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和挑战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困境及建议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困境及建议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困境1.教育体制不完善:现代教育系统注重理论知识和应试能力,传统文化教育较为薄弱,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匮乏,传统文化无法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2.社会价值观念转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度降低,传统文化传承遇到了巨大困难。
3.媒体影响力的削弱:现代社会媒体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使得年轻人更多关注流行文化和时尚潮流,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下降,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4.城乡差异化:传统文化在城市和农村的传承发展存在差异,城市化进程导致传统文化在城市中逐渐失去土壤,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更大的困境。
5.商业化倾向:部分传统文化被商业化利用,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使得原本纯粹的传统文化变得商业化,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被淡化,传承受到威胁。
6.人才流失: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者和传统手艺人逐渐减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在传承者的培养和传承方面存在困难。
7.文化多元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文化相互影响,传统文化面临着来自外来文化的竞争和冲击,传承发展困难。
8.法制保护不完善:传统文化在法律保护方面存在不足,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使得传统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上受到阻碍。
9.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困难:传统文化资源分散且存在散失现象,整合和利用困难,制约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0.传统文化传承者的老龄化:传统文化传承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传承者多为年长者,他们的离世导致了传统文化传承的中断和困境。
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1.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体系中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2.加强社会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3.加强传统文化研究与保护: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力度,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保护。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和传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由于现代大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许多学生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其次,由于信息时代的便利,许多学生只愿意通过电子媒体来获取信息,而忽视了传统的书籍和文化活动。
另外,一些高校举办的文化活动往往只是形式化的,缺乏深度和实质性的内容。
对此,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高校应该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设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高校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会、书法展、戏曲演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高校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日常生活和校园建设中。
例如,在校园中设置中国传统园林和文化广场,让学生随时都能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氛围。
同时,与文化馆、博物馆等机构合作,举办文化展览和讲座,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最后,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通过开设网上课程和举办在线文化活动,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
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增设课程、举办文化活动、校园建设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这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瑰宝,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和传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由于现代大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许多学生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现实困境与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举措,可以帮助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境需要克服,同时也有一些路径可以借鉴。
首先,现实困境之一是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与挖掘难题。
由于长期以来,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理工科知识,导致人文社科学科的传承不足,相关教师队伍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了解和熟悉传统文化的教师。
其次,思政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导向问题。
在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而不是仅仅把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范本来灌输学生。
因此,教学设计应注重情感教育、价值观塑造以及与当代社会问题的联系等方面的拓展。
此外,还需要克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抵触情绪和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传统文化往往被认为过于陈旧和与现代社会脱节,学生认为这些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
因此,在融入传统文化时,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为应对这些现实困境,可以探索以下路径:1. 强化教师培训,培养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 多角度、多形式推动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通过讲座、专题展览、实践活动等形式布置,让学生了解和领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 引入实践教学成果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体验和认同感。
4. 制定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规划,使其成为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等方式,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克服现实困境,寻找合适的路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更多有着坚定道德信仰和文化自信的大学生。
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1.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逐渐被遗忘和淡化,许多人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对其存在感到陌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
1.1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许多学校和机构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短板,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系统性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局限于一些零散的传统文化知识,而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性认识和理解。
这使得学生们只对传统文化有一知半解,无法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1.2传统文化教育缺乏时代感由于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融合不足,传统文化教育显得有些过时和远离现实生活。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紧密结合,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学生们所接受和理解。
1.3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吸引力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吸引力。
这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从而能够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2.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制定和实施更加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教学,从而使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2.2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进行有机的结合。
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等,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时代感。
2.3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加大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更加乐于接受和学习传统文化。
这就需要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
比如可以通过一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举办一些传统文化节日等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具有吸引力。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校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当前教育体系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不足当前,学校的课程设置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实用科目为主,而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不足。
导致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较少,很难深入了解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单一在校园中,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多以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为主。
缺乏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度不高。
3.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认同感较低。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教育观念的滞后在现代教育中,人们对于科技的重视过于突出,而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不够强烈,教育观念滞后是导致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不足的原因之一。
2.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单一化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单一化主要是因为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投入不足,导致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无法开展。
3.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学生们更容易接触到现代化的文化产品和信息,这也促使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度降低。
三、对策1.加强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学校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增加相关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
这也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2.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学校应当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例如组织举办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3.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学校还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例如可以在各类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更容易了解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然而,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原因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问题1.传统文化受到冷落。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的流行文化逐渐占据了学生的生活空间,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2.传统文化知识匮乏。
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缺乏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
3.传统文化教育严重脱节。
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并没有很好地融合,使得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单一、晦涩难懂。
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主要是一些繁杂晦涩的经典,缺乏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呈现,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厌倦情绪。
二、原因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兴的流行文化在年轻人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传统文化则显得有些过时和陈旧。
2.传统文化教育机制不完善。
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整合,导致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地位不够重视。
3.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单一。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进行,而缺乏更加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4.学生自身因素。
一些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从而对传统文化产生厌倦情绪。
三、对策1.采用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在校园中开设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展览、表演等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2.增加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传统文学、传统礼仪、传统节日等内容,拓宽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范围。
3.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趣味性。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文化DIY制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推广传统文化教育成果。
在校园网站、校报等媒体上主动宣传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优秀成果,引导更多学生去关注传统文化教育。
四、实施方案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进校园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进校园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问题、原因和对策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偏差:现代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甚至出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偏见和误解,认为传统文化过时、不实用,与现代社会脱节。
2.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育脱节:传统文化往往被视为一种独立的议程,与学校的学科教育相分离,使得学生很难将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结合。
3.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单一:传统文化教育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导,缺乏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4.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匮乏: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教材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保障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存在问题的原因1.社会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现代化、西化的文化,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偏差。
2.教育体制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育脱节的问题,部分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体制的单一性和僵化性,难以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育有效融合。
3.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不足: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匮乏往往与学校资金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有关。
同时,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而现实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对策1.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教育:学校可结合课本知识,加强对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消除其偏见和误解,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可在课程设置方面将传统文化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文化体验活动、传统文化节庆等,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 基本的思想理念,如 “吹 啕 呼 吸 ,吐 故 纳 新 ” “荀 日 新 , 日日新,又 日 新 ” 体 现 出 的 开 拓 创 新 、与 时 俱 进 的 思 想 ; “天 下 兴 亡 ,匹 夫 有 责 ” 体 现 出 的 忧 国 忧 民 思 想 ; “虽九死 其犹未悔” “仁 远 乎 哉 ,我 欲 仁 ,其 可 仁 至 矣 ” 体现出的 仁 爱 思 想 等 。这 些 基 本 的 思 想 理 念 与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一 脉 相 承 ,可 以 为 人 们 认 识 世 界 和 改 造 世 界 提 供 有 益 的 启 迪 ,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发展提供有益 的帮助。所 以 ,高校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 化 教 育 ,举 起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旗 帜 ,帮 助 大 学 生 系 统 地 掌 握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知 识 ,使 其 感 受 到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深 厚 的 底 蕴 ,充 分 认 识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对 我 国 乃 至 世 界 发 展 的 重 要 价 值 ,这 有 利 于 强 化 大 学 生 对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认 同 ,进 一 步 增 强 大 学 生 的 民 族 自 豪 感 和 文 化 自 信 。 (二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在 培 养 人 的 文 化 素 质 、完 善 道 德 人 格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例 如 儒 学 “以人为本” “以和为贵”
94
现 代 交 际 •2 0 1 7 年 1 9 期
Hale Waihona Puke 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然而,在高校传播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现代高校教育往往更注重理工科和应用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社科学科的发展。
因此,传统文化往往被边缘化,在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和课程安排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其次,当代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普遍较低。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喧嚣环境,让学生更容易接触到流行文化、西方文化和时尚潮流,而忽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再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文化教育往往陷入教条主义和刻板印象,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传统文化课程过于传统化和模式化,不具备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放弃。
针对上述问题,有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高校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专业设置上,应适当增加文化类专业,扩大传统文化学科的规模和影响力。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在课程安排上,应推出更有吸引力和创新性的传统文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
其次,高校应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宣传和推广活动。
通过举办文化节、传统文化讲座、比赛和展览等形式,引导学生接触、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等,使传统文化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最后,高校应倡导全面育人理念,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发挥学校社团、学生志愿者组织等学生自主组织的力量,在校园内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小组、传统文化展示和交流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一系列问题,但通过加强教育、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并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存在的主要问题1500字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存在的主要问题1500字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华传统文化面临许多问题,如传承不易、进入困境、被忽视等。
以下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传承环境不利。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多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尤其是在教育体系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地位相对较低,学生们在学校更多地接触到的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知识,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了冷落。
此外,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传统文化的生活环境逐渐消失,年轻一代与传统文化的接触越来越少,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其次,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和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娱乐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大量的电视、电影、音乐等娱乐产品涌入市场,广告和商业推销青睐时尚、新颖的东西,这种消费模式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产生了冲击。
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也较低,这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再次,历史知识的匮乏。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作为基础。
然而,在当前社会中,普通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知识了解匮乏。
中小学课程中对于历史科目的推广力度不够大,传统文化的历史内容知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学习,导致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只是皮毛,难以真正理解其内涵和精髓。
最后,忽视或歧视传统文化的现象存在。
在当代社会,一些人对于传统文化抱有偏见或者歧视的态度,认为传统文化过时、落后。
对于传统文化的崇尚和推崇不够,甚至对于传统文化的丧失感到“庆幸”。
这种观念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边缘化,使得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认同感减弱。
面对以上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举措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首先,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传统文化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们在学校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美育的价值、困境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美育的价值、困境及实现路径1. 内容概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美育教育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美育的价值、困境以及实现路径,以期为高校美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分析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美育的价值,美育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
美育教育还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美育面临的困境,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美育教育往往受到忽视,导致其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较低。
一些高校对美育教育的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陈旧,使得美育教育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美育的价值美育是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通过美育教育,大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从而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者。
美育也鼓励大学生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挥年轻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推动文化向前发展。
美育具有陶冶性情、愉悦心灵的作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参与美育活动,大学生能够在美的熏陶下缓解压力、释放情感,培养健康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美育教育不仅关注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视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通过美育教育,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将得到显著提高。
美育在道德教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道德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美育活动中的审美体验有助于大学生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美育在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美育活动鼓励大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艺术创作等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观念,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然而,在推行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本文将探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1.传统文化知识单一学校推行的传统文化内容比较单一,多以经典诗词、孔子思想等为主,缺乏对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授,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全面。
2.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生动性传统文化教育方式较为呆板,以传统的讲解方式为主,缺乏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
3.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冲突一些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观存在冲突,例如孝道观念与个性发展、平等观念冲突等,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或排斥态度。
4.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实践环节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缺乏实践环节,学生缺乏真正参与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足一些教师对传统文化理解不够深入,传授方式较为单一,无法给予学生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
2.教学资源匮乏学校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匮乏,无法提供多样化、生动形象的传统文化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社会环境变迁社会环境的变迁导致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现代社会观念的冲突,一些传统文化内容在现代社会中显得过时和无效,学生难以接受。
4.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误区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存在认知误区,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难以认同和接受。
三、解决对策1.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学校应该多角度、多方面地推广传统文化知识,不仅包括经典诗词、历史故事,还应包括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等,使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
2.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方式传统文化教学方式需要创新,可以采用多媒体、实物展示、互动游戏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体验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结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应该结合现代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消除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和排斥。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宝贵财富,它积淀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问题、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外部文化的冲击,很多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认知偏差。
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缺乏有效途径尽管学校开设了文化课程,但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途径相对单一,缺乏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触机会有限,传承和弘扬的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3.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不足当前,许多学校的文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资料和活动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和体验的需求,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1.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外部文化的冲击以及流行文化的影响,使得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产生了偏差,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和忽视。
2.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尽管学校开设了文化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传统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3.学校文化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和体验的需求。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1.增加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演讲、讲座等形式,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2.优化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学校可以优化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增加有趣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触机会,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逐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由于众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其传播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首先,许多高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
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并且在一些方面与现代社会有所脱节,传统的方式和形式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
因此,高校需要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例如结合当代流行音乐、舞蹈和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感兴趣的元素相结合,增加吸引力和互动性。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受到了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上的限制。
由于高校的课程设置主要侧重于现代科学和技术方向,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往往处于次要地位。
因此,需要改革高校的课程体系,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
此外,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和培训班,提供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
第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面临着语言和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度往往需要通过中文和特定的文化表达方式进行传达。
然而,由于国际化的趋势,许多大学生并不是以中文为母语,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来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因此,高校应鼓励并支持学生学习中文,并提供相关的语言培训和文化活动,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还需要加强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合作。
许多高校缺乏专业的传统文化教师和资源,无法提供专业水平的传授和传播。
因此,高校应积极与政府、文化机构、专业教育机构和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此外,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和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参与和感知。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但也有一些可行的对策。
高校可以通过创新传播方式、改革课程体系、促进跨文化沟通和加强合作等途径,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使之在高校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然而,在实践中,传统文化教育项目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等。
本文将从问题、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匮乏在一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匮乏。
这主要体现在学校没有配套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文化艺术设施不完善等方面。
如缺乏专门的传统文化教材、缺少相关传统文化讲座、表演等教育资源,导致学生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不足。
2.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于时尚、流行文化的偏好与传统文化有所偏离。
他们更喜欢追求潮流,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
这导致在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3.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一方面,一些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师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另一方面,一些学校缺乏具备传统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的专业教师。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政策支持不足学校传统文化教育项目缺乏政策支持。
相关政府部门在传统文化教育项目的扶持和资助方面不够积极,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采购和整合上面临一定困难。
2.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时尚、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而传统文化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传统文化教育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逐渐降低。
3.传统文化教育理念落后一些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理念上滞后于时代,传统文化教育项目设置、教学方法、资源整合等方面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
4.师资力量不足在一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以及传统文化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经验有待提高。
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也影响着学校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从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一些对策,以期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缺少系统性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普遍存在着缺少系统性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零散、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全面,无法形成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文化教育往往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教学手段单一,缺乏与时代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3. 学生缺乏兴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他们更喜欢接触新潮的事物,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导致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兴趣。
4. 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对抗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的观念相悖,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甚至抵触,这种对抗心理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接受产生了障碍。
二、对策研究1. 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为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高校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户外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工具进行教学,以形式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3.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心高校应该通过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学生对传统文化逐渐有了解,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高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对接,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理念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传统文化的理念去解决现代社会中的问题。
5. 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评估机制高校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评估机制,通过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评估,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及时调整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国家的精神财富,也是校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进校园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存在的问题1.传统文化知识匮乏。
在当今社会,大多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有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甚至一无所知。
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难以真正把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2.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
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抱有抵触情绪,认为传统文化是过时的、无用的。
这种观念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不愿意去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陈旧。
传统文化教育多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种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成效不佳。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社会发展导致传统文化边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这使得学生很难接触到真正的传统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地对传统文化心生疏远。
2.家庭教育的影响。
随着家庭教育的变化,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传承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家长可能不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识。
3.传统文化教育的匮乏。
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导致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不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相应不足。
三、对策建议1.多渠道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如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让学生有所接触,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2.增强传统文化的实践体验。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书法、绘画、舞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认同感。
3.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法。
传统文化教育应当注重方法的创新,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优秀传统文化日渐被人们所忽视和遗忘。
为了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学校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
很多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其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2.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够重视。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注重课外辅导和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3.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深度和内涵。
很多学校的文化活动更多地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展现。
4.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
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学生更倾向于追求新潮和时尚的事物,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学生课业繁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时间。
学生们在应付繁重的学业压力时,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2.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
很多教师在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无暇顾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教学。
3.学校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开发和挖掘。
学校文化活动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4.社会环境影响,时尚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时尚和潮流文化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造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不高。
三、解决对策1.完善教学计划,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
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增加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2.增加传统文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应注重对传统文化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
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一、引言地方高校是地方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当前地方高校在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着一些困境,急需制定对策来加以解决。
1. 传承环境逐渐衰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周边的传统文化环境逐渐受到冲击和破坏。
原本保存完好的古迹、传统建筑和风俗习惯逐渐消失,给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师资力量不足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传承经验的师资力量,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水平无法得到提升,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3. 社会认可度不高当前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较低,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的社会价值不够突出。
这导致地方高校在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缺乏社会支持和认可,难以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
4. 学生接受度不高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度普遍不高,地方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和活动受到冷落,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研究1. 强化师资建设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相关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知名专家学者和传统文化传承者,并采取多种途径鼓励师资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提高其传授传统文化的水平和能力。
2. 加大资源投入地方高校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资源投入,为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提供更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环境。
3. 加强社会交流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成果的社会传播,提高传统文化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增强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活动和交流,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接受度。
4. 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地方高校应该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的传统文化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面临的问题传统文化正在挣扎着想要借以互联网思维重回大众视野,让中国文化得以发扬传承。
同时,填补当下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的精神空虚。
虽然传统文化随着故宫“网红”、文化类综艺、一条视频等重新在大众视野里燃起一把火并获得初步的发展,然而,想要实现快速发展似乎并非易事。
1.在互联网和资本的冲击下,传统文化行业的发展模式出现问题一方面与互联网粘性不够,故步自封的传统文化发展困难。
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懂得利用互联网有效的连接消费者,无法进行信息的获取,容易引起供需失衡。
此外,传统文化行业还局限于过去的文字、图片等传播方式和路径的营销方法,不会运用互联网时代的影像传播方式进行宣传,难免会陷入“酒香还怕巷子深”的尴尬。
另一方面,商业化和空巢化使得文化遗址得不到很好的保护,给传统文化的内容版图带来了损失,不利于传统文化行业的发展。
一来,在消费潮流的影响下,资本涌入传统文化行业,大量的经济建设、旅游开发使得古村落、文化遗址等遭到破坏,历史文化信息逐渐流失。
二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只有老人和孩童留守,许多古村落慢慢变成空巢,其中所蕴涵的大量乡土文化信息、形态也随之消失。
2.受外来文化影响,中国文化发展方向呈现以西方化为实质的同质化,传统文化市场被挤压,生存空间变小。
随着互联网化的发展,文化交融增多,传统文化的差异化优势正在被抹平,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大众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都在发生改变,传统文化的受众群体逐渐缩小。
3.人才的匮乏和横向化的传承方式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其实传统文化行业人才一直青黄不接,出现断层危机很久了,造成整个传统行业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随着旧一代人才的逐渐减少,传统文化行业失去坚守力量的同时,还要面对缺乏能够真正潜心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挖掘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化资源的新一代人才的囧境。
不止如此,其传承方式也出现问题,横向化的传承方式不能完整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限制了传统行业快速发展的脚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1期Vol.26No.1北京印刷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2018年1月Jan.2018高校美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和挑战张莉1,陶佳2(1.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合肥230011;2.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41000)摘要: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不同的教育阶段所倡导的培养理念会有所差异,但在每个阶段中对于美育教育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美育更是承担着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责任,影响着大学生个人修养的提高以及思想觉悟的高低。
在高校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要在自身人才培养的宗旨指导下,定制符合学校特色的培养目标,打造以及改进当前的美育教学体制,创新实践教学的体系,而不是遵循老旧过时的美学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教育;美育;素质教育;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8626(2018)01-0027-03Dilemmas and Challenges in Inheri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Culture of ChinaZHANG Li 1,TAO Jia 2(1.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City Management ,Hefei 230011,China ;2.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alent training.Though the advocated principles in different educational stages are var⁃ied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s essential in each stage ,especially in highereducation where it takes an important part in cultural qualityeducation and influences college students′self-cultivation and mind.Under the multi-culture backgrou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set out their own education aim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mprove current aesthetic education system and reform practicalteaching system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talent training ,rather than follow the outdated aesthetic education pattern.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一、引言德智体美的教育在当前我国教育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方面,其中美育是从我国近代开始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可代宗教”,这充分说明了美育对于国民教育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现代化发展时期,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教育,不断地提高教育水平,不断地改进当前的教育体系,大力推进高校的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我们都知道,美育扮演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角色,对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强美育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的时期,人们的观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不断地变化,而大学教育正是观念教育培养的重要时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现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美育之间的关系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之一,美育的实施有效程度关系到我们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因此要具体探讨我国高校教育中美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清楚展现在教育管理者面前,这对于美育的具体实施以及相关方面的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1-10-30基金项目:安徽省2017年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多元文化场中高校美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SK2017A0800)2018年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德国著名作家席勒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提到:“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美育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进入现代化发展时期,素质教育影响了个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了人成长的每个阶段,而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学习是我们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在校期间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还要注重自身的人文素质方面的培育,加强思想道德以及心理身体素质方面的培育,这是时代发展对于当前大学生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
而美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美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审美思维,打造一个良好的审美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水平,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因此美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地培养非常重要。
在社会发展极其迅猛的今天,为了能够加快推进现代社会地建设,大学教育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现代化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种永恒的价值追求。
三、当前高校美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在校学生对于美育认识的淡漠现阶段,存在多数的大学生对于美育缺少正确的认识,并且不够注重这个方面的培养。
虽然我国九年义务素质教育已经推广了多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各方面地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没有改变最根本的应试教育,这种体制的存在以及就业方面的压力影响,使得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美育对于提高自身的培养并没有很大帮助,他们普遍认为音乐就是唱歌,美术就是画画,这种狭隘的认知严重地限制了美育对于人们未来发展重要性作用的发挥。
而且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艺术类的课程的选择并不是自由的,很多艺术课程的选择具有专业限制,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选择这样的课程就是在浪费时间;此外很多学生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往往带有功利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若是缺少自主思考以及相应的实践,则单靠课堂上的学习很难将那些理性的知识吸收进去,过段时间就会消失忘掉,这样的学习方法自然也不利于自身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潜力的激发。
伟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一双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学会审美对于自身的修养、人格魅力的提升以及自我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美育实施的途径单一化现阶段,对于大部分的高校美育教学来说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实施途径过于单一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个就是教学的内容还是停留在原有的美术设计、应用、鉴赏以及评论这四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教学的方式基本限制在课堂教学,而且某些美术课程主要倾向于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外,从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管理人员对于美育的教学并不是很重视,认为美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提升并没有很大的作用,这种情况在文艺氛围不强的理工科学校特别突出;在这些院校中,与美育相关的教学设施建设非常少,设置的课程也不多,缺少物质上的保障,因此在这样的高校中美育的开展就比较困难。
第三个方面就是现如今的高校大多会受到办学成本以及市场化的影响,高校办学的好与坏或者说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相应科研成果的多少以及就业情况,这逐渐成为各大高校办学好坏的一个主要的评价指标。
另外,在功利性以及实用性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并不会提供多余的艺术实践课程供学生们选择,只是在满足了一定的教学要求以后就停止了对美育的进一步教学,因此学生在校期间所能接受的美育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有很大的局限。
四、现代教育过程中如何拓展美育的内容以及形式(一)教学内容形式需要更加丰富多彩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化的实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实施:首先是要根据方向来分类。
从艺术的方向分类,有文学、历史、考古、古典等各种各样的学科,这些众多的学科其实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有体现,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活,陶冶着人们的情操,这是我们看到美的事物自然而然所产生的效果,但很多人并不会意识到。
因此在这里我们所指的美育知识不应该只是局限于特定的学科或者艺术专业的学生才能学习的,而是指那些28第1期只要接受高等教育学习的人们都应该接受的与素质教育相关的学习过程,例如德育培养中所达到的效果就是要不断地提高品德修养以及改善处事的态度;体育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形态美、精神美以及技巧美的相互结合,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打造了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而美育教学自然在学生的自身修养提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次,从地理区域的差异来区分,具体来说就是要考虑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地域之间的差异,对于人们都熟悉的传统艺术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特有艺术内容要进行适当地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中国的艺术在逐渐地走向世界,同时我们也会学习到一些其他国家的艺术;我国古代圣贤孔子曾说过:“如其国,其教可知。
”因此对于美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观念,在学习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的独特性所在,而且还可以拓宽自身的视野。
(二)教学的形式不能单一死板,要更加灵活多样1.在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源中开展多学科相结合的美育教学。
美育教学不单单是那些艺术类教师的责任,主攻研究领域不同的老师也可以在自己的专业课程领域中添加进美育的内容,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方法,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立体的美育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地改进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接受一些美育方面的教学,让美育的教学过程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互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受美的熏陶。
2.我国早期的艺术家丰子恺先生说过这样的描述:“人民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
”这句话说明在欣赏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性也会有所提高。
通常来说高校是美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对于高校的美育教育不单单只是要求具备常规的动态教学方法,也要注重对于校园环境地打造,一个优美而又文雅的校园环境能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学生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