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4.1
步步高答案英语
步步高答案英语【篇一:《步步高》2014届高考英语(外研版)大一轮复习讲义sb4 module5】urround vt.围绕,环绕→2.distant adj.遥远的→在远处→隔开一段距离 3.forbid vt.禁止→禁止某人做某事 4.spot n.地点;场所→当场;在现场5.view n.视野;景色;风景;观点;vt.观看;看待→在看得见的地方→鉴于;考虑到6.at the edge of在??的边缘→在??顶峰 7.make a detour 迂回→巡回演出8.be heavy with充满;满载;有大量的??→抽烟厉害的人 9.at least 至少→一点也不10.rip off 敲竹杠;敲诈→把某物撕成碎片11.get a kick out of 从??中得到乐趣(俚语)→随便谈谈 12.go through经历→度过;通过 13.four weeks off四周假期→度假Ⅱ.构词记忆(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词汇及其派生词) 1.hilly adj.多山的;丘陵起伏的→n.山丘,小山 2.narrow vi.变狭窄;adj.狭窄的→adv.勉强地 3.distant adj.遥远的→n.距离4.varied adj.多变化的→v.变化→n.多样性;种类→adj.各种各样的 5.naturally adv.自然地→adj.自然的;天然的→n.大自然Ⅲ.语境填词(根据提示用适当的单词或短语填空)1自然地),山顶),景色;风景) 山谷).2.i was 围绕;环绕) by my 同事) and they asked me to tell some 传说故事).3.货物禁止遥远的) dock. 4.陡峭的斜坡地点;场所) of the mountain. 5.开发遥远的多山的) areas. Ⅳ.语境记忆(背诵语段,记忆单元词汇)shandong is an immense region in the east of china,with a varied landscape from plains to hilly areas.the beautiful natural surroundings,a wide variety of green plants and narrow,winding lanes make it an ideal spot for holiday. Ⅴ.课文原句背诵 1.he and a colleague spend two years there teaching english at a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他和另一位同事将在那里的一所教师进修学院教两年英语。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
§2.9 函数的应用2014高考会这样考 1.综合考查函数的性质;2.考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段函数及基本初等函数的建模问题;3.考查函数的最值.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讨论函数的性质一定要先考虑定义域;2.充分搜集、应用题目信息,正确建立函数模型;3.注重函数与不等式、数列、导数等知识的综合.1. 几类函数模型及其增长差异(1)几类函数模型函数模型 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模型 f (x )=ax +b (a 、b 为常数,a ≠0) 反比例函数模型f (x )=kx+b (k ,b 为常数且k ≠0)二次函数模型f (x )=ax 2+bx +c(a ,b ,c 为常数,a ≠0)指数函数模型f (x )=ba x +c(a ,b ,c 为常数,b ≠0,a >0且a ≠1)对数函数模型 f (x )=b log a x +c(a ,b ,c 为常数,b ≠0,a >0且a ≠1)幂函数模型f (x )=ax n +b (a ,b 为常数,a ≠0)函数性质 y =a x (a >1) y =log a x (a >1) y =x n (n >0)在(0,+∞)上的增减性 单调递增 单调递增 单调递增 增长速度 越来越快 越来越慢 相对平稳 图像的变化 随x 的增大逐渐表现为与y 轴平行随x 的增大逐渐表现为与x 轴平行随n 值变化而各有不同值的比较存在一个x 0,当x >x 0时,有log a x <x n<a x(1)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初步选择数学模型;(2)建模: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3)解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4)还原:将数学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以上过程用框图表示如下:[难点正本疑点清源]1.要注意实际问题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合理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解决函数应用问题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阅读理解、整理数据:通过分析、画图、列表、归类等方法,快速弄清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单位等等;(2)建立函数模型:关键是正确选择自变量将问题的目标表示为这个变量的函数,建立函数的模型的过程主要是抓住某些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函数式,注意不要忘记考察函数的定义域;(3)求解函数模型:主要是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最大(小)值,计算函数的特殊值等,注意发挥函数图像的作用;(4)回答实际问题结果:将函数问题的结论还原成实际问题,结果明确表述出来.1.某物体一天中的温度T(单位:℃)是时间t(单位:h)的函数:T(t)=t3-3t+60,t=0表示中午12∶00,其后t取正值,则下午3时的温度为________.答案78℃解析T(3)=33-3×3+60=78(℃).2.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2 000万元,并且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成本增加10万元.又知总收入K是单位产品数Q的函数,K(Q)=40Q-120Q2,则总利润L(Q)的最大值是________万元.答案 2 500解析L(Q)=40Q-120Q2-10Q-2 000=-120Q2+30Q-2 000=-120(Q-300)2+2 500当Q=300时,L(Q)的最大值为2 500万元.3. (2011·湖北)放射性元素由于不断有原子放射出微粒子而变成其他元素,其含量不断减少,这种现象称为衰变.假设在放射性同位素铯137的衰变过程中,其含量M(单位:太贝克)与时间t(单位:年)满足函数关系:M(t)=M02-t30,其中M0为t=0时铯137的含量.已知t=30时,铯137含量的变化率...是-10ln 2(太贝克/年),则M(60)等于( ) A.5太贝克B.75ln 2太贝克C.150ln 2太贝克D.150太贝克答案D解析∵M′(t)=-130M02-t30·ln 2,∴M′(30)=-130×12M0ln 2=-10ln 2,∴M0=600.∴M(t)=600×2-t30,∴M(60)=600×2-2=150(太贝克).4.某企业第三年的产量比第一年的产量增长44%,若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相同(设为x),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x>22%B.x<22%C.x=22%D.x的大小由第一年的产量确定答案B解析设第一年的产量为a,则a(1+x)2=a(1+44%),∴x=20%.5.某公司租地建仓库,已知仓库每月占用费y1与仓库到车站的距离成反比,而每月车载货物的运费y2与仓库到车站的距离成正比.据测算,如果在距离车站10千米处建仓库,这两项费用y1,y2分别是2万元和8万元,那么要使这两项费用之和最小,仓库应建在离车站( ) A.5千米处B.4千米处C.3千米处D.2千米处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得,y 1=k 1x,y 2=k 2x ,其中x >0,当x =10时,代入两项费用y 1,y 2分别是2万元和8万元,可得k 1=20,k 2=45,y 1+y 2=20x +45x ≥220x ·45x =8,当且仅当20x=45x ,即x =5时取等号,故选A.题型一 二次函数模型例1 某化工厂引进一条先进生产线生产某种化工产品,其生产的总成本y (万元)与年产量x (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近似地表示为y =x 25-48x +8 000,已知此生产线年产量最大为210吨.(1)求年产量为多少吨时,生产每吨产品的平均成本最低,并求最低成本;(2)若每吨产品平均出厂价为40万元,那么当年产量为多少吨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思维启迪:(1)根据函数模型,建立函数解析式.(2)求函数最值. 解 (1)每吨平均成本为y x(万元).则y x =x 5+8 000x -48≥2x 5·8 000x-48=32, 当且仅当x 5=8 000x,即x =200时取等号.∴年产量为200吨时,每吨平均成本最低,最低为32万元. (2)设可获得总利润为R (x )万元, 则R (x )=40x -y =40x -x 25+48x -8 000=-x 25+88x -8 000=-15(x -220)2+1 680 (0≤x ≤210).∵R (x )在[0,210]上是增函数,∴x =210时,R (x )有最大值为-15(210-220)2+1 680=1 660.∴年产量为210吨时,可获得最大利润1 660万元.探究提高二次函数是常用的函数模型,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可以求出函数的值域或最值.解决实际中的优化问题时,一定要分析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利用配方法求最值时,一定要注意对称轴与给定区间的关系:若对称轴在给定的区间内,可在对称轴处取最值,在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另一最值;若对称轴不在给定的区间内,最值都在区间的端点处取得.某产品的总成本y (万元)与产量x (台)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 =3 000+20x -0.1x 2(0<x <240,x ∈N *),若每台产品的售价为25万元,则生产者不亏本时(销售收入不小于总成本)的最低产量是( )A .100台B .120台C .150台D .180台答案 C解析 设利润为f (x )万元,则f (x )=25x -(3 000+20x -0.1x 2)=0.1x 2+5x -3 000 (0<x <240,x ∈N *). 令f (x )≥0,得x ≥150,∴生产者不亏本时的最低产量是150台. 题型二 指数函数模型例2 诺贝尔奖发放方式为每年一发,把奖金总额平均分成6份,奖励给分别在6项(物理、化学、文学、经济学、生理学和医学、和平)为人类作出最有益贡献的人,每年发放奖金的总金额是基金在该年度所获利息的一半,另一半利息作基金总额,以便保证奖金数逐年增加.假设基金平均年利率为r =6.24%.资料显示:1999年诺贝尔奖金发放后基金总额约为19 800万美元.设f (x )表示第x (x ∈N *)年诺贝尔奖发放后的基金总额(1999年记为f (1),2000年记为f (2),…,依次类推).(1)用f (1)表示f (2)与f (3),并根据所求结果归纳出函数f (x )的表达式;(2)试根据f (x )的表达式判断网上一则新闻“2009年度诺贝尔奖各项奖金高达150万美元”是否为真,并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031 29=1.32)思维启迪:从所给信息中找出关键词,增长率问题可以建立指数函数模型. 解 (1)由题意知,f (2)=f (1)(1+6.24%)-12f (1)·6.24%=f (1)(1+3.12%),f (3)=f (2)(1+6.24%)-12f (2)·6.24%=f (2)(1+3.12%)=f (1)(1+3.12%)2, ∴f (x )=19 800(1+3.12%)x -1(x ∈N *).(2)2008年诺贝尔奖发放后基金总额为f (10)=19 800(1+3.12%)9=26 136,故2009年度诺贝尔奖各项奖金为16·12f (10)·6.24%≈136(万美元),与150万美元相比少了约14万美元,是假新闻.探究提高 此类增长率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常可以用指数函数模型y =N (1+p )x(其中N 是基础数,p 为增长率,x 为时间)和幂函数模型y =a (1+x )n(其中a 为基础数,x 为增长率,n 为时间)的形式.解题时,往往用到对数运算,要注意与已知表格中给定的值对应求解.已知某物体的温度θ(单位:摄氏度)随时间t (单位:分钟)的变化规律:θ=m ·2t+21-t(t ≥0,并且m >0).(1)如果m =2,求经过多少时间,物体的温度为5摄氏度; (2)若物体的温度总不低于2摄氏度,求m 的取值范围. 解 (1)若m =2,则θ=2·2t+21-t=2⎝⎛⎭⎪⎫2t +12t ,当θ=5时,2t +12t =52,令2t=x ≥1,则x +1x =52,即2x 2-5x +2=0,解得x =2或x =12(舍去),此时t =1.所以经过1分钟,物体的温度为5摄氏度.(2)物体的温度总不低于2摄氏度,即θ≥2恒成立, 亦m ·2t+22t ≥2恒成立,亦即m ≥2⎝ ⎛⎭⎪⎫12t -122t 恒成立.令12t =x ,则0<x ≤1,∴m ≥2(x -x 2), 由于x -x 2≤14,∴m ≥12.因此,当物体的温度总不低于2摄氏度时,m 的取值范围是⎣⎢⎡⎭⎪⎫12,+∞.题型三 分段函数模型例3 为了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某单位在国家科研部门的支持下,进行技术攻关,新上了把二氧化碳处理转化为一种可利用的化工产品的项目,经测算,该项目月处理成本y (元)与月处理量x (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可近似地表示为y =⎩⎪⎨⎪⎧13x 3-80x 2+5 040x ,x ∈[120,144,12x 2-200x +80 000,x ∈[144,500],且每处理一吨二氧化碳得到可利用的化工产品价值为200元,若该项目不获利,国家将给予补偿.(1)当x ∈[200,300]时,判断该项目能否获利?如果获利,求出最大利润;如果不获利,则国家每月至少需要补贴多少元才能使该项目不亏损?(2)该项目每月处理量为多少吨时,才能使每吨的平均处理成本最低?思维启迪:题目中月处理成本与月处理量的关系为分段函数关系,项目获利和月处理量的关系也是分段函数关系.解(1)当x∈[200,300]时,设该项目获利为S,则S =200x -⎝ ⎛⎭⎪⎫12x 2-200x +80 000 =-12x 2+400x -80 000=-12(x -400)2,所以当x ∈[200,300]时,S <0,因此该单位不会获利. 当x =300时,S 取得最大值-5 000,所以国家每月至少补贴5 000元才能使该项目不亏损. (2)由题意,可知二氧化碳的每吨处理成本为 y x =⎩⎪⎨⎪⎧13x 2-80x +5 040,x ∈[120,144.12x +80 000x -200,x ∈[144,500].①当x ∈[120,144)时,y x =13x 2-80x +5 040=13(x -120)2+240, 所以当x =120时,y x取得最小值240. ②当x ∈[144,500]时,y x =12x +80 000x -200≥212x ×80 000x-200=200, 当且仅当12x =80 000x ,即x =400时,yx取得最小值200.因为200<240,所以当每月的处理量为400吨时,才能使每吨的平均处理成本最低. 探究提高 本题的难点是函数模型是一个分段函数,由于月处理量在不同范围内,处理的成本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也不同,故此类最值的求解必须先求出每个区间内的最值,然后将这些区间内的最值进行比较确定最值.(2011·北京)根据统计,一名工人组装第x 件某产品所用的时间(单位:分钟)为f (x )=⎩⎪⎨⎪⎧c x ,x <A ,cA ,x ≥A(A ,c 为常数).已知工人组装第4件产品用时30分钟,组装第A 件产品用时15分钟,那么c 和A 的值分别是( )A .75,25B .75,16C .60,25D .60,16答案D解析由函数解析式可以看出,组装第A件产品所需时间为cA=15,故组装第4件产品所需时间为c4=30,解得c=60,将c=60代入cA=15,得A=16.函数建模问题典例:(12分)在扶贫活动中,为了尽快脱贫(无债务)致富,企业甲将经营状况良好的某种消费品专卖店以5.8万元的优惠价格转让给了尚有5万元无息贷款没有偿还的小型企业乙,并约定从该店经营的利润中,首先保证企业乙的全体职工每月最低生活费的开支3 600元后,逐步偿还转让费(不计息).在甲提供的资料中:①这种消费品的进价为每件14元;②该店月销量Q (百件)与销售价格P (元)的关系如图所示;③每月需各种开支2 000元.(1)当商品的价格为每件多少元时,月利润扣除职工最低生活费的余额最大?并求最大余额;(2)企业乙只依靠该店,最早可望在几年后脱贫?审题视角 (1)认真阅读题干内容,理清数量关系.(2)分析图形提供的信息,从图形可看出函数是分段的.(3)建立函数模型,确定解决模型的方法. 规范解答解 设该店月利润余额为L ,则由题设得L =Q (P -14)×100-3 600-2 000,① 由销量图易得Q =⎩⎪⎨⎪⎧-2P +50 14≤P ≤20,-32P +40 20<P ≤26,[2分]代入①式得L =⎩⎪⎨⎪⎧-2P +50P -14×100-5 600 14≤P ≤20,⎝ ⎛⎭⎪⎫-32P +40P -14×100-5 600 20<P ≤26,[4分](1)当14≤P ≤20时,L max =450元,此时P =19.5元; 当20<P ≤26时,L max =1 2503元,此时P =613元.故当P =19.5元时,月利润余额最大,为450元.[8分] (2)设可在n 年后脱贫,依题意有12n ×450-50 000-58 000≥0,解得n ≥20. 即最早可望在20年后脱贫.[12分]解函数应用题的一般程序:第一步: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 关系;第二步:建模——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第三步:求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论;第四步:还原——将用数学方法得到的结论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第五步:反思回顾——对于数学模型得到的数学结果,必须验证这个数学解对实际问题的合理性.温馨提醒(1)本题经过了三次建模:①根据月销量图建立Q与P的函数关系;②建立利润余额函数;③建立脱贫不等式.(2)本题的函数模型是分段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由于在不同的背景下解决的问题发生了变化,因此在不同范围中,建立函数模型也不一样,所以现实生活中分段函数的应用非常广泛.(3)在构造分段函数时,分段不合理、不准确,是易出现的错误.方法与技巧1.认真分析题意,合理选择数学模型是解决应用问题的基础;2.实际问题中往往解决一些最值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函数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求得最值.失误与防范1.函数模型应用不当是常见的解题错误.所以,正确理解题意,选择适当的函数模型是正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2.要特别关注实际问题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合理确定函数的定义域.3.注意问题反馈.在解决函数模型后,必须验证这个数学结果对实际问题的合理性.A组专项基础训练(时间:35分钟,满分:5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有一批材料可以围成200 m长的围墙,现用此材料在一边靠墙的地方围成一块矩形场地(如图),且内部用此材料隔成三个面积相等的矩形,则围成的矩形场地的最大面积为 ( )A .1 000 m 2B .2 000 m 2C .2 500 m 2D .3 000 m 2答案 C解析 设围成的场地宽为x m ,面积为y m 2, 则y =3x (200-4x )×13=-4x 2+200x (0<x <50). 当x =25时,y max =25×100=2 500. ∴围成的矩形场地的最大面积为2 500 m 2.2. (2011·湖北改编)里氏震级M 的计算公式:M =lg A -lg A 0,其中A 是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最大振幅,A 0是相应的标准地震的振幅.假设在一次地震中,测震仪记录的最大振幅是1 00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为0.001,则此次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级;9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________倍.( )A .6 1 000B .4 1 000C .6 10 000D .4 10 000答案 C解析 由M =lg A -lg A 0知,M =lg 1 000-lg 0.001=3-(-3)=6,∴此次地震的震级为6级.设9级地震的最大振幅为A 1,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为A 2,则lg A 1A 2=lg A 1-lg A 2=(lg A 1-lg A 0)-(lg A 2-lg A 0)=9-5=4.∴A 1A 2=104=10 000,∴9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10 000倍.3. 将甲桶中的a 升水缓慢注入空桶乙中,t 分钟后甲桶中剩余的水符合指数衰减曲线y =a e nt ,假设5分钟后甲桶和乙桶的水量相等,若再过m 分钟后甲桶中的水只有a8升,则m的值为( )A .8B .10C .12D .15答案 B解析 由已知条件可得a e 5n=a 2,e 5n =12.由a e nt =a 8,得e nt=18,所以t =15,m =15-5=10.4. 某汽车运输公司购买了一批豪华大客车投入营运,据市场分析每辆客车营运的总利润y (单位:10万元)与营运年数x (x ∈N *)为二次函数关系(如右图所示),则每辆客车营运多少年时,其营运的平均利润最大( ) A .3 B .4C .5D .6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得营运总利润y =-(x -6)2+11,则营运的年平均利润y x=-x -25x+12,∵x ∈N *,∴y x≤-2x ·25x+12=2,当且仅当x =25x,即x =5时取“=”.∴x =5时营运的平均利润最大.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5. 某种病毒经30分钟繁殖为原来的2倍,且知病毒的繁殖规律为y =e kt(其中k 为常数,t表示时间,单位:小时,y 表示病毒个数),则k =________,经过5小时,1个病毒能繁殖为________个. 答案 2ln 2 1 024解析 当t =0.5时,y =2,∴2=e 12k ,∴k =2ln 2,∴y =e2t ln 2,当t =5时,∴y =e10ln 2=210=1 024.6. 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起步价为8元,起步里程为3 km(不超过3 km 按起步价付费);超过3 km 但不超过8 km 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米2.15元收费;超过8 km 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米2.85元收费,另每次乘坐需付燃油附加费1元.现某人乘坐一次出租车付费22.6元,则此次出租车行驶了________ km. 答案 9解析 设出租车行驶x km 时,付费y 元, 则y =⎩⎪⎨⎪⎧9,0<x ≤38+2.15x -3+1,3<x ≤88+2.15×5+2.85x -8+1,x >8由y =22.6,解得x =9.7. 2008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4亿,如果人口的自然年增长率控制在1.25%,则________年我国人口将超过20亿.(lg 2≈0.301 0,lg 3≈0.477 1,lg 7≈0.845 1) 答案 2037解析 由已知条件:14(1+1.25%)x -2 008>20,x - 2 008>lg107lg 8180=1-lg 74lg 3-3lg 2-1=28.7,则x >2 036.7,即x =2 037. 三、解答题(共22分)8. (10分)某种出口产品的关税税率为t ,市场价格x (单位:千元)与市场供应量p (单位:万件)之间近似满足关系式:p =2(1-kt )(x -b )2,其中k ,b 均为常数.当关税税率t =75%时,若市场价格为5千元,则市场供应量为1万件;若市场价格为7千元,则市场供应量约为2万件. (1)试确定k ,b 的值;(2)市场需求量q (单位:万件)与市场价格x 近似满足关系式:q =2-x,当p =q 时,市场价格称为市场平衡价格,当市场平衡价格不超过4千元时,试确定关税税率的最大值.解 (1)由已知⎩⎪⎨⎪⎧1=21-0.75k 5-b 22=21-0.75k7-b 2,⇒⎩⎪⎨⎪⎧1-0.75k 5-b 2=01-0.75k7-b2=1.解得b =5,k =1.(2)当p =q 时,2(1-t )(x -5)2=2-x, ∴(1-t )(x -5)2=-x ⇒t =1+x x -52=1+1x +25x-10而f (x )=x +25x在(0,4]上单调递减,∴当x =4时,f (x )有最小值414,故当x =4时,关税税率的最大值为500%.9.(12分)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已知AB =a ,BC =b (a >b ).在AB 、AD 、CD 、CB 上分别截取AE 、AH 、CG 、CF 都等于x ,当x 为何值时,四边形EFGH 的面积最大?求出这个最大面积. 解 设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S , 由题意得S △AEH =S △CFG =12x 2,S △BEF =S △DHG =12(a -x )·(b -x ).由此得S =ab -2⎣⎢⎡⎦⎥⎤12x 2+12a -xb -x=-2x 2+(a +b )x =-2⎝⎛⎭⎪⎫x -a +b 42+a +b28.函数的定义域为{x |0<x ≤b }, 因为a >b >0,所以0<b <a +b2.若a +b4≤b ,即a ≤3b ,x =a +b4时面积S 取得最大值a +b28;若a +b4>b ,即a >3b 时,函数S =-2⎝ ⎛⎭⎪⎫x -a +b 42+a +b 28在(0,b ]上是增函数,因此,当x =b 时,面积S 取得最大值ab -b 2. 综上可知,若a ≤3b ,当x =a +b4时,四边形EFGH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a +b28;若a >3b ,当x =b 时,四边形EFGH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ab -b 2.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时间:25分钟,满分:43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某公司在甲、乙两地销售一种品牌车,利润(单位:万元)分别为L 1=5.06x -0.15x 2和L 2=2x ,其中x 为销售量(单位:辆).若该公司在这两地共销售15辆车,则能获得最大利润为( )A .45.606万元B .45.6万元C .45.56万元D .45.51万元答案 B解析 依题意可设甲销售x 辆,则乙销售(15-x )辆,总利润S =L 1+L 2,则总利润S =5.06x -0.15x 2+2(15-x )=-0.15x 2+3.06x +30=-0.15(x -10.2)2+0.15×10.22+30 (x ≥0).∴当x =10时,S max =45.6(万元).2. 某厂有许多形状为直角梯形的铁皮边角料,如图,为降低消耗,开源节流,现要从这些边角料上截取矩形铁片(如图中阴影部分)备用,当截取的矩形面积最大时,矩形两边长x 、y 应为( ) A .x =15,y =12 B .x =12,y =15 C .x =14,y =10 D .x =10,y =14答案 A解析 由三角形相似得24-y 24-8=x 20,得x =54(24-y ),∴S =xy =-54(y -12)2+180,∴当y =12时,S 有最大值,此时x =15.3. 汽车经过启动、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减速行驶之后停车,若把这一过程中汽车的行驶路程s 看作时间t 的函数,其图像可能是( )答案 A解析 汽车加速行驶时,速度变化越来越快,而汽车匀速行驶时,速度保持不变,体现在s 与t 的函数图像上是一条直线,减速行驶时,速度变化越来越慢,但路程仍是增加的.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 如图,书的一页的面积为600 cm 2,设计要求书面上方空出2 cm 的边,下、左、右方都空出1 cm 的边,为使中间文字部分的面积最大,这页书的长、宽应分别为____________. 答案 30 cm 、20 cm解析 设长为a cm ,宽为b cm ,则ab =600, 则中间文字部分的面积S =(a -2-1)(b -2) =606-(2a +3b )≤606-26×600=486, 当且仅当2a =3b ,即a =30,b =20时,S 最大=486.5. 某商人购货,进价已按原价a 扣去25%.他希望对货物订一新价,以便按新价让利20%销售后仍可获得售价25%的利润,则此商人经营这种货物的件数x 与按新价让利总额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y =a4x (x ∈N *)解析 设新价为b ,依题意,有b (1-20%)-a (1-25%)=b (1-20%)·25%,化简得b = 54a .∴y =b ·20%·x =54a ·20%·x ,即y =a4x (x ∈N *). 6. 某医院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对挂号处的排队人数进行了调查,发现:当还未开始挂号时,有N 个人已经在排队等候挂号;开始挂号后排队的人数平均每分钟增加M 人.假定挂号的速度是每个窗口每分钟K 个人,当开放一个窗口时,40分钟后恰好不会出现排队现象;若同时开放两个窗口时,则15分钟后恰好不会出现排队现象.根据以上信息,若要求8分钟后不出现排队现象,则需要同时开放的窗口至少应有________个.答案 4解析 设要同时开放x 个窗口才能满足要求,则⎩⎪⎨⎪⎧ N +40M =40K , ①N +15M =15K ×2, ②N +8M ≤8Kx . ③由①②,得⎩⎪⎨⎪⎧ K =2.5M ,N =60M ,代入③,得60M +8M ≤8×2.5Mx ,解得x ≥3.4.故至少同时开放4个窗口才能满足要求.三、解答题7. (13分)(2011·湖北)提高过江大桥的车辆通行能力可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大桥上的车流速度v (单位:千米/时)是车流密度x (单位:辆/千米)的函数.当桥上的车流密度达到200辆/千米时,造成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0;当车流密度不超过20辆/千米时,车流速度为60千米/时.研究表明:当20≤x ≤200时,车流速度v 是车流密度x 的一次函数.(1)当0≤x ≤200时,求函数v (x )的表达式;(2)当车流密度x 为多大时,车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桥上某观测点的车辆数,单位:辆/时)f (x )=x ·v (x )可以达到最大,并求出最大值.(精确到1辆/时)解 (1)由题意,当0≤x ≤20时,v (x )=60;当20≤x ≤200时,设v (x )=ax +b ,再由已知得⎩⎪⎨⎪⎧ 200a +b =0,20a +b =60, 解得⎩⎪⎨⎪⎧ a =-13,b =2003.故函数v (x )的表达式为v (x )=⎩⎪⎨⎪⎧ 60, 0≤x ≤20,13200-x , 20<x ≤200. (2)依题意并由(1)可得f (x )=⎩⎪⎨⎪⎧60x , 0≤x ≤20,13x 200-x , 20<x ≤200.当0≤x ≤20时,f (x )为增函数,故当x =20时,其最大值为60×20=1 200;当20<x ≤200时,f (x )=13x (200-x ) ≤13⎣⎢⎡⎦⎥⎤x +200-x 22=10 0003, 当且仅当x =200-x ,即x =100时,等号成立.所以当x =100时,f (x )在区间(20,200]上取得最大值10 0003. 综上,当x =100时,f (x )在区间[0,200]上取得最大值10 0003≈3 333, 即当车流密度为100辆/千米时,车流量可以达到最大,最大值约为3 333辆/时.(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四川专用(理)】【步步高】2014届高三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Word版文档】4.3-教育文档
§4.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019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五点法作简图、图象变换、图象的解析式;2.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值域或最值,单调区间、对称性等;3.考查数形结合思想.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会作三角函数的图象,通过图象研究三角函数性质;2.对三角函数进行恒等变形,然后讨论图象、性质;3.注重函数与方程、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1. “五点法”作图原理在确定正弦函数y =sin x 在[0,2π]上的图象形状时,起关键作用的五个点是(0,0)、⎝⎛⎭⎫π2,1、(π,0)、⎝⎛⎭⎫32π,-1、(2π,0).余弦函数呢? 2.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 函数的周期性若f (ωx +φ+T )=f (ωx +φ) (ω>0),常数T 不能说是函数f (ωx +φ)的周期.因为f (ωx +φ+T )=f ⎣⎡⎦⎤ω⎝⎛⎭⎫x +T ω+φ,即自变量由x 增加到x +T ω,T ω是函数的周期. 2. 求三角函数值域(最值)的方法(1)利用sin x 、cos x 的有界性;(2)形式复杂的函数应化为y =A sin(ωx +φ)+k 的形式逐步分析ωx +φ的范围,根据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写出函数的值域;(3)换元法:把sin x 或cos x 看作一个整体,可化为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最值)问题. 1. 设点P 是函数f (x )=sin ωx (ω≠0)的图象C 的一个对称中心,若点P 到图象C 的对称轴的距离的最小值是π4,则f (x )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答案 π解析 由正弦函数的图象知对称中心与对称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最小正周期的14,故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4×π4=π.2. 函数y =2-3cos ⎝⎛⎭⎫x +π4的最大值为______,此时x =______________. 答案 5 34π+2k π,k ∈Z解析 当cos ⎝⎛⎭⎫x +π4=-1时,函数y =2-3cos ⎝⎛⎭⎫x +π4取得最大值5,此时x +π4=π+2k π (k ∈Z ),从而x =34π+2k π,k ∈Z .3. (2019·福建)函数f (x )=sin ⎝⎛⎭⎫x -π4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 )A .x =π4B .x =π2C .x =-π4D .x =-π2答案 C解析 方法一 ∵正弦函数图象的对称轴过图象的最高点或最低点, 故令x -π4=k π+π2,k ∈Z ,∴x =k π+3π4,k ∈Z .取k =-1,则x =-π4.方法二 用验证法.x =π4时,y =sin ⎝⎛⎭⎫π4-π4=0,不合题意,排除A ; x =π2时,y =sin ⎝⎛⎭⎫π2-π4=22,不合题意,排除B ; x =-π4时,y =sin ⎝⎛⎭⎫-π4-π4=-1,符合题意,C 项正确; x =-π2时,y =sin ⎝⎛⎭⎫-π2-π4=-22,不合题意,故D 项也不正确. 4.函数y =tan ⎝⎛⎭⎫π4-x 的定义域为( )A .{x |x ≠k π-π4,k ∈Z }B .{x |x ≠2k π-π4,k ∈Z }C .{x |x ≠k π+π4,k ∈Z }D .{x |x ≠2k π+π4,k ∈Z }答案 A解析 令π4-x ≠k π+π2,k ∈Z ,∴x ≠k π-π4,k ∈Z .5.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不正确的命题为( )①若cos α=cos β,则α-β=2k π,k ∈Z ; ②函数y =2cos ⎝⎛⎭⎫2x +π3的图象关于x =π12对称; ③函数y =cos(sin x )(x ∈R )为偶函数; ④函数y =sin|x |是周期函数,且周期为2π. A .①②B .①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答案 D解析 命题①:若α=-β,则cos α=cos β,假命题;命题②:x =π12,cos ⎝⎛⎭⎫2x +π3=cos π2=0,故x =π12不是y =2cos ⎝⎛⎭⎫2x +π3的对称轴;命题④:函数y =sin|x |不是周期函数. 题型一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问题例1 (1)求函数y =lg sin 2x +9-x 2的定义域;(2)求函数y =cos 2x +sin x ⎝⎛⎭⎫|x |≤π4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思维启迪:求函数的定义域可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或数轴;求函数值域时要利用正弦函数的值域或化为二次函数.解 (1)由⎩⎨⎧sin 2x >09-x 2≥0, 得⎩⎪⎨⎪⎧2k π<2x <2k π+π,k ∈Z ,-3≤x ≤3. ∴-3≤x <-π2或0<x <π2.∴函数y =lg sin 2x +9-x 2的定义域为{x |-3≤x <-π2或0<x <π2}.(2)令t =sin x ,∵|x |≤π4,∴t ∈⎣⎡⎦⎤-22,22.∴y =-t 2+t +1=-⎝⎛⎭⎫t -122+54, ∴当t =12时,y max =54,t =-22时,y min =1-22.∴函数y =cos 2x +sin x (|x |≤π4)的最大值为54,最小值为1-22.探究提高 (1)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实际上是解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常借助三角函数线或三角函数图象来求解.(2)求解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值)常见到以下几种类型的题目:①形如y =a sin x +b cos x +c 的三角函数化为y =A sin(ωx +φ)+k 的形式,再求最值(值域); ②形如y =a sin 2x +b sin x +c 的三角函数,可先设sin x =t ,化为关于t 的二次函数求值域(最值);③形如y =a sin x cos x +b (sin x ±cos x )+c 的三角函数,可先设t =sin x ±cos x ,化为关于t 的二次函数求值域(最值).(1)求函数y =sin x -cos x 的定义域;(2)已知函数f (x )=cos ⎝⎛⎭⎫2x -π3+2sin ⎝⎛⎭⎫x -π4·sin ⎝⎛⎭⎫x +π4,求函数f (x )在区间⎣⎡⎦⎤-π12,π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解 (1)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使sin x -cos x ≥0.利用图象,在同一坐标 系中画出[0,2π]内y =sin x 和y =cos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在[0,2π]内,满足sin x =cos x 的x 为π4,5π4,再结合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是2π,所以定义域为{x |2k π+π4≤x ≤2k π+5π4,k ∈Z }. (2)由题意得:f (x )=12cos 2x +32sin 2x +(sin x -cos x )·(sin x +cos x )=12cos 2x +32sin 2x +sin 2x -cos 2x =12cos 2x +32sin 2x -cos 2x =sin ⎝⎛⎭⎫2x -π6. 又x ∈⎣⎡⎦⎤-π12,π2,∴2x -π6∈⎣⎡⎦⎤-π3,5π6, ∴sin ⎝⎛⎭⎫2x -π6∈⎣⎡⎦⎤-32,1. 故当x =π3时,f (x )取最大值1;当x =-π12时,f (x )取最小值-32.题型二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与周期性 例2 写出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周期:(1)y =sin ⎝⎛⎭⎫-2x +π3;(2)y =|tan x |. 思维启迪:(1)化为y =-sin ⎝⎛⎭⎫2x -π3,再求单调区间及周期.(2)由y =tan x 的图象→y =|tan x |的图象→求单调性及周期. 解 (1)y =-sin ⎝⎛⎭⎫2x -π3, 它的增区间是y =sin ⎝⎛⎭⎫2x -π3的减区间, 它的减区间是y =sin ⎝⎛⎭⎫2x -π3的增区间. 由2k π-π2≤2x -π3≤2k π+π2,k ∈Z ,得k π-π12≤x ≤k π+5π12,k ∈Z .由2k π+π2≤2x -π3≤2k π+3π2,k ∈Z ,得k π+5π12≤x ≤k π+11π12,k ∈Z .故所给函数的减区间为⎣⎡⎦⎤k π-π12,k π+5π12,k ∈Z ; 增区间为⎣⎡⎦⎤k π+5π12,k π+11π12,k ∈Z . 最小正周期T =2π2=π.(2)观察图象可知,y =|tan x |的增区间是⎣⎡⎭⎫k π,k π+π2,k ∈Z ,减区间是⎝⎛⎦⎤k π-π2,k π,k ∈Z . 最小正周期T =π.探究提高 (1)求形如y =A sin(ωx +φ)或y =A cos(ωx +φ) (其中A ≠0,ω>0)的函数的单调区间,可以通过解不等式的方法去解答.列不等式的原则:①把“ωx +φ (ω>0)”视为一个“整体”;②A >0 (A <0)时,所列不等式的方向与y =sin x (x ∈R ),y =cos x (x ∈R )的单调区间对应的不等式方向相同(反).(2)对于y =A tan(ωx +φ) (A 、ω、φ为常数),其周期T =π|ω|,单调区间利用ωx +φ∈⎝⎛⎭⎫k π-π2,k π+π2,解出x 的取值范围,即为其单调区间.对于复合函数y =f (v ),v =φ(x ),其单调性的判定方法:若y =f (v )和v =φ(x )同为增(减)函数时,y =f (φ(x ))为增函数;若y =f (v )和v =φ(x )一增一减时,y =f (φ(x ))为减函数.(3)求含有绝对值的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及周期时,通常要画出图象,结合图象判定.求函数y =sin ⎝⎛⎭⎫π3+4x +cos ⎝⎛⎭⎫4x -π6的周期、单调区间及最大、最小值. 解 ∵⎝⎛⎭⎫π3+4x +⎝⎛⎭⎫π6-4x =π2, ∴cos ⎝⎛⎭⎫4x -π6=cos ⎝⎛⎭⎫π6-4x =cos ⎣⎡⎦⎤π2-⎝⎛⎭⎫π3+4x =sin ⎝⎛⎭⎫π3+4x . ∴y =2sin ⎝⎛⎭⎫4x +π3,周期T =2π4=π2. 当-π2+2k π≤4x +π3≤π2+2k π (k ∈Z )时,函数单调递增,∴函数的递增区间为⎣⎡⎦⎤-5π24+k π2,π24+k π2 (k ∈Z ). 当π2+2k π≤4x +π3≤3π2+2k π (k ∈Z )时,函数单调递减, ∴函数的递减区间为⎣⎡⎦⎤π24+k π2,7π24+k π2(k ∈Z ).当x =π24+k π2 (k ∈Z )时,y max =2;当x =-5π24+k π2(k ∈Z )时,y min =-2.题型三 三角函数的对称性与奇偶性例3 (1)已知f (x )=sin x +3cos x (x ∈R ),函数y =f (x +φ) ⎝⎛⎭⎫|φ|≤π2的图象关于直线x =0对称,则φ的值为________.(2)如果函数y =3cos(2x +φ)的图象关于点⎝⎛⎭⎫4π3,0中心对称,那么|φ|的最小值为( ) A.π6B.π4C.π3D.π2答案 (1)π6(2)A解析 (1)f (x )=2sin ⎝⎛⎭⎫x +π3, y =f (x +φ)=2sin ⎝⎛⎭⎫x +π3+φ图象关于x =0对称, 即f (x +φ)为偶函数.∴π3+φ=π2+k π,k ∈Z ,φ=k π+π6,k ∈Z , 又∵|φ|≤π2,∴φ=π6.(2)由题意得3cos ⎝⎛⎭⎫2×4π3+φ=3cos ⎝⎛⎭⎫2π3+φ+2π =3cos ⎝⎛⎭⎫2π3+φ=0,∴2π3+φ=k π+π2,k ∈Z ,∴φ=k π-π6,k ∈Z , 取k =0,得|φ|的最小值为π6.故选A.探究提高 若f (x )=A sin(ωx +φ)为偶函数,则当x =0时,f (x )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 若f (x )=A sin(ωx +φ)为奇函数,则当x =0时,f (x )=0. 如果求f (x )的对称轴,只需令ωx +φ=π2+k π (k ∈Z ),求x .如果求f (x )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只需令ωx +φ=k π (k ∈Z )即可.(1)定义运算⎪⎪⎪⎪⎪⎪a b cd =ad -bc ,则函数f (x )=⎪⎪⎪⎪⎪⎪3 3sin x 1 cos x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A .x =5π6B .x =2π3C .x =π3D .x =π6(2)若函数f (x )=a sin ωx +b cos ωx (0<ω<5,ab ≠0)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x =π4ω,函数f ′(x )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π8,0,则f (x )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 答案 (1)A (2)π 解析 (1)f (x )=⎪⎪⎪⎪⎪⎪3 3sin x 1 cos x =3cos x -3sin x=23cos ⎝⎛⎭⎫x +π6. 所以当x =5π6时,f (x )=23cos ⎝⎛⎭⎫5π6+π6=-2 3. (2)由题设,有f ⎝⎛⎭⎫π4ω=±a 2+b 2, 即22(a +b )=±a 2+b 2,由此得到a =b . 又f ′⎝⎛⎭⎫π8=0,∴aω⎝⎛⎭⎫cos ωπ8-sin ωπ8=0, 从而tanωπ8=1,ωπ8=k π+π4,k ∈Z , 即ω=8k +2,k ∈Z ,而0<ω<5,∴ω=2, 于是f (x )=a (sin 2x +cos 2x )=2a sin ⎝⎛⎭⎫2x +π4, 故f (x )的最小正周期是π.方程思想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典例:(12分)已知函数f (x )=2a sin ⎝⎛⎭⎫2x -π3+b 的定义域为⎣⎡⎦⎤0,π2,函数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5,求a 和b 的值.审题视角 (1)求出2x -π3的范围,求出sin ⎝⎛⎭⎫2x -π3的值域.(2)系数a 的正、负影响着f (x )的值,因而要分a >0,a <0两种情况讨论.(3)根据a >0或a <0求f (x )的最值,列方程组求解. 规范解答解 ∵0≤x ≤π2,∴-π3≤2x -π3≤23π,∴-32≤sin ⎝⎛⎭⎫2x -π3≤1,[3分]若a >0,则⎩⎪⎨⎪⎧2a +b =1-3a +b =-5,解得⎩⎨⎧a =12-63b =-23+123;[7分]若a <0,则⎩⎨⎧2a +b =-5-3a +b =1,解得⎩⎨⎧a =-12+63b =19-123.[11分]综上可知,a =12-63,b =-23+123或a =-12+63, b =19-12 3.[12分]温馨提醒 (1)对此类问题的解决,首先利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或单调性求出y =Aa sin(ωx +φ)或y =Aa cos(ωx +φ)的最值,但要注意对a 的正负进行讨论,以便确定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2)再由已知列方程求解.(3)本题的易错点是忽视对参数a >0或a <0的分类讨论,导致漏解. 方法与技巧1.利用函数的有界性(-1≤sin x ≤1,-1≤cos x ≤1),求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值). 2.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3.利用换元法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要注意x 系数的正负号). 失误与防范1.闭区间上最值或值域问题,首先要在定义域基础上分析单调性,含参数的最值问题,要讨论参数对最值的影响.2.求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应先把函数式化成形如y =A sin(ωx +φ) (ω>0)的形式,再根据基本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出x 所在的区间.应特别注意,考虑问题应在函数的定义域内考虑.注意区分下列两题的单调增区间的不同: (1)y =sin ⎝⎛⎭⎫2x -π4;(2)y =sin ⎝⎛⎭⎫π4-2x . 3.利用换元法求三角函数最值时注意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如:y =sin 2x -4sin x +5,令t =sin x (|t |≤1),则y =(t -2)2+1≥1,解法错误.A 组 专项基础训练(时间:35分钟,满分:5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函数y =cos x -12的定义域为( )A.⎣⎡⎦⎤-π3,π3 B.⎣⎡⎦⎤k π-π3,k π+π3,k ∈Z C.⎣⎡⎦⎤2k π-π3,2k π+π3,k ∈Z D .R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得cos x ≥12,即2k π-π3≤x ≤2k π+π3,k ∈Z ,故函数定义域为⎣⎡⎦⎤2k π-π3,2k π+π3,k ∈Z . 2. y =sin ⎝⎛⎭⎫x -π4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 )A .(-π,0) B.⎝⎛⎭⎫-3π4,0 C.⎝⎛⎭⎫3π2,0D.⎝⎛⎭⎫π2,0答案 B解析 ∵y =sin x 的对称中心为(k π,0) (k ∈Z ), ∴令x -π4=k π (k ∈Z ),x =k π+π4(k ∈Z ),由k =-1,x =-3π4得y =sin ⎝⎛⎭⎫x -π4的一个对称中心是⎝⎛⎭⎫-3π4,0. 3. (2019·山东)若函数f (x )=sin ωx (ω>0)在区间⎣⎡⎦⎤0,π3上单调递增,在区间⎣⎡⎦⎤π3,π2上单调递减,则ω等于( )A.23B.32C .2D .3答案 B解析 ∵f (x )=sin ωx (ω>0)过原点,∴当0≤ωx ≤π2,即0≤x ≤π2ω时,y =sin ωx 是增函数;当π2≤ωx ≤3π2,即π2ω≤x ≤3π2ω时,y =sin ωx 是减函数. 由f (x )=sin ωx (ω>0)在⎣⎡⎦⎤0,π3上单调递增, 在⎣⎡⎦⎤π3,π2上单调递减知,π2ω=π3,∴ω=32. 4. 函数f (x )=cos 2x +sin ⎝⎛⎭⎫5π2+x 是( )A .非奇非偶函数B .仅有最小值的奇函数C .仅有最大值的偶函数D .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的偶函数 答案 D解析 f (x )=cos 2x +sin ⎝⎛⎭⎫5π2+x =2cos 2x -1+cos x =2⎝⎛⎭⎫cos x +142-98.显然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而且在R 上有f (-x )=f (x ),所以正确答案为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5. 函数y =lg(sin x )+cos x -12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2k π,π3+2k π (k ∈Z ) 解析 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有⎩⎪⎨⎪⎧sin x >0cos x -12≥0, 即⎩⎪⎨⎪⎧sin x >0cos x ≥12,解得⎩⎪⎨⎪⎧2k π<x <π+2k π-π3+2k π≤x ≤π3+2k π(k ∈Z ), ∴2k π<x ≤π3+2k π,k ∈Z ,∴函数的定义域为⎩⎨⎧⎭⎬⎫x |2k π<x ≤π3+2k π,k ∈Z .6. 已知函数f (x )=3sin(ωx -π6)(ω>0)和g (x )=2cos(2x +φ)+1的图象的对称轴完全相同.若x ∈[0,π2],则f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32,3]解析 由对称轴完全相同知两函数周期相同,∴ω=2,∴f (x )=3sin(2x -π6).由x ∈[0,π2],得-π6≤2x -π6≤56π,∴-32≤f (x )≤3.7. 函数f (x )=2sin ωx (ω>0)在⎣⎡⎦⎤0,π4上单调递增,且在这个区间上的最大值是3,那么ω=________. 答案 43解析 因为f (x )=2sin ωx (ω>0)在⎣⎡⎦⎤0,π4上单调递增,且在这个区间上的最大值是3,所以2sin π4ω=3,且0<π4ω<π2,因此ω=43.三、解答题(共22分)8. (10分)设函数f (x )=sin ()2x +φ (-π<φ<0),y =f (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直线x =π8.(1)求φ;(2)求函数y =f (x )的单调增区间. 解 (1)令2×π8+φ=k π+π2,k ∈Z ,∴φ=k π+π4,k ∈Z ,又-π<φ<0,则-54<k <-14,k ∈Z .∴k =-1,则φ=-3π4.(2)由(1)得:f (x )=sin ⎝⎛⎭⎫2x -3π4, 令-π2+2k π≤2x -3π4≤π2+2k π,k ∈Z ,可解得π8+k π≤x ≤5π8+k π,k ∈Z ,因此y =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π8+k π,5π8+k π,k ∈Z . 9. (12分)(1)求函数y =2sin ⎝⎛⎭⎫2x +π3 (-π6<x <π6)的值域; (2)求函数y =2cos 2x +5sin x -4的值域.解 (1)∵-π6<x <π6,∴0<2x +π3<2π3,∴0<sin ⎝⎛⎭⎫2x +π3≤1, ∴y =2sin ⎝⎛⎭⎫2x +π3的值域为(0,2]. (2)y =2cos 2x +5sin x -4=2(1-sin 2x )+5sin x -4 =-2sin 2x +5sin x -2 =-2⎝⎛⎭⎫sin x -542+98. ∴当sin x =1时,y max =1,当sin x =-1时,y min =-9, ∴y =2cos 2x +5sin x -4的值域为[-9,1].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时间:25分钟,满分:43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2019·天津)将函数f (x )=sin ωx (其中ω>0)的图象向右平移π4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经过点⎝⎛⎭⎫3π4,0,则ω的最小值是 ( )A.13B .1C.53D .2答案 D解析 根据题意平移后函数的解析式为y =sin ω⎝⎛⎭⎫x -π4, 将⎝⎛⎭⎫3π4,0代入得sin ωπ2=0,则ω=2k ,k ∈Z ,且ω>0, 故ω的最小值为2.2. (2019·上海)若S n =sin π7+sin 2π7+…+sin n π7(n ∈N *),则在S 1,S 2,…,S 100中,正数的个数是( )A .16B .72C .86D .100答案 C解析 易知S 1>0,S 2>0,S 3>0,S 4>0,S 5>0,S 6>0,S 7>0. S 8=sin π7+sin 2π7+…+sin 7π7+sin 8π7=sin2π7+sin 3π7+…+sin 7π7>0, S 9=sin3π7+sin 4π7+…+sin 7π7>0, S 10=sin 4π7+…+sin 7π7>0, S 11=sin 5π7+sin 6π7+sin 7π7>0, S 12=sin 6π7+sin 7π7>0, S 13=sin 7π7=0, S 14=sin7π7+sin 14π7=0, ∴S 1,S 2,…,S 100中,S 13=0,S 14=0,S 27=0,S 28=0,S 41=0,S 42=0,S 55=0,S 56=0,S 69=0,S 70=0,S 83=0,S 84=0,S 97=0,S 98=0,共14个. ∴在S 1,S 2,…,S 100中,正数的个数是100-14=86(个).3. 已知函数f (x )=2sin ωx (ω>0)在区间⎣⎡⎦⎤-π3,π4上的最小值是-2,则ω的最小值等于( ) A.23B.32C .2D .3答案 B解析 ∵f (x )=2sin ωx (ω>0)的最小值是-2, ∴x =2k πω-π2ω,k ∈Z ,∴-π3≤2k πω-π2ω≤π4,k ∈Z ,∴ω≥-6k +32且ω≥8k -2,k ∈Z ,∴ωmin =32,故选B.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 函数y =2sin(3x +φ) (|φ|<π2)的一条对称轴为x =π12,则φ=________.答案 π4解析 由题意得3×π12+φ=k π+π2,k ∈Z ,∴φ=k π+π4,k ∈Z ,又|φ|<π2,∴φ=π4.5. 函数y =sin x +1sin x(0<x <π)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 2解析 令sin x =t ∈(0,1],则函数y =1+1t ,t ∈(0,1].又y =1+1t 在t ∈(0,1]上是减函数,所以当t =1时,y 取得最小值2.6. 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当sin x ≤cos x 时,f (x )=cos x ,当sin x >cos x 时,f (x )=sin x . 给出以下结论: ①f (x )是周期函数; ②f (x )的最小值为-1;③当且仅当x =2k π (k ∈Z )时,f (x )取得最小值; ④当且仅当2k π-π2<x <(2k +1)π(k ∈Z )时,f (x )>0;⑤f (x )的图象上相邻两个最低点的距离是2π. 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________.答案 ①④⑤解析 易知函数f (x )是周期为2π的周期函数. 函数f (x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得,f (x )的最小值为-22,当且仅当x =2k π+5π4(k ∈Z )时,f (x )取得最小值;当且仅当2k π-π2<x <(2k +1)π (k ∈Z )时,f (x )>0;f (x )的图象上相邻两个最低点的距离是2π.所以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①④⑤. 三、解答题7. (13分)已知a >0,函数f (x )=-2a sin ⎝⎛⎭⎫2x +π6+2a +b ,当x ∈⎣⎡⎦⎤0,π2时,-5≤f (x )≤1. (1)求常数a ,b 的值;(2)设g (x )=f ⎝⎛⎭⎫x +π2且lg g (x )>0,求g (x )的单调区间. 解 (1)∵x ∈⎣⎡⎦⎤0,π2,∴2x +π6∈⎣⎡⎦⎤π6,7π6. ∴sin ⎝⎛⎭⎫2x +π6∈⎣⎡⎦⎤-12,1, ∴-2a sin ⎝⎛⎭⎫2x +π6∈[-2a ,a ].∴f (x )∈[b,3a +b ],又∵-5≤f (x )≤1, ∴b =-5,3a +b =1,因此a =2,b =-5. (2)由(1)得,f (x )=-4sin ⎝⎛⎭⎫2x +π6-1, g (x )=f ⎝⎛⎭⎫x +π2=-4sin ⎝⎛⎭⎫2x +7π6-1 =4sin ⎝⎛⎭⎫2x +π6-1, 又由lg g (x )>0,得g (x )>1,∴4sin ⎝⎛⎭⎫2x +π6-1>1,∴sin ⎝⎛⎭⎫2x +π6>12, ∴2k π+π6<2x +π6<2k π+5π6,k ∈Z ,其中当2k π+π6<2x +π6≤2k π+π2,k ∈Z 时,g (x )单调递增,即k π<x ≤k π+π6,k ∈Z ,∴g (x )的单调增区间为⎝⎛⎦⎤k π,k π+π6,k ∈Z . 又∵当2k π+π2<2x +π6<2k π+5π6,k ∈Z 时,g (x )单调递减,即k π+π6<x <k π+π3,k ∈Z .∴g (x )的单调减区间为⎝⎛⎭⎫k π+π6,k π+π3,k ∈Z .。
2014《步步高》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04章 章末限时练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一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里有一个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下落一半高度时汽车突然向右匀加速运动,站在车厢里的人观测到小球的运动轨迹是图中的( )答案 C解析 开始时小球相对观察者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车突然加速时,等效成小球相对汽车向左突然加速,刚开始加速时,水平方向的相对速度较小,随着时间的延长,水平方向的相对速度逐渐增大,故观察者看到小球的运动轨迹应该是C 图.2. (2012·安徽理综·14)我国发射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对接前,“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50 km ,“神舟八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43 km.它们的运行轨道均视为圆周,则( )A .“天宫一号”比“神舟八号”速度大B .“天宫一号”比“神舟八号”周期长C .“天宫一号”比“神舟八号”角速度大D .“天宫一号”比“神舟八号”加速度大 答案 B解析 由题知“天宫一号”运行的轨道半径r 1大于“神舟八号”运行的轨道半径r 2,天体运行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根据G Mmr 2=m v 2r,得v =GMr.因为r 1>r 2,故“天宫一号”的运行速度较小,选项A 错误;根据G Mm r 2=m (2πT )2r 得T =2πr 3GM,故“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较长,选项B 正确;根据G Mmr2=mω2r ,得ω=GMr 3,故“天宫一号”的角速度较小,选项C 错误;根据G Mm r 2=ma ,得a =GMr 2,故“天宫一号”的加速度较小,选项D 错误.3. 到目前为止,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并发回了大量数据.如果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根据下列测量数据,能够得出火星密度的是( )A .发射一颗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测出卫星的轨道半径r 和卫星的周期TB .测出火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C .发射一颗贴近火星表面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测出飞船运行的速度vD .发射一颗贴近火星表面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测出飞船运行的角速度ω 答案 D解析 A 项中只能测出火星的质量;B 项能测出太阳的质量,在C 、D 项中由T =2πω和ρ=3πGT2知,C 错,D 对.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40分)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打高尔夫球将逐渐成为普通人的休闲娱乐项目之一.如图1所示,某人从高出水平地面h 的坡上水平击出一个质量为m 的球,由于恒定的水平风力的作用,球竖直地落入距击球点水平距离为L 的A 穴.则( )图1A .球被击出后做平抛运动B .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 穴所用的时间为 2h gC .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L2g hD .球被击出后受到的水平风力的大小为mgh /L 答案 BC解析 在竖直方向上h =12gt 2,所以t =2hg,在水平方向上,在时间t 内速度由v 0减至零,有v 0=at ,且v 02t =L ,所以v 0=L2g h ,a =gL h ,水平风力F =ma =mgL h,因此选项A 、D 错误,B 、C 正确.5. 在杂技表演中,猴子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杆向上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同时人顶着直杆以速度v 0水平匀速移动,经过时间t ,猴子沿杆向上移动的高度为h ,人顶杆沿水平地面移动的距离为x ,如图2所示.关于猴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 .相对地面的运动轨迹为直线B .相对地面做匀加速曲线运动C .t 时刻猴子对地的速度大小为v 0+atD .t 时间内猴子对地的位移大小为x 2+h 2 答案 BD解析 猴子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合力在竖直方向上,与合初速度不共线,所以相对地面做匀加速曲线运动,A 项错,B 项对;合位移为x 合=x 2+h 2,D 项对;t 时刻v =v 20+(at )2,C 项错.6. 以速度v 0水平抛出一小球后,不计空气阻力,某时刻小球的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此时小球的竖直分速度大小大于水平分速度大小B .此时小球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C .此时小球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D .从抛出到此时,小球运动的时间为2v 0g答案 AD解析 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x =v 0t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y =12gt 2,v y =gt ,tan α=yx ,tan θ=v y v 0 联立得:tan θ=2tan α,t =2v 0g所以v y =2v 0,故B 、C 错误,A 、D 正确.7. 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附近,在P 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绕月飞行,如图3所示.若卫星的质量为m ,远月点Q 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 ,运行到Q 点时它的角速度为ω,加速度为a ,月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引力常量为G ,则卫星在远月点Q 时对月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图3A .maB .G Mm R 2C.mgR 2(R +h )2D .m (R +h )ω2答案 AC解析 由F 万=ma 知A 项正确,B 项中的R 不是Q 点到月心的距离,B 项错误;在Q 点,F 万=GMm (R +h )2,而GM =gR 2,所以F 万=mgR 2(R +h )2,C 项正确;由于Q 点是椭圆轨道的端点,不能用圆轨道的向心力公式m (R +h )ω2来求Q 点的万有引力,D 项错误. 8. 如图4所示,长为l 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拴住一个小球,在O 点的正下方与O 点相距l2的地方有一枚与竖直平面垂直的钉子;把小球拉起使细绳在水平方向伸直,由静止开始释放,当细绳碰到钉子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小球的线速度不发生突变B .小球的角速度不发生突变C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到原来的2倍D .绳子对小球的拉力突然增大到原来的2倍 答案 AC解析 由于惯性,小球的线速度不会发生突变,但由于继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角速度ω=v r 增为原来的2倍;向心加速度a =v 2r 也增为原来的2倍;对小球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mg =m v 2r ,即F T =mg +m v 2r ,r 减为原来的一半,拉力增大,但不到原来的两倍.三、非选择题(共45分)9. (12分)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1)推导第一宇宙速度v 1的表达式;(2)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 ,求卫星的运行周期T 的表达式.答案 (1)v 1=gR (2)T =2πR(R +h )3g解析 (1)设卫星的质量为m ,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表面处的某物体质量为m ′ 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在地球表面附近满足G Mm ′R 2=m ′g则GM =R 2g ①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于它受到的万有引力 则m v 21R =G Mm R2②将①式代入②式得v 1=gR(2)由①式可知,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为 F =G Mm (R +h )2=mgR 2(R +h )2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4π2T 2(R +h )④③④式联立解得T =2πR(R +h )3g10.(15分)在一足够长的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小球A ,经过时间t 后,仍在斜面顶端水平抛出另一小球B ,为使抛出的小球B 能够刚好击中小球A ,小球B 应以多大速度抛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sin 37°=0.6,cos 37°=0.8) 答案 gt解析 设B 球平抛后经时间t 1落到斜面上 其水平位移为x =v t 1① 其竖直位移为y =12gt 21②考虑到斜面倾角有y =x tan θ③ 根据①②③式可得t 1=2v tan θg =3v2g ④B 球位移为s =xcos θ=v t 1cos θ=15v 28g⑤而在这段时间内A 球总位移为l =12g sin θ(t 1+t )2⑥因为两球相碰,则s =l ⑦由⑤⑥⑦可得v =gt11.(18分) 如图5所示,半径R =0.2 m 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MN 竖直固定放置,末端N与一长L =0.8 m 的水平传送带相切,水平衔接部分摩擦不计,传动轮(轮半径很小)做顺时针转动,带动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 0运动.传送带离地面的高度h =1.25 m ,其右侧地面上有一直径D =0.5 m 的圆形洞,洞口最左端的A 点离传送带右端的水平距离s =1 m ,B 点在洞口的最右端.现使质量为m =0.5 kg 的小物块从M 点由静止开始释放,经过传送带后做平抛运动,最终落入洞中,传送带与小物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 取10 m/s 2.求:图5(1)小物块到达圆轨道末端N 时对轨道的压力; (2)若v 0=3 m/s ,求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3)若要使小物块能落入洞中,求v 0应满足的条件. 答案 (1)15 N ,方向竖直向下 (2)0.3 s (3)2 m/s<v 0<3 m/s解析 (1)设小物块滑到圆轨道末端时速度为v 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 =12m v 21设小物块在轨道末端所受支持力的大小为F N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1R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F N =15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为15 N ,方向竖直向下. (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时,由μmg =ma ,得 a =μg =5 m/s 2加速到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t 1=v 0-v 1a =0.2 s ,位移x =v 1+v 02t 1=0.5 m 匀速运动的时间t 2=L -x v 0=0.1 s故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t =t 1+t 2=0.3 s (3)小物块从传送带右端做平抛运动,有h =12gt 2恰好落在A 点s =v 2t ,得v 2=2 m/s 恰好落在B 点D +s =v 3t ,得v 3=3 m/s故v0应满足的条件是2 m/s<v0<3 m/s。
【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新人教版
【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第一章新人教版(2012·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连贯 新人教版
连贯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成死症⑥便太浅显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答案 B [本题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从前后连贯的角度看,③④句中,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
从音节和谐的角度看,句⑤中的“症”能和“却似天成”句中的“成”、首句的“营”、句①中的“成”、句④中的“整”押韵。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②“中”,恰当之谓也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A.③④⑤②①B.④①②③⑤C.④⑤③②①D.③⑤①②④答案 D [③句中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的“和谐”相接;⑤句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只有④句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答案 C [②句说食品产业环节多,容易出问题,⑥句说必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才能消除各环节的隐患,所以②⑥关系最密切,排除B 、D 。
【四川专用(理)】【步步高】2014届高三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Word版导学案】学案21
【四川专用(理)】【步步高】2014届高三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Word版导学案】学案21(α,β,α+β,α-β均不等于k π+π2,k ∈Z)其变形为: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2.辅助角公式a sin α+b cos α=a 2+b 2sin(α+φ),其中⎩⎪⎨⎪⎧ cos φ= ,sin φ= ,tan φ=b a ,角φ称为辅助角.自我检测1.(2019·福建)计算sin 43°cos 13°-cos43°sin 13°的结果等于 ( )A.12B.33C.22D.322.已知cos ⎝ ⎛⎭⎪⎪⎫α-π6+sin α=435,则sin ⎝ ⎛⎭⎪⎪⎫α+7π6的值是 ( )A .-235 B.235 C .-45D.453.函数f (x )=sin 2x -cos 2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 A.π2 B .π C .2π D .4π 4.(2019·台州月考)设0≤α<2π,若sin α>3cos α,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A.⎝ ⎛⎭⎪⎪⎫π3,π2B.⎝ ⎛⎭⎪⎪⎫π3,π C.⎝ ⎛⎭⎪⎪⎫π3,4π3 D.⎝ ⎛⎭⎪⎪⎫π3,3π2 5.(2019·广州模拟)已知向量a =(sin x ,cosx ),向量b =(1,3),则|a +b |的最大值为( )A .1 B. 3 C .3 D .9探究点一 给角求值问题(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例1 求值:(1)[2sin 50°+sin 10°(1+3tan10°)]2sin 280°;(2)sin(θ+75°)+cos(θ+45°)-3·cos(θ+15°).变式迁移1 求值:(1)2cos 10°-sin 20°sin 70°; (2)tan(π6-θ)+tan(π6+θ)+3tan(π6-θ)tan(π6+θ). 探究点二 给值求值问题(已知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另一角的三角函数值)例2 已知0<β<π4<α<3π4,cos ⎝ ⎛⎭⎪⎪⎫π4-α=35, sin ⎝ ⎛⎭⎪⎪⎫3π4+β=513,求sin(α+β)的值. 变式迁移2 (2019·广州模拟)已知tan ⎝ ⎛⎭⎪⎪⎫π4+α=2,tan β=12. (1)求tan α的值;(2)求sin (α+β)-2sin αcos β2sin αsin β+cos (α+β)的值. 探究点三 给值求角问题(已知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另一角的值)例3 已知0<α<π2<β<π,tan α2=12,cos(β-α)=210. (1)求sin α的值; (2)求β的值.变式迁移3 (2019·岳阳模拟)若sin A =55,sin B =1010,且A 、B 均为钝角,求A +B 的值. 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例 (12分)已知向量a =(cos α,sin α),b=(cos β,sin β),|a -b |=255. (1)求cos(α-β)的值;(2)若-π2<β<0<α<π2,且sin β=-513,求sin α的值.【答题模板】解 (1)∵|a -b |=255,∴a 2-2a·b +b 2=45.[2分]又∵a =(cos α,sin α),b =(cos β,sin β),∴a 2=b 2=1,a·b =cos αcos β+sin αsin β=cos(α-β),[4分]故cos(α-β)=a 2+b 2-452=2-452=35.[6分] (2)∵-π2<β<0<α<π2,∴0<α-β<π.∵cos(α-β)=35,∴sin(α-β)=45.[8分] 又∵sin β=-513,-π2<β<0,∴cos β=1213.[9分] 故sin α=sin[(α-β)+β]=sin(α-β)cos β+cos(α-β)sin β=45×1213+35×⎝ ⎛⎭⎪⎪⎫-513=3365.[12分] 【突破思维障碍】本题是三角函数问题与向量的综合题,唯一一个等式条件|a-b|=255,必须从这个等式出发,利用向量知识化简再结合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可求第(1)问,在第(2)问中需要把未知角向已知角转化再利用角的范围来求,即将α变为(α-β)+β.【易错点剖析】|a-b|平方逆用及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易错点,把未知角转化成已知角并利用角的范围确定三角函数符号也是易错点.1.转化思想是实施三角变换的主导思想,变换包括:函数名称变换,角的变换,“1”的变换,和积变换,幂的升降变换等等.2.变换则必须熟悉公式.分清和掌握哪些公式会实现哪种变换,也要掌握各个公式的相互联系和适用条件.3.恒等变形前需已知式中角的差异,函数名称的差异,运算结构的差异,寻求联系,实现转化.4.基本技巧:切割化弦,异名化同,异角化同或尽量减少名称、角数,化为同次幂,化为比例式,化为常数.(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2019·佛山模拟)已知sin ⎝ ⎛⎭⎪⎪⎫α+π3+sin α=-435,则cos ⎝⎛⎭⎪⎪⎫α+2π3等于 ( ) A .-45 B .-35 C.35D.452.已知cos ⎝ ⎛⎭⎪⎪⎫α+π6-sin α=233,则sin ⎝ ⎛⎭⎪⎪⎫α-7π6的值是 ( )A .-233 B.233 C .-23 D.233.(2019·宁波月考)已知向量a =⎝ ⎛⎭⎪⎪⎫sin ⎝ ⎛⎭⎪⎪⎫α+π6,1,b =(4,4cos α-3),若a ⊥b ,则sin ⎝ ⎛⎭⎪⎪⎫α+4π3等于 ( ) A .-34 B .-14 C.34 D.144.函数y =sin x +cos 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 )A .x =5π4B .x =3π4C .x =-π4D .x =-π25.在△ABC 中,3sin A +4cos B =6,4sin B +3cos A =1,则C 的大小为 ( )A.π6B.56π C.π6或56π D.π3或23π 题号 1 2 3 4 5答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6.(2019·重庆)如图,图中的实线是由三段圆弧连接而成的一条封闭曲线C ,各段弧所在的圆经过同一点P (点P 不在C 上)且半径相等.设第i 段弧所对的圆心角为αi (i =1,2,3),则cos α13cos α2+α33- sin α13·sin α2+α33=________. 7.设sin α=35 ⎝ ⎛⎭⎪⎪⎫π2<α<π,tan(π-β)=12,则tan(α-β)=________.8.(2019·惠州月考)已知tan α、tan β是方程x 2+33x +4=0的两根,且α、β∈⎝ ⎛⎭⎪⎪⎫-π2,π2,则tan(α+β)=__________,α+β的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38分)9.(12分)(1)已知α∈⎝ ⎛⎭⎪⎪⎫0,π2,β∈⎝ ⎛⎭⎪⎪⎫π2,π且sin(α+β)=3365,cos β=-513.求sin α; (2)已知α,β∈(0,π),且tan(α-β)=12,tan β=-17,求2α-β的值. 10.(12分)(2019·四川)(1)①证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C (α+β):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②由C (α+β)推导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 (α+β):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2)已知△ABC 的面积S =12,AB →·AC →=3,且cos B =35,求cos C . 11.(14分)(2019·济南模拟)设函数f (x )=a·b ,其中向量a =(2cos x,1),b =(cos x ,3sin 2x ),x ∈R.(1)若函数f (x )=1-3,且x ∈⎣⎢⎢⎡⎦⎥⎥⎤-π3,π3,求x ;(2)求函数y =f (x )的单调增区间,并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y =f (x )在区间[0,π]上的图象.答案 自主梳理1.(1)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cos αcos β+sin αsin β(2)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sin αcos β-cos αsin β(3)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 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2.a a 2+b 2 b a 2+b2 自我检测1.A 2.C 3.B 4.C 5.C课堂活动区例1 解题导引 在三角函数求值的问题中,要注意“三看”口诀,即(1)看角,把角尽量向特殊角或可计算的角转化,合理拆角,化异为同;(2)看名称,把算式尽量化成同一名称或相近的名称,例如把所有的切都转化为弦,或把所有的弦都转化为切;(3)看式子,看式子是否满足三角函数的公式.如果满足则直接使用,如果不满足需转化一下角或转换一下名称,就可以使用.解 (1)原式=⎣⎢⎡⎦⎥⎤2sin 50°+sin 10°·⎝⎛⎭⎪⎫1+3sin 10°cos 10°·2sin80°=⎝ ⎛⎭⎪⎪⎫2sin 50°+sin 10°·cos 10°+3sin 10°cos 10°·2 sin 80°=⎝ ⎛⎭⎪⎫2sin 50°+2sin 10°·12cos 10°+32sin 10°cos 10°·2cos 10°=⎝ ⎛⎭⎪⎪⎫2sin 50°+2sin 10°sin 40°cos 10°·2cos 10° =2sin 60°cos 10°·2cos 10°=22sin 60° =22×32= 6. (2)原式=sin[(θ+45°)+30°]+cos(θ+45°)-3·cos[(θ+45°)-30°]=32sin(θ+45°)+12cos(θ+45°)+cos(θ+45°)-32cos(θ+45°)-32sin(θ+45°)=0. 变式迁移1 解 (1)原式=2cos (30°-20°)-sin 20°sin 70°=3cos 20°+sin 20°-sin 20°sin 70°=3cos 20°sin 70°= 3.(2)原式=tan[(π6-θ)+(π6+θ)][1-tan(π6-θ)·tan(π6+θ)]+3tan(π6-θ)tan(π6+θ)= 3. 例2 解题导引 对于给值求值问题,即由给出的某些角的三角函数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关键在于“变角”,使“所求角”变为“已知角”,若角所在象限没有确定,则应分类讨论.应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掌握其结构特征,还要学会拆角、拼角等技巧.解 cos ⎝ ⎛⎭⎪⎪⎫π4-α=sin ⎝ ⎛⎭⎪⎪⎫π4+α=35, ∵0<β<π4<α<3π4, ∴π2<π4+α<π,3π4<3π4+β<π. ∴cos ⎝ ⎛⎭⎪⎪⎫π4+α=-1-sin 2⎝ ⎛⎭⎪⎪⎫π4+α=-45, cos ⎝ ⎛⎭⎪⎪⎫3π4+β=-1-sin 2⎝ ⎛⎭⎪⎪⎫3π4+β=-1213. ∴sin[π+(α+β)]=sin ⎣⎢⎢⎡⎦⎥⎥⎤⎝ ⎛⎭⎪⎪⎫π4+α+⎝ ⎛⎭⎪⎪⎫3π4+β=sin ⎝⎛⎭⎪⎪⎫π4+αcos ⎝ ⎛⎭⎪⎪⎫3π4+β+cos ⎝ ⎛⎭⎪⎪⎫π4+αsin ⎝ ⎛⎭⎪⎪⎫3π4+β =35×⎝ ⎛⎭⎪⎪⎫-1213-45×513=-5665. ∴sin(α+β)=5665. 变式迁移2 解 (1)由tan ⎝ ⎛⎭⎪⎪⎫π4+α=2,得1+tan α1-tan α=2, 即1+tan α=2-2tan α,∴tan α=13. (2)sin (α+β)-2sin αcos β2sin αsin β+cos (α+β) =sin αcos β+cos αsin β-2sin αcos β2sin αsin 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sin (α-β)cos (α-β) =-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13-121+13×12=17.例3 解题导引 (1)通过求角的某种三角函数值来求角,在选取函数时,遵循以下原则:①已知正切函数值,选正切函数;②已知正、余弦函数值,选正弦或余弦函数;若角的范围是⎝⎛⎭⎪⎪⎫0,π2,选正、余弦皆可;若角的范围是(0,π),选余弦较好;若角的范围为⎝ ⎛⎭⎪⎪⎫-π2,π2,选正弦较好. (2)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求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②确定角的范围;③根据角的范围写出所求的角.解 (1)∵tan α2=12, ∴sin α=sin ⎝ ⎛⎭⎪⎪⎫2·α2=2sin α2cos α2 =2sin α2cos α2sin 2α2+cos 2α2=2tan α21+tan 2α2=2×121+⎝ ⎛⎭⎪⎪⎫122=45. (2)∵0<α<π2,sin α=45,∴cos α=35. 又0<α<π2<β<π,∴0<β-α<π.由cos(β-α)=210,得sin(β-α)=7210. ∴sin β=sin[(β-α)+α]=sin(β-α)cos α+cos(β-α)sin α =7210×35+210×45=25250=22. 由π2<β<π得β=34π. (或求cos β=-22,得β=34π) 变式迁移3 解 ∵A 、B 均为钝角且sin A =55,sin B =1010, ∴cos A =-1-sin 2A =-25=-255, cos B =-1-sin 2B =-310=-31010. ∴cos(A +B )=cos A cos B -sin A sin B=-255×⎝⎛⎭⎪⎫-31010-55×1010=22.① 又∵π2<A <π,π2<B <π, ∴π<A +B <2π.②由①②,知A +B =7π4. 课后练习区1.D 2.D 3.B 4.A 5.A6.-12 7.-211 8.3 -23π 9.解 (1)∵β∈⎝ ⎛⎭⎪⎪⎫π2,π,cos β=-513, ∴sin β=1213.…………………………………………………………………………(2分)又∵0<α<π2,π2<β<π, ∴π2<α+β<3π2,又sin(α+β)=3365, ∴cos(α+β)=-1-sin 2(α+β)=- 1-⎝ ⎛⎭⎪⎪⎫33652=-5665,…………………………………………………………(4分)∴sin α=sin[(α+β)-β]=sin(α+β)cos β-cos(α+β)sin β=3365·⎝ ⎛⎭⎪⎪⎫-513-⎝ ⎛⎭⎪⎪⎫-5665·1213=35.…………………………………………………………(6分)(2)∵tan α=tan[(α-β)+β]=tan (α-β)+tan β1-tan (α-β)tan β=12-171+12×17=13,……………………………………………………(8分)∴tan(2α-β)=tan[α+(α-β)]=tan α+tan (α-β)1-tan αtan (α-β)=13+121-13×12=1.……………………………………………………(10分)∵α,β∈(0,π),tan α=13<1,tan β=-17<0, ∴0<α<π4,π2<β<π, ∴-π<2α-β<0,∴2α-β=-3π4.……………………………………………………(12分)10.(1)①证明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内作单位圆O ,并作出角α、β与-β,使角α的始边为Ox ,交⊙O 于点P 1,终边交⊙O 于点P 2;角β的始边为OP 2,终边交⊙O 于点P 3;角-β的始边为OP 1,终边交⊙O 于点P 4.则P 1(1,0),P 2(cos α,sin α),P 3(cos(α+β),sin(α+β)),P 4(cos(-β),sin(-β)),…………………………………………………………………………………………(2分)由|P 1P 3|=|P 2P 4|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得[cos(α+β)-1]2+sin 2(α+β)=[cos(-β)-cos α]2+[sin(-β)-sin α]2, 展开并整理得:2-2cos(α+β)=2-2(cos αcos β-sin αsin β),∴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4分)②解 由①易得,cos ⎝⎛⎭⎪⎪⎫π2-α=sin α, sin ⎝ ⎛⎭⎪⎪⎫π2-α=cos α.sin(α+β)=cos ⎣⎢⎢⎡⎦⎥⎥⎤π2-(α+β) =cos ⎣⎢⎢⎡⎦⎥⎥⎤⎝ ⎛⎭⎪⎪⎫π2-α+(-β) =cos ⎝ ⎛⎭⎪⎪⎫π2-αcos(-β)-sin ⎝ ⎛⎭⎪⎪⎫π2-αsin(-β) =sin αcos β+cos αsin β.∴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7分)(2)解 由题意,设△ABC 的角B 、C 的对边分别为b 、c .则S =12bc sin A =12, AB →·AC→=bc cos A =3>0, ∴A ∈⎝ ⎛⎭⎪⎪⎫0,π2,cos A =3sinA ,……………………………………………………………(9分)又sin 2A +cos 2A =1,∴sin A =1010,cos A =31010, 由cos B =35,得sin B =45.∴cos(A +B )=cos A cos B -sin A sin B =1010. ……………………………………………………………………………………………(11分)故cos C =cos[π-(A +B )]=-cos(A +B )=-1010. ……………………………………………………………………………………………(12分)11.解 (1)依题设得f (x )=2cos 2x +3sin 2x=1+cos 2x +3sin 2x =2sin ⎝⎛⎭⎪⎪⎫2x +π6+1. 由2sin ⎝⎛⎭⎪⎪⎫2x +π6+1=1-3, 得sin ⎝ ⎛⎭⎪⎪⎫2x +π6=-32.……………………………………………………………………(3分)∵-π3≤x ≤π3,∴-π2≤2x +π6≤5π6. ∴2x +π6=-π3,即x =-π4.………………………………………………………………(6分)(2)-π2+2k π≤2x +π6≤π2+2k π (k ∈Z), 即-π3+k π≤x ≤π6+k π (k ∈Z), 得函数单调增区间为⎣⎢⎢⎡⎦⎥⎥⎤-π3+k π,π6+k π (k ∈Z).……………………………………(10分)列表: x 0 π6 π3 π2 2π3 5π6π y 2 3 2 0 -10 2 描点连线,得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4分)。
2014《步步高》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01章 专题一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一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考纲解读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v-t图象,并会用它们解决问题.2.掌握追及与相遇问题的特点以及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1.[对位移图象的理解]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则()A.15 s内汽车的位移为300 mB.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2C.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D.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2. [对速度图象的理解]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2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艇所受阻力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盗快艇在0~66 s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B.海盗快艇在96 s末开始调头逃离C.海盗快艇在66 s末离商船最近D.海盗快艇在96 s~116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考点梳理1.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随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的方向.2.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随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在该点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3.[利用v-t图象分析追及问题]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如图所示.则下列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能够追上另一辆的是()4.[追及问题的处理方法]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人骑自行车以v0=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2)当汽车与自行车距离最近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方法提炼1.在分析追及与相遇问题时,可用以下方法:(1)临界条件法: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相距最远(最近).(2)图象法:画出x-t图象或v-t图象,然后利用图象进行分析求解.(3)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2.在追及问题中,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一定大于前者的速度;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3.在相遇问题中,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即相遇.考点一对运动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1.一看“轴”: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二看“线”: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在v-t图象和x-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情况.3.三看“斜率”:x-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4.四看“面积”:即图线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例如v和t的乘积v t=x有意义,所以v-t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x-t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无意义.5.五看“截距”: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例如t=0时的位移或速度.6.六看“特殊点”:例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例如x-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但v-t图象的交点只表示速度相等.例1如图3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4 mC.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 s~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D.0~1 s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2 s~4 s内加速度的大小突破训练1如图4所示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 .x -t 图象中t 1时刻v 1>v 2C .v -t 图象中0至t 3时间内图线3和图线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图线2和图线4中,t 2、t 4时刻都表示物体反向运动考点二 运动图象的应用1.用图象解题可使解题过程简化,思路更清晰,而且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在有些情况下运用解析法可能无能为力,但是图象法则会使你豁然开朗.2.利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更直观.物理过程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数学式表达,还可以用物理图象描述.如果能够用物理图象描述,一般来说会更直观且容易理解.例2 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s ,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 ,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 )A .v =s tB .v =2s tC .v >2s t D.s t <v <2s t突破训练2 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5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 -t 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 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 .在0~t 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 .在t 1~t 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 .在t 3~t 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考点三 追及与相遇问题1. 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v A=v B时,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v A=v B时,x A+x0>x B,则不能追上.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例3甲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 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时开始以0.5 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突破训练3如图6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B两处,A、B间的距离为85 m,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5 m/s2,甲车运动6.0 s时,乙车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5.0 m/s2,求两辆汽车相遇处距A处的距离.3.挖掘图象信息,结合运动情景解决运动学问题突破训练4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路标.如图8是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线,折线ABC和折线OBD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内的运动情况.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t=10 s时,两车相遇C.在10 s~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D.在0~20 s内,两车最远距离为100 m高考题组1. (2013·天津理综·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9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0.25 m/s向右B.0.25 m/s向左C.1 m/s向右D.1 m/s向左2.(2013·广东理科基础·3)图10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模拟题组3. 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11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30 mB.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40 mC.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 m/sD.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 m/s4. 一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2所示.则()A .在0~t 1时间内,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在0~t 1时间内,汽车的位移等于v 1t 1C .在t 1~t 2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D .在t 1~t 2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5. 汽车A 在红灯前停住,绿灯亮时启动,以0.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 以8 m/s 的速度从A 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 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 )A .A 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 车相遇 B .A 、B 相遇时速度相同C .相遇时A 车做匀速运动D .两车不可能相遇(限时:30分钟)►题组1 对位移图象的理解1. 物体A 、B 的x -t 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 ) A .从第3 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 >v B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 s 才开始运动C .在5 s 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 s 末A 、B 相遇D .5 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2. 2011年12月23日下午瓦良格号三度海试,为飞机降落配备的拦阻索亮相,这使得国产歼15舰载战斗机在航母上起降成为可能.若该机在甲板上加速起飞过程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x -t 图象如图2所示,视歼15舰载战斗机为质点,根据图中所给数据判断该机加速起飞过程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经过图线上M 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小于2 m/sB .在t =2.5 s 时的速率等于4 m/sC .在2 s ~2.5 s 这段时间内位移等于2 mD .在2.5 s ~3 s 这段时间内位移等于2 m3. 美国国会住房能源和商业委员会的调查小组2010年2月23日就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举行听证会.美国田纳西州退休妇女朗达·史密斯在听证会上诉说了自己2006年10月驾驶丰田雷克萨斯ES350型汽车的生死经历.史密斯当时驾驶那辆开了不到5 000千米的新车行驶在公路上,突然间,汽车莫名地从时速70千米加速到时速100千米.此后大约10千米距离内,无论史密斯怎么刹车都不管用(可看成匀速运动).按照史密斯的说法,“上帝干涉后”车才慢慢停了下来.如果用图象来描述当时这辆车的运动情况,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可以简化为匀变速运动,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题组2 对速度图象的理解4. 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在2 s 末能回到出发点的是( )5.一乒乓球运动员在一次近台抛发球技术练习中,将一乒乓球靠近球台边缘竖直向上抛出,球拍没有与球接触,经一段时间后落到地面,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且大小不变.则下面最能反映乒乓球运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是()6. 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物体在第2 s内、第3 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C.物体在第2 s末返回出发点D.物体在第5 s时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 m7. 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4所示,则() A.1 s时甲和乙相遇B.0~6 s内甲、乙相距最大距离为1 mC.2 s~6 s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D.4 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8. 如图5所示是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某同学根据图线得出以下分析结论:①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②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在t=2 s后开始向正方向运动;③在t=2 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2 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④前4 s内,在t=2 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以上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③C.只有②④D.只有①►题组3对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的理解9.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5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6所示.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B.汽车在40 s~50 s内的速度方向和0~10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C.汽车在50 s末的速度为零D.在0~50 s内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900 m10.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t=0时刻物体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1.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7所示.求:(1)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t图线;(2)求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题组4应用v-t图象分析追及相遇问题12.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中,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如图8所示.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 s~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 s~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13.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 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参考答案[基础知识题组]解析 因为是位移—时间图象,15 s 末的位移为30 m ,前10 s 内汽车的速度为3 m/s ,加速度为零,A 、B 均错;20 s 末的速度v =-1 m/s ,C 正确;由x -t 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汽车在0~10 s 沿正方向运动,10 s ~15 s 静止,15 s ~25 s 沿负方向运动,D 错.2答案 B解析 在0~66 s 内图象的斜率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小,故海盗快艇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A 错误;海盗快艇在96 s 末,速度由正变负,即改变运动的方向,开始掉头逃跑,此时海盗快艇离商船最近,B 正确,C 错误;海盗快艇在96 s ~116 s 内,沿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D 错误.[考点梳理]1. 位移;时间;速度;速度2. 速度;时间;加速度;加速度3. 位移的大小;负[规律方法题组]3答案 AC4答案 (1)2 s 6 m (2)12 m/s解析 解法一 用临界条件求解(1)当汽车的速度为v 1=v 0=6 m/s 时,二者相距最远,所用时间为t 1=v 1a=2 s 最远距离为Δx =v 0t 1-12at 21=6 m. (2)两车距离最近时有v0t 2=12at 22解得t 2=4 s汽车的速度为v =at 2=12 m/s.解法二 用图象法求解(1)汽车和自行车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t =2 s 时,二者相距最远.最远距离等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Δx =12×6×2 m =6 m.(2)两车距离最近时,即两个v -t 图线下方面积相等时,由图象得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 12 m/s.解法三 用数学方法求解(1)由题意知自行车与汽车的位移之差为Δx =v 0t -12at 2 因二次项系数小于零,当t =-v 02×(-12a )=2 s 时有最大值,最大值Δx m =v 0t -12at 2=6×2 m -12×3×22 m =6 m. (2)当Δx =v 0t -12at 2=0时两车相遇 解得t =4 s ,汽车的速度为v =at =12 m/s.[课堂探究考点突破]例1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0~1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 =v 0+v 12=0+22m/s =1 m/s ;在0~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相应的“梯形”与横坐标轴包围的面积,x =3 m ;在0~1 s 与2 s ~4 s 速度都为正,方向相同;由图象的倾斜角度可知a 0~1>a 2~4.综上可知只有选突破训练1答案 B解析 x -t 图象和v -t 图象都是用来描述直线运动的,图象并不是运动轨迹,A 项错误;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所以在t 1时刻v 1>v 2,B 项正确;v -t 图象与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在0~t 3时间内图线3的位移小于图线4的位移,图线3的平均速度小于图线4的平均速度,C 项错误;图线2中t 2时刻表示物体反向运动,图线4中t 4时刻不表示反向,只表示速度减小,D 项错误.例2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当飞机的速度减小时,所受的阻力减小,因而它的加速度会逐渐变小.画出相应的v -t 图象大致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意义可知,实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为s ,虚线(匀减速运动)下方的“面积”表示的位移为:v 2t .应有:v 2t >s ,所以v >2s t,所以选项C 正确.突破训练2答案 BD例3答案 (1)36 m (2)25 s解析 (1)当甲车速度减至等于乙车速度时两车的距离最大,设该减速过程所用时间为t ,则有v 乙=v 甲-at ,解得t =12 s ,此时甲、乙间距离为v 甲t -12at 2-v 乙t =36 m (2)设甲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t 1,则有t 1=v 甲a=20 s t 1时间内,x 甲=v 甲2t 1=102×20 m =100 m x 乙=v 乙t 1=4×20 m =80 m此后乙车运动时间t 2=x 甲-x 乙v 乙=204 s =5 s 故乙车追上甲车需t 1+t 2=25 s.突破训练3答案 125 m 或245 m解析 甲车运动6 s 的位移为x =12a 1t 20=45 m 此时甲车尚未追上乙车,设此后再经时间t 甲车与乙车相遇,则有12a 1(t +t 0)2=12a 2t 2+85 将上式代入数据并整理得:t 2-12t +32=0解得:t 1=4 s ,t 2=8 st 1、t 2都有意义,t 1=4 s 时,甲车追上乙车;t 2=8 s 时,乙车追上甲车再次相遇第一次相遇地点距A 的距离:s 1=12a 1(t 1+t 0)2=125 m 第二次相遇地点距A 的距离:s 2=12a 1(t 2+t 0)2=245 m. 【例4】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学图象分析.两车同向运动,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t =0时两车相距为d ,t =5 s 时两车第一次相遇,t =5 s 到t =15 s 时间段内,由图象可以看出,两者位移相等,因此t =15 s 时两者第二次相遇,A 项正确;t =5 s 到t =20 s 时间段内,b 的位移比a 的大,B 项错误;在t =5 s 到t =15 s 时间段内,一直是a 车在前直到两者相遇,C 项错误;10 s ~15 s 内两者的距离在减小,D 项错误. 突破训练4答案 CD解析 因0~10 s 内、10 s ~20 s 内v 甲>v 乙,所以二者间的距离一直变大,在t =20 s 时最大.由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位移之差可求得两车最远距离为100 m .因此正确选项是C 、D.[高考模拟提能训练]1答案 B解析 前8 s 内的位移x =12×2×3 m +12×(-2)×5 m =-2 m.v =x t =-28m/s = -0.25 m/s ,负号说明平均速度的方向向左,故选项B 正确.2答案 A解析 甲、乙两物体在速度图象里的图形都是倾斜的直线,表明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是匀加速,甲是匀减速,加速度方向不同,A 对,C 错.根据在速度图象里面积表示位移的方法可知,在0~1 s 内甲通过的位移大于乙通过的位移,B 错.根据在速度图象里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D 错.3答案 C4答案 C解析 0~t 1时间内,汽车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所以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 错误;0~t 1时间内汽车的位移小于v 1t 1,因为图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汽车的位移,而该面积小于v 1t 1,选项B 错误;假设t 1~t 2时间内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 1+v 22,将t 1~t 2时间内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与实际位移作比较会发现,汽车的实际位移小于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故C 正确,D 错误.5答案 C解析 作出A 、B 两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v -t 图象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经过30 s 时,两车运动图象所围面积并不相等,所以在A 车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两车并未相遇,所以选项A 错误;30 s 后A 车以1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随着图象所围 “面积”越来越大,可以判断在30 s 后某时刻两车图象所围面积会相等,即两车会相遇,此时A 车的速度要大于B 车的速度,所以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选项C 正确,选项B 、D 错误.[练出高分]1答案 A解析 x -t 图象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由题图可知,A 正确;B 物体的出发点在离原点5 m 处,A 物体的出发点在原点处,B 错误;物体B 在5 s 内的位移为10 m -5 m =5 m ,物体A 在3 s ~5 s 内的位移为10 m ,故C 、D 均错误.2答案 B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2 s ~3 s 这段时间内该机的平均速度v =x t=4 m/s ,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在t =2.5 s 时的速度等于4 m/s ,选项B 正确;结合图象可知M 点位于t =2.5 s 时刻之后,其速度大于4 m/s ,选项A 错误;该机在2 s ~2.5 s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4 m/s ,所以位移小于2 m ,选项C 错误;而在2.5 s ~3 s 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大于4 m/s ,所以位移大于2 m ,选项D 错误. 3答案 A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在位移—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所以斜率应先增大后不变,最后减小,因此A 项对,B 项错;在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先增大后不变,最后减小到零,因此C 项对;在加速度—时间图象中,匀加速阶段和匀减速阶段加速度方向相反,因此D 项错.4答案 AD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以上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时间轴以下的“面积”表示负向位移,总位移为两位移的代数和,可知A 、D 正确,B 、C 错误.5答案 A解析 由于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且大小不变,在上升时,a 上=mg +F f m,在下落时,a 下=mg -F f m,a 上>a 下,所以选项A 正确. 6答案 B解析 2 s 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A 错;在第2、3 s 内图象斜率相同,加速度相同,B 对;2 s 末和6 s 末离出发点最远,C 、D 错,正确选项为B.7答案 C解析 由图象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1 s 时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甲、乙不能相遇,A 项错误;在2 s 时,甲、乙相遇,在2 s ~6 s 内,乙的位移为零,x 甲=8 m ,因此0~6 s 内甲、乙相距最大距离为8 m ,B 项错误.由于在2 s ~6 s 内,二者加速度相同,因此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 对;4 s 时乙的加速度方向没变,速度反向,因此正确选项为C.8答案 C解析 物体的运动方向即为速度方向,从题图上可知物体在2 s 前速度为负值,即物体向负方向运动;2 s 后速度为正值,即物体向正方向运动.故①是错误的,②是正确的.物体的位臵要通过分析位移来确定,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等于速度-时间图线中对应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的代数和.由题图可知前4 s 内物体在2 s 时有最大的负位移;虽然2 s 后运动方向改为正方向,但它的位臵仍在位臵坐标值负值处(4 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故③是错误的,④是正确的.所以选项C 对.9答案 A解析 由加速度图象可知前10 s 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间30 s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10 s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得v m =a 1t 1=20 m/s ,A 正确;50 s 末的速度为v =(20-1×10) m/s =10 m/s ,故B 、C 错误;在0~50 s 内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850 m ,D 错误.10答案 C解析 把各运动图象翻译成相应的物理情景,可知只有C 做单向直线运动. 11答案 (1)见解析图 (2)900 m解析 (1)设汽车在t =10 s 、40 s 、60 s 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由题图知:0~ 10 s 内汽车以加速度2 m/s 2匀加速行驶,由运动学公式得:v 1=2×10 m/s =20 m/s ① 10 s ~40 s 内汽车匀速行驶,则:v 2=20 m/s ②40 s ~60 s 内汽车以加速度1 m/s 2匀减速行驶,由运动学公式得:v 3=v 2-at =(20-1×20) m/s =0③根据①②③式,可画出汽车在0~60 s 内的v -t 图线,如图所示.(2)由第(1)问中的v -t 图可知,在这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 =30+602×20 m =900 m 12答案 C解析 在0~10 s 内,v 乙>v 甲,乙车与甲车的距离逐渐变大,A 项错;在10 s ~20 s 内,v 甲>v 乙,甲车逐渐靠近乙车.由图象知在5 s ~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在t =10 s 时两车相距最远,在t =20 s 时,两车位移相等,两车相遇,选项B 、D 错,C 项正确,正确答案为C 项.13答案 B解析 作出三辆汽车的速度—时间图象,甲、乙、丙三辆汽车的位移相同,即速度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由图象分析可得B 对.。
《步步高》2014届高考数学浙江专用(理)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选修4-1解答题(要点梳理+基础自测+题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3.与圆有关的等角问题
(8)切割线定理
找角相等,要有找同弧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一条割线与一条切 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
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的两个交 并注意结合应用弦切角
点的线段长的 等比中项 .
定理的意识.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要点梳理 (9)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①圆内接四边形判定定理 (ⅰ)如果四边形的对角 互补 ,则此四边 形内接于圆; (ⅱ)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 等于 它的 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 点共圆.
证中明,∠∵B∠ABCA=C=909°,0°,ADA⊥D⊥BCB,C,E ∴∠ADB=∠ADC=∠BAC=90°,
是 AC 的中点,ED 交 AB 的延长 ∴∴线∠∠于11+=F∠∠,2A求=C证B90,:°,∴AA∠BC△=2A+DBA∠DFF∽.AC△BC=A9D0,°,∴AABC=BADD.
解析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变式训练 1 如图,▱ABCD 中,E 是 CD 的延长线上一点,BE 与 AD 交于点 F,DE=12CD. (1)求证:△ABF∽△CEB;
(2)若△DEF 的面积为 2,求▱ABCD 的面积. (1)证明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C,AB∥CD,∴∠ABF=∠CEB, ∴△ABF∽△CEB. (2)解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BC,AB∥CD, ∴△DEF∽△CEB,△DEF∽△ABF.
∴△AFH∽△GFB.∴HBFF=GAFF, ∴AF·BF=GF·HF.
∵在 Rt△ABD 中,FD⊥AB, ∴DF2=AF·BF, ∴DF2=GF·HF.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题型二
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及其应用
2014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四
专题四 数列的综合应用1.数列常与不等式结合,如比较大小、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范围等,需熟练应用不等式知识解决数列中的相关问题.2.数列作为特殊的函数,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增长率、银行信贷、分期付款、合理定价等.3.解答数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1)审题——仔细阅读材料,认真理解题意.(2)建模——将已知条件翻译成数学(数列)语言,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弄清该数列的结构和特征.(3)求解——求出该问题的数学解.(4)还原——将所求结果还原到原实际问题中. 4.数列应用题常见模型(1)等差模型:如果增加(或减少)的量是一个固定量时,该模型是等差模型,增加(或减少)的量就是公差.(2)等比模型:如果后一个量与前一个量的比是一个固定的数时,该模型是等比模型,这个固定的数就是公比.(3)递推数列模型:如果题目中给出的前后两项之间的关系不固定,随项的变化而变化时,应考虑是a n 与a n +1的递推关系,还是S n 与S n +1之间的递推关系.1.在等比数列{a n }中,a n >0,a 2a 4+2a 3a 5+a 4a 6=25,则a 3+a 5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5解析 设首项为a 1,公比为q ,则a 1>0,q >0,a 2a 4+2a 3a 5+a 4a 6=a 21q 4+2a 21q 6+a 21q 8=a 21q 4(1+q 2)2=25.∴a 1q 2(1+q 2)=5,∴a 3+a 5=a 1q 2+a 1q 4=a 1q 2(1+q 2)=5.2.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d <0,前n 项和记为S n ,满足S 20>0,S 21<0,则当n =________时,S n 达到最大值. 答案 10解析 ∵S 20=10(a 1+a 20)=10(a 10+a 11)>0,S 21=21a 11<0,∴a 10>0,a 11<0,∴n =10时,S n 最大.3.设等差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整数,其公差d ≠0,a 5=6,若a 3,a 5,a m (m >5)是公比为q (q >0)的等比数列,则m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11解析 由题意,得a 3=6-2d ,因为q =66-2d =33-d,所以3-d =3q ;因为q 大于零,所以3-d 是大于零的整数,q =33-d.由题意知,数列{a n }各项均为整数,故d ,q 均应为整数.当3-d >3,3-d ∈Z 时,q 不为整数,故3-d 只能取1,3.当3-d =3时,d =0,不满足条件;故3-d =1,此时d =2,q =3,满足条件.所以q =3,d =2,因此6×3=a m =6+(m -5)×2,所以m =11. 4.设数列{a n }是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a 3,a 5分别是方程x 2-14x +45=0的两个实根.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________;若b n =a n +12n +1,则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__________.答案 2n -1 2-n +22n解析 因为方程x 2-14x +45=0的两个根分别为5、9,所以由题意可知a 3=5,a 5=9,所以d =2,∴a n =a 3+(n -3)d =2n -1.∵b n =a n +12n +1=n ·12n ,∴T n =1×12+2×122+3×123+…+(n -1)×12n -1+n ·12n ①∴12T n =1×122+2×123+…+(n -1)×12n +n ·12n +1② ①-②得,12T n =12+122+123+…+12n -1+12n -n ·12n +1=1-n +22n +1,∴T n =2-n +22n .5.等比数列{a n }中,a 1=2,a 8=4,函数f (x )=x (x -a 1)(x -a 2)…(x -a 8),则f ′(0)等于( ) A .26 B .29 C .212 D .215 答案 C解析 f ′(x )=x ′·[(x -a 1)(x -a 2)…(x -a 8)]+[(x -a 1)(x -a 2)·…·(x -a 8)]′·x =(x -a 1)(x -a 2)…(x -a 8)+[(x -a 1)(x -a 2)…(x -a 8)]′·x , 所以f ′(0)=(0-a 1)(0-a 2)…(0-a 8)+0=a 1a 2…a 8.因为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所以a 2a 7=a 3a 6=a 4a 5=a 1a 8=8,所以f ′(0)=84=212.题型一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例1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30,a 20=50.(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2)令b n =2a n -10,证明: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思维启迪:第(1)问列首项a 1与公差d 的方程组求a n ;第(2)问利用定义证明. (1)解 由a n =a 1+(n -1)d ,a 10=30,a 20=50, 得方程组⎩⎪⎨⎪⎧ a 1+9d =30,a 1+19d =50,解得⎩⎪⎨⎪⎧a 1=12,d =2.∴a n =12+(n -1)·2=2n +10. (2)证明 由(1),得b n =2a n -10=22n+10-10=22n =4n ,∴b n +1b n =4n +14n =4, ∴{b n }是首项是4,公比q =4的等比数列.探究提高 对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的分析,应重点分析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前n 项和;分析等差、等比数列项之间的关系.往往用到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记为S n ,a 1=1,a n +1=2S n +1 (n ≥1).(1)求{a n }的通项公式;(2)等差数列{b n }的各项为正,其前n 项和为T n ,且T 3=15,又a 1+b 1,a 2+b 2,a 3+b 3成等比数列,求T n .解 (1)由a n +1=2S n +1,可得a n =2S n -1+1 (n ≥2), 两式相减得a n +1-a n =2a n ,则a n +1=3a n (n ≥2). 又a 2=2S 1+1=3,∴a 2=3a 1.故{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a n =3n -1.(2)设{b n }的公差为d ,由T 3=15,b 1+b 2+b 3=15,可得b 2=5,故可设b 1=5-d ,b 3=5+d ,又a 1=1,a 2=3,a 3=9, 由题意可得(5-d +1)(5+d +9)=(5+3)2, 解得d 1=2,d 2=-10.∵等差数列{b n }的各项为正,∴d >0,∴d =2,b 1=3,∴T n =3n +n (n -1)2×2=n 2+2n .题型二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应用例2 已知函数f (x )=log 2x -log x 2(0<x <1),数列{a n }满足f (2a n )=2n (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判断数列{a n }的单调性.思维启迪:(1)将a n 看成一个未知数,解方程即可求出a n ;(2)通过比较a n 和a n +1的大小来判断数列{a n }的单调性.解 (1)由已知得log 22a n -1log 22a n=2n ,∴a n -1a n =2n ,即a 2n -2na n -1=0.∴a n =n ±n 2+1.∵0<x <1,∴0<2a n <1,∴a n <0. ∴a n =n -n 2+1.(2)方法一 ∵a n +1-a n =(n +1)-(n +1)2+1-(n -n 2+1)=1-2n +1(n +1)2+1+n 2+1>1-2n +1(n +1)+n=0,∴a n +1>a n ,∴{a n }是递增数列.方法二 ∵a n +1a n =(n +1)-(n +1)2+1n -n 2+1=n +n 2+1n +1+(n +1)2+1<1,又∵an <0,∴a n +1>a n ,∴{a n }是递增数列.探究提高 本题融数列、方程、函数单调性等知识为一体,结构巧妙、形式新颖,着重考查逻辑分析能力.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对任意的n ∈N *,点(n ,S n )均在函数y=b x +r (b >0且b ≠1,b ,r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 (1)求r 的值;(2)当b =2时,记b n =n +14a n (n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解 (1)由题意,S n =b n +r , 当n ≥2时,S n -1=b n -1+r .所以a n =S n -S n -1=b n -1(b -1).由于b >0且b ≠1,所以n ≥2时,{a n }是以b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又a 1=b +r ,a 2=b (b -1),a 2a 1=b ,即b (b -1)b +r=b ,解得r =-1. (2)由(1)知,n ∈N *,a n =(b -1)b n -1=2n -1,所以b n =n +14×2n -1=n +12n +1. T n =222+323+424+…+n +12n +2,12T n =223+324+…+n2n +1+n +12n +2, 两式相减得12T n =222+123+124+…+12n +1-n +12n +2=12+123×⎝⎛⎭⎫1-12n -11-12-n +12n +2=34-12n +1-n +12n +2, 故T n =32-12n -n +12n +1=32-n +32n +1,n ∈N *.题型三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例3 (2012·广东)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2S n =a n +1-2n +1+1,n ∈N *,且a 1,a 2+5,a 3成等差数列. (1)求a 1的值;(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 ,有1a 1+1a 2+…+1a n <32.思维启迪:根据前几项关系易求a 1,可以构造数列求a n ,进而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1)解 ∵a 1,a 2+5,a 3成等差数列, ∴2(a 2+5)=a 1+a 3.又2S n =a n +1-2n +1+1,∴2S 1=a 2-22+1,2S 2=a 3-23+1, ∴2a 1=a 2-3,2(a 1+a 2)=a 3-7. 由⎩⎪⎨⎪⎧2(a 2+5)=a 1+a 3,2a 1=a 2-3,2(a 1+a 2)=a 3-7得⎩⎪⎨⎪⎧a 1=1,a 2=5,a 3=19.∴a 1=1.(2)解 ∵2S n =a n +1-2n +1+1,① ∴当n ≥2时,2S n -1=a n -2n +1.②①-②得2a n =a n +1-a n -2n +1+2n ,∴a n +1=3a n +2n .两边同除以2n +1得a n +12n +1=32·a n 2n +12,∴a n +12n +1+1=32⎝⎛⎭⎫a n 2n +1. 又由(1)知a 222+1=32⎝⎛⎭⎫a 121+1, ∴数列⎩⎨⎧⎭⎬⎫a n 2n +1是以32为首项,3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n 2n +1=32·⎝⎛⎭⎫32n -1=⎝⎛⎭⎫32n ,∴a n=3n -2n , 即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2n . (3)证明 ∵a n =3n -2n =(1+2)n -2n=C 0n ·1n ·20+C 1n ·1n -1·21+C 2n ·1n -2·22+…+C n n ·10·2n -2n =1+2n +2(n 2-n )+…+2n -2n >1+2n +2(n 2-n )=1+2n 2>2n 2>2n (n -1), ∴1a n =13n -2n <12n (n -1)=12·1n (n -1), ∴1a 1+1a 2+…+1a n<1+12⎣⎡⎦⎤11×2+12×3+…+1n (n -1) =1+12⎝⎛⎭⎫1-12+12-13+…+1n -1-1n=1+12⎝⎛⎭⎫1-1n =32-12n <32, 即1a 1+1a 2+…+1a n <3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3,a n +1a n =2a n +1-a n ,S n 表示数列{a n }前n 项和.求证:S n <1.证明 由a 1=13≠0易知,对于任意的n ,a n ≠0,原式化为2a n -1a n +1=1,1a n +1-1=2⎝⎛⎭⎫1a n -1. 令b n =1a n -1,b 1=2,b n +1=2b n ,数列{b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即b n =1a n -1=2n ,所以a n =12n +1,故S n =a 1+a 2+…+a n <12+122+…+12n =1-12n <1.题型四 数列的实际应用例4 某市2008年新建住房400万平方米,其中有250万平方米是中低价房,预计在今后的若干年内,该市每年新建住房面积平均比上一年增长8%.另外,每年新建住房中,中低价房的面积均比上一年增加50万平方米.那么,到哪一年底,(1)该市历年所建中低价房的累计面积(以2008年为累计的第一年)将首次不少于4 750万平方米?(2)当年建造的中低价房的面积占该年建造住房面积的比例首次大于85%?(参考数据:1.084≈1.36,1.085≈1.47,1.086≈1.59)思维启迪:关键信息:①每年新建住房面积平均比上一年增长8%,说明新建住房面积构成等比数列模型;②中低价房的面积均比上一年增加50万平方米,说明中低价房的面积构成等差数列模型.解 (1)设中低价房面积形成数列{a n },由题意可知{a n }是等差数列,其中a 1=250,d =50,则S n =250n +n (n -1)2×50=25n 2+225n ,令25n 2+225n ≥4 750,即n 2+9n -190≥0,而n 是正整数,∴n ≥10.∴到2017年底,该市历年所建中低价房的累计面积将首次不少于4 750万平方米. (2)设新建住房面积形成数列{b n },由题意可知{b n }是等比数列,其中b 1=400,q =1.08,则b n =400×(1.08)n -1.由题意可知a n >0.85b n ,有250+(n -1)×50>400×(1.08)n -1×0.85.当n =5时,a 5<0.85b 5,当n =6时,a 6>0.85b 6, ∴满足上述不等式的最小正整数n 为6.∴到2013年底,当年建造的中低价房的面积占该年建造住房面积的比例首次大于85%. 探究提高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反复读题,列出有关信息,转化为数列的有关问题,这恰好是数学实际应用的具体体现.今年“十一”期间,北京十家重点公园将举行免费游园活动,北海公园免费开放一天,早晨6时30分有2人进入公园,接下来的第一个30分钟内有4人进去1人出来,第二个30分钟内有8人进去2人出来,第三个30分钟内有16人进去3人出来,第四个30分钟内有32人进去4人出来……按照这种规律进行下去,到上午11时30分公园内的人数是 ( ) A .211-47 B .212-57 C .213-68 D .214-80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知从早晨6时30分开始,接下来的每个30分钟内进入的人数构成以4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出来的人数构造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记第n 个30分钟内进入公园的人数为a n ,第n 个30分钟内出来的人数为b n ,则a n =4×2n-1,b n =n ,则上午11时30分公园内的人数为S =2+4(1-210)1-2-10(1+10)2=212-57.用构造数列的思想解题典例:(12分)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a 1=12,a n =-2S n ·S n -1 (n ≥2).(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2)求证:S 21+S 22+…+S 2n ≤12-14n. 审题视角 (1)从求证内容来看,首先要求出S n .(2)从S n 与S n -1的递推关系来看,可考虑构造新数列⎩⎨⎧⎭⎬⎫1S n .(3)可考虑用放缩法证明.规范解答(1)解 ∵a n =-2S n ·S n -1 (n ≥2),∴S n -S n -1=-2S n ·S n -1.两边同除以S n ·S n -1,得1S n -1S n -1=2 (n ≥2),[2分]∴数列⎩⎨⎧⎭⎬⎫1S n 是以1S 1=1a 1=2为首项,以d =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3分]∴1S n =1S 1+(n -1)·d =2+2(n -1)=2n ,∴S n =12n.[5分] 将S n =12n 代入a n =-2S n ·S n -1,得a n =⎩⎨⎧12(n =1),12n -2n 2(n ≥2).[6分](2)证明 ∵S 2n =14n 2<14n (n -1)=14⎝⎛⎭⎫1n -1-1n (n ≥2),S 21=14, ∴当n ≥2时,S 21+S 22+…+S 2n =14+14×2×2+…+14·n ·n<14+14⎝⎛⎭⎫1-12+…+14⎝⎛⎭⎫1n -1-1n =12-14n;[10分] 当n =1时,S 21=14=12-14×1. 综上,S 21+S 22+…+S 2n ≤12-14n.[12分] 温馨提醒 (1)在数列的解题过程中,常常要构造新数列,使新数列成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构造新数列可以使题目变得简单,而构造新数列要抓住题目信息,不能乱变形. (2)本题首先要构造新数列⎩⎨⎧⎭⎬⎫1S n ,其次应用放缩法,并且发现只有应用放缩法才能用裂项相消法求和,从而把问题解决.事实上:14n 2<14n (n -1),也可以看成一个新构造:b n =14n (n -1).(3)易错分析:构造不出新数列⎩⎨⎧⎭⎬⎫1S n ,从而使思维受阻.不会作不等式的放缩.方法与技巧1.用好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可以降低运算量,减少差错.2.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基本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两者解题中的区别. 3.注意数列与函数、方程、三角、不等式等知识的融合,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4.在现实生活中,人口的增长、产量的增加、成本的降低、存贷款利息的计算、分期付款问题等,都可以利用数列来解决,因此要会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失误与防范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要分两种情况:公比等于1和公比不等于1.最容易忽视公比等于1的情况,要注意这方面的练习.2.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要学会建模,对应哪一类数列,进而求解.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35分钟,满分:5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011·安徽)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1)n ·(3n -2),则a 1+a 2+…+a 10等于( ) A .15B .12C .-12D .-15答案 A解析 ∵a n =(-1)n (3n -2),∴a 1+a 2+…+a 10=-1+4-7+10-…-25+28=(-1+4)+(-7+10)+…+(-25+28)=3×5=15.2.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1,a 4+a 6=-6,则当S n 取最小值时,n 等于 ( ) A .6 B .7 C .8 D .9 答案 A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则由a 4+a 6=-6得2a 5=-6,∴a 5=-3.又∵a 1=-11,∴-3=-11+4d ,∴d =2,∴S n =-11n +n (n -1)2×2=n 2-12n =(n -6)2-36,故当n =6时S n 取最小值.3.已知函数f (x )=⎩⎪⎨⎪⎧(3-a )x -3,x ≤7,a x -6,x >7.若数列{a n }满足a n =f (n ) (n ∈N *),且{a n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94,3B.⎝⎛⎭⎫94,3 C .(2,3) D .(1,3) 答案 C解析 数列{a n }满足a n =f (n ) (n ∈N *),则函数f (n )为增函数,注意a 8-6>(3-a )×7-3.所以⎩⎪⎨⎪⎧a >1,3-a >0,a 8-6>(3-a )×7-3,解得2<a <3.4.(2012·湖北)定义在(-∞,0)∪(0,+∞)上的函数f (x ),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等比数列{a n },{f (a n )}仍是等比数列,则称f (x )为“保等比数列函数”.现有定义在(-∞,0)∪(0,+∞)上的如下函数:①f (x )=x 2;②f (x )=2x ;③f (x )=|x |;④f (x )=ln |x |.则其中是“保等比数列函数”的f (x )的序号为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C解析 利用特殊化思想,选a n =2n 判定. 不妨令a n =2n .①因为f (x )=x 2,所以f (a n )=4n .显然{f (2n )}是首项为4,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②因为f (x )=2x ,所以f (a 1)=f (2)=22,f (a 2)=f (4)=24,f (a 3)=f (8)=28, 所以f (a 2)f (a 1)=2422=4≠f (a 3)f (a 2)=2824=16,所以{f (a n )}不是等比数列.③因为f (x )=|x |,所以f (a n )=2n =(2)n . 显然{f (a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④因为f (x )=ln |x |,所以f (a n )=ln 2n =n ln 2.显然{f (a n )}是首项为ln 2,公差为ln 2的等差数列.故应选C.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5.(2011·江苏)设1=a 1≤a 2≤…≤a 7,其中a 1,a 3,a 5,a 7成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a 2,a 4,a 6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33解析 由题意知a 3=q ,a 5=q 2,a 7=q 3且q ≥1,a 4=a 2+1,a 6=a 2+2且a 2≥1,那么有q 2≥2且q 3≥3.故q ≥33,即q 的最小值为33.6.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2=-2,a n +2=-1a n,则该数列前26项的和为________.答案 -10解析 由于a 1=1,a 2=-2,a n +2=-1a n,所以a 3=-1,a 4=12,a 5=1,a 6=-2,…,所以{a n }是周期为4的数列,故S 26=6×⎝⎛⎭⎫1-2-1+12+1-2=-10. 7.对正整数n ,若曲线y =x n (1-x )在x =2处的切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a n ,则数列⎩⎨⎧⎭⎬⎫a n n +1的前n 项和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2n +1-2解析 ∵y =x n (1-x )=x n -x n +1,∴y ′=nx n -1-(n +1)x n ,当x =2时,切线的斜率k =-(n +2)2n -1,∴在x =2处的切线方程为y +2n =-(n +2)2n -1(x -2),令x =0可得y =(n+1)2n ,即a n =(n +1)2n ,∴a n n +1=2n,即数列⎩⎨⎧⎭⎬⎫a n n +1为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S n =2-2n +11-2=2n +1-2.三、解答题(共22分)8.(10分)(2011·大纲全国)设数列{a n }满足a 1=0且11-a n +1-11-a n=1.(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1-a n +1n ,记S n =∑k =1n b k ,证明:S n <1.(1)解 由题设11-a n +1-11-a n=1,即⎩⎨⎧⎭⎬⎫11-a n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又11-a 1=1,故11-a n=n .所以a n =1-1n .(2)证明 由(1)得b n =1-a n +1n =n +1-n n +1·n =1n -1n +1,S n =∑k =1n b k =∑k =1n ⎝⎛⎭⎪⎫1k -1k +1=1-1n +1<1. 9.(12分)已知单调递增的等比数列{a n }满足a 2+a 3+a 4=28,且a 3+2是a 2,a 4的等差中项.(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a n log 12a n ,S n =b 1+b 2+…+b n ,求使S n +n ·2n +1>50成立的最小正整数n 的值.解 (1)设此等比数列为a 1,a 1q ,a 1q 2,a 1q 3,…,其中a 1≠0,q ≠0. 由题意知:a 1q +a 1q 2+a 1q 3=28,① a 1q +a 1q 3=2(a 1q 2+2).②②×7-①得6a 1q 3-15a 1q 2+6a 1q =0,即2q 2-5q +2=0,解得q =2或q =12.∵等比数列{a n }单调递增,∴a 1=2,q =2,∴a n =2n . (2)由(1)得b n =-n ·2n ,∴S n =b 1+b 2+…+b n =-(1×2+2×22+…+n ·2n ). 设T n =1×2+2×22+…+n ·2n ,③ 则2T n =1×22+2×23+…+n ·2n +1.④由③-④,得-T n =1×2+1×22+…+1·2n -n ·2n +1 =2n +1-2-n ·2n +1=(1-n )·2n +1-2, ∴-T n =-(n -1)·2n +1-2. ∴S n =-(n -1)·2n +1-2. 要使S n +n ·2n +1>50成立, 即-(n -1)·2n +1-2+n ·2n +1>50,即2n >26. ∵24=16<26,25=32>26,且y =2x 是单调递增函数,∴满足条件的n 的最小值为5.B 组 专项能力提升(时间:25分钟,满分:43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log 2n +1n +2(n ∈N *),设其前n 项和为S n ,则使S n <-5成立的自然数n ( )A .有最小值63B .有最大值63C .有最小值31D .有最大值31答案 A解析 ∵a n =log 2n +1n +2=log 2(n +1)-log 2(n +2), ∴S n =a 1+a 2+…+a n =log 22-log 23+log 23-log 24+…+log 2(n +1)-log 2(n +2)=1-log 2(n +2),由S n <-5,得log 2(n +2)>6,即n +2>64,∴n >62,∴n 有最小值63.2.已知数列{a n }满足3a n +1+a n =4 (n ∈N *)且a 1=9,其前n 项和为S n ,则满足不等式|S n -n-6|<1125的最小正整数n 是 ( ) A .5B .6C .7D .8答案 C解析 由3a n +1+a n =4得,a n +1-1=-13(a n -1) (运用构造数列法),∴{a n -1}是以a 1-1=8为首项,-1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 n -1=8·⎝⎛⎭⎫-13n -1,∴a n =8×⎝⎛⎭⎫-13n -1+1. ∴S n =8⎣⎡⎦⎤1+⎝⎛⎭⎫-13+⎝⎛⎭⎫-132+…+⎝⎛⎭⎫-13n -1+n =8×1-⎝⎛⎭⎫-13n 1+13+n =6-⎝⎛⎭⎫-13n ×6+n , ∴|S n -n -6|=⎪⎪⎪⎪⎝⎛⎭⎫-13n ×6=⎝⎛⎭⎫13n ×6<1125, 即3n >750.将n =5,6,7分别代入验证符合题意的最小正整数n =7.3.设函数f (x )=x m +ax 的导函数f ′(x )=2x +1,则数列⎩⎨⎧⎭⎬⎫1f (n ) (n ∈N *)的前n 项和是( ) A.n n +1 B.n +2n +1 C.n n -1D.n +1n 答案 A解析 由f ′(x )=mx m -1+a =2x +1得m =2,a =1.∴f (x )=x 2+x ,则1f (n )=1n (n +1)=1n -1n +1. ∴S n =1-12+12-13+13-14+…+1n -1n +1=1-1n +1=n n +1.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3,a n +1-a n =2n ,则a n n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212解析 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2[(n -1)+(n -2)+…+1]+33=33+n 2-n ,所以a n n =33n+n -1. 设f (x )=33x +x -1,则f ′(x )=-33x 2+1. 令f ′(x )>0,得x >33或x <-33.所以f (x )在(33,+∞)上是增函数,在(0,33)上是减函数.因为n ∈N *,所以当n =5或n =6时,f (n )取最小值.因为f (5)=535,f (6)=636=212,535>212, 所以a n n 的最小值为212. 5.在等比数列{a n }中,S n 为其前n 项和,已知a 5=2S 4+3,a 6=2S 5+3,则此数列的公比q =________.答案 3解析 因为a 6-a 5=2(S 5-S 4),所以a 6=3a 5,所以q =3.6.(2011·陕西)植树节某班20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每人植一棵,相邻两棵树相距10米,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树坑旁边,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发前来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这个最小值为________米.答案 2 000解析 假设20位同学是1号到20号依次排列的,使每位同学的往返所走的路程和最小,则树苗需放在第10或第11号树坑旁.此时两侧的同学所走的路程分别组成以20为首项,2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有同学往返的总路程为S =9×20+9×82×20+10×20+10×92×20=2 000(米).三、解答题7.(13分)(2012·天津)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b n }是等比数列,且a 1=b 1=2,a 4+b 4=27,S 4-b 4=10.(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2)记T n =a n b 1+a n -1b 2+…+a 1b n ,n ∈N *,证明T n +12=-2a n +10b n (n ∈N *).(1)解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 由a 1=b 1=2,得a 4=2+3d ,b 4=2q 3,S 4=8+6d .由条件,得方程组⎩⎪⎨⎪⎧ 2+3d +2q 3=27,8+6d -2q 3=10,解得⎩⎪⎨⎪⎧d =3,q =2. 所以a n =3n -1,b n =2n ,n ∈N *.(2)证明 方法一 由(1)得T n =2a n +22a n -1+23a n -2+…+2n a 1,① 2T n =22a n +23a n -1+…+2n a 2+2n +1a 1.② ②-①,得T n =-2(3n -1)+3×22+3×23+…+3×2n +2n +2=12(1-2n -1)1-2+2n +2-6n +2=10×2n -6n -10. 而-2a n +10b n -12=-2(3n -1)+10×2n -12=10×2n -6n -10,故T n +12=-2a n +10b n ,n ∈N *.方法二 ①当n =1时,T 1+12=a 1b 1+12=16,-2a 1+10b 1=16,故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 =k 时等式成立,即T k +12=-2a k +10b k ,则当n =k +1时有T k +1=a k +1b 1+a k b 2+a k -1b 3+…+a 1b k +1=a k +1b 1+q (a k b 1+a k -1b 2+…+a 1b k )=a k +1b 1+qT k=a k +1b 1+q (-2a k +10b k -12)=2a k +1-4(a k +1-3)+10b k +1-24=-2a k +1+10b k +1-12.即T k +1+12=-2a k +1+10b k +1.因此n =k +1时等式也成立.由①和②,可知对任意n ∈N *,T n +12=-2a n +10b n 成立.。
2014《步步高》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第2课时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考纲解读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熟练应用.2.掌握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平均速度公式、Δx =aT 2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1. [位移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为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A .v 0t +12at 2B .v 0t C.v 0t2D.12at 2 答案 CD解析 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位移为v 0t -12at 2,A 、B 错;平均速度大小为v 02,位移大小为v 02·t ,C 对;匀减速到零的直线运动可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计算,位移大小为12at 2,D 对.2. [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初速度为2 m/s ,经过一段时间t 后速度变为6 m/s ,则t2时刻的速度为( )A .由于t 未知,无法确定t2时刻的速度B .由于加速度a 及时间t 未知,无法确定t2时刻的速度C .5 m/sD .4 m/s 答案 D解析 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62m/s =4 m/s ,D 对.3. [推论公式v 2-v 20=2ax 的应用]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于2012年9月25日上午正式交付海军.若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 2,战斗机滑行100 m 时起飞,起飞速度为50 m/s ,则航空母舰静止时弹射系统必须使战斗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A .10 m/sB .20 m/sC .30 m/sD .40 m/s 答案 D 考点梳理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 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同向.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反向. 2. 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 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v t 2=v 0+v 2.(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2. 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 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 1∶t 2∶t 3∶…∶t n =1∶(2-1)∶(3-2)∶…∶(n -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 由落体运动(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2)运动性质:初速度v 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 =gt . ②位移公式:h =12gt 2.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 直上抛运动(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v 0-gt . ②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 .⑤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 =v 0g.4. 刹车问题的处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 s 与5 s 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 .5∶4B .4∶5C .3∶4D .4∶3答案 C5. [逆向思维法处理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停止,若在第1 s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内位移是 ( )A .3.5 mB .2 mC .1 mD .0答案 B解析 利用“逆向思维法”,把物体的运动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7∶5∶3∶1,所以71=14 mx 1,x 1=2 m .故选B. 方法提炼 1. 逆向思维法匀减速到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一般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对于刹车类问题,实质是汽车在单方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速度减为零后,加速度消失,汽车停止不动,不再返回,若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汽车运动时间满足t ≤v 0a,发生的位移满足x ≤v 202a.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 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x =v 0t +12at 2、位移速度公式v 2-v 20=2ax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x 、a 、v 0、v 均为矢量(三个公式称为矢量式),在应用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与v 0方向相同的x 、a 、v 均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可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使问题简化. 3. 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例1 (2011·新课标全国·24)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解析 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刻t 0)的速度为v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1,加速度为a ;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2.由运动学公式得 v =at 0 s 1=12at 20s 2=v t 0+12×(2a )t 20 设汽车乙在时刻t 0的速度为v ′,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 1′、s 2′.同样有 v ′=(2a )t 0 s 1′=12×(2a )t 20 s 2′=v ′t 0+12at 20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s 、s ′,则有 s =s 1+s 2s′=s1′+s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s s′=5 7答案5∶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范求解1.一般解题的基本思路2.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涉及v0、v、a、x、t五个量,每一个基本公式中都涉及四个量,选择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根据所涉及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公式求解,会使问题简单化.突破训练1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100 m和200 m短跑项目的成绩分别为9.69 s 和19.30 s.假定他在100 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 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 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1.29 s11.24 m/s(2)8.71 m/s2解析(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以s为单位),匀速运动的速率为v(以m/s为单位),则有:12v t+(9.69 s-0.15 s-t)v=100 m①12v t+(19.30 s-0.15 s-t)×0.96v=200 m②由①②式得t=1.29 s,v=11.24 m/s.(2)设加速度大小为a,则a=vt=8.71 m/s2考点二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 1. 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推论三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 2. 平均速度法定义式v =Δx Δ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v =v t 2=12(v 0+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 4. 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 推论法利用Δx =aT 2:其推广式x m -x n =(m -n )aT 2,对于纸带类问题用这种方法尤为快捷. 6. 图象法利用v -t 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比较v t 2与v x2,以及追及问题;用x-t 图象可求出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例2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为零,如图1所示.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 解析 解法一 比例法图1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3∶5∶…∶(2n -1) 现有x BC ∶x AB =x AC 4∶3x AC4=1∶3通过x AB 的时间为t ,故通过x BC 的时间t BC =t . 解法二 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教材中的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v AC =v 0+02=v 02又v 20=2ax AC ① v 2B =2ax BC ② x BC =14x AC ③解①②③得:v B =v 02.可以看出v 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点是中间时刻的位置.因此有t BC=t.解法三利用有关推论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各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2-1)∶(3-2)∶(4-3)∶…∶(n-n-1).现将整个斜面分成相等的四段,如图所示.设通过BC段的时间为t x,那么通过BD、DE、EA的时间分别为:t BD=(2-1)t x,t DE=(3-2)t x,t EA=(2-3)t x,又t BD+t DE+t EA=t,得t x=t.答案t突破训练2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1 s就有一个小孩子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如图2所示,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丙两孩子间图2的距离分别为12.5 m和17.5 m,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g取10 m/s2)(1)若不考虑一切阻力,小孩下滑加速度是多少?(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大?(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下滑的小孩子不会超过几个?答案(1)5 m/s2(2)25 m/s(3)不会超过2个考点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实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竖直上抛运动的实质是加速度恒为g的匀变速运动,处理时可采用两种方法:(1)分段法:将全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升过程的匀减速阶段和下降过程的自由落体阶段.(2)全程法:将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必须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习惯上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0时,物体正在上升;v<0时,物体正在下降;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下方.3. 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如图3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 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 CA相等,同理t AB=t BA.(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图3(3)能量的对称性:物体从A→B和从B→A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于mgh AB. 例3在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 A.10 m B.20 m C.30 m D.50 m解析物体在塔顶上的A点抛出,位移大小为10 m的位置有两处,如图所示,一处在A点之上,另一处在A点之下,在A点之上时,通过位移为10 m处又有上升和下降两种过程,上升通过时,物体的路程s1等于位移x1的大小,即s1=x1=10 m;下降通过时,路程s2=2h-x1=2×20 m-10 m=30 m.在A点之下时,通过的路程s3=2h+x2=2×20 m+10 m=50 m.故A、C、D正确,B错误.答案ACD竖直上抛运动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竖直上抛运动可分为竖直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和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两个阶段,解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可用整体法,也可用分段法.自由落体运动满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及特点.(2)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突破训练3在【例3】中求:(1)物体抛出的初速度大小;(2)若塔高H=60 m,求物体从抛出到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和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g取10 m/s2).答案(1)20 m/s(2)6 s40 m/s解析(1)由位移公式得:0-v20=-2gh解得:v0=2gh=2×10×20 m/s=20 m/s(2)由位移公式得:-H=v0t-12gt2,解得:t=6 s物体由最高点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则:v2=2g(H+h),解得:v=40 m/s.2.思维转化法:将“多个物体的运动”转化为“一个物体的运动”例4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 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颗小球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4所示,测得x AB =15 cm ,x BC =20 cm ,求: (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B 球的速度;图4(3)拍摄时x CD 的大小;(4)A 球上方滚动的小球还有几颗. 解析 (1)由a =Δxt 2得小球的加速度a =x BC -x AB t2=5 m/s 2 (2)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上的平均速度,即 v B =x AC2t=1.75 m/s (3)由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恒定,即x CD -x BC =x BC -x AB ,所以 x CD =2x BC -x AB =0.25 m(4)设A 点小球的速度为v A ,由于 v A =v B -at =1.25 m/s所以A 球的运动时间为t A =v Aa =0.25 s ,所以在A 球上方滚动的小球还有2颗.答案 (1)5 m/s 2 (2)1.75 m/s (3)0.25 m (4)2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 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使解答过程简单明了.在直线运动问题中常见的思维转化方法除上例所用外,还有: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逆向思维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平均速度转化为中间时刻的速度;将位置变化转化为相对运动等.突破训练4 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边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 m ,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 答案 3.2 m解析 作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5滴水滴的位置等效为一滴水做自由落体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置.图中自上而下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比为1∶3∶5∶7,因点“3”、“2”间距为1 m ,可知屋檐离地面高度为 15×(1+3+5+7) m =3.2 m高考题组1. (2011·重庆·14)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 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 A .10 m B .20 m C .30 m D .40 m答案 B解析 从井口由静止释放,石头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运动学公式h =12gt 2可得h =12×10×22 m =20 m.2. (2011·安徽·1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 B.Δx (t 1-t 2)t 1t 2(t 1+t 2) C.2Δx (t 1+t 2)t 1t 2(t 1-t 2)D.Δx (t 1+t 2)t 1t 2(t 1-t 2)答案 A解析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v =v t 2=x t 知:v t 12=Δx t 1①v t 22=Δx t 2②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t =v 0+at 知 v t 22=v t 12+a ·(t 1+t 22)③①②③式联立解得a =2Δx (t 1-t 2)t 1t 2(t 1+t 2).3. (2011·山东·18)如图5所示,将小球a 从地面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b 从距地面h 处由静止释放,两球恰在h2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5A .两球同时落地B .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C .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球a 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球b 动能的增加量D .相遇后的任意时刻,重力对球a 做功功率和对球b 做功功率相等 答案 C解析 对b 球,由h 2=12gt 2得t =hg ,v b=gt =gh .以后以初速度gh 匀加速下落.对a 球,h 2=v 0t -12gt 2得v 0=gh ,在h 2处,v a =v 0-gt =0,以后从h2处自由下落.故落地时间t b <t a ,a 、b 不同时落地,选项A 错误.相遇时v b =gh ,v a =0,选项B错误.从开始运动到相遇,a 球动能减少量ΔE k a =12m v 20=12mgh ,b 球动能增加量ΔE k b=12m v 2b =12mgh ,选项C 正确.相遇之后,重力对b 球做功的功率P b =mg (v b +gt ′)=mg (gh +gt ′),重力对a 球做功的功率P a =mg (v a +gt ′)=mg ·gt ′,P b >P a ,选项D 错误. 模拟题组4. 如图6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 =bd =6 m ,bc =1 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 s ,设小球经b 、c 时的速度分别为v b 、v c ,则( )图6A .v b =2 2 m/sB .v c =3 m/sC .x de =3 mD .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4 s 答案 BD解析 小球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因T ac =T cd =T ,故c 点为a 到d 的中间时刻,故v c =x ad 2T =6+62×2 m/s =3 m/s ,故B 正确;因x ac =x ab +x bc =7 m ,x cd =x bd -x bc =5 m ,故加速度大小为a =x ac -x cd T 2=0.5 m/s 2,由v c =aT ec 得T ec =v ca=6 s ,则T de =T ec -T cd =4 s ;x de =x ec -x cd =4 m ,故C 错误,D 正确;由v 2b -v 2c =2a ·x bc 可得,v b =10 m/s ,A 错误.5. 气球以10 m/s 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75 m 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掉落,则重物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g 取10 m/s 2) 答案 7 s 60 m/s解析 解法一 全程法取全过程为一整体进行研究,从重物自气球上掉 落计时,经时间t 落地,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画出运动草图,如图所示.重物在时间t 内的位移h =-175 m 将h =-175 m ,v 0=10 m/s 代入位移公式 h =v 0t -12gt 2解得t =7 s 或t =-5 s(舍去),所以重物落地速度为 v =v 0-gt =10 m/s -10×7 m/s =-60 m/s其中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下,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法二 分段法设重物离开气球后,经过t 1时间上升到最高点,则 t 1=v 0g =1010s =1 s上升的最大高度h 1=v 202g =1022×10 m =5 m故重物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H =h 1+h =5 m +175 m =180 m重物从最高处自由下落,落地时间和落地速度分别为 t 2=2H g= 2×18010s =6 s , v =gt 2=10×6 m/s =60 m/s ,方向竖直向下 所以重物从气球上掉落至落地共历时 t =t 1+t 2=7 s.(限时:30分钟)►题组1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1. 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 m/s ,在第9 s 内的位移比第5 s 内的位移多4 m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 s 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A .a =1 m/s 2,v 9=9 m/s ,x 9=40.5 mB .a =1 m/s 2,v 9=9 m/s ,x 9=45 mC .a =1 m/s 2,v 9=9.5 m/s ,x 9=45 mD .a =0.8 m/s 2,v 9=7.7 m/s ,x 9=36.9 m 答案 C解析 a =x 9′-x 5′4T 2=44×12 m/s 2=1 m/s 2,v 9=v 0+at =(0.5+1×9) m/s =9.5 m/s ,x 9=v 0t +12at 2=(0.5×9+12×1×92) m =45 m ,故正确选项为C.2. 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2,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v 02g B.v 0g C.3v 0gD.3v 02g答案 BC解析 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要考虑两种情况,即v =v 02或v =-v 02,代入公式t =v -v 0a 得,t =v 0g 或t =3v 0g ,故B 、C 正确.3.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4 s 内经过的位移为24 m ,在第二个4 s 内经过的位移是60 m .求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 2.25 m/s 2 1.5 m/s 解析 解法一 基本公式法: 前4 s 内经过的位移:x 1=v 0t +12at 2第2个4 s 内经过的位移: x 2=v 0(2t )+12a (2t )2-(v 0t +12at 2)将x 1=24 m 、x 2=60 m 代入上式, 解得a =2.25 m/s 2 v 0=1.5 m/s.解法二 由公式Δx =aT 2,得 a =Δx T 2=60-2442m/s 2=2.25 m/s 2. 根据v =v t 2得v =v t 2=24+608m/s =v 0+4a ,所以v 0=1.5 m/s.►题组2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4. 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 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A .保持不变B .不断增大C .不断减小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答案 B解析 设第1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s ,则第2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1) s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为Δh =12gt 2-12g (t -1)2=gt -12g ,可见,两粒石子间的距离随t 的增大而增大,故B 正确.5. 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到最后又落回地面.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相同B .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等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D .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小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 答案 AC解析 物体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则物体上升和下降阶段加速度相同,大小为g ,方向向下,A 正确,B 错误;上升和下落阶段位移大小相等,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上升和下落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相等,C 正确,D 错误.6. 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 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 ( )A.18g (T 2a -T 2b ) B.14g (T 2a -T 2b ) C.12g (T 2a -T 2b )D.12g (T a -T b ) 答案 A解析 根据时间的对称性,物体从a 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a2,从b 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b 2,所以a 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 a =12g (T a 2)2=gT 2a 8,b 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 b =12g (T b 2)2=gT 2b 8,故a 、b 之间的距离为h a -h b =18g (T 2a -T 2b ),故选A. 7. 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从抛出至回到原点的时间为t ,现在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后以原速率弹回(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此时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 )A .0.5tB .0.4tC .0.3tD .0.2t 答案 C解析 物体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为t2,把上升的位移分成相等的两段,自上向下的时间的比为1:(2-1),物体上升到最大高度的一半所需时间为t 1=2-12×t2,由对称性,物体从最大位移的一半处下落到抛出点的时间也为t 1,故题中所求时间为2t 1=2×2-12×t2≈0.3t . ►题组3 应用运动学基本规律分析实际运动问题8. 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 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 s ,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 5.9 m ,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A .拖行路程为8 m ,符合规定B .拖行路程为8 m ,不符合规定C .拖行路程为4 m ,符合规定D .拖行路程为4 m ,不符合规定 答案 C解析 由x =v 02t 可得:汽车刹车后的拖行路程为x =82×1 m =4 m<5.9 m ,所以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符合规定,C 正确.9. 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2 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 和7 m .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 )A .20 mB .24 mC .25 mD .75 m 答案 C解析 由Δx =aT 2得:a =-2 m/s 2,由v 0T +12aT 2=x 1得:v 0=10 m/s ,汽车刹车时间t=0-v 0a =5 s<6 s ,故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为x =0-v 202a=25 m ,C 正确.10.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均为50 m ,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为v 1=5 m/s ,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 s 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 2B .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 m/sC .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需的时间为20 sD .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25 m/s 答案 AB解析 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x =v 0t +12at 2知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 2,A 正确;由v 2t -v 20=2ax 知汽车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 m/s ,B 正确;由v t =v 0+at 知汽车从第1根至第7根电线杆用时为20 s ,所以从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用时为10 s ,C 错误;由v =x t 知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20 m/s ,D 错误.11.“蹦床”是奥运体操的一种竞技项目,比赛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压力传感器记录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并由计算机作出压力(F )-时间(t )图象,如图1为某一运动员比赛时计算机作出的F -t 图象,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该运动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裁判打分时可以把该运动员的运动看成质点的运动B .1 s 末该运动员的运动速度最大C .1 s 末到2 s 末,该运动员在做减速运动D .3 s 末该运动员运动到最高点 答案 D解析 运动员的外形和动作影响裁判打分,不能把该运动员的运动看成质点的运动,则A 错误;1 s 末对弹性网的压力最大,运动员在最低点,速度为0,1 s 末到2 s 末,运动员在做加速运动,2 s 末到3 s 末,运动员做竖直上抛运动,3 s 末运动员运动到最高点,则B 、C 错误,D 正确.12.如图2所示,A 、B 两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 m 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B 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25 m 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做匀变速运动,现在A 持棒以最大速度向B 奔来,B 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B 接棒时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图2(1)B 在接力区需跑出的距离s 1为多少? (2)B 应在离A 的距离s 2为多少时起跑? 答案 (1)16 m (2)24 m解析 (1)对B :设其加速度为a ,跑出的距离为s 时速度达到最大值v .则2as =v 2,2as 1=(0.8v )2,解得s 1=0.64s =16 m.(2)设B 接棒时跑出时间为t ,则s 1=v t =0.8v2t ,在t 时间内,对A 有s A =v t ,解得s A=40 m .所以B 起跑时,应距离A 为Δs =s A -s 1,解得Δs =s 2=24 m.13.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人在轨道旁边观察火车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 s内,火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 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1)火车的加速度的大小; (2)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答案 (1)0.16 m/s 2 (2)7.2 m/s解析 (1)由题知,火车做匀减速运动,设火车加速度大小为a ,L =8 m .由Δx =aT 2得8L -6L =a ×102,a =2L 100=2×8100m/s 2=0.16 m/s 2.(2)设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大小为v 0,v T 2=v =8L +6L 2T =14×820 m/s =5.6 m/s.v T2=v 0-aT ,解得v 0=7.2 m/s.。
《步步高》2014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word版文档】第3课时光的折射全反射资料
第 3 课时光的折射全反射考纲解读 1.理解折射率的观点,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2.掌握全反射的条件,会进行有关简单的计算.1. [ 折射定律的应用]察看者看见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对于太阳地点的以下表达中正确的是() A.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上B.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C.太阳恰位于地平线D.大气密度不知,没法判断答案 B分析太阳光由地球大气层外的真空射入大气层时要发生折射,依据折射定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芒进入察看者的眼睛,察看者以为光芒来自它的反向延伸线.这样使得太阳的实质地点比察看者看见的太阳地点偏低.2. [折射定律与折射率的理解和应用] 如图 1 所示,光芒以入射角θ1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2的玻璃表面.(1)当入射角θ1= 45°时,求反射光芒与折射光芒间的夹角θ.(2) 当入射角θ1为什么值时,反射光芒与折射光芒间的夹角θ= 90°?图 1答案(1)105 ° (2)arctan 2分析(1)设折射角为θ,由折射定律sin θ1θ=sin θ1sin 45°1= n 得 sin==,所以,θ=2sin θ22n222 30°.因为θ′=θ= 45°,所以θ= 180°- 45°- 30°=105°.111′+θ2=90°,所以,sinθ2=sin (90-°θ1′)=cosθ1′=cosθ1(2) 因为θ由折射定律得tan θ=1 2,θ=1 arctan 2.3. [ 全反射问题剖析]好多公园的水池底都装有彩灯,当一细束由红、蓝两色构成的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对于光在水面可能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以下光路图中正确的选项是()答案C分析红光、蓝光都要发生反射,红光的折射率较小,所以蓝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红光小,蓝光发生全反射时,红光不必定发生,故只有 C 正确.4. [光的色散现象剖析](2011大·纲全国·16)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 2 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芒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 代表四条不一样颜色的出射光芒,则它们可能挨次是()A .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图2B .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 .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答案B分析由可见光的折射率知,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折射率挨次增大,由题图知a→ d 折射率挨次减小,故 A 、 C、 D 错, B 对.考点梳理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流传方向改变的现象.2.折射定律(1)内容:如图 3 所示,折射光芒与入射光芒、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芒与入射光芒分别位于法线的双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sin θ1=n.(2) 表达式:sinθ2(3)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图 3 3.折射率(1)折射率是一个反应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2)sin θ1定义式: n= 2 .sinθ(3)c,因为 v<c,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计算公式: n=v(4)当光从真空 (或空气 )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由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 )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4.全反射现象(1)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2)现象:折射光完整消逝,只剩下反射光.5.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 C 表示,1 sin C= n.6.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2)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样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摆列.(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①白光为复色光;②同一介质对不一样色光的折射率不一样,频次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③不一样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流传速度不一样,波长越短,波速越慢.(4)棱镜①含义:截面是三角形的玻璃仪器,能够使光发生色散,白光的色散表示各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一样.②三棱镜对光芒的作用:改变光的流传方向,使复色光发生色散.5. [光流传路径确实定方法]如图 4 所示是一种折射率 n= 1.5 的棱镜,现有一束光芒沿 MN 的方向射到棱镜的 AB 界面上,入射角的正弦值为 sin i= 0.75.求:(1)光在棱镜中流传的速率;(2) 经过计算说明此束光芒射出棱镜后的方向并画出光路图(不考图 4虑返回到 AB 面上的光芒 ).答案看法析分析(1)由 n=c得 v=c=2× 108 m/sv nsin i=n,得 sin r=sin i= 0.5,r= 30°,光芒射到(2) 设光芒进入棱镜后的折射角为r,由sin r nBC 界面时的入射角i 1= 90°- 45°= 45°1因为 sin 45 >°,所以光芒在BC 边发生全反射,光芒沿 DE 方向射出棱镜后的方向与 AC n 边垂直,光路图如下图.方法提炼确立光芒的方法1.先确立光芒在界面上的入射点,而后再找光芒经过的此外一个点,经过两点确立光芒.2.依据折射定律计算折射角,确立折射光芒.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应注意能否发生全反射.考点一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一般方法:(1)依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2)利用几何关系确立光路中的边、角关系,确立入射角和折射角.(3)利用折射定律成立方程进行求解.例 1如图5所示,ABCD为向来角梯形棱镜的截面,∠C= 60°, P 为垂直于直线 BC 的光屏,现用一宽度等于AB 边的单色平行光束垂直射向AB 面,经棱镜折射后在屏P 上形2成宽度等于AB 的一条光带,求棱镜的折射率.图 5分析光路图如下图,依据题意有= θ= 30°, FC = 2θ123 AB1则EF =3AB 依据几何关系有3DE = CE tan 30=° AB tan 30 =° 3 AB在 △ DEF 中, tan θ=3EF3,解得 θ=3 30°=DE3由折射定律可得+ θn =sin θ23,解得 n = 3sin θ1答案 3打破训练 1 如图 6 所示,在座标系的第一象限内有一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周的柱状玻璃体 OPQ ,OP = OQ = R ,一束单色光垂直 OP 面射入玻璃体, 在 OP 面上的入射点为 A ,OA= R,此单色光经过玻璃体后沿BD 方向射出,且与 x 轴交2于 D 点,OD = 3R ,求该玻璃的折射率.图 6答案 3分析作光路图如下图.在PQ 面上的入射角sin θ=OA =1, θ= 30°11OB 2由几何关系可得θ= 60°2sin θ2折射率 n == 3考点二全反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1. 在光的反射和全反射现象中,均按照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均是可逆的.2.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常常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当折射角等于90°时,实质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了.3.全反射现象能够从能量的角度去理解: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在入射角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渐渐加强,折射光的能量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 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 这时就发生了全反射.例 2如图 7 所示为用某种透明资料制成的一块柱形棱镜的截面图,圆弧 CD 为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的圆周,圆心为O ,光芒从 AB 面上的某点入射,入射角 θ=45°,它进入棱镜后恰巧以图 71临界角射在 BC 面上的 O 点.(1) 画出光芒由 AB 面进入棱镜且从 CD 弧面射出的光路图;(2) 求该棱镜的折射率 n ;(3) 求光芒在该棱镜中流传的速度大小v(已知光在空气中的流传速度c = 3.0×108 m/s).分析 (1)光路图如下图.(2) 光芒在 BC 面上恰巧发生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C1, cos C = n2-1sin C = n n.光芒在 AB 界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θ= 90°- C ,由几何关系得 sin θ=cos C ,22由折射定律得n = sin θ1sin θ2由以上几式联立解得n = 62(3) 光速 v = c= 6× 108 m/sn答案(1)看法析图(2) 6 (3) 6× 108m/s2打破训练 2 为丈量一块等腰直角三棱镜 ABD 的折射率,用一束激光沿平行于 BD 边的方向射向直角边 AB 边,如图 8 所示.激光束进入棱镜后射到另向来角边 AD 边时,恰巧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的折射率为多少? 图 8答案62分析 作出法线如下图sin 45 °1 ,C + r = 90°n =sin r , n =sin Csin 45 ° 1 即 cos C =sin C6 6解得 tan C = 2,sin C = 3 , n = 2 .考点三光路控制问题剖析1. 玻璃砖对光路的控制两平面平行的玻璃砖,出射光芒和入射光芒平行,且光芒发生了侧移,如图9 所示.图92.三棱镜对光路的控制(1) 光密三棱镜:光芒两次折射均向底面偏折,偏折角为δ,如图10所示.(2) 光疏三棱镜:光芒两次折射均向顶角偏折.图10(3)全反射棱镜 (等腰直角棱镜 ),如图 11 所示.图 11① 当光芒从向来角边垂直射入时,在斜边发生全反射,从另向来角边垂直射出(如图 11甲 ).②当光芒垂直于斜边射入时,在两直角边发生全反射后又垂直于斜边射出(如图 11 乙 ),入射光芒和出射光芒相互平行.特别提示不一样颜色的光的频次不一样,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折射率、光速也不一样,发生全反射现象的临界角也不一样.例 3如图12所示,MNPQ是一块截面为正方形的玻璃砖,正方形的边长为 30 cm,有一束很强的细光束AB 射到玻璃砖的 MQ 面上,入射点为 B,该光束从 B 点进入玻璃砖后再经QP 面反射沿 DC 方向射出.此中 B 为 MQ 的中点,∠ABM = 30°,PD = 7.5 cm,∠ CDN= 30°.试在原图上正确画出该光束在玻璃砖内的光路图,并求出该图 12玻璃砖的折射率.分析找出 B 点对于界面 QP 的对称点 E,连结 ED 交 QP 于 F点,即光束在 F 点发生反射,所以其光路图如下图.由几何关系得DE =302+ 15+7.5 2 cm= 37.5 cmsin θ2=DP+QE= 0.6 DEsin θ1由折射定律得n==1.44.答案看法析图1.44打破训练3如图13 是透明圆柱介质的横截面,C 、 D为圆上两点.一束单色光沿BC方向入射,从D 点射出.已知∠ COD = 90°,∠ BCO= 120°.(1) 求介质的折射率;图 13(2) 改变∠ BCO 的大小,可否在介质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答案 (1) 26(2) 不可以分析(1)作出光路图如图,由几何关系知α= 60°,β= 45°;折射率 n =sin α6=2.sin β (2) 由光路可逆可知,光不行能在介质内表面发生全反射.54. 平行板玻璃砖模型的剖析 例4如图14 所示,两块同样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置于空气中,二者的AC 面相互平行搁置, 由红光和蓝光构成的细光束 平行于BC面从P 点射入,经过两棱镜后,变成从a 、b 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单色光()A .红光在玻璃中流传速度比蓝光大图 14B .从 a 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 点射出的为蓝光C .从 a 、 b 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不平行D .从a 、b 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分析由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较大,可知A 选项正确. 由偏折程度可知B 选项正确. 对于 C 、D 二选项,我们应第一理解,除了题设给出的两个三棱镜外,二者之间又形成一个物理模型 —— 平行玻璃砖 (不改变光的方向, 只使光芒发生侧移 ).中间平行部分不过使光发生了侧移.略去侧移要素,整体来看, 还是一块平行玻璃板,AB ∥ BA.所以出射光芒仍平行. 作出光路图如下图,可知光芒Pc在 P 点的折射角与光芒ea 在a 点的入射角相等,据光路可逆,则过a 点的出射光芒与过P 点的入射光芒平行.由此,D 选项正确.答案ABD平常遇到的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常常是清清楚楚画出来的,是“有形” 的,其折射率大于四周介质的折射率,这光阴线的侧移方向也是我们熟习的.而该题中,未知介质形成的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并未勾画出来,倒是其双侧的介质(三棱镜 )被清楚地勾画出来了,并且前者的折射率未必大于后者.这就在必定程度上掩饰了两面平行的“ 玻璃砖” 的特点.所以我们不单要熟习光学元件的光学特点,并且要会灵巧地运用,将新的情况转变成我们熟知的模型.打破训练 4频次不一样的两束单色光1 和 2 以同样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15 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单色光 1 的波长小于单色光 2 的波长B .在玻璃中单色光 1 的流传速度大于单色光 2 的流传速度图15C.单色光 1 垂直经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 2 垂直经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D .单色光 1 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 2 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答案AD分析色光此题考察光的色散、全反射现象、光速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由图知单1 在界面折射时的偏折程度大,则单色光 1 的折射率大,所以单色光 1 的频次大于单色光 2 的频次,那么单色光 1 的波长就小于单色光 2 的波长,A 项对;由n= cv知,折射率大的单色光1 在玻璃中流传速度小,当单色光1、2 垂直射入玻璃时,二者经过玻璃板的行程相等,此时单色光 1 经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大于单色光 2 的, B 、C 项都错;由 sin C= 1n及单色光1 的折射率大知, D 项对.高考题组1.(2012 ·津理综天·6)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16 所示, AB 为直径, O点为圆心.在该截面内有a、b 两束单色可见光从空气垂直于AB 射入玻璃砖,两入射点到 O 的距离相等.两束光在半圆界限上反射和折射的状况如下图,则a、b 两束光()图 16A .在同种平均介质中流传, a 光的流传速度较大B .以同样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b 光的折射角大C.若 a 光照耀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则 b 光也必定能D .分别经过同一双缝干预装置, a 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答案ACD分析由题图可知, b 光发生了全反射, a 光没有发生全反射,即a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C a大于 b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C b,依据 sin C=1,知 a 光的折射率较小,即 n a<n b, n依据 n=c,知 v,选项 A 正确;依据 n=sinθ1,当θ相等时,θ,选项 B 错误;v a>v b sinθ212a>θ2b光的折射率越大,频次越高,波长越小,即ν,λ,所以 a 光照耀金属表面时能发a<νba>λb生光电效应,则 b 光也必定能,选项 C 正确;依据条纹间距公式x=lλ知,经过同一d双缝干预装置时 a 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较大,选项 D 正确.2. (2011 福·建理综·14)如图 17 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PQ 的左下方.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 A 点射入玻璃砖,在O 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光屏上体现七色光带.若入射点由 A 向B 迟缓挪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O 点,察看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逝.在光带未完整消逝以前,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以及光屏上最初消逝的光分别是()图 17A .减弱,紫光B .减弱,红光C.加强,紫光 D .加强,红光答案C分析因 n 红 <n 紫,再由临界角公式 sin C=1可得, C 红 >C 紫,所以当增大入射角时,紫n光先发生全反射,紫光先消逝,且当入射光的入射角渐渐增大时,折射光强度会渐渐减弱,反射光强度会渐渐加强,故应选 C.3. (2009 浙·江理综·18)如图 18 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 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 E 点,并偏折到 F 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 的夹角为θ= 30°, E、F分别为边 AB、 BC 的中点,则()A .该棱镜的折射率为3B .光在 F 点发生全反射图 18C.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小D .从 F 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 点的光束平行答案AC分析由几何关系可得入射角θ= 60°,折射角θ= 30°,由 n=sinθ1=3,A 对;由 sin122sin θ1,临界角 C>30°,故在 F 点不发生全反射, B 错;由 n=c=λ0知光进入棱镜波长变C=n vλ小, C 对; F 点出射的光束与BC 边的夹角为 30°,与入射光芒不平行, D 错;应选 A、C.模拟试题组4.高速公路上的标牌常用“回光返照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将车灯照耀出去的光逆向返回,标记牌上的字特别醒目,这类“回光返照膜”是用球体反射原件制成的.如图19 所示,返照膜内平均散布着直径为10 μm的细玻璃珠,所用玻璃的折射率为3,为使入射的车灯光芒经玻璃的折射、反射、再折射后恰巧和入射光芒平行,那么第一次入射的图 19入射角是()A . 60°B . 45° C. 30° D. 15°答案A分析设入射角为 i,折射角为θ,作出光路图如下图,因为出射光线恰巧和入射光芒平行,所以 i =2θ,依据折射定律, n=sin i=sin 2 θ=sin θsin θ3,所以θ= 30°, i =2θ= 60°,选项 A 正确.5. 如图 20 所示,扇形 AOB 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圆心角∠AOB= 60°.一束平行于角均分线 OM 的单色光由 OA 射入介质,经 OA折射的光芒恰平行于OB,以下对介质的折射率值及折射光芒中恰巧射到 M 点的光芒能不可以发生全反射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3,不可以发生全反射图 20B.3,能发生全反射C.233,不可以发生全反射D.233,能发生全反射答案A分析画出光路图,并依据几何关系标出角度,如下图.由图可知,介质的折射率n=sin 60°3;因为 sin 30 =°1<31 sin 30=2=n °3=sin C,所以折射光芒中恰巧射到M 点的光芒不可以发生全反射,选项 A 正确.(限时: 30 分钟 )?题组 1 光的折射现象与光的色散1. (2011 安·徽 ·15)实验表示,可见光经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n 随波长 λ的变化切合科西经验公式: B Cn = A + 2 4λ+λ,此中 A 、B 、C 是正的常量.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况如图 1 所示,则()图1A .屏上c 处是紫光B .屏上d 处是红光 C .屏上b 处是紫光D .屏上a 处是红光答案D分析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折射程度最小,所以射率最大,所以d 为紫光.2. 红光与紫光对比a 为红光,而紫光折()A .在真空中流传时,紫光的速度比较大B .在玻璃中流传时,红光的速度比较大D .从玻璃到空气的界面上,红光的临界角较紫光的大答案 BD分析 因为各样色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均为 3×108 m/s ,所以 A 错误.因为玻璃对红 光的折射率较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小,依据v = c得红光在玻璃中的流传速度比紫光大,n1所以 B 正确, C 错误.依据公式sin C = n 得红光的临界角比紫光的大, D 正确.3. 已知介质对某单色光的临界角为θ,则()A .该介质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等于1sin θB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流传速度等于 c ·sin θ(c 为真空中的光速 )C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波长是在真空中波长的 sin θ倍D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频次是真空中的1sin θ答案 ABC分析介质对该单色光的临界角为θ,它的折射率 n =1,A 项正确; 此单色光在介质sin θ中的流传速度和波长分别为cv = c ·sin θv = = csin θ, B 正确; λ== λ θ,所以 λ∶λ0n ν 0sinc/ λ0= sin θ∶ 1,故 C 项正确;而光的频次是由光源决定的,与介质没关,故D 项错误.4. 如图 2 所示,红色细光束 a 射到折射率为2的透明球表面, 入射角为 45°,在球的内壁经过一次反射后, 从球面射出的光芒为b ,则入射光芒 a 与出射光芒 b 之间的夹角 α为()A .30° `B .45°C . 60°D . 75°答案A图 25. 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折射率n = 2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则()A .当入射角大于 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B .不论入射角多大,折射角都不会超出 45°C .欲使折射角等于D .当入射角等于30°,应以 45°角入射arctan2时,反射光芒恰巧跟折射光芒垂直答案BCD分析角为对 B 项能够从光的可逆性考虑, 即光芒从介质射向空气, 入射45°时,折射角为 90°,反之, 折射角不会超出 45°,所以 B 正确;由 sin θ=2sin θ1,当 θ=2 30°,n = 2时,θ=1 45°,C 正确;如下图,n∠ 1= arctan 2,若反射光芒与折射光芒垂直,则 ∠3= ∠ 4= 90°- ∠ 2,sin ∠ 3=sin ∠ 1n= 3,sin ∠ 3=cos ∠2= cos ∠ 1=3,与已知条件符合,故 D 正确.因为光芒从光疏33介质射入向光密介质,不行能发生全反射现象,故A 错误.?题组 2 光的全反射6. 公园里灯光喷泉的水池中有处于同一深度的若干彩灯,在夜晚察看不一样颜色彩灯的深度和水面上被照亮的面积,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B .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C .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D.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答案 D分析光从水里射入空气发生折射,入射角同样时,折射率越大,折射角越大,从水面上看光源越浅,红灯发出的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看起来最深;设光源的深度为d,光的临界角为 C,则光能够照亮的水面面积大小为 S=π(dtan C)2,可见,临界角越大,照亮的面积越大,各样色光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临界角最大,所以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选项 D 正确.7.如图 3 所示, MN 是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屏,放在水平面上的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 ab 与屏平行.由光源 S 发出的一束白光从半圆沿半径射入玻璃砖,经过圆心 O 再射到屏上.在水平面内以O 点为圆心沿逆时针方向慢慢转动玻璃砖,在光屏上出现了彩色光带.当玻图 3璃砖转动角度大于某一值时,屏上彩色光带中的某种颜色的色光第一消逝.有关彩色的摆列次序和最初消逝的色光是()A .左紫右红,紫光B .左红右紫,紫光C.左紫右红,红光D.左红右紫,红光答案B分析如下图,因为紫光的折射率大,故在光屏MN 上是左红右紫,并且是紫光最初发生全反射,应选项 B 正确.8.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规律,他们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竖直面内,在其左方竖直搁置一个很大的光屏P,让一复色光束SA 射向玻璃砖的圆心 O 后,有两束单色光 a 和 b 射向光屏 P,如图 4 所示.他们依据实验现象提出了以下四个猜想,你以为正确的选项是()A .单色光 a 的波长小于单色光 b 的波长图 4B .在玻璃中单色光 a 的流传速度大于单色光 b 的流传速度C.单色光 a 经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大于单色光 b 经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D .当光束 SA 绕圆心 O 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在光屏P 上最早消逝的是 a 光答案B分析此题考察光学的有关知识.依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 a 光的折射率小于 b 光的折射率,则 a 光的频次小于 b 光的频次,由λ=c可知, A 错误;由 v=c可知, B 正确;因为f n复色光在玻璃砖中流传距离同样,依据t=R可知, C 错误;由 sin C=1可知, D 错误.v n9.为了表演“隐形的大头针”节目,某同学在半径为r 的圆形软木片中心垂直插入一枚大头针,并将其放入盛有水的碗中,如图5 所示.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为了保证表演成功(在水面上看不到大头针),大头针尾端3离水面的最大距离 h 为()74337A. 3 rB.3rC.4rD. 7 r图 5答案A分析只需从大头针尾端发出的光芒射到圆形软木片边沿界面处能够发生全反射,从水面上就看不到大头针,如下图,依据图中几何关系有sin C=r=1=3,所以 hr2+ h2 n 4=73 r,选项 A 对.?题组 3光的折射与光的全反射的综合问题10.如图 6 所示,直角三角形 ABC 为一三棱镜的横截面,∠A= 30°.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BC 上的 E 点,并偏折到AB上的 F点,光芒 EF 平行于底边 AC .已知入射光与BC 边的夹角为θ= 30°.试经过计算判断光在 F 点可否发生全反射.图 6答案能分析由几何关系知,光芒在BC 界面的入射角θ=160°,折射角θ=230°依据折射定律得 n=sin θ1sin 60°=sin 30= 3 sin θ2°由几何关系知,光芒在AB 界面的入射角为θ=360°而棱镜对空气的临界角 C 的正弦值 sin C=1=3,则光芒在AB 界面的入射角n3 <sin θ3θ3>C,所以光芒在 F 点能发生全反射.11. 如图 7 所示,AOB是由某种透明物质制成的1/4 圆柱体的横截面 (O 为圆心 ),其折射率为 2.今有一束平行光以 45度的入射角射向柱体的OA 平面,这些光芒中有一部分不可以从柱体的AB 面上射出.设凡射到OB 面的光芒所有被汲取,也不考虑OA 面的反射,求圆柱AB 面上能射出光芒的部分占 AB 表面的几分之几?答案1图 7 2分析如下图,从 O 点射入的光芒,折射角为r,sin 45°依据折射定律有: n=sin r解得 r= 30°设从某地点 P 点入射的光芒,折射到AB 弧面上 Q 点时,入射角恰等于临界角 C,有:1sin C=n代入数据得: C=45°所以能射出光芒的地区对应的圆心角β=C= 45°45° 1故能射出光芒的部分占AB 表面的比率为:=.90° 2。
(完整版)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
实验基础知识一、螺旋测微器的使用1.构造:如图1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图1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3.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如图2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半毫米刻度线未露出,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图2二、游标卡尺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3所示)图3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其规格见下表:4.读数:若用x表示从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mm.三、常用电表的读数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分别是0.1 V和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2)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3)对于0~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基本实验要求1.实验原理根据电阻定律公式知道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和它的直径d ,计算出横截面积S ,并用伏安法测出电阻R x ,即可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2.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3.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6)将测得的R x 、l 、d 值,代入公式R =ρl S 和S =πd 24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4.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两种方法的比较电流表分压 电压表分流。
高中数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四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线与 α 的终边或终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 T.
三 角
(Ⅰ)
(Ⅱ)
函
数
线
(Ⅲ)
(Ⅳ)
有向线段 MP为正弦线;有向线段 OM
为余弦线;有向线段 AT 为正切线
3.三角函数线是三角函数的
几何表达
(1)正弦线、正切线的方向同纵轴 一致,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2)余弦线的方向同横轴一致,向 右为正,向左为负. (3)当角 α 的终边在 x 轴上时,点 T 与点 A 重合,此时正切线变成了 一个点,当角 α 的终边在 y 轴上 时,点 T 不存在,即正切线不存在. (4) 在 “ 数 ” 的 角 度 认 识 任 意 角
角的有关问题
【例 1】 (1)写出终边在直线 y= 3x 思维启迪
解析
探究提高
上的角的集合; (2)若角 θ 的终边与67π角的终边相同, 求在[0,2π)内终边与θ3角的终边相同
的角;
(3)已知角 α 是第一象限角,试确定 2α、α2所在的象限.
基础知识
题型分类
思想方法
练出高分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还可以从
图形角度考察任意角的三角函
数,即用有向线段表示三角函数
值,这是三角函数与其他基本初
等函数不同的地方.
基础知识
题型分类
思想方法
练出高分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基础自测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1, 3)
-8
C
C C
基础知识
题型分类
思想方法
解析
练出高分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题型一
r= x2+y2= 4t2+-3t2=5|t|,
数列的概念与项公式的求法
1 1 解析 由 an+1= ,得 an=1- , 1-an an+1 1 1 ∵a8=2,∴a7=1- = , 2 2 1 1 a6=1- =-1,a5=1- =2,„, a7 a6 1 ∴{an}是以 3 为周期的数列, ∴a1=a7= . 2 1 答案 2
二、公式法:已知 S n ,求 a n 例2:设﹛an﹜的前n项和Sn 满足Sn=n2+2n-1,
n
2 n + 1 2 n + 1 2 n + 1 2 n + 1 因此可得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 = . 2 n 因此可得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nn = 因此可得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 21 . . 2+ n= 因此可得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 = .1 n + + 1 n n2 n +1
【例 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1, 7,-13, 19,„; (2)0.8, 0.88, 0.888,„; 1 1 5 13 29 61 (3) , ,- , ,- , ,„; 2 4 8 16 32 64 3 7 9 (4) ,1, , ,„; 2 10 17 0 n为奇数 (5)0, 1, 0, 1,„. (5)an= 1 n为偶数 0 n为奇数 1+-1n 1+cos nπ 或 an= , 或 an= . (5)an= 2 2 1 n为偶数 1+-1n 1+cos nπ 或 an= , 或 an= . 2 2 注意:(1 )要注意代值检验, (2)对于正负符号变化,可用(-1)n或(-1)n+1来调整.
(5)0, 1, 0, 1,„. 3 5 7 9 3 5 7 9 3 5 7 9 4) 将数列统一为 , , , , 3 5 7 9 4)(4) 将数列统一为 , , 将数列统一为 , ,, ,, 2 5 10 17 (4) 将数列统一为 , , , ,, 2 5 10 17 2 5 10 17 2 5 10 17 分子的通项公式为 b = 2 n + 1 , n 分子的通项公式为 b = 2 n + 1, 分子的通项公式为 b = 2 n + 1 , n n 分子的通项公式为 bn=2n+1 , 2 21, 2+ 分母的通项公式为 c = n n 2 分母的通项公式为 c = n + 1, 分母的通项公式为 c = n + 1 , nn + n= 分母的通项公式为 c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2.考查三角函数的符号;3.考查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会在坐标系中表示及识别角;2.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是三角函数的基石.1. 角的概念(1)任意角:①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的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②分类:角按旋转方向分为正角、负角和零角.(2)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构成的角的集合是S ={β|β=k ·360°+α,k ∈Z }.(3)象限角:①定义:使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那么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②分类:角按终边位置不同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 2. 弧度制(1)定义: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作1弧度的角,正角的弧度数是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零.(2)用“弧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α|=lr ,l 是以角α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圆弧的长,r 为半径.比值lr 与所取的r 的大小无关,仅与角的大小有关.(3)角度制和弧度制的互化:180°=π rad,1°=π180 rad,1 rad =⎝⎛⎭⎫180π°. (4)扇形的弧长公式:l =|α|·r ,扇形的面积公式:S =12lr =12|α|·r 2.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时,sin α=y ,cos α=x ,tan α=yx .三个三角函数的初步性质如下表:(2) 4. 三角函数线如下图,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过A (1,0)作单位圆的切线与α的终边或终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 .(Ⅱ)(Ⅲ) (Ⅳ)为正弦线;有向线段OM 为余弦线;有向线段[1. 对角概念的理解要准确(1)不少同学往往容易把“小于90°的角”等同于“锐角”,把“0°~90°的角”等同于“第一象限的角”.其实锐角的集合是{α|0°<α<90°},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α|k ·360°<α<k ·360°+90°,k ∈Z }.(2)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2. 对三角函数的理解要透彻三角函数也是一种函数,它可以看成是从一个角(弧度制)的集合到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函数,也可以看成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定义域为使比值有意义的角的范围. 如tan α=yx 有意义的条件是角α终边上任一点P (x ,y )的横坐标不等于零,也就是角α的终边不能与y 轴重合,故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为⎩⎨⎧⎭⎬⎫α|α≠k π+π2,k ∈Z .3. 三角函数线是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1)正弦线、正切线的方向同纵轴一致,向上为正,向下为负.(2)余弦线的方向同横轴一致,向右为正,向左为负.(3)当角α的终边在x 轴上时,点T 与点A 重合,此时正切线变成了一个点,当角α的终边在y 轴上时,点T 不存在,即正切线不存在.(4)在“数”的角度认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还可以从图形角度考察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即用有向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这是三角函数与其他基本初等函数不同的地方.1. 若点P 在角2π3的终边上,且|OP |=2,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 (-1,3) 解析 ∵x =|OP |cos 2π3=2×⎝⎛⎭⎫-12=-1, y =|OP |sin2π3= 3.∴点P 的坐标为(-1,3). 2. (2011·江西)已知角θ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的正半轴,若P (4,y )是角θ终边上一点,且sin θ=-255,则y =________.答案 -8 解析 因为sin θ=y 42+y 2=-255,所以y <0,且y 2=64,所以y =-8.3. 下列与9π4的终边相同的角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 .2k π+45° (k ∈Z )B .k ·360°+94π (k ∈Z )C .k ·360°-315°(k ∈Z )D .k π+5π4(k ∈Z )答案 C解析 与9π4的终边相同的角可以写成2k π+94π (k ∈Z ),但是角度制与弧度制不能混用,所以只有答案C 正确. 4. 已知cos θ·tan θ<0,那么角θ是( )A .第一或第二象限角B .第二或第三象限角C .第三或第四象限角D .第一或第四象限角答案 C解析 若cos θ>0,tan θ<0,则θ在第四象限; 若cos θ<0,tan θ>0,则θ在第三象限,∴选C.5. 已知扇形的周长是6 cm ,面积是2 cm 2,则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A .1B .4C .1或4D .2或4答案 C解析 设此扇形的半径为r ,弧长为l , 则⎩⎪⎨⎪⎧2r +l =6,12rl =2,解得⎩⎪⎨⎪⎧ r =1,l =4或⎩⎪⎨⎪⎧r =2,l =2. 从而α=l r =41=4或α=l r =22=1.题型一 角的有关问题例1 (1)写出终边在直线y =3x 上的角的集合;(2)若角θ的终边与6π7角的终边相同,求在[0,2π)内终边与θ3角的终边相同的角;(3)已知角α是第一象限角,试确定2α、α2所在的象限.思维启迪:利用终边相同的角进行表示或判断;根据角的定义可以把角放在坐标系中确定所在象限.解 (1)终边在直线y =3x 上的角的集合为{α|α=k π+π3,k ∈Z }.(2)所有与67π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θ|θ=67π+2k π,k ∈Z },∴所有与θ3角终边相同的角可表示为θ3=27π+23k π,k ∈Z .∴在[0,2π)内终边与θ3角终边相同的角有27π,2021π,3421π.(3)∵2k π<α<2k π+π2,k ∈Z ,∴4k π<2α<4k π+π,k π<α2<k π+π4,k ∈Z .∴2α在第一或第二象限或终边在y 轴非负半轴上,α2角终边在第一或第三象限.探究提高 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表示为β=k ·360°+α,k ∈Z ;在确定α角所在象限时,有时需要对整数k 的奇、偶情况进行讨论.已知角α=45°,(1)在区间[-720°,0°]内找出所有与角α有相同终边的角β;(2)设集合M =⎩⎨⎧⎭⎬⎫x |x =k 2×180°+45°,k ∈Z , N =⎩⎨⎧⎭⎬⎫x |x =k 4×180°+45°,k ∈Z ,那么两集合的关系是什么? 解 (1)所有与角α有相同终边的角可表示为 β=45°+k ×360°(k ∈Z ), 则令-720°≤45°+k ×360°≤0°, 得-765°≤k ×360°≤-45°,解得-765360≤k ≤-45360,从而k =-2或k =-1,代入得β=-675°或β=-315°.(2)因为M ={x |x =(2k +1)×45°,k ∈Z }表示的是终边落在四个象限的平分线上的角的集合;而集合N ={x |x =(k +1)×45°,k ∈Z }表示终边落在坐标轴或四个象限平分线上的角的集合,从而M N . 题型二 三角函数的定义例2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x ,-2) (x ≠0),且cos α=36x ,求sin α+1tan α的值. 思维启迪:先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x ,再求sin α+1tan α的值.解 ∵P (x ,-2) (x ≠0), ∴点P 到原点的距离r =x 2+2. 又cos α=36x ,∴cos α=x x 2+2=36x . ∵x ≠0,∴x =±10.∴r =2 3.当x =10时,P 点坐标为(10,-2),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α=-223=-66,1tan α=10-2=-5,∴sin α+1tan α=-66-5=-65+66;当x =-10时,同理可求得sin α+1tan α=65-66. 探究提高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终边所在的位置有关,与点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故要首先判定P 点所在的象限,确定r ,最后根据定义求解.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3x +4y =0上,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解 ∵角α的终边在直线3x +4y =0上,∴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 (4t ,-3t ) (t ≠0), 则x =4t ,y =-3t ,r =x 2+y 2=(4t )2+(-3t )2=5|t |, 当t >0时,r =5t ,sin α=y r =-3t 5t =-35,cos α=x r =4t 5t =45,tan α=y x =-3t 4t =-34;当t <0时,r =-5t ,sin α=y r =-3t -5t =35,cos α=x r =4t -5t =-45,tan α=y x =-3t 4t =-34.综上可知,sin α=-35,cos α=45,tan α=-34或sin α=35,cos α=-45,tan α=-34.题型三 三角函数线、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例3 (1)若θ是第二象限角,试判断sin (cos θ)cos (sin 2θ)的符号;(2)已知cos α≤-12,求角α的集合.思维启迪:由θ所在象限,可以确定sin θ、cos θ的符号;解三角不等式,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线.解 (1)∵2k π+π2<θ<2k π+π (k ∈Z ),∴-1<cos θ<0,4k π+π<2θ<4k π+2π (k ∈Z ), -1≤sin 2θ<0,∴sin(cos θ)<0,cos(sin 2θ)>0. ∴sin (cos θ)cos (sin 2θ)<0,∴sin (cos θ)cos (sin 2θ)的符号是负号.(2)作直线x =-12交单位圆于C 、D 两点,连接OC 、OD ,则OC 与OD 围成的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即为角α终边的范围,故满足条件的角α的集合为{α|2k π+23π≤α≤2k π+43π,k ∈Z }.探究提高 (1)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2)利用单位圆解三角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 ①用边界值定出角的终边位置; ②根据不等式(组)定出角的范围;③求交集,找单位圆中公共的部分; ④写出角的表达式.(1)y =sin x -32的定义域为________. 答案 {x |2k π+π3≤x ≤2k π+23π,k ∈Z }解析 ∵sin x ≥32,作直线y =32交单位圆于A 、B 两点,连接OA 、 OB ,则OA 与OB 围成的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即为角α的终边的范围,故满足条件的角α的集合为 {x |2k π+π3≤x ≤2k π+23π,k ∈Z }.(2)已知sin 2θ<0,且|cos θ|=-cos θ,则点P (tan θ,cos θ)在第几象限?解 方法一 由sin 2θ<0,得2k π+π<2θ<2k π+2π (k ∈Z ),k π+π2<θ<k π+π (k ∈Z ).当k 为奇数时,θ的终边在第四象限; 当k 为偶数时,θ的终边在第二象限.又因cos θ≤0,所以θ的终边在左半坐标平面(包括y 轴),所以θ的终边在第二象限. 所以tan θ<0,cos θ<0,点P 在第三象限. 方法二 由|cos θ|=-cos θ知cos θ≤0,① 又sin 2θ<0,即2sin θcos θ<0,②由①②可推出⎩⎨⎧sin θ>0cos θ<0,因此θ在第二象限,P (tan θ,cos θ)在第三象限. 题型四 扇形的弧长、面积公式的应用例4 已知一扇形的圆心角为α (α>0),所在圆的半径为R .(1)若α=60°,R =10 cm ,求扇形的弧长及该弧所在的弓形的面积;(2)若扇形的周长是一定值C (C >0),当α为多少弧度时,该扇形有最大面积? 思维启迪:(1)弓形面积可由扇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相减得到;(2)建立关于α的函数. 解 (1)设弧长为l ,弓形面积为S 弓,则 α=60°=π3,R =10,l =π3×10=10π3 (cm),S 弓=S 扇-S △=12×10π3×10-12×102×sin π3=503π-5032=50⎝⎛⎭⎫π3-32 (cm 2). (2)扇形周长C =2R +l =2R +αR ,∴R =C 2+α,∴S 扇=12α·R 2=12α·⎝⎛⎭⎫C 2+α2=C 22α·14+4α+α2=C 22·14+α+4α≤C 216. 当且仅当α2=4,即α=2时,扇形面积有最大值C 216.探究提高 (1)在弧度制下,计算扇形的面积和弧长比在角度制下更方便、简捷. (2)从扇形面积出发,在弧度制下使问题转化为关于α的不等式或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确定相应最值.(3)记住下列公式:①l =αR ;②S =12lR ;③S =12αR 2.其中R 是扇形的半径,l 是弧长,α(0<α<2π)为圆心角,S 是扇形面积.(1)一个半径为r 的扇形,若它的周长等于弧所在的半圆的长,那么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弧度?扇形的面积是多少?(2)一扇形的周长为20 cm ;当扇形的圆心角α等于多少弧度时,这个扇形的面积最大? 解 (1)设扇形的圆心角为θ rad ,则扇形的周长是2r +rθ. 依题意:2r +rθ=πr ,∴θ=(π-2) rad. ∴扇形的面积S =12r 2θ=12(π-2)r 2.(2)设扇形的半径为r ,弧长为l , 则l +2r =20,即l =20-2r (0<r <10). ∴扇形的面积S =12lr =12(20-2r )r=-r 2+10r =-(r -5)2+25.∴当r =5时,S 有最大值25,此时l =10,α=lr =2 rad.因此,当α=2 rad 时,扇形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数形结合思想在三角函数线中的应用典例:(12分)(1)求函数y =lg(3-4sin 2x )的定义域;(2)设θ是第二象限角,试比较sin θ2,cos θ2,tan θ2的大小.审题视角 (1)求定义域,就是求使3-4sin 2x >0的x 的范围.用三角函数线求解. (2)比较大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观察:①θ是第二象限角,θ2是第几象限角?首先应予以确定.②sin θ2,cos θ2,tan θ2不能求出确定值,但可以画出三角函数线.③借助三角函数线比较大小. 规范解答 解 (1)∵3-4sin 2x >0,∴sin 2x <34,∴-32<sin x <32.[2分] 利用三角函数线画出x 满足条件的终边范围(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x ∈⎝⎛⎭⎫k π-π3,k π+π3(k ∈Z ).[4分] (2)∵θ是第二象限角,∴π2+2k π<θ<π+2k π,k ∈Z , ∴π4+k π<θ2<π2+k π,k ∈Z , ∴θ2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6分] (如图阴影部分),结合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线可得: ①当θ2是第一象限角时,sin θ2=AB ,cos θ2=OA ,tan θ2=CT ,从而得,cos θ2<sin θ2<tan θ2;[8分]②当θ2是第三象限角时,sin θ2=EF ,cos θ2=OE ,tan θ2=CT ,得sin θ2<cos θ2<tan θ2.[10分]综上可得,当θ2在第一象限时,cos θ2<sin θ2<tan θ2;当θ2在第三象限时,sin θ2<cos θ2<tan θ2.[12分] 温馨提醒 1.第(1)小题的实质是解一个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可以用三角函数图像,也可以用三角函数线.用三角函数线更方便.2.第(2)小题比较大小,由于没有给出具体的角度,所以用图形可以更直观的表示.3.本题易错点:①不能确定θ2所在的象限;②想不到应用三角函数线.原因在于概念理解不透,方法不够灵活.方法与技巧1.在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时,点P可取终边上任一点,如有可能则取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OP|=r一定是正值.2.三角函数符号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可借助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3.在解简单的三角不等式时,利用单位圆及三角函数线是一个小技巧.失误与防范1.注意易混概念的区别:第一象限角、锐角、小于90°的角是概念不同的三类角.第一类是象限角,第二、第三类是区间角.2.角度制与弧度制可利用180°=π rad进行互化,在同一个式子中,采用的度量制度必须一致,不可混用.3.注意熟记0°~360°间特殊角的弧度表示.A组专项基础训练(时间:35分钟,满分:5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角α的终边过点P(-1,2),则sin α等于()A.55 B.255C.-55D.-255答案 B解析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sin α=2(-1)2+22=255.2.若α是第三象限角,则下列各式中不成立的是() A.sin α+cos α<0 B.tan α-sin α<0C.cos α-tan α<0 D.tan αsin α<0答案 B解析在第三象限,sin α<0,cos α<0,tan α>0,则可排除A、C、D,故选B. 3.已知扇形的面积为2,扇形圆心角的弧度数是4,则扇形的周长为() A.2 B.4 C.6 D.8答案 C解析 设扇形的半径为R ,则12R 2|α|=2,∴R 2=1,∴R =1,∴扇形的周长为2R +|α|·R =2+4=6,故选C. 4. 有下列命题:①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②终边不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的值不等; ③若sin α>0,则α是第一、二象限的角;④若α是第二象限的角,且P (x ,y )是其终边上一点,则cos α=-x x 2+y 2.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答案 A解析 ①正确,②不正确,∵sin π3=sin 2π3,而π3与2π3角的终边不相同.③不正确.sin α>0,α的终边也可能在y 轴的非负半轴上.④不正确.在三角函数的定义中,cos α=x r =xx 2+y 2,不论角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任何位置,结论都成立.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5. 已知点P (tan α,cos α)在第三象限,则角α的终边在第________象限.答案 二解析 点P 在第三象限,∴tan α<0,cos α<0. ∴α在第二象限.6. 设α为第二象限角,其终边上一点为P (m ,5),且cos α=24m ,则sin α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04解析 设P (m ,5)到原点O 的距离为r , 则m r =cos α=24m , ∴r =22,sin α=5r =522=104. 7.函数y =sin x +12-cos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π3+2k π,π+2k π(k ∈Z ) 解析 由题意知⎩⎪⎨⎪⎧ sin x ≥0,12-cos x ≥0,即⎩⎪⎨⎪⎧sin x ≥0,cos x ≤12. ∴x 的取值范围为π3+2k π≤x ≤π+2k π,k ∈Z .三、解答题(共22分)8. (10分)已知角θ的终边经过点P (-3,m ) (m ≠0)且sin θ=24m ,试判断角θ所在的象限,并求cos θ和tan θ的值. 解 由题意,得r =3+m 2, 所以sin θ=m 3+m 2=24m . 因为m ≠0,所以m =±5,故角θ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当m =5时,r =22,点P 的坐标为(-3,5),角θ是第二象限角, 所以cos θ=x r =-322=-64,tan θ=y x =5-3=-153;当m =-5时,r =22,点P 的坐标为(-3,-5),角θ是第三象限角, 所以cos θ=x r =-322=-64,tan θ=y x =-5-3=153.9.(12分)一个扇形OAB 的面积是1 cm 2,它的周长是4 cm ,求圆心角的弧度数和弦长AB .解 设圆的半径为r cm ,弧长为l cm ,则⎩⎪⎨⎪⎧12lr =1,l +2r =4,解得⎩⎪⎨⎪⎧r =1,l =2.∴圆心角α=lr=2.如图,过O 作OH ⊥AB 于H ,则∠AOH =1弧度. ∴AH =1·sin 1=sin 1(cm),∴AB =2sin 1(cm).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时间:25分钟,满分:43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 (-8m ,-6sin 30°),且cos α=-45,则m 的值为( )A .-12B.12 C .-32D.32答案 B解析 ∵r =64m 2+9,∴cos α=-8m64m 2+9=-45,∴m >0,∴4m 264m 2+9=125,即m =12. 2. 已知点P ⎝⎛⎭⎫sin 3π4,cos 3π4落在角θ的终边上,且θ∈[0,2π),则θ的值为( ) A.π4B.3π4C.5π4D.7π4答案 D 解析 由sin3π4>0,cos 3π4<0知角θ是第四象限的角, ∵tan θ=cos3π4sin3π4=-1,θ∈[0,2π),∴θ=7π4.3. 给出下列命题:①第二象限角大于第一象限角;②三角形的内角是第一象限角或第二象限角;③不论是用角度制还是用弧度制度量一个角,它们与扇形的半径的大小无关; ④若sin α=sin β,则α与β的终边相同; ⑤若cos θ<0,则θ是第二或第三象限的角.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答案 A解析 由于第一象限角370°不小于第二象限角100°,故①错;当三角形的内角为90°时,其既不是第一象限角,也不是第二象限角,故②错;③正确;由于sin π6=sin 5π6,但π6与5π6的终边不相同,故④错;当cos θ=-1,θ=π时既不是第二象限角,又不是第三象限角,故⑤错.综上可知只有③正确.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 已知角α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x 轴正半轴重合,点P (-4m ,3m ) (m >0)是α终边上一点,则2sin α+cos α=________. 答案 25解析 由条件可求得r =5m ,所以sin α=35,cos α=-45,所以2sin α+cos α=25.5. 函数y =2cos x -1的定义域为________.答案 ⎣⎡⎦⎤2k π-π3,2k π+π3(k ∈Z )解析 ∵2cos x -1≥0, ∴cos x ≥12.由三角函数线画出x 满足条件的终边范围(如图阴影所示). ∴x ∈⎣⎡⎦⎤2k π-π3,2k π+π3(k ∈Z ). 6. 一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则此扇形的面积与其内切圆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答案 (7+43)∶9解析 设扇形半径为R ,内切圆半径为r . 则(R -r )sin 60°=r ,即R =⎝⎛⎭⎫1+233r .又S 扇=12αR 2=12×2π3×R 2=π3R 2=7+439πr 2,∴S 扇πr 2=7+439. 三、解答题7. (13分)已知sin α<0,tan α>0.(1)求α角的集合; (2)求α2终边所在的象限;(3)试判断tan α2sin α2cos α2的符号.解 (1)由sin α<0,知α在第三、四象限或y 轴的负半轴上; 由tan α>0,知α在第一、三象限,故α角在第三象限,其集合为{α|(2k +1)π<α<2k π+3π2,k ∈Z }.(2)由(2k +1)π<α<2k π+3π2,得k π+π2<α2<k π+3π4,k ∈Z ,故α2终边在第二、四象限. (3)当α2在第二象限时,tan α2<0,sin α2>0,cos α2<0,所以tan α2sin α2cos α2取正号;当α2在第四象限时,tan α2<0,sin α2<0,cos α2>0, 所以tan α2sin α2cos α2也取正号.因此,tan α2sin α2cos α2取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