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内容
意义 1.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毛 泽 东 周恩来 王 稼 祥
张 闻 天
朱 德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提示:可从会前红军的处境、会上的重大决议、会议产 生的影响、会后的战争形势四个方面分析)。
(2)突破湘江: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败仗是湘江战役。1934年 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 下,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红军 从长征开始时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3)强渡乌江: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通 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防线。 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投食。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 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到多 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占领 遵义城。
彝海结盟
红军在彝族区的标语“红军不杀 番人”
中国工农红军在彝族区颁发 的布告
(8)爬雪山、过草地
爬雪山
过草地
最早跨越松潘草地的是红军右路军先头 部队第三十军的二六三团、二六五团和二六八 团。1935年8月18日在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 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 进入松潘草地,为右路军穿越草地北上开路。 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接壤 ,纵横几百公里,海拔3000以上。年平均气温 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谈谈红军长征给你的启示
1、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 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 雄主义的精神。
2、学会正确处理外因与内因问题, 要善于从内因即自身寻找问题,这 样一个人才会成熟、长大。
长征及遵义会议

长征(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2、介绍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
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
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张部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
长征和遵义

二、六军团长征从1935年11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湘
鄂川黔苏区,经湖南、湖北 、四川、贵州、云南、西康,在甘孜与由中央红军九军团 改编的32均合编为二方面军后,经甘肃、宁夏,终点是陕 甘苏区。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 “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 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势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 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 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而又 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三:遵义会议内容
遵义会议主要作出四项决定:1.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 泽东为政治局常委。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3.常委中再进行适 当的分工。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 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 负责者。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协助者; 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 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任团长。
长征经历的我国国土
省份 山脉 河流 江西(赣)、 福建(闽)、 广东(粤)、 湖南(湘)、 广西(桂)、 贵州(贵或 黔)、 云南(云或 滇)、 陕西(陕或 秦)、 四川省(川 或蜀) 、西藏(康) 等 翻过的山有 18座,主要 有:五岭山 地的越城岭, 云贵高原的 苗岭、大娄 山、乌蒙山, 横断山脉东 部的大雪山、 夹金山、邛 崃(qiónɡ lái) 山,以 及岷山、六 盘山等 渡过的大河 有24条,主 要有江西的 章水、贡水、 信丰水;湖 南的潇水、 湘水,贵州 的乌江、赤 水河,云南 的金沙江, 四川的大渡 河、小金川、 甘肃的渭水 等。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03

教
学
目
标
课题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授课时间
2018.1.12
课时
第五课第3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
三(2)
教学目
标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会宁会师(1936.10.22)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的基干力量(那些剩下的红军,接受了重重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了所以他们成为了日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党和军队的主要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936.10——2016.10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在这样的情况下,“左倾”错误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蒋介石又调集了十倍于我的敌军对红军实施围追堵截,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改道贵州,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解放了遵义。
三、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1935.1)
1.假如你是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初期军事斗争的红军战士,请你谈谈自己对即将召开的会议寄予的希望。这次会议能否满足战士们的愿望呢?
教
学
效
果
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正面评价;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纪念红军胜利80周年),教育学生传承长征精神,注重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教育。
教师:1——4次反“围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胜利;第五次,(博古、李德)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失败。战争胜败,不在于力量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术方针。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PPT课件

1935年6月 红一、红四方面军
懋功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吴起会师
1936年7月 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 甘孜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会宁会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0年10月2日
4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后期:胜利会师
意义: 2020年10月2日 长征是宣言书、宣传书、播种机 2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纠正“左倾”错误
主要内容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成立了三人军事领导小组
意义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020年10月2日
3
红军会师情况
时 间 会师部队
会师地点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7
浙江省义教第四册社会第24章第二节课件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03年5月22日
2020年10月2日
1
红军长征
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时间地点: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
初期
突破四道封锁线,损失过半 改向贵阳,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四渡赤水河 强渡金沙江 经过 中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夹金山)
过草地(毛儿盖)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七律.长征》
歌中讲述的是那一历史事件?
红 军长 征与遵义会 议
红军为什么长征? 遵义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分别是
什么?
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是什么? 红军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项目 次数
时间 1930.10 1931.4
军队人数对比
长征精神:不畏生死,勇往直前,不畏 艰险,团结互助、先人后已、乐观主义 精神。
小结
为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我们一起来重走 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之路。
四渡赤水河 遵义会议 瑞金 (1935.1转折) (1934.10开始)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跳出敌人 的包围圈) 甘肃吴起镇会师 (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 爬雪山、过草地
1936.10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长征结束
会师楼(甘肃会宁)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在长征胜利后到达陕北时的合 影(1936)
艰苦卓绝的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
产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
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选择题
1、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人数比例
领导人
反剿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10万 20万
4万 3万
约2.5:1 约7:1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931.7
1933.2 1933.9
30万
30万 50万
3万
7万 8万
约10:1
约4:1 约6 :1 博古 李德
胜利
失败
战争胜败,不在于力量悬殊, 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术方针。
2.5.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毛 泽 东
七 律
过岷桥水磅逶千不五
后
山
横
拍
礴
迤
山
怕
年 十
长
尽千铁云走腾只远月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③这次 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图说历甘史
肃
吴起镇
吴起镇会师
陕
1935.10
黄
过草地
西
爬雪山 大
腊子口
草地 毛尔盖
西 会宁会师 1936.10
福
瑞金 .
1建934.10央
红军开始
广西
长征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贵州遵义
◇内容:①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遵义会议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 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①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长达四年的“左”倾错误 ②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1、红军长征的原因:
红军和根据地 的存在和发展,使 国民党统治集团感 到震惊。从1930年 10月起,蒋介石集 中重兵,向南方各 根据地的红军发动5 次大规模的“围剿。 红军在反“围剿” 中,前四次取得胜 利,第五次失败。
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表
项目 国民党军队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在长征胜利后到达陕北时的合影
(1936)
会师楼(甘肃会宁)
第四讲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第四讲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正当红军反“围剿”斗争胜利发展的时候,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开始在各革命根据地推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坚持正确主张的领导人受到排挤和打击。
1933年初,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全面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导致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中国革命又一次受到严重挫折。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军事领导,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领导红一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并进行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最后胜利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称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并载入史册。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形势和“左”倾错误的危害长期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一直企图把中国东北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并以此为基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1931年9月18日,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
这一事件史称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很快掀起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中国东北,从1931年l0月开始,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
其中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统率驻军于当年11月所进行的嫩江桥抗战,是一次有重要影响的较大规模抵抗。
义勇军的斗争,给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从而开始了中国人民武装抵抗日本侵略的艰苦历程。
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侵占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整个东北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发动对上海闸北地区的进攻,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将士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指挥下,进行了英勇的淞沪抗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占遵义(1935年1月,转折点)
•河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过雪山草地
•与刘志丹的陕北红军在吴 •起镇会师(1935年10月) •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 •红一、二、•江四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江
西 •瑞金 •1934.10.
建福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 ②1933年10月,蒋介 石调集50万军队,对 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 第五次“围剿”。由 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 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 德推行“左”倾错误 主张,导致红军的第 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央革命根据地形势 危急。
PPT文档演模板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④1935.3.21~22,四渡赤水河,再渡乌江,直逼贵阳。 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前来”保驾“。红军趁云南兵 力空虚之际,在贵阳附近突然转向西南,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 调头北上,向金沙江挺进。
• 第三,在军事路线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
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以及阵地战的错误战术;
• 第四,在组织路线上,推行宗派主义,对党内持不同意见的
同志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PPT文档演模板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2.长征过程:•在图2—74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中找到。
•瑞金 → 冲破四道封锁线 → 强渡乌江 → 解放遵义城 (召开遵义会议) → 四渡赤水 → 巧渡金沙江 → 强渡 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翻雪山、过草地 → 陕北吴起镇会 师 → 三大主力甘肃会师。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30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PPT文档演模板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PPT文档演模板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第3课 时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PPT文档演模板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红军长
征
•1.背景:
•知识梳理
• ①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从 1930年开始,国民党调集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多 次“围剿”,企图消灭红军,但均遭失败。
约6:1 博古 李德 失败
PPT文档演模板
•红军反“围剿”胜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战争胜败,不在于力量悬殊,而是取 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方针。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王明
•秦邦宪
•李德[奥托·布劳恩]
•1904.4~1974.3.27
•1907.6.24~1946.4.8
•1900.9.28~1974.8.15
②1935.2.18~19,二渡赤水河,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 再占遵义。蒋介石急忙调兵,妄图把红军消灭在遵义、鸭溪一 带狭窄地区。为迷惑和调动敌人,毛泽东率红军突然北进。
③1935.3.16~17,三渡赤水河,再入四川古蔺地区。蒋 介石误认为红军主力又要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再次调 大军在川南长江沿线布防。
路线发展到顶点,主要错误是:
• 第一,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
线,把反帝反封建和反资产阶级并列,将处于中间阶层的民族资产
阶级和富农列为打击对象;
• 第二,在革命道路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
工人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的主要任务,要求红军采取“积极
进攻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PPT文档演模板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王明博古“左”倾路线的错误
• 1931年至1934年,远在万里之外的共产国际凭空想象、错误
地指导中国革命,在他们的支持下,从苏联学习回国的教条主义者
王明、博古取得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他们披着“马列主义理论”
的外衣,实行了违背中国国情的“左”倾路线,到1934年“左”倾
PPT文档演模板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 • •
•
•
康西
•甘
•三军会师会宁
•1肃936.10
•吴起镇
•1935.10. •黄 •陕
•西
•腊子口
•草地
•大
•毛盖
•渡 •雪山 •四 川
•泸定
桥
•河
•安顺
场
•长
•赤
•1935.1.
湖
•金
•水
•遵义 贵
南
•沙 •江
•贵阳
•州
•1934年10月瑞金(开始) •突破四道封锁线
•原名陈绍禹(一说玉) •化名博古(俄语“上帝”音译) •又名华夫 曾用名李特罗夫
•安徽金寨县(今属六安市)人 •江苏无锡城内中市桥巷人
•德国慕尼黑人
•中共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之一 •共产国际派中国红色政权军事顾问
• 由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的“左”倾
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战役。1935年2月26日至28日,中央红军在贵州遵义地区击
溃、歼灭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占领的
最大城市。 PPT文档演模板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四渡赤 水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 ①1935.1.29,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蒋介石急忙调重 兵封锁长江,以防中央红军与川陕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合。结 果红军立即调头向东。
•广 西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开始: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
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1P9P3T文4档年演模板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红军了长征向与西遵义突会议围的漫漫征途。
•突破湘 江
PPT文档演模板
•在图2—74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中找到湘江。
PPT文档演模板
•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 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 的防线。若红军继续西进,无 异虎口投食。 •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 提出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 得到多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 江,占领遵义红军城长征与。遵义会议
•遵义战 役
•1935年时的贵州遵义城
•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战役是遵义
项目 次数
时间
军队人数对比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人数比例
领导人
反剿结果
第一次 1930.10 10万
4万 约2.5:1
第二次 1931.4 第三次 1931.7
20万 30万
3万
约7:1 毛泽东
3万 约10:1
胜利
第四次 1933.2 30万
7万
约4:1 周恩来 朱德
第五次 1933.9 50万
8万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败仗是湘江战役。1934年
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
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红军从长
征开始时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PPT文档演模板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强渡乌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