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1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1张)-(共21张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1张)-(共21张

西周的分封政制治的制内容度与-特--点分封制
阅读下列材料: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及特点有哪些?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 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 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 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君臣——政治 兄弟——血缘
礼乐制 周礼
共和行政 BC841
周厉王为正暴虐
国人暴动
烽火戏 BC771,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西周灭亡 诸侯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努力,终会有所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前进的路上,要不断反思、 关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的有骨气! 古之立大事者,不 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 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英雄气概,威压八万里,体恤弱小,善德加身。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去的只是身体,心灵可以永远保 持丰盛。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做领导,要能体恤下属,一味打压,尽失民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越是微小的事情,越见品质。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知行合一,方可成就事业。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若是天下人都能互相体谅,纷扰世事可以停歇。志 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立志越高,所需要的能力越强,相应的,逼迫自己所学的,也就越多。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忠心,也是很多现代人缺乏的精神。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若人人皆每日反省自身,世间又会多出多少君子。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给世界和身 边人,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千古大志,乃是圣人也。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淡看世间事,心情如 浮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生在世间,当靠自己拼搏奋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进学之道,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 更高。百学须先立志。天下大事,不立志,难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做人,心胸要宽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心端正,方可知 行合一。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真正努力精进者,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性情绪上。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力行善事,有羞耻之心,方可成 君子。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做学问和学技术,都需要无数次的练习。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人 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谁伤害过你,谁击溃过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让你重现笑容。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你不要一直不满 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最深的孤独不是长久的一个人,而是心里没有了任何期望。要铭记在心;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完美的日子。只因幸福 只是一个过往,沉溺在幸福中的人;一直不知道幸福却很短暂。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做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只倾其所有过的 生活。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人生最美的是过程,最难的是相知,最苦的是等待,最幸福的是真爱,最后悔的是错过。两个人在一起能过就好好过! 不能过就麻利点分开。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尧以为“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 其利”。在舜和丹朱之间,在其子得“利”与得“病”之间犹豫 彷徨。最后“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如《古本竹书纪年》的说法,“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同时还“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三、夏、商、西周的兴亡
朝代


西周
东周(前770-前 221年)
(2)新石器时代社会生活(距今一万年至5000年左右)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仰韶文化 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河姆渡文化 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良渚文化 精美的玉器,祭坛、神庙
辽河 红山文化 精美的玉器,祭坛、神庙
母系氏族社会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史出记自(·《大夏戴本礼纪记》》
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出自《吕氏春秋》
(2)城邦时代
由聚族而居到“万邦”时代
(3)夏朝开创国家时代 由禅让制到“家天下”世袭时代 由万邦林立到“大国主宰”
(1)概念解析:
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假定的一个时间区段,为考古学上 的术语。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青 铜器的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至2000 年左右。
结合教材说明新旧石器时代的中国古人类社会生 活状况(年代、经济、社会组织)
时间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西周统治者从重神观念向重人观念的转变,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民的重要性,这一转变对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的产生有重大影响。
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古代以及现代的治国理政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治理比较好的时期,也是民本思想受到重视的时期。
课堂小结:
[特别提醒]人类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1)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2.商和西周的经济发展——奴隶制社会经济走向繁荣的时期
(1)农业: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工具: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少量青铜农具
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2)手工业:商周时期手工业繁荣具体表现为 ①青铜铸造 ②陶瓷业 ③玉器制造业
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鬼吹灯》中利簋: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③西周衰亡:
西周时期,国家实行国、野分治。“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 “国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并有一定的参政议政的权利,只承担兵役,不向国家缴纳粮食,而“野人”的地位较低,只缴纳粮食不承担兵役。
君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制约君主权力。国家遇到重大问题,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摘编自姜军主编《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综论》
从良渚墓葬的考古发现中我们能获取信息:阶级分化非常明显;贫富差距或阶级差距非常大。还存在着一套以玉器为代表的礼仪系统。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8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8张ppt)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灭亡时间
备注
夏国家:夏、商、西周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灭亡时间
备注


前2070年
前1600年
聚族而居《夏小正》


前1600年
(多次迁移)殷
前1046年
炮烙之刑牧野之战
西周
周武王
前1046年
镐京
前771年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二、 国家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夏、商、西周
A、神话传说B、 史书记载 C、考古发掘 D 、学者推断
对点练习1、考古专家对某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研究后,认为当时阶级分化明显。下列能够为此 结论提供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农作物和牲畜遗骸B、 比较大的氏族公共活动场所C、制陶场和公共墓地D、墓葬大小和随葬品差异悬殊
二、国家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夏、商、西周三皇五帝传说时代关于三皇五帝说法不一,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三皇 颛顼 帝尧
北京人
元谋人
时代
大致时间
区分标准
生活方式
文化遗存
社会组织
旧石器 时代
约300万年前—约1万年前
打制
渔猎采集群居用火
元谋人 北京人
原始人群
母系氏 族
新石器时代
约1万年前—约5000年前
打磨结合
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南稻北粟),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养蚕缫丝
早中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晚期: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三、制度的起源与发展西周——分封制
燕河封功臣姜商封周公子伯禽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不等式类型及其解法: 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类型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开口,判别式,求根,画图,写解集) 1.解下列不等式:(1)022<--x x ; (2)0322>-+-x x 。

(3))2(3)2(2+<+x x x (4)21212≤-+≤-x x2.(湖南)不等式x 2-5x+6≤0的解集为______. 类型2: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问题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若二次项系数为常数,可先考虑分解因式,再对参数进行讨论;若不易因式分解,则可对判别式分类讨论,分类要不重不漏。

若二次项系数为参数,则应先考虑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然后再讨论二次项系数不为零时的情形,以便确定解集的形式;其次,对相应的方程的根进行讨论,比较大小,以便写出解集。

分类讨论:讨论自己求自己先交后并,讨论别人求自己不交不并,各写各的。

二次不等式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三种: (一)、按方程02=++c bx ax 的根21,x x 的大小来分类,即212121,,x x x x x x <=<; 例1解不等式06522>+-a ax x ,0≠a(二)、按判别式∆的符号分类,即0,0,0<∆=∆>∆; 例2: 解不等式042>++ax x练习: 解不等式()()R m x x m ∈≥+-+014122(三)、按2x 项的系数a 的符号分类,即0,0,0<=>a a a ; 例3 解不等式:()0122>+++x a ax练习1: 解不等式()00652≠>+-a a ax ax类型3:已知不等式的解集求参数(恒成立问题: 设)0()(2≠++=a c bx ax x f ,(1)R x x f ∈>在0)(上恒成立00<∆>⇔且a ;(2)R x x f ∈<在0)(上恒成立00<∆<⇔且a 。

) 1.若不等式012>-+bx ax 的解集是}43|{<<x x ,则实数.__________,==b a 2.若不等式04)2(2)2(2<--+-x a x a 对R 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若不等式13642222<++++x x mmx x 的解集为R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二:解分式不等式(1)解分式不等式时,要注意先移项,使右边化为零,要注意含等号的分式不等式,分母不为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5张ppt)
归纳: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私有制 产生
氏族贵族
阶 级
阶 级 矛
国 家






贫富分化
下层平民 和早期奴隶
产 生
盾 不 可
产 生


(课本P4 中间一段 最后一句)
二、从部落到(早期)国家
1 、三皇五帝传说: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或天、地、人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才德出众)。
何以知道文明起源?
关于史前,特别是新石器时代,也不是光靠考古,还会有一些文字上的记载。这 些文字记载基本属于传说,目前我们还不能把它完全当做百分之百的历史来看待,只 能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个说法。故事也好,传说也罢,它一定会有真实的基 础在里面,但它还会有一些虚构的东西,而且传说越往前推就越离谱,稍微往后一点 的就比较像真的。考古和文字这两个系统的材料逐渐接近,但还不能完全合一,这就 是史前时期。
及今名 在位国君
遗存
主要 政治
社会 经济
文化
夏朝 商朝 西周
约BC 2070年 禹
约BC 1600年 汤
约BC 1046年 周武王
阳城
约BC 1600年 桀
禅让制(禹) 二里头遗址
(河南洛阳 王位世袭制
偃师)
(启)
-------
社会组织形式
原始 人群
母系氏族 公社(出现 在旧石器 时代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出现在新
石器时代 晚期)
探究问题: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①分布广泛(东南西北,主要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 ②“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
北方: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南方: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仰韶文化(以半坡遗址为例) 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 地点:今陕西省境内(黄河中上游地区) 生产活动:渔猎、采集、农业、畜牧 社会组织:母系氏族社会 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主要建半地穴式房屋;普遍 地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彩绘陶器等。培育出了粟。
● 初期的“刀耕火种”以妇女为主,因而成年女子就将婚盟氏族的丈夫“娶”来参 加自己的公社···后来,发展出了较高级的耜耕或者犁耕,农业劳动又转变为 以男子为主,因而“女娶男”又改变为“男娶女”, 即由女方居住的家庭形式改变 为男方居住的家庭形式,形成父系大家庭。 —《中国大通史·史前卷》 母系氏族公社转向父系氏族公社的原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34张PPT)
导入新课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34张PPT)
他们生活在什么年 代? 这一时期的人类是 如何生活的? 经历了怎么样的演 变过程? 社会组织形式是怎 样的?
石磨盘、石磨棒 骨锥、骨针
骨镞、骨镖
石斧、石凿
原始群落
母系氏族
渔猎、采集
渔猎、农业、畜牧业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7000—5000年
父系氏族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距今约5000年
旧石器(打制石器)
元谋人
北京人
新石器(打磨结合制作石器)
辽 河 上游:红山文化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
彩陶
半地穴式建筑
●河姆渡文化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点:今浙江境内(长江下游地区) 生产活动:渔猎、采集、农业、畜牧 社会组织:母系氏族社会 干栏式的房子,定居生活,挖掘水井。制造陶器。还制作 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养蚕缫丝。种植水稻。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2张ppt)
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
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初中知识点: 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
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 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二、从部落到国家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 成。太古以来,诸族 错居,接触交通,各 去小异而大同,渐化 合以成一族之形,后 世所谓诸夏是。
——梁启超《饮冰室 合集》
二、从部落到国家
4.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 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2)统治:夏王是 最高统治者,夏朝社会仍是聚族而居。①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 构与职官。②部族: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 族进行间接统治。(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历法《夏小正》。
人面鱼纹彩陶盆类和文化遗存
玉蟾岩出土的稻谷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刻符龟甲和骨笛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 化粟和黍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 土的猪纹陶钵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山东龙山文化遗 大汶口遗址出 址出土的高柄杯 土的白陶鬶
良渚遗址出 土的玉琮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时空定位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按生产力水平(劳动工具材质)分期
(1)旧石器时代1)含义: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 时代。2)代表:元谋人(约公元前170万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课本,完成表格
时期
区域
文化遗存
距今约
7000-5000 年前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 5000年前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长江流域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主要考古发现 彩绘陶器、粟
/ 养蚕缫丝、稻 黑陶(“蛋壳陶”)
玉器 祭坛和神庙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多源性、统一性
玉龙
3、“母系”到“父系”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奴隶制
距今约1万年前
距今约4000年前
早期
中期
晚期
旧石器时代 晚期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从石器技术来看,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从社会组织来看,分为原始人群、母系和父系氏族社会
二、从部落到国家
①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
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
内服
◎ 商
及各类事务官。 ②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统治的 王畿地区
族 势 力 范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
外服
围 示
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源自意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
商王间接控制的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方国和部落
(3)考古发现:甲骨文、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
——《战国策·燕策一》
关于启的即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关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依据学者观点制作 ◎二里头早期宫殿复原 想象图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约BC1600年
(2)政治:
对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进行测试结果表 明,当时的工匠已经掌握了决定青铜器功用的铜 与锡的配置比例。
——《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
大盂鼎
大克鼎
【课堂探究】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分析中国早期国家(夏、商、 西周时期)具有哪些特征?
夏朝:世袭制代替
了禅让制,国家机
器基本具备
早 期
商朝:国家机构更 国
加完善,实行内外 家
公元前770年 平王东迁,建立东周
◎周公塑像
3.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井田制示意图
(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
同养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
(2)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史记·周本纪》
分封对象: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
(2)政治:②宗法制
天子
诸侯

嫡长子
大夫

余嫡子及庶子
大宗 (宗主)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立立
子嫡
以以
贵长
不不
以以《
长贤公


羊 传

——
(3)衰亡: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服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 特 和宗法制,加强了 征
周天子对地方统治
①建立了世袭王朝; ②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架构; ③具备了职官、军队、刑法等国家机器
尚处于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存在诸多不完善: ①血缘关系没有彻底被地缘关系取代,部族组织残留严 重; ②国家管理比较松散,中央集权程度不高; ③选官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固化等级结构。
“后母戊”青铜方鼎
妇好鸮尊

型觥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使《史记·殷本纪》成为信使,而《史记·殷本 纪》在帝王、世次、称号上的一些错误,也因此而得到纠正。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
2、西周
考古发掘 相互印证 后世文献
(1)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利簋
拓片
1、“三皇五帝”

禅 让

禅 让

黄帝战蚩尤
2、夏朝的建立
(1)建立:BC2070年 (2) 政 治 :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 ③夏部族对除生活以外的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 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第 1 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原始社会)
(夏商周)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沿河分布 满天星斗
1、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300万年~距今 约1万年前) 生产工具: 打制石器 生产方式: 渔猎、采集 生活方式: 群居
2、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 4000年前后) 生产工具:打磨结合 生产方式:原始农业 生活方式:定居(陶器、家畜)
【课堂总结】

原始社会的阶段划分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
文 明
原始社会:中 华文明的曙光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三皇五帝:炎黄部落联盟、禅让、“万邦”时代


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青铜器
早 奴隶社会:夏
分封制
期 商西周的更替 西周 宗法制

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西周灭亡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井田制
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铭文 作王岁 檀在鼎 公阑,武 宝师克王 尊,昏征 彝赐夙商 。有有,
事商唯 利,甲 金辛子 ,未朝 用,,
◎武王伐纣形势图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 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牧誓》
(2)政治:①分封制

分封的对象包括哪些?
材料:(武王)乃褒封神农之后 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 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 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 于曲阜,曰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