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合集下载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 版权所有红军四渡赤 水
四渡赤水的意义是什么?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的意义是什么?
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 版权所有-
强渡大渡河
- 版权所有-
过草地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巧渡金沙江
强渡乌江
- 版权所有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 三大主力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 红军到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吓倒滇军 拖死湘军 脚踏川军 打倒中央军 英雄是红军
大渡河渡河英雄雕像
- 版权所有-
爬 雪 山
- 版权所有-
红军战士翻越雪山

- 版权所有-



红军某部翻越雪山时,发现有许多 冻僵战友的遗体被埋在雪里,有一只胳 膊伸出雪堆,拳头紧握。他们掰开一看, 里面是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 “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 党。”
广西 ⑤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4、10
根据地 封锁线 湘江
四渡 赤水 过草 地
1936、10)
原因 红军 第五次 反“围剿”失 败 中央革命 突破四道 突破 渡过 经过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巧渡金沙江
强渡乌江
- 版权所有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内容
意义 1.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毛 泽 东 周恩来 王 稼 祥
张 闻 天
朱 德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提示:可从会前红军的处境、会上的重大决议、会议产 生的影响、会后的战争形势四个方面分析)。
(2)突破湘江: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败仗是湘江战役。1934年 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 下,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红军 从长征开始时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3)强渡乌江: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通 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防线。 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投食。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 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到多 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占领 遵义城。
彝海结盟
红军在彝族区的标语“红军不杀 番人”
中国工农红军在彝族区颁发 的布告
(8)爬雪山、过草地
爬雪山
过草地
最早跨越松潘草地的是红军右路军先头 部队第三十军的二六三团、二六五团和二六八 团。1935年8月18日在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 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 进入松潘草地,为右路军穿越草地北上开路。 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接壤 ,纵横几百公里,海拔3000以上。年平均气温 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谈谈红军长征给你的启示
1、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 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 雄主义的精神。
2、学会正确处理外因与内因问题, 要善于从内因即自身寻找问题,这 样一个人才会成熟、长大。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练一练
1.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 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B 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
C 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
D 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
2.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毛泽东
为什么说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四、长征的影响
1.长征的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 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政治,播下了 革命的火种,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 础。
红军长征史上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
红一方面军翻越山脉18座,跨越大 河48条,历经11省25000里;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河;渡 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
(4)“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50万
4万 3万 3万 7万
10万
毛泽东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周恩来 各个击破 朱德 博古 防御战 李德 阵地战
1.5万 3万多 3万多 3个师
失利
由此可见:战争的胜负,关键不在于力量的对比, 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思考:
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什 么?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吴起镇
1935年10月
00中5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长征及遵义会议

长征及遵义会议

长征(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2、介绍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

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

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张部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

红军长征的十大著名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的十大著名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的十大著名历史事件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

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红军长征的十大著名历史事件,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等4项决定。

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3万∶40万。

红军与国民党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长征和遵义

长征和遵义

二、六军团长征从1935年11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湘
鄂川黔苏区,经湖南、湖北 、四川、贵州、云南、西康,在甘孜与由中央红军九军团 改编的32均合编为二方面军后,经甘肃、宁夏,终点是陕 甘苏区。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 “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 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势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 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 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而又 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三:遵义会议内容
遵义会议主要作出四项决定:1.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 泽东为政治局常委。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3.常委中再进行适 当的分工。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 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 负责者。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协助者; 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 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任团长。
长征经历的我国国土
省份 山脉 河流 江西(赣)、 福建(闽)、 广东(粤)、 湖南(湘)、 广西(桂)、 贵州(贵或 黔)、 云南(云或 滇)、 陕西(陕或 秦)、 四川省(川 或蜀) 、西藏(康) 等 翻过的山有 18座,主要 有:五岭山 地的越城岭, 云贵高原的 苗岭、大娄 山、乌蒙山, 横断山脉东 部的大雪山、 夹金山、邛 崃(qiónɡ lái) 山,以 及岷山、六 盘山等 渡过的大河 有24条,主 要有江西的 章水、贡水、 信丰水;湖 南的潇水、 湘水,贵州 的乌江、赤 水河,云南 的金沙江, 四川的大渡 河、小金川、 甘肃的渭水 等。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0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0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课题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授课时间
2018.1.12
课时
第五课第3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
三(2)
教学目
标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会宁会师(1936.10.22)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的基干力量(那些剩下的红军,接受了重重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了所以他们成为了日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党和军队的主要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936.10——2016.10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在这样的情况下,“左倾”错误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蒋介石又调集了十倍于我的敌军对红军实施围追堵截,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改道贵州,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解放了遵义。
三、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1935.1)
1.假如你是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初期军事斗争的红军战士,请你谈谈自己对即将召开的会议寄予的希望。这次会议能否满足战士们的愿望呢?




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正面评价;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纪念红军胜利80周年),教育学生传承长征精神,注重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教育。
教师:1——4次反“围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胜利;第五次,(博古、李德)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失败。战争胜败,不在于力量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术方针。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听歌曲思考问题:
《七律.长征》
歌中讲述的是那一历史事件?
红 军长 征与遵义会 议
红军为什么长征? 遵义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分别是
什么?
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是什么? 红军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项目 次数
时间 1930.10 1931.4
军队人数对比
长征精神:不畏生死,勇往直前,不畏 艰险,团结互助、先人后已、乐观主义 精神。
小结
为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我们一起来重走 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之路。
四渡赤水河 遵义会议 瑞金 (1935.1转折) (1934.10开始)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跳出敌人 的包围圈) 甘肃吴起镇会师 (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 爬雪山、过草地
1936.10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长征结束
会师楼(甘肃会宁)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在长征胜利后到达陕北时的合 影(1936)
艰苦卓绝的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
产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
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选择题
1、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人数比例
领导人
反剿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10万 20万
4万 3万
约2.5:1 约7:1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931.7
1933.2 1933.9
30万
30万 50万
3万
7万 8万
约10:1
约4:1 约6 :1 博古 李德
胜利
失败
战争胜败,不在于力量悬殊, 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术方针。

第四讲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第四讲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第四讲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正当红军反“围剿”斗争胜利发展的时候,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开始在各革命根据地推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坚持正确主张的领导人受到排挤和打击。

1933年初,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全面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导致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中国革命又一次受到严重挫折。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军事领导,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领导红一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并进行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最后胜利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称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并载入史册。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形势和“左”倾错误的危害长期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一直企图把中国东北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并以此为基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1931年9月18日,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

这一事件史称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很快掀起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中国东北,从1931年l0月开始,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

其中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统率驻军于当年11月所进行的嫩江桥抗战,是一次有重要影响的较大规模抵抗。

义勇军的斗争,给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从而开始了中国人民武装抵抗日本侵略的艰苦历程。

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侵占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整个东北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发动对上海闸北地区的进攻,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将士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指挥下,进行了英勇的淞沪抗战。

2.5.1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课件

2.5.1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课件

一、长征的开始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随着根据地的壮大发展,敌人十分惊 请说出四次反“围剿” 恐,从1930年10月—1933年春,连续对 的领导人及作战方针。 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反革命“围剿”。一 Nhomakorabea长征的开始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 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 敌强我弱 主观: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知识巩固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C A.敌人的力量强大 B.武器落后,敌众我寡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
2.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放弃 去湘西转向( A ) A.贵州 B.广西 C.云南 D.江西
3、红军长征起止时间是(
B

A、1933年10月——1934年10月 B、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C、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4、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 是因为( A ) A、确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 C、取得了对蒋介石军事上的胜利 D、停止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
(2)从长征路线图中找到瑞金、遵 义、吴起镇、会宁四个地方。
红一方面军
四、长征的历史意义
“(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 也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 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 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 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 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 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深远 地影响世界事迹的事件了。” ————李尔伯(美)

人九第五课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共17张PPT)

人九第五课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共17张PPT)
第五次“反围剿” ;
湘江战役、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 吴起镇、会宁会师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吴起、会宁会师
(1)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2)甘肃会宁会师:(胜利标志) 1936年10月 红一、二、四方面军
长征开始: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 005 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 ,布置新的防线。若红 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 投食。在这危急关头, 毛泽东提出弃湘西、取 贵州的主张,得到多数 瑞金——中国工农苏维埃政府旧址 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 ,占领遵义城。 3.遵义会议
1.瑞金
2.湘江战役 冲破四道封锁线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国民党发动 多次“围剿 ”活动
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 红军长征
瑞金 → 冲破四道封锁线 → 强 渡乌江 → 解放遵义城(召开遵 义会议) → 四渡赤水 → 巧渡 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 定桥一翻雪山、过草地 → 陕北 吴起镇会师 → 三大主力甘肃会 师。
胜利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途中,红军穿越数十年来没有一支军队 经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突破国民党中 央军和10个地方军阀武装的围追堵截, 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 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中牺牲的营以上干 部超过数百人,牺牲的战士就更多了。 红军过草地时,一次就有七八百红军战 士饿死在草地上。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有关遵义会议的红色故事

有关遵义会议的红色故事

有关遵义会议的红色故事摘要:一、遵义会议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二、遵义会议中的红色故事1.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的重要作用2.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苦斗争3.遵义会议对党的革命事业的推动作用三、遵义会议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四、结论: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正文: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它发生在1935年1月。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得到了充分认可,他成为了党的核心领导。

在遵义会议中,有许多红色故事令人感慨。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毛泽东同志在遵义会议上的重要作用。

在会上,毛泽东同志坚定地主张红军应该采取游击战的战略,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冒险主义和机会主义倾向。

他的正确主张得到了与会大多数同志的拥护,从而确保了党的事业重新走上正确轨道。

其次,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苦斗争是遵义会议背后的红色故事。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英勇顽强地进行了斗争。

正是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党的各级干部和广大战士对党的信仰变得更加坚定,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明确了党的基本路线,从而为党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会后,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采取游击战的战略,不断壮大自己,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如今,遵义会议已经过去八十多年,但遵义会议精神依然鞭策着我们。

遵义会议的故事不仅要传承,还要发扬光大。

我们要深入学习遵义会议精神,将其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故事。

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_PPT课件

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_PPT课件

二、秋收起义
(1)领导人: 毛泽东 (2)地点: 湘赣边界
(3)结果: 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改向敌 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4)影响: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 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 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教训:(1)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 路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
1、以毛泽东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长征的胜利是毛泽东战略、战术的胜利 。 3、采取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使
红 军顺利走过少数民族聚居区。 4、红军将士同甘共苦,直面困难,坚韧不
拔的革命精神。 5、蒋介石集团内部不团结,客观上为红军
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 6、人民群众的支持是红军长征渡过困难的
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紧急 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 方针。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 部建立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 根据地。在创建过程中,毛泽东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后来,各地共 产党人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并先后走 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小组合作探讨: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各省交界处(远离城市), 地势险要处;大都建在南方
想一想,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革命政权为什么能 够在这些地方存在?
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 利益,实行正确政策 (土地革命27—37)
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四、红军长征的原因
根据表格思考:红军反“围剿” 胜败的主要原因 蒋由介于石党在中2央0世主纪要3领0年导代人以在来军采事取指的挥各上项犯措了施严重 如的:““左攘”外倾必错先误安,内导‘致的第政五策次;反全“力围“剿围”剿的严 ”重红失军利,,法红西军斯被统迫治进的行加战强略等转。移。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开辟新的发展道路PPT下载【优秀课件推荐】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开辟新的发展道路PPT下载【优秀课件推荐】

三大主力会师
议一议 红军长征过程中会有那些方面的困难?
①.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阻截。 ②.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③.穷山恶水的自然环境。 ④.复杂的民族关系。
议一议: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那些? 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
发生转变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实 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1935年10月,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有“更 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诗中的
“三军”指的是( C)。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
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为什么 要进行长征?战胜了怎样的艰难险阻?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和气概?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进,去感受革命的艰 难曲折,去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吧!
中央工农红军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情况简表:
国民党兵力 红军兵力 反“围剿”结果
第一次 10万
4万
是( A)。
①遵义会议 ②飞夺泸定桥 ③会宁会师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C )。
A.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 C.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D.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
万里长征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转
移”指( C)。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
说一说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 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 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PPT课件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PPT课件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
.
24Biblioteka 长征精神: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红军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
25
图片故事会:
飞夺泸定桥
草地强夜渡行大渡河
.
26
原因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的失败
军 不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
8
血染十里溪, 三年不食湘江鱼,
河底遍尸体。
摘自陈靖《湘江黔山》
.
9
中央红军路线
图:






腊子口
西 西

安顺场
四川




贵阳
贵州
南 西 瑞金 福
1934.10.

. 广冲破西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0

吴起镇
黄 陕

西
腊子口
草地 西

毛尔盖

渡 雪山 四 川
遵义会议
泸定桥

安顺场 彝 族 区

沙 江


1935.1.

遵义 贵
贵阳

渡乌江

占遵义
湖 突破四道江封锁线

中西 央革命根据地
瑞金 福
1934.1建0.
.
广西
11
遵义会议 (1935年)
.
12
(一)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
•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实行战略 转移。准备到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创建新的根据地。长征后一个多月, 红军虽然突破了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由于中共中央和红军主要负责人 博古以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领导者不懂军事,致使红军损失过半,从 撤离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而此时蒋介石又调集了十倍于我的敌军对 红军实施围追堵截,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1935年1月15至17日,中 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长征与遵义会议

长征与遵义会议

失败 执行左倾 冒险主义 方针政策 由此可见:战争的胜负,关键不在于力量的对比, 而是取决于正确的战略战术.
2017/9/22 6
二、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及 伟大意义
•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 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 锁线,兵力损失超过一半。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 • 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 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也开 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 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 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 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 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2017/9/22
11
(三)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2017/9/22
12
1、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红军长征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 国革命转危为安。使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于西 北,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使其成为中国革命 的政治中心,为党和红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红军长 征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形成,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信心和勇气。红 军长征胜利,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 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7/9/22
20
(四)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2017/9/2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

《遵义会议》教案

《遵义会议》教案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
学生:(比较)
教师:比较了这两次重要的会议后,我们再看看遵义会议前后红军的军事行为及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前: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的错误,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进行了灵活机动的运动战,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教师:从哪些事实来说明长征取得了胜利?
学生:(讲故事)
教师:是呀,“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学学革命老前辈”。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请同学们结合书本来说一说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生: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来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是宣言书”,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政策;“长征是播种机”它到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师生:(共同完成)
1935年6月,红一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四次会师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
1936年10月,红四、红二与红一方了重重困难后,终于取得了胜利。请同学讲讲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一.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及南方八省的游击战争。
2.掌握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深刻领会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影响。
突出重点,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充分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
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的生活态度,以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七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一 九泽 军 喜 渡 沙 蒙 岭 水 军 三东律 过岷桥水磅逶千不五 年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十 尽千铁云走腾只远月 长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 ? 知道作者是谁吗?
长征 毛泽东 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那些艰难险阻?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3. 诗中“三军”具体指哪些部队?这场斗争胜利的标 志是什么?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渡乌江
赤 水
占遵义
江 突破四道封锁线
1935.1.
遵义 贵
湖 南
金 沙
中央革命根据地
瑞金 建 1934.10.

西

贵阳
州 广 西
遵义会议 (1935年)
(一)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
•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实行战略 转移。准备到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创建新的根据地。长征后一个多月, 红军虽然突破了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由于中共中央和红军主要负责人 博古以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领导者不懂军事,致使红军损失过半,从 撤离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而此时蒋介石又调集了十倍于我的敌军对 红军实施围追堵截,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1935年1月15至17日,中 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
• 时间: 1935.1 • 地点: 贵州遵义
• 内容:批判了„„,肯定了„„,选举„„。
遵义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长达四年 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 • 意义: 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 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 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1、国民党对苏区的围剿升级 红军和根据 地的存在和发 展,使国民党 统治集团感到 震惊。从 1930年10月 起,蒋介石集 中重兵,向南 方各根据地的 红军发动大规 模的“围剿
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表
项目 次数
国民党军队
中央 红军 4万 3万 3万 7万 8万
人数 比例 约2.5:1 约7:1 约10:1 约4:1 约6:1

草地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四 雪山 渡


金 水 沙

湖 遵义 赤 1935.1. 南
贵阳
江 西
瑞金
福 建
州 广 西
1934.10.
4、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5、爬雪山过草地
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甘肃会宁会师楼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4、10
项目 次数 时间 军队人数对比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人数比例 领导人 反剿结 果
第一次 1930.10
第二次 1931.4 第三次 1931.7 第四次 1933.2 第五次 1933.9
10万
20万 30万 40万 50万
4万
3万 3万 7万 8万
约2.5: 1 约 7: 1 约10:1
毛泽东
胜利
飞夺泸定桥 草地夜行 强渡大渡河
原因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剿”的失败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 意义
路线: 转折:遵义会议 结束: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 革命精神; 红军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 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
周恩来 朱德 (运用毛泽 约 4: 1 东的作战方 针) 约 6: 1 博古 李德 失败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
1935年10月 《红军长征路线》 中央红军到 示意图 达陕北
吴起镇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 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 重的代价。湘江战役是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 红军人数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骤减到3万多。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 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中央红军路线 甘 图: 甘
会宁会师 1936.10
西 康

腊子口
吴起镇
1935.10. 黄
陕 西 川
长 江 河
长征胜利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红军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图片故事会:
血染十里溪, 三年不食湘江鱼, 河底遍尸体。 摘自陈靖《湘江黔山》
中央红军路线 甘 图: 甘

腊子口

陕 西 四 川


西 康
安顺场

湖 南
贵阳
江 西
瑞金
福 建


1934.10.
广 西 冲破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

吴起镇



西
腊子口
西

草地 毛尔盖 雪山 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遵义会议
长 江
泸定桥 安顺场 彝 族 区
路 线
失败 中央革命根 突破四道 据地(瑞金) 封锁线
强渡大渡 河 飞夺泸定 桥 巧渡金沙 江 爬雪山 突破 湘江 四渡 赤水 过草 地
1936、10)
渡过 乌江 解放 遵义
陕北吴起 镇会师
原因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 第五次 反“围剿”
红军三大主力在 甘肃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 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 的精华。——毛泽东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 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222人参加 过长征。
反围剿结 果
胜败原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0万 20万 30万 30万 50万
胜利 胜利 胜利 胜利
毛、周、 朱采取正 确的作战 方针
失败 执行左倾 冒险主义 方针政策 由此可见:战争的胜负,关键不在于力量的对比, 而是取决于正确的战略战术.
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