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型学术讲座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学术讲座主题及心得体会
![学术讲座主题及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7a1314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5.png)
心得体会:一、讲座概述本次学术讲座的主题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主讲人为我国知名人工智能专家张教授。
讲座内容主要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展开,旨在帮助听众了解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激发大家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研究热情。
二、讲座心得体会1.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张教授在讲座中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辅助诊断:通过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识别疾病,提高诊断效率。
(2)精准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基因信息,人工智能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药物研发: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大量的生物医学数据,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4)医疗管理:人工智能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将呈现出以下趋势:(1)多学科融合: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大数据等学科的融合将更加紧密,为医疗领域带来更多创新。
(2)个性化医疗:人工智能将更好地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实现精准医疗。
(3)远程医疗:人工智能将助力远程医疗的发展,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4)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将深度挖掘医疗大数据,为医疗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3.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面临的挑战尽管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1)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医疗数据涉及患者隐私,如何确保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一大难题。
(2)伦理道德问题: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如人工智能决策的透明度、责任归属等。
(3)人才短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我国此类人才相对匮乏。
(4)技术瓶颈: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如算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等。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7篇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1bff7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6.png)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7篇如果你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感悟,写一篇心得体会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总结反思,心得的力量在于它的真实性,只有将真实感受融入其中,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学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7篇,供大家参考。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篇1午休过后,我们集体前往报告厅,听安全讲座。
我们按顺序依次坐下,准备听老师讲课。
第一个知识,心肺复苏。
老师先把一个假人抬上了讲台,然后,她对我们讲了一点心肺复苏的知识:心肺复苏又叫黄金四分钟,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即使在医院被抢救过来,就成了植物人。
在心跳停止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的救活率为40%——50%,心跳停止4到6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的救活率为10%,而心跳停止超过10分钟的救活率只有0.09%。
老师又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事例:她的一个朋友自己一人开车去南京,在过高速的时候,和一辆车发生了车祸,然后她的朋友心脏骤停,因为旁边没有人,错过了黄金四分钟,最终还是去世了。
心肺复苏分为五步,判断意识、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心理安慰。
先把手放到昏迷者的鼻子上,如果没有呼吸就用左手压在右手上,然后每分钟按压力100至120次,做完这些,需要把昏迷者的下巴抬至于地面垂直,这样做是为了让气道畅通,然后,一只手捏住昏迷者鼻子,开始做人工呼吸,做的时候要看着昏迷者的肚子有没有上下起伏,如有就开始安慰昏迷者,没有就一直这样做,直到救护车来。
这次安全知识的讲座,让我知道了许多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如被蜜蜂蛰了怎么办,被马蜂蛰了怎么办,被狗咬了怎么办等等,真的收获很大,受益良多。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篇2通过涂健老师对《管理是目的与任务》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管理是社会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社会现象。
凡是有人群活动的地方或领域,都存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
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到达组织目标的进程。
力学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力学学术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52b33a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1.png)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力学的学术讲座,主讲人是我国著名的力学专家张教授。
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还让我对力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讲座内容丰富,让我对力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张教授的讲座涵盖了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
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力学的发展历程,让我对力学这门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讲座内容的一些具体感受:1. 力学的定义: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学习力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2. 力学的分类: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运动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3. 力学的研究方法: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观察、推理和计算。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揭示物体运动的内在规律。
4. 力学的应用领域:力学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讲座中,张教授详细介绍了力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让我对力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学术氛围浓厚,激发了我对力学的热爱讲座现场,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
张教授的讲解生动有趣,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力学知识。
以下是我对学术氛围的一些感受:1. 学风严谨:讲座中,张教授严谨的学风让我深受启发。
他强调力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要求我们对待学术问题要一丝不苟。
2. 团队合作:在力学研究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讲座中,张教授提到了许多团队合作的成功案例,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 激发兴趣:张教授的讲座激发了我对力学的热爱。
他通过生动的案例,让我感受到力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我更加坚定了学习力学的信念。
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力学事业贡献力量通过参加这次讲座,我认识到自己在力学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通用6篇)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fe056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6.png)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篇⼼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是店铺帮⼤家整理的学术讲座⼼得体会(通⽤6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学术讲座⼼得体会1 利⽤课外学习时间,学校和学院给我们安排了⼀系列讲座,在我看来,旨在丰富⼩学期⽣活,积累专业知识,拓宽视野。
这些讲座与我们专业知识紧密相关,但是却不单⼀,涉及不同课题观摩聆听名师讲座,名师神采飞扬,听者亦有⼼得。
⼀千个读者的⼼中有⼀千个哈姆雷特。
⽽⾯对着鲜活的教学对象,智慧的教师必然没有相同的课堂。
我特别喜欢“学者视野——周末科技⽂化艺术系列讲座”,因为他内容丰富⽽⼴,为我们增加了很多课外的知识,扩宽我们的视野和涉猎。
第427讲是由肖蕾博⼠主讲的,他是我们学院的副教授,主讲内容是“⼤学⽣在校期间如何提⾼⾃⾝科创能⼒”,分别阐述了⼀下内容: 1.介绍我校为⼤学⽣提供的科研平台; 2.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及相关技术介绍; 3.⼤学⽣科研⽴项情况介绍。
增加了我对学院的了解,也为我的⼤学⽣活规划有了⼀定的帮助。
⽽“学者视野——周末科技⽂化艺术系列讲座”第429讲,由黄⾕⽢副教授主讲的“MIDI环境下按声调谱曲唱古诗”,则向我们展⽰了古典诗词是中国璀璨的⽂化精品,“诗乐合⼀”是传统的⾄道鸿教。
为继承和创新往圣传统的吟诵,演讲⼈基于全国95%以上的⽅⾔点平声都分阴平、阳平,⼤多数⽅⾔区保留有中古⼊声的共性,借鉴、集取名家及各地吟诵调之所长,按平上去⼊四个声调为古诗词谱上数字简谱,再应⽤现代教育传播媒介、计算机技术合成数字⾳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出《基于MIDI唱诗词》的wmv 视频⽂件,创新可视(谱)、可听(曲)、可歌诗(唱辞)、可学格律多位⼀体教学新环境。
能开启天聪,激活右脑,启迪智慧。
概括为:唐诗宋词声律精,吟诵应觉仄与平。
1235唱唐诗,平仄仄平歌中知。
各大高校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各大高校学术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13a3b5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6.png)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纷纷举办各类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为师生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作为一名高校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多场学术讲座,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各大高校学术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开阔视野,提升学术素养学术讲座是高校师生了解前沿学术动态、拓展知识领域的重要途径。
在讲座中,专家学者们分享了自己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使我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讲座中涉及的跨学科知识也让我意识到,学术研究并非孤立无援,而是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与交流。
通过聆听讲座,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自身的学术素养。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学术讲座中,专家学者们生动地讲述了自己的研究历程和心得体会,让我对学术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培养创新意识。
三、提升沟通能力,增进师生互动学术讲座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
在讲座过程中,师生们可以就讲座内容展开讨论,提出疑问,与专家学者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此外,讲座结束后,我还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了心得体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价值观学术讲座中,专家学者们不仅关注学术研究,还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他们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高校学子,肩负着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而奋斗的重任。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时刻牢记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国际视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学子需要具备国际视野。
学术讲座邀请的专家学者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拓宽视野的机会。
通过聆听讲座,我逐渐认识到,学术研究并非局限于国内,而是要放眼全球。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国际视野。
听学术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听学术专家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36499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3.png)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学术讲座作为一种高效的知识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某知名学术专家的讲座,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讲座主题及内容本次讲座的主题是“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专家从国际形势、国内政策、产业布局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讲座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
二、讲座心得体会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讲座中,专家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往往取决于其创新能力。
正如我国近年来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讲座指出,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密不可分。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
因此,我们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3. 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专家在讲座中提到,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的关键。
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才培养水平。
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4.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讲座强调,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力。
我国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5.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专家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
我国应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
大学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大学学术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df1661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4.png)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里各类学术讲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多场学术讲座,聆听了许多知名学者的精彩演讲。
这些讲座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更让我对学术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大学学术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术讲座的魅力1. 提高学术素养学术讲座是大学校园里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聆听讲座,我们可以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在讲座中,学者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使我对所学专业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2. 激发学习兴趣学术讲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座过程中,学者们旁征博引、生动形象的讲解,让我们对所学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兴趣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学术讲座要求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
在讲座中,学者们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往往具有挑战性,需要我们积极思考、质疑和探究。
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学术讲座的启示1. 坚定学术信念在学术讲座中,许多学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学术研究需要坚持不懈、勇攀高峰。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坚定学术信念,勇攀知识高峰。
2. 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术讲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者们在讲解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不仅注重理论阐述,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这使我明白,在学习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3. 拓展学术视野学术讲座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
在讲座中,我了解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使我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激发了我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术讲座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学者们相互合作、共同研究。
这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要注重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三、参加学术讲座的建议1. 提前了解讲座内容在参加学术讲座前,提前了解讲座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讲座的重点,提高学习效果。
百场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百场学术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a2dce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b.png)
自从参加学校组织的百场学术讲座活动以来,我深感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这百场讲座中,我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提升了学术素养,更对学术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百场学术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学术讲座的魅力1. 拓宽知识视野在这百场讲座中,我接触到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这使我得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各个学科的前沿动态,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
2. 提升学术素养学术讲座是专家学者们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通过聆听他们的讲座,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如何进行学术交流。
这对我提升学术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增强实践能力学术讲座中,专家学者们结合实际案例,为我们展示了学术研究的实践过程。
这使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
二、讲座内容的感悟1. 学术研究的重要性通过讲座,我认识到学术研究对国家、社会、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研究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同时也能使个人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成长。
2.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讲座中,专家学者们强调了创新思维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学术研究不断发展的动力,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在学术领域取得突破。
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术研究往往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人才共同协作。
讲座中,专家学者们分享了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经验,使我认识到团队合作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个人成长与反思1. 学术素养的提升通过参加百场学术讲座,我逐渐认识到学术素养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为学术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学术研究的方向在讲座中,我了解到了各个学科的研究方向。
这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3. 自我反思在参加讲座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某些学科的了解不够深入,学术研究方法有待提高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反思,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听学术讲座后心得体会
![听学术讲座后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f6b3e7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3.png)
一、引言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的学术讲座。
这场讲座由我国知名人工智能专家主讲,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应用前景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在聆听讲座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二、讲座内容概述1.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讲座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图灵测试”到如今的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专家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2.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如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
专家以医疗领域为例,阐述了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了巨大福音。
3. 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人工智能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推动了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带来了就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职业产生了冲击。
专家强调,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人才。
4. 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学科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二是加强伦理道德建设,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人类利益;三是提高人工智能的自主性,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应用。
三、心得体会1. 拓宽视野,增强认知通过聆听讲座,我对人工智能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增强了我的认知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讲座中,专家强调了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3.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讲座中,专家指出,我们要勇于挑战传统观念,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勇于实践。
近期大型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近期大型讲座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1c84c5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e.png)
一、前言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我国知名学者举办的大型讲座。
讲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让我受益匪浅。
在此,我将结合讲座内容和个人感悟,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二、讲座内容概述本次讲座主题为“新时代下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主讲嘉宾围绕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三、心得体会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讲座中,主讲嘉宾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要想实现从“跟跑者”到“并跑者”再到“领跑者”的转变,就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还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2.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主讲嘉宾对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
他指出,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等方面,我国仍需加大投入和攻关力度。
3.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讲座中,主讲嘉宾指出,人才培养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
他强调,要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思维;(2)优化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强化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4)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4.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主讲嘉宾认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科技创新目标的重要途径。
具体措施如下:(1)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
四、个人感悟1.增强创新意识通过本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始终保持创新意识,勇于挑战,敢于突破,为我国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2.提高自身素质讲座中提到的“人才培养”让我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
学术讲座新心得体会范文
![学术讲座新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d9636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c.png)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术讲座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在提升学生学术素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学术讲座,此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新心得体会。
二、讲座内容概述此次讲座由我国知名学者主讲,主题为“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讲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背景和意义2.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内涵和目标3.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与挑战4. 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三、心得体会1. 拓宽知识视野通过此次讲座,我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主讲人结合实例,生动地阐述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我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讲座中提到的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使我拓宽了知识视野,对未来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2. 增强学术素养讲座中,主讲人强调了学术素养的重要性。
他指出,学术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激发创新思维讲座中,主讲人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等。
这些方法使我认识到,创新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我将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勇于突破传统观念,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提供新的思路。
4. 明确未来研究方向讲座中,主讲人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使我对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对自己的未来研究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即关注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热点问题,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5. 增强社会责任感讲座中,主讲人强调了科技创新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重任。
参加学术讲座心得体会汇总(精选5篇)
![参加学术讲座心得体会汇总(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45e6a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4.png)
参加学术讲座心得体会汇总(精选5篇)参加学术讲座汇总篇112月6日我院成功举行了提升文献研究能力的学术讲座暨首届研究生文献综述大赛启动仪式。
对于此次综述大赛相关事宜及内容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感受、感触颇多。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研三学生对于此次科研活动的举办是很有所触动的,有一些感悟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在研究上,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积极与老师特别是导师沟通,主动反馈学习进度与想法。
专业课考察的是自我学习能力,课下可以多参加学术论坛,学术论坛则更多考察知识运用能力,不论是专业学习,还是筹备比赛,都要做好文献查阅,文献综述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郭继海副院长结合自身求学治学经历指出,对每一个研究者而言文献综述都是开展创新性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研究生要进一步提高对文献综述能力的认识,善于使用各种工具归纳整理文献,善于利用研究文献来达到自己的研究目的。
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论文的“痛点”,在专业学习上,只有对一个问题学多了、吃透了、弄懂了,提出的问题才更精准具体,接受老师的指导才更有针对性。
在与导师的沟通中我们应当:充分准备、精准询问、积极沟通、主动反馈。
学愈博而思愈远,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张老师以《如何写好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为题从六个方面向大家详细阐述了怎样写好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被归纳为学科领域性研究综述和专题性文献研究综述。
张老师表示写文献综述就像“绣汉绣”,自我感觉会实际上不是真会,还要多加练习、勤于修改,“磨刀不误砍柴工”,“靠谱是比聪明更重要的品质”。
她还生动地用“化妆要先打底”来说明文献研究对于开创新研究的基础性作用。
无论是在学习科研,还是在学生工作中,都要提前做好规划,画出重要的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做到有始有终。
在实际学习中,不限于研究综述,在其他形式的学术比赛中,都要抓住研究的方向、重点和选题。
研一阶段建议扎实基础、稳定心态、拓展视野,要坚持多阅读经典原著、多读专业书。
学术类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学术类讲座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1c1c5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1.png)
一、讲座背景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我国著名学者主讲的学术讲座,主题为“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
这场讲座不仅让我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国家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二、讲座内容1.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讲座中,学者首先阐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他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
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只有紧跟科技发展步伐,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2. 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接下来,学者详细介绍了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
他强调,国家战略应紧密围绕科技创新展开,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任务。
同时,科技创新也应紧密结合国家战略,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我国科技创新现状及挑战在讲座中,学者对我国科技创新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指出,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我国科技创新投入占GDP的比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2)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3)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
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创新主体活力不足,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
4. 如何推动科技创新针对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学者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提高科技创新投入占GDP的比重,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2)加强基础研究。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3)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三、心得体会1. 增强科技创新意识通过此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应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关注科技创新动态,为我国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术讲座激烈讲话心得体会
![学术讲座激烈讲话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59130a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1.png)
一、引言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我国著名学者主讲的学术讲座。
讲座内容丰富,观点鲜明,充满了激情与斗志。
在聆听讲座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学术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激烈讲话心得体会。
二、讲座内容概述此次讲座的主题是“新时代学术研究的使命与担当”。
主讲人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 学术研究的时代背景:主讲人分析了我国当前学术研究的现状,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术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 学术研究的使命:主讲人强调,学术研究应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同时,学术研究要关注国家文化传承与创新,弘扬民族精神。
3. 学术研究的担当:主讲人提出,学术研究者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4. 学术研究的路径与方法:主讲人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分享了学术研究的路径与方法,为在座学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心得体会1. 深刻认识到学术研究的时代背景通过此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学术研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国家战略需求、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相连。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术研究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国家重大需求,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2. 明确学术研究的使命学术研究的使命是为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解决实际问题。
此次讲座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要始终牢记这一使命,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 增强学术研究的担当意识讲座中,主讲人多次强调学术研究者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
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要勇于面对学术界的挑战,敢于突破传统思维,为实现学术创新贡献力量。
4. 学习学术研究的路径与方法讲座中,主讲人分享了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让我对学术研究的路径与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我将借鉴这些经验,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5. 提高自身素质此次讲座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
听讲座心得体会感悟(3篇)
![听讲座心得体会感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30678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16.png)
第1篇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知名学者主讲的学术讲座,主题是“科技创新与未来社会”。
这场讲座不仅让我拓宽了视野,更让我对科技创新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讲座伊始,主讲人便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他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
首先,科技创新可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
科技创新可以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正如我国近年来在航天、高铁、5G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科技创新对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作用。
其次,科技创新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恶化,人类面临着诸多挑战。
科技创新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新能源的开发、环保技术的应用等,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科技创新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还可以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正如这次讲座所提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未来。
二、科技创新与未来社会讲座中,主讲人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科技创新与未来社会的关系。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1. 科技创新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方式、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深刻变革。
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将成为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人类将更多地从事创造性劳动。
2. 科技创新将促进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
科技创新将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
未来,人们将拥有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方式。
3. 科技创新将推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改革。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使教育、医疗等领域更加个性化、精准化。
未来,人们将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
本人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本人学术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1e8924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e.png)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我国知名学者主讲的学术讲座,主题为“新时代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此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学术研究的热情。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讲座内容丰富,引人深思此次讲座涵盖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家战略等多个方面,使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讲座内容的几点体会:1.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讲座中提到,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2.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的关键。
讲座强调,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
我国要实现科技创新,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3.国家战略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讲座指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讲座风格独特,感染力强此次讲座由我国知名学者主讲,他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独特的演讲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下是我对讲座风格的几点体会:1.深入浅出。
讲座中,主讲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学术问题讲解得清清楚楚,使听众能够轻松理解。
2.生动形象。
主讲者善于运用实例、故事等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讲座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3.激情洋溢。
主讲者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执着感染了我,使我更加坚定了投身学术研究的信念。
三、个人启示与反思通过参加此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以下问题:1.要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
学术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具备坚定的信念、严谨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2.要关注国家战略需求。
作为一名学术研究人员,我们要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努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3.要加强自身素质。
学术研究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关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结尾
![关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结尾](https://img.taocdn.com/s3/m/e66bb7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d.png)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我有幸参加了某大学举办的学术讲座,聆听了一场场精彩的报告,收获颇丰。
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学术素养,更让我对学术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此次学术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学术讲座的魅力学术讲座是一种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它汇聚了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我们带来了前沿的学术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讲座中,专家学者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学术问题剖析得淋漓尽致,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
此次讲座中,我感受到了学术讲座的魅力。
首先,讲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科,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讲座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使我受益匪浅。
其次,讲座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专家学者们运用案例、图表、视频等多种手段,使讲座内容更加直观、易懂。
最后,讲座氛围浓厚,互动性强。
在讲座过程中,专家学者们与听众积极互动,解答了我们的疑惑,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讲座内容。
二、学术素养的提升参加学术讲座,使我深刻认识到学术素养的重要性。
学术素养包括学术道德、学术能力、学术视野等方面。
以下是我对这三个方面的体会:1. 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准则,是保证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基石。
在讲座中,专家学者们强调了学术道德的重要性,使我深刻认识到诚信、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2. 学术能力:学术能力是学术研究的关键,包括科研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能力等。
在讲座中,专家学者们分享了他们的科研经验和方法,使我明白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
3. 学术视野:学术视野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它决定了一个学者能否站在时代的前沿。
在讲座中,专家学者们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使我对各个领域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
三、学术研究的认识通过参加学术讲座,我对学术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学术研究的几点体会:1. 学术研究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研究是一项严谨的学问,需要我们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
对学术讲座的心得体会
![对学术讲座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e7c924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4.png)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知名学者主讲的学术讲座,主题是“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
这场讲座不仅让我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讲座伊始,主讲人便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他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全球化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我国要想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首先,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如果缺乏科技创新,就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其次,科技创新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保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科技创新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例如,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科技创新成果,正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舒适。
最后,科技创新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面前,科技创新成为我们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技创新,我们可以找到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在讲座中,主讲人详细介绍了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他指出,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近年来,我国在航天、高铁、5G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为国家赢得了国际声誉。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我国科技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人才短缺。
对学术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对学术讲座心得体会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e1419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4.png)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术讲座已成为高校、研究机构等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
通过参加各类学术讲座,我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在思维方式、学术素养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在此,我将结合近期参加的一次学术讲座,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二、讲座内容概述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
主讲嘉宾是我国知名人工智能专家,讲座内容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讲座中,专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使我对人工智能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三、心得体会1. 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参加学术讲座,让我对人工智能这一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讲座中,专家从多个角度剖析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使我受益匪浅。
同时,讲座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等,使我意识到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2. 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讲座中,专家针对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社会影响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使我认识到,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强学术素养学术讲座为我提供了一个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在讲座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聆听、思考、提问,使我的学术素养得到了提升。
同时,讲座中提到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为我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 增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参加学术讲座,使我结识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同行。
在讲座结束后,我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这种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拓展我的学术视野,促进学术创新。
5. 激发创新意识在讲座中,专家强调了创新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总之,参加学术讲座让我在知识、思维、素养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精选7篇)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a6a77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1.png)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精选7篇)学术讲座篇1今晚讲座,主题是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学习方向。
本来不去在寝室搞高数,但听说讲师是个毕业于北航的中年人,是名高级架构师,给搜狐等网站做过项目,最重要的是他有让人嫉妒的高数满分经历。
于是我就痛快的去了。
他给我们介绍我们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企业系统和互联网是他主要谈到的内容,并且把工资都一一列了出来。
其实我比较关注的是与flash builder,flash等有关的RIA和网页游戏以及电脑动画的有关内容,可老兄就是不讲,最后来了句这个大家可以不用关心。
做纯程序员要很牛逼才行,到沿海城市也基本上是1w 左右,而真正拿高薪的是那些从小就看着电脑程序长大的牛人,我们这群大学才开始接触程序的人单靠纯写程序如何达到那个高度? 然后他推荐了一个培训机构,叫做北京尚学堂,培训四个月,出来后6000+月薪,他像是在做广告。
看现在的趋势,程序员的分工越来越细,写程序的只写程序,而搞美术的就只用flash,3D max,photoshop,但连helloworld都写不出。
以前毕业前没做过任何项目只要你师出名牌大学就能上岗,而现在毕业前做过项目写过几万行代码的都不一定能混到饭吃。
并且这样的趋势会一直延续甚至拉大。
这样就给了会美术又会电脑的人的机会,看看现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界面和功能都在翻新,都在趋于人性化趋于美感化。
软件行业的门类如此广泛,而美术计算机交叉学科的人又少,看这个趋势仍能延续很久。
从思绪中又回到讲座上,我看他在台上讲得挺起劲,估计是个纯程序员,而且写程序应该非常牛逼,但如果真正赚得巨多钱的话,他是不会再花心思去办学当老师捞外快上的。
可见高数都能打满分的人工资都不足以满足他,像我这种高考数学都打不了满分的人还怎么混呢?但他讲的有几点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比如像我们学计算机的就是要提前学,越提前越好。
那些七八岁就写程序的人咱就不提了,就拿大学生来说,大一开始写程序已经算晚了,所以从大一开始就要开始学,尽早建立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学术讲座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大型学术讲座的心得体会怎么写,我们来看看。
刚入学的新老生见面交流会上就有师兄说学校会提供很多学术讲座,这是我们积累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自己意识到了硕士阶段跟本科是不一样的,作为研究生,我们必须注重训练和培养创新思维,拓宽知识面,充实创新所必须的知识基础。
多参加与学科相关的科研与创新方法讲座十分必要。
在听说学校专门制定了学术讲座制度,会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们为我们开办学术讲座时内心很激动,很渴望参与从中学到一些知识,了解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回顾这一年多参加系seminar的学习,发现自己在了解到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的进展动态和领略到各位大师创新的研究方法的同时,还学到了很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比如如何选择听取学术报告的机会?如何为出席学术报告会做准备?如何从学术报告中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如何把所听的学术报告与自己的科研工作结合起来?等等。
记得参加的第一次讲座是美国匹兹堡高校大学Daniel Berkowitz教授学术讲座,Daniel Berkowitz是一位法制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他同很多国外教授一样非常具有人格魅力,讲解时肢体语言很丰富,例子大多被他讲的生动活拨。
那次他给我们讲的是有关苏联解体后俄罗期经济增长的两大转变,听完后对于自己比较陌生的俄罗期增长方式有了初步了解,以及也学到了在研究这类问题时应如何选取数据和研究方法。
比较遗憾的是虽然在听之前与同学打印出了论文,但没有细细看只粗粗地浏览了一遍,以致很多地方都没来得及抓住重点。
这次听报告后紧接着没两三天就参加了经济学系和岭南实证与计量经济研究中心的双周Seminar,讲的是产业集群与企业边界的建构,是与我们专业所学的相差蛮远的,产业集群还了解企业边界却完全不知,不过听到教授详细的讲解后倒是产生了想深入学习一下的兴趣,对于报告中提到的结构二重法这个新的研究方法也进行了相关的搜索。
虽然总体上来说理解的不是那么到位,也还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开阔了视野,让我决定以后看书查阅资料的范围要更大更广。
这次Seminar跟同天的前沿计量方法的实证应用讲座相比,身边同学都认为后者更适合我们,毕竟前沿计量方法更为我们所需,经主持人介绍知道当时给我们讲的是曾于纽约高校大学博士毕业的一名优秀人士,他在上学期间就跟着导师发表很多优质论文,现研究的都是前沿问题,很值得我们学习。
他在学术上很是谦逊,还记得讲座间的提问环节我们一位师兄指出他使用的条件马尔可夫链应用于经济时间序列存在一个隐藏条件,这会导致其他情况无法使用该方法,他笑笑说师兄问的很好,这是他还没解决的问题之一,还让师兄讲座完后跟他讨论一下。
从他身上以及作的报告中我们的确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这之后配合时间又陆续参加了好几次,像对经济学的多学笠思考,国际政治经济互动视角下的东亚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资产价格的信息功能等讲座,这么些讲座听下来发现,要想通过聆听学术报告增长知识对自己有很大提高,必须做好一些事前准备和事后回顾,比如首先要知道如何选择,参加哪些学术报告对自己帮助最大,师兄师姐们告诉我们学校学术活动、学术报告很多,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必每次都参加,要做正确的选择,学术报告一般来说可分为:鸟瞰型、专题型以及讨论型,鸟瞰型的报告人一般会对我们分支学科或相关专门性话题做较为全面的总结和综述,侧重于纲要性的、趋势性的描述和分析,不会拘泥于细枝末节。
这类报告对了解学科发展的全面动态,增进综合知识,把握科研方向极有助益。
师兄们特别青睐于它们;而专题型的报告人是对经济领域中一个范围较小的`专门性话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描述,内容通常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或动机;问题的归纳与表述;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果;结果分析。
我本人还蛮喜欢听这一类的,因为只要事前的准备像阅读相关文献,列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一席讲座听下来会解开自己心中的不少疑问,也会在事后更加的关注这一小块的研究动态,比如,有一次尹咏雅给我们讲的中国员工对于处理冲突方法的选择,首先一听这题目就知道要讲大概是什么了,自己很有兴趣,尹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冲突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分类,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要判断是哪类冲突,产生冲突的原因,处理冲突的方法有很多,这其中该如何选择等,在讲的过程中老师举了很多例子,非常形象生动,整个报告听下来很流畅很有层次感,报告完很多同学都有跑过去与老师讨论,让我印象很深刻,对管理学中事故处理这部分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讨论型的一般;形式不那么正式,论述不一定完整,结果经常有不确定性,会上经常有激烈的争辩和讨论,这一类我发现只有当我对这一部分内容了解的比较深入才会明白,不然坐那听别人精彩辩论自己还是云里雾里不太能判断谁比较在理一些。
选好要听的报告后要做的准备我也在听了很次讲座后总结出一些:例如,报告人的背景,他们的学术背景、专长、学术成就、治学特点等等,他们对此次报告内容所做的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涵盖范围、专业特点、模型与方法、主要结论、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同时,最好带着问题去听报告,例如,想为自己拓展什么样的知识范围、向报告人当堂提出何种问题、报告后如何请教报告人等等。
总之,准备得越充分,收获就越大。
当参加的学术讲座越来越多时,我发现,虽然不同报告的主讲人他们研究领域不同,优秀之处却大同小异,他们的口头表述都组织的非常有逻辑性和顺畅感,ppt也都有自己的高明之处。
我们不仅能从学术报告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更能领略各专家的口才艺术,开阔视野,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讲座听的多了,也慢慢可以把许多专家们的思想潜移默化的转变成自己的思想。
要带着不同的心态去听报告,这样收效才会不一样,从听报告、得收获的角度挖掘聆听过程的乐趣;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听报告,抓住报告人的金玉良言、警句妙言,尽最大努力去消化报告内容;还要以对比提高、增进知识的意图听报告。
对于与自己专业相近的报告,应不断比较自己原有的知识或认识,从中总结报告人的对自己的启示,为改进自己的工作做铺垫;对于不是自己的专业方向的报告,应搜索可为己用的线索,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缺陷或不足之处;当然最重要的是以积极参与者的身份听报告。
到了报告会,就把自己置身其中,融入报告会的环境和氛围,积极思索,大胆发问,以求提高。
这一路报告听下来,学到了很多学术长辈的研究理念、态度和方法,收益获多。
一个学年结束了,交完学术讲座这篇心得论文,这门课就告一段落了;但是,这是终点,同时也是起点,即便是到了研二,或者更以后,我想,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去聆听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或是自己感兴趣的学术讲座。
努力进取,全面平衡。
20**年8月30日进入高校大学研究生院已经一年半了,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很多的学术讲座,让我受益颇多。
通过这些讲座,我了解到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概况,充实了多方面的知识,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能够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其中朱志斌教授和周傲英教授的讲座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朱志斌教授现任桂林电子科技高校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优化理论与算法研究。
讲座的主题是图像处理中的优化算法,朱教授的讲解条例清晰、生动有序,通常举一些例子使道理深入清楚,渗透人心,我们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从数码相机的普及到、数字电视的开展到遥感图像处理和智能交通,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学研究的发展、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作为一个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学科,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探索。
近年来对数字图像处理的研究倾向于将数字图像作为一个组合优化问题,并采用一系列优化策略完成图像处理任务。
朱教授特别讲了群智能优化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群智能优化算法是模拟生物或生物种群的结构特点、进化规律、行为模式和思维方法等形成的计算技术和方法,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全局收敛性、并行性和鲁棒性等特点。
常用的群智能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布谷鸟搜索算法等。
以遗传算法来说,GA是一种全局优化搜索算法,可以对复杂的非线性多维数据空间进行快速有效的计算。
特别是由于它不受搜索空间的限制性假设的约束,鲁棒性及固有的并行性等,在图像处理、分析及理解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从朱教授的精彩讲座中我还学习到:群智能优化算法不仅仅可以用于图像处理,其实它还可以用于其他很多方面。
联系到我的研究方向是项目调度,而项目调度是指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构成,在满足约束的条件下产生达到某种目标的调度方案。
项目调度实质上就是组合优化问题,那么我是否可以把群智能优化算法拿过来解决我的研究问题呢?联系到朱教授所讲到的知识以及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我发现是通过群智能优化算法求解项目调度问题是可行的,而且应该会有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朱教授的讲座是我进入研究生阶段以来对我影响较大的讲座之一,使我印象深刻,收获也非常大。
另一次让我受益匪浅的讲座就是周傲英教授所讲的《从大数据热看我国计算机学界的机遇》。
周傲英教授是华东师范高校大学长江特聘教授、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是我国大数据领域的领军人物。
首先,周傲英教授以幽默风趣的开场白将大家带入大数据的世界,通过Google、Yahoo、Facebook等国外知名计算机巨头以及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计算机巨头的最新发展概况来引入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或也可称为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大数据的应用范围非常广。
有机构预测,“大数据”的发展,将使零售业净利润增长60%以上,制造业的产品开发、组装成本将下降50%以上。
在制造行业,企业通过对网上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和掌握市场动向,并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后,就可以有效实现对采购和合理库存量的管理,大大减少因盲目进货而导致销售损失。
在商业上,国外一些超市利用对手机的定位和购物推车获得商场内顾客在各处停留时间,利用视频监视图像软件分析顾客购物行为,优化商场布局和货架排列。
大数据的火爆,也带动了国内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对大数据的热情。
20**年以来,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通信学会先后成立了大数据委员会,研究大数据中的科学与工程问题,科技部的《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工信部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等都把大数据技术作为一项重点予以支持。
其中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上,把信息处理技术作为4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被提出来,其中包括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这都是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