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之燕国

合集下载

战国时期的燕国与荆轲刺秦

战国时期的燕国与荆轲刺秦

战国时期的燕国与荆轲刺秦战国时期,中国的燕国与秦国之间存在着一段传奇的故事,那就是荆轲刺秦。

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27年,当时燕国的国君是燕昭王,而秦国的国君则是秦昭王。

在这个时期,诸国之间争霸割据,各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燕昭王是一个野心勃勃、胸怀大志的国君。

他希望能够扩大燕国的势力范围,并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

而当时的秦国正处于强盛之际,秦昭王有着征服六国的野心。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燕昭王派出了他的谋士苏秦去秦国做使者,与秦昭王商讨联合对抗其他国家的计划。

苏秦的一系列外交手段和政策,使得燕国和秦国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盟关系。

然而,就在燕国与秦国关系紧密的时候,一位英勇的刺客荆轲出现了。

荆轲是燕国的臣子,他深知燕昭王和秦昭王之间的联盟只是暂时的。

荆轲认为,若不尽快刺杀秦昭王,秦国的势力还会继续扩大,对燕国造成威胁。

于是,在公元前227年春天,荆轲带着刺秦的使命,潜入了秦国。

他提前了解了秦昭王的行踪,找到了一个机会。

这天晚上,当秦昭王在宫殿内观看乐舞时,荆轲利用混乱的场面,乘机刺向秦昭王。

然而,他并没有成功刺杀秦昭王,反而被宫中的侍卫发现,最终被捕。

荆轲被捕后,秦昭王一度想杀了他。

然而,荆轲却以身体温暖剂特产的北国所独有的寒蝉抚琴的技艺引起秦昭王的赞赏,化险为夷。

荆轲的刺秦行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勇气和忠诚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知名的传说之一,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所歌颂和描写。

总的来说,战国时期的燕国与荆轲刺秦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传奇。

它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权谋之间的较量。

荆轲以自己的勇气和决心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成为了一个传奇英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忠诚和勇气是值得钦佩和追求的品质。

关于燕国的历史故事

关于燕国的历史故事

关于燕国的历史故事
燕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国家,其历史可追溯至周朝初期,是战国七雄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燕国的历史故事:
1. 燕昭王求贤:燕昭王即位后,为了报复齐国侵略之仇,他谦卑待人,尊重贤才,并以重金招聘天下有才能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拜郭隗为师,并给予优厚的待遇。

此举吸引了众多有才能的人前来投奔,其中包括著名的军事家乐毅、哲学家邹衍等。

在他们的帮助下,燕国逐渐强盛起来。

2. 乐毅伐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韩、赵、魏五国共同伐齐。

乐毅指挥五国联军在济西大败齐军,并乘胜追击,连续攻克齐国七十余城,使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

这场战争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之一,也是燕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胜利。

3. 荆轲刺秦王: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丹为了挽救燕国的危亡,派遣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荆轲以献地图为名接近秦王,并在献图时突然抓住秦王的袖子,另一只手则抽出藏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然而最终荆轲未能成功刺杀秦王,反而被秦王的侍卫所杀。

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

4. 燕王哙禅让:燕王哙在位期间,受到纵横家苏秦的影响,决定将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

这一决定引起了国内贵族的不满和反对,导致了长达数年的内乱。

最终齐宣王趁机派兵攻打燕国,燕王哙和子
之被杀。

这个事件使得燕国的实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燕国实力如何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是它呢

燕国实力如何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是它呢

燕国实力如何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是它呢燕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现在的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地区。

燕国的实力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较弱的一个国家。

本文将从燕国的历史、国力、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外交等方面进行论述,以验证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

首先,从燕国的历史上看,燕国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

在春秋时期,燕国还只是晋国的附庸,直到公元前362年才脱离晋国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相比其他战国七雄,例如秦、楚、齐等,这些国家在历史上有着更悠久的发展,建立了更完善的国家体系,具有更雄厚的基础。

其次,燕国在政治上的实力也相对较弱。

燕国的统治者几乎没有能够长期执政的君主,王位频繁更迭,导致国家内部的政治不稳定。

这种政治不稳定使得燕国在内部政策制定和国家运营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国家管理机构。

从经济角度来看,燕国也相对较弱。

燕国地处北方,地理环境相对较为贫瘠,加之缺乏国内大型水系,导致燕国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

与此同时,燕国的领土较为狭小,资源有限,无法提供足够的财富来支撑国家的发展。

在军事方面,燕国也是相对较弱的。

燕国虽然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但相比其他战国七雄,其军事实力并不突出。

在战争中,燕国常常处于劣势,无法对抗更强大的对手。

燕国的军队整体素质不高,武器装备相对落后,无法有效地应对对手的攻击。

此外,燕国在外交方面也表现出相对的软弱。

燕国缺乏强大的盟友,而且与周边国家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争端。

燕国的外交不善导致其在国际舞台上缺乏合作伙伴和支持,无法形成有力的外交影响力。

综上所述,燕国作为战国七雄中的一员,与其他战国七雄相比,确实是相对较弱的一个国家。

无论是燕国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外交方面,都体现了燕国相对较弱的实力。

然而,燕国的存在也对整个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实力较弱,但仍然是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燕国(周朝诸侯国)详细资料大全

燕国(周朝诸侯国)详细资料大全

燕国(周朝诸侯国)详细资料大全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

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诸侯列国中始终处于中下游地位。

前228年,秦灭赵,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基本介绍•中文名:燕国•外文名:Yan•别称:燕•时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帝王:燕昭王、燕王喜等•都城:蓟(今北京市)•主要城市:临易、易、武阳等•语言:古汉语•货币:明刀币、尖首刀币、襄平方足布等•所属时期:春秋战国•人口数量:约100万•主要民族:华夏族、秽貊、戎狄、东胡•国土面积:(鼎盛时)20万平方千米•开国君主:召公奭国号,历史,始封燕国,山戎来袭,惠公奔齐,跻身七雄,合纵称王,子之之乱,昭王纳贤,伐齐破胡,伐齐失败,燕赵战争,燕国覆灭,疆域,政治,国都,地方行政,官制,封君,军事,经济,农业,手工业,城市,货币,文化,名人,将领,谋臣,刺客,其他,君主世系,国号燕(yān),《史记正义》引徐才宗《国都城记》称“周武王封召公于燕。

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取名焉”。

《国都城记》认为召公所封的燕地在燕山之野,燕国因燕山而得名。

古燕地成于何时已不可考。

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董家林、黄土坡村一带发现了一处规模相当大的商周遗址,包括建于商末延续至西周的城址,一些学者认为这就是燕国最初的都城遗址。

历史始封燕国周武王十三年,召公奭跟随周武王发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手持大钺,召公奭手持小钺,左右夹辅周武王举行祭社大礼,向上天和商朝百姓宣告帝辛的罪责。

战国七雄之燕国

战国七雄之燕国

战国七雄之燕国、春秋战国燕国(北燕国)燕(yān),甲骨文、金文作晏,已具有都邑的含义。

国君姬姓。

古代,在北京地区有一个相当大的部族以“晏(燕)”为图腾,为族徽,为族名,并进而为地名、国名。

古燕形成于何时已不可考。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童家林、黄土坡村一带发现了一处规模相当大的商周遗址。

包括建于商末延续至西周的城址。

一些学者认为这就是商末时期古燕首都城的遗址。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

战国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起源: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

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

鼎盛:燕哙让国前323年,燕国参加了公孙衍发起的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活动,燕国在此年称王。

两年后,易王卒,儿子哙继位。

燕王哙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即前318年,作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大事,将燕王的君位“禅让”给相邦子之,并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玺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

换言之,子之全面执掌了燕国军政大权。

此举引起了太子平等旧贵族的不服,在前314年时起兵攻击子之,失败,死于乱军之中。

这场内乱,造成了人心的涣散和国力的严重削弱。

齐国趁机伐燕,将军匡章率军在出兵50天内占领了燕都,燕国大败几乎被灭,燕王哙和子之被杀[4]。

同时中山国也趁机出兵攻占了燕国部分领土。

在燕国军民的奋力抵抗和赵、韩、秦、楚等国的压力下,齐国不得不退兵,赵国拥立在韩为人质的公子职,并以兵护送至燕国,是为燕昭王。

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

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赵、楚、韩、魏五国伐齐,连下齐国70余城,杀死齐闵王。

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兴衰史

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兴衰史

战国七雄之燕国燕国是东周时期的诸侯国,也是战国乱世的七雄之一。

公元前1122年,召公跟随周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灭亡了商王朝。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与宗室。

于是将召公封在了蓟地(也就是今北京区域),建立了臣属西周的诸侯国燕国,召公也就成为了燕国的开国始祖。

燕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经历了齐宣王灭燕,赵武灵王辅助燕昭王复国,燕国破东胡,战朝鲜,盛极一时,后秦始皇嬴政再次灭燕。

可谓是大起大落的一个国家。

燕国无论是人口,还是地盘,跟其他六国相比都差太多了,即使战国前期最弱的韩国,也还敢跟秦国正面交锋,有来有往。

那么几乎感觉不到存在的燕国,又是如何步上战国七雄地位的呢?燕国建立初期,处于北方狄戎部落的包围之中,狄戎部落不但人高马大,战力极其强悍,而且是一个相当好战的名族,燕国不胜其扰。

这时,时任燕国国王的燕庄公决定抱一个大腿,经过反复的考虑,他选择了与自己相邻且正称霸中原的齐国。

面对狄戎部落大规模地侵略燕庄公向齐桓公求助,因为彼时还是周王朝的天下,任何时候都要师出有名。

于是,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向山戎大举反攻。

顺便还把孤竹部落和令支部落也灭了还把攻占的领土全都送给燕国。

开启齐燕长达数百年的和谐互通。

燕国在齐国的照顾下开始逐渐强盛。

也开始了和齐国数十年的相爱相杀。

公元前380年,齐国向燕国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攻占了桑丘。

公元前379年,燕国联合赵韩魏出兵伐齐,齐国兵败,联军一直打到了桑丘。

公元前378年,齐国攻打燕国,赵韩魏联军为救燕,再度攻齐,一直打到并占领了灵丘。

公元前373年,燕齐在林营交战,燕国击败齐国。

公元前355年,齐国侵掠燕国边境,燕国出兵反击,大败齐国。

燕国此时的国力和军队的战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直至齐宣王继位,历史上著名的滥竽充数,稷下学宫以及以羊易牛等成语典故都是出自于他。

他还打出“开疆拓土振兴齐国”的口号。

时任燕国国王的燕王哙在位期间,将燕国的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引起了太子姬平的不满,发动了子之之乱,太子姬平以齐国平息叛乱后,可随意所掠燕国财物妇女为条件,向齐国求助,齐宣王出兵很快平定了叛乱,也按约定所掠燕国财物和妇女。

战国七雄——燕国

战国七雄——燕国

战国七雄——燕国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时期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

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

前323年,燕易王称王。

前316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两年后,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

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国。

燕昭王广纳贤士,励精图治,任用乐毅合纵攻齐、秦开破东胡朝鲜,盛极一时。

燕昭王去世后,燕国迅速衰落。

长平之战后,燕国企图趁火打劫,结果连败于赵国,沦为弱国。

前228年,秦破赵都邯郸,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联合赵代王嘉抵抗秦军,战败后,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燕(yān),《史记正义》引徐才宗《国都城记》称“周武王封召公于燕。

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取名焉”。

《国都城记》认为召公所封的燕地在燕山之野,燕国因燕山而得名。

古燕地成于何时已不可考。

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董家林、黄土坡村一带发现了一处规模相当大的商周遗址,包括建于商末延续至西周的城址,出土了大量西周初期燕国的青铜器,如西周燕侯堇鼎、西周燕国太保克盉、西周伯矩鬲等,学界认为这是燕国最初的都城遗址。

始封燕国周武王十三年,周文王庶长子召公奭,跟随周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手持大钺,召公奭手持小钺,左右夹辅周武王举行祭社大礼,向上天和商朝百姓宣告帝辛的罪责。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召公奭封在蓟地(今北京),建立臣属西周的诸侯国燕国。

但召公奭没有前往蓟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长子克管理蓟地,自己则留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继续辅佐周王室。

战国时期的燕国虽弱 可也有一支精锐部队

战国时期的燕国虽弱 可也有一支精锐部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战国时期的燕国虽弱可也有一支精锐部队导语:在下之前的文章提过,战国七雄之中作为唯一一个西周时期就分封的王族老牌诸侯国。

在进入战国之后非常弱势,却经常被秦国所蛊惑背后攻打与秦...在下之前的文章提过,战国七雄之中作为唯一一个西周时期就分封的王族老牌诸侯国。

在进入战国之后非常弱势,却经常被秦国所蛊惑背后攻打与秦国为敌的赵国,虽然常常被打败,但也搞得赵国军队疲于奔命,自身也没落着什么好处,最后因为刺秦而被秦国灭掉。

然而,细心的各位达人,肯定会知道秦国攻占燕国首都之手,燕国并米有直接灭亡,而是逃到了辽东,在那里召集了一支军队,并且和赵国灭亡后逃奔出来后成立了代国的代王嘉合并一处来继续抵抗秦国。

这里看来,燕国早就留有后手,提前准备好了自己的退路,在辽东布置了一支军队。

那么这支神秘的军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辽东在古代可谓是苦寒之地,生活在哪里的人们靠着打猎和捕鱼为生,日子过的很艰苦。

然而,就是这样的生活,打造了当地人民强悍而灵活的身体。

历史上,那里曾经建立过许多比较强大的割据势力,他们军队彪悍英勇,不服从中原王朝的管束。

当时拥有这辽东之地的燕国,当然也不会放弃这么好的军事资源。

燕国征召当地的渔猎子弟入军,并且作为一支主要对抗北方胡人的部队使用。

燕国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不光靠着自己的血统身份和还算是大的土地。

这支等闲不出动的精锐锁边大军也是它的底气所在。

这支部队还参与了燕国复仇伐齐的战争,差点把强盛一时的齐国给灭了,可以看出他们战力之强大。

至于燕国逃亡到辽东之后,为何如此快的被秦国灭忘。

经过在下的分析,这时候燕国已经是苟延残喘,本部被秦国占领,使得燕国的物生活常识分享。

战国七雄是哪七个人

战国七雄是哪七个人

战国七雄是哪七个人
答案:
战国七雄指的是七个国家: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扩展:
1、齐国,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

2、楚国,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楚国在周文、武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史称“大启群蛮”。

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

3、燕国,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4、韩国,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

5、赵国,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原为赵侯。

6、魏国,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

姬姓,魏氏。

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公元前344年称王、至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共179年。

7、秦国,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

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战国七雄之燕国

战国七雄之燕国

战国七雄之燕国历史简介燕yān,甲骨文、金文作妟,已具有都邑的含义。

国君姬姓,是西周封宗室召公之后。

古代,在北京地区有一个相当大的部族以“妟燕”为图腾,为族徽,为族名,并进而为地名、国名。

古燕形成于何时已不可考。

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童家林、黄土坡村一带发现了一处规模相当大的商周遗址。

包括建于商末延续至西周的城址。

一些学者认为这就是商末时期古燕首都城的遗址。

西周时,蓟国成为周国的封国。

《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返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褒封“帝尧之后于蓟”。

蓟国都于蓟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广安门一带,约公元前7世纪为燕国所并。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汉族在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建立的一个诸侯国。

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封公奭shì于燕,建立了臣属于周的诸侯国燕,又称北燕。

其都城遗址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董家林村。

约公元前7世纪,燕国并蓟国,并以蓟城为都,故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部广安门一带。

战国时期,燕为七雄之一。

公元前226年,秦攻占蓟城。

公元前222年,秦灭燕。

燕赵战争在燕武成王、孝王、王喜三代,为迎合秦国之意或乘赵国危难之机,不断挑起与赵国的争端。

前265年,秦国乘赵国国君新旧交替,政局不稳之际,连取三城,燕与秦南北夹攻,齐国派相国田单率军救赵。

西拒秦军之后,又率赵、齐联军对燕国进行报复,占领了燕地中阳中人,今唐县。

前259年,燕国趁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之际,诱使赵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众投入燕国。

燕王喜时,在前251年、前245年分别派遣栗腹、剧辛攻赵,被赵国打败,赵军反击并包围燕都,燕国被迫割地求和。

前236年,赵再次率军伐燕,攻取狸、阳城。

结果燕国屡屡战败,使处于衰落进程的燕国更加衰弱不堪。

秦国则以救燕为名,不断出兵攻占赵地。

覆灭燕太子丹年轻时在秦国作人质。

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国,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客。

古代战国七雄之各国变法人物、内容及影响

古代战国七雄之各国变法人物、内容及影响

古代战国七雄之各国变法人物、内容及影响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一、齐国:邹忌变法变法人:齐威王与邹忌主要内容:邹忌推行法家政策,鼓励群臣百姓进谏、完善律令、监督并定期考察官员、选派得力战将镇守边关,训练新军等。

影响:经过一番改革,齐国在政治、经济上都有了新气象。

二、楚国:吴起变法变法人:楚悼王与吴起主要内容:制定法令,公布于众,减爵禄,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

影响:吴起推行变法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

然而,吴起变法触动了权贵集团的利益,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旧贵族发动叛乱,包围王宫,用乱箭射死了吴起,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三、燕国:乐毅改革变法人:燕昭王与乐毅主要内容:制定法律,严厉法制,确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则,克服“亲亲”、“贵贵”的用人传统。

在军事上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以便提高燕军的军纪和战斗力。

影响:经过乐毅改革,燕国逐渐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为伐齐做好了充分的经济和军事上的准备。

四、韩国:申不害变法变法人:韩昭侯与申不害主要内容:汲取道家“君人南面之术”加以改造,提出了一整套“修术行道”、“内修政教”的“术”治方略。

影响:变法使韩国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

五、赵国:胡服骑射变法人:赵武灵王主要内容:采用胡人的服装,即改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钩,穿皮靴,教练骑射。

影响:由于实行胡服,赵国建立起以骑兵为主体的一支军队,它在战争中的作用即刻显示出威力来,成为当时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同时推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秦汉时期全国各民族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六、魏国:李悝变法变法人:魏文侯与李悝主要内容: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

影响: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其著成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燕、齐两国的大概范围

燕、齐两国的大概范围

燕、齐两国的大概范围
燕国和齐国的大概范围如下:
燕国: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小部分。

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吞并了燕国。

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齐国乘燕国内乱,派匡章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进攻燕国。

五十日以内,直破燕都。

由此,齐国成功占据了燕国的疆域,也即当时齐国的地盘,自然包含了燕国的疆域。

从战国七雄的地图可以发现,齐国+燕国的疆域,包含了今山东、河北、辽宁三省之地和京津两市之地。

齐国:在今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小部分。

齐国是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武王封为姜子牙的领地,是战国七雄之首,在姜子牙良好的治理下,齐国成为了一个富强的国家。

燕国是现在的哪个省

燕国是现在的哪个省

燕国就是现在的河北省,主要在天津北京一带,距今有2500年的历史。

燕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

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诸侯列国中始终处于中下游地位。

燕国指的是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在今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辽宁西部一带。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召公姬奭封在蓟地,燕国建立。

燕国险些在外族入侵中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才得以保全,并逐渐有了发展。

燕昭王即位后,“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燕国成为一时之强国。

公元前232年,燕王喜派太子丹前往秦国作质。

后来,太子丹逃回燕国,并派荆轲去刺杀秦王。

在刺杀失败后,秦王以此为借口发兵攻打燕国,最终燕国被秦灭亡。

燕国的首都在哪里

燕国的首都在哪里

燕国的首都在哪里
燕国的首都在蓟,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房山区,房山区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东部和南部为沃野平原。

燕国简介
燕国(前1044年-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燕国是周朝的支族战国七雄之一,国祚八百二十二年。

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北京)。

前323年,燕易王称王。

前316年,子之之乱,两年后,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

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国。

燕昭王广纳贤士,励精图治,任用乐毅合纵攻齐、秦开破东胡朝鲜,盛极一时。

燕昭王去世后,燕国迅速衰落。

长平之战后,燕国企图趁火打劫,结果连败于赵国,沦为弱国。

前228年,秦破赵都邯郸,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联合赵代王嘉抵抗秦军,战败后,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前222年,秦王嬴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燕国其他情况简介
燕国燕山以南以农业为主,以北以牧业为主,燕山地区和冀东地区同时兼有农业和牧业。

大至东部沿海有渔盐之利,北部出产马牛羊,南部盛产黍稻粟菽,山地有铜鉄矿冶,经济部门比较齐全。

燕国的畜牧业区域在上谷、渔阳、右北平三郡地区,农业区域在蓟城以南的地区。

春秋燕国国君列表(最新)

春秋燕国国君列表(最新)

燕国,战国七雄,西周,召公,燕惠侯,燕厘侯,燕顷侯,燕哀侯,燕郑侯,燕穆侯,燕宣侯,燕桓侯,燕庄公,燕襄公,燕前桓公,燕宣公,燕昭公,燕武公,燕前文公,燕懿公,燕惠公,燕悼公,燕共公,燕平公,燕孝公,燕成公,燕闵公,燕简公,燕后桓公,燕后文王,燕易王,燕王哙,姬哙,燕王子之,子之,齐宣王,妫辟疆,燕昭王,姬职,燕惠王,姬乐资,燕武成王,燕孝王,燕王喜,姬喜燕惠侯前864年—前827年在位,38年燕厘侯前826年—前791年在位,36年燕顷侯前790年—前767年在位,24年燕哀侯前766年—前765年在位,2年燕郑侯前764年—前729年在位,36年燕穆侯前728年—前711年在位,18年燕宣侯前710年—前698年在位,13年燕桓侯前697年—前691年在位,7年燕庄公前690年—前658年在位,33年燕襄公前657年—前618年在位,40年燕前桓公前617年—前602年在位,16年燕宣公前601年—前587年在位,15年燕昭公前586年—前574年在位,13年燕武公前573年—前555年在位,19年燕前文公前554年—前549年在位,6年燕懿公前548年—前545年在位,4年燕惠公前544年—前536年在位,9年燕悼公前535年—前529年在位,7年燕共公前528年—前524年在位,5年燕平公前523年—前493年在位,31年燕孝公前492年—前455年在位,38年燕成公前454年—前439年在位,16年燕闵公前438年—前415年在位,24年燕简公姬载年前414年—前373年在位,42年燕后桓公前372年—前362年在位,11年燕后文王前361年—前333年在位,29年燕易王前332年—前321年在位,12年燕王哙姬哙前320年—前317年在位,4年燕王子之子之前316年—前314年在位,3年齐宣王妫辟疆前313年—前311年在位,3年燕昭王姬职前311年—前279年在位,33年燕惠王姬乐资前278年—前272年在位,7年燕武成王前271年—前258年在位,14年燕孝王前257年—前255年在位,3年燕王喜姬喜前254年—前222年在位,33年。

燕国的拼音

燕国的拼音

燕国的拼音
燕国的拼音是yān guó,具体释义如下:
词性:通常在句中作名词,作为主语或宾语。

表达意思:燕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

燕国和齐国、鲁国一样,也是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第一批被封为诸侯的,但是燕国的历史却超过了齐鲁两国,甚至超过了周王朝的,燕国的存在足足有822年之久,燕国也是最后一个灭亡的姬姓诸侯国。

例句
1、琉璃河遗址是西周燕国的始封地,也就是文献中的“燕”。

2、燕丹膝行而前,涕泪交流,但论人则秦国势众,计虽好因燕国弱小不能实行。

3、在整个燕国中也是名声鼎沸,原因无他,雪宵实在年轻,自出生之后,由家族分支族人的身份修仙,竟在三百年后成就龙虎真人,进步神速。

05燕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05燕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xx君主世系图燕国始封的具体时间,在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至周成王亲政之间,西周封宗室召公于燕(“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但召公并非前往,由长子克前往就任。

地点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因封地在燕山,故国名为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

燕国建国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

前323年,燕国参加了公孙衍发起的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活动,燕国在此年称王。

前318年,燕王哙将燕王的君位“禅让”给相邦子之,并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玺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子之全面执掌燕国军政大权。

太子平等旧贵族起兵攻击子之,失败,太子平死于乱军之中。

齐国趁机伐燕,50天内占领燕都,燕国大败几乎被灭,燕王姬哙和子之被杀。

同时,中山国也趁机出兵攻占了燕国部分领土。

至燕昭王,经28年的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

至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赵、楚、韩、魏五国伐齐,连下齐国70余城,杀死齐湣王,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

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前230年,秦国灭韩。

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

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荆轲刺秦王赵政未遂。

秦国以此为借口进攻燕国。

前226年,秦军占领了燕国大半。

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未果。

前222年燕灭于秦。

xx君主xx公奭是xx的始祖。

召公奭,姬姓,名奭,周武王的同姓族人,食邑于召(今陕西歧山西南),谓之召公,又称为周召公、召康公或召伯,曾辅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燕(今河北北部),都城在蓟(今北京),但并未前往,由长子克前往就任,是后来燕国和召国的始祖。

召公奭是周初活跃时间最长的政治家,历经文武成康四世,周成王时,位列三公,担任太保的职务,他和周公旦把周朝一分为二,陕东由周公管理,陕西由召公奭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燕国(北燕国)
燕(yān),甲骨文、金文作晏,已具有都邑的含义。

国君姬姓。

古代,在北京地区有一个相当大的部族以“晏(燕)”为图腾,为族徽,为族名,并进而为地名、国名。

古燕形成于何时已不可考。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童家林、黄土坡村一带发现了一处规模相当大的商周遗址。

包括建于商末延续至西周的城址。

一些学者认为这就是商末时期古燕首都城的遗址。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

战国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起源: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

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

鼎盛:
燕哙让国
前323年,燕国参加了公孙衍发起的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活动,燕国在此年称王。

两年后,易王卒,儿子哙继位。

燕王哙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即前318年,作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大事,将燕王的君位“禅让”给相邦子之,并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玺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

换言之,子之全面执掌了燕国军政大权。

此举引起了太子平等旧贵族的不服,在前314年时起兵攻击子之,失败,死于乱军之中。

这场内乱,造成了人心的涣散和国力的严重削弱。

齐国趁机伐燕,将军匡章率军在出兵50天内占领了燕都,燕国大败几乎被灭,燕王哙和子之被杀[4]。

同时中山国也趁机出兵攻占了燕国部分领土。

在燕国军民的奋力抵抗和赵、韩、秦、楚等国的压力下,齐国不得不退兵,赵国拥立在韩为人质的公子职,并以兵护送至燕国,是为燕昭王。

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

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赵、楚、韩、魏五国伐齐,连下齐国70余城,杀死齐闵王。

齐地只剩除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和即墨二城。

前278年,昭王死,燕惠王即位。

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计,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

前279年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趁势复国。

招贤纳士
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决心兴复燕国,报仇雪耻。

采纳郭隗的建议,招贤纳士。

拜郭隗为师,给以优厚待遇,“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筑黄金台,“千金买骨”,结果各国士人“争趋燕”。

燕国很快的集中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

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苏秦、乐毅、邹衍。

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后期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

破齐
昭王及后派苏秦出使齐国,首先说服齐宣王归还前人趁燕国内乱攻下的十座城池,然后鼓动齐国攻打宋国,离间齐赵两国的关系,并在赵武灵王、魏襄王、楚怀王、韩襄王这些大国王侯之间进行外交游说。

前286年,齐国灭宋国,引起各国震动,各国频繁相会,推动了反齐联盟的建立。

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秦、韩、赵、魏五国伐齐,获得大胜,五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并杀死齐闵王,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

此役后,齐国疆土只剰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即墨二都。

覆灭:
燕太子丹年轻时在秦国作人质。

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国,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
客。

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

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

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

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之后荆轲刺秦王赵政[1][2]未遂。

这一事件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

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

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

前222年燕灭于秦。

2、春秋战国燕国(南燕国)
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儵的,商朝时被封于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

此燕国为姞姓,一直延续到春秋,《左传》记载隐公五年卫人以燕师伐郑,桓公十二年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十三年公会纪侯、郑伯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十八年王子克奔燕,庄公十九年卫师、燕师伐周,二十年郑伯执燕伯仲文,以其伐周之故,宣公三年郑文公有贱妾名燕姞,所说的都是南燕。

后来南燕灭国,伯儵的后代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