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合集下载

生理练习题1--绪论、细胞基本功能

生理练习题1--绪论、细胞基本功能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刺激、兴奋性、阈值、负反馈、内环境、稳态(二)填空题1.在维持内环境稳定过程中,机体进行的各种调节过程多数属于()反馈过程。

2.机体对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和()。

其中()起主导作用。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称为().4.反射弧的基本成分包括:()、()、()、()、()。

(三)是非题1.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实验科学。

( )2.组织细胞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加强称为该组织细胞的兴奋性。

( ) 3.生理学中将机体的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 )4.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 )5.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

( )(四)单项选择题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A.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B.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C.正常人体功能活动及其规律D.异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E.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维持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C.维持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D.维持细胞内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E.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3.机体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脑脊液 D.组织液 E血浆4.刺激引起机体反应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A.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B.反应、反射和反馈C.阈刺激、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D.兴奋、抑制和反应 E.刺激强度、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刺激强度一时间变化率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适应 B.反应 C.反射.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6.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调节幅度小 B.反应速度慢C.作用广泛持久D.调节敏感性差E.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7.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阈值B动作电位C静息电位D刺激强度 E反应速度8.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何种状态A固定不变 B相对恒定 C随机多变 D绝对平衡 E 在一定时间内绝对不变9.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A反射 B兴奋 C刺激 D反应 E 兴奋性10.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C神经调节 D体液调节 E自身调节11.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A.全身性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局部性体液调节E正反馈调节12.下列各项调节中只有哪项不属于正反馈调节A血液凝固 B降压反射 C排尿反射 D分娩过程 E 快钠通道的开放13.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过程中,控制部分的功能活动随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加强而减弱,这样调控的过程称之为A自身调节 B反射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神经分泌调节14.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E血液15.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完成反射所必需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反射是实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应当完全相同 D在反射进行过程中可以有体液因素参与E 完成一个反射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四)问答题1.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简述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学意义。

1-第一章绪论

1-第一章绪论

魏斯曼 (Weismann A.,1834~1914)
①.种质连续论:种质是世代连续不绝的; ②.支持选择理论; ③.否定后天获得性遗传:老鼠22代割尾巴试验。
25
种质连续论
◆ 1892年,魏斯曼提出种质连续论(theo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否定获得性状遗传。 ◆多细胞生物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指生殖细胞, 负责生殖和遗传;体质指体细胞,负责营养活动。 ●种质是“潜在的”,世代相传,不受体质和环境影 响,所以获得性状不能遗传;体质由种质产生,不能 遗传。 ●种质在世代间连续,遗传是由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 一定分子性质的物质(种质)在世代间传递实现的。 26
广泛研究遗传变异与生物进 化关系。 ①.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著作, 提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 学说,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复杂、 低级 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②.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
论点提出“泛生论”假说。
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进 行了 5 年的环球考察工作。
“贝克尔“号巡洋
达尔文:泛生假说
不可遗传变异
某一品种(高株)
高株
矮株
相同的环境
高株
理论综合题:
在某一种植物中发现一株具有异常性状 的个体,请设计一个对该异常性状进行 遗传分析的实验方案(包括方法、过程 和可能取得的结果)。
4.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1).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表现规律; (2).探索:遗传和变异原因 物质基础; (3).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 提高人民
3.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1).1953年 Watson和 Crick 提出DNA分子双 螺旋(double helix)模型,是 分子遗传学及以 之为核心的分子 生物学建立的标 志。

第1章机械原理-绪论

第1章机械原理-绪论
的组合体。
2.零件 -独立的制造单元(制造的单元体) 零件 构件 -独立的运动单元(运动的单元体) 内燃机 曲柄滑块机构
一个构件是由一个零件如内燃机中活塞 或多个零件刚性组成。彼此之间无相对运动。 如内燃机中连杆
湘潭大学
套筒
螺栓
垫圈 螺母
连杆体 轴瓦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同学们在今后的工 作岗位上将会接触各种各样的通用或专用机 械,因此必须掌握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
设计出满足功能与制造要求的机构和机械零件 任务 研究的内容:
(1)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2)常用机构及传动设计 (3)通用零件设计 (4)有关机械总体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5)机械现代设计方法与手段的概念和特点
内燃机
2.工件自动载送装置 含带传动、蜗杆传动、 凸轮机构、连杆机构等。
滑杆左移时,夹持器将 工件夹住。
滑杆带着工件右移时,夹 持器动爪受挡块的压迫将 工件松开,工件落入载送 器被传送到下一道工序。
动画
强调代替人类完成有用工作
机器的共有特征:
①人造的实物组合体;
工件 定爪 动爪 装配夹具 工件载送器
天然工具 ——→简单机器 ——→工业革命 ——→现代机器
人类在征服自然中
改革开放后:我国机械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任何机械都经历了:简单→复杂的发展过程。 以起重机为例,它经历了: 斜面 →杠杆 →起重轱辘 →滑轮组→手动(电动)葫芦 →现代起重机 (包括:龙门吊、鹤式吊、汽车吊、卷扬机、叉车、电梯-电脑控制)。
典型机器的分析: 1.内燃机 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变位曲轴的连续 转动,该组合体称为:曲柄滑块机构 凸轮和顶杆用来启闭进气阀和排气阀; 称为:凸轮机构 两个齿轮用来保证进、排气阀与活塞之 间形成协调动作, 称为:齿轮机构 各部分协调动作的结果,就将燃料中化 学能转化为曲轴旋转的机械能。

1章-绪论-《环境土壤学》

1章-绪论-《环境土壤学》
土壤微生物学 土壤动物学
土壤分类学 Soil Taxonomy
土壤发生学 土壤资源学 土壤区划学 土壤管理学
土壤矿物学 Soil Mineralogy 土壤环境学 Soil Environment
土壤生态学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修复学
土 壤化学 Soil Chemistry
土壤无机化学 土壤有机化学 土壤分析化学 土壤物理化学 土壤生物化学 土壤胶体化学 土壤电化学 土壤表面化学
益的部分。
有效(经济)肥力:土壤肥力在当季生产中表现出来产
生经济效益的部分。
(四)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物理特性包括其疏松性、结构性、透水性、 持水性、水分移动性、透气性、吸附性等,这些特 性决定了土壤中物质的运移和能量的转化,为植物 根系的发育和高等及低等生物的定居提供了相对有 利的条件,同时在环境保护、地下水水质保持等方 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壤物理学就是研究土壤 的这些独特物理性质的土壤学分支。
“土壤”和“土地”概念的区别:
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
土壤是土地的物质组成部分,而土地不仅包括土 壤要素,还包括地形、植被、水文、人文等要素。
土壤
自然土壤 农业土壤
二、土壤的基本特性
(一)土壤剖面的垂直分层特性
土壤是在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 的产物,这种综合作用就称为成土作用。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 次称为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之为土壤剖面。
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示意图
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

《传热学》第1章-绪论

《传热学》第1章-绪论
™概念会分析——有思路,给出公式会计算——有 技能;
三、传热学应用实例
● 自然界与生产过程到处存在温差—传热很普遍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人体为恒温体。若房间里气体的温度在夏天和 冬天都保持 20度,那么在冬天与夏天、人在房间里所穿的衣服能否一样? 为什么?
● 夏天人在同样温度(如:25度)的空气和水中的感觉不一 样。为什么?
v 1904年他在哥廷根大学(Göttingen University)担任流体力学研究所的所 长,同年他发表了其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 边界层的著名论文,奠定了现代流体力学 和空气动力学以及对流换热分析的基础。 在风洞实验技术;机翼理论;湍流理论均 有杰出贡献;
v T. von 卡门是他的学生;
传热学名人-4
v 发展对流换热理论的杰出先 驱:对流换热的无量纲准则, 用实验方法求解对流换热问 题;
v 凝结换热理论解 ; v 层流入口段换热机理研究 ;
传热学名人-5
v 施密特(1892-1975),出生 于1892年2月11日,是德国的 科学家,工程热物理学,尤其 是传热传质学研究领域的先 驱;
v 他是第一个测量自然对流边界 层的速度场和温度场以及膜态 凝结的当量传热系数的人。
™ 偏微分方程(导热)和偏微分方程组(对流) ™ 数值模拟----差分方程
v 实用性也强;
™ 由实验得出的对流换热的经验公式
对学习方法的建议
v 以方法论学习为主
™课堂上要注意学习建立方程的方法; ™不要去记复杂的公式; ™要记住最基本的公式;
v 对学习效果的要求程度
™合上书忘了——不要紧,但是翻开书就能看懂,能 想起来——基本可以;
q1
=
λ1
tw1
− tw2 δ

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CH3 CH3CH2CH2CH2CH3 CH3CH2CHCH3
• 为表示分子的立体形象可用立体 结构式:
H C H H H
科学的步伐是不会被“鸿沟” 阻止的。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 勒(1800—1882)首次从无机物人工 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给 “生命力论一次巨大冲击。 维勒起初是想用氰作用于氨水 以制取氰酸铵(NH4CN0)、然而却 意外地得到一种白色晶状物质, 经分折这是一种与动物机体内的 代谢产物尿素相同的物质。这一 实验结果震动了整个化学界。
B
+
H
+
• 酸与碱的关系:
• 酸放出质子后产生的酸根即为该酸的 共轭碱。 • 碱与质子结合后形成的质子化合物即 为该碱的共轭酸。 • 酸越强,它的共轭碱越弱 • 碱越强,它的共轭酸越弱。
• 酸
CH3COOH H2SO4

H2O CH3OH
碱的共轭酸 酸的共轭碱
H3O+ CH3O+H2 CH3COOHSO4-
4、共价键的极性和极化之间区别
• 键的极性是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产 生的,其大小取决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之 差。键的极性是键的内在性质,是永恒的 现象。而键的极化则是在外界电场作用下 产生的,是一种暂时现象,当外界电场除 去后即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
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分类
• 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有机化合物分子 结构中能反映出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有时又叫功能基,功能团。 • 有机化合物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按 照骨架分类,另一种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 异裂(heterlysis): 另一种断裂方式是成键的一对电子保留 在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上,由此而产生 正负离子。按异裂而产生正负离子的 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

《公共政策导论》第1章-绪论

《公共政策导论》第1章-绪论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1.1 什么是公共政策?
• 政府的行动 • Public policy is whatever governments choose to
do or not to do. • 广义政府(government)与狭义政府(administration) • 广义政策与狭义政策
1.3.6 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也叫“社会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 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 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7 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
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 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公共物品 ( public goods)是指那些 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 私人物品 ((private goods)是指那些通过市场选择而被 个人消费的物品。
• 曼昆《经济学原理》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THANK YOU!
•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 • 该做不该做?道德不道德?伦理观:对于伦理问题的根本
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 8种价值取向不同的伦理观:功利主义、义务论、利己主
义、情感主义、直觉主义、德性论、契约论、神圣命令论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 什么是公共政策? 2. 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3. 公共政策有哪些表现形式? 4. 如何从公共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5. 如何区分公共问题与私人问题? 6. 公共职能包括哪些内容? 7. 如何界定公共利益? 8. 政治行动有哪些基本类型? 9. 怎样理解政治与政策的联系? 10.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11.如何进行公共政策的伦理分析?

亲密关系心理学课件 -1章-绪论

亲密关系心理学课件 -1章-绪论

学习知识,培养技能
让恋情为走向婚姻的殿堂做准备
郑重承诺
1. 不包办恋爱、婚姻 2. 不承诺帮你找到对象,但会协助你为恋爱 做好准备 3. 不承诺迅速解决恋爱的烦恼,但会协助你 尽量缩短烦恼的时间 4. 向你呈现真实的爱情,既包括它神圣的一 面,也包括它血淋淋的一面 5. 爱情是可以掌控的,但必须通过自己的双 手
课程考查方式
考查类型 具体要求 (1)到课情况。 按时参加每一次课程学习。 (2)课堂参与情况。 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讨论及个 人分享的学生。 每周登陆网上“爱课堂”并提 交作业,每次作业3分。 加分项 扣分项 课堂出勤率为100%的 缺课一次扣 学生,加5分。 2分。 认真听课、积极参与 讨论及个人分享的学 生,加分5-10分。 作业提交率为100%的 学生,加5分。 最多加10分。 禁止抄袭, 否则判为零 分。 最多加10分。 最多加10分。
亲密关系心理学
杜玉春 “爱课堂”网址:/ QQ群:亲密关系心理学第二期 328674785
党委学生工作部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授课老师简介
杜玉春,男,讲师,心理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 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07年参加工作,连续多年做了多场与大学生亲密关系、恋爱 心理、情感问题等相关的心理讲座,积累了数百名存在恋爱和 情感问题的大学生个案咨询经验,处理过多起因失恋和情感问 题而导致的心理危机事件。 所授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 《亲密关系心理学》 《心理学与生活》(秋季学期) 《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曾经)
信任度:
– 恋人之间的信任程度越高,亲密程度越高。
忠诚度:
– 恋人之间对彼此越忠诚,亲密程度越高。
亲密关系水平评估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前起落架 锁连杆安 装螺栓 (销子)意 外断裂。
高速公路直道与弯道的连接
路面的剪切破坏
2. 工程构件的刚度问题
Space Shuttle Discovery
3. 工程构件的稳定问题
3.本课程的任务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与构件的材料、 截面形状与尺寸、成本有关。 材料力学就是通过对构件承载能力的研究,找到构 件的截面尺寸、截面形状及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质与所受 载荷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在既安全可靠又经济节省的 前提下,为构件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合理的截面尺寸、截 面形状。
2、均匀性假设: 认为变形固体整个体积内各点处的 力学性质相同。
3、各向同性假设: 认为变形固体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 质相同(不适合所有的材料)。
4. 小变形假设: 指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量远 小于构件的尺寸。
材料力学研究的变形通常局限于小变形范围——小变形前提
小变形前提条件的作用:
1)小变形前提保证构件处于纯弹性变形范围
内力:外力作用引起构件内部附加的相互作用力。 内力的特点:
①连续分布于截面上各处; ②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求内力的方法 — — 截面法:用以显示和求解内力的方法,其步骤为:
F5 F1
F2
F4 F3
①截开:在待求内力的截面处假想地将构件截分为两部分, 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分离体;
②代替: 用内力代替弃去部分对分离体的作用; —— 通常为分布内力系
a
n
y
L c
nb
mm
P
mOm Mm Nm
P
x
解:1、沿m-m截面截开,取上半部分:
Y 0
Nm - P = 0 ∴ Nm = P
MO ( F ) 0 Pa Mm 0, Mm Pa

中国美学史笔记(1)-绪论

中国美学史笔记(1)-绪论

中国美学史(第二版)绪论中国美学史:缘起、历程、特点、意义一、美学史:普遍性中的中国特性中国美学史是对中国文化的审美现象进行理论总结而来的历史。

审美现象普遍存在,但对审美现象的理论总结,中国与西方却有所不同。

体现在文字上,西方美学从古希腊开始,关于美有两个词,名词和形容词,进而分出具体事物之美和抽象之美。

这两种美都是客体之美,主体对美的感受又是另一个词,这表明西方文化对审美现象的把握是用区分-划界型思维方式进行的。

而中国文化中,美既是名词,又是形容词,还是感叹词,而且美不仅用来指客观之美,还用来指主体的美感。

美,只此一字而可多方流动,表明美以中国的关联-交互的整合型思维为基础。

西方的区分-划界型思维进一步把美与真和善区别开来。

真,对应主体的知,体现在学科上是逻辑学(包括哲学和科学),善,对应主体的意志,体现在学科上是伦理学(包括伦理和宗教),美,对应主体的是感性情感,体现在学科上是美学(包括美学和艺术理论)。

中国的整合型思维,不把真善美严格区分开来,而是既看到三者有不同,又看到三者的交汇与互渗,讲究真美相连,美善相乐;也不把主体心理的性、心、情、意、志严格区分开来,而是性心相关,心意一体,情志相连。

对于审美现象,中国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那样,明确地用“美学”和“美学史”这样的学科形式和论著去进行总结。

因此,从现象上看,中国古代并没有出现“美学”和“美学史”这样的学科和以这两个词命名的论著。

实际上,中国文化对自己的审美现象做了很好的理论总结,它是用另一种理论方式呈现的。

比如,西方美学面对的基本内容,是生活审美的各个方面、艺术的各个领域、自然美的欣赏和理论,遗迹从哲学上对美的言说。

中国文化在这四个方面都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和言说。

如,生活审美上,李渔的《闲情偶寄》十一本体系性著作;艺术领域,诗、文、书、画、乐、建筑、园林、戏曲、小说,理论著述蔚为大观;自然美上,姚鼐关于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论述堪称经典;哲学文献里,从孔、孟、荀、老、庄等,多有关于美的哲学言说。

细胞生物学-第1章-绪论(翟中和第四版)

细胞生物学-第1章-绪论(翟中和第四版)
细胞和生物体是什么关系???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
Matthias Jakob Schleiden
Theodor Schwann
Rudolph Carl Virchow
细胞学说(Cell theory)
•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来登
– 发表论文指出∶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首次提出细胞学这个 名称,并提出了
一、现代生命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前沿学科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我国科学家屠呦 呦获奖!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另 外两名获奖科学家为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和 日本的Satoshi ōmura,获奖理由是“有关蛔虫寄生 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
一、现代生命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前沿学科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 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
– 对细胞学说进行了重要补充: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
细胞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的三大发现之一
Cell theory
三、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1. 原生质理论的提出
– 原生质(protoplasm)(普金耶1840,冯·莫尔1846);原生 质理论(舒尔策1861);原生质体(protoplast) (Hanstein 1880)
教材
教学安排与考核方式
• 讲课:32学时
• 考核方式: • 平时成绩 30%(考勤、课堂表现、提问或
回答问题、课堂作业) • 理论课考试成绩70% (闭卷)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第十章 细胞骨架

工业分析1---绪论

工业分析1---绪论
国际标准代号ISO,由非政府性的国际
标准化组织制定颁布的标准。 只限于世界上一个指定地区的某些国家 组成的标准化组织称为地区性标准组织, 其制定的标准称为地区性标准,如欧洲 标准化协作委员会(CEN)、亚洲标准 咨询委员会(ASAC)等。
5、标准的分类: 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所谓强制性标准是指具有法律属性,在 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强制 执行的标准,如食品卫生标准、医药标准、 农药标准、各类安全标准等。 其它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又称为非强制 性或自愿性标准;一般在标准后加“/T”表示, 可参照执行或自愿执行,违犯这类标准不构 成经济或法律责任。
4、标准物质的种类(按技术特性分类):
化学成分和纯度标准物质:如钢铁、合金、 矿石、炉渣和基准试剂等标准物质; 物理化学特性标准物质:如燃烧热、pH值、 高聚物分子量等标准物质; 工程类标准物质:如橡胶、工程塑料的机械 性能、电性能的标准物质。 我国标准物质编号为GBW
一级标准物质:
GBW 06101 基准试剂碳酸钠; GBW 07210-07212 3种磷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GBW 013101-13237 7种pH标准物质。 二级标准物质: GBW(E)060001-060017 GBW(E)080009-080038 17种化工产品成分分析 用标准物质; 盐酸、硝酸盐、磷酸盐、 硅酸盐等标准溶液系列 水中各种成分分析用标 准物质。
2、标准化的作用:
标准化的作用是改进产品、过程和 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 术合作。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 发布、实施标准,达到统一”;目的是 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提高适用性,防止壁垒,促进合作
3、标准化的对象:
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 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 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 等,都可成为标准化的对象。 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对象, 即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总体对象,即各 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构成的整体。

公共关系学第1章-绪论

公共关系学第1章-绪论

一、判断题1公共关系是一门专业性的理论科学。

错2在公共关系学里,公众与“大众”、“群众”是没有区别的。

在公共关系学里,公众与“大众”、“群众”是没有区别的。

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人或大多数人。

错3边缘公众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小。

对4行动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

行动公众不仅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而且准备或者已经采取解决问题的某种行动。

错5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对6公众与组织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错7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而必须与一定的环境发生关系。

公共关系意义上的环境又称社会环境,是指组织所面临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各类公众。

对8广义的传播是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或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

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

错9就学科特点而言,公共关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在理论上还是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对10从表面上看,庸俗关系与公共关系的协调沟通是一致的,目的都是解决问题或获取利益。

但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等等。

对单选题11公共关系的英文是(c)。

A. publication relationsB. public relationC. public relationsD. publication relation12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a)。

选择一项:A. 公众关系B. 人际关系C. 人群关系D. 社区关系13在本教材中,我们给出一个简洁的公共关系定义是()。

在本教材中,我们给出一个简洁的公共关系定义是(d)。

选择一项:A. 通过宣传与一般公众建立的关系,社会组织向其公众报告它的活动、政策等情况,企图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的职能。

B. 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哲学,在所有的决策和行动上,都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

物联网概论-第1章-绪论

物联网概论-第1章-绪论

3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黑客帝国》 展现了一个极端的例 子,展现了信息网络 所创造的虚拟世界与 现实世界发生冲突和 分裂的可能性。
7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物联网的目标: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
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8
物联网概论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第3章 全球物品编码 •第4章 射频识别系统 •第5章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 •第6章 物联网通信 •第7章 物联网网络服务 •第8章 物联网中间件 •第9章 物联网安全机制 •第10章 智慧地球与物联网应用
28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1.3.1 物联网概念的诞生 1.3.2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况 1.3.3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
29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1.3.1 物联网概念的诞生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1999年 提出的。物联网真正受到广泛关注,是国际电信联盟重新定 义了物联网的概念。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Tunis)举 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 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 念。
17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1.1 物联网的概念
从层次的维度,物联网是一个层次化的网络
第一层是感知网络 第二层是传输网络 第三层是业务和应用网络
18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1-- 绪论;第一篇—第一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10物理)

1-- 绪论;第一篇—第一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10物理)

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在均匀介 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 传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 惯的现象.
2.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 射光线总是和法线处在同一平 面(入射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 光线分居于入射点界面法线的 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光线
i
反射光线 法线
i
i i
3.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与入 射光线和法线同处在一个平面 上,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 于法线两侧;入射角与折射角 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取决于两介 质光学性质及光的波长的常量.
• 原子光谱结构的规律性的研究 引导到 • 黑体辐射能量的光谱分布研究 能量量子化概念的产生
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设
Max Planck 1858----1947
1900年
• 光电效应的研究 ↓ 1905年 光的量子理论—光子的概念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1879----1955 Albert Einstein
2. 20世纪前的学科发展简史 ——经典光学阶段 1.1 光的微粒说
观点:光是发光体发射出的微 小粒子,所以光是沿着 直线行进的。
1642----1772 Sir Isaac Newton
它可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做一定的解释,但得出光的 V水>V空的结论。
对光的本性的认真探讨,应该说是从17 世纪开始。
1.2 光的机械波动说
观点:光是一种在“以 太”的弹性介质中 传播的机械波。
1629----1695
十七世纪晚期Huygens提出了 波动(纵波)理论,认为光是一 种特殊的波而不是粒子集合。
19世纪初Thomas Young和菲 涅耳等人的理论和实验工作,把光 的波动理论大大向前推进。

行为医学(主编韦波)章节重难点第1章-绪论

行为医学(主编韦波)章节重难点第1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学习纲要•教材精要•教学课件•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学习纲要掌握:1.行为医学的基本概念。

2.行为医学的学科定位。

3.行为医学的研究任务。

熟悉:1.行为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行为医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3.行为医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4.行为医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二、教材精要【内容简介】本章介绍了行为医学的基本概念、意义、学科定位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行为医学的发展简史与展望;行为医学的研究方法与任务等。

【教材知识点】(一)行为医学概述1.基本概念(1)人类行为:是人类为了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在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时所做出的反应。

(2)行为科学: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群。

行为医学就是它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分支学科之一。

(3)行为医学:是行为科学与医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研究人类行为的医学。

但其具体定义,学术界有着争议。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一批行为主义者、实验心理学家、临床医生以及其他行为科学家,在耶鲁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行为医学大会,正式宣布创立行为医学,并在会议上对行为医学的概念和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一致同意确定如下定义: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关于行为科学中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康复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

具体地说,行为医学是研究与人的行为有关的一切知识和技术,从行为入手,来揭示人的生命活动、健康与疾病的本质、规律,探索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从应用科学的角度看,行为医学是研究人类的各种问题行为、不良习惯行为、社会适应不良等等,以及由这些行为所导致的人类疾病和健康问题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2.行为医学的意义(1)行为医学认为,不仅疾病有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更重要的是人的行为对健康状况有着巨大的影响。

只要掌握了有关行为改变的原因,就有可能实现对行为的控制,进而起到改变人的健康状况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知识
一、矩阵的定义及其某些特殊矩阵
(1)由 m× n 个数有次序地排列成m行n列的表叫矩阵 通常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
a11 a12 a a22 A = 21 m×n ⋯ ⋯ am1 am2 ⋯ a1n ⋯ a2n ⋯ ⋯ ⋯ amn
(2)若m=n,即行数与列数相同,称A为方阵。元素a11、 a22……ann 称为对角元素。 (3)若一个矩阵的元素全为0,称零矩阵,一般用O表示。 (4)对于 n×n 的方阵,除对角元素外,其它元素全为零, 称为对角矩阵。如:
二、矩阵的转置
对于任意矩阵Cmn:
c11 c 21 C = m×n ⋯ cm1 c12 ⋯ c1n c22 ⋯ c2n ⋯ ⋯ ⋯ cm2 ⋯ cmn
将其行列互换,得到一个nm阶矩阵,称为C的转置。 用:
c11 c 12 T C = n×m ⋯ c1n c21 ⋯ cn1 c22 ⋯ cn2 ⋯ ⋯ ⋯ c2n ⋯ cnm
谷神星(1 Ceres) 谷神星( )
2. 近代平差理论的发展
相关平差:1947年,铁斯特拉(T.M.Tienstra)提出, 相关平差:1947年 铁斯特拉( .M.Tienstra)提出, 70年代后广泛应用 70年代后广泛应用 顾及随机参数的最小二乘滤渡、推估和配置; 1969年,克 顾及随机参数的最小二乘滤渡、推估和配置; 1969年 拉鲁普( .Krarup)提出,70年代后广泛应用 拉鲁普(T.Krarup)提出,70年代后广泛应用 秩亏平差:1962年,迈塞尔(P.Meiss)提出,70年代 秩亏平差:1962年 迈塞尔( .Meiss)提出,70年代 后广泛应用 方差—协方差估计理论研究、应用(80年代); 方差—协方差估计理论研究、应用(80年代); 年代 统计假设检验理论的研究、应用; 统计假设检验理论的研究、应用; 粗差探测法和可靠性理论:60年代后期,荷兰巴尔达 年代后期, 粗差探测法和可靠性理论:60年代后期 W.Baarda)教授提出,近年形成粗差定位、 (W.Baarda)教授提出,近年形成粗差定位、估计等理 论。
A A 11 21 A A 22 A* = 12 ⋯ ⋯ 1 2 An A n ⋯ A 1 n ⋯ A 2 n , ⋯ ⋯ ⋯ A nn A−1 = 1 * A A
3 1 1 8 −1 − 2 1 4 2 = 1 −1 8 − 5 21 1 2 3 − 2 − 5 11
−1
矩阵求逆方法
a11 a 21 A = n×n ⋯ an1 a11 a 21 ⋯ an1 1 0 ⋯ b n 0 1 b2n ⋯ bnn
a12 ⋯ a1n a22 ⋯ a2n ⋯ ⋯ ⋯ an2 ⋯ ann
ɶ ɶ L = L1 n ,1
n ,1
T
ɶ L2

ɶ T Ln
T
L = L1
L2 ⋯ Ln
5、观测误差的分类和处理
分 类
误差 粗差:错误 粗差: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在大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 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或者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小、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或者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在大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 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从单个误差上看没有任何规律, 小、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从单个误差上看没有任何规律,但从 大量误差上看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大量误差上看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1-2 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
测量平差理论和方法是测绘学科中测量数据处 测量平差理论和方法 是测绘学科中测量数据处 理和质量控制方面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现代 GPS( 全球定位系统) GIS( 地理信息系统) GPS( 全球定位系统 ) 、 GIS ( 地理信息系统 ) 、 RS (遥感)及其集成的高新测量技术以及高精度数字化 遥感) 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研究对象是含有 观测误差的观测值,依据某种最优化准则, 观测误差的观测值,依据某种最优化准则,研究由一 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测量数据, 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测量数据,求定未知量的最佳估 值,及其精度的理论和方法。 及其精度的理论和方法。
只有有了多余观测才能产生测量差异,从而发现观测误差。 只有有了多余观测才能产生测量差异,从而发现观测误差。 通常: 通常:n — 观测值个数 t — 必须观测值个数 r — 多于观测值个数
r = n− t = 2 − 1 = 1
多余观测
平面三角形的形状: 平面三角形的形状: B 必要观测:α 、β 必要观测: 多余观测:γ 多余观测: 差异= 差异 180 − (α + β + γ )
§1-1 观测误差
1、测量差异与观测误差
测量差异来源于观测误差 测量差异来源于观测误差
2、产生观测误差的原因
观测受观测条件 观测受观测条件的影响 观测条件的影响
3、如何发现观测误差
采用多余观测 采用多余观测法发现观测方向 对边长、 值进行双观测: 值进行双观测:
89°08′42″ 89°08′42″ 89°08′48″ 89°
B
358.168m 358.170m
40°38′36″ 40°38′36″ 40°38′42″ 40°
290.118m 290.121m
A
各双观测之间均存在差异
C
返回
观测条件
观测值如何获取? 观测值如何获取?
观测条件 观测者采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测取 观测者采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测取 采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外界环境 技术水平 工作态度 精密度 误 差 温度、湿度 温度、 风力 等
a11 0 0 a 22 A = m×n ⋯ ⋯ 0 0 0 ⋯ 0 = diag(a11 ⋯ ⋯ ⋯ amn ⋯
a22
⋯ann )
(5)对于 对角阵,若a11=a22=……=ann =1,称为单位阵, 一般用E、I表示。
(6)若aij=aji,则称A为对称矩阵。
矩阵的基本运算:
返回
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对观测成果产 生影响, 生影响,不可避免产生 观测误差 观测条件较好则观测质 量较高, 量较高,观测条件较差 则观测质量较低, 则观测质量较低,观测 条件相同则观测质量相 同。
返回
多余观测
两点间距离: 两点间距离: B 必要观测:S1 必要观测: 差异=S 差异 1-S2 A 多余观测:S2 多余观测: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主讲: 雷斌 主讲:
第一章 绪 论
观测数据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误 差。 测量平差研究误差处理的基本理 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1-1 观测误差 §1-2 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 §1-3 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 §1-4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2)初等变换法:
0 ⋯ 0 a22 ⋯ a2n ⋮ 0 1 ⋯ 0 ⋯ ⋯ ⋯⋮⋯ ⋯ ⋯ ⋯ an2 ⋯ ann ⋮ 0 0 ⋯ 1 a12 ⋯ a1n ⋮ 1 0 ⋯ 0 ⋮b b ⋯ b n 11 12 1 1 ⋯ 0 ⋮b21 b22 ⋯ b2n ⋯ ⋯ ⋯ ⋯ ⋯ ⋯ ⋯ ⋮ 0 ⋯ 1 ⋮bn1 bn2 ⋯ bnn
∆ = ∆g + ∆s + ∆n
粗差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5、观测误差的分类和处理
分 类
误差
∆ = ∆g + ∆s + ∆n
粗差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处 理
粗 差: 重复观测 严格检核, 严格检核,发现后舍弃或重测 计算中发现 系统误差: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 系统误差: 校正仪器 计算加改正 系统误差补偿 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 采用测量平差的方法
B= A
− −1
A矩阵存在逆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行 列式不等于0,称A为非奇异矩阵,否则为 奇异矩阵
矩阵的逆的性质
(1)( AB) = B A (2)( A ) = A −1 T −1 −1 T (3)( I ) = I (4)( A ) = ( A ) (5)对 矩 的 仍 对 矩 。 称 阵 逆 为 称 阵 (6)对角矩阵的逆仍为对角 矩阵且:
作业: 作业:
习题1 习题1-1 习题1 习题1-2 习题1 习题1-3 习题1 习题1-4 习题1 习题1-5
观测值中为什么存在观测误差? 观测值中为什么存在观测误差? 观测误差如何计算? 观测误差如何计算? 观测误差如何分类?如何处理? 观测误差如何分类?如何处理? 测量平差的任务是什么? 测量平差的任务是什么? 平差计算方法的发展分为那几个阶段? 平差计算方法的发展分为那几个阶段? 计算方法的发展分为那几个阶段
β
α
A
n=3 t =2
γ
C
返回
r = n−t = 3− 2 = 1
多余观测
符合导线: 符合导线:
A
β1
β0 β2
S1
D
1
S0
2
S2
β3
β4
S3
3
C
B
必要观测: β 0 β 1 β 2 , S0 S1 S 2 必要观测:
' ' 差异: 差异: ∆x = xC − xC , ∆ y = yC − yC ' ∆α = α CD − α CD
矩阵转置的性质:
(1)C = DT ,则:D = CT (2)( A ) = A
T T
(3)( A + B) = A + B
T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