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四年级数学下册新人教版《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感受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升和毫升的概念(1)介绍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举例说明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2 升和毫升的换算(1)引导学生掌握升与毫升、升与升、毫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方法。
(2)通过练习题,巩固换算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实例,如:饮料瓶、水壶等,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升和毫升?它们有什么作用?3.2 探究升和毫升的换算(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换算方法,互相提问、解答。
3.3 练习与应用(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对升和毫升换算的掌握程度。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升和毫升的应用,如:计算饮料总量、衡量水壶容量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1)检查学生对升和毫升概念、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2)了解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熟练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算。
4.2 练习题(1)评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
(2)分析学生解答过程中的错误,找出问题所在,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课后作业(1)设计一份关于升和毫升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发现更多关于升和毫升的实际应用。
5.2 课堂小结(2)强调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资源、节约用水。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游戏设计一个关于升和毫升的课堂游戏,如:填空题、连线题等,以趣味性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教案第一篇: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教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测中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部分内容在《大纲》版教材中都作为量与计量的内容并且安排在高年级学习“体积”之后,主要认识“容积”和单位之间的换算。
本套教材把升和毫升的认识安排到四年级上学期,并且安排在第一单元,有以下两点思考:第一,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和这些单位有关的事物,如:一瓶饮料245mL、一袋牛奶250mL、一桶花生油5L等。
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
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能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第二,把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一方面考虑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另外,主要考虑9月初,天气还很炎热,“玩水”是这个季节学生乐于做的事,通过“玩水”让学生了解杯子容量的意义,感受“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既高兴,也易于学习知识。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第一个数学活动,通过比较两个杯子哪个杯子装水多,使学生了解容量(容积)的概念。
教材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空杯子,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同时通过书中同伴的交流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先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水的情况,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二是先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比较这两个杯子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K12学习】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升和毫升》单元教材分析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
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标准》关于升和毫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含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本单元教材分四部分编排:第10页初步教学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也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第11~14页初步教学升。
先讲述计量液体有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然后通过制作与操作教学1升的实际意义。
第1~17页教学毫升。
包括什么时候要用毫升作单位,1毫升液体大约有多少,升与毫升间的进率及简单换算等内容。
第18~21页单元练习与实践活动。
在单元练习里整理有关升和毫升的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这两个单位的能力。
在《美妙的“杯琴”》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里,把数学知识和音乐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
本单元还编写了两篇“你知道吗”。
其中一篇介绍有关义务献血的知识,另一篇介绍笙、编钟、排箫等乐器。
、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容量的概念。
容量是容器里最多能容纳多少液体的量。
为了让学生在尚未学习体积之前先建立初步的容量概念,第10页例题作了很细致的安排。
先出现直观情境,里面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茶杯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冷水壶。
然后依次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容量的含义。
学生都知道茶杯里能盛水,茶杯有大有小,能盛的水就有多有少。
例题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里的两个茶杯,说说哪个茶杯能盛的水多些。
并告诉他们,图中比较高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多,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这里是教材第一次出现“容量”这个词,注意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便于学生初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
(2)能够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2)学会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联系生活实际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升或毫升作为计量单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进行体积计算。
难点: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联系生活实际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升或毫升作为计量单位。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或模型,如水杯、水壶等。
2. 学具:学生用水杯、量筒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教具,如水杯、水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吗?”2. 学习新课:(1)教师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讲解1升等于1000毫升。
(2)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升和毫升的关系。
(3)教师出示实例,如:一个水杯的容量是250毫升,两个水杯的容量是多少升?引导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算。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如:300毫升等于多少升?500毫升等于多少升?(2)学生相互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升和毫升为单位测量教室中不同物体的容量,如桶装水、垃圾桶等,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容器,用升和毫升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七、课堂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思考学生对升和毫升概念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以及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互转换。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容器的容积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度量衡的兴趣,增强学生进行准确计量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升和毫升的关系,学会进行换算。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白板、黑板、笔、尺、量杯等。
2.教材准备:教科书、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升和毫升,谁能告诉我升和毫升分别是什么意思?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和单位换算关系。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利用黑板或白板,绘制一个容器,注明容器的容量为n升。
2.解释升的概念:升是容量的单位,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
1升等于1000毫升。
3.解释毫升的概念:毫升是容量的单位,常用于表示较小容量的液体。
1毫升等于千分之一升。
4.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步骤三:单位换算(15分钟)1.教师提供几个例子,要求学生进行单位换算,例如:–500毫升等于多少升?–2升等于多少毫升?2.学生进行计算,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回答,并进行讲解。
步骤四:实际问题应用(20分钟)1.教师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如果一个容器的容量是3升,那么需要多少毫升的液体才能填满它?–如果一个容器有750毫升的液体,还需要多少升的液体才能填满它?–如果一个容器有1.5升的液体,可以装满多少个容量为250毫升的杯子?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将计算过程和结果写在纸上。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升和毫升的概念和单位换算规律。
2.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教师进行解答。
五、课堂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进行升和毫升的单位转换。
六、板书设计升和毫升- 升是容量的单位,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第一章:认识升和毫升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意义。
学会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
1.2 教学内容升和毫升的定义及应用。
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1升= 1000毫升。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的大小。
利用换算题,巩固学生对升和毫升换算关系的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升和毫升的例子。
1.4.2 讲解: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
1.4.3 互动: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第二章:计量单位的换算2.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
2.2 教学内容升和毫升与其他常用计量单位(如吨、千克、克)的换算关系。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升和毫升进行换算。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升和毫升的概念。
2.4.2 讲解:讲解升和毫升与其他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2.4.3 互动:进行换算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升和毫升换算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容积的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量筒测量容积。
3.2 教学内容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容积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容积的测量方法。
3.4.2 讲解: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4.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容积测量实验,掌握量筒的使用技巧。
3.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量筒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溶液的浓度计算4.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计算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升和毫升计算溶液的浓度。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测量和换算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00页至101页。
2.2 教学内容认识升和毫升单位,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测量和换算。
3.2 教学难点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辅助工具。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解新课讲解升和毫升的含义,示范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方法。
5.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测量和换算。
5.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升和毫升换算的心得体会。
第六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际操作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掌握程度。
第七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第八章: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升和毫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章: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课后作业等。
第十章: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0分钟。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具准备准备升和毫升的量杯、瓶子等实际操作工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升和毫升的换算动画。
准备练习题和小组活动指导材料。
6.2 环境布置确保教室内的桌椅布局便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室内设置一个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和心得。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例如“如果有一个装满水的桶,桶的容量是多少升?”来引起学生对升和毫升的兴趣。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
2.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和换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和换算。
3.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升和毫升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 教学难点: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换算练习。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升和毫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
4. 情境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练习。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升和毫升概念的理解。
2. 通过换算练习,检查学生对升和毫升换算方法的掌握。
3. 通过生活情境题,检查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家庭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家用桶装水的容量等。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计量单位,如吨、千克、克等,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让学生探索更多与升和毫升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十、教学资源1. 准备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 准备课后练习题及相关素材,巩固所学知识。
升与毫升教学设计
升与毫升教学设计《升和毫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认识“升”和“毫升”,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获得愉快的学习数学的活动经验。
重点: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
难点:正确读取量杯、量筒中液体的多少,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课型:新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式量筒和量杯、水、水杯。
教学时数:1板书设计:升和毫升升———L毫升——mL教学过程:一、炫我两分钟数学家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课前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一:生活中的初步感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在生活中去寻找装液体的包装瓶或包装袋,看一看包装袋上的净含量,然后用自己的话试着描述出来。
(学生找到的物品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家的醋瓶上标有480ml,我家的酱油瓶上是450ml,花生油桶的净含量是5升;洗发露瓶上是750毫升,可口可乐饮料一瓶装600毫升,娃哈哈矿泉水一瓶装596mL的水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寻找标有升或毫升的物品,感受到升和毫升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提前对它们进行整体感知,使学生的思维能更好的融入到教学中。
】课前尝试小研究二:感知容量。
(1)请认真比较至少两种以上的液体包装瓶或包装袋上面标注的净含量,看一看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在学生观察、认识这些标有升和毫升的物品后,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里面装的都是液体,液体都可以用升和毫升做单位;不同点:有的容器大装的多,有的容器小盛的少。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到:容器的容量有大小。
(2)一个大的饮料瓶里装了很少的水,一个小的饮料瓶里装了比较多的水,问:哪个饮料瓶里装的水多?哪个饮料瓶的容量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
升和毫升 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教案标题:升和毫升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能够将其进行转换。
2. 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书籍、量杯、水杯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铅笔、橡皮擦。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课题,向学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
- 通过实际物品,如水杯、量杯等,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的容量差异。
2. 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10分钟)- 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一个升和毫升的容器,并标明其容量。
- 解释升和毫升的定义和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升和毫升的转换(15分钟)- 通过示例和练习,教授升和毫升之间的转换方法。
- 引导学生记忆和掌握1升等于1000毫升的关系。
4. 实际应用(15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进行解答。
-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合作讨论。
5. 拓展练习(10分钟)- 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进行互相交流和分享。
6.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升和毫升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对容量单位的敏感度。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实际操作,使用量杯等工具进行升和毫升的转换练习。
2. 学生可自行寻找更多与升和毫升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检验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掌握程度。
3. 教师定期进行课堂小测,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扩展:1. 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容量单位,如升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2. 可将升和毫升的转换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如小数的运算等。
教案撰写者:GPT-3。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能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升和毫升单位之间的换算。
(2)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和一瓶5升的矿泉水,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2)提问:你们知道升和毫升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探究新知:(1)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升和毫升的换算公式。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升和毫升的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品,尝试用升和毫升描述其容量。
3. 家长协助监督,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和毫升的知识。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升和毫升单位。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容量的度量和换算。
升和毫升是常用的容量单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非常重要。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升和毫升的关系,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提高他们的度量衡观念和计算能力。
2. 学习目标2.1 了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和用途。
2.2 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3 能够进行简单的升和毫升的换算计算。
3. 教学资源3.1 教学课件或黑板。
3.2 笔和纸。
3.3 容量量具(如量杯、瓶子等)。
4. 教学过程4.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个容量量杯,问他们知道这个量杯可以用来测量什么东西,引出容量的概念。
4.2 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通过展示一个装有1升水的容器,告诉学生这个容器里面的水是1升,引出“升”这个单位。
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个装有100毫升水的容器,告诉学生这个容器里面的水是100毫升,引出“毫升”这个单位。
解释升和毫升是容量的度量单位,升是较大的单位,毫升是较小的单位。
4.3 升和毫升的换算4.3.1 解释1升等于1000毫升,引导学生发现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4.3.2 向学生出示几个容器,要求他们估算并告诉你容器里大约有多少升和毫升。
4.3.3 让学生用容量量杯测量一些液体,并记录下容器中的升和毫升数。
然后让他们进行换算,将升数转换为毫升数,将毫升数转换为升数。
多组练习,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4.4 实际应用4.4.1 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容量问题,要求他们进行换算计算并给出答案。
4.4.2 引导学生思考容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果汁、煮饭时的水量控制等。
鼓励学生找到更多与容量相关的例子,并分享给同学。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再次强调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鼓励学生每天注意观察和应用容量单位,培养他们的度量衡观念。
6. 作业给学生布置一些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题,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计算能力。
7.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升和毫升》教案(精选3篇)
《升和毫升》教案(精选3篇)《升和毫升》篇1一、教材分析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
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单元结合现实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先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再认识容量单位毫升以及升与毫升间的进率,然后安排练习二进行一些综合练习。
主要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感受采用同意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观察生活里一些常见的盛液体的容器以及它们所采用的计量单位,认识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时间活动,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在认识升以后,教材让学生找几个常见的容器,分别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感知1升的多少。
在认识毫升后,让学生用滴管做实验,数数1毫升大约有几滴;倒出100毫升的饮料喝一喝,算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3.注意培养学生对容量的初步估计能力。
首先,注意估计方法的指导。
其次,安排丰富的估计活动,如结合1升的认识,估计常见一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少,估计现实生活里不同的容器大约分别能盛多少升水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
教学重点:1. 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
教学难点:1. 升和毫升的换算。
2. 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第一章:升和毫升的认识1. 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大小。
2.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尝试用升和毫升描述生活中的一些容积。
第二章:升和毫升的换算1. 引导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1升= 1000毫升。
2.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升和毫升的换算。
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升和毫升的实际应用1.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饮料、做饭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3.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
第四章:升和毫升的测量1. 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升和毫升的方法,如使用量筒、杯子等。
2. 学生进行测量练习,提高测量准确度。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测量任务,并记录数据。
第五章:升和毫升的综合练习1. 学生进行升和毫升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饮料的总价、做饭时的食材配比等。
3.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互相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升和毫升的情况。
3. 学生测量升和毫升的准确度和操作能力。
第六章: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1. 教师呈现几个生活中使用升和毫升的案例,如超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包装、家庭烹饪时调整食材配比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如何正确使用升和毫升,并解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3. 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第七章:升和毫升的换算游戏1. 设计一些升和毫升的换算游戏,如卡片游戏、在线小游戏等。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升和毫升》单元教材分析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
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标准》关于升和毫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含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本单元教材分四部分编排:第10页初步教学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也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第11~14页初步教学升。
先讲述计量液体有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然后通过制作与操作教学1升的实际意义。
第15~17页教学毫升。
包括什么时候要用毫升作单位,1毫升液体大约有多少,升与毫升间的进率及简单换算等内容。
第18~21页单元练习与实践活动。
在单元练习里整理有关升和毫升的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这两个单位的能力。
在《美妙的“杯琴”》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里,把数学知识和音乐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
本单元还编写了两篇“你知道吗”。
其中一篇介绍有关义务献血的知识,另一篇介绍笙、编钟、排箫等乐器。
1、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容量的概念。
容量是容器里最多能容纳多少液体的量。
为了让学生在尚未学习体积之前先建立初步的容量概念,第10页例题作了很细致的安排。
先出现直观情境,里面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茶杯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冷水壶。
然后依次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容量的含义。
(1) 学生都知道茶杯里能盛水,茶杯有大有小,能盛的水就有多有少。
例题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里的两个茶杯,说说哪个茶杯能盛的水多些。
并告诉他们,图中比较高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多,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这里是教材第一次出现“容量”这个词,注意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便于学生初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用来计量液体体积的单位。
2. 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升和毫升,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升和毫升计量液体体积。
教学内容:第一章:升和毫升的认识1. 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含义。
2. 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1升等于1000毫升。
第二章: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1. 设计一些换算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换算关系进行计算。
2. 通过小组合作或游戏方式,增加学生换算的兴趣和实践机会。
第三章: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液体容器,如饮料瓶、水壶等,并标注其容量单位为升或毫升。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的概念进行计算和解决。
第四章:升和毫升的计量练习1. 准备一些液体物品,如水、果汁等,让学生使用量筒或电子秤等工具,测量其体积并记录。
2. 让学生进行升和毫升的计量练习,提高其准确性和熟练度。
第五章:升和毫升的综合应用1. 设计一些综合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的概念进行计算和解决。
2.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竞赛方式,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的解答,评估学生对升和毫升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对升和毫升的实际应用情况。
教学资源:1. 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2. 升和毫升的换算表或卡片。
3. 量筒、电子秤等测量工具。
4. 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的题目资源。
六、升和毫升的换算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升与毫升之间更复杂的换算关系,如10毫升等于0.01升。
2. 学生能够进行较大数值的换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更大数值的换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在换算中的作用。
2. 提供一些大数值的换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升和毫升》认识毫升 教学设计1
第1单元升和毫升第2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升。
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关于升的知识吗?2.今天给大家介绍位新朋友,揭示课题:毫升(板书)二、感知、操作、体验。
(一)请看图片,细心观察:500毫升橙汁750ML洗发水250毫升豆奶100 ML酸奶……从这些图片里,你了解到什么?还有什么发现吗?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受: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
它还可以用符号“ml”表示。
(二)看一看,玩一玩,体验1毫升。
1.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生答)你们看,这是一个10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1毫升。
看了这1毫升水,有什么想法?(很少,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计量单位)2.小组活动: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
看看,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把这1毫升水倒在桌上,或你的手心里,重吗?多吗?(很少,很轻)(三)说一说,倒一倒,感受几到几十毫升。
1.这些小容器你们一定也见过。
里面各有多少毫升药水?(多媒体出示图片:针筒、盐水袋、口服液、眼药水)(介绍一下勺子的容量)2.每个小组都带来家里的小容器了吧。
请你们拿出来吧。
它们是:碗、杯子、保鲜盒。
请每个小组根据这样的要求来试一试。
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观察:水面各在哪里?3.估一估。
你能估计一下,这只碗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吗?杯子呢?你知道吗?人体每天需要的水份大约是1600毫升。
一杯200毫升左右的话,一个人,每天要喝8杯水。
保鲜盒的容量呢?猜一猜。
我们来看一看,它的容量到底是多少?4.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相信你们对家里,身边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都能进行正确的估计了吧。
相信今后你在生活中,会常常用到这个本领的。
四数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完成书上的练习(1)和(2)
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4升=()毫升2000毫升=()升
9升=()毫升5000毫升=()升
倒出100ml饮料,数一数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我自己:4口;100÷4=50ml)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二(第18—19页)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1、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
2、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
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
倒满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这么多水就是1升。
(1)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
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回家练习:用刚才认识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
分别指名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
指出: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升和毫升》教案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研究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难点:正确读取量杯和量筒液体的多少教学准备:两个高矮和粗细都不相同的杯子、两个完全相同的空杯子、两个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瓶子、量杯、量筒、一盆水、不同大小的两个玻璃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
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老师这里有两个喝水的杯子,它们的高矮和粗细都不相同,到底哪个杯子装水多呢?请你们仔细观察,帮老师找出装水多的杯子来。
:粗(矮)的装水多:细(高)的装水多:一样多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意见,可到底哪个杯子装的水多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你们有别的解决方法吗?生:可以用水做实验比较一下。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应该是无所不会,可现在老师却请自己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出来。
通过解决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又为认识“容量”打下基础】二、探究新知、实验一:认识“容量”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这样的两个杯子,现在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玩水”的实验。
要求:⑴小组同学要先讨论确定实验的方法。
⑵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要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⑶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杯子要拿好,不要让水洒到别处,不要弄湿衣服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不同的实验方法,并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方法和结果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一边演示一边说:我们组是把矮(粗)杯子装满水,到入高(细)杯子中,水都倒完了,杯子还没满,说明高杯子装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新人教版《升和毫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体验“升”和“亳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
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量杯、量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毫升和升分别用字母“L”和“L”表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品用升和毫升作单位,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播放幻灯片,指名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读幻灯片上一些物品的容量,对升和毫升产生感性认识,同时温故上节所学内容。
]
二、激趣引新
学生猜测
师:通过读幻灯片上的物品,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1:我发现有的物品用升作单位,有的用毫升作单位。
生2:我发现容量比较大的物品用升作单位,容量小的用毫升……
师:那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猜测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分组实验
师:谁的想法正确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大家看我的左手拿的是100毫升的量筒,右手拿的是1000毫升的量杯,大家猜一猜,用我这个量筒装入100毫升的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几次能够1000毫升?下面我们分组作个小实验。
师:在实验之前,我讲一下实验要求:
看清楚量筒的刻度
每次装入量筒的是100毫升,而不是装满量筒,从水槽中取水。
记录倒入的次数和每次倒后量杯中的毫升数
小心不要打碎仪器,不要伤到自己。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倒的次数,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
师:下面我们分组汇报倒的次数。
学生汇报倒的次数
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
倒了10次但是量杯中水不够1000毫升
倒了10次量杯中的水超1000毫升。
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要说明可能是倒的出现了失误,教师要说明实验要认真严密。
板书关系式
师:对很好,就是10次。
1000毫升也叫1升
所以1升=1000毫升1L=1000L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实验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1000毫升也叫1升,从而得出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
三、试一试,我能行
玩跷跷板
帮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解决问题,选对了大头儿子就可
以摘到苹果,选错了大头儿子会从跷跷板上摔下来。
000毫升=升一个开水瓶能装水3
升80毫升=毫升一瓶眼药水5
[设计意图:通过“试一试”巩固所学习的新知识弄清升和毫升之间的互相转换关系及对升和毫升的感性认识。
]
四、拓展延伸
献血
A、一般成年人,体内一般约有4升800毫升血,是多少毫升?
师:同学们,医学专家告诉我们,献血不仅仅是献爱心帮助别人,而且能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你回去也会劝你老爸去献血吗?会的请举手。
B、如果每位老爸都献血200毫升,这个老爸一共能献多少血?
购物游戏
幻灯片演示一袋酱油250毫升9角,一瓶酱油1000毫升3.2元。
1瓶酱油和几袋酱油同样多?
那种酱油便宜?便宜多少?
1瓶洗衣液有750毫升,4瓶洗衣液有多少升?
每瓶洗衣液的售价是12元,买4瓶需要多少元钱?
先让学生认真读题,清楚题中有那些数学信息,需要解
决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试着做一做,并指名说一说思路。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不断地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
五、课堂小结
师:升与毫升给你留下什么感觉?你还有什么遗憾?
生汇报
师: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认识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设计意图:由课堂延伸到生活,激发学生不断地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