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政府收入分配调节的思考解读

合集下载

浅析当前政府收入的分配调节

浅析当前政府收入的分配调节

浅析当前政府收入的分配调节摘要当前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引起理论界、实际部门和民间的普遍关注,来自不同方面的、要求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试图对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边界的模糊、效率损失、赤字效应以及政府失灵等方面,力求避免政府在施行调节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并期望对深化认识和推动实践有所补益。

关键词收入分配调节政府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可谓是一个均等化程度相当高的社会。

1979年前后,城市的基尼系数在以下,农村的基尼系数在之间,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前者的水平在之间,后者的水平在之间,比照之下,中国的收入分配十分平均,以至于产生了激励不足和低效率等问题。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激发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得显着成绩的同时,收入差距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之势,尤其是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后,这一趋势益发显着。

仅就城乡居民收入而言,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的调查,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的比率1978年为,1985年下降到,1987年扩大到,1995年扩大到,到2001年城乡人均收入比率高达,差距十分悬殊。

而世界大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超过2的极为罕见。

另有学者研究表明,按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97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提高了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差距为建国50年来最高峰。

再按通行的衡量收入分配的标准——基尼系数来看,目前对全国基尼系数的最低估计也在以上,高的估计甚至接近,已经超过国际认定的警戒线水平。

种种迹象表明,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理论界、政府部门和民间普遍对收入分配问题十分关注,来自不同方面要求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试图对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力求避免政府在施行调节时可能出现的矫枉过正,可望对深化认识和推动实践有所补益。

如何认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如何认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如何认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政府一直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认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了解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

根据官方数据,2019年我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980元,但是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也十分严重。

例如,全国财富的前1%拥有的财富总额相当于全国财富的一半。

与此同时,财富的底层99%只能拥有全国财富的另外一半。

这个数据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认识到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

推动收入来源多元化为了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政府需要推动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居民收入中,工资占比最大,但自主创业和投资也在逐渐增加。

政府应该加强扶持小微企业、鼓励创业、加强投资环境建设等措施,来增加居民的收入来源,进而缩小收入差距。

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另外,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不断地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来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

同时,建立更加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也是非常必要的。

改革税收制度税收制度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来优化收益效果,从而提高财政收入。

但同时,也需要注重公平性,对高收入人群实行更高的税率,对地区差异进行适当的区分。

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最后,规范市场秩序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机制,制定更加规范的市场规则,防范一些不良的行为,保障市场运作的公正和透明。

总之,缩小收入差距是我国的一个长期任务。

政府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入手,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改革税收制度、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问题的思考摘要: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但也出现了秩序混乱,分配不公等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合理调整分配格局,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收入分配领域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格局;政策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全社会的收入差距很小,收入分配格局像一个“矩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收入分配格局进行了调整,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渐拉开了收入差距,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是,近几年收入差距幅度扩大,收入分配格局就像一个“金字塔”。

这样的分配格局对保持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极为不利。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

也事关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第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从1997—2005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之间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时扩大,而且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如果把农民用于生产的费用和城镇居民享受的一些福利也考虑进来并将其货币化,那么差距就更大。

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936元,相差达3.2倍多。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6)》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近三年一直保持在3.2倍左右。

近年来,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也还维持在3.21∶1,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更高。

第二,行业收入差距在扩大。

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前,中国各级政府曾在大约30个产业分别设置了程度不等的进入限制,部分企业由此获得了大量垄断性暴利。

对当前收入分配的思考

对当前收入分配的思考

对当前收入分配的思考1当前分配现状中国收入分配现状: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同社会群体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日益成为中国经济转型非常关键的一个趋势。

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这种趋势在过去10年间显得尤为突出。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大部分经济学家对中国基尼指数的估计在0.45和0.5之间,远高于0.4的世界警戒标准。

如此大的收入差距也将中国和东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分配结构区分开来,例如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即使是比起金砖四国(BRIC),中国的收入差距也仅仅略低于巴西,而高于俄罗斯和印度。

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收入差距过大;2行业收入分配不均;3东西部发展不均衡.2.造成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目前造成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多方面。

概括的说,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在我国已十分明显。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先天基础与条件差异外,还在于,农业发展资金短缺,生产效率严重不足,再加上,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差,市场信息不灵敏,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全,人才流失严重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严重失衡。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战略。

东部地区有先天的优势,再加上国家的特殊优惠政策,使其在吸引外资和利用外资方面获得了比西部更有利的发展条件。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相对较差,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再加上原有的东西部发展差距,国家政策上的制约,以及人们受传统思想的禁锢,从而造成东西部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2行业内部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显著在同一行业中,由于学历水平,生产技术能力,工作经验及工作年限的差异,同一工作岗位上的不同员工收入水平福利待遇也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行业中,收入差距更为突出。

国家某些行业政策制约了行业的市场介入程度。

浅析当前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公共政策论文(共5篇)

浅析当前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公共政策论文(共5篇)

浅析当前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公共政策论文(共5篇)第一篇:浅析当前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公共政策论文一、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也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目标的选择,它指导并规范着具体的政策目标,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提供行动导向。

二、我国收入分配政策公共性偏离的表现当前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出现的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一)政策的公平价值缺失长期以来的收入分配政策使我国从一个平均主义严重的国家逐渐成为收入分配严重不平等的国家,具体来说,这种不公平主要体现在:1。

分配起点的不公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起点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我国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起点不公平。

教育收益最多的是穷人,因为教育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使得受教育者在未来的就业方面获得均等的竞争机会以及更高的收入,可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分配公平。

2。

分配过程的不公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过程不公主要体现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这主要造成了人的发展机会不公、进入市场的机会不公。

我国初次分配领域采用重效率轻公平的政策,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3。

分配结果的不公平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的结果,究其原因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起点不公和过程不公造成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政策。

1981年,我国基尼系数仅为0。

292,那时还属于收入分配高度平等的国家。

(二)政策的不当倾斜和偏好收入分配政策会因为某一时期的特殊需要而有所侧重,目前存在于我国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拉大现象,也是政策不当倾斜和偏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1。

经济政策的不当倾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改变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低下的状况,我国把经济建设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2。

发展政策的偏向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采取了偏向城市的发展政策。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城市过度倾斜。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产生原因、改革意义、目标及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产生原因在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由来已久。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体制机制造成的。

在市场经济范式下,收入分配的机制决定着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

在我国,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可以说是由单一意识形态统治的体制,造成了收入分配制度的缺陷。

在这种体制下,政府的资源优势被滥用,利益集团得到了不正当的获利机会。

而与此同时,弱势群体,如劳动者、农民等的收入却长期维持在低水平,形成了严重的失衡和不公。

另外一个原因是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很大,制检人员的收入加倍增长,与劳动者的差距是惊人的。

目前人为普遍认为,劳动者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大,而且长时间工作所得的报酬过低。

因此,限制剩余价值和维护社会公平是当前收入分配改革的迫切需求。

改革意义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意义不仅体现在阶级分化问题上,而且还体现在社会稳定问题上。

一旦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长期以来,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祸害令人不胜惋惜。

因此,收入分配改革是实现“平衡、公正、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此外,收入分配改革还意味着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

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公民和企业应有平等竞争的权利,应该能够共享市场的繁荣和成果。

而收入分配改革能够切实保障公民和企业的权利。

改革目标旨在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有:1.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体系;2.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长效机制;3.加强监管,严格追究收入不公行为的责任;4.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5.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比重,促进贫富分化问题的缓和;6.进一步优化税制,减轻基本生活保障人员的税收负担,提高进口商品的消费税率和营业税率;7.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住房补贴、失业补助等。

浅析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浅析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浅析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一、概述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化的领域。

过去几十年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变化,我国的收入分配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探讨其中的公平问题,并举例分析其影响。

二、我国收入分配现状1. 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的收入差距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其中,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最为明显的。

此外,尽管最近几年有所改善,但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巨大差距仍然存在。

2. 社会保障体系亟待改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中更加明显。

而且,由于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速较快,他们更容易通过投资和商业经营增加财富,这使得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更为薄弱。

3. 教育和技能种类限制了职业发展经济增长助推了教育和技能的快速发展,但是各省市县的教育和技能发展仍然存在分化。

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非紫色的职业技能,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是不足的,这使得他们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被逐渐排斥,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差距。

三、公平问题1. 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人口生计的改变,许多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工作,但是他们的收入水平比城市居民低得多。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这种不平等的现象。

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 教育限制教育水平是衡量一个人在职业和生活中的发展机会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教育的发展和公平性是实现收入平等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的教育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使得一些人由于缺乏充分的教育,从而面临更大的就业风险,进而加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3. 社会保障覆盖不公平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实现收入分配平等的保障之一。

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分配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不公平现象逐渐增多。

面对这一现实,我们需要探讨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主要是以工资水平为主,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收入差距巨大,绝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必须面临房租、医疗、子女教育等多项生活费用的压力。

同时,少数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其他群体,难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除此之外,收入分配模式的合理性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例如,某些公共服务需以税收形式向全民提供,但税收形式不同于工资,因此会导致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贡献不同。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比如“空降干部”、“GTV”等也会在收入分配上存在矛盾和不公平的现象。

发展方向针对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应该该加强各种公益性政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分配状况。

另外,应该降低劳动者税收负担,完善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制度,促进民生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从而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极好的体现。

协调调节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重要的方向。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企业文化等方法促进合理收入水平的调节,保证各行各业的人员获得适当的劳动回报,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水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监管,打击“空降干部”、“GTV”等收入分配问题,使收入分配呈现出正常、合理、有序的状态,让人们有更多的信心支持收入分配改革。

结论收入分配公平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人民共同参与、努力推进。

各种具体措施需要谨慎制定,同时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加速推动收入分配实践的改革。

只有加强意识形态、强化职业教育和推动新型产业的发展,从源头上才能够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繁荣和幸福。

浅探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府原因及其调节

浅探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府原因及其调节

浅探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府原因及其调节1. 引言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备受关注。

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对社会经济稳定和公平性构成威胁。

然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其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市场机制、社会结构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中政府原因及其调节措施。

2. 政府原因2.1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税收制度存在不公平性,高收入人群往往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规避税收,从而减少纳税额。

其次,税收负担主要落在中低收入人群身上,这使得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减少,从而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

2.2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保障。

然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完善。

一方面,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很多农民工、个体经营者等特殊群体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另一方面,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着制度性缺陷,例如养老金的水平较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2.3 教育投入不均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的教育投入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

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另一方面,教育的费用较高,经济困难家庭难以承担。

这些问题导致了教育机会不平等,加剧了贫富差距。

3. 调节措施3.1 改革税收制度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可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来实现调节。

一方面,应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监管,避免他们逃税和避税行为。

另一方面,可以适当提高富人和大企业的税负,通过适当的财产税、遗产税等措施来增加财政收入,并用于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3.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并完善制度设计。

一方面,应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确保所有合法就业人员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浅析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浅析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浅析引言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牵涉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浅析,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根本目标,而收入分配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合理的收入分配既能推动经济发展,又能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然而,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比较严重,高收入者占据了大部分资源,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1. 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传统产业占据了大部分资源和收入,而新兴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这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一些地区和行业的收入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和行业。

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性。

2. 教育和技能水平的差异教育和技能的水平对个人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这些地区的人民难以获得高收入的工作机会。

此外,技能水平的差异也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

3. 政策和制度不完善当前我国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有效地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性。

一些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的高层人员获得了过高的收入,而普通劳动者的收入相对较低。

此外,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也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

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性,我国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发展速度和竞争力。

同时,也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革力度,提高其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收入分配更加均衡。

2. 加大教育和技能培训投入教育和技能的水平对个人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我国需要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

对当前政府收入分配调节的思考

对当前政府收入分配调节的思考

对当前政府收入分配调节的思考【摘要】当前政府收入分配调节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评估了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分析了现有调节措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可能的改进方案,并比较了不同国家的收入分配模式。

还深入探讨了收入分配调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论指出政府应加大力度促进收入公平,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调节措施,重视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平衡。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为政府在收入分配调节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政府收入分配调节、公平、效果评估、改进方案、国家比较、经济发展、收入公平、调节措施、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平衡1. 引言1.1 当前政府收入分配调节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政府收入分配调节是一个愈发重要的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日益突出,巨大的贫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政府必须承担起调节收入分配的责任,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收入分配调节的重要性体现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

当前,社会上富豪富甲一方,贫困人口生活困难,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制度、社会福利等措施来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政府收入分配调节对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不仅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还会影响消费能力和经济增长。

通过调节收入分配,政府可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激发内需,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政府收入分配调节是当前政策制定的重要内容,它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政府应加大力度促进收入公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1.2 政府收入分配调节的现状在当前社会中,各国政府都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在许多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明显。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农村与城市之间、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更是悬殊。

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思路

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思路

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思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收入分配现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近年来,中国收入分配倾向于两极分化,贫富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也对中国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

鉴于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如何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思路。

首先,应该加强收入分配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平等性。

其中,政府有必要加强收入分配的监管,确保分配的公平性。

此外,政府还可以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整,首先从税收和社会保障方面出发,加强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从而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现状。

其次,要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

政府应该努力提高收入型岗位的培训水平,以便更多的劳动者能够通过技能培训获得更高的收入,减少收入失衡的情况。

此外,政府还应采取措施改善低收入劳动者的就业环境,比如实施低收入补贴政策,以帮助低收入劳动者获得更好的收入状况。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社会福利政策,以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比如,政府应该实施养老金制度,以缓解老年人因为收入分配不均衡而受到的影响。

此外,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救济,以帮助处于贫困之中的家庭,并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最后,政府应该推出更多鼓励低收入家庭自主劳动的政策,以帮助低收入群体的自主劳动。

政府应该提供贷款、技术培训、就业咨询以及就业保障等政策支持,以促进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状况。

同时,政府也应该提供合理的税收优惠,以激励低收入家庭尽快实现自主劳动。

综上所述,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思路包括加强收入分配的管理、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加强社会福利政策以及推出更多鼓励低收入家庭自主劳动的政策。

政府要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只有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才能构筑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浅析当前政府收入的分配调节

浅析当前政府收入的分配调节

浅析当前政府收入的分配调节政府收入的分配调节是指对政府收入来源进行合理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

政府收入主要来自财政收入、非税收入和国有资产收益等。

在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政府收入的分配调节显得非常重要。

政府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财政收入和非税收入。

财政收入是政府通过税收手段获取的收入,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而非税收入则是政府通过公共资源、出让土地、经济特区等形式获取的收入。

在政府收入的分配方面,我国政府主要通过投资和社会福利两方面进行分配。

投资主要针对基础设施配套、环保治理、大型项目建设等方面,目的是为了鼓励经济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而社会福利主要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旨在提高民生福利,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政府收入的问题尽管政府收入的分配调节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1.社会福利投入不足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但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而且偏低。

例如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有限,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某些地区缺乏教育机会,民众的贷款利率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民生福利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社会和谐程度降低。

2.财政收入来源单一我们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且多为间接税,这使得政府在税收方面容易陷入无法回收、难以管控的窘境,而不能有效地进行收入分配调节。

3.非税收入缺乏规范性我国非税收入缺乏规范性,很多非税收入都是政府对一些特定行为进行罚款或收取不明显的利益,给一些不良商家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

此外,为了增加非税收入,政府经常会借助公共资源的出让等手段,而激烈的竞争往往导致行业准入门槛降低以及资源过度开发,从而对环境、资源带来严重危害。

如何进一步加强政府收入的分配调节政府收入的分配调节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1.加强税收体系的建设应当鼓励直接税的征收,并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税收体系来调节超级富豪的财富分配,推进税制改革,加大对无理扣减税和税收欺诈的打击力度,实现税收更加公平。

探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府原因及其调节

探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府原因及其调节

探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府原因及其调节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提升,个人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政府在此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府原因及其调节。

政府原因税收制度不合理我国税收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以间接税为主,而个人所得税的比例相对较小。

这导致高收入者相对于低收入者享有更大的税收优惠,为财富制造了更大的积累空间。

同时,政府在税收征收上存在的漏洞也是导致财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社会保障不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高收入者相对于低收入者拥有更高的社会保障水平。

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往往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政府调节改革税收制度政府应当通过改革税收制度来增加个人所得税收比例,使高收入者贡献更多的税收。

同时,也可以通过增设个别税种和建立完善的税收征收系统来消除税收征收中的漏洞,避免财富积累的不合理性。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对低收入者的保障力度。

可以通过修订社会保障法规、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等措施来实现改善,解决低收入者的生活所需。

推进教育公平政府还可以通过推进教育公平来增加收入分配的公平度,减小财富积累差距。

可以通过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降低他们的教育负担,以此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就业机会。

结论在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上,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公平等措施来调节财富分配,增加财富公平度,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评析与思考

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评析与思考

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
度, 指出“ 非劳动收人只要是合法的, 就应当允许”社会主义 ; 的分配政策是“ 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 人先富起来,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又要防止贫富悬殊, 坚持共 同富裕的方向, 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
( 按劳分配制度 二)
5.3 , 23 降低到 20 年的3.8 , 06 99 相对差距扩大了 1.5 23
元, 在四大区域中位居首位, 而西部地区仅为 521 不到 7. 元, 东北的一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91 东部地区人 19 年,
均 G P 22. 元 , D 为 507 东北地区为 26. 元 , 495 东部地 区开始 超过东北地区 ; 9 年 , 1 2 邓小平“ 9 南方谈话” 中国东部地 区 后,
问题上, 突破了以前的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一次提出了“ 效率
优先 , 兼顾公平” 的原则。
(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 四)
十六大将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分配体制改革推向一个新 的高度, 确立劳动、 资本、 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
分配的原则,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既肯定了劳动在创造财富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 满 媛媛
( 中共 上 海 市松 江 区委 党 校 , 上 海 210) 0 6 0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党和
政府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加深, 收入分配政策也 在不断的完善和充实。 () - 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从 14 年到 17 年的2 年间, 99 98 9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演变

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再思考

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再思考

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再思考【摘要】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体制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区域间、城乡间、行业间收入差距非常明显,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提高居民收入总量,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现实选择。

本文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着手,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收入分配;问题;对策一、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可以概括为“两降四大几不顺,四低一慢两并存”。

即居民纯收入、劳动报酬比重相对降低(物价及其他消费增高),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四方面收入差距偏大,不同层级组织和部分地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分配关系不顺;农民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私营企业职工和生产一线员工四类人员收入较低,普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缓慢,不少低端岗位人员工资偏低和某些低端岗位工资不低、部分高端岗位工资偏高与少数高端岗位工资不高两并存。

在初次分配领域中,主要问题表现在:部分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不同地区工资差别较大;部分单位制度外收入多;一些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失范;非法收入占有相当比重。

在再分配领域中,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社会保障不足且在某些方面显失公平;二是偷税漏税等问题严重,直接拉大个体收入差距。

二、造成收入分配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一)生产力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均收入还是比较低的。

而且,我国生产力发展还存在着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

东部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要比西部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要高很多,城市生产力水平比农村生产力水平普遍高很多,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愈来愈大,收入分配公平原则受到了挑战。

改革开放后,体制改革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等,导致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自然不平衡,客观上推动了收入差距的逐渐拉大,形成高、中、低各种层次的收入阶层。

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认识

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认识

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认识国贸11丁何贞瑶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增加与居民收入提高如何平衡的问题和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多寡的问题。

而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提高与税收的变化则是密切相关的,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繁荣昌盛。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正处于改革期转型期,更需要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更合理的分配收入,使得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一起增长,国家进入更快的发展快车道,人民也通过收入的提高,过上更好的生活。

源引《上海证券报》的数据,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7.8%,低于同期GDP增速9.4%。

可见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形势很严峻,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并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这就是现阶段收入分配不公的地方。

当然,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绝对公平的事情,关键是要看事情发展是否走向公平的那一极。

还是来自《上海证券报》的数据,金融危机过后,GDP 增速逐年恢复,但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却仍旧持续走低,从2007年的12.2%一直下降到去年和今年前三季度的7.8%,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间的差距五年间不断扩大。

而自去年以来,各类收入中劳动报酬收入的增速也一直低于总体收入增长水平。

可见,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并没有那么乐观,而且人民不断面临着各种生活上的困难,比如买不起房,看不起大病,都是因为收入跟不上经济的增长,就好像有些人经常抱怨的,物价房价各种涨价,就是工资不涨价。

从现在的社会声音来看,明显大部分人对现阶段收入分配是不满的。

最明显的就是仇富现象。

收入分配不光是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之间的问题,先富的人与后富的人之间的收入分配也存在着问题。

比如年轻人口中所说的“高富帅”“高富美”“富二代”,就是对于先富起来的人的嫉妒,对现阶段收入分配的不满,对现阶段收入分配改革的渴望。

现在社会上的状况是,先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富,而那些所谓的后富的人现在还没富起来,不管是时机没到还是怎样,他们现在或许处在越来越“负”的状况,看似工资没有涨,收入没有下降,但是物价上涨了,那么实际收入就是下降了。

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僵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调整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减贫成就举世瞩目。

二是法规制度逐步完善,初次分配有章可循。

三是政府再分配调节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机制缺陷得到弥补。

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有些还呈现加剧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1978~1995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

2000~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5%,下降8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5.2个和2.8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51.4%下降到39.7%(二)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

1.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收入增长较快。

但1984年以后,增幅持续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

由图1可以看出,近几年,虽然农民收入在增加,但增幅持续减缓。

尤其是最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

二者的收入比值也很大,是1:3.3,并有逐年加剧的趋势。

而上世纪80年代是1:1.8,90年代1:2.5。

考虑到农村居民纯收入中相当部分用于生产性投入,而城镇居民享受住房、医疗、教育等各种财政补贴,因此实际差距更为悬殊。

2.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表现在行业差距扩大收入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最低是农、林、牧、渔业。

对当前政府收入分配调节的思考

对当前政府收入分配调节的思考

对当前政府收入分配调节的思考随着中国实体经济不断发展,政府的税收收入也在逐年增长,这使得政府在收入分配上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对收入进行分配调节成为了当前政府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政府的收入来源政府的税收收入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其中直接税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中个人所得税是在最近几年内逐渐成为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而间接税则主要是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除此之外,政府还有非税收入,如国有资产的利润、国有企业的红利、土地收入等。

收入分配调节的难点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一方面,一些高收入人群收入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一些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较低,难以维持正常生活。

这也使得政府在收入分配调节时面临一系列的难点。

首先,要根据不同的收入来源,分别制定不同的调节政策。

对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政府可以减少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从而扩大消费市场。

对于低收入人群,可以通过增加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度的方法来减轻他们的税负。

其次,要注意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收入分配不公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应该通过税收政策调节,尽力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调节,使他们的收入增幅不大于低收入人群的增幅,并且采取措施减少中产阶层的税负。

最后,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时要注意保持收入的透明度。

政府应该公开发布收入调节政策,并且及时公布税收收入和开支的细节,让公众有能力评估政策的公正性和可行性。

收入分配调节的作用收入分配调节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重要手段。

它能够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缩小贫富差距,增加社会的稳定性。

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结论总体来说,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的收入来源,制定不同的政策。

同时,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时要注意保持公平和透明度。

收入分配调节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通过不断调节和完善政策,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政府收入分配调节的思考摘要当前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引起理论界、实际部门和民间的普遍关注,来自不同方面的、要求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试图对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边界的模糊、效率损失、赤字效应以及政府失灵等方面, 力求避免政府在施行调节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并期望对深化认识和推动实践有所补益。

关键词收入分配调节政府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可谓是一个均等化程度相当高的社会。

1979年前后,城市的基尼系数在0.2以下,农村的基尼系数在0.21-0.24之间,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前者的水平在0.37-0.43之间,后者的水平在0.34-0.40之间(赵人伟,2002),比照之下,中国的收入分配十分平均,以至于产生了激励不足和低效率等问题。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激发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收入差距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之势,尤其是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后,这一趋势益发显著。

仅就城乡居民收入而言,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的调查,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的比率1978年为2.36,1985年下降到2.14,1987年扩大到2.38,1995年扩大到2.79,到2001年城乡人均收入比率高达2.899,差距十分悬殊。

而世界大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1.5,超过2的极为罕见(赵人伟,2002)。

另有学者研究表明,按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97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提高了1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差距为建国50年来最高峰(杨斌,2002)。

再按通行的衡量收入分配的标准——基尼系数来看,目前对全国基尼系数的最低估计也在0.4以上,高的估计甚至接近0.5,已经超过国际认定的警戒线水平。

种种迹象表明,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理论界、政府部门和民间普遍对收入分配问题十分关注,来自不同方面要求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试图对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力求避免政府在施行调节时可能出现的矫枉过正,可望对深化认识和推动实践有所补益。

二、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可能产生的影响理论上政府存在的理由被认为是弥补市场失灵,然而实际的情况也可能是:市场导致缺乏效率和不公平,但政府干预不一定必然会带来情况的改善。

斯蒂格勒曾将这种推论比喻为皇帝对两个乐手的比赛做出这样的判决:只听了第一个乐手的演奏(感到不满意)就把奖杯授予第二个乐手(阿特金森、斯蒂格利茨,1994)。

政府再分配的目标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借助的政策手段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运用政府的强制权力来征税和进行转移支付,以弱化甚至消除竞争博弈的后果;另一类是通过直接干预立足于私人产权的竞争基础,通过影响财务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干预缔约自由,改变市场的运行(柯武刚、史漫飞,2000)。

通过上述途径政府究竟能否实现预期的目标,获得所要追求的公平?是否存在与公平目标相伴生的其他副产品?事实上,政府所能获得的社会公平只是相对的,即使在那些实现了“从摇篮到坟墓”全面保障的高福利国家,乞讨者也不鲜见,而不公平却是绝对的。

甚至更有激进者认为旨在消除不公平的政府政策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不公平,帮助穷人的举措往往会使利益流向富人,恶化收入分配。

但无论如何,政府再分配产生某些与政策设计初衷相悖的、不合意的副产品是完全可能的。

㈠再分配可能模糊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自从古典学派以来,市场机制被认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方式,能够自动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政府的作用被限定在类似“守夜人”的较小范围之内。

直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凯恩斯主义风靡一时,政府的作用被重新发现,用以矫正经济生活中频频出现的市场失灵。

然而,多年的实践表明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同样会出现政府失灵。

在这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尤其值得汲取,“政府非但未能发展出市场机制,反而使市场扭曲和市场失灵比以前更为严重”(文贯中,2002)。

这是政府对市场不适当替代的历史教训,其代价不可谓不高昂,80年代被称为拉美国家“失去的十年”与之不无关系。

政府替代市场的前提条件是存在市场失灵,如果不满足这一条件,政府就不应介入经济生活而应交由市场负责。

何况政府有扩大自身权力的内在倾向和偏好,一旦介入,退出就变得十分艰难。

对中国来说,由于传统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有选择地退出对政府而言是难度较大的,而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控制几乎是驾轻就熟的,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确保政府坚决地从不属于自己的领域撤出。

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就是“把原来的一个无限的和无效的政府转变为一个有限的和有效的政府”(钱颖一,2000,转引自文贯中,2002)。

政府再分配所借助的两大类手段,无论是改变市场结果的,还是改变市场运行的,均会对市场活动本身产生不可避免的、致命的影响。

比如以税收进行再分配,既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促进收入公平分配和资源合理配置,也有可能扭曲资源配置,干扰经济有效运行。

可见,任由政府挥舞再分配的权柄,可能是不恰当的、急功近利的做法。

虽然我们并不否认收入分配差距确需政府出面予以调节,但如果以为依赖政府、以政府替代市场就能毕其功于一役,这种浪漫主义实不可取。

㈡再分配的效率损失之所以存在再分配的效率损失是因为税收的经济效应,税收会影响经济主体行为的选择。

比如由于存在高收入者边际储蓄倾向较高的假定,对高收入者征税会减少储蓄;又如实行累进程度较高的所得税,家庭储蓄行为就会受到抑制等等。

从社会福利函数的角度看,旨在增进公平的收入再分配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公平和效率都得到提升;公平和效率都未获得;获得公平的同时付出了效率损失;公平被排斥而得到效率。

可见再分配并不必然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

再分配所导致的效率损失直观地如图1所示:图例1、2、3分别表示社会最富有的20%的人口、中间阶层人口和最穷的20%的人口占有总收入的情况。

A 图中,最穷的20%的人口得到总收入中很少的一块,而最富有的20%得到总收入的近乎一半。

B图所示是对收入再分配的设想,意在给穷人的那一块稍大一些而给富人的那一块稍小一些。

而C图表示的是由于再分配引起效率损失,整个蛋糕缩小:尽管穷人得到了比较大的份额,但因为蛋糕缩小得太多,穷人的境况并未得到改善而富人的境况变得更糟。

图2揭示出如果再分配不能解决激励问题,公平的代价就十分高昂,社会的效率损失很大,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再分配性课税是贫穷国家难以承受的奢侈行为(杰克逊,2002)。

㈢再分配的赤字效应政府再分配性课税一般实行较高边际税率的、累进程度较高的税制,但高税率不一定带来高收入,这已被拉弗曲线所证明,税基反而可能遭到侵蚀;与此同时政府转移支付扩大了支出,因而再分配过程中财政赤字似乎在劫难逃。

福利国家在战后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有的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50-60%, 赤字居高不下,已经使政府骑虎难下,积重难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组织再分配和公共福利的增长。

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带动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支出的刚性增长;另一方面是逐步累积的赤字,不断攀升的债务,政府由此陷入了左支右绌的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2002年中国预算赤字高达3098亿元人民币,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次逾越国际公认的赤字警戒线。

财政赤字从改革开放初期占GDP的0.33%上升到1994年的1.22%,到1996-1997年停留在0.78%的水平。

而从1998年以来赤字又呈现出攀升之势,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第一年,赤字占GDP的比重急剧上升至1.16%,到1999年进一步上升至2.14%,2000年则升至2.80%。

按照2002年的预算将突破3%的警戒线。

根据有关学者测算,1998-2001财政支出增长率为19.8%,财政赤字增长率达62.4%。

按照预算2002年的赤字水平相当于1997年582亿元的432%,六年之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高达27%(赵晓,2002),增长速度惊人。

因此就目前的债务规模和赤字水平而论,政府实施再分配不仅将进一步抬升业已居高不下的赤字水平,加剧财政风险,同时表明除非进行支出的结构性调整,否则再分配的空间相当有限。

㈣再分配可能弱化社会的隧道效应赫希曼和罗思柴尔德(Hirschman and Rothschild)把由于其他人经济地位改善而导致的个人效用的增加以及对更高的不平等程度的容忍称为隧道效应。

引用的例子是:一队汽车在隧道的一条行车道上被堵塞,而眼看旁边车道上一连串汽车疾驶而过,这种情况很可能会造成社会不安。

这个比喻被用来解释人们对经济不平等的忍耐程度的差异。

个人的福利不仅取决于他现在的满意(或收入)程度,而且取决于他预期的未来的满意(或收入)程度。

可以预见政府对再分配的偏好和频繁使用会弱化社会既有的隧道效应,面对社会不公平,人们会更加缺乏容忍和耐心,而寄希望于再分配改善其处境,由此可能导致二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即:社会的隧道效应越弱,出于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安全等多方面的考虑,政府会越倚重再分配手段;而政府越倚重再分配手段,社会对再分配的期望也就越高,社会的隧道效应就将更弱。

而“如果一国的社会结构的隧道效应很微弱,对不平等的容忍程度很低,那么先增长、后分配的战略就不太可能获得成功”(德布拉吉•瑞,2002)。

㈤再分配中的政府失灵再分配政策设计的初衷并未实现或者只是部分地获得成功,即是政府失灵的表现。

例如一方面是政府的转移支付,但另一方面预先设定的受惠对象并未获得应有的收益,甚至出现与政策设计初衷相悖的结果。

1.不完全信息(imperfect information ):将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获得完全的、真实的信息对政府来说不仅十分困难,而且也不大可能。

比如要将应该获得福利资助的人与那些不应该获得福利资助的人区别开来,就是一件让政府大伤脑筋的事。

2.激励与委托代理难题:作为委托人的公民如何有效抑制代理人机会主义、确保其代表公民利益而不谋取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一个令人头痛的激励难题,委托人不能保证代理人与自己的目标完全一致,无法将代理人置于完全的监督之下。

代理人总是比委托人知道得更多,这种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状况也容易制造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即政府会尽力让公民觉得所承受的负担比实际的负担轻,而提供给他们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比实际价值大。

3.寻租、腐败和低效率:由于再分配是利益重新分割的过程,因此行政官员、利益集团在制定规则、实施政策方面有强大的动力发挥各自的影响,体现自己的意图并实现自己的利益。

再分配默认一个假定,即存在一个超然的能够代表和发现全体公民利益的组织——政府,该假定是否可靠姑且不论,仅仅由于政府囿于信息的限制和难以克服的激励难题,出现公共支出的低效率、寻租和腐败不可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