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类软件性能测试总结报告模板(VAL_TEST_REPORT_WEB)

合集下载

web实验报告实验总结(一)

web实验报告实验总结(一)

web实验报告实验总结(一)前言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在进行web实验报告实验后,我对整个实验感到非常满意。

在这篇总结文稿中,我将会针对这次实验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反思。

实验背景本次实验的目标是创建一个web实验报告,以展示对于web开发的理解和技能的应用。

通过这次实验,我能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各种web开发技术和工具,同时提升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实验过程我首先进行了实验需求的分析和设计,明确了实验目标和任务。

然后,我选择了合适的开发工具,包括文本编辑器、代码版本控制系统等。

接着,我开始进行编码和调试,并逐步完善和优化我的web实验报告。

最后,我进行了测试和评估,确保实验报告能够在不同的平台和浏览器上正常展示和运行。

正文实验成果通过这次实验,我成功地创建了一个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web实验报告。

我的实验报告包含了完整的内容,包括实验背景、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等。

我运用了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使得实验报告的界面美观、交互性强。

同时,我还保证了实验报告的可访问性和响应式设计。

实验收获通过这次实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web开发的知识和技能。

我熟练掌握了html、css和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能够创建精美的网页并实现丰富的交互效果。

我还学会了使用代码版本控制系统进行团队协作和代码管理,提高了我的项目管理能力。

此外,我还学会了进行测试和评估,并解决了一些兼容性和性能方面的问题。

实验感想这次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web开发的重要性和挑战。

我意识到web开发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技术,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热情。

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支持,我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这次实验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更加顺利。

结尾通过这次web实验报告实验,我不仅提升了我的web开发能力,还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1. 总述1.1测试对象数据采集测试系统1.2测试目的确定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系统的处理能力能达到2次请求/分钟)1.3测试环境1.4测试依据1.5参考资料1.6术语及缩写词●测试时间: 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并发线程数: 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

注意, 由于测试过程中, 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 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 所以, 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 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 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 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 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 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 在某一特定环境下, 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 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 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 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 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1.7用户习惯操作频率: 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 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 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

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 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 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1.8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 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

注意, 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 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1.9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 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

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10计算公式●成功率=成功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处理能力=成功次数÷测试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MIN(平均响应时间)●最高处理能力=MAX(处理能力)×(1-cache影响系数)2. 最大并发用户数=(最高处理能力-1÷(预期平均响应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1÷最高处理能力)))÷用户习惯操作频率, 此公式要注意各时间单位的不同和转换3. 测试方法3.1测试模型3.2测试过程简述3.3通过编写特定的测试流程, 使用多线程技术, 模拟多个浏览器持续一段时间并发访问被测系统, 记录系统相关的一系列信息, 计算出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3.4需记录的数据测试时间平均响应时间成功次数失败次数web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数据库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4. 测试用例5. 测试结果5.1查看记录内容5.1.1 测试日期2006.03.125.1.2 数据测试时间5 (分钟)并发线程数每次时间间隔(秒)平均响应时间(秒)成功次数失败次数成功率处理能力(次/分)web服务器CPU占用率(%)数据库服务器CPU占用率(%)平均最大平均最大1 0 7.469 40 0 100.00% 8.00 34.45 47.15 60.16 80.671 0 7.909 36 0 100.00% 7.20 32.62 48.96 54.41 71.333 0 17.333 50 0 100.00% 10.00 43.37 53.65 87.73 98.673 0 16.805 52 0 100.00% 10.40 42.93 58.85 89.72 984 0 22.096 52 0 100.00% 10.40 43 54.92 93.25 99.344 0 22.187 52 0 100.00% 10.40 43.49 56.25 93.81 99.675 0 27.007 52 0 100.00% 10.40 43.64 58.03 96.56 99.34cache影响系数最短平均响应时间(秒)7.469最高处理能力(次/分)10.4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次/天)30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秒)10 13 15 20最大并发用户数50.74 81.45 94.22 113.945.1.3 说明不断增加并发线程数, 系统处理的成功次数并没有增加, 说明系统已经达到最大处理能力6. (虽然从cpu占用率上看, 系统的处理能力还能够达到更高的数值, 但由于测算出的处理能力已经远远超出2次/分钟的预期值, 所以, 不需要再继续测试更高的数值)7. 附件7.1excel格式的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

WEB测试总结

WEB测试总结

4.4 错误处理
最容易被测试人员忽略的地方是接口错误处理。 通常我们试图确认系统能够处理所有错误,但却 无法预期系统所有可能的错误。尝试在处理过程 中中断事务,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操作是否完 成?尝试中断用户到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尝试中 断 web 服务器到信用卡验证服务器的连接。在这 些情况下,系统能否正确处理这些错误?
当用户使用表单进行用户注册、登陆、信息提交 等操作时,我们必须测试提交操作的完整性,以 校验提交给服务器的信息的正确性。包括字符, 和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校验,如果使用了默认 值,还要检验默认值的正确性。如果表单只能接 受指定的某些值,则也要进行测试。例如:测试 时输入错误类型的字符,看系统是否会报错。
链接测试可以自动进行,现在已经有许多工具可 以采用。链接测试必须在集成测试阶段完成,也 就是说,在整个Web应用系统的所有页面开发完 成之后进行链接测试。
2.2 数据验证
当用户通过表单提交数据时,都希望表单能正常 工作,应确保程序能够正确处理这些数据。我们 需要测试这些程序,要验证服务器能正确保存这 些数据,而且后台运行的程序能正确解释和使用 这些信息。
在使用了数据库的Web 应用系统中,一般情况下, 可能发生两种错误,分别是数据一致性错误和输 出错误。数据一致性错误主要是由于用户提交的 表单信息不正确而造成的,而输出错误主要是由 于网络速度或程序设计问题等引起的,针对这两 种情况,可分别进行测试。
2.5 设计语言测试
Web 设计语言版本的差异可以引起客户端 或服务器端严重的问题,例如使用哪种版 本的HTML 等。当在分布式环境中开发时, 开发人员都不在一起,这个问题就显得尤 为重要。除了HTML 的版本问题外,不同 的脚本语言,例如Java 、JavaScript 、 ActiveX 或VBScript 等也要进行验证。

(完整版)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推荐文档

(完整版)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推荐文档

XXX项目测试总结报告目录1.项目测试结果 (3)1.1 BUG严重程度 (3)1.2 BUG问题分布状况 (4)2.测试结论 (4)2.1界面测试 (4)2.2功能测试 (5)2.3兼容性测试 (5)2.4易用性 (5)2.5 负载/压力测试 (5)3.软件问题总结与分析 (5)4.建议 (6)1.项目测试结果1.1 BUG严重程度测试发现的bug主要集中在次要功能和轻微,属于一般性的缺陷,但测试的时候出现了37个主逻辑级别的bug,以及严重级别的2个.1.2 BUG问题分布状况由上图可以看出,主要为代码错误占36%,以及标准规范的问题占35%,界面优化占17%,设计缺陷占9%,其他占2%2.测试结论2.1界面测试网站系统实现与设计稿一致。

站点的导航条位置,导航的内容布局,首页呈现的样式与需求一致。

网站的界面符合标准和规范,直观性强。

2.2功能测试分不同账号总权限账号,以及店长账号分别进行功能测试。

1:链接测试无问题,不存在死链接,测试链接都存在.2:对页面各个不同数据的测试,主要的出入库,销售报表,订单查看管理等一一对应,不存在数据有误差的问题.2.3兼容性测试(Windows下)测试总的浏览器包括:360极速浏览器,火狐浏览器,谷歌浏览器,IE浏览器,测试通过,主要逻辑以及次要功能都没问题,因为浏览器的不同,导致界面浏览不一定相同,例如有的界面浏览页面显示正常,有的界面显示不一样。

2.4易用性网站实现了如下易用性:1. 输入限制的正确性2. 输入限制提示信息的正确性,可理解性,一致性3. 界面排版美观4. web应用系统易于导航,直观5. web应用系统的页面结构、导航、菜单、连接的风格一致2.5 负载/压力测试主要测试了压了测试:测试结果60秒内发请求,一次1000个请求,总共请求了2230个请求,成功了2208个失败两个1:每个请求用时30ms(吞吐量)2:服务器收到请求,响应页面要花费的时间:332ms3:并发的每个请求平均消耗时间 :33.ms4:请求一共花了:72s第一个1000个人同时发出1000个请求总共1004个请求失败4个,成功10001:每个请求用时9ms(吞吐量)2:服务器收到请求,响应页面要花费的时间:109128ms3:并发的每个请求平均消耗时间 :109.ms4:请求一共花了:109s1:如上图当同时在线人数达到45时候,服务器崩溃,导致成功率一直下降到达40%,直到结束总请求达到:26796.平均每个请求响应时间为281ms,系统吞吐量(tps)20.89/s. 因为系统被困导致数据反映不准.3.软件问题总结与分析从测试过程中发现bug的严重程度与分布状况来看,引起缺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没有需求文档需求文档只是个大纲的形式,没有详细的需求文档。

web测试报告

web测试报告

web测试报告标题:网站功能测试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作为企业或个人形象展示的网站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网站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行网站功能测试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报告旨在对某网站的功能测试进行评估和总结。

二、测试目标及方法本次功能测试的目标是确保网站的功能是否按照需求正常运行。

测试的方法包括了手动测试和自动化测试两种。

手动测试主要通过测试人员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操作和观察,自动化测试则使用测试工具对网站进行自动化测试。

三、测试内容本次测试主要涉及以下功能模块的测试:登录、注册、搜索、发布信息、支付、评论和个人中心。

四、测试过程及结果通过手动测试和自动化测试两种方法进行测试,对网站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全面的覆盖。

测试结果如下:1. 登录和注册功能测试发现,登录功能正常,可以成功登录,并且密码错误时会有相应的提示。

注册功能可以成功注册新用户,并且要求填写的信息完整和合法。

2. 搜索功能经过多次搜索测试,搜索功能能够准确、快速地返回相应的结果,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搜索条件进行筛选。

3. 发布信息功能测试发现,发布信息功能界面友好,填写的信息能被准确地保存和展示,同时能够上传图片,并在发布后正确显示。

4. 支付功能测试发现,支付功能能够正确地跳转到支付页面,并且能够成功完成支付流程,同时支付成功后能够及时通知用户。

5. 评论功能测试发现,评论功能能够正常展示已有评论,并且用户可以成功进行评论,同时能够正确展示评论的内容和用户信息。

6. 个人中心功能测试发现,个人中心页面能够正确显示用户的个人信息,并且能够修改和保存个人信息,同时能够查看用户的发布信息和交易记录。

五、问题和建议根据测试结果,发现以下问题并提出建议:1. 注册功能的验证码缺少加密验证,建议增加加密验证,提高账号注册的安全性。

2. 支付功能在支付成功后没有明确的订单信息提示,建议在支付成功后加入订单信息的提示。

3. 个人中心页面的交易记录显示不够清晰,建议对交易记录进行详细分类,方便用户查看。

WEB类软件性能测试总结报告模板(VAL TEST REPORT WEB)

WEB类软件性能测试总结报告模板(VAL TEST REPORT WEB)

性能测试总结报告模板文档编号:XXXX-QM_VV_TST_TMP_PTR文档信息:公司级别模板文件文档名称:性能测试总结报告模板文档类别:工程过程类密级:内部版本信息:1.0建立日期:创建人:审核者:批准人:批准日期:保管人:存放位置:文档修订记录文档审批信息目录1引言 (4)1.1目的 (4)1.2适用范围 (4)1.3背景描述 (4)1.4引用文件 (4)1.5术语表 (4)1.6参考资料 (4)2性能测试环境 (4)3性能测试需求和策略 (4)4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4)5性能评价 (4)6性能改进建议 (5)7性能测试工作总结 (5)7.1资源使用情况 (5)7.2测试进度分析 (5)7.3经验教训 (5)8附录 (5)8.1附录A-相关过程 (5)8.2附录B-相关规程 (5)8.3附录C-相关指南 (5)8.4附录D-相关模板 (5)1引言1.1目的【说明编写本测试报告的目的】1.2适用范围【说明测试报告所从属的软件系统的名称以及本报告范围(包含的测试类型等);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1.3背景描述【说明在开始编写本测试报告之前必须完成的各项工作】1.4引用文件【测试报告依据的文档,在此部分应予列出】1.5术语表【列出本报告专用的术语(包括缩写词),并给出解释】1.6参考资料2性能测试环境【概述本次性能测试实施的软硬件环境】3性能测试需求和策略【概述本次性能测试需求和测试策略】4性能测试结果分析【以本次性能测试数据为依据,对本次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分析】5性能评价【对照性能测试需求,对被测软件的性能做出评价】6性能改进建议【结合本次性能测试需求和性能测试结果,针对性能测试发现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7性能测试工作总结7.1资源使用情况【列出本次测试计划工作量分布和实际工作量的分布,对其中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7.2测试进度分析【对照测试计划的安排,总结测试效率及相应的原因分析】7.3经验教训【总结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及纠正错误或缺陷等问题的教训,以及改进建议】8附录8.1附录A-相关过程《产品测试过程》8.2附录B-相关规程《性能测试规程》8.3附录C-相关指南8.4附录D-相关模板。

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1. 总述1.1测试对象数据采集测试系统1.2测试目的确定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系统的处理能力能达到2次请求/分钟)1.3测试环境1.4测试依据1.5参考资料1.6术语及缩写词●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

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

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

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

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7计算公式●成功率=成功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处理能力=成功次数÷测试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MIN(平均响应时间)●最高处理能力=MAX(处理能力)×(1-cache影响系数)●最大并发用户数=(最高处理能力-1÷(预期平均响应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1÷最高处理能力)))÷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此公式要注意各时间单位的不同和转换2. 测试方法2.1测试模型2.2测试过程简述通过编写特定的测试流程,使用多线程技术,模拟多个浏览器持续一段时间并发访问被测系统,记录系统相关的一系列信息,计算出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2.3需记录的数据测试时间平均响应时间成功次数失败次数web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数据库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3. 测试用例4. 测试结果4.1查看记录内容4.1.1 测试日期2006.03.124.1.2 数据测试时间(分钟)5并发线程数每次时间间隔(秒)平均响应时间(秒)成功次数失败次数成功率处理能力(次/分)web服务器CPU占用率(%)数据库服务器CPU占用率(%)平均最大平均最大1 0 7.469 40 0 100.00% 8.00 34.45 47.15 60.16 80.67 1 0 7.909 36 0 100.00% 7.20 32.62 48.96 54.41 71.33 3 0 17.333 50 0 100.00% 10.00 43.37 53.65 87.73 98.673 0 16.805 52 0 100.00% 10.40 42.93 58.85 89.72 984 0 22.096 52 0 100.00% 10.40 43 54.92 93.25 99.34 4 0 22.187 52 0 100.00% 10.40 43.49 56.25 93.81 99.675 0 27.007 52 0 100.00% 10.40 43.64 58.03 96.56 99.34cache影响系数最短平均7.469响应时间(秒)最高处理能力(次/10.4分)用户习惯30操作频率(次/天)预期平均10 13 15 20响应时间(秒)最大并发50.74 81.45 94.22 113.94用户数4.1.3 说明不断增加并发线程数,系统处理的成功次数并没有增加,说明系统已经达到最大处理能力(虽然从cpu占用率上看,系统的处理能力还能够达到更高的数值,但由于测算出的处理能力已经远远超出2次/分钟的预期值,所以,不需要再继续测试更高的数值)5. 附件5.1excel格式的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

web测试报告

web测试报告

web测试报告目录1. 概述1.1 背景介绍1.2 测试目的2. 测试范围2.1 软件环境2.2 硬件环境3. 测试内容3.1 功能测试3.2 兼容性测试3.3 性能测试4. 测试结果4.1 功能测试结果4.2 兼容性测试结果4.3 性能测试结果5. 问题与建议5.1 发现的问题5.2 解决方案建议1. 概述1.1 背景介绍在本次web测试报告中,我们对某网站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旨在保证网站在不同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并且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1.2 测试目的本次测试旨在发现网站在功能、兼容性和性能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网站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2. 测试范围2.1 软件环境在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进行测试,包括Windows、Mac和Linux系统下的Chrome、Firefox和Safari浏览器。

2.2 硬件环境我们在不同配置的电脑和移动设备上进行了测试,确保网站在不同设备上的兼容性。

3. 测试内容3.1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包括对网站的各项功能进行验证,包括登录、注册、搜索、下单等功能的正常性和稳定性的检查。

3.2 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主要针对不同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下的网站显示和功能进行检查,确保用户在不同环境下都能正常访问和使用网站。

3.3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主要检测网站的响应速度、负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网站能够在高负载情况下正常运行。

4. 测试结果4.1 功能测试结果经过功能测试,发现网站在登录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其他功能均运行正常,用户体验良好。

4.2 兼容性测试结果在不同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下进行兼容性测试,网站显示和功能均正常,兼容性良好。

4.3 性能测试结果经过性能测试,网站响应速度较快,负载能力良好,性能稳定。

5. 问题与建议5.1 发现的问题1. 登录过程中存在页面加载缓慢的情况,需要优化登录接口。

2. 部分功能按钮在手机端显示不清晰,需要调整按钮大小。

web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web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web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前言本文是对web实验报告实验的总结文稿,旨在回顾实验过程和收获,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本次实验是为了检验对web开发的掌握程度,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的编写。

正文实验目标•熟悉实验报告撰写的格式和内容要求•运用HTML、CSS等技术完成实验报告的实现实验过程1.学习实验报告撰写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了解实验任务及评分标准。

2.创建文件夹结构,确保实验报告主体在统一文件内,并引入相关素材(如样式表及图片)。

3.编写HTML结构,使用合适的标签和属性对实验报告进行语义化的构建。

4.运用CSS设置样式表,确保实验报告的美观呈现,同时保持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5.完成实验报告的内容编写。

参考实验报告的要求,依次填写实验相关信息、背景介绍、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内容。

6.对实验报告进行自查和校对,确保格式规范,避免拼写、语法等错误。

7.完成实验报告的文件命名,保存并备份。

实验收获•充分掌握了实验报告撰写的流程和要求,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熟悉运用HTML和CSS技术完成实验报告的实现,加深了对web 开发的理解。

•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与同学们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改进建议•加强对实验报告撰写格式的讲解,提供更多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报告的写作技巧。

•建议在实验过程中增加更多与web开发相关的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web开发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结尾通过本次web实验报告实验,我不仅进一步掌握了实验报告撰写的流程和要求,同时提高了自己的web开发能力。

通过实践与团队合作,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期待今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web端功能测试总结

web端功能测试总结

Web端功能测试要点总结一、功能测试1.1链接测试链接是web应用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主要是用于页面之间切换跳转,指导用户去一些不知道地址的页面的主要手段,链接测试一般关注三点:1)链接是否按照既定指示那样,确实链接到了该链接的界面2)测试该链接所链接的页面是否真的存在3)保证系统中没有单独存在的页面(即没有链接指向,只能通过正确的URL地址才能访问)PS:这里顺带说点关于协议的一些小知识,URL全称“统一资源定位符”,表示获取某一互联网资源的地址;而URI表示“统一资源标识符”,代表互联网上某一些资源1.2表单测试这个也可以理解为数据落地;当用户在web应用系统上向服务器提交信息时,就需要使用表单操作,比如,用户注册,登录,信息变更等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测试提交信息的完整性,以检验提交给服务器的数据的正确性,当然,这涉及到一些常理性逻辑,比如:出生日期和职业,工作年限是否恰当,所在地省份城市区域间的匹配等,如果设定使用默认值,也需要测试。

1.3导航测试作为测试,很多时候都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那么,作为一个用户,当他访问一个web的网站或者系统时,会怎么去操作呢?大部分用户都是目的驱动的,当他访问一个网站,会很快的浏览系统,找不到满足自己需求的信息时,会很快离开,很少有用户愿意花时间去熟悉系统的结构,因此,导航测试就显得很重要。

导航测试,就是在不同的页面跳转之间,或者按钮、对话框、列表以及窗口等,通过考虑这些因素去判断一个应用是否易于导航:是否直观?系统的主要模块是否可以通过主页访问或者到达?站点是否需要站内地图或者搜索引擎等其他帮助?web系统导航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页面结构、导航、菜单、风格等是否一致,确保用户可以凭借直觉或者简单的判断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1.4图形测试也可以理解为UI测试,其中包括图片、动画、边框、颜色、字体、背景、按钮等等。

其中要考虑的几个重点,我做了一个大概的总结:1)图片要有明确的用途,代表;图片尺寸尽量小,一般采用JPG或者GIF压缩2)页面整体风格是否和系统的用途一致3)背景颜色,字体,搭配是否合理1.5内容测试这个主要用来检测web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性、相关性比如:商品的价格,文字描述;信息的准确性,是否有拼写错误;信息的相关性,比如很多网站的“相关文章列表,视频列表等”1.6整体界面测试这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体验。

WEB测试总结

WEB测试总结

WEB测试总结第一篇:WEB测试总结WEB测试总结(架构,设计)精华部分1、总计架构测试1)瘦客户端,业务逻辑规则多数在服务器端执行。

如新闻站点、门户网站、信息发布网站等。

2)胖客户端,安全性要求较高、交互操作频繁、业务逻辑复杂。

银行系统、网络游戏、网上办公系统等。

2、Web架构组成部分是否满足需求成本、功能、安全性要求、容量要求、传输实时性。

3、服务器配置分布是否满足要求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可以分布在不同物理机器上也可以分布相同的物理机器上,一般优先考虑独立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可以在相同的机器上。

4、客户端设计测试1)功能设置测试:信息服务、办公自动化、Internet支持;2)信息组织结构测试:线性结构、分层结构、非线性结构;3)页面设计测试:a.页面一致性测试b.用户界面友好性及导航直观性测试;、c.是否适合多种浏览器;d.页文件的命名;e.页面布局技术。

5、服务器端设计测试1)容量规划测试:点击率、延迟和流量、服务器资源;2)系统安全测试:a.常识性安全策略,取消不必要的协议、控制写权限、取消服务器目录浏览属性、记录日志等; b.使用加密技术;c.构造防火墙,网络级、应用级、电路级;d.构建网络防毒体系。

3)数据库设计测试。

6、Web开发测试1)源代码分析,主要是使用检查工具来完成;2)链接测试,主要借助工具来完成; 3)框架测试:a.自动调整窗口大小; b.是否提供滚动条;c.打开新页面是否正常。

4)表格测试,随窗体变化自动调整大小;5)图形测试:a.颜色饱和度及对比度; b.链接标识;c.图形显示是否正确。

1、与一般应用软件相比,Web测试有以下区别:第一、Web测试的侧重点是性能、安全、易用性、兼容第二、测试工具有所不同,如链接测试、表单测试、界面测试2、功能测试一、客户端的选择,优先测试流行的客户客户端;二、客户端浏览器的配置三、客户端的显示设置四、内容测试3、链接测试一、该链接将用户带到它所说明的地方二、被链接的页面是存在的三、保证没有孤立页面工具有WEBCHECK、LINKBOT、TESTPARTNER、XENU等4、链接测试工具的优势:一、简单易用二、在实现上采用多线程技术,检查速度特别快;三、对断开的链接可以再次测试,可以避免误判;四、没有检查链接的数量限制,只受系统资源的约束;五、可以分析Web应用的结构;六、检查结果可以分类查看,自动生成HTML格式的报告;5、Web应用链接主要测试点如下一、测试内部链接和外部链接中成功和失败的链接点,以及应用中不被其他链接调用的页面;二、测试链接中新网页、老网页、慢网页以及丢失的图象标题标签和属性标签等;三、分析Web应用的结构是否合理,包括显示和某个URL相关的链接以及按照标题、描述、作者、大小、最后修改时间、类型为URL链接分类等。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报告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报告

5.4.2测试结果分析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网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如图5- 1所示。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

我们回顾一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正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行考勤业务,最后退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并且服务器的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分别不超过75%、70%,那么按照所示的流程,我们开始分析,看看本次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其中又有哪些性能隐患,该如何解决。

图5- 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结果摘要LoadRunner进行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首先显示的该结果的一个摘要信息,如图5- 2所示。

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行情况、“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以及“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等。

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图5- 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场景执行情况该部分给出了本次测试场景的名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持续时间,如图5- 3所示。

从该图我们知道,本次测试从15:58:40开始,到16:29:42结束,共历时31分2秒。

与我们场景执行计划中设计的时间基本吻合。

图5- 3场景执行情况描述图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每秒吞吐量、总请求数、平均每秒请求数的统计值,如图5- 4所示。

从该图我们得知,本次测试运行的最大并发数为7,总吞吐量为842,037,409字节,平均每秒的吞吐量为451,979字节,总的请求数为211,974,平均每秒的请求为113.781,对于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吞吐量越大,说明服务器的处理能越好,而请求数仅表示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数,与吞吐量一般是成正比关系。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1.引言本次测试报告是对XXXWEB软件进行测试的总结报告。

本报告将对测试的目的和目标、测试过程和方法、测试结果和问题以及测试总结等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

2.测试目的和目标本次测试的目的是验证XXXWEB软件是否符合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测试的目标是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3.测试过程和方法本次测试采用了黑盒测试方法,以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为主要手段。

具体的测试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测试计划编制、测试环境搭建、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缺陷跟踪和管理等。

3.1需求分析首先对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梳理,明确每个功能点的具体要求和预期效果,为后续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提供参考。

3.2测试计划编制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时间、测试人员分工等内容。

确保测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3测试环境搭建搭建测试环境,包括软件安装和配置、测试数据准备、网络连接等。

保证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便进行后续的测试工作。

3.4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根据功能需求和预期效果,设计详细的测试用例,并进行执行。

测试用例包括正常情况下的功能测试和各种异常情况下的边界测试和异常测试。

通过对测试用例的执行,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3.5缺陷跟踪和管理及时记录和跟踪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并进行分类和处理。

对已经发现的缺陷进行优先级和严重程度的评估,为开发人员提供尽可能准确的信息来进行修复和改进。

4.测试结果和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工作,得出了以下测试结果和问题:4.1功能测试结果大部分功能模块的测试结果符合预期,但仍存在一些功能上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具体表现为XXX功能不够完善,YYY功能存在性能瓶颈等。

4.2性能测试结果经过对软件的性能测试,发现在并发用户较多的情况下,软件的响应时间明显增加,甚至出现卡顿和崩溃的情况。

WEB性能测试与性能调优总结

WEB性能测试与性能调优总结

前段时间,我们测试团队对新开发的一个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性能测试与优化工作,期间遇到不少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

系统从开始的50用户并发都不满足,优化到最终可以支持500以上并发,性能提升至少10倍以上,感觉很有成就感。

在此,把整个经历过程给大家分享一下,文档是对自己这次性能测试进行一次总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性能测试,收获还是很大的,当然,由于自己经验方面不足,定位时间花费比较长,效率有些低。

因此,写了这篇总结文档,分享下,大家一起进步,也希望对更多的测试人员在性能测试上有所帮助。

一、准备:局域网搭建测试环境,系统主要模块,sso登陆、数据报表页面查看、地图展示指标数据、大数据分析与结果报表展示。

系统主要是J2EE、后台数据库使用Oracle与hadoop。

目标是测试该系统能否支持500用户同时并发,每个页面或局部刷新响应时间在2秒左右,且长时间运行稳定,也是对系统性能的一次摸底,找出性能瓶颈并优化二、背景使用浏览器代理方式,输入首页地址http://xxxx由于我们有SSO登陆,因此跳到登陆页面,输入用户名与密码。

然后进入首页,首页有地图,有报表,类似下图:三、生成脚本通过“录制快照”来查看页面HTTP请求,了解我们系统的页面结构,页面时间,即正常浏览器点击到页面显示的时间,每个HTTP的时间与内容长度。

这点也是挺重要的,开始对工具不熟,录制后调通脚本就直接测试,结果发现测试结果有成功有失败,测试结果报告提示脚本时间比录制大,但不知道怎么分析;另外测试发现有些请求时间很大,已经超过10几秒。

然后,测试过程中多次请教了工具的支持人员后,对工具有所了解,也是一些性能测试经验知识。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即事务,事务是很重要的。

我们测试的其中一个脚本录制的页面有2个页面,一个ajax局部刷新请求,性能测试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即每个页面完成需要在用户可以忍受的时间内,网上说一般是2秒内认为正常,5秒内有点慢但还可以接受;ajax局部刷新也要在合理的时间。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能够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刻、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网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拯库服务器资源等几个方而分析,如图5- 1所示。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

我们回忆一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正如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行考勤业务,最后退岀,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而的响应时刻不超过3秒,同时服务器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分图5-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结果摘要LoadRunner进行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第一显示的该结果的一个摘要信息,如图5・2 所示。

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行情形、w Statistics Summary (统汁信息摘要)”、a Transaction Summary (事务摘要)”以及"HTTP Responses Summary (HTTP响应摘要)”等。

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Svmmcty Reto" : RurnrgVus^ H必wc Second ; Ikou^hpji Tfcnsd^ion Su-rrnay | A•心夺Tis馅clionR侥pinee Iiros ':Analysis Summary period:卩・I2・2ODP I5:5G:4<J・:i5・i2・2ocip 】6:zg:42Scenario N«me:SceneriolRo&ultx in SotiUoni C:\QoamQats ind BGttinq^drriinlitxatorXLocwl S^ttings^TQrnpXf G Aros.hr Duration 1 31 r^inutcs and 2 seconds・Statistics Summaryy.wavja、If wca VuNt;:7Throughput S42z037z409Avcraqc lhtx>v<ihs>ut (bytes/second)! 451,979 ToEd H4: 21S Z^74A VSTMO Hite imr dondi 113.791Transaction SummaryIra、、乂bo<疸;Tot^l Passed: 10.829 Total Foiled; OTotol Stopped; 0图5・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场景执行情形该部分给岀了本次测试场景的需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连续时刻,如图5-3所示。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1. 引言
本文档是对WEB软件测试的总结报告,旨在总结测试过程、发现的问题以及改良措施等内容,以便提高软件质量和测试效率。

2. 测试目标
(在这一节中,需要描述测试的目标和目的,包括测试的范围和测试的侧重点)
(在这一节中,需要描述测试所使用的环境,如操作系统、浏览器、硬件等信息)
4. 测试方法和策略
(在这一节中,需要描述测试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平安测试等等)
4.1 功能测试
(在这一节中,需要描述功能测试的内容,包括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
4.2 性能测试
(在这一节中,需要描述性能测试的内容,包括测试场景和测试结果)
(在这一节中,需要描述平安测试的内容,包括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5. 发现的问题
(在这一节中,需要总结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功能缺陷、性能问题、平安漏洞等等)
6. 改良措施
(在这一节中,需要提出改良软件质量和测试效率的措施,包括测试流程的优化、自动化测试的引入等等)
(在这一节中,需要对本次测试进行总结,包括测试目标的达成情况、测试覆盖度等等)
8. 参考文献
(在这一节中,需要列出本文档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包括相关的测试标准和资料)
本文档是对WEB软件测试的总结报告,通过对测试过程、发现的
问题和改良措施的总结,旨在提高软件质量和测试效率。

在测试中,
我们采用了多种测试方法和策略,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平安测试。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过本次测试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得出了测试的结论和建议。

(至少1500字)。

Web应用性能监测实验报告

Web应用性能监测实验报告

Web应用性能监测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当今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Web应用的性能监测成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和应用稳定性的关键环节。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Web应用性能监测的实验研究,分析各项指标对应用性能的影响,为Web应用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研究,全面了解Web应用性能监测的关键指标和优化方法:1. 测试Web应用的并发访问量对性能的影响;2. 分析不同服务器负载下的响应时间;3. 探究数据库对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Web应用性能监测:1. 压力测试:使用并发访问模拟工具对Web应用进行并发请求,记录响应时间和吞吐量;2. 负载测试:通过模拟不同水平的服务器负载,分析响应时间的变化;3. 数据库测试:通过增加数据库负载,观察Web应用的性能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压力测试结果分析:通过压力测试,我们分别在并发访问量为10、100和1000的情况下进行了性能测试。

结果显示,并发访问量的增加会导致响应时间的明显增加。

当并发访问量达到1000时,应用的响应时间明显超过了预期。

这表明并发访问量是影响Web应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2. 负载测试结果分析:在进行负载测试时,我们分别设置了低、中、高三个负载水平,并记录了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随着负载的增加,响应时间呈指数增长。

尤其是在高负载下,响应时间迅速上升,超过了用户可接受的范围。

这表明服务器负载是决定Web应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数据库测试结果分析:在数据库测试中,我们逐渐增加了数据库的负载,并观察了应用的性能变化。

结果显示,数据库的负载对应用响应时间有明显的影响。

随着数据库负载的增加,应用的响应时间显著增加,甚至出现了系统崩溃的情况。

这说明数据库的性能对Web应用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并发访问量是影响Web应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应用设计和部署时需要充分考虑并发的需求。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总结归纳模版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总结归纳模版

文档编号密级文档版本共7页xxxx安全网站性能测试报告拟制:张德德日期:2016-1-8 审核:张德德日期:2016-1-11 批准:张德德日期:1.概述1.1.编写目的本次测试报告为XXXX安全网站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X安全网站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XXXX企业信息安全网站面向3软通员工宣传信息安全知识,提升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技能。

1.3.测试目标完善安全网站系统,满足XXXX内部员工访问本系统的需求,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

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

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

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

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报告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报告

5.4.2测试结果分析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网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如图5- 1所示。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

我们回顾一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正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行考勤业务,最后退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并且服务器的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分别不超过75%、70%,那么按照所示的流程,我们开始分析,看看本次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其中又有哪些性能隐患,该如何解决。

图5- 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结果摘要LoadRunner进行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首先显示的该结果的一个摘要信息,如图5- 2所示。

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行情况、“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以及“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等。

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图5- 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场景执行情况该部分给出了本次测试场景的名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持续时间,如图5- 3所示。

从该图我们知道,本次测试从15:58:40开始,到16:29:42结束,共历时31分2秒。

与我们场景执行计划中设计的时间基本吻合。

图5- 3场景执行情况描述图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每秒吞吐量、总请求数、平均每秒请求数的统计值,如图5- 4所示。

从该图我们得知,本次测试运行的最大并发数为7,总吞吐量为842,037,409字节,平均每秒的吞吐量为451,979字节,总的请求数为211,974,平均每秒的请求为113.781,对于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吞吐量越大,说明服务器的处理能越好,而请求数仅表示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数,与吞吐量一般是成正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能测试总结报告模板
文档编号:XXXX-QM_VV_TST_TMP_PTR
文档信息:公司级别模板文件
文档名称:性能测试总结报告模板
文档类别:工程过程类
密级:内部
版本信息:1.0
建立日期:
创建人:
审核者:
批准人:
批准日期:
保管人:
存放位置:
文档修订记录
文档审批信息
目录
1引言 (4)
1.1 目的 (4)
1.2 适用范围 (4)
1.3 背景描述 (4)
1.4 引用文件 (4)
1.5 术语表 (4)
1.6 参考资料 (4)
2 性能测试环境 (4)
3 性能测试需求和策略 (4)
4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4)
5 性能评价 (4)
6 性能改进建议 (5)
7 性能测试工作总结 (5)
7.1 资源使用情况 (5)
7.2 测试进度分析 (5)
7.3 经验教训 (5)
8 附录 (5)
8.1 附录A-相关过程 (5)
8.2 附录B-相关规程 (5)
8.3 附录C-相关指南 (5)
8.4 附录D-相关模板 (5)
1引言
1.1目的
【说明编写本测试报告的目的】
1.2适用范围
【说明测试报告所从属的软件系统的名称以及本报告范围(包含的测试类型等);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1.3背景描述
【说明在开始编写本测试报告之前必须完成的各项工作】
1.4引用文件
【测试报告依据的文档,在此部分应予列出】
1.5术语表
【列出本报告专用的术语(包括缩写词),并给出解释】
1.6参考资料
2性能测试环境
【概述本次性能测试实施的软硬件环境】
3性能测试需求和策略
【概述本次性能测试需求和测试策略】
4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以本次性能测试数据为依据,对本次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5性能评价
【对照性能测试需求,对被测软件的性能做出评价】
6性能改进建议
【结合本次性能测试需求和性能测试结果,针对性能测试发现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7性能测试工作总结
7.1资源使用情况
【列出本次测试计划工作量分布和实际工作量的分布,对其中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7.2测试进度分析
【对照测试计划的安排,总结测试效率及相应的原因分析】
7.3经验教训
【总结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及纠正错误或缺陷等问题的教训,以及改进建议】
8附录
8.1附录A-相关过程
《产品测试过程》
8.2附录B-相关规程
《性能测试规程》
8.3附录C-相关指南
8.4附录D-相关模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