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孙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第3课《边城》教学资料 人教新课标必修5
【讲】人教必修5第3课《边城》教学资料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齐读:“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
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
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这是沈从文先生写给他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一段话。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文先生对边城炽热的爱。
沈从文先生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重从风景、风俗、人情三方面来探究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分析环境:(1)风景美:《边城》课文很长,布置了同学们扎扎实实的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明确:P16豆绿色的水天气明朗落日薄雾白云“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
(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
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2)风俗美: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P14.端午节:龙舟赛捉鸭子比赛(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P19.中秋、过年: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孙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孙新《边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感悟边城淳朴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
2、欣赏小说朴素、饱满、不雕饰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同学们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各方面。
在课前充分预习,反复朗读的前提下,课堂上着重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的手法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边城》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她完美无瑕的融合和游刃有余的真实,通过流自笔端的汩汩文字,载着清雅恬静的风景与这水乡故事一脉相承的完整,使得我们不由自主地要走进这座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淳厚的世俗人情及作者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美构筑的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古老边城,去发现它、展示它、品味它。
”二、感知情节两个学生合作(补充)概括课文节选部分的情节。
3、教师结合“边城”全篇来概括小说的整体情节。
三、分析环境:(1)风景美:《边城》课文很长,布置了同学们扎扎实实的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
(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
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2)风俗美: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端午节:龙舟赛捉鸭子比赛(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中秋、过年: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
这种氛围是不是和《桃花源记》诗意生活相类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三边城教材分析《边城》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作品,在课堂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当结合本篇课文“美好亲情”的主题,突出古朴淳厚的湘西环境和自然纯洁的人物感情。
课文节选的第一章对环境及人物的总述多从正面落笔,写得比较透彻,相对容易理解;切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
另一方面,《边城》整部小说的悲剧意蕴在选段中体现得并不明显,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学生的理解水平,在教学中对此将采取相对简略的处理。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考虑中职学生语文能力及课外学习的局限性,立足于节选的文本,通过品读语句、揣摩细节来领会沈从文小说的特点,再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1、在优美风景描写中所表现的纯朴的人性美。
2、能了解翠翠的“情窦初开”跟作者的环境描写、人物的选择和描绘有关。
3、理解边城所展现的表现“人性之美”的“隐喻之美”在小说中的独特表现教学重点主旨和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课时:1~2课时(看《边城》电影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在中国居住60年的新西兰作家艾黎说:在中国有两个美丽小城:第一是湖南的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
在凤凰有这样一条横幅标语欢迎您:为了你的到来中,这座古城守候了一千年。
凤凰这座美丽的古城,山美、水美、人更美。
今天,我们去欣赏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人民有着怎样美丽的生活画卷,一起体验湘西人民曾经有过怎样美丽的爱的故事。
二、字词棕榈lǘ 睨nì 角隅yú 呜喇lā 蘸zhaà 阗tián 憩qì 悖bèi 埋(mán 怨,mái没)擂(léi鼓,lèi台)峒(dòng茶:山洞,崆峒kōngtóng:山名在山东)三、简介作者、《边城》(1)作者资料一1、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必修五《边城》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以及文学特色。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沈从文的创作背景,深入剖析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边城》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关系,把握小说主题思想。
2. 掌握小说的文学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人物关系、文学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城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边城的风土人情,激发学习兴趣。
2.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梳理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关系。
3. 例题讲解:以小说中的一段精彩描述为例,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小说中的某个片段,进行文学特色分析。
5. 主题思想探讨: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情节梳理:画出小说的主要情节流程图,标注关键节点。
2. 人物关系:整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图,明确人物关系。
3. 文学特色:列出小说的文学特色,如语言、结构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文本进行论述。
2. 答案:根据小说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如翠翠的纯真、勇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如《湘行散记》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活动,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1. 情节分析:详细解读小说中的每个重要情节,如爱情线索、家族纷争等,揭示情节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5.doc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文精讲【学前导引】《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品。
本文节选的是第13~15章。
作者在他的《习作选集代序》中写道:“我只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
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
”这是沈氏创作宗旨的形象概括。
本文正是在老船夫与孙女平淡无奇,微有波澜的日常生活中展现一幅湘西特有的秀美别致的风俗人情画。
作者对于善良、淳朴的人类本性怀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温爱”,表现一种伦理的善与道德的美,能给人以精神上的陶冶。
同学们在阅读时,要着重体味这种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情、人性之美。
【学习目标】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特点。
2.把握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人性美。
3.学习小说细腻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
【基础知识精讲】·背景资料1.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湖南省凤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他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
14岁时,辍学从军,参加湘西当地土著部队,辗转川、湘、黔三省交界地带及酉水流域,经历了6年的少年军旅生涯。
1922年,他告别湘西,到北京实现他的文学之梦。
因生活困难,未能升学,就一边自学,一边从事文学创作。
1934年主编北平的《大公报》副刊《文艺》。
抗战爆发后,在昆明的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在北京大学任教。
1949年,沈从文遭到错误批判,作品也不再印行。
后被分配到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工作,放弃了文学创作,潜心研究中国历史文物,著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著作。
沈从文是一个多产的作家,文学创作十分丰富。
他的小说可以分为“湘西”“行伍”“都市”三个系列,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会明》《八骏图》等。
作品集现在通行的有:《沈从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与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2年版)。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必修五《边城》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边城风情”,详细内容为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的阅读与分析,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的深入学习,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边城》的基本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感受边城风土人情,培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小说《边城》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难点: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深入理解小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城的风景图片,让学生了解边城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小说《边城》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小说情境。
3. 内容梳理:让学生快速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对小说人物进行简单梳理。
4. 人物分析:以翠翠、傩送、天保等主要人物为例,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5. 艺术特色分析: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主要人物:翠翠、傩送、天保3. 主题:人性美、边城风情4. 艺术特色: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翠翠的形象特点。
(2)以“边城风情”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翠翠形象特点:纯真善良、执着坚定、孝顺顾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组织学生进行小说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五第1单元第3课《边城》
笑着”,不说话却笑,表现了她对往事美好的记忆和微妙
的感情涟漪。祖父借和翠翠同岁的新嫁娘喻示翠翠时,翠
翠“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情窦初开的少女已经心有所
属,默默相思。
2.小说环境包括自然风景、社会风俗、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即人情)。本文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
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请分别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加以
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边城
目 链
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 接
情乡土小说。
栏 目 链 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题概括
作者通过描写湘西秀丽风光、淳朴民风以及翠翠、爷爷、
天保、傩送等人的人性美,旨在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
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 栏
分析总结。
栏
答:风俗方面写了两个节日——端午、过年,描写了赛龙 目
舟、捉鸭子、舞龙、耍狮子等风俗;另外有迎婚送亲的花
链 接
轿队,路过渡口,要送给老船夫“一个小红纸包封”。这
些习俗“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人情方面:官民
同乐,军民共欢;顺顺一家人对翠翠爷孙的关怀照顾;爷
爷对孤独老汉的关心。“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
老船夫的“一切要来的都得来”的无奈。
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是现代文
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
《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等。
著名作家汪曾祺对他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
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
二、作家作品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小溪白塔旁边,
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的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的第四章《小说的阅读与欣赏》中的《边城》节选部分,详细内容为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中的第一至第五自然段,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和分析,理解小说背景、人物性格及其发展脉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边城》的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欣赏文学作品。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小说的学习,探讨人性美和人情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边城的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边陲小镇的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
2. 速读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
3. 精读分析: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解读小说的语言特色、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a. 分析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了解背景环境,把握翠翠的形象。
b. 研讨第四、五自然段,探讨傩送与翠翠之间的关系,理解小说主题。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性格。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中心内容:《边城》板书提纲:1. 小说背景2. 人物形象翠翠傩送3. 情节分析4.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边城》中翠翠和傩送之间的关系,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2. 答案示例:翠翠和傩送之间纯真的爱情,反映了边城人民的质朴和善良。
小说主题在于展现人性美和人情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边城》,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和欣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创作风格。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边城》课件(共39张PPT)
• 天保便赌气出来,死亡的气息 弥漫开来,天保客死他乡。他的 死如一石击起千层浪,直接导致 了翠翠与傩送的不幸。中年丧子 的船总顺顺,面对畏缩的老船夫, 表明心意,使老船夫最后心中的 壁垒土崩瓦解。他的身体已到了 油尽灯枯的时候,伴随着夜落大 雨,吓人的雷声,洪大倾圮声, 白塔倒了,渡船没了,老人的生 命业已走到尽头,可他唯一遗憾 的便是,未能改写翠翠同她母亲 般的宿命,苦苦等待着心爱之人 回来。
哪些因素酝酿了《边城》的悲剧性结局呢?
如:《边城》中的第二节第一段中
有这样一段文字描绘茶峒的地势:凭水
依山筑城,河街房子莫不是吊脚楼,
“某一年水若特别猛一些,沿河吊脚楼,
必有一处两处为水冲去,大家皆在城上
,受损失的也同样 着,对于所
受的损失仿佛
,与在自然安排
下,眼见其他
的不幸福来时相
似。”
边城中的人对待在大水冲击下家园 的丧失只能“无话可说”、“呆望” 不幸,也即对“天地不仁”无可奈何 的体会、默认与领受。“呆望”的神 情也因为体会、默认和领受可以说是 自身悲剧成分和自来悲哀气质的外现。
•
沈从文以乡情为纸,笔墨为线,将凤凰的山水人情装 订成册,展现在世人面前,那一段凄美的命运哀歌。因猜 疑、误会而隔阂,从而感到与他人交流的困难,唯独缺少 对自己生命的体验和内省,最终酿成悲剧。
《边城》,一部深刻的性格悲剧
高二(4)班 张颖
我知道《哈姆莱特》的故事,丹麦王子哈姆 莱特在德国读书时,他的叔父克劳狄斯为了篡 夺王位毒死了老哈姆莱特,并霸占了哈姆莱特 的母亲。当哈姆莱特回国后,通过父亲的鬼魂 叙说自己致死的原因,当哈姆莱特知道事情的 原委后,发誓要为父报仇,在这个过程中,他 有很多次可以对叔父克劳狄斯下手,完成为父 报仇的心愿,但由于哈姆莱特优柔寡断,犹豫 不决的性格,造成了一系列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他拖延报仇的性格也一直被世人批评为:“思 想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正是因为他性格 上的犹疑致使他行为的延宕,从而导致世人对 这个为父报仇的王子颇有微词。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精品教学资料荟萃课件
学习目标
了解沈从文。 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 界,体会人性之美。
沈从文(1902—1988), 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1927年参加“新月 社”,曾任西南联大、 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 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 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 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 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 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 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 的人生。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 精品教学课件
单位:桑植县第一中学 执教:向付平
边城
沈从文
人教课标教材必修5第一单元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 “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 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 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 一只黄狗……
着傩送与翠翠的关系。
第 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外祖
五
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祖父拿 天保试探翠翠,但翠翠心系所念,全在傩
节 送身上,以致魂不守舍。祖父猜到了翠翠
的心愿,看到了翠翠对爱情的执著。这种
情感上的执著,以及拒绝其他选择和外来
诱惑,让爷爷担心会导致不幸。
第
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 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
“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 一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 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 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题记》)。沈从 文从乡下跑到大城市,对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对 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恶痛绝,这引发 了他的乡愁,是他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 所摧毁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但是在湘西,这种古 朴的民风也正在消失。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ppt课件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从人物 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人物 性格特点。
情节再现
让学生分组选择小说中的某一情节进行表演,通 过再现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主题辩论
针对小说中的某一主题,如“边城的悲剧结局是 否可以避免”,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培养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04
《边城》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开启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先河,影响了后来的乡 土文学创作。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汪曾祺、贾平凹等。
《边城》所描绘的人性美、自然美和乡土情结影响 了众多文学创作者。
学术界对《边城》的评价
02
01
03
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 值。
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通 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 节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 体验感。
任务驱动法
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如分析小 说中某一情节的作用、探究某 一人物的性格特点等,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课堂活动设计
主题讨论
针对小说中的主题,如爱情、亲情、人性等,组 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和见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边城》的 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一代代 读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05
《边城》的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与策略
01
02
03
04
情境创设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 乐、视频等,营造出《边城》 中描述的湘西自然风光的氛围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 的情感和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小 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 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的内容。
本课选自沈从文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湘西边城小镇上,翠翠和天宝、傩送两兄弟之间真挚的爱情故事。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背景、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文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边城》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及背景设定,体会沈从文的文学风格。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3. 掌握小说的文学特色,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及文学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沈从文的文学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城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小说的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文学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a. 背景介绍:介绍沈从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b. 情节梳理:分析小说的情节,理解翠翠与天宝、傩送两兄弟的爱情故事。
c. 人物分析: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绘,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d. 文学特色:讲解小说的文学特色,如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绘等。
3. 例题讲解:针对小说中的某一情节或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主要内容:a. 背景介绍b. 情节结构c. 人物形象d. 文学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边城》的故事情节。
b. 分析小说中翠翠、天宝、傩送三人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c. 请谈谈你对小说中“边城”这一环境的理解。
2. 答案:a. 《边城》讲述了湘西边城小镇上,翠翠和天宝、傩送两兄弟之间真挚的爱情故事。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课《边城》,具体内容包括:课文《边城》的第一、二章节,详细介绍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边城风土人情,以主人公翠翠的视角展现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边城》的故事情节,了解湘西边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体会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及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文《边城》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边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城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二章节,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3. 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及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讲解作者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意境。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分析课文中的其他精彩语句,进行课堂实践。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内容:湘西边城:地域特色、民俗风情表现手法:语言美、意境美人物形象:翠翠、傩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分析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精彩语句,说明其表现手法及作用。
以翠翠的视角,写一段话描述她对傩送的情感。
2. 答案示例:精彩语句分析:略。
描述翠翠对傩送的情感:翠翠看着傩送离去的背影,心中涌上一股莫名的情愫,她觉得傩送就是她心中的那一抹阳光,温暖了她寂寞的心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ppt
为什么小说以“边城”命名?
便是在湘西,这种古朴的 民风也正在消失。《边城》是 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 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一 个温暖的作品,描写的是理想 化的现实。因为想留驻一点美 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 并且常新,以利后人。
一
一
曲
部
乡
怀
村
旧
挽
经
歌
典
【情节梗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 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 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 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 船总的小儿子傩送并喜欢上了他。傩送的哥哥天保喜 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 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 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 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 之后,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 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 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 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 “这个人也许 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主题】
赞美: 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
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 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拜金主义 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美好品德和人格。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 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 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 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人的河石想
的流边阶听
故水的上听这
事,微来旧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感悟边城淳朴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
2、欣赏小说朴素、饱满、不雕饰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同学们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各方面。
在课前充分预习,反复朗读的前提下,课堂上着重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的手法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边城》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她完美无瑕的融合和游刃有余的真实,通过流自笔端的汩汩文字,载着清雅恬静的风景与这水乡故事一脉相承的完整,使得我们不由自主地要走进这座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淳厚的世俗人情及作者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美构筑的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古老边城,去发现它、展示它、品味它。
”
二、感知情节
两个学生合作(补充)概括课文节选部分的情节。
3、教师结合“边城”全篇来概括小说的整体情节。
三、分析环境:
(1)风景美:
《边城》课文很长,布置了同学们扎扎实实的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
(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
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2)风俗美:
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
.端午节:龙舟赛捉鸭子比赛
(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秋、过年: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
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
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
这种氛围是不是和《桃花源记》诗意生活相类似。
这就是边城人民生活的独特的生活环境。
(3)人情美:
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先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人?
明确: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过渡人;爷爷与老熟人;顺顺与儿子……
下面我们分三大组一起来探究边城的人情美。
一、二、三组探究翠翠与傩送的感情;四、五组探究翠翠与爷爷的感情;六、七、八组探究爷爷与乡邻的感情。
找出最能表现人情美的那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有关语句。
A、翠翠与傩送:(爱情)先请是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P18翠翠与傩送的对话。
翠翠:单纯(语言:我是翠翠)、可爱(回答时的神情:轻轻地、悖时砍脑壳的)。
1、从刚才的朗读中可看出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不好,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
2、傩送有没有生气?请同学谈谈傩送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傩送:(他捉完鸭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后主动询问,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傩送根本不认识翠翠,但他还是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这里等不行,到我家里去)关心别人,古道热肠
傩送:(动作、神态:笑)心地宽厚,热情开朗
3、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变化?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心理)
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
“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十三岁的翠翠,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面还是有几分羞涩的,几分难为情。
“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
”
心理描写,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
这个片断,着重通过语言、心理、神态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一个宽厚热情的帅哥形象。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在边城的青山绿水中,两位拌嘴的年轻人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蒙胧的纯洁的初恋之情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B、翠翠与爷爷:(亲情)
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爷爷对翠翠的感情?
爷爷非常疼爱翠翠。
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
(四次)
然后,我们来看一看翠翠对爷爷的感情?
第六部分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这些话表现出的是翠翠对爷爷的关心。
况且下面还有这一句:“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写翠翠对爷爷的感情的,她看到爷爷越来越老,已经想着替爷爷守船了。
(语言)
不过,在文本中,在另外一件事上,爷爷没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并且祖孙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么一点隔阂了,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事吗?
爷爷不理解翠翠的内心状态。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几句对话:“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语言)这都是话中有话啊。
第一句翠翠对爷爷有抱怨,因为在爷爷的话中,居然没有说翠翠惦记着的傩送。
第二句话,是因为这只鸭子是大老送的,如果是二老送的,即使是几根鸭毛,翠翠也会爱如珍宝吧。
3、第五部分写到爷爷和翠翠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句话“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
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这句话里说“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
怎么理解?
爷爷:记忆所止处:让天保娶翠翠;项原则翠翠:记忆所止处:思恋二老。
从全文来看,在爱情问题上,一开始.祖父的确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这也给翠翠带来了烦恼。
不过虽然如此,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祖孙二人的感情。
翠翠对爷爷一如既往地依赖和关心并没有发生改变。
这份纯真的祖孙情怎不令人感动呢?
C、爷爷与乡邻:(友情)
①爷爷与“老熟人”:
提问:文中是怎样描写爷爷与“老熟人”的关系的呢?
P16:“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
”(白描)
“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
两个寂寞的老人,一辈子的老交情,端午节,别人都在图个热闹,他们却找了个清净之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喝杯雄黄酒,来个一醉方休。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之间的这种纯朴的友情怎不令人羡慕呢?
②、爷爷与过渡人:(友情)
P21这里的人情非常淳朴、厚道。
(语言、动作)第六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
爷爷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
③爷爷与顺顺
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扶危济困、乐于助人。
送鸭子、粽子给爷爷(慷慨大方)
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朴、善良、可爱的人啊!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纯朴的友情,总之,小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
这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 ,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四、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边城的特点,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或词)呢?
参考答案:例如:“美”边城山美、水美、人更美:“爱”通过爱情、亲情、友情“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纯”边城民风纯朴,边城人心地纯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自然”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师点评: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五、拓展深化: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总结主题)
明确: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民淡化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
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对于当时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呼吁)
主题是: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六、通读全文探究:除了以上分析的人情美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展示了边城的哪些其他人情美?
参考答案::1、P14、15:军民同乐;2、P15:顺顺与儿子之间的父子情; 3、《边城》中显示的天保与傩送的兄弟情。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感受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把握了文章的主题。
同学们,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大家阅读《边城》的全文;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大家到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去欣赏边城的美丽。
七、延伸拓展
1、运用课件展示两首古诗:《蒹葭》《上邪》
2、启发同学结合翠翠的爱情,体会古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忠贞。
九、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边城》全文,并尽量找来沈从文的其他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