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合集下载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0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0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10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家垄断资本基本形式及其实质1.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国家作为真正的总垄断资本家,本身直接掌握国有垄断资本,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

(2)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的含义①国家手中集中了一定数量的社会资本形成国有垄断资本,这是国家直接体现为垄断资本。

②国有垄断资本通过金融渠道、生产渠道、商业渠道、财政渠道,同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密切结合。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1)国有垄断资本国有垄断资本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手段集中起来并用于剩余价值生产的货币。

国家手里集中的货币中,只有那些用于经营国有企业或用于调节经济的,即投入价值增殖运动中的那部分才成为资本。

国有垄断资本是高度社会化的资本,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种基本形式中,它起主导作用。

(2)国私共有垄断资本国私共有垄断资本是指由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混合组成,股份所有权分属于国家和垄断组织的国私合营企业。

从所有权、经营管理到利润分配等方面都体现国家和垄断资本直接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3)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的结合是指在企业外部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结合。

它使私人垄断资本不再像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私人垄断资本那样单独运行,而是在与国有垄断资本结合中运动,从而受到国有垄断资本的调节。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第14章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4.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市场1.社会主义市场的特点(1)市场的概念狭义的市场是指买卖商品的场所,其特点是要具备一定的地点和设备。

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2)社会主义市场所具有的特点①社会主义市场是以公有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在我国的市场上,是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商品流通,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是主体,在整个流通领域中起主导作用,从而体现了市场的社会主义经济性质。

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等,也参加市场的商品交换,是市场经济结构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②社会主义市场是多种经营方式的市场商品流通领域的经营方式,是指商业企业购销活动的方式,即商业企业怎样购进商品,又怎样销售商品的问题。

必须根据各种商品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而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

多种经营方式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农产品的购销,又包括工业品的购销。

③社会主义市场是多种流通渠道的市场商品流通渠道是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的渠道,也就是商品经过哪些渠道才能顺利地到达消费领域。

现阶段,我国的商品流通渠道主要有:国家计划调拨的渠道;专门媒介商品交换的商业,它是社会主义市场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工农业生产部门自销;城乡集市贸易。

④社会主义市场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国家,有必要通过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及信息传播,不断引导市场经济活动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及时抑制某些重大偏差,防止市场可能引起的经济整体的剧烈波动,使市场得以健康运转。

2.社会主义市场的具体功能(1)交换功能这是市场的基本功能。

通过具体的购销活动,使商品所有权在交换当事人之间转手,使生产者的商品价值得以实现,使消费者的各种各样的需要得到满足。

市场还要组织商品的储存和运输,实现商品体在空间上的转移,使商品源源不断地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

市场既有实现商品的价值的功能,又有对商品实体进行储存和调运的功能,统称为交换功能。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20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20.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目标1.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含义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的调节和控制。

(2)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因而需要国家掌握经济命脉,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经济政策、经济法规乃至必要的行政措施等多种手段,从宏观上正确而有效地进行调节和控制。

②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经济是社会化的大生产,要保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避免或减少波动,保持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和平衡,单靠企业的自发发展是不行的,客观上要求社会组织来协调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

这样,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就应运而生了。

③宏观调控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目的实现的主要途径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

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必须通过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把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加以有效地利用,采取各种先进的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生产。

通过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有利于把整体利益与企业的局部利益、宏观目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④宏观调控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还是完善财富和收入分配制度及市场制度,其中必然涉及到各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都必须通过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才能使这些利益关系得到协调。

同时,宏观调控也能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和稳定的经济环境,使经济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广义地说,完善宏观调控本身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第17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17.1 复习笔记一、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收入的形成和增长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基本指标(1)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及其基本指标①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体系,是英文Material Product System的缩写。

MPS 体系首先由前苏联、东欧和我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所以又称东方体系。

MPS是适应国家高度集中计划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一体系中最基本的核算指标是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

②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是指一国内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可以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方面考察。

从实物形态考察,社会总产品就是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从价值形态考察,即为社会总产值。

③社会总产值a.社会总产值的含义社会总产值是指一国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价值的总和。

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

b .社会总产值的构成 一是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 ),二是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必要产品价值(v ),三是劳动者为社会劳动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m )。

如果把c 进一步分解为1c (折旧,固定资本磨损部分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价值)和2c (中间投入,即转移到产品中去的原材料、燃料等中间产品和支付给其他部门服务费用的价值),社会总产值的构成则为:12c c v m +++。

c .社会总产值指标的缺陷社会总产值指标明显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包含了很多重复计算的产值;二是无法反映经济效益;三是没有将五大部门之外的其他社会部门的生产性劳务计算在内。

④国民收入a .国民收入的含义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的总和。

b .国民收入的形式国民收入从实物形式上看,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于补偿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后,所剩下的生产资料和当年新生产出来的全部消费资料;从价值上看,它是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用公式表示为v m +。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5章 国家垄断经济)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5章  国家垄断经济)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十五章国家垄断经济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国家垄断经济【答案】国家垄断经济:是指作为经济主体的国家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2.国家自然垄断经济【答案】国家自然垄断经济:是指国家对自然垄断部门,包括公共产品进行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义条件下,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4.国家市场垄断经济【答案】国家市场垄断经济:是指国家对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自由竞争形成的非国有的垄断组织进行不同程度的排他性控制。

5.国家行政垄断经济【答案】国家行政垄断经济: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和具有严格等级制的行政组织来维持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二、判断题1.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实质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答案】√2.资产阶级国家为国有垄断资本进行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是国家投资。

()【答案】√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既具有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

()【答案】√4.国家自然垄断经济是指国家对自然垄断部门,包括对公共产品进行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答案】√5.现实中大多数垄断不受政府机构的管制。

()【答案】×6.垄断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各国都反对垄断。

()【答案】×7.衡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通常使用的主要指标,是国家财政支出用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增长速度,及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答案】√8.国家垄断经济的产生与市场失灵直接相关。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18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18.1 复习笔记一、经济增长及其制约因素1.经济增长的涵义(1)经济增长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或效率提高的原因,引起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部分,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基础。

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经济发展除了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生活质量、环境等方面的进步。

(3)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是指一个选定时期的起始年份与终结年份之间总产量或总产值、人均产量的相对比率。

它是从量的角度对经济增长的具体描述。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

2.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并能为人们利用的自然物和自然力。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矿物资源四类,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源泉和条件,它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特点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2)人口与消费人口与消费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人口可以在数量上、质量上、结构上、人口流动等方面影响经济的增长,其中以人口数量和质量最为基本。

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区构成、人口的经济结构以及人口的流动等,均对经济增长有着程度不同的影响。

(3)劳动生产率在劳动投入量为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然使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下降了,但它可以增加社会总产品的使用价值量和节约社会劳动时间,这意味着社会获得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

剩余产品数量增加,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总量就会增加。

(4)投资投资量的多少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因素,它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

生产资本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资本就形成越来越大的生产能力,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同时生产资本的增长还会引起对产品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提供解决人口压力、就业问题的条件,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剩余价值的分配)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7.1 复习笔记一、利润和平均利润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成本价格的含义成本价格是指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

(2)利润的概念利润是指被看作为全部预付资本产物的剩余价值。

(3)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①剩余价值和利润,就其来源和数量来说是同一个东西,都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生产出来的。

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量多大,利润量也就是多大。

②剩余价值和利润,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而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实形态,或者说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只是作为可变资本的产物而存在,而利润则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资产阶级及其经济学,拘于从现象看问题,只使用利润这一概念,而不使用剩余价值这个概念。

(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原因①对资本家来说最为关心的只是获得一定量利润需要预付多大的资本和成本价格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润,既需要预付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又需要预付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

这两部分资本,一样需要补偿,一样都要赚钱。

二者的区别,似乎只在于支付在不同的生产要素上。

②只要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工资,剩余价值就要采取利润这种转化形式由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采取了工资的形式,因而造成了一种假象,好像对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支付了报酬,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既然工人获得了自己全部劳动的价值,那么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自然就不再是来源于工人的劳动,而是来源于资本家的全部资本了。

2.利润率(1)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①利润率的概念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利润率的公式是P′=m/(c+v)。

②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而利润率只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由于两者所表示的关系不同,而且利润率远远小于剩余价值率,因而它会掩盖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和剥削程度。

(2)利润率的影响因素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越高,一定量资本所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便越多,因而利润率也越高。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基本概念和复习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基本概念和复习思考题

基本概念和复习思考题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基本概念1.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它包括两类:一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质,如原始森林、地下矿藏等;二是经过劳动加工的物质。

2.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3.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是由具备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构成。

它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4.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5.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6.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7.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18.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复习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相互交叉的关系。

横向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纵向关系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占主要地位,它决定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生产目的,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性质,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别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3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3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题及答案)

第13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综合选择1.对商品经济的正确表述是:A.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B.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C.商品经济是指令性计划经济D.商品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2.有关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B.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C.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D.市场经济是政府经济3.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错误的回答是:A.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经济动力B.市场经济运行法律化C.市场经济运行是价值形态的运行D.市场经济运行由政府支配4.市场经济的功能强点有:A.微观经济均衡功能B.市场经济交换功能C.宏观经济法制功能D.市场信号配置功能15.关于市场调节所具有的信号传递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促进政府的节约B.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横向协调C.有利于促进政府和企业的市场交换D.有利于企业开展公关6.处理资源短期配置,可以有以下选择:A.分散决策或集中决策B.可能决策或不可能决策C.外部决策或内部决策D.干部决策或群众决策7.市场经济的功能弱点,正确的是:A.市场产业功能有限B.市场调节功能有限C.市场调节目标不明D.市场调节速度太快8.有关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B.社会化大生产出现在先,商品经济出现在后C.商品经济出现在先,市场经济出现在后D.市场经济出现在先,商品经济出现在后9.有关市场经济的实质,错误的是:A.以市场为中心环节构架经济流程2B.政府不需要管理市场C.以市场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D.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社会资源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10.有关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错误的是:A.计划经济必须排斥市场及市场机制B.计划经济并不排斥市场及市场机制C.市场经济也不排斥计划D.计划方法、计划指导已经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二、名词解释1.市场经济2.分散决策3.集中决策4.个别成本5.社会成本6.现代企业制度37.社会保障体系8.商品经济三、分析判断1.有市场才能买卖商品,所以从时间上讲市场经济出现在先,商品经济出现在后。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学导论)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学导论)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1.1 复习笔记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人类要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衣、食、住等生活资料。

这些生活资料只能靠人们自己的生产活动来创造。

②一个社会如果离开了生产活动,也就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人们便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从事政治、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

(2)生产力①生产力的概念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生产力的构成a.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

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发现了自然物质的许多新的有用属性,从而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

b.劳动资料劳动资料也称为劳动手段,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c.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因为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都需要劳动者来制造和使用。

如果没有劳动者来操作,任何先进的工具都将变成一堆废物。

(3)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称。

(4)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5)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概念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19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19.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1)对外经济关系的含义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与地区之间各种经济联系的总称。

它包括对外贸易、技术交流、利用外资、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国际旅游业等。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①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具备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技术的条件,每一个国家在经济上有自己的长处,也必然有自己的短处。

只有通过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才能补充发展本国经济所缺少的物质技术条件。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在现代化大生产基础上,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广泛的经济联系进行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

②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也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它所需要的资源是多方面的,所需要的市场是广泛的。

它不仅要求国内各企业、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实行开放,还要求世界各国之间互相开放,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

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取天下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在符合本国相对优势的同时,节约社会劳动时间,取得比较利益,弥补本国在资源和市场方面的不足。

③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社会面貌虽然有很大的改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要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为此就要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通过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了解和掌握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动态,吸取和借鉴它们发展经济的经验,学会组织国内经济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两套本领。

2.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1)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国内市场的供求失衡,除了靠自身努力解决外,可以通过内外交流,利用国外的有利条件,调剂产品的余缺,及时协调再生产的比例关系,从而有助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 现代政治经济学 程恩富主编 第四章 资本积累 名词解释及配套练习

上海财经大学 现代政治经济学 程恩富主编 第四章 资本积累 名词解释及配套练习

1.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就是按照原有的生产规模不断重复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是企业把积累的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不断更新的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2.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3.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技术构成是指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资本实物构成;资本价值构成是指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反映资本的技术构成的变化。

4.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公式C:V表示。

5.相对人口过剩: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其实质是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而形成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

6.资本积聚:个别资本的总额依靠本企业的剩余价值资本化而增大,它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7.资本集中:指资本总额由几个资本合并而增大,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竞争,大资本兼并小资本而实现;二是通过中小资本联合为大资本来实现。

8.并购;一家企业利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份的方式,来实现对另一家企业的控制或两家企业相互联合的行为。

9.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工人同资本家之间的贫富差别越来越大;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表现为: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实际工资下降、大量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10.资本原始积累: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剥夺生产者,强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迅速集中在自己手中的过程,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原始资本的形成过程。

1.通过对社会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到:(1)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3)物质资料再生产是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手段(4)再生产是物质资料、资本价值和经济关系再生产的统一(5)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2.资本积累是:(1)剩余价值的资本化(2)资本价值的再生产(3)劳动力的再生产(4)扩大再生产的源泉(5)生产关系的再生产3.分析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可以看出:(1)资本家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是靠自己的劳动积累起来的(2)资本家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是直接由剩余价值转化来的(3)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扩大剥削的手段(4)劳动力的买卖,不论形式到内容完全是平等的(5)劳动力的买卖形式是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4.影响或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基本因素是:(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5)生产资料数量的多少5.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1)从物质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2)反映生产和技术水平的资本构成(3)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4)能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构成(5)由资本价值构成变化决定的资本构成6.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1)从物质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2)从价值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3)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4)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5)由资本技术构成变化决定的资本构成7.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表现在全部资本中:(1)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偏小(2)不变资本的绝对减少(3)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偏小(4)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5)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8.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的企业:(1)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就越小(2)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就越大(3)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多(4)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少(5)利润率就越高9.资本主义制度下相对过剩人口是:(1)人口自然繁殖过多造成的(2)生产资料不足造成的(3)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结果(4)消费资料不足造成的(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0.相对人口过剩:(1)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2)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特有的现象(3)即失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存在(4)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结果(5)是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和市场竞争的产物11.资本集中是:(1)资本家把本企业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2)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3)通过竞争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实现的(4)通过信用特别是组织股份公司实现的(5)增加社会资本总额的主要手段12.加速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经济杠杆是:(1)竞争(2)垄断(3)信用的发展(4)资本积累(5)资本积聚13.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在于:(1)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2)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3)避免在竞争中淘汰(4)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5)给失业工人提供再就业的机会1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1)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2)社会财富随资本积累急剧增加(3)财富的增加使劳动者消灭了相对贫困(4)大量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5)广大劳动者处于相对或绝对贫困之中1、① ② ③ ④ ⑤2、① ④3、② ③ ⑤4、① ② ③ ④5、① ② ③6、② ④ ⑤7、③ ⑤8、② ③ ⑤9、③ ⑤ 10、① ③ ④ ⑤ 11、② ③ ④12、① ③ 13、① ③ 14、④ ⑤1.社会主义公有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11.1 复习笔记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到19世纪70年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由竞争阶段。

(1)基本特点①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占有,资本家既是生产资料的直接所有者,也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组织者。

②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生产部门,都存在着实力不相上下的各种不同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在该生产部门居于垄断地位。

③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非常频繁,可以不受人为遏制地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④市场已经形成一个广泛的、有机的体系,其中商品市场是基础,其他市场都围绕着商品市场而运行,发挥着它们各自的功能。

⑤统一的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都已经形成,充分体现出市场的开放性、竞争性、平等性。

⑥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程度较低,资本家生产经营的规模不大,占有资本较少,企业的组织形式比较简单,以单个资本构成的单人业主制为主。

⑦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场价格调节,资产阶级国家只保护私有制和国家安全,不对微观和宏观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⑧市场机制发挥着对经济的全面调节的作用。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危机的过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建立在私人资本所有制和雇佣劳动的基础上,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随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发展,劳资矛盾不断激化,经济危机也频繁爆发。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危机的过程。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引起垄断。

①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a.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b.资本集中是指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或联合起来形成大资本,即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垄断资本主义)【圣才出品】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垄断资本主义)【圣才出品】

第8章垄断资本主义一、名词解释1.垄断答:垄断是指把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大部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极少数大资本家,为了规定垄断价格、控制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达成协议而实现同盟和联合。

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垄断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垄断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垄断价格答: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制定的旨在保证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包括三个构成部分:成本价格、一般利润、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①垄断价格通常是一种高价格。

垄断价格就其形式来看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但垄断高价是其主要形式。

②垄断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即垄断价格的变动相对不是很频繁,在周期中变动的幅度也比较小。

垄断价格的制定在客观上要受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般条件的限制,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商品需求、商品供给和产品成本。

3.垄断利润答: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垄断价格获得的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一般企业通常只获得社会平均利润。

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上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通过垄断价格,即超过生产价格的高昂价格,来获取大大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①垄断企业内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②从垄断外部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企业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其中,垄断企业内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4.金融资本答: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工业生产集中的高度发展和垄断的产生,推动银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形成银行垄断。

银行垄断组织和工业垄断组织通过互相收买对方企业的股票和互相参加董事会等办法,使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一、混合生长,形成金融资本。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商品与货币)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商品与货币)

第2章商品与货币2.1 复习笔记社会分工的存在和深化,并且社会上存在不同独立的利益主体,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条件。

一、商品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最大量、最简单的经济细胞。

1.商品的两个因素(1)使用价值①商品的概念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②使用价值的概念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的商品,由于自然属性不同,使用价值也不同。

不论在什么社会,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由商品自然属性决定的使用价值,其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其特点。

它不是直接供生产者自身消费的使用价值,而是为别人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社会使用价值。

(2)交换价值和价值①交换价值的概念商品的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②价值的概念价值是指凝结在劳动产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是包含在一切商品中的同质的东西,并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③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联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正是由于一切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所以需要交换;也正是由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同质的,因而能够比较,并按照一定量的比例进行交换。

(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a.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物质承担者,无用之物不能成为商品,即使人们在其上面花费了大量的劳动,也是白费的;b.使用价值必须具有价值,无价值之物也不会成为商品,因为既然人们在其上面并未花费劳动,也就不存在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必要了。

②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性表现在: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a.生产使用价值的直接动机是为了实现价值。

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只是为了价值,才不得不关心使用价值。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10.1 复习笔记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与表现1.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调整世界经济趋向于整体化。

(2)新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①新科技革命使国际分工日益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作用下,国际分工进入了不断深化的阶段,形成了当代国际分工的新格局。

国际分工从传统的垂直型分工为主转变为水平型分工为主,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类型更加多样化,各种类型的国家都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分子,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②新科技革命使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一个产品的生产,尤其是一些高科技的大型产品,都是国际间相互合作的产物,这就大大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今天的生产已经超越了国家的范围,在国际社会这一更大的范围展开。

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③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进行通讯,传递信息、数据成为可能,这既缩短了空间距离,又跨越了时间的限制。

正是由于新科技革命带来了新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才使经济全球化发展具备了必要的条件。

2.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1)资本输出的含义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对国外进行的贷款和投资。

(2)资本输出形成的原因①资本输出是过剩资本追求高额利润的需要垄断资本集团对国内的主要投资场所都已形成了控制,它们手中积累的大量资本很难找到有利的投资场所。

垄断资本通过资本输出,在国外寻求更有利的投资场所,以取得比国内更高的利润,是资本输出迅速发展的内在原因。

②资本输出是垄断组织扩大市场和垄断原料来源的需要垄断资本大规模的生产使国内原料短缺和市场问题成了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资本输出,不仅可以带动国内商品输出,而且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从而绕过对方的贸易和关税壁垒。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版)第一至十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1—5(A A B D C)6—10(B B B D A)11—15(C C C B D)16—20(A D A C C)21(A)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1(ABCDE)2(ABC )3(A CD )4(ABCDE)5(ABCD )6(ABCDE)7(AB DE)8(ABC )9(ABCDE)10(A C E)11(ABC )12(ABCD )13(A C E)14(ABCD )15(ABCD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四、简答题1.简述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P5-6)答案要点: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1分)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

它只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生作用,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

(2分)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而得到发挥,并直接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

因而,人们在经济规律时,经常会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从而使经济规律的作用受到干扰。

四、名词解释1. 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实体性要素,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

2.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条件下居民经济行为)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条件下居民经济行为)

第16章社会主义条件下居民经济行为16.1 复习笔记社会经济活动根据其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个体行为(居民行为)、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

一、居民的收入行为1.居民的收入(1)居民收入的含义居民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居民从各种不同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包括以货币计算的收入和以实物计量的收入。

(2)个人获得收入的途径①劳动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生产劳动和服务收入;②个人资产收入,如利息、利润、股票、红利、租金等;③福利性收入,如生活补助金、社会保障等;④经营收入,即从事个体或民营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⑤其他收入,如保险公司的赔款、馈赠、遗产继承等收入。

(3)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概念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从居民的收入总量中减去个人纳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后的余额。

居民经济行为是在可支配收入的预算约束下进行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储蓄的选择,都要受到该时期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2.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1)社会经济制度及社会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劳动者的收入不仅包括v的部分,m的部分也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劳动者所得。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承认了居民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居民除了在公有制经济中获得按劳分配的收入外,还有其他多种收入来源,但由于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劳动者收入中按劳分配的比重占绝对优势。

(2)国民收入的总量尽管居民收入的具体途径不同,但这些收入都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的,国民收入的总量直接影响居民收入的数量。

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国民收入是正相关的。

要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总体水平,首先要发展经济,提高国民收入总量。

(3)投入的劳动量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在我国由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因而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越多、质量越高,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也越多;反之,个人所获得的收入就越少。

按劳分配是主要的分配形式,但不是惟一的分配形式。

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居民其他收入数量的决定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1 复习笔记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基础。

②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保证经济协调发展,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

③缓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3)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由于战争的需要,各国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发展,主要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而是由于战争的需要所促成的,因此带有军事性质,可以看作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形态,是一种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旦战争结束,各国战时对经济的管制便取消了,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干预程度大大下降。

(4)罗斯福新政
1929年至1933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为了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就是通过国家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的调节和干预,以解决当时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使经济走出危机。

(5)凯恩斯革命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针对大危机出现的种种现象,从理论上论证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已不能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光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危机,因而必须通过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问题。

凯恩斯经济学的兴起,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1)在社会经济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
国家通过政府实行国有化和直接投资建立了大量国有企业。

国家掌握和控制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并使之成为垄断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控制着货币流通,掌握了大量金融资本。

(2)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国家凭借手中掌握的巨大经济力量渗透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成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一种新的机制,即国家有计划地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的机制。

这种机制与市场机制同时并存,互相结合,这是一般垄断阶段所没有的。

(3)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具有全面性、稳定性和经常性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深入到再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包括国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

并且,国家建立了一套干预经济的制度和稳定的调节经济
的机构,使这种干预形成制度化。

同时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活动的手段也日益完善,经济立法、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成为最重要的调节手段。

(4)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
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奉行凯恩斯主义,以此作为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并在实践中使这一理论不断地得到完善。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都把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看作是国家的重要经济职能。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1)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所产生的新变化
①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使资本社会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这种资本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②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使垄断资本的运动在国家垄断资本的参与下进行,并受到国家的调节。

③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使国家作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发挥作用,在参与社会再生产中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国家作为上层建筑起作用时,也是以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依据来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资产阶级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进行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取更高的垄断利润,同时,国家从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调节经济活动,调节各阶级和各阶层的关系,以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满足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条件。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从而对刺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并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在于,它通过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矛盾而延缓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但它的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国有垄断资本、国私共有垄断资本、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种基本形式。

1.国有垄断资本
(1)国有垄断资本的含义
国有垄断资本是指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包括国家用来调节阶级利益的各种货币资本和用来经营国有企业的资本,其中国有企业垄断资本是国有垄断资本的主体。

(2)国有垄断资本的形成
①国有企业建立的途径
一是通过对私人企业的国有化,二是通过国家投资建立新企业。

②国有企业建立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它们不属于高盈利的企业,私人垄断资本对其没有多大的兴趣;另一方面,这类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家直接经营这些企业,也就在很大程度上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控制权,为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活动奠定了基础。

(3)国有垄断资本的特点
①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国家直接控制和管理的,企业的盈亏也都由国家负责。

②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双重的:一方面,国家要从全社会的整体需要来考虑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以此作为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干预的依据;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又必须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问题,因而又必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追求利润极大化。

(4)国有垄断资本的作用
①国有企业是国家调控经济的物质力量
国家能够对国有企业进行直接控制,并可以通过国有企业,特别是国家银行和其他国有金融机构来影响非国有企业。

如果没有国有企业这一基础,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是难以顺利地实施的。

②国有企业的存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地区结构的调整
通过国有化和国家建立新部门、新企业,国家可以有目的地优先发展一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部门、高科技产业部门,从而使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国家运用财政资金,在经济落后地区建立新企业,支持其经济发展,使国民经济中的地区结构得到改善。

③国有企业为整个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国有企业大都存在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部门,为整个经济的运转提供了基础保证。

由国家投资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科研机构和体现高新科学技术成就的新兴部门和企业,对整个国民经济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

2.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1)国私共有垄断资本的含义
国私共有垄断资本是指由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混合组成,股份所有权分属于国家和垄断组织的国私合营企业。

(2)国私合营企业建立的途径
①国有垄断资本以参与制的方式与私人垄断资本合办企业;
②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创立新的企业;
③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加入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有的企业。

(3)国私合营企业的特点
①与国有企业相比有着不同的特征
a.这类企业由于存在着私人股东,国家不能像在国有企业中那样直接组建董事会,而是委派政府代表与其他私人股东代表一起作为董事会成员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
b.董事长由董事会成员选举产生,但是一般要在政府监督下进行;
c.作为国私共有企业中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存在着两方面的情况,企业中属于私人股份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可以转让的,但作为国家拥有股份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则是不可转让的。

②与私人垄断资本的企业相比有着不同的特征
a.国私合营企业可以利用国有资本来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而且这类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从国家得到各种优惠待遇,与此同时在资本运作上也将更多地受到国家的调节和控制。

b.国私合营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由于存在着国家股和国家委任的董事,又会使企业的经营多少要考虑国家宏观经济目标。

(4)国私合营企业的作用
①可以使国有资本控制更多的社会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