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3期末复习纲要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一、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等问题都涉及化学平衡的理念,基于此,研究这类问题,我们要从平衡的角度出发,运用化学平衡的观念分析问题。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而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等都是可逆反应,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都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平衡,这些平衡可看作化学平衡中的一种特例(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因此它们有化学平衡的共性,也有其鲜明的个性。
1.弱电解质的电离(以CH3COOH的电离为例)(1)弱电解质的电离:CH3COOHCH3COO—+H+。
(2)电离平衡常数:用K表示,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H3COOH)=[c(H+)·c(CH3COO—)]/c(CH3COOH)。
注意: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不随参与电离平衡的分子和各离子的浓度变化而变化。
K电离表达式中的各浓度指平衡时的浓度。
通常都用在25℃的电离常数来讨论室温下各种弱电解质溶液的平衡状态。
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它的每一步电离都有相应的.电离常数,通常用K1、K2、K3等表示,其大小关系为K1>K2>K3,一般都要相差104~105倍。
(3)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①共性特点:动(动态平衡)、定(各微粒的含量保持不变)、等(电离的速率等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②个性特点:电离过程吸热;电离程度较小。
(4)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①浓度: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减小;增大离子的浓度,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减小。
②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增大;降低温度,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减小。
注意:区分电离平衡移动与电离程度变化的关系,电离平衡移动的方向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而电离程度是一个相对值,即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也不一定增大。
高中化学《选修3》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
选修3基础知识1.P6-7:构造原理、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或外围电子排布式2.P14:元素周期表的分区3.P17-18: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P18图1.21)如N>0P18学与问:元素的电离能与化合价的关系4.P18-19: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5.P20:对角线规则例:写出被的氢氧化物和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6.P29:共价键中6键、JI键个数的判断例:判断甲醛分子中6键、JI键个数之比7.P30-31: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例:金刚石和晶体硅的熔沸点比较,C-C键的键长比Si.Si键短, 键能更大,熔沸点更高8.P32-33:等电子体原理例:写出与C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CS2、N2O9.P35: CO2、足0、CH2O、NH3等常见分子的空间构型P36图2-12形形色色的分子:白磷正四面体键角60。
S8分子中S原子杂化类型:sp3杂化10.P37-39: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如SO2 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空间构型为V形11.P39-41:杂化轨道理论如足0、玦0+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均为sp3杂化12.P41-43:配合物理论P41 天蓝色的[C U(H2O)4]2+P42深蓝色的[C U(NH3)4]2+配位键的表示方法P42实验2-2加入乙醇的作用:降低[C U(NH3)4]SO4的溶解度,便于析出晶体常见配合物:[C U(NH3)4]SO4 Ag(NH3)2OH Fe(SCN)3常见配离子:H3O+ NH「[Ag(NH3)2 ]+[C U(NH3)4]2+[C U(H2O)4]2+13.P45: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如CH4是非极性分子,H20> NH3是极性分子14.P46:科学视野肥皂和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注意与热碱溶液去污的区别)15.P48-49: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P48:如接近水的沸点的水蒸气中存在相当量的水分子因氢键而缔合形成缔合分子;图2-31图2-32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对物质沸点的影响16.P50:溶解性如NR极易溶于水的原因(1)相似相溶:H20> NH3都是是极性分子(2)氢键的作用:NR与玦。
化学选修三考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考点总结化学选修三主要内容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进一步学习,以及化学实验技术的应用。
本篇文章将对化学选修三的考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和备考。
一、无机化学部分1.化学元素的性质与周期性规律(1)化学元素的周期表结构(2)化学族的性质和特点(3)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2.化学键和化合物的性质(1)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及特点(2)离子晶体的性质和结构(3)分子化合物的命名和特点3.原子结构与电子构型(1)玻尔理论与氢原子的能级分布(2)多电子原子的能级结构和电子排布规律(3)元素的周期性趋势与电子构型的关系二、有机化学部分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1)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官能团转化(2)同分异构体的形成和区分(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命名方法2.有机反应和反应机理(1)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的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2)有机反应的速率与化学平衡(3)有机反应的催化和溶剂的影响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结构特征(2)生物催化和酶的机理(3)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和调控三、化学实验技术部分1.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方法(1)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2)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和实验废物的处理方法(3)化学实验的记录和报告要点2.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1)实验过程的设计和优化(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3)化学实验结果的判断和评价以上是化学选修三的主要考点总结。
通过复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化学选修三的考试,提高自己的化学水平。
祝各位学生成绩优异!。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二、复习要点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共价键4、分子的空间构型5、分子的性质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层和能级(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有关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关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归纳总结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的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与完善,化学选修3作为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蕴含着大量的知识点和难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从化学选修3的知识点出发,对化学选修3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选修3的知识点。
一、化学选修3的知识点归纳1、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氨基酸是生命活动体内的重要有机物质,对于了解生物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是化学选修3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主要包括氨基酸的结构、官能团、立体异构体等方面的细节内容。
2、化学平衡与数学处理化学平衡是化学选修3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平衡常数、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测定方法等等。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比如数学的对数、指数等。
3、化学反应的控制与催化化学反应的控制与催化是化学选修3中的另一重点难点内容,包括控制反应条件、优化反应条件、可控发生的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涉及到反应速率、反应热力学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
4、有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反应有机物质是化学选修3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到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
5、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是化学选修3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功与否。
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经验。
二、化学选修3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总结1、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选修3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涉及到基础的化学知识,比如化学平衡、酸碱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等等,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之前,应该首先掌握好基础知识。
2、多做题,多练习针对化学选修3中的知识点,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题目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是高中化学课程的一部分,它主要讲解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内在的原理,涉及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知识。
下面是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之间由于电子重新组合而产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加和反应等。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现形式。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和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有密切关系。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包括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
受影响的因素越多,化学反应就越难达到平衡状态。
二、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例子化学平衡指的是相反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酸碱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度平衡等均为化学平衡。
2. 平衡常数和酸碱解离常数平衡常数代表了在平衡状态下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值。
酸碱解离常数代表了在平衡状态下酸或碱解离程度大小的测度,两者具有密切关系。
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均可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和速率。
三、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就是电子转移的反应,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剂得到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是很多反应的基础,应用很广泛。
2. 电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参数电浓度、电位、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等是电化学反应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
3.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电池技术、防腐蚀等多个领域,其广泛应用给工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创新和方便。
四、配位化学1. 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配位指分子间的元素、分子、离子配合成化合物的情况,如水合物、络合物等。
配体对中心离子的配位形式、配位数、形成常数等是配位化学中的关键概念。
2.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很多特殊性质,如光谱学、磁性、反应性等,为化学研究提供了很多重要实验数据。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该册教材主要涉及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是高中化学选修课程中的重要部分。
一、知识点概述1、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电子云、原子轨道等概念,以及原子光谱、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
2、分子结构:主要讲解分子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介绍了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类型,并介绍了分子模型、晶体结构等内容。
3、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点,阐述了反应机理、化学热力学等基本原理。
二、详细知识点介绍1、原子结构1、原子核:质子、中子组成原子核,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2、电子云: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分布。
3、原子轨道: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
4、原子光谱: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光谱,据此可以进行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5、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排列成的表格,分为s、p、d、f等区。
2、分子结构1、分子键: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其中共价键是最常见的分子键。
2、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等,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
3、共价键:通过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主要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
4、离子键: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主要存在于盐、碱中。
5、金属键:通过金属阳离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主要存在于金属中。
6、分子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等,用于描述分子的空间构型。
7、晶体结构:通过晶格结构阐述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方式。
3、化学反应原理1、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常数等概念,用于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2、化学平衡:动态平衡概念,用于描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3、酸碱中和反应:通过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酸碱反应的重要类型。
4、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子转移实现的反应,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尤为重要。
化学选修3知识点整理
化学选修3知识点整理
化学选修3知识点整理:
1. 化学平衡:平衡定律、JNC效应、酸碱电解质的酸碱性、溶液的中和反应、溶液的电离程度、酸碱平衡等
2. 化学热力学:反应焓、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温度和熵的变化、热力学量的计算等
3. 化学动力学:速率定律、反应机理、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催化剂的作用等
4. 化学分析: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酸碱滴定、光度法、荧光法、红外光谱法等
5. 化学工业:氨的制备、烯烃的制备、丙烯酸的生产、聚合反应、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等
6. 有机化学:烃、芳香族化合物、醇、醛、酮、羧酸、酯、胺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7.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的物理性质、高分子的应用等
8. 生物化学:生物大分子、生物催化作用、生物化学反应、生物能量转化等
9. 分子生物学:DNA的复制、转录、翻译、基因表达控制、生物技术应用及社会伦理等
10. 化学与环境: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绿色化学等。
以上是化学选修3中的重点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以不同的能级围绕原子核运动,构成了原子的电子云。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称为原子序数。
离子是具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质子数大于电子数的带正电荷的离子,阴离子是电子数多于质子数的带负电荷的离子。
离子之间通过电磁作用力相互吸引,形成离子键。
离子结构的化合物一般具有高的熔点和沸点,极性较大,易溶于水,呈电解质。
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对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的形成使得原子达到稳定的最外层电子数,即遵循八个电子规则(部分元素遵循例外规则)。
共价键的化合物通常具有低熔点和沸点,大多数不溶于水。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单键是由两个原子间共享一个电子对形成的,双键和三键分别是共享两个和三个电子对形成的。
双键和三键的键能力相对较强,化合物的键长较短,化学反应活性较大。
3.极性分子与间氢键极性分子是由原子间的共价键构成的分子,其中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较大,导致电子云的偏移。
极性分子具有正、负极性,可以与其他极性分子或离子发生静电作用。
间氢键是极性分子之间由氢原子与高电负性的原子(如氧、氮、氟)间的弱相互作用力。
间氢键的存在可以影响化合物的性质,如熔点、沸点和溶解度。
具有间氢键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易溶于水。
有机化合物是以碳为主要骨架并含有氢原子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分子式、结构式和功能团来表达。
根据碳骨架的连续性和循环性,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直链烷烃、环烷烃、烯烃、炔烃等不同类别。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烷烃为非极性分子,溶解度较小,密度相对较小。
烯烃和炔烃由于具有双键和三键,比烷烃更为活泼,活性较大。
芳香烃具有稳定的环状结构,化学活性较小。
5.功能团的结构与化学性质功能团是有机分子中影响化学性质和反应类型的特定原子或原子团。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3课程是国内高中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涉及到了许多比较复杂的化学知识点,例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等。
为了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以下是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选修3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实验与综合应用、烃的分类与概念等等。
这些知识点不仅需要学生熟悉相关的化学公式和反应原理,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以及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二、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是高中化学选修3中的另一重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动力学、溶液化学、化学平衡、电子结构等等。
这些知识点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例如溶液制备、电化学实验、化学反应等等。
三、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是高中化学选修3中比较基础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定量分析、化学定性分析、各种仪器的使用和原理等等。
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计算方法,以及实验室操作技能。
四、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是高中化学选修3中比较前沿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酶的机制等等。
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同时需要学生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总体来说,高中化学选修3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广泛,但是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利用特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相信学生们一定可以掌握这门课程,并在这门课程中获得满意的成绩。
高二化学期末复习:选修3知识点
高二化学期末复习:选修3知识点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
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Ar]3d104s1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归纳一、原子结构。
1. 能层与能级。
- 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能层,能层用符号K、L、M、N、O、P、Q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 能级:同一能层里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如s、p、d、f等能级,各能级的能量顺序为ns < np < nd < nf(n为能层序数)。
2.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 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这个顺序被称为构造原理。
- 电子排布式:如铁(F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为了简化,还可以写成[Ar]3d^64s^2(其中[Ar]表示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结构)。
3. 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 激发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 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频率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可用于元素的定性分析。
二、分子结构与性质。
1. 共价键。
- 共价键的类型。
- σ键: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如H - H键,s - s 重叠;H - Cl键,s - p重叠等。
- π键: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如N≡ N中,除了一个σ键外,还有两个π键。
- 共价键的参数。
-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 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如CO_2分子中键角为180^∘,为直线形分子;H_2O分子中键角为104.5^∘,为V形分子。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氧化反应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方程式平衡3. 反应热与焓变- 反应热的定义- 焓变的计算- 热化学方程式4. 化学动力学- 反应速率的定义-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速率定律与速率常数二、溶液与化学平衡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液的定义与分类- 浓度的表示方法- 溶液的物理性质2.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的特征- 化学平衡常数- Le Chatelier原理3. 酸碱平衡- 酸与碱的定义- pH与pOH的概念- 酸碱中和反应4. 沉淀-溶解平衡- 溶解度积(Ksp)- 沉淀的形成与溶解三、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数的确定-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 电子守恒原理2. 伏打电堆与电池- 伏打电堆的原理- 电池的工作原理- 标准电极电势3. 电化学系列- 金属的电化学活性- 电化学系列表4.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腐蚀的类型与机理- 防护措施四、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与分类-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基本有机化合物类型(烃、醇、酮、酸、酯等)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 氧化与还原反应3.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碳的杂化轨道- 分子的几何形状- 同分异构体4.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有机合成材料- 生物体内的有机反应- 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五、实验技能与安全1. 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器材的使用-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2. 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品的妥善处理- 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数据记录- 误差分析- 实验报告的撰写请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对上述框架进行调整和补充。
每个部分都应详细列出相关的知识点,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此外,为了便于学生复习和教师教学,建议在每个章节后附上相应的习题和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
2.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
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He为1s2外,其余为ns2np6。
He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s轨道,还未出现p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
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①分区②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元素周期律1.电离能、电负性(1)电离能是指气态原子或离子失去1个电子时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是指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1个电子。
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总体呈现增大趋势。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技术。
高考化学选修三作为高中化学的一部分,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高考化学选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首先,我们来谈谈化学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主要包括了速率定律、活化能、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等内容。
在高考化学选修三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速率定律的表达式及其应用,了解活化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来描述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规律的科学,它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高考化学选修三中,我们需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有机反应的分类和规律、有机合成的方法等内容。
特别是要重点掌握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命名规则,了解有机反应的机理和规律,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同时,还需要了解有机物的应用,如有机合成药物、有机合成材料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规律和性质的科学,它包括了平衡常数、平衡位置、影响平衡的因素等内容。
在高考化学选修三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平衡位置的影响因素,掌握影响平衡的因素对平衡位置的影响规律。
同时,还需要了解如何利用平衡常数和反应物浓度来描述平衡位置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利用Le Chatelier原理来预测和调节化学平衡。
总的来说,高考化学选修三涉及到了化学动力学、有机化学和化学平衡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化学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和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为高考化学的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希望大家在复习和备考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踏实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高三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
高三化学选修三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理论,对于学生们提高化学水平、备战高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三化学选修三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I.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将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并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包括了周期数、主族和周期表分区等概念。
其中,按照电子层次填充原则将元素按周期表的结构进行布局,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重要的周期性规律,如电子亲和能、电离能、原子半径等。
II.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原子结构是高中化学的基础,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对于理解化学键非常重要。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这些不同的化学键对于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
III. 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是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平衡的重要概念。
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浓度变化随时间的变化率来表示。
平衡常数描述了在给定温度下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了解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改变化学反应的进行。
IV. 酸碱理论和溶液的性质酸碱理论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了不同的酸碱定义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常见的酸碱理论有阿尔尼乌斯酸碱理论、布朗酸碱理论和劳里亚-布鲁内特酸碱理论。
酸碱反应还涉及到溶液的性质,如酸碱度、电导性和还原性等。
V.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类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和能量的释放。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了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可以根据电子转移程度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电解质溶液、化学电池和电解等内容,电化学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总结起来,高三化学选修三的知识点包括元素周期表和周期性规律、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酸碱理论和溶液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高二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复习
高二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复习(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复习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二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复习篇一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是化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有机化学、化学计量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其中,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是重要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命名的规则和构建分子式的方法。
此外,有机化学还包括了官能团的性质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反应。
比如,醇类的性质和反应、醛、酮的命名和性质等。
二、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间的定量关系的学科。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物质的摩尔比之间的关系。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物质的摩尔比,以及如何利用摩尔比、质量关系和气体摩尔体积关系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此外,化学计量学还涉及到固体和液体溶液的浓度计算。
三、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影响速率的因素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用实验数据绘制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曲线,以及如何从实验数据中判断反应的级数和速率常数。
四、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电流与化学反应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学生需要理解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不同类型电池的构造、正负极的材料以及电池的电动势、标准电极电势等。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溶液中的电导和导电性质,以及如何用电解法进行物质的电转化。
总结起来,高中化学选修3主要包括有机化学、化学计量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电化学。
学生需要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和影响因素、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电解法和物质的电转化等知识点。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或相关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选修3期末复习纲要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共价键4、分子的空间构型5、分子的性质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二、复习要点(一)原子结构1、能层和能级(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 (5p)、E(4f)>E(6s)等。
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 能级电子数(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
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
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
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
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 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叫做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来源于原子外电子层构型的周期性。
(左下)(2)微粒半径的比较方法①同一元素:一般情况下元素阴离子的离子半径大于相应原子的原子半径,阳离子的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的原子半径。
②同周期元素(只能比较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如:Na>Mg>Al>Si>P>S>Cl③同主族元素(比较原子和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如:Li<Na<K<Rb<Cs,F-<Cl-<Br-<I-④同电子层结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上一周期0族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阴离子与同周期0族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随核电荷数增大,微粒半径依次减小。
如:F-> Na+>Mg2+>Al3++y+B B(三)共价键1、共价键的成键本质: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能量降低。
2、共价键类型:原子提供一对电子所形成的共价键。
①配位化合物:金属离子与配位体之间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
如:Cu(H2O)4SO4、Cu(NH3)4(OH)2、Ag(NH3)2OH 、Fe (SCN)3等。
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3(1)键长、键能决定共价键的强弱和分子的稳定性,键角决定分子空间构型和分子的极性。
(2)键能与反应热:反应热=生成物键能总和-反应物键能总和(四)分子的空间构型1、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许多性质是相似的,此原理称为等电子原理。
(1)等电子体的判断方法:在微粒的组成上,微粒所含原子数目相同;在微粒的构成上,微粒所含价电子数目相同;在微粒的结构上,微粒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相同。
(等电子的推断常用转换法,如CO2=CO+O=N2+O= N2O= N2+ N—= N3—或SO2=O+O2=O3=N—+O2= NO2—)(2)等电子原理的应用:利用等电子体的性质相似,空间构型相同,可运用来预测分子空间的构型和性质。
2、价电子互斥理论:(1)价电子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AB n型分子(离子)中中心原子A周围的价电子对的几何构型,主要取决于价电子对数(n),价电子对尽量远离,使它们之间斥力最小。
(2)AB n型分子价层电子对的计算方法:①对于主族元素,中心原子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配位原子按提供的价电子数计算,如:PCl5中②O、S作为配位原子时按不提供价电子计算,作中心原子时价电子数为6;③离子的价电子对数计算如:NH4+:;SO42-:3、杂化轨道理论(1)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①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参与杂化。
②杂化后的轨道一头大,一头小,电子云密度大的一端与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重叠,形成σ键;由于杂化后原子轨道重叠更大,形成的共价键比原有原子轨道形成的共价键稳定。
③杂化轨道能量相同,成分相同,如:每个sp3杂化轨道占有1个s轨道、3个p轨道。
④杂化轨道总数等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之和。
(2)s、p杂化轨道和简单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3)杂化轨道的应用范围:杂化轨道只应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未参加成键的孤对电子。
(4)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的判断方法:看中心原子有没有形成双键或叁键,如果有1个叁键,则其中有2个π键,用去了2个p轨道,形成的是sp杂化;如果有1个双键则其中有1个π键,形成的是sp 2杂化;如果全部是单键,则形成的是sp 3杂化。
(五)分子的性质1、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的比较(2)范德华力与氢键的比较2(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1>非极性分子: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的分布是对称的。
如:①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双原子分子:H2、Cl2、N2等;②只由极性键构成,空间构型对称的多原子分子:CO2、CS2、BF3、CH4、CCl4等;③极性键非极性键都有的:CH2=CH2、CH≡CH、。
<2>极性分子:整个分子电荷分布不对称。
如:①不同元素的双原子分子如:HCl,HF等。
②折线型分子,如H2O、H2S等。
③三角锥形分子如NH3等。
(2)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两者研究对象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原子,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本身;两者研究的方向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离与偏向,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
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二氧化碳、甲烷、四氯化碳、三氟化硼等只含有极性键,非金属单质F2、N2、P4、S8等只含有非极性键,C2H6、C2H4、C2H2等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Cl、H2S、H2O2等。
(3)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①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没有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Ne等。
②双原子分子:若含极性键,就是极性分子,如HCl、HBr等;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O2、I2等。
③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主要由分子中各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决定分子的极性。
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即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H4等。
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即排列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NH3、SO2等。
④根据AB n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价电子是否全部参与形成了同样的共价键。
(或A是否达最高价)(4)相似相溶原理①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②相似相溶原理的适用范围:“相似相溶”中“相似”指的是分子的极性相似。
③如果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相反,无氢键相互作用的溶质在有氢键的水中的溶解度就比较小。
3、有机物分子的手性和无机含氧酸的酸性(1)手性分子①手性分子: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又称对映异构体、光学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