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课程标准
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
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政治经济学是面向经济类各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理论课和核心课程,
是整个经济学学科各分支的理论基础。
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经济知识,为学习经济类其他课程和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课程内容:政治经济学课程分为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计划讲授30
学时。
前者包括1-6章,阐述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剩余价值的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等内容;后者包括7-14章,主要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企业理论、交换、分配和消费,经济发展方式、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等。
3.课程重点:政治经济学关注人类社会经济的重点、本质问题,旨在回答社会经
济的结构、各种经济范畴的性质及形成原因,揭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规律和在一定时期的运行规律。
4.课程结构:政治经济学课程分为导论和主体部分。
导论主要介绍政治经济学的
由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对象和方法等。
主体部分则对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5.教学方法:政治经济学教学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
系统、大量的知识信息。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教师也会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进行教学。
政治经济学课程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涵盖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部分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大纲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编号:课程种类: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转型经济学总学分: 3 学分其中实验学分: 0授课目标与要求:政治经济学是本科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在必然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之联系的经济运行体系,是一门全面揭穿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经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助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完满、正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授课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章目名称学时分配解说序号解说实验实验1导言36第五章社会总资本8再生产和市场实现2第一章生产力、生47第六章信用制度与4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虚假资本3第二章商品和价值58第七章竞争与垄断34第三章钱币与钱币59第八章今世资本主5流通量义经济5第四章资本及其循610第九章社会主义市5环和周转场经济导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涵义、特色。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唯物辩证法。
科学的抽象法。
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一致。
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和应用。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意义正确认识今世资本主义的重要科学依据。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
成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力武器。
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含义。
生产、交换、分配与花销的互有关系。
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花销过程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战胜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正如列宁所说:“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这门课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学好这门课不仅能够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分析社会经济变化的利器,而且可以为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各种社会制度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将自己的命运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更加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基本原理,为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难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增强识别各种所谓的经济学理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研究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通过分析研究,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一)内容导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纲要《政治经济学》课程纲要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纲要《政治经济学》
课程纲要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理解社会经济现象,
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认识到政治与经济
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课程内容
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调节的作用
3.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4. 居民消费、投资和储蓄的决定
5. 市场结构与市场效率
6. 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7.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实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发掘、探究、比较的能力,引导学生把研究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平时表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并可根据学情适当增加小测验、调查论文等考核方式。
教材参考
1. 《高中政治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纲要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rxistPolitical Economy )课程编号:162002总学时数:40学时讲课学时:40学时学分:2.5学分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顾海良、顾钰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参考书目:苏树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课程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高校所有本科专业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正确观察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和分析新问题的能力。
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提高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能力。
总的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七章。
导论: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难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动规律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内容: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重点: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如价值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及货币的发展与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生产过程以及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难点: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主义地租第三章:资本的运行主要内容: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重点: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理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手段和政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的基础难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人分配制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分配制度及建立的客观必然性难点: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主要内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政治经济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大类基础课程,也是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规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整个理论架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其理解、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揭示经济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抽象法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方法思考题:1、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4、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5、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第二章商品和货币(4学时)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三、商品的价值量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节货币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流通规律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思考题:1、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2、如何理解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3、怎样理解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6、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6学时)第一节货币向资本的转化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第三节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一、工资的实质二、工资的基本形式思考题: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形成的?2、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3、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4、资本的本质是什么?5、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6、在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7、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第四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2学时)第一节社会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三、资本积累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二、相对人口过剩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思考题: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是什么?3、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是什么?第五章资本流通过程(6学时)第一节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第二节资本周转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第三节社会资本再生产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社会总产品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思考题: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周期性爆发?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割(4学时)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一、利润和平均利润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二、商业利润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二、利息和利息率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四、股份资本和股息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一、级差地租二、绝对地租三、土地价格思考题:1、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为什么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利润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为什么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3、商业利润的来源和产生的具体途径是什么?4、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什么?5、银行利润的形成和来源是什么?6、资本主义的土地价格是怎样决定的?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4学时)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一、垄断的形成及其实质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三、垄断和竞争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四、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手段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危机的加深二、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思考题: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2、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什么?3、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和局限性?4、怎样全面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5、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第八章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4学时)第一节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一、生产的国际化二、资本的国际化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三、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四、经济全球化的作用第三节区域经济集团化一、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含义及组织形式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原因三、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作用第四节国际经济协调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二、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内容三、国际经济协调协调组织四、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思考题:1、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怎样提高的?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3、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三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思考题: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第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作用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一、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三、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其他经济形式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成分五、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第三节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一、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二、私营经济三、外资经济四、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五、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1、为什么要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如何体现?3、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混合所有制经济?4、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及特点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二、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三、加快形成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四、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市场法规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二、政府的经济职能三、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四、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思考题:1、为什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什么特殊性?3、如何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四、参考书目1、马克思:《资本论》(1-3卷,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试用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居重要地位。
2、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价值规律和阐述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从理论上指导人们如何进行经济运行。
3、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给人们提供一个如何从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要有经济理论的头脑。
2、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
3、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管理先进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经济腐朽的一面。
4、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自觉地贯彻党的各项经济政策、方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重要理论。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确定原则是根据辽宁省教育厅2002年7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要求制定的。
目的是把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一章:导论一、目的、要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上,说明它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2、理论来源3、马克思的贡献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列宁、斯大林的发展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的出发点2、生产方式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抽象法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无产阶级政党应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一、目的、要求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说明货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教学大纲《政治经济学》大纲课
教学大纲《政治经济学》大纲课《政治经济学》大纲课程标准(样板)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学时安排:72学时学分: 4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在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其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发展演变的必然性,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并能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指导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弄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其具有的鲜明的阶级性,它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教学内容:第一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客观规律四、经济规律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一、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第二章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基本规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认清这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地位和意义。
把握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二、创造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三、商品的价值量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节货币一、货币的起源与本质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流通规律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三章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的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理论,认清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掌握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一规律的作用决定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上篇总论第一讲导论(3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本章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一)“经济”的最初含义讲解要点:古汉语含义、西方文献的含义“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面430—354年)。
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
现代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的含义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演变而来的。
(二)经济学的出现讲解要点:出现的时期、人物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
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
之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并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过程作过考察,但是经济学只是作为一门统一科学的某些要素,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讲解要点:政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及局限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
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
政治经济学课程标准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68学时学分:4学分开设学期:第三学期开设单位:政法学院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 .课程说明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课程既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针对本科层次特点,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二是要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提出较系统的看法或创见;四是为学习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问题研究工作的需要。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教法建议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
课堂讲授主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专题讨论,选择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专题组织学生讨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考试(J);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J);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考核(10)%+中期考核(20)%+期末考核(70)%本文导论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 学分:3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0 主撰人:李培海 审定人:侯延贞 一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本科段必考的公共课。
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分析和对待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以及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掌握,都有直接的帮助。
二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是一门揭示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
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前续课是高等数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应在掌握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上来理解这门课,同时还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以理解经济学上的基本公式。
学习完这门课还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毛泽东思想概论。
四 教学时数分配表适用专业章节序号课堂讲授讨论实训实验实习其它课程设计 小计机电一体化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4 0 0 0 0 4 机电一体化 二 商品与货币 4 0 0 0 0 4 机电一体化 三 资本和剩余价值 3 1 0 0 0 4 机电一体化 四 资本的流通过程 3 1 0 0 0 4 机电一体化 五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3 0 0 0 0 3 机电一体化 六 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3 0 0 0 0 3 机电一体化 七 垄断资本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3 0 0 0 0 3 机电一体化八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33教学环节学分名 称五大纲内容(一)理论教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教学目的(1)通过对马克思所处历史时代背景的分析了解马克思所要回答的历史课题,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范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范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范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开课单位:人文社科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适应专业:本科各专业教学目的: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认识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辨证看待资本主义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认清资本主义经济实质及其在当代的新特征,懂得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和主要经济规律,坚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内容简介:该课程是大学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科学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劳动二重性理论、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以及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的理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等内容。
考核形式:考试与平时作业、小论文相统一,进行综合评定。
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教京,张兴智,1版,2003年参考书目:《资本论》1—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主讲教师:黎宇副教授鲍中义助教谢仁生助教第二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非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一章马恩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论述。
为帮助广大考生学好这门课,现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和自学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简要介绍。
六个重点内容必须把握1.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教材的第二章阐述了商品经济的核心内容即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包括关于商品、价值、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论述,这是学好政治经济学,进一步理解全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要弄懂弄通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决定、货币的本质和起源、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等一系列相互联系、步步深入的理论概念和规律,这会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课程标准
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课程标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52016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64学分:4适用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一、课程理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认识和分析政治经济现象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政治经济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这些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必备的条件,是符合社会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基础课程。
基于此,本课程紧紧围绕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教学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为目标,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教学内容方面,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课程组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注重宏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教学,突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模式、概念的掌握和应用,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教改教研成果吸收到教学内容中;二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三是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土意识;四是注重实践性教学,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可感的现实存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下,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
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知识准备,同时也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既要注重讲授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不仅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充分掌握,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等基本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而且使学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有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结合本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政治经济现象,透过现象把握社会的发展的基本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和基本矛盾,懂得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了解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变化、新特点及其国际经济关系,以便为学习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课程重在彰显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与经济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的看待丰富的社会经济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52016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64
学分:4
适用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一、课程理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认识和分析政治经济现象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政治经济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这些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必备的条件,是符合社会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基础课程。
基于此,本课程紧紧围绕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教学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为目标,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教学内容方面,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课程组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注重宏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教学,突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模式、概念的掌握和应用,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教改教研成果吸收到教学内容中;二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三是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土意识;四是注重实践性教学,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可感的现实存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下,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
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知识准备,同时也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既要注重讲授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不仅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充分掌握,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等基本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而且使学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有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结合本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政治经济现象,透过现象把握社会的发展的基本规律。
2.能力目标
通过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和基本矛盾,懂得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
历史规律,了解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变化、新特点及其国际经济关系,以便为学习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本课程重在彰显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与经济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的看待丰富的社会经济现象。
同时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执着探索、创新改革的科学精神。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商品和货币、市场经济、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商品资本的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等内容。
在基础性内容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拓展学生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前瞻性分析和经济理论前沿理论学习。
四、课程实施
1.课程教学方法
(1)本课程的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讲解,把握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本课程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3)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与氛围。
(4)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将教学内容中那些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使其更直观、形象,同时节省书写时间,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达表自己的观点,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借评讲作业、课堂提问及每次课前学生在班上交流读书笔记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2.教学评价及考核方法
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社会学为考试课程。
本课程每学期结束安排书面考试。
本课程在命题上应充分体现开放性、灵活性。
着重考察学生社会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期末总成绩=试卷成绩70%+平时成绩30%。
3.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
—— 2
主要主要教材
宋涛著《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主要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 卫兴华、顾学荣.《政治经济学原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