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单元课题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B
) D.C>A>B
4、用实验证明Zn、Cu、Mg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选用的试剂是 (BD ) A.MgCl2溶液 B.ZnSO4溶液 C.CuSO4溶液 D.稀硫酸
3、把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 酸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锈逐渐 溶解 ______,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生成 黄色 硫酸铁 的盐是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又可观 气泡 察到铁钉表面有_____出现,溶液变成 浅绿 ______色,生成的盐是__________ 硫酸亚铁
C. Y>X>Z D. X>Z>Y

3. A、B、C三种金属,根据下列反应式中的关系: ① A+B(NO3)2 = A (NO3)2 + B ② C+ B(NO3)2 = C (NO3)2 + B
③ A+ H2SO4 (稀硫酸)= ASO4 + H2↑
④ C+ H2SO4 (稀硫酸) 不反应 试推断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 A.A>B>C B. A>C>B C.B>C>A
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2MgO 3Fe + 2O 点燃 Fe O 2Mg + O2 2 3 4 从反应条件角度考虑,铁与镁化学性质谁活泼?
4Al + 3O2
2Al2O3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 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 化,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可以判断金 属的活动性。那么我们能否设计其它的实验去 证明Mg.Zn.Fe.Cu活动性的强弱呢? 回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所需时间越少,速度越快。
速度关系:Mg > Al > Zn > Fe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初步认识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过程。

核心问题:你是如何得出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
实验准备
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镊子、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五:当堂训练:(学案)
1质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A、CuCl2 B FeCl3 C ZnCl2 D AgCl
2、目前市场上不法分子利用黄铜(金黄色的铜锌合金)制成假黄金首饰行骗的事件屡有发生,(密度:金19.3 g/cm
3、铜8.9 g/cm3、锌7.4g/cm3)下列最不易鉴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放入盐酸中 B.放入硫酸中
C.测定密度 D.观察外表
3.如图所示:三种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开始时的现象,由此得出三支试管中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a>b>c。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 第八单元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 第八单元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二 -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课程的第八单元,主要内容为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课是对上一课中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延伸,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在各种环境下的变化。

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 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3. 金属与酸的反应; 4. 金属与水的反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 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3. 理解金属与酸的反应; 4. 了解金属与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合作能力,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教学难点金属与水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金属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2. 实验(20分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以及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

1. 实验一: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 实验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3. 实验三:金属与酸的反应;4. 实验四:金属与水的反应。

3. 讨论与总结(1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和总结,比较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以及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4. 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金属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展开课堂拓展,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5.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重点强调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形成对金属的初步认识,理解金属的化学行为,以及后续学习有关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金属的理解大多数是表面的,对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不多。

此外,金属的化学性质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可能对此感到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总结规律,用理论解释现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反应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能够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条件及反应现象。

2.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讨论,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实验药品:铁、铜、锌、铝、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物品,如铁锅、铜线、铝制饮料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金属是如何制成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同时,展示相关实验现象,如铁生锈、铝片与盐酸反应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3.理解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4.能够描述金属氧化反应和金属与酸的反应。

二、教学重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金属中电子的特殊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 一块铜片、一块锌片、盐酸、稀硫酸等实验用品。

2.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中学习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并让学生思考金属的一些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金属的常见性质简单介绍金属的常见性质: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硬度,熔点,密度等。

并与非金属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特点和非金属的特点。

3. 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分析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外观差异、导电性实验等,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导电的原因。

4. 金属的电子转移过程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电子特殊性质。

5. 金属与氧的反应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氧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氧化反应的化学性质。

6. 金属与酸的反应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

7. 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金属的应用及其与非金属的区别,展示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以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殊性质。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和解释金属的一些现象,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以上是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的简要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2.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3.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4.理解金属的腐蚀现象。

教学重点1.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2.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金属的腐蚀现象。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材料;2.学生准备:铁、锌、铝、铜等金属试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观看相关实验视频展示不同金属在酸中的反应。

概念讲解(10分钟)1.通过PPT介绍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重点强调金属的导电性和延展性;2.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活泼性、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实验展示(15分钟)1.展示实验材料:铁、锌、铝、铜等金属试片;2.通过反应实验,观察不同金属试片在酸中的反应,总结金属活泼性的差异。

案例分析(15分钟)1.提供不同金属腐蚀的实际案例,如铁器锈蚀等,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腐蚀现象;2.分析腐蚀现象的原因,重点讲解金属的电位差和电池的原理。

再次实验(15分钟)1.学生自行组织实验小组,使用铁、锌、铝、铜等金属试片进行实验;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活泼性、金属腐蚀等;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3.教师进行总结,为下节课内容做铺垫。

课堂作业1.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有哪些?举例说明。

–不同金属在酸中的反应有何差异?–金属腐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金属的活泼性、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金属腐蚀现象的原因。

希望同学们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
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 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 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活动探究一】金属与酸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二】金属与金属化合物 溶液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Al > Cu > Ag
金属的化学性质
思考:你知道哪些反应类型请各写出一例? :A + B + … → AB…(多变一) :AB →A + B + … (一变多) :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单质+化合物=另一单质+另一化合物 置换反应:A + BC → AC + B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酸反应
铜放入酸中 铁与酸反应 锌与酸反应 镁与酸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铜 没有明显变化
铁 反应缓慢,产生气泡,
+2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Fe+2HCl=氯=F化eC亚l2铁+H2↑
锌 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
量的气泡,放出热量,
形成无色的溶液
Zn+2HCl==ZnCl2+H2↑
2、在氧气中点燃(砂纸擦过)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 种白色固体
点燃
4Al+3O2=2Al2O3
氧铝铝 化薄表 。膜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

本课题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用分类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置换反应,归纳总结金属的有关反应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达到落实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
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路说明
教师准备:布置家庭小实验(见下)
学生准备:把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先用砂纸除去表面氧化膜)和黄金饰品(自备)挂
在家中(干燥的空气中)观察现象并记录到下表中。

提示:重点观察各金属表面的金属光泽是否有变化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Mg
Al
Fe
Cu
Au
通过对旧知的回忆、家庭小实验及录像发生猜想(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存在和用途 1 猜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用途2 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用途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反
应;
2、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学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 8。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铝:A 镁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2=2MgO (银白色镁条变暗);点燃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放热。

2Mg+O22MgOB 常温下铝在空气中银白色逐渐变暗,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4Al+3O2=2Al2O3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点燃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粉末:4Al+3O点燃2Al2O3C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铁、铜A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铁、铜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制品生锈:Fe+O2 + H2O Fe2O3-xH2O (暗红色、疏松)铜制品生锈:2Cu+O2+CO2+H2O == Cu2(OH)2CO3 (翠绿色、铜绿)B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 细铁丝在纯氧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2Cu+O22CuO (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丝表面逐渐变黑。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具有稳定性:真金不怕火炼。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酸→ 盐+H2↑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Mg+H2SO4=MgSO4+H2↑ Mg+2HCl=MgCl2+H2↑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Cl=2AlCl3+3H2↑Zn+H2SO4=ZnSO4+H2↑ Zn+2HCl=ZnCl2+H2↑Fe+H2SO4=FeSO4+H2↑ Fe+2HCl=FeCl2+H2↑【注意】①只有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盐酸、稀硫酸里的氢;②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价;③镁、铝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放热,触摸试管外壁发热;④反应速率由快到慢:Mg >Al >Zn >Fe ;⑤镁、铝与稀硫酸反应太快,铁与稀硫酸反应太慢,所以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4.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判断金属是否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判断金属是否能与化合物的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 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金属光泽,乙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而腐蚀,丙在空气中会迅速
氧化,需保存在煤油中,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关系为( D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提出问题: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
别呢?
咬牙在叫
偷偷在笑
小黑点表示 产生的气泡
实验 铝丝浸入硫 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 酸银溶液中
现象
浸入溶液中的铝丝表面覆 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 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浸入溶液中的铜丝表面覆 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 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化学方程式
2Al+3CuSO4=== Al2(SO4)3+3Cu
活动性 Al>Cu
Cu+2AgNO3=== Cu(NO3)2+2Ag
又哭又闹
皮肤起泡
活动探究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
现象 稀盐酸
镁溶解,有气泡产生
镁 ,反应很剧烈,产生 的气体能燃烧。
锌逐渐溶解,有气泡
锌 产生,反应较剧烈, 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4.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教学重点: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教学难点:1. 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会思路: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教学准备: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课后习题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Zn >Fe >Cu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活动性:Mg、Al>Fe、Cu>Au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结论: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置换反应的应用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寻教学反思:本课以多层次科学探究为主线,渗透建构主义思想,以“猜金属”、“玩卡片”创设情景,互动评价激励探究热情,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参与主动,体验深刻。

主要的缺陷是时间较为紧张,课堂上学生极为兴奋,控制探究的进程较难。

2018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课题2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2018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课题2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2018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个课题,主要内容是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通过学习这个课题,学生将了解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学反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金属燃烧的反应条件、反应产物和化学方程式;–了解金属与酸、硷反应的特点及方程式;–了解常见金属的活泼程度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总结实验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和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化学实验器材,讲究实验操作安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金属燃烧的反应条件、反应产物和化学方程式;2.理解金属与酸、硷反应的特点及方程式;3.掌握常见金属的活泼程度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四、教学准备1.教案、教材及教学工具;2.相关实验器材和药品。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2.导入新知识,引发思考(10分钟);3.知识讲解与实验示范(20分钟);4.学生实验与讨论(30分钟);5.实验总结与归纳(10分钟);6.拓展延伸与巩固练习(15分钟);7.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六、板书设计2018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金属燃烧的反应条件、反应产物和化学方程式;2. 了解金属与酸、硷反应的特点及方程式;3. 了解常见金属的活泼程度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习金属燃烧的反应条件、反应产物和化学方程式;2. 理解金属与酸、硷反应的特点及方程式;3. 掌握常见金属的活泼程度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设置情境和实验示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实验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018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课题2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2018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课题2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2018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金属的定义及常见性质;2.掌握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规律;3.能够解释化学金属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化学金属的定义及性质;2.了解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材《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PPT 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

例如:化学金属的定义是什么?化学金属有哪些常见性质?2. 新知讲解2.1 化学金属的定义及性质根据教材内容,展示化学金属的定义及性质。

化学金属是指具有金属特性,但并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金属元素,而是经过人工合成或改性的元素。

其常见性质有:导电性好、导热性好、容易变形、一般呈现银灰色等。

2.2 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规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反应规律。

例如:金属钠和非金属氧的反应可得到氧化钠,金属钙和非金属氧的反应可得到氧化钙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化学金属与不同的非金属元素反应后的产物,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化学金属性质及反应规律的理解。

4. 实例讲解通过实例的方式,讲解化学金属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例如:氧化铝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制品等行业;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混合而成,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

5. 小结归纳让学生进行小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的归纳,加深对化学金属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实验,寻找更多的化学金属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并写出其作用。

六、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和学生的小结归纳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 不可能表示()A. 溶液中水的质量B.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C. 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D. 生成氢气的质量2.相同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相对原子质量:M>NB. 金属活动性:M<NC. 产生氢气的速率:M<ND. 生成氢气的质量:M>N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A. ①②或②③或②④⑤B. ②④或①③或②④⑤C. ①③或②③或①④⑤D. ①②或②③或③④⑤4.某同学探究金属单质的活动性时发现X、Y都能跟稀硫酸反应,而Z不能;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 Y>X>ZB. X>Y>ZC. X>Z>YD. Z>Y>X5.将X、Y、Z三块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投入到10%的稀盐酸中,X表面无明显现象,Y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Z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 X>Z>YB. Z>Y>XC. X>Y>ZD. Z>X>Y6.向氯化铜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①溶液中有ZnCl2、CuCl2,不溶物为Cu ②溶液中有ZnCl2、CuCl2,不溶物为Zn③溶液只有ZnCl2,不溶物为Zn ④溶液只有ZnCl2,不溶物为Zn 、Cu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③④7.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甲有气泡产生;再取一小块乙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乙的表面没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甲>乙>丙B. 甲>丙>乙C. 丙>乙>甲D. 乙>丙>甲8.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放入Cu(NO3)2与Fe(NO3)2的混合物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气泡产生.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判断中,正确的是()A. 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B. 滤渣中一定含有Zn、Fe、CuC. 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Cu(NO3)2D. 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9.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 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B. 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C. 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D. 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10.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A. Mn+H2SO4═MnSO4+H2B. Mg+MnSO4═MgSO4+MnC. Fe+MnSO4═FeSO4+MnD. Mn+CuSO4═MnSO4+Cu11.某些化学物质在灼烧时,火焰呈特殊颜色,其中呈黄色的是A. KClB. NaClC. CaCl2D. CuCl212.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试管①中溶液颜色发生改变B. 甲图试管②中的溶液中含有FeCl3C. 乙图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D. 乙图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可能等于3.2g13.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

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 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Mg2+B.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Fe2+、Mg2+C.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Fe2+、Mg2+D. 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Mg2+14.能证明X.Y.Z三种金属活动性是X>Y>Z实验组合是()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15.(2015•德州)硬铝的组成金属有铝、镁、铜、锰等.已知: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结合我们所学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下列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判断错误的是()A. Mn强于CuB. Al强于MnC. Mg强于AlD. Mn强于Mg二、填空题(共5题;共11分)16.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17.铬(Cr)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它具有良好的金属光泽和抗腐蚀性,常用来镀在其他金属的表面上,铜、铬、锰、镍组成合金可以制成各种性能的不锈钢。

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对Cr(铬)、Al、Cu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1)[作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是:①Cr>Al>Cu②Al>Cr>Cu③Cr>Cu>Al[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以下:[控制实验条件]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纱布将其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________。

A.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B.使表面光亮,易观察现象C.使金属温度相同,易反应[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假设中①、②,③)。

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结论应用]根据探究结果,请你预测铬与硫酸铜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反应,理由是________。

18.实验课上,老师把一小包铁粉放入一定量的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

下列对滤液组成的猜测中合理的是________A.可能是Fe(NO3)2溶液B.可能是Fe(NO3)2和Zn(NO3)2溶液C.可能是Zn(NO3)2溶液D.________19.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20.(2016•泗水县模拟)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则: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Al(NO3)3、Zn(NO3)2和Cu(NO3)2;④向固体乙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上述四种说法中正确的________(填序号)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2分)21.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在实验室找到的一种银白色金属R做如下探究:(1)将金属R投入稀盐酸中,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则该金属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2)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设计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如表:(3)请根据上述的信息,标出金属Fe、R、Cu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22.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

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解释与结论】(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填编号)。

(4)【反思与评价】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

四、综合题(共3题;共16分)2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1)该实验中,两支试管内盛有的X溶液是________(填化学式),可以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2)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24.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人们习惯上称为“五金”的金、银、铜、铁、锡中,把金属________(填元素符号)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金属活动性由________(填“强到弱”或“弱到强”)的顺序,其中可以和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金属是________。

(2)下图所示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延展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从金属铜、银、锰(Mn)的混合粉末中分离出某种金属,并获得一种晶体,设计的实验流程如下。

①硫酸盐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2,请写出加入足量稀硫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生成金属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5.(2017•青岛)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请填写下列空格:(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4)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解答】解:A、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无水生成,且溶液中的水也不参加反应,所以水的质量不随着反应的进行而有所变化,和图象不相符,故符合题意;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锌的质量逐渐增加,当硫酸反应完毕,硫酸锌的质量不再增加,其变化与图象相符,不符合题意;C、锌和稀硫酸反应,所以随着锌质量的增加,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逐渐增加,当硫酸反应完毕,不再变化,其变化与图象相符,不符合题意;D、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当硫酸反应完毕,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其变化与图象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液中的水不参加反应,并结合具体选项分析解答.2.【答案】A【解析】【解答】解:A、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公式:氢气的质量=×金属质量,因为金属是等质量的,化合价又相等,所以氢气的质量越多,该金属的相等原子质量越小,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故A错误;B、根据反应时间,可知产生氢气的速度N>M.则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故B正确;C、根据图表中N反应时间短,可知N的活动性比N强,故产生H2的速率M<N,故C正确;D、根据图表中纵坐标可知生成H2的质量M>N,故D正确.故选:A.【分析】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活动性强的,与酸反应的速度就快,反应完用的时间就短.所以通过图表中的反应时间我们可判断M、N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公式:氢气的质量=×金属质量,我们可以比较M、N两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3.【答案】A【解析】【解答】解:A、①②组合是①中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②中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②③组合是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选项合理;②④⑤组合④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⑤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活动性氢>铜;②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故A正确;B、②④组合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④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该组合无法得出Fe、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B错误;C、①③组合①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Fe>Cu;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该组合无法得出Ag、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C错误;D、③④⑤组合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④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⑤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活动性氢>铜;但没有比较银的活动性顺序,故D错误.故选项为:A.【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4.【答案】A【解析】“X、Y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不能”,说明金属X、Y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H之前,属于活泼金属,而金属Z处于H之后,属不活泼金属;“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说明金属Y的活动性大于金属X.因此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X>H>Z.由此可知:A、金属活动性顺序为Y>X>Z,故A正确;B、Y的活动性大于X,故B错误;C、Y的活动性大于Z,故C错误;D、Z是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故D错误.故选A.5.【答案】B【解析】【解答】由于将X、Y、Z三块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投入到10%的稀盐酸中,X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X在氢后;Y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Z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说明Y和Z都在氢前,而且Z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Y>X,故选:B.【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生成氢气,而且越靠前的金属,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反应现象就越剧烈,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的发生及现象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从而加深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6.【答案】C【解析】【分析】锌的活动性比铜强,向Cu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粉置换氯化铜中的铜得到铜和氯化锌,根据加入锌粉的量,分析氯化铜完全反应还是部分反应,是判断可能出现情况的根本依据.【解答】①若加入锌粉的量不足,氯化铜部分被置换,则溶液中含有氯化铜和氯化锌,所得固体只含有铜,即溶液中有ZnCl2、CuCl2,不溶物为Cu;故该情况有可能;②溶液中有ZnCl2、Cu Cl2,不溶物为Zn,因为锌会继续与氯化铜发生反应,故该情况不可能出现;③溶液只有ZnCl2不溶物为Zn,因为加入的锌粉一定会与氯化铜反应而得到铜,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因此该情况不可能出现;④若加入锌粉的过量,氯化铜全部被置换,则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锌,所得固体含有铜及剩余的锌粉,即溶液中只有ZnCl2,不溶物为Zn、Cu;故该情况有可能;故选C.【点评】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所在.7.【答案】B【解析】【解答】解: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甲有气泡产生,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乙、丙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甲>乙、丙;再取一小块乙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乙的表面没有丙析出,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弱,即丙>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甲>丙>乙.故选:B.【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8.【答案】A【解析】【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氢>铜,锌粒与Cu(NO3)2与Fe(NO3)2反应,故滤渣中一定不含有铜,在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Cu(NO3)2一定全反应,Fe(NO3)2可能可能没有全反应,观察各选项.故选:A.【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9.【答案】B【解析】【解答】解:A、铁一定会参加反应产生亚铁离子,故说法正确;B、依据该置换反应的过程是:Fe+CuSO4=FeSO4+Cu,反应的铁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关系可知:该反应发生时,铁置换出铜时反应的铁小于生成的铜,故说法错误;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不能反应,因此一定没有单质镁,故说法正确;D、滤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和没反应的镁离子,可能含有硫酸铜,故说法正确.故选:B.【分析】依据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铁可以置换出铜和氢气但不能置换出镁,根据反应的程度分析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利用反应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对溶液质量的改变进行分析,确定溶液质量的变化.10.【答案】C【解析】【解答】解:A、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铝、锌是氢之前的金属,则锰排在氢的前面,能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故A正确;B、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锰的活动性比镁弱,所以镁能与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B正确;C、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锰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铁不能和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C不正确;D、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锰排在铜的前面,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D 正确.故选C.【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11.【答案】B【解析】【分析】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下表为部分金属元素的焰色:金属元素钾钠钙钡铜焰色紫色黄色砖红色黄绿色绿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某些化学物质在灼烧时,火焰呈特殊颜色,灼烧钠盐,火焰的颜色呈黄色.A、KCl不含钠元素,故选项错误.B、NaCl含有钠元素,故选项正确.C、CaCl2不含钠元素,故选项错误.D、CuCl2不含钠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焰色反应的应用,熟知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焰色反应的现象及其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答案】D【解析】【解答】解:三种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所以铁不会与氯化锌反应,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铁又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所以A、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铁不会与氯化锌反应,甲图试管①中溶液颜色不发生改变,故错误;B、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生成氯化亚铁和铜,不是氯化铁,故错误;C、将甲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实验①没有反应的铁粉又和实验②中剩余的硫酸铜溶液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一定含有氯化亚铁,但是氯化铜的量不能确定,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是否含有氯化铜,故错误;D、假设铁完全反应,乙图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xFe+CuSO4═Cu+FeSO456 642.8g xx=3.2g则乙图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可能等于3.2g.故正确.答案:D【分析】根据三种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所以铁不会与氯化锌反应,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铁又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然后依据题中的选项进行分析.13.【答案】B【解析】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镁>铁>铜>银,铁不会与硝酸镁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生成的铜与硝酸银能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A、当铁粉量不足时,只与部分硝酸银反应,生成银,仍有硝酸银剩余,即滤液中有Fe2+,Cu2+,Mg2+,Ag+;故A正确;B、在硝酸银与硝酸铜同时存在时,铁先与硝酸银充分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当滤纸上有铜时,说明硝酸银全部参加了反应.因此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即滤液中有Fe2+,Cu2+,Mg2+;故B不正确;C、当铁粉适量时,能与混合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银和铜,即滤液中有Fe2+,Mg2+;故C正确;D、当铁粉过量时,与混合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生成银和铜,铁有剩余,即滤液中有Fe2+,Mg2+;故D正确;故选B.14.【答案】D【解析】【解答】解:①将X加入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说明活动性X>H;②将Y加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H>Y;③将Y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说明活动性Y>Ag;④将Z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Ag>Z;综上所述,能证明X.Y.Z三种金属活动性是X>Y>Z实验组合是①②③④.故选:D.【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5.【答案】D【解析】【解答】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Mn>H;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即Al>Mn.A、锰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Mn>H,而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Mn>Cu,故选项说法正确;B、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即Al>Mn,故选项说法正确;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即Mg>Al,故选项说法正确;D、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即Al>Mn;而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即Mg>Mn,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二、填空题16.【答案】X>Y>Z【解析】【解答】解:由①X+YCl2=XCl2+Y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大于Y;由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说明Y的活动性位于H前,而Z位于氢后.所以X、Y、Z的金属性顺序是:X>Y>Z.故答为:X>Y>Z.【分析】根据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的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分析.17.【答案】A;②;Cr+2HCl=CrCl2+H2↑;能;根据金属铬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所以铬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