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遵义的“第一”

合集下载

长征 知识竞赛

长征 知识竞赛
返回
5.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 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转 战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 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 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几军?
答:第四军。
返回
6.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成立中 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谁为总司 令,谁为总政治委员? 答:周恩来,朱德。
答案:A 5 4 3
返回
29.长征时中共中央红二、六 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将红四 方面军之第三十二军编入第二 方面军)的总指挥是谁?( ) A.贺龙 B,刘伯承 C.任弼时 D.肖克
答一方 面军部队攻占会宁城,控制 西兰大道一段,这为什么创 造了条件?( ) A.长征胜利 B.战略大转移 C.大会师 D.建立革命根据地
本次知识竞赛共分为必答题、 抢答题和风险题三项,穿插现场 答题环节。其中,必答题16道, 每题10分;抢答题30道,每题10 分;风险题7道,分值为20分或 30分。必答题和抢答题答对加分, 答错不扣分,风险题答错会扣分。
1 7
2
3
4
10
5
6 1 12
16
下一题
8 13
9
14
11
15
1.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首府是( )。 A.福建长汀 B.江西瑞金 C.江西于都 答案: B.江西瑞金
1
5 6 7 14 15 13
12
20 21 22
2
3 4 10 9
8 16
17
23 24 28
27
11 19
18 26
25 30
29
下一题
1.( )后,将党的支部建在 连上,是党领导和建设新 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三湾改编 答案:C.三湾改编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路上的最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路上的最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路上的最大转折点遵义会议是发生在1935年1月至2月期间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地点在贵州省遵义市,因此得名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红军长征路上的最大转折点之一。

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带领着几万名士兵越过了草地、山川和江河,一路向西,最后在云南省西部的峨山彝族自治县落脚。

在这段历经坎坷的路途中,中央红军死伤惨重,疲惫不堪,人心涣散,战斗力严重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需要进行调整和重组,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形势。

会议策划人与出席人员刘伯承、周恩来、朱德、张国焘、陈毅等人,是策划此次会议的重要人物。

与会人员包括了所有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中的指挥员和政治人物。

在会议开始之前,许多领导人已经意识到了红军内部存在的问题,他们决定通过会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会议内容在遵义会议上,主要讨论了红军内部的政治、组织和军事问题。

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内部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由张国焘掌握的“左倾冒险主义”观点,认为可以通过暴力和武装夺取政权;另一种是由周恩来、朱德等人掌握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观点,认为应当依靠人民群众和其他政治力量来反抗日本侵略者。

这场会议的最终结果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观点得到了最终认可,而“左倾冒险主义”观点被否定了。

同时,会议还讨论了军事组织和指挥方式的改革,决定调整军事战略,采取以游击战争为主的新战略,从而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命运。

在会议之后,中央红军积极推进战略调整和组织改革,重新统一了军队,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和士气。

影响和意义遵义会议可以说是红军长征路上的最大转折点之一。

通过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首次公开讨论了解决内部分歧的问题,确立了正确的革命路线。

同时,通过重新调整军事战略和组织结构,中央红军得以继续前行,最终到达了陕北并发起了抗日战争。

此外,遵义会议也奠定了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的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人物之一。

《长征》每章主要内容

《长征》每章主要内容

《长征》每章主要内容长征。

第一章,红军长征的起始。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为了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于1934年10月开始的一次战略性转移。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起始阶段。

红军长征的起始地点是江西瑞金,当时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围剿,形势十分危急。

毛泽东等领导人决定实施战略性撤退,开始了著名的长征行动。

第二章,长征的艰难征程。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征程。

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艰难险阻,包括崎岖的山路、恶劣的天气、敌人的围追堵截等。

在长征途中,红军士兵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始终坚定信念,顽强奋战,克服了种种困难,坚定地向着胜利前进。

第三章,长征的胜利收官。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红军长征的胜利收官阶段。

经过艰难的征程,红军最终到达了陕北,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遵义会议后,红军实现了对长征的胜利收官,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成果。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长征的历史意义。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长征的历史意义。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行动。

长征不仅锻炼了红军的意志和战斗力,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支持,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行动,它不仅是红军的艰苦奋斗,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伟大胜利。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长征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遵义会议:对于红军长征和全国革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遵义会议:对于红军长征和全国革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遵义会议:对于红军长征和全国革命都具有重要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它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军队从红军向人民军队的历史性转变,为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红军长征和全国革命两个方面阐述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

一、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不仅使红军在战略上实现了向西北转移的重大胜利,也加深了共产党对革命的认识和对马列主义的理解。

但是,在长征中,红军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尤其是在四渡赤水之战中,红军先后损失了4万余人,严重削弱了红军的力量。

因此,遵义会议成为红军长征的转折点,对红军乃至整个中国革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遵义会议中,毛泽东同志深刻总结了长征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军事问题是政治问题的集中表现”的论点,强调了军队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地位,为红军在接下来的反“围剿”斗争中维护了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

在会上,红军的军队组织、纪律严明、对待群众等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使红军在后续作战中更加稳步和谐地前进。

长征还使中央对红军的情况和发展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毛泽东同志在发给中央和各地的稿件中,提出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名言,提醒全党要重视累积和艰苦奋斗,不能依靠空话而忽略具体的实际行动,使全党进一步理解了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重要性,为共产党在后来的工作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全国革命“红军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思想对全国革命斗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红军在敌后游击作战、巧妙地采用诱敌深入等战术,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而这些战术的运用在今后的全国革命中也被推崇和运用。

遵义会议使党在全国革命中提高了对军队的领导和部署,让军队在革命中发挥更大作用。

纠正了“左”的错误倾向,坚持了群众路线,加强了党的建设,推动了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从政治思想上,遵义会议依托马列主义,进一步推动共产党对革命的认识,明确了党对革命的领导地位,扩大了党的队伍,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的四次选择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的四次选择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的四次选择作者:舒畅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13年第02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撤离,历经两年的辗转,终于在1936年10月与红二、四方面军顺利会师于甘肃会宁。

两年间,长征路线先后发生数次变化,有些是因为当时领导人决策失误而被迫改变,有些则是中共中央根据当时社会情况、敌我情况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那么这条纵穿大半个中国又承载着无数中央红军信念的红色路线,到底是怎样一步步形成并加以实现的呢?一、决定落脚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作战节节失利,5月广昌失守后,国民党的部队开始逼近中央苏区的腹地,这时红军要想在内线继续作战已经十分困难。

所以中央为保存实力,也为了继续战斗,决定将红军主力撤出苏区,实行战略转移。

那么当时中央决定撤出苏区后的目的地又是定在哪里呢?据伍修权回忆,在1934年春,李德曾经和博古提到过,要准备一次战略转移,也没说什么长征,只是准备到湘鄂西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合,在那创建新的根据地。

[1]而撤出中央苏区实行转移,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央红军命运的重大决策,至少应该在党和红军的内部进行充分讨论。

但是博古、李德对于为什么要撤出苏区、红军撤离准备去哪里等问题,始终犹犹豫豫。

一些准备工作也只是秘密地在“三人团”中进行。

据后来彭德怀回忆说:“最奇怪的是退出中央苏区这样一件大事情,根本就没讨论过。

”[2]而李维汉也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当时在苏区撤退时对于长征的计划和路线自己根本就不清楚,也没人告诉过他。

[3]。

可见红军中的许多高级干部对此一无所知,就更不用说一般指导员了。

虽然长征计划早在1934年5月开始准备,但是博古、李德依然对反“围剿”成功抱有希望,要求各主力与敌人继续拼消耗,导致主力部队遭受了严重损失。

一直到9月初对反“围剿”已经绝望后,博古、李德才开始仓促部署战略转移,并于10月初决定提前向湘西出发,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四渡赤水过程简介 四渡赤水的结果是什么

四渡赤水过程简介 四渡赤水的结果是什么

四渡赤水过程简介四渡赤水的结果是什么本文导读: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

在这次作战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

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一渡赤水遵义会议后,中革军委向各军团首长下达了《渡江作战计划》,拟定: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

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台或东入湖南同红2、红6军团会台,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

1月中旬,薛岳兵团的2个纵队8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2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3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滥板凳进攻;川军14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2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境;湘军4个师位于湘川黔边境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防堵红军东进;滇军3个旅正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桂军2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上述情况,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省泸州以西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建立新的苏区。

1月19日起,红1、红3、红5、红9军团分3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8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续永等地推进。

红军长征史料(六)长征途中著名战役 [ 3 ]四渡赤水(含遵义战役)

红军长征史料(六)长征途中著名战役  [ 3 ]四渡赤水(含遵义战役)

最具谋略的战役--四渡赤水(含遵义战役)用兵如神突出重围。

中央红军攻占遵义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

会后,在行军途中,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

随后,军委决定设置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

接着,又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调集重兵进逼遵义地区,对只有3.7万人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形成铁桶般的重重包围,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两省边境地区,局面十分严峻。

1935年1月至4月,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率领中央红军迂迴穿插于40万国民党“追剿”军之间,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河战役,巧妙地调动和打击了国民党军,使红军在长征的关键时刻从被动转为主动,不仅突破了蒋介石苦心设计的重围,更夺取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取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博主本着真实地反映历史的原则,以尊重历史的严肃态度,在该文中转载了部分史料。

例如:《朱德选集》中“关于四渡赤水战役的电报”等......一渡赤水(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摆脱被动。

为摆脱敌军,根据遵义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央红军决定迅速北渡长江,进军川西或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川西北根据地。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纵队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出发,会师北上,拟夺取土城、赤水县城,经泸州至宜宾地段北渡长江。

由于敌加强了对长江的布防封锁,红军遭川军重兵堵截,土城战斗陷于被动,赤水城战斗遭遇强敌抵抗,攻城未果。

当晚,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果断改变北上渡江计划,决定首先集中主力围歼尾追的川军4个团。

由于敌情不断变化,红军未能全歼敌人。

为避免被动,军委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古蔺南部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含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一、选择题1、在“弘扬长征精神”宣传活动中,小武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是()①遵义②瑞金③吴起镇④泸定桥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瑞金(②),向湘西前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人员损失过半;后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①),召开遵义会议。

此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④),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③)胜利会师;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因此②①④③符合题意,故选A。

2.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②①④⑥⑤③D.①③④②⑥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路线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从瑞金出发,经过湘江血战后,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1935年,红军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爬过雪山,越过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地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按时间顺序排列是①②④⑥③⑤,本题选A。

3.“……历时12个月,天上数架飞机轰炸,地下数万大军堵截,愣是用一双脚纵横万里,跨越11个省,踏出了一番天地……”文中描述的历史场景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血战台儿庄 D.解放南京【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用一双脚纵横万里,跨越11个省”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红军长征知识点总结

红军长征知识点总结

红军长征知识点总结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红军长征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红军长征参与部队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红一方面军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

1934年10月初,博古等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将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共中央机构向西转移至湖南西部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这一决定未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

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机关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瑞金、古城向西转移,由此开始了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二十四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则被留下在项英、陈毅等人领导下进行游击战,开始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蒋介石预见到中央红军的意图,在红军前往湘西的必经之路上集结大量兵力组成四道封锁线。

10月21日晚,中央红军在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一带突破国民革命军第一道封锁线,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携大量辎重沿粤赣、湘粤湘桂边缓慢西行。

11月5日至8日,突破了广东城口与湖南汝城之间的第二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前后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各战之比较

遵义会议前后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各战之比较

遵义会议前后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各战之比较A Comparison of the Battles of the Central Red Army on the  Long March Before and After the Zunyi Meeting 韩明林 孙长生/ Han Minglin Sun Changsheng摘 要:80年前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历时两年多、行程六万五千里、跨越十余个省的战略大转移。

单就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各战而言,遵义会议之前均是致于人之战,而遵义会议之后均是致人之战。

分析原因,将之智是致人或者致于人的关键;“知”是寻找战略支点的基础;“时”是任势的要点,指挥艺术就体现在对“时”的把控之上。

Abstract: The Long March occurring 80 years ago was a large strategic shift launched by the Red Army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lasted two years, covered a distance of 1,250 kilometers and crossed more than 10 provinces. As far as the battles the Red Army launched by the Red Army on the Long March are concerned, before the Zunyi Meeting, the battles were launched by the enemies. After the Zunyi meetings, the battles were launched by the Red Army. Analyzing the reasons, one can find that intelligence was the key to launching the battle or being launched in the battle. “Knowledge” was the foundation for seeking the strategic pivot. “Time” was the key point of the situation. The commanding art lies in controlling the “time”. 关键词:红军长征 各战 比较Key Words: Long March of the Red Army; Battles; Comparison 收稿日期:2016-8-29作者简介:韩明林,郯城县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孙长生,郯城县孙子兵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红军长征途中的几次重要会议

红军长征途中的几次重要会议

红军长征途中的几次重要会议作者:李璐张晖来源:《北京档案》2016年第10期1934年10月,因临时中央“左”倾错误,致使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逐渐被国民党军占领。

为了保存革命的“火苗”,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踏上长征之路。

从档案馆现存的档案史料记载中可知,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

这些会议的召开,不仅保证了红军在长征中军事战略行动方向上的正确性,使红军在危急关头转危为安,而且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军事、政治上的逐步发展与成熟,是保障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一、长征战略方向的确定: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准备向湘西进军,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长征后,因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以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领导者的错误军事指挥,使中央红军遭受巨大损失,人数锐减,虽已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但被动逃跑,代价惨重。

1934年12月,蒋介石调集黔军、桂军、湘军,配合中央军在湘黔边界布下重兵,围堵协剿中央红军。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临时决定在湖南通道县城召开紧急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

会上毛泽东主张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避重就轻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进川与红四军会合。

毛泽东的建议得到多数同志的支持和赞同,但是,当时李德、博古等中央领导人并没有采纳毛泽东的建议,继续决定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这也为以后黎平会议的召开埋下伏笔。

通道会议虽然没有就红军战略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随着军情的逐渐发展,党内许多领导人开始意识到调整红军前进方向的重要性,并初步形成战略转移的意识。

[1]通道会议的召开为以后黎平会议的顺利开展作了充分的铺垫,为中央红军第一次实现军事战略方向的转移打下了良好开端。

据档案馆史料记载,1934年12月18日周恩来在黎平主持召开会议,这是中央红军自长征以来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图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整整两年中,红军转战14个省,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红军长征的路线: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渡嘉陵江——四川茂县——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甘孜——会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各路红军相继长征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至1934年夏,湘赣各革命根据地(苏区)反“围剿”失利,苏区日益缩小,红军遭受重大损失,陷入被动境地。

1934年秋~1936年10,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相继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战略转移。

由于分别处在敌军的分割、包围之中,红军各部队长征的起始时间、地点各不相同,行程亦大相径庭。

红7军团——第一支北上抗日先遣队红7军团是长征中第一支先遣队。

1934年7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将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4年7月6日晚,由红7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委员刘英、中央代表曾洪易等率领下,从江西瑞金出发,通过敌两道封锁线,进入闽浙皖赣苏区,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比中央苏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出发时间提早了三个月,它为策应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的战略突围转移,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节点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节点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节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它在红军长征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遵义会议中,毛泽东领导了党中央,制定了新的军事路线和组织原则,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遵义会议这一节点,详细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遵义会议的重要性。

一、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红军长征是指从1934年10月开始,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的红军进行的转移行动的过程。

当时,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

国内外反动势力合谋进攻,人民生活疲惫,政治上呈分化趋势,军事上处于被动状态。

在这令人绝望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层作出了一个决策,即将红军远征至革命根据地,使这一根据地不再是局部游击战争的根据地,而成为全国的和全军的根据地。

长征开始时,红军约有8.6万人,由中央与红四方面军合并组成。

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之一、由毛泽东提拔的朱德协助指挥。

目标是远赴陕西省,组建重慶时期的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

长征总共历时370天,穿越了18个省,行程达2万多千米,中途经历了大小战斗近百次,但仍有2万余人战死,3.3万余人因疾病、失踪、被俘等原因牺牲,仅余万余人走出了长征。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

它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围堵和追击,还要应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严重的疾病。

而且,长征路线的选择和实施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政治、地理等多种因素。

这给红军的士气和组织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对其未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遵义会议的召开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生态和组织建设。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层开始认识到,党内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如领导不稳定、组织不严密、纪律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党的前途和命运,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常委会决定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以总结红军长征的经验和教训,重整党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系,明确党的新的战略和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和纪律。

遵义红军故事

遵义红军故事

遵义红军故事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转折和胜利。

遵义会议的召开,是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和自然环境的严酷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能够坚持下来,靠的就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而遵义会议的召开,正是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找出错误的原因,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思想,为红军的胜利和长征的继续奠定基础。

遵义会议的召开,对红军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阐明了军队的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指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红军的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使红军在长征途中能够更好地团结一致,顺利度过危机,最终取得了胜利。

遵义会议的召开,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转折和胜利。

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正确指导下,顺利渡过了四渡赤水,继续向西北方向挺进,最终到达了陕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等领导人提出的理论,为红军的胜利和长征的继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遵义红军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

红星照耀中国遵义会议的故事

红星照耀中国遵义会议的故事

红星照耀中国遵义会议的故事
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

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市举行,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长征后期的战略和领导权问题。

这次会议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遵义会议的召开背景是红军在长征途中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主力部队遭受了重创,形势非常危急。

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战略方针,强调了党的领导地位和军队的独立性。

这一战略方针的提出对于红军的后续行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标志着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还对党内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评,强调了正确的革命路线和领导方式。

会议期间,周恩来、张闻天等领导人也就党内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终形成了对党的重大决策。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党在长征途中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思想和政治斗争,也为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
被视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胜利。

遵义会议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革命者,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

遵义会议会址简介100字

遵义会议会址简介100字

遵义会议会址简介100字
摘要:
一、遵义会议背景
二、遵义会议会址简介
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正文:
【一、遵义会议背景】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我国贵州省遵义市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为了解决党内路线斗争和军事指挥问题而召开的。

在此之前,红军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党内关于军事路线和领导权的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遵义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纠正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二、遵义会议会址简介】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原为黔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

这座建筑始建于20世纪初,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遵义会议会址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包括主楼和两侧的厢房。

1982年,遵义会议会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

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逐步发展壮大,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和全国解放。

长征第一章概括200字

长征第一章概括200字

长征第一章概括200字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追击,从江西井冈山出发,经过艰苦的跋涉,最终到达陕北的一次伟大战役。

长征第一章主要发生在1934年10月至11月期间。

在这段时间里,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强大压力和追击,他们采取了决策,决定进行战略转移,以保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长征第一章的概括可以分为三个关键点。

首先,红军在离开井冈山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战斗和行军,包括与敌军的交战和渡过险恶的江河。

这些战斗和行军考验了红军的毅力和战斗力,也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

其次,长征第一章中,红军面临着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如崇山峻岭、沼泽湿地和恶劣的气候。

红军必须克服这些困难,艰难地穿越险峻的山脉和河流,同时要保持战斗力和士气,确保部队的整体安全。

最后,长征第一章的重要事件是红军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封锁,顺利到达了贵州遵义。

在遵义会议上,红军进行了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整顿,为后续的长征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长征第一章是红军从井冈山出发,经历了一系列战斗、行军和困难环境的阶段。

红军在面对敌军追击的同时,坚持战斗,最终成功突破围困,到达了遵义,并在那里进行了重要的整顿。

这一章节为长征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展现了红军的坚韧和顽
强精神。

遵义长征故事

遵义长征故事

遵义长征故事遵义是红军长征途中十分重要的地区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那里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整个中国革命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

那你知道遵义长征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遵义长征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遵义长征故事:智取遵义城过了乌江,遵义城就在眼前。

指挥员刘伯承仔细观察了地形,把红二师第六团的政治委员王集成喊来,交代了夺取遵义的任务。

原来,离遵义城30公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深溪水。

敌人在那里留了一个营的兵力,相当于遵义的外围防守点。

前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营都可以很快得到消息,报给城中的敌人,就像蜗牛的触角一样。

刘伯承仔细叮嘱:“你们团的任务,就是要斩断城中敌人的‘触角’。

但要秘密进行,不要让敌人知道,否则给遵义守敌通了消息,就会增加我们攻城的困难。

”他强调说:“现在呀,我们是既要求打胜仗,又要求伤亡少,还要节省子弹。

所以就要多用点脑子啰!”政委王集成坚定地行了个军礼,:“请指挥员放心,我们一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敌人全部消灭,一个不留!”“好!”两个人正说着,参谋长送来了一份电报,原来是朱德总司令为了配合他们打遵义城,又派来了一个团,并且让三军团支持他们,阻止敌人派来的援兵。

刘伯承不禁喜上眉梢(shāo)。

“这下可更好了!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还有一个师来跟我们共同作战,拿下遵义不在话下!”王集成说:“指挥员放心,王家烈的双枪兵我们领教过,保证没问题!”天上忽然下起了雨,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

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红六团在刘伯承的率领下出发了。

大雨虽然给队伍行军增加了困难,但也让敌人放松了警惕(tì)。

刘伯承下令让大家快速行军,到敌人的营房里避雨去。

深溪水的敌人还以为下着大雨不会有情况呢,一个个尽情玩乐起来,打起了麻将、牌九,玩到午夜才睡下,连哨兵都没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发行了苏维 埃币
为了贯彻落实黎平 会议的决议,以遵义为 中心建立根据地,苏维 埃国家银行行长毛泽 民、支部书记曹菊如向 党中央请示并建议:立 即发动群众,清查和没 收地主、官僚、反动军 阀盘剥来的资财,用以
救济贫苦百姓并增加苏 维埃国家银行的资金储 备,获得了批准。仅桐 梓一县,红军就缴获30 多万银圆。
故事•鑒金岁月
红军长征在遵义的“第一”
O老王
1934 年 10 月 10 0 , 中央红军和党中央从江 西瑞金等地岀发,开始 了战略转移,红军强渡 乌江后,中共中央和中 央红军在遵义召开了著 名的遵义会议,同时, 前前后后、来来回回攻 打娄山关,四渡赤水, 在遵义一带滞留了三个 多月的时间,留下了几 个鲜为人知的“第一”。
此后,红一、三军 团采用正面牵制、两翼 包抄的战术,歼敌一 部,余敌如惊弓之鸟,仓 皇南逃。红军乘胜向遵 义方向追击,29日晨, 重新占领遵义城,又夺 回了老鸦山制高点,至 此遵义之战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后,中央 红军决定撤出遵义,苏 维埃国家银行贴出布
16
SX事•鑒金岁月
告,通知社会各界人士 持苏维埃币到指定地点 兑换银圆。18日,国家 银行工作人员在闹市区 丁字口、万寿桥、狮子 桥等地,摆上银圆及布 匹、棉纱、粮食、食盐 等货物,通宵达旦让群 众兑换或选购,维护了 苏维埃币的信誉,维护 了党和红军的信誉,避 免了群众受损失。
东告诉大家,以后还会 有机红军将士非常感动。
在遵义休整的12天,干 部休养连李坚贞、王泉 媛、阚士英、李伯钊和 “红军之友社”编排节 目,为群众进行文艺演 出,形成了军民融合欢 洽的氛围。在一次演出 结束后,当即有500多名 青壮年参加红军。在遵 义期间,由于恢复了群 众路线,红军在群众中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 作,中共得到了人民群 开众的热烈拥护,红军在 应
2月28日10时许, 吴奇伟率国民党军五十 九师韩汉英部、九十三 师唐云山部向老城进 攻,王家烈率黔军向遵 义新城进攻,红一、三
军团与敌激战于遵义城 外红花岗、老鸦山、碧 云峰一带。敌人向红十 一团阵地红花岗阵地发 起冲击,红军英勇奋 战,打退了敌人的猛烈 进攻。28日下午,敌九 十三师唐云山部加入战 斗,组织猛烈的炮火, 轮番冲锋,还有两架飞 机助战。战斗进行得异 常激烈,阵地几易其手。
第一次受到群众热 烈欢迎
经过近三个月的作 战和艰苦跋涉,中央红 军到达遵义。一路上,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反动 宣传,红军每到一地, 老百姓几乎都早已逃走 或藏匿了;而在遵义, 红军却受到老百姓的热 烈欢迎。
当天中午,欢 迎的人群从四面八 方涌向南门关丰乐 桥的接官亭一带, 百姓们摆设香案, 准备了鞭炮和锣鼓等, 肃立迎候中央红军。下 午3时许,毛泽东、周恩 来、朱德等中央首长, 率红军部队进入南门 关,在群众的欢呼声中 驱马至桥头下鞍,与群 众代表一一亲切握手, 然后在群众簇拥下缓缓 入城,沿途向夹道欢迎 的群众频频挥手致意, 经丁字口过万寿桥,入 老城小十字到府衙门 前。由于人多场地小, 不少群众为了能亲眼看 见毛泽东、朱德等人的 风采,还爬上附近的墙 头观看。许久,欢迎的 人群迟迟不愿离去,毛泽
老 年
15
杭事•鑒金岁月
遵义地区扩军5000余人。
第一次享受了电灯 桐梓县位于川黔大 道的必经之路,自古就 有“川黔锁钥”之称, 而且煤炭资源丰富。当 时还修通了桐梓到重庆 的公路和桐梓至省会城 市贵阳的公路,这两条 公路后来成为抗战时期 重庆一贵阳一昆明一缅 甸的重要交通线。桐梓 县城还建有发电厂。 1935年1月9日,红 四团攻占娄山关,乘胜 向桐梓进攻。红军到来 之前,桐梓的富豪显贵 们早已收拾细软、金银 财宝,逃亡成都、重 庆,留下一栋栋洋气的 小洋楼。红四团攻占县 城后,决定在富豪显贵 们的洋楼里宿营。战士 们进入洋楼,意外发现 竟然还有电灯。红军战 士大多数来自农村,没 有见过电灯,他们好奇 地拉拉灯绳,可是电灯 没有发光。原来,黔军
在逃走之前抢走了电厂 运煤的汽车,电厂没有 了汽车,拉不来煤,发 不了电。这怎么行?同 志们兴致勃勃等着晚上 看电灯是什么样子呢, 再说城里的居民也急需 照明呀!在当地群众的 帮助下,耿颱派人找到 了躲起来的电厂老板, 向他讲解了红军的政 策。电厂老板表示愿意 发电。战士们不顾疲 劳,用了两三个小时就 把煤拉来了。过了不 久,电灯果然亮了起 来,战士们度过了一个 明亮的夜晚。
第一次最大的战役 胜利
遵义会议采纳刘伯 承和聂荣臻的建议,决 定到成都的西北或西南 去建立革命根据地。与 此同时,蒋介石重新调 整部署,40多万国民党 军队向遵义压过来。 1935年1月29 0 ,中央 红军分别从土城浑溪口 和赤水元厚渡口一渡赤 水,到川黔滇三省交界 的地方进行休整。2月5 日到90,中央政治局先 后在云南省威信县扎西 镇的水田寨、花房子、
1935 年 1 月 12 H , 苏维埃国家银行开业。 国家银行以打土豪征收 来的布匹、银圆及遵义 紧缺的大量食盐作为发 行货币的保证,正式发 行了苏维埃币,也称 “红军票”,有壹元银币 券(1934年版)、伍角银 圆辅币券(1933年版)、 贰角银币券(1934年 版)、壹角银币券(1932 年版)、伍分银币券 (1932年版)。以上五种 银币券均有毛泽民亲笔 签名,用于防伪。苏维 埃币设立了多个兑换 点,群众用银圆或其他 物品兑换成苏维埃币 后,能购买廉价的食 盐、布匹等,苏维埃币 深受群众的喜爱。
大河滩和四川省叙永县 的石厢子召开了 “扎西 会议”。此时敌人把兵力 全部调向川黔滇地区, 遵义兵力空虚。中央决 定二渡赤水,攻打遵 义。中央军委命令彭德 怀统一指挥红一、三军 团,发起遵义战役。2月 24 0,红一军团攻占桐 梓县城。26日,红三军 团第十三团向娄山关发 起攻击,与黔军杜肇华 旅展开激战,占领娄山 关关口。敌人不甘心失 败,在督战队的逼迫下 重新向娄山关进击,红 军伤亡很大。紧接着红 十二团接替红十三团攻 击,此时红十一团和红 十团已经绕过娄山关, 到达板桥,切断了敌人 向遵义方向的退路,敌 人仓皇溃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