理课程学习笔记经济学基本原理是经济学的入门课程,对于大一新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学习的具体操作方法、分析性循序推理的论点以及实践导向的结论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
一、具体操作方法1.系统学习课本内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课本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资料,首先要认真阅读课本,并理解其中的概念、原理和模型。
可以在阅读时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者荧光笔标记重点内容,帮助记忆和理解。
2.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讲解课堂讨论和小组讲解是理解经济学原理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讨论,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问题或者观点,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3.完成作业和实践任务课程中通常会布置一些作业和实践任务,这些任务可以帮助我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加深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完成作业和实践任务时要认真思考和分析,尽量用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4.查阅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除了课本之外,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来扩展知识面。
可以找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经济学著作,深入研究其中的理论和案例,加深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二、分析性循序推理的论点1.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核心是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也是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核心。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而影响到市场的运行和经济的发展。
通过学习供求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市场机制和经济调节的原理。
2.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应用范围广泛经济学基本原理不仅适用于市场经济,也适用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无论是企业经营管理、政府政策制定还是个人理财规划,都离不开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
通过学习经济学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现象和问题。
3.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影响力持久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其中许多理论和模型至今仍然适用。
经济学家们通过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在当今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学基础课堂笔记
●绝对优势: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就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较优势:生产x物品时放弃了较少的其他物品的生产者,生产x物品的机会成本较小,在生产该物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收入,相关物品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市场需求:所有个人对某种特定物品或者劳务的需求的总和●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该种商品的数量●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也减少(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价格上/下限:法定最高/低价格●(当政府队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给稀缺产品)(限制性价格下限引起过剩)●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实际支付的量●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衡量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无谓损失:买者和卖者因税收遭受的损失大于政府筹集到的收入,当税收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减少被称为无谓损失,税收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好处●出口: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物品出口国,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好,消费者状况变差,从赢家收益超过输家损失的意义上看,贸易使国家经济福利增加●进口: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物品进口者,国内消费者状况变好,生产者状况变坏,从赢家收益超过输家损失的意义上看,贸易使国家经济福利增加●国际贸易的其他利益:增加物品多样性,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加强思想交流●外部性:当一个人从事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不付报酬又不得到报酬的活动,产生●外部性内在化政府解决: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并给予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公共政策:规定或禁止某些行为,矫正性税收与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经济分析批评●私人解决: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行为,各利益方签订合同●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的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私人市场就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的配置资源,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不论最初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每个人的状况都可以变好,结果是有效率的●私人解决方法无效原因:交易成本,谈判容易破裂,各方利益难以达成有效率的协议●公共物品特征:无排他性,无竞争性;公共资源特征:有竞争性,无排他性●搭便车者问题: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却避开为此付费的人,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这问题使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但是政府可以潜在的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政府确定一种公共物品的总利益大于成本,就可以提供该公共物品并用税收收入对其进行支付●公地悲剧:当一个人适用公共资源时,他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府可以通过管制或水手减少公共资源的消耗来解决问题,此外政府有时可以把公共资源变为私人物品●经济利润:企业总收益减去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总机会成本●会计利润:企业总收益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成本曲线:递增的边际成本,U型的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相交于有效规模点●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完全竞争市场:许多买者和卖者,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相同,企业自由进出市场●沉没成本:当一种成本已经发声而且无法收回时,这种成本就是沉没成本●垄断企业: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品唯一的卖者,而且其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物,那么这个企业就是一个垄断企业,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进入壁垒的原因有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政府管制-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生产流程-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生产者的成本生产产品●自然垄断: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价格歧视:企业以不同价格把同一种物品卖给不同的顾客●治理垄断的方法: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反托拉斯法),价格控制管制垄断者的行为,把一些私人垄断企业变为公共企业,不作为●GDP:国内生产总值,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NX净出口●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投资:是对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净出口: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CPI:消费物价指数,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确定哪些物价对普通消费者是最重要的,找出价格-找出每个时点上篮子中每个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的百分比●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生产率如何决定:人均物质资本,人均人力资本,人均生产资源,技术知识●追赶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较穷,它就更容易实现增长●劳动力参工率:总成年人口中劳动力所占的百分比●失业: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自然失业率:正常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失业率围绕正常失业率波动●周期性失业: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摩擦性失业: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劳动的供给量大于市场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需求量●失业原因:工人寻找合适技能与嗜好的工作时间,失业保险摩擦性失业增加,最低工资法把不熟练无经验的工人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增加劳动供给引起过剩劳动,工会市场势力,效率工资理论高工资改善工人健康状况,降低工人流动率●失业保险:给失去工作的工人提供部分保障,减轻失业痛苦,也增加失业量●工会: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与雇主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提升工资引起失业●效率工资理论:如果工资高于均衡水平,企业经营会更具效率●费雷效应:当美联储提高货币增长率时,长期的结果是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名义利率●通货膨胀成本: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更频繁的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的加剧由于税法非指数化引起的意想不到的税收义务变动,由于计价单位变动引起的混乱不便,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财富再分配●总需求移动: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总供给移动: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指数化:根据物价指数对工资的一种校正,使得公众在通货膨胀之后依然拥有相同的购买力●乘数效应:政府支出可增加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大于支出,政府购买对总需求有乘数效应,因为总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者的额外支出●挤出效应:当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所引起的总需求的减少称为挤出效应●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菜单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被称为菜单成本●通货膨胀:经济中整体物价水平上升的情况,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某个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变动的百分比。
2-2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
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一、需求与需求法则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法则:就一般商品来说,需求和价格呈现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越低,反之则反。
需求法则存在的原因:一是收入效应,二是替代效应●需求曲线不一定是直线,而可能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二、需求法则的例外●吉芬商品属于需求法则的例外。
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劣等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可以被称之为吉芬商品。
三、需求量的变动以及需求的变动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由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来表示。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购买量的相应变动。
●与需求量不同,需求并非指某一特定的需求量,而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所有的特定需求量的集合。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变化的全部情况。
四、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1)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2)消费者的偏好(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替代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减少)。
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互补品价格的提高(下降)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降低(增加)。
●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的需求量(Q)对它本身价格(P)变化的反应程度,即Ed=(ΔQ÷Q)/(ΔP÷P)。
Ed >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经济学原理(上)笔记13
第13章生产成本一、什么是成本(一)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二)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相差一个隐形成本。
(三)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四)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形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
二、生产与成本(一)生产函数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二)从生产函数到总成本曲线三、成本的各种衡量指标(一)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二)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总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额外一单位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三)成本曲线及其形状1、递增的边际成本2、U形平均总成本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3、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会下降;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会上升。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较于有效规模点。
(四)典型的成本曲线三个最重要的共同的特征:1、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最重要上升;2、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
四、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一)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是比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平坦得多的U形曲线。
●此外,所有短期成本曲线都在长期成本曲线上或以上。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特点,是因为企业在长期中有更大的灵活性。
从本质上说,在长期中,企业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短期成本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笔记杜瑞第一章引论一、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关于资源配臵的学问。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学)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后两者是同一制度的不同阶段)经济----养活人----生存----生产:①生产什么?生产多少②如何生产③为谁生产④谁来决策⑴自然经济-----小农,自给自足,以家庭为中心,由家庭来解决资源配臵⑵计划经济-----经国家计划为中心,由国家计划来解决资源配臵⑶市场经济-----以市场计划为中心,由市场(价格)来解决资源配臵三、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演变㈠萌芽时期(重商主义时代):15世纪---17世纪中叶㈡古典经济学时代(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国富论》):17世纪中叶---19世纪30年代㈢新古典经济学时代(马歇尔《微观经济学》)19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①研究领域扩展②研究方法的(定性—定量)③与马克思理论分开:价值由需求决定㈣西方经济学的内容⒈微观经济学(个量经济学):①供求理论②消费理论③生产理论④市场理论⑤分配理论⑥市场失灵理论⒉宏观经济学(总量经济学):①国民生产总值理论②乘数理论③经济增长理论④经济周期理论⑤失业与通胀理论⑥宏观经济政策⒊经济学的主流:①凯恩斯流派②新自由主义流派③新制度流派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什么是需求、需求函数、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⒈需求----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且有能力购买商品数量的总和。
⒉影响需求的因素:①价格(反比)②收入(正比)③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关系(反比),替代关系(正比))④消费者的偏好⑤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自已能够举例说明)⒊需求函数:Qf=f(P)表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⒋需求曲线二、什么是供给、供给函数、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⒈供给----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生产且有能力生产提供到市场上商品数量的总和。
⒉影响供给的因素:①价格(正比)②成本(反比)③相关商品的价格(回报率)④技术水平(正比)⑤生产者的预期⒊供给函数:Qs=f(P)表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⒋供给曲线三、什么是均衡价格、支持价格、限制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⒈均衡价格----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
(此时成交量最大)⒉支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政府干预价格)⒊限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4.均衡价格的意义四、什么是弹性、弹性需求、影响弹性需求的因素、供给弹性、收入弹性1、弹性------因变量变动百分比/质变量变动百分比2、需求弹性(需求价格的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量百分比=△Q/△P*P/Q弹性系数E:①>1,富有弹性:商品替代多,越有弹性,可以降价②<1,缺乏弹性,提价销售:生活必需品③=1,单位弹性④=0,无弹性⑤=∞,特殊商品3、影响因素:①商品的重要程度②商品价格占收入的比重③商品的替代性(富有弹性)④商品的使用时间4、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量百分比5、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消费者收入变动百分比第三章1、什么是效用、边际效用、总效用?效用表示一个消费者从不同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相对满意程度。
从多消费的1 单位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增加部分就是边际效用,总效用就是消费每个单位的边际效用的总和!2、如何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从经济学里面引出的一个非常显著的规律,就是:当一个正向的动因增加时,会换来一定效果,但是当动因持续增加时,效果的增加会越来越少,直到最后,无论动因如何增加,效果都不增长了,这就是“递减”。
3、什么是基数效用、序数效用?(1)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
所谓效用可以计量,就是指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衡量。
所谓效用可加总求和是指消费者消费几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加总而得出总效用。
根据这种理论,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2)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4、消费者是如何均衡的?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5、什么叫恩格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第四章1、什么是生产函数、生产要素、规模经济?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属于资源科技(一级学科) 、资源经济学(二级学科)。
2、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关系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对应的边际产量数值上就等于该点的切线斜率。
在可变要素投入刚开始的时候,边际产量也就不断递增,对应的总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为正,且不断增大;当边际产量达到增大值时,总产量曲线上对应点的切线斜率最大,而且这也是总产量曲线的拐点;若继续增加投入,边际产量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总产量曲线向上凸。
当边际产量为零时,这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即,当MPL>0,TP上升;当MPL<0,TP下降;MPL=0,TP为最大值。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大,边际产量曲线必定通过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
即当MPL=APL时,APL达到最大值。
因为APL=TP/L正是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之间的连接线的斜率3、如何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能列举在现实中的表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表明了一个很基本的关系。
当一种投入如劳动被更多地追加于既定数量的土地,机器和其他投入要素上时,每单位劳动所能发挥作用的对象越来越有限。
土地会越来越拥挤,机器会被过度地使用,从而劳动的边际产量会下降。
对这一规律的正确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随着可变要素的连续增加,边际产品变化要经历递增,递减,最后变为负数的全过程。
递增是因为固定要素在可变要素很少时潜在效率未发挥出来。
一旦固定要素潜在效率全部发挥出来了,边际产量就开始出现递减。
这个规律的意义在于:当一种要素连续增加时,迟早会出现边际产品递减的趋势,而不是规定它一开始就递减。
其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适用于可变要素比例的生产函数。
如果要素比例是固定的,这个规律也不成立。
最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
若技术水平发生变化,这个规律就不存在。
在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正是没有考虑到长期的技术进步,错误地预计了人口增加带来的后果。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既然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最后反而引起总产量的减少,那么,对厂商来说就有必要了解可变要素的最佳投入量。
这就涉及到对产量三个阶段的分析。
4、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的划分西方经济学家将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臵于同一张坐标图中,并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分为3个阶段。
从原点到平均产量最高点即为第一阶段。
在第一阶段,边际产量>平均产量>0,因此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递增,总产量曲线在第一阶段就表现为向右方凹进(以递增的速率递增)。
第二阶段以递减的速率递增,第三阶段递减。
6、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怎么进行的?在生产的经济区域内选择任意一点进行生产都是可行的,但厂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选择最佳的要素投入组合。
这个最佳组合点就是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
在切点,两条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
-MPL/ MPK = PL /PK用公式表示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为:MPL/PL = MPK/PK它表明:当生产者花费在各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产量相等时,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
即在既定的产量目标下使成本最小或在既定成本条件下使产量最大。
如果投入要素有多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的公式为:MP1 /P1 = MP2 /P2 =......= MPn /Pn第六章1、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如何划分?完全竞争市场(一)理想的市场结构.1._ 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2._ 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条件:1)_ 每一个产品或服务市场都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_ 每一项产品或服务是同质的3)_ 所有产品的成本和效益都是内部化的4)_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充分信息5)_ 不存在交易成本,任何市场的进入和退出都是无成本的6)_ 所有产品和服务都处在成本递增阶段(二)完全竞争市场与生产效率1._ 生产要素的需求者面临同一要素相对价格,在图像中表现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2._ 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随市场需求而变化,直到供给和需求相等.3._ 每一个生产者都追求生产成本最小化,其决策是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生产者等产量曲线的边际技术替代率.4._ 在市场均衡情况下必定有每一个生产者的产品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等于要素的相对价格,满足生产效率的要求.(三)完全竞争市场与交换效率1._ 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者面临同一要素相对价格,在图像中表现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2._ 产品或服务的相对价格随市场需求而变化,直到供给和需求相等.3._ 在给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每一个消费者都追求效用最大化,其决策是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该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在市场均衡情况下必定有每一个消费者的编辑替代率都等于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而满足交换效率的要求.(四)完全竞争市场与交换效率.1._ 在给定的产品数量和结构条件下,市场会产生一个均衡的产品相对价格.2._ 在这个相对价格情况下,生产者为了收入最大化必定满足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相对价格.3._ 如果生产者选择的这个产品组合与消费者形成现有相对价格的产品组合不符,市场会调整相对价格,直到所形成的相对价格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从而满足交换效率的要求.第七章1、什么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包含哪些?不完全竞争市场,指这样一些市场:完全竞争不能保持,因为至少有一个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买者(或卖者),并因此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或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