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安排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word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定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3)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4)预测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和意义。

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等。

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

4. 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等。

5.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经济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研究型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学生阅读《政治经济学》(第五版),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2. 参考书目: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参考书目,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政治经济学资讯。

4. 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调研经济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战胜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正如列宁所说:“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这门课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学好这门课不仅能够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分析社会经济变化的利器,而且可以为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各种社会制度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将自己的命运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更加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基本原理,为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难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增强识别各种所谓的经济学理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研究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通过分析研究,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一)内容导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政治经济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大类基础课程,也是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规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整个理论架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其理解、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揭示经济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抽象法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方法思考题:1、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4、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5、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第二章商品和货币(4学时)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三、商品的价值量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节货币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流通规律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思考题:1、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2、如何理解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3、怎样理解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6、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6学时)第一节货币向资本的转化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第三节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一、工资的实质二、工资的基本形式思考题: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形成的?2、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3、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4、资本的本质是什么?5、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6、在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7、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第四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2学时)第一节社会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三、资本积累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二、相对人口过剩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思考题: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是什么?3、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是什么?第五章资本流通过程(6学时)第一节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第二节资本周转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第三节社会资本再生产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社会总产品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思考题: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周期性爆发?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割(4学时)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一、利润和平均利润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二、商业利润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二、利息和利息率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四、股份资本和股息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一、级差地租二、绝对地租三、土地价格思考题:1、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为什么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利润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为什么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3、商业利润的来源和产生的具体途径是什么?4、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什么?5、银行利润的形成和来源是什么?6、资本主义的土地价格是怎样决定的?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4学时)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一、垄断的形成及其实质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三、垄断和竞争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四、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手段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危机的加深二、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思考题: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2、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什么?3、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和局限性?4、怎样全面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5、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第八章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4学时)第一节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一、生产的国际化二、资本的国际化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三、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四、经济全球化的作用第三节区域经济集团化一、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含义及组织形式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原因三、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作用第四节国际经济协调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二、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内容三、国际经济协调协调组织四、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思考题:1、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怎样提高的?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3、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三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思考题: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第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作用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一、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三、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其他经济形式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成分五、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第三节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一、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二、私营经济三、外资经济四、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五、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1、为什么要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如何体现?3、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混合所有制经济?4、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及特点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二、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三、加快形成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四、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市场法规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二、政府的经济职能三、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四、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思考题:1、为什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什么特殊性?3、如何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四、参考书目1、马克思:《资本论》(1-3卷,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政治经济学教学计划

政治经济学教学计划

《政治经济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政治经济学是揭示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学习政治经济学,对于认识我国现阶段的许多经济现象,分析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政治经济学是以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为己任的一门社会科学,本书以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行的客观规律为研究对象,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时数分配表。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会计/工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信息管理/经济学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成人、网络教育学院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以一脉相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研究对象上,拓宽生产关系研究领域,既研究生产关系的本质内容,也研究生产关系的现象形态;既研究经济制度,又研究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规律。

在经济范畴诠释上,突破一律问姓“社”姓“资”的传统分析方法,既坚持所有制的社会属性分析,也重视所有制多样化的实现形式反映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共性分析,并吸收国外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有用成果。

在课程体系上,打通资本主义两阶段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部分的传统理论框架。

按照一般到具体、本质到现象的逻辑,从商品经济一般开始,沿着基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顺序,建立浑然一体的篇章结构和体系。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去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中国经济理论走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借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专业知识,遵循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初步运用基本的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深刻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篇商品经济理论本篇主要研究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即通过对商品、货币等因素的具体分析,揭示商品运动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两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经济运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准备。

重点掌握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学说、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

第二篇经济制度理论注意研究经济制度,是马克思注意政治经济学不同于其他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of《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代码:22110100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2学期总学时: 72(讲课:72)总学分: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其科学原理,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对象与方法、商品经济、资本与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任务等。

该门课程的开设为后续学习金融学、财政学等课程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各种矛盾的出现与激化使资本主义无法在内部解决,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规律;另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揭示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与各种经济范畴,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不同角度把握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客观要求与条件。

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备注:毕业要求具体内容详见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内容:第一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1. 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 经济规律与经济主体2. 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源与流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讲授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

电大政治经济学教案11

电大政治经济学教案11

电大政治经济学教案11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应能够:1.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和发展历程;3.理解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认识政治经济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3.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与政治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规律对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追求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2.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价值与价格、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循环等。

其中,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价值与价格是研究商品交换和资本运动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探讨了不同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与经济循环则关注了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3.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总量和经济运行的总体规律,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指标;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体或单位的经济决策和行为,主要关注供求关系、价格理论等。

4.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济思想家亚当·斯密。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自由放任主义的理论,为后来的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政治经济学不断发展,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古典主义政治经济学等不同学派。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相关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资源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课本、学术论文、政府报告、新闻报道等。

《政 治经济学》教案

《政 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

(2)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难点(1)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2)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和原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经济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商品价格的波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引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它的任务是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阐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价值量的决定: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4、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2024版年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2024版年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职业素养。
02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2024/2/2
8
教学内容概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特征
包括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理论等。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制度和阶级关 系。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经济制度。
29
创新思维培养和批判性思考引导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不盲从 于现有理论和观点。
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思 考能力。
2024/2/2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研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辨精神 和批判意识。
30
06
资源保障与条件支持
2024/2/2
31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介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 教学设计方案
2024/2/2
1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 课程特色与创新点 • 资源保障与条件支持
2024/2/2
2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2024/2/2
3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 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商品、价值、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 能够客观分析和评价不同经济 理论和政策。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经济发展
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024/2/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 识,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问
题。
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的热爱和信仰,坚定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分析不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3.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4. 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2.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4. 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以下为具体教案内容: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1.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一定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的总和。

1.2.2 价值规律原理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1.2.3 剩余价值原理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大于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部分,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2.1 经济制度的分类经济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的总和。

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经济制度可分为以下几种:2.1.1 封建主义经济制度2.1.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2.1.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2 经济体制的分类与特点经济体制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根据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经济体制可分为以下几种:2.2.1 计划经济体制2.2.2 市场经济体制2.2.3 混合经济体制2.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其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改革、价格改革、金融改革等。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2. 理解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方法;4. 熟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性著作。

二、教学重点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3.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 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5. 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性著作。

三、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分析经济和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主要关注经济发展、财富分配和权力结构等问题。

2.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经过了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等思想家的贡献,逐渐形成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的体系。

其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理论,强调市场经济的优势;卡尔·马克思则提出了“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强调社会主义革命。

基本概念包括价值、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

3.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借鉴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同时又关注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政治学和社会学有很强的交叉点。

4. 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政治经济学采用了多种分析框架和方法,包括比较研究、历史分析、制度分析、数理模型等。

不同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5. 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性著作政治经济学有多个主要理论流派,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代表性著作,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约瑟夫·施坦伯格的《经济学原理》,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述的方式,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等内容;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激发思考和交流;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4.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材料,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流派和代表性著作的认识。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教案标题:政治经济学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3. 理解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繁荣和稳定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和安排:1. 引入(5分钟):- 通过一个案例或问题来引起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兴趣和思考;- 提出课程目标和学习重点。

2. 基本概念介绍(20分钟):- 解释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范围;- 讲解政治和经济的概念及其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

3. 政治经济学理论(30分钟):- 介绍几种主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如利益集团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 分析这些理论对政治和经济运作的影响;- 让学生辨别各种理论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4. 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20分钟):- 介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等;- 引导学生了解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 - 分析学生们可以运用的研究方法。

5. 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应用(25分钟):- 分析政治经济学在实际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繁荣和稳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政治经济学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和讨论(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进行总结;- 开放性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和思考;- 回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反馈。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案例研究材料- 学生课堂讨论问题教学评估:- 学生小组或个人展示相关主题的研究报告;- 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相关问题进行书面测试;- 教师对课堂讨论和学生提问的评估。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参观当地政府机构或企业,了解实际政治经济学运作的案例;-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政治经济学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报告或展示。

备注:教学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政治经济学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要求1.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

2.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 熟悉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4. 提高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绪论(1)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1.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3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2)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2.1 古典政治经济学2.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3 当代政治经济学(3)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3.1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学的发展3.2 政治经济学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劳动价值论1.1 劳动的二重性1.2 商品的价值1.3 价值规律(2)剩余价值论2.1 剩余价值的来源2.2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3 剩余价值率(3)资本积累论3.1 资本积累的实质3.2 资本积累的过程3.3 资本积累的后果(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4.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4.2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3. 资本主义经济(1)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1 资本原始积累1.2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段1.3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2.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机制2.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冲突(3)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3.1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的原因3.2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表现3.3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调控4. 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1.2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1.3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2)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2.1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必要性2.2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标和内容2.3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关系(3)社会主义经济的国际比较3.1 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比较3.2 社会主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3.3 社会主义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下为详细教案内容:一、绪论1.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科学。

网络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演示课程)

网络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演示课程)

06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挑 战
当代资本主义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资本集中和垄断趋势加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和集中,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组 织影响力不断扩大。
金融资本主导地位上升
金融资本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虚拟经济规模迅速膨胀,对实体经济产 生深远影响。
新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
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以及 由此形成的国际生产体系。
世界市场
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包括国际商品市场、 国际劳务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等。
国际贸易
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包括进 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
网络课程学马(演克示思课主程义)政治经济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商品与货币理论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分析 • 资本流通过程剖析 • 分配、消费及国际经济关系探讨 •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挑战 • 总结回顾与拓展思考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产业资本周转的速度与影响因素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资本有机构成与周转速度的关系。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实现条件
要点一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要点二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与实现条件,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的区别与联系。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实现机制。
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和虚拟资本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 时间,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教案模板范文

政治经济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

3. 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结合现实经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问题的本质。

2. 提出问题:如何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如何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二、讲授新课(60分钟)1.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 阐述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介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

- 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介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概念。

- 分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问题?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加深对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结合实际,撰写一篇关于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论文。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其对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3. 现实问题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的论文,评估其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安排导论●学习目标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本章概述分析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阐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揭示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意义。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方法是科学抽象法;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时限:3课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为什么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什么是科学抽象法?●学习指导认真阅读、理解知识点,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如果有精力可以阅读课程引注的参考文献。

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学习目标:了解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的意义,掌握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特征,懂得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和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内容提要:本章着重讲述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以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各自的特征;并指出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学习指导:以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的了解为切入点,在把握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各自的特征基础上,来区分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不同之处及其历史进步性和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学习时限:3课时●本单元重点和难点:下列概念为本单元应掌握的重点内容: 自然分工、社会分工、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私人劳动、社会劳动。

另外,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不可逾越性也是应掌握的重要内容。

2. 商品●学习目标:通过学习马克思对商品的剖析来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以及全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基础。

●内容提要: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简单、最基本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其中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本章讲述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以及价值规律等内容。

●学习指导:学习这一章要从构成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为切入点。

而且要把使用价值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来研究。

在学习交换价值的决定内容时,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区别。

掌握和了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的复杂程度及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深刻理解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甚至相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学习时限:6课时●本单元重点和难点:本单元有以下几个重点和难点;(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及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2)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内容;(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运动规律;(4)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形式及作用。

3.货币●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了解货币产生后,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外化为商品及货币的矛盾,并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

●内容提要:本章讲述了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最终导致货币的产生。

货币作为从商品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本质是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的。

货币充当流通手段需要有一定的数量,这个数量的多少是由货币流通规律来决定的。

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符号,其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现象。

本章还介绍了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信用的形式和作用。

●学习指导:首先从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入手,了解货币的起源。

然后通过学习货币的五种职能来理解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这样一种特殊商品的本质,通过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来了解纸币的流通规律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学习和掌握信用的产生、发展、形式和作用。

●学习时限: 10课时●本单元重点和难点: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及对价值等式两极的分析,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规律、信用的本质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学习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这些概念、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

●本章概述本章从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更替入手,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必然性与进步意义。

进而,通过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分配和剩余价值资本化(资本积累)等理论的阐释,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定性。

●内容提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在职能资本、借贷资本及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分配。

资本积累及其一般规律。

●学习时限: 4课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分配和资本积累理论。

本章的难点是要在一章的学习中,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一系列概念加以系统化,需要准确记忆,建立起概念、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

●学习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基本概念,建立概念之间的逻辑的和历史的联系,阅读网络课程提供的背景、图片资料加深理解,认真回答复习思考题。

5. 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学习目标充分认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规律性,从资本主义演进史中加深理解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本章概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以来,其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一直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先后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几个阶段。

分析这一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内容提要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特征;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规定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学习时限: 4课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对资本主义演进不同阶段特征进行比较,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难点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演进过程中市场经济由粗陋走向成熟的规律的理解。

●学习指导反复阅读知识点、背景资料及课程引注的参考文献,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

6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学习目标掌握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知识,熟悉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本章概述运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一般道路以及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路径,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定性。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路径;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定性: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学习时限: 6课时●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定性;难点是按劳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实现形式。

●学习指导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比较,以加深理解。

7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学习目标在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规定性的基础上,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个性特征。

●本章概述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独特路径入手,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而从所有制结构和分配两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揭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趋势。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等等。

●学习时限: 4课时●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难点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

●学习指导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大背景下理解新的理论判断。

8 市场经济体制●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弄清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理解中国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本章概述首先是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的基础知识,其次,阐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再次,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内容提要按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社会化生产的共有规律,这一客观规律的具体实现形式分为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两种类型。

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是计划配置资源方式,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是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市场配置资源有其特有的功能和相应的积极作用、局限性。

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有其客观必然性,因而在经济运行体制上要求选择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

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框架入手,在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国际比较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学习时限8课时●本单元重点和难点关于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如何理解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具有商品经济属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学习指导本章的学习要理清思路,以掌握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特征为主,要沿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脉络,在比较中既要掌握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又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

要弄清几个关键的范畴,如资源配置方式、计划调节、市场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防止将社会经济制度同经济体制等同起来的错误认识。

9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学习目标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及其运行机制的理论和范畴,理解和掌握市场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对市场主体的激励和约束;了解市场体系的构成和市场规则。

●内容提要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市场制度,主要包括: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和市场组织。

●学习指导认真理解和掌握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理解市场能够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原因,借助网络教程提供的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和概念库等工具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认真回答本章的思考及测试题。

●学习时限5课时●本单元概述本章分析了市场的基本内涵及市场体系的构成,探讨了市场的三大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形成及其作用,探讨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使市场顺畅运行所必需的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

●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三大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功能和作用。

10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学习目标本章的学习要围绕作为市场经济运行基础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活动展开,弄清市场配置资源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关系,区别企业、农户和居民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特别是要深入掌握企业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运行机理,理解产权和微观经济运行的关系,掌握企业制度、企业资本循环与周转及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等微观经济运行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