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新高考历史冲刺复习:魏晋 隋唐 宋元

合集下载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国家的发展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国家的发展

板块三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国家的发展[时空定位][阶段特征]魏晋至隋唐(220~907年)是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时期。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政治:国家分裂,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出现民族交融;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

2.经济: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

3.科技文化: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交融的特点;书法成为自觉艺术,文学艺术承上启下、丰富多彩。

二、隋唐时期(581~907年)1.政治:中央集权加强,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3.科技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

第5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1.历史背景:(1)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②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

(2)社会矛盾:①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②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关系,激化了民族矛盾。

③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图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巩固统治。

2.措施:3.性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4.历史作用:(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1.1.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1.1.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

[答题要素荟萃——抓主旨] 主旨一 唐宋新章——君主专制下中央机构演变趋势及特点 1.隋唐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调整 (1)贵族政治衰落,君主专制加强。 ①唐代士族门阀地主阶级占主导地位,宋代士大夫阶层兴起。 ②分散宰相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2)中枢权力体系:分割相权和分化事权。 ①三省制标志着宰相权力被三省分掌,秦汉的独相制度被群相代 替,出现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的新型治国方式。 ②宋承唐制,但门下省和尚书省虚设,中书省的职能限于政务, 军权与财权被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
(3)文官制度的完善(“士人政治”)。 ①中唐以后,士人广泛参与国家政治,武夫在政治上的权重削 弱,宋太祖开始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形成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 体的文官政府。 ②隋唐统治者大都出身门阀士族,宋代官员大多是士大夫,文人 政治特点明显。 ③扭转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促使宋代经济、教育、 文化出现繁盛。
二、唐朝 1.政治 (1)完善三省六部制: ①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 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②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 (2)科举制: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进一步打破了特权垄断,同 时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玄宗时期,设军事边镇,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主旨二 科举取士——老话题新关注,人才选拔古今一理 1.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 (1)从选拔形式上看:一般都是自下而上,从地方到中央。 (2)从选拔标准来看:经历了从重孝廉到重门第到重才学的过 程,标准逐步统一。
(3)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 段。
2.全面把握科举制
主旨三 帝国花园——唐宋时期的经济文化彰显时代特色 1.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生态环境角度认识古代经济重心的 南移 (1)从政治上看,经济重心南移随着政治中心南移而进行,同时北 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2)从经济上看,魏晋南北朝和唐朝中期,南方获得大规模开发; 优越的地理环境、新物种的引入、先进耕作技术的应用,使江南经济 进一步发展,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通史版)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通史版)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寺院经济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寺 院占有许多劳动力,不在国家户籍。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 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寺院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 供了物质基础。
知识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 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重点二 唐代商业的发展 唐朝工商业的发展
【解读】 (1)西汉工商业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唐朝时期江淮地区、东部沿 海地区工商业城市明显增多。 说明:汉代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政治重心;唐朝时期南方经济加速发展,开始赶上甚 至超过北方(经济重心趋于南移)。 (2)唐朝手工业生产部门更多,丝织业和陶瓷业尤其兴盛。 说明:唐朝经济兴盛,丝织技术进步,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时间 东汉后期
区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史料解读】 从总的趋势和局部的变化两个方面归纳表格中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变 化的实质。 【问题思考】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和反映的问题。 试答: 【提示】 从同时期的纵向看,东汉时期,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多于长江流域,而到唐朝, 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明显增多;从横向看,黄河流域县城数量有所减少,而长江流域明显 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造成南方城市增多。
3.商业 (1)发展历程 ①魏晋: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 要的商业城市。 ②唐代:商船中有“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出现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 经营场所。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教学案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教学案

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时段特征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宋元在继承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的同时,君主专制也进一步加强。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得到开发;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上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思想文化上:适应社会战乱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儒学复兴,经过融合产生新的儒学思想,即理学体系的产生。

三大发明领先世界,文学艺术体现出这一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考向一唐宋时期的政治文明1.门阀政治的形成与衰落(1)形成概况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

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

(2)特点①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②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③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④文化上:崇尚清谈,玄学。

(3)形成原因及评价①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②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

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高考历史考点魏晋隋唐 宋元通史

高考历史考点魏晋隋唐 宋元通史

AA.秦汉 隋唐
B.秦汉 秦汉
C.西周 隋唐
D.秦汉 明朝
说明隋唐是中国政治史上的又一创新时期,成熟标志
二宋府代三二司府: 三中司书是门下指?各管自政事职责?参知该政制事度的特点? 宋代加强枢对密地院方的管理管的军事措施?枢效密果使?
1、“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
奴隶社会:夏商周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春秋战国 封建社会:战国—184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 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49—1956 社会主义社会(1956—现在)
思想?
魏 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 宋
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
1、魏晋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 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 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2、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 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 进步; 3宋代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 南针、火药发明与外传;宋代哲 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随 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 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 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世官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征辟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 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社会学的 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 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若以此衡量,则中国 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①世官制阶段
国家改造成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公务员制度)
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为什 么在西方备受推崇,而龚自珍抨击科举导致了 “万马齐喑”的现实局面?

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和宋元时期第7

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和宋元时期第7

第7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变动及文化课程标准通过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不同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农业(1)粮食作物:稻麦复种制提高了粮食产量。

(2)经济作物: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边疆地区: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1)制瓷业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

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③瓷器出口: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3.商业(1)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贸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3)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

①北宋:开始出现纸币。

②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4)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4.城市(1)宋朝: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朝: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5.经济重心南移(1)趋势: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表现①宋朝: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②元朝: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及中华文明曲折发展时期。

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全面发展、繁荣,该时期是中华文明鼎盛时期;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封建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农耕文明继续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我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在此基础上,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得到不断开发;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海上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文化上:思想方面,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方面,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发明的应用使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文艺方面,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政治1.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中央体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2.隋唐时期(581—907年)(1)中央体制: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地方行政: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度,唐末设置节度使,导致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3)选官制度:科举制形成,取代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二、经济1.魏晋南北朝时期(1)农业:实行耕耙耱技术,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北魏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

高中历史高三二轮通史复习魏晋、隋唐、宋元(一)ppt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高三二轮通史复习魏晋、隋唐、宋元(一)ppt教学课件

九品中正制,选官权操于地方
人口大量死亡,实行均田制 城市经济破坏,草市形成 用灌钢法制作优质兵器
国家分裂 中央集权削弱
战乱频繁
社会动荡, 儒家提倡的 礼即秩序消 失,人们寄 托宗教安慰
葛洪即是道士, 仙药即炼丹术
摆脱礼教束缚, 书法追求写意
寄情山水有利 于中国画发展
三、隋唐 1、隋唐的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西突厥: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各族尊唐太宗为各族共同首领“天可汗”,唐对其后嗣进行册封
唐太宗派遣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带去中原的先进技术和 文化,推动了吐蕃的发展,也加快了民族融合。 对外开放,积极友好,兼收并蓄 设置外交机构鸿胪寺。推动了朝鲜社会发展,也推动日本的封建 化进程。与印尼、苏门答腊、东罗马等国也进行友好交往。 鼓励中外贸易,使唐朝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推动文化交流和宗教宽容政策。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 推动古代翻译事业的发展,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中转圣地。景教、 回教、摩尼教也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中华文明的新气象
魏晋、隋唐、宋元 (一)
一、概述
三国
西晋
公元220年 公元265年
十六国 东晋
南北朝
公元316年——589年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公元581年 公元618年 公元907年


北宋
南宋
公元960-1127年
公元1127-1276
西夏 年
元朝 公元1271-1368年
1、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走向繁荣,由此在继承秦汉社会 基本风貌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社会新气象。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走 向成熟,中央以隋唐三省六部制为代表,地方以元代行省制为代表,选官以 隋唐科举制的创立为代表。经济上,随着均田制的实行,小农经济进一步巩 固,农耕技术有所发展,私营工商业开始兴起。商品经济也有较大发展,内 陆和海外商运空前繁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世俗化倾向鲜明。以 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家思想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科技都走向了成熟。

高三历史魏晋 隋唐 宋元 专题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三历史魏晋 隋唐 宋元  专题知识点及练习题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1.三省体制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1)含义: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

“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隋朝时,隋文帝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1)分工①中书省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

②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③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运作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3)特点①相权三分:相权被分割为三部分,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③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4)评价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科举制度(1)背景:隋唐统一以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创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

(3)完善:在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4)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5)影响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②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③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3.藩镇割据唐玄宗后期,设军事边镇,长官称为节度使,最终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2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含答案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2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含答案

专题二整合训练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

这表明( )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B.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C.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2、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

据下表可知。

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 )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3、唐在隋的基础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在礼部的下面又特设了“采风使”一职,主要的任务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

这反映了唐朝( )A.礼部执掌官员监察B.政府关注民情民意C.文化建设得到加强D.儒学地位更加突出4、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

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 )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5、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 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

这反映了(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6、《宋会要辑稿》记载:“沿江诸郡税场,今后商贾所载物货,如系茶盐米面铜钱,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B.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C.商税不再是政府重要财源D.商人合法利益受政府保护7、宋代理学对孔子的形象进行了再认识,将孔子形象从继承周公、损益三代、为后世制定礼乐制度的圣人改变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社会伦理、教化理念的制定者,从而为儒学格局转化奠定了基础。

(通史版)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通史版)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1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 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 1.君主专制政体 (1)魏晋:中央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隋唐:中央设_中__书__省__、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 凡参加_政__事__堂__会议的其他官员的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科举制的影响
史料 科举制冲破了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 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另一方面, 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摘编自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史料解读】 史料从阶层变动、稳定社会政治两个方面论证了科举制的影响。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命题点:唐朝三省六部制
解析:选 D。由中央及地方在“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 不能径奏君相”可知,此时的尚书省已成为全国行政枢纽,所以 D 项正确。尚书省仅仅 是三省之一,并未剥夺其他两个机构的权力,A 项错误;起草诏令属于中书省的职能,B 项错误;唐朝依然是皇权至上,不可能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C 项错误。
(2)评价 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 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 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 ③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 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教材补遗】 士族门阀制度 萌芽于东汉后期,形成、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后期开始衰落,随着隋唐科举 制的推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士族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选官用人制度的主要 依据。其最大的特征是按门第、血缘选拔任用官吏,世袭传承。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单元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成熟 第7讲 隋唐、宋元时期的思想与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单元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成熟 第7讲 隋唐、宋元时期的思想与

第7讲隋唐、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思想1.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初期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等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儒学的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动摇。

(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吸收佛、道入儒来实现重生。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二、科学技术1.造纸术外传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2.雕版印刷术发明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教材拓展]__李约瑟李约瑟,英文名字约瑟夫·尼德汉,1900年出生于英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早年在生物化学研究方面享有很高声望。

1941年,早已对中国科技历史感兴趣的李约瑟被英国文化委员会派往中国,担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

虽然当时中国正经历抗日战争,李约瑟仍然不畏危险,几年时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并收集相关科技典籍。

据古兰教授介绍,沉醉于中国科技与文化的李约瑟在回到剑桥后,把大半生的学术生涯都献给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与著述,最终《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鸿篇巨制得以问世。

三、文学艺术1.文学: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1)李白(盛唐):以激情与浪漫著称;被人称为“诗仙”,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2)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凝重与沉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人道主义色彩;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

2.书法唐代:书法艺术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知识梳理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知识梳理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1.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从三省六部制到一省制(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

(2)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完善。

①内容: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

②运作程序: 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3)演变: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代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一省制提高了效率,但是威胁了皇权。

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2)宋代: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3)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平衡了中央与地方,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

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3.选官制度的变革(1)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使世家大族长期垄断官僚职位。

(2)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宋代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主导地位完全确立。

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相连,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知识分子地位提高,以史官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对皇权在舆论上和道义上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标志着我国选官制度的成熟。

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土地制度: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3)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普遍化。

押新高考卷03题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时期

押新高考卷03题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时期

押新高考03题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一、政治: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政局特点:政权并立,国家长期分裂;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二、江南的开发1、原因:①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②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③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

④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

⑤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2、表现:翻车(人力灌溉工具);灌钢法;草市;3、影响:①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②南迁汉族与山区少数民族逐步交融;③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三、中外文化交流: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启示1)特点2)启示:①唐朝的对外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局面,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和睦的民族关系也为对外交往提供了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发展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③统治者重视对外交往,对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

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四、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五、地方行政区划“变动”的具体表现:1)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2)州府等中级地方行政区域不断缩小,行政权力不断萎缩;3)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4)元朝新增省级地方行政单位。

六、中央行政制的变化——三省六部制从中朝到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内朝权力外朝化,外朝官职名誉化;2)从中朝到三省六部制的变化,实质是相权的削弱,皇权的加强。

3)中央决策的机制呈现规范化、程序化。

七、两税法1、背景1)土地兼并,土地簿册被破坏,均田制无法推行;2)安史之乱加剧了赋税制度的混乱;3)赋税部门官吏的腐败;4)富户逃避赋税,加重贫户负担;5)在册户口大量流失;6)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导致政府财政危机加深。

2021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1)

2021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1)

2021高考历史考前押题: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选”的对象为没有官职的念书人,“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按规定,他们都必需是道德高贵、学识才华出众的人,由下而上选举官吏。

我国古代比较符合上述选拔官吏的方式和结果的是( )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选B 此题考查基础知识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的能力。

从信息“道德高贵、学识才华……由下而上选举官吏”可知与察举制的选官标准和方式一致,应选B项。

2.某历史高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空白处应是( )唐末还在筹备一个类似于的部门,主若是一个军事组织,可能是想利用它来操纵将军们,正如宰相操纵行政官那样。

唐朝前半期,由于缺乏该部门,节度使们有了太多的自由,最终酿成大祸。

A.兵部 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解析:选B 此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明白得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得“唐末筹备类似部门”的性质与目的。

关键信息:主若是一个军事组织,可能是想利用它来操纵将军们,正如宰相操纵行政官那样。

此题易因题干的“唐末”“唐朝前半期”“军事组织”等信息而错选A项,事实上此题不是考查唐朝政治制度,注意“类似”信息;枢密院分割宰相权利,把握调兵权,而将军把握统兵权,二者彼此制约,增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

C项是明代的咨议机构,不是一个军事组织;军机处是清朝为应付西北军务而设立的,由此使考生易错选D项,事实上军机处是皇帝的咨议机构,军机大臣仅是跪受笔录罢了,它的设立是为了增强皇权,D项排除。

3.“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宋朝这种情形突出反映了( )A.三省六部份工明确运行平稳B.增强集权致使地址贫弱C.增强君主专制阻碍行政效率D.宋朝实行三权分立制度解析:选C 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明白得能力。

依照题干“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分析,可知财政匮乏而枢密院却在不断征兵,人民困倦而治理财权的三司还在不断收税。

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第部分古代篇第讲魏晋隋唐宋元专题限时集训

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第部分古代篇第讲魏晋隋唐宋元专题限时集训

【课堂新坐标】〔通史版〕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第1局部古代篇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专题限时集训(时间:45分钟总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1·新疆高考适应性检测)?颜氏家训?中曰:“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寄居异乡),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

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那么不了,营家那么不办,皆悠闲之过也。

〞材料反映是( )A.士族不学无术腐朽无能现象B.庶族逐渐崛起而替代士族地位C.士族可凭借门第世代把持政权D.士族阶层由兴起到消亡过程A[材料中“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那么不了,营家那么不办〞说明士族腐朽无能,故A项正确;庶族崛起与材料中“江南朝士〞“僮仆〞不符,故B项错误;士族世代把持政权与材料中“悉资俸禄而食耳〞不符,故C项错误;士族兴亡在材料中无从表达,故D项错误。

]2.(2021·洛阳统考)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

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开展,不应干预或强求。

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那么大小俱足〞。

魏晋玄学( )【导学号:02792022】A.是儒道相融合产物B.反映三教合一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D.强化儒学正统地位A[“天理自然〞符合道家思想,魏晋时期作为儒学玄学思想中包含道家思想,是儒道相融合产物,故A项正确;材料与佛教思想无关,没有反映三教合一趋势,故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融合道家思想目,故D项错误。

]3.(2021·济南模拟)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那么天,那么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阐释,正确是( )A.武那么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斗争中处于上风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C.武那么天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C[材料中宰相刘祎之对武那么天下敕惩治他驳斥并未表达相权高于皇权,故A项错误;唐三省六部实质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唐朝敕文发布需要中书省起草诏令与门下省封驳审议,武那么天直接发布诏令是违制,故C项正确;唐代皇帝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总结
1、高考考点 2、阶段特征 3、真题解析
知识点与考查点
1、理学的内容
2、心学的内容
【真题演练】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 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C.非善非恶
B.本质为恶 D.本善习远
【题目总结】
1、把握材料的整体意思
2、深刻理解材料的核心意思
3、利用基础知识作为储备,解析材料,排 除选项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知识点与考查点
1、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的 发展
2、经济重心南移造成当地的社会影响力上 升
3、城市经济的发展造成市民阶层力量扩大, 文化逐渐世俗化、平民化
【真题演练】
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高考真题解析】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 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 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 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 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021届全国新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魏晋、隋唐、宋元】
【温故知新】
先秦、秦汉时期的主要的政治制度 先秦、秦汉时期的经济 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变化
【时空坐标】
【高考考点总结与预测】
1、总结: ①用历史故事考查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的关系 ②用原材料考查理学,考查理学与孔孟儒学的
关系
2、预测:侧重于基础考查
阶段特征
政治: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经济: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 商品经济发达
思想:儒学走向成熟与转型,科技、文化快速发 展
【高考真题解析】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 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 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 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侧重于考查对理学的核心掌握
侧重于考查理学与孔孟儒学的关系
核心知识梳理】
1、该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总的变化趋势 是什么?
从分裂割据到中央基本上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该时期的经济有何变化?(从地域思考)
经济重心从北方逐渐向南方转移
3、该时期的思想有何变化? 该时期文化有何变化?(从受众思考)
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 文化由贵族化逐渐向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