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精品PPT

合集下载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_开辟新的发展道路PPT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_开辟新的发展道路PPT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_开辟新的发展道 路PPT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_开辟新的发展道 路PPT
1. 能简述 家的含 义、家 庭关系 的确立 方式、 家庭的 功能; 2. 能总结 中华文 化中“ 家”的 意味; 3. 能明确 “孝” 是中国 家庭文 化中重 要的精 神内涵 ,能举 例如何 孝亲敬 长。 4.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只有学好更 多的知 识,才 能为社 会作出 更大的 贡献 5.实践更重要,没有实践经验,书本 知识学 再多也 没有用 ,青少 年要勇 于探索 和实践 ; 6.空谈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实干的 都是些 头脑不 灵活的 人,实 干不如 巧干; 7.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热爱劳动、 奉献社 会是大 学毕业 以后的 事; 8.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 意识。 面对不 太平的 世界, 我们要 对危害 国家利 益、威 胁国家 生存和 发展的 行为时 刻保持 警惕;
பைடு நூலகம்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PPT课件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PPT课件

1935年6月 红一、红四方面军
懋功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吴起会师
1936年7月 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 甘孜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会宁会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0年10月2日
4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后期:胜利会师
意义: 2020年10月2日 长征是宣言书、宣传书、播种机 2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纠正“左倾”错误
主要内容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成立了三人军事领导小组
意义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020年10月2日
3
红军会师情况
时 间 会师部队
会师地点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7
浙江省义教第四册社会第24章第二节课件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03年5月22日
2020年10月2日
1
红军长征
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时间地点: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
初期
突破四道封锁线,损失过半 改向贵阳,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四渡赤水河 强渡金沙江 经过 中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夹金山)
过草地(毛儿盖)

2.5.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课件)

2.5.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课件)
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 治局常委。 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 人军事指挥小组。
3.意义:
①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 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第一代中央 领导集体。 ②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探究:结合上述评价,说说长征的意义。
长征时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 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 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长征一完结, 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
“长征是中国人民重要的精神财富” ──英国中国问题专家 迪克·威尔逊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中,中将以 上的共254人,其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七律·长征》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过岷桥水磅逶千不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 尽千铁云走腾只远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国民党军队 10万多 20万 30万 30多万 50万
中央军队 4万多 3万多 3万多 7万多 8万多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摘自陈靖《湘江黔山》
彝海结盟
中国工农红军在彝 族区颁发的布告
红军在彝族区 的标语“红军 不杀番人”
爬雪山
夹 金 山 和 青 衣 江
中央红军最早翻越大雪山(夹金山)的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 四团。他们于1935年6月12日翻越夹金山,下午在达维附近同红四 方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七十四团胜利会师。
红 军 长 征
历史意义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7张ppt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7张ppt

过雪山草地
一、四渡赤水

影响 打乱了敌人的 追剿计划


红军四渡赤水
二、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影响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三、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遵义会议
影响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四、长征的艰难
观察以上图片,想一想红军在长征途中会遇到那些困难? 1、敌人的围追堵截2、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 一望无际的草地。3、缺少粮食给养4、内部矛盾斗争。
课堂练习
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 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 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 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 B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 2、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 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 ) D A.四渡赤水 B.过雪山草地 C.渡过金沙江 D.井冈山会师 3、毛泽东创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一诗句集中体现了红军的 ( ) D A.艰苦朴素精神 B.盲目乐观主义精神 C.敢于创新精神 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央政府 所在地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图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 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 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 派对中央革命连续进行了四 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国民党在中央苏区修筑的雕堡
二、第五次反“围剿”
五、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会址
1964年毛泽东题字
时间 地点 会议形式
1935年1月 遵义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2.5.1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课件

2.5.1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课件

一、长征的开始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随着根据地的壮大发展,敌人十分惊 请说出四次反“围剿” 恐,从1930年10月—1933年春,连续对 的领导人及作战方针。 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反革命“围剿”。一 Nhomakorabea长征的开始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 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 敌强我弱 主观: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知识巩固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C A.敌人的力量强大 B.武器落后,敌众我寡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
2.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放弃 去湘西转向( A ) A.贵州 B.广西 C.云南 D.江西
3、红军长征起止时间是(
B

A、1933年10月——1934年10月 B、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C、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4、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 是因为( A ) A、确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 C、取得了对蒋介石军事上的胜利 D、停止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
(2)从长征路线图中找到瑞金、遵 义、吴起镇、会宁四个地方。
红一方面军
四、长征的历史意义
“(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 也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 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 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 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 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 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深远 地影响世界事迹的事件了。” ————李尔伯(美)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24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24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A.强渡乌江 C.渡过金沙江
B.攻克遵义 D.会宁会师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6.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其中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的地点应该是( D )
A.A C.C
B.B D.D
7.(跨学科·音乐)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会师 歌》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转战的历史,如歌词中三大主力军 胜利会合的地点是( A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A.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B.长征前,红四方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江西 C.红二方面军途经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到会宁 D.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变得机动灵活
14.(2023·湖北武汉)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 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 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 座海拔4 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 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A ) A.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
开的伟大意义
家国情怀:了解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红军的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瑞金
生死攸关
吴起镇
围剿 毛泽东
核心概念梳理
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期间,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分别从长江南北各 苏区撤离,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余里,因此长征又 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1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略转移”是什么。 (1分)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主要原因。(2分)

人九第五课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共17张PPT)

人九第五课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共17张PPT)
第五次“反围剿” ;
湘江战役、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 吴起镇、会宁会师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吴起、会宁会师
(1)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2)甘肃会宁会师:(胜利标志) 1936年10月 红一、二、四方面军
长征开始: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 005 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 ,布置新的防线。若红 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 投食。在这危急关头, 毛泽东提出弃湘西、取 贵州的主张,得到多数 瑞金——中国工农苏维埃政府旧址 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 ,占领遵义城。 3.遵义会议
1.瑞金
2.湘江战役 冲破四道封锁线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国民党发动 多次“围剿 ”活动
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 红军长征
瑞金 → 冲破四道封锁线 → 强 渡乌江 → 解放遵义城(召开遵 义会议) → 四渡赤水 → 巧渡 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 定桥一翻雪山、过草地 → 陕北 吴起镇会师 → 三大主力甘肃会 师。
胜利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途中,红军穿越数十年来没有一支军队 经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突破国民党中 央军和10个地方军阀武装的围追堵截, 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 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中牺牲的营以上干 部超过数百人,牺牲的战士就更多了。 红军过草地时,一次就有七八百红军战 士饿死在草地上。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22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22张PPT)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4年 转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二七惨案、 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折 点
由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 建立新中国
读图说史
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图一、图二中分别召开的是 哪次会议?请分别说出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敌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1933年
分散兵力


50万
10万 博古

1934年
李德
进攻冒险
失 败
防御保守
问题: 1.请你根据材料预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 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依据: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 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1932年
军队人数 敌我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领导人 毛泽东
第四次 1933年 5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战略战术 结果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胜利 各个击破
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泽东制定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
问题:根据材料指出前四次反“围剿”红军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4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易错点: 1.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遵义会议 2.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长征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 的阳光 ,它蕴 涵着一 种神奇 的力量 ,可以 使人世 间所有 的烦恼 都焕然 冰释。
跳出了敌人的包 围圈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彝海结盟
红军在彝族区的标语“红军不杀番人中”国工农红军在彝族区颁发的布告
摘自《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毛泽东于1935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 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 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 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 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 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 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 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 省。
10.作为中国绘画重要画科的山水画 ,东晋 已经产 生,在 南朝和 隋唐得 到较快 发展, 五代和 宋代则 迎来了 其发展 的黄金 期,其 后山水 画又进 一步得 到发展 。

11.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 开先哲 时贤的 成果另 起炉灶 ,而是 要站在 前辈的 肩膀上 一步一 个脚印 地前进 ,并努 力超越 前人。
中央红 军兵力
领导人
红军对策
红军 歼敌数
第一次 (1930.11—1931.1)
10万
4万
1.5万
第二次 (1931.3—5月)
20万
3万
毛泽东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3万多
第三次 (1931.7—9月)
30万 3万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3万多
第四次 (1933.2—3月)
周恩来 50万 7万 朱德
3个师
蒋介石哀叹“此次挫折,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 唯一之隐痛!” ——第四次围剿失利
1)时间、地点:1935年1月;遵义 2)内容:
1.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意义:
1.结束了支配党中央4年的“左”倾错误思想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冲出重围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 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 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 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 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 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
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 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冲出重围
四渡赤水
打乱敌人的 追剿计划
四渡赤水
巧渡金 沙江
强渡大渡 河、飞夺 泸定桥
跳出了敌人的包 围圈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 “强渡大渡河”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 次著名战斗。
•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 在长征中曾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 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从而在 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 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由此可见:战争的胜负,关键不在于力量的对比, 而是取决于正确的战略战术.
二、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直接原因)
客观: 敌强我弱 主观: 博古、李德等
“左”倾错误主 张(根本原因)
带引号的“左”倾表现为脱离社 会现实条件,急于求成,主观地
王夸客大观明革困命难力,量采,取轻盲视动敌的人冒李力险德量的和行
胜利会师
(1)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2)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红军翻过的山有18座:
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大娄山、 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大雪山、夹金山、邛崃 山、岷山、六盘山、蓝山、大凉山、芦山、终南 山、罗山、名山、井冈山、岷山、英山。
(3)强渡乌江
乌江两岸山势刀僻斧削,江 水湍急,人称乌江天堑。有 “横走天下路,难过乌江渡 ”的说法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 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 防线。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 虎口投食。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 出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 到多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 占领遵义城。
(4)遵义战役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军队100万人,对各革命根 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以五十万人重点 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德国人李 德到达中央根据地,把持了红一方面军的指挥权,最初 主张全面出击,御敌于革命根据地之外,以阵地战取代 运动战和游击战,同优势的敌人死打硬拼,犯了冒险主 义错误;进攻受到挫折后,他们又分散兵力,处处设防 ,节节抵御,犯了保守主义错误,使得红军处处被动, 到处挨打,损失惨重。红军奋战一年,没能打退敌人的 “围剿”,处于危险境地。
四渡赤水
打乱敌人的 追剿计划
一渡赤水 放弃渡江 游弋扎西 二渡赤水 避实击虚 拿回遵义 三渡赤水 放弃遵义 假装北上 四渡赤水 回师贵阳 巧渡金沙
比较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和四渡赤水,说说党和红军的 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遵义会议前革命形势极端危急: “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指挥 (全线出击、分兵把守、携带辎重、阵地决战)
花絮:巧渡金沙江的过程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 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 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 。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 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 里捞出了两条破船。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 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 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 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
遵义会议后长征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运动歼敌、声东击西、轻装上阵、机动灵活)
发生转变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实 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冲出重围
四渡赤水
巧渡金 沙江
打乱敌人的 追剿计划
四渡赤水
跳出了敌人的包 围圈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 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 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 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 ,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 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 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 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1.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 的古代 建筑物 就好像 是由石 头堆积 出来的 历史书 。不 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欧洲,不适用于 中国古 建筑。
2. 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 土和木 为主要 材料的 中国古 建筑留 存至今 的并不 多,以 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 这种建 筑的实 物。
红军长征渡过24条河流,主要有:
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 湘江: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 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赤水河: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 划 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吴起镇
1935年10月
1935年时的贵州遵义城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战役是遵义 战役。1935年2月26日至28日,中央红军在贵州遵义地区击 溃、歼灭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占领的 最大城市。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的合影
张 闻 天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历 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到1930年夏,全国已 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 村革命根据地,分布 在十几个省,革命武 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面对革命根据地和红 军的发展,使国民党 统治集团感到惶恐不 按。蒋介石为了消除 “心腹之患”,便大 举“围剿”红军和革 命根据地。
一、反“围剿” 粉碎蒋介石的四次“围剿”
时间
国民 党 兵力
00中5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 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 中国革命的精华。——毛泽东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 将帅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 222人参加过长征。
8.如今,我国的传统节日已基本失却 了早先 的信仰 内核, 但许多 传统节 俗活动 仍存活 在民众 的生活 中,在 传承中 发展变 化,从 内容到 形式都 更加丰 富多样 。

9.人们借助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汉代画 像石可 以对汉 代社会 ,甚至 对先秦 文化也 有所了 解,可 以直观 感受伏 羲女娲 的神话 传说和 荆轲刺 秦王的 历史故 事。
3. 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 发达, 一直到 明清时 代,在 技术条 件完备 且有需 求的 情况下,石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 。

4.多样性意味着差异,我国的民族多 样性决 定了以 民族为 载体的 文化的 多样性 ,这种 文化的 多样性 也意味 着各民 族文化 的差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