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学前教育独立价值失落与回归-精品
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
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选择与价值追求,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
正如康德所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载体,学前教育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心脏,承担着学前教育价值实现的重任。
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以知识经济时代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挑战为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心理学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理论(功能结构主义、冲突理论、社会解释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和终身学习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回归生活作为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立论基点,将回归生活课程研究置于动态的、多元的背景去考察,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与组织、课程实施与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生活视野中建构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历史透视。
首先对西方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缘起与发展进行了介绍;其次对我国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探索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外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走向,指出回归生活将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
首先对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本质与特征进行了剖析,指出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始终与学前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谋求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整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整合、人对自然的审美体验与求真一致的有机统一,生活性、全面均衡性、可持续性发展、生成性、探究性等是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主要特征;其次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角度分析了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理论基础;强调珍视学前儿童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强调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整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整合等为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三章: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目标。
首先从学前儿童、社会、知识三个方面分析了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目标的来源;其次提出了确定学前教育回归性生活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从课程目标的适宜发展性、层次性、基础性与统整性、弹性与适应性、回归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目标体系。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起点,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综合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前教育的第一重要价值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们处于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年龄段,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和游戏,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另外,学前教育还具有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
学前教育一方面注重儿童的身体锻炼和健康管理,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注重儿童的心理健康,通过游戏和互动等活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这种全面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非常重要,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学前教育还能提供社会适应的平台,帮助孩子们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孩子们需要与其他孩子和老师进行互动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分享与合作,发展了解人与人沟通的能力,这些都是他们今后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和积极融入社会的重要基础。
最后,学前教育还能为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处于发育的黄金期,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中,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能够帮助他们发展各种智力,如语言智力、数学智力、艺术智力等。
这些都为孩子将来的学习和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社会适应的平台,为智力发展提供基础。
学前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
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幼儿教育是培养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孩子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
然而,近年来,由于社会变革和教育环境的改变,幼儿教育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构建一个更为健康、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体系,我们需要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目标。
首先,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独立性。
过度强调学术成绩、竞争和标准化评价,使得很多幼儿教育变得功利化,忽视了孩子兴趣和个性的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应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同时,要给予幼儿适当的自由,让他们能够探索和实践,发展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其次,幼儿教育应该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当下的社会,仅仅掌握一些学科知识已经远远不足够了。
我们需要培养具备创新、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等综合素养的人才。
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通过社交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游戏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幼儿教育应该注重情感与社会性的培养。
孩子的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让他们学会与别人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友谊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和家庭应该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
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共同配合,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总之,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独立性,关注他们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感与社会性,同时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幼儿园游戏本体价值的失落与回归
让我们看一个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实录:
小班的做客游戏
老师说:“今天鸡妈妈要带着你们这些小鸡婴幼儿去小兔家做客,好不好呀?”
头戴小鸡头饰的儿童排好长队,齐声说:“好!”
接着,老师就开始进行游戏了:“笃、笃、笃,小兔在家吗?呀,小兔出门了,她留下了一封信,让我们看看她给我们留了什么话。她说呀,要我们给她的地毯上绣花呢!”
幼儿园游戏本体价值的失落与回归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幼儿园游戏:本体价值和其失落
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喜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小朋友幸福、健康,就必需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的确,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不受外力约束的自主活动,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没有外在的目的,它发生于儿童的兴趣、需要等内在动机。在游戏中,强调的是“过程”与“表示”,追求的是其本体价值— 愉悦、享乐的功能,用儿童自身的话说即是“好玩”。然而,游戏在使儿童享受乐趣、享受天性、自由欢畅的同时,也能自发地促进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游戏的这一和属功能恰好与教学所要达到的引发儿童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也即,游戏对于儿童来说,并不只是一种消遣与娱乐,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因为游戏在指向儿童发展上与教学的一致性,目前,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就往往出现了这一现象,即游戏的异化—游戏教学化。
学前教育价值与价值取向
第二章学前教育价值与价值取向【本章知识结构详图】学前教育价值及其属性学前教育价值及其类型学前教育价值的类型西方学前教育价值的阶段变迁学前教育价值概述学前教育价值的历史考察我国学前教育价值变迁学前教育价值的思想演化特点社会需要确立学前教育价值的影响因素社会政治观和哲学观儿童观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学前教育对儿童大脑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价值学前教育对儿童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和气质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对儿童身体动作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对儿童的美感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学前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学习目标】1.能从多角度对学前教育的价值进行论述2.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学前教育对幼儿个体和社会发展价值的表现3.运用学前教育的价值原理,尝试提出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早教方案【关键词】学前教育价值学前教育的个体价值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价值问题是学前教育的核心问题。
人们之所以举办学前教育,正是因为学前教育之于儿童发展、之于人类社会具有特殊价值。
撇开具体的学前教育过程,就其目的性、必要性而言,学前教育的主要问题便是价值问题。
就现实中存在的学前教育来说,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没有旗帜鲜明地标榜出其所追求的价值,但毫无疑问,所有的教育从来都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的行动。
对学前教育理想价值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实际价值。
第一节学前教育价值概述价值问题是学前教育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一个必须探讨清楚而不可回避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育根本不提教育价值问题。
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着某种价值;而只有弄清楚了价值问题,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才能准确,才能取得较大的实际的教育功效。
一、学前教育价值及其类型(一)学前教育价值及其属性要探讨学前教育的价值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价值。
价值问题是哲学、伦理学、美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都研究的问题。
失落与回归:学前儿童主体性教育的思考
4创造性, 在活 的一再斥责而 日 渐失去自我。读完后, 我们不禁思考: 儿童 利用或创造条件来获取 自身发展的能力。() 到底是什么?儿童是人, 是主体, 其主体发展应受到尊重。 动中, 主体对原有事物进行更新和变迁。
7 6
栾文彦
杨 晓萍
失 落 与 回 归 : 前 儿 童 主 体 性 教 育 的思 考 学
幼儿主体性是什么?是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作为主体所
具有的特征和属性。应包括 : 主性 、 自 独特性、 创造性。自主
的幸福”l 。j ( 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 保证幼儿的自主选择
性包括 自 动性和能动性, 动性是 比较低级的水平 , 自 能动性
栾 文 彦 , 晓 萍 杨
( 西南大学教 育学 院, 重庆 [ 摘 40 1 ) 0 75
要] 当前学前教育 中, 儿童被看作是随意灌输 的容 器, 当作成人 自己美好理 想的实现工具。要 实现 学前 被
教 育中儿童主体 地位 的回归, 开展主体性教育势在 必行 。树 立正确 的儿童观 , 确保 幼儿的主体地位 ; 创设 良好 的 环境 , 保证 幼儿的 自主选择 ; 建立良好 的师 幼关 系, 保障幼儿的民主平等。
幼儿的主体性是在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 中发展起来的。 指幼儿在与外界事物发生关 系时积极地主动地对外界事物 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世界, 丰富的环境可为幼儿提供感 做出反应。独特性指每一个幼儿有其独特的个性, 他们有各 知的物质条件。创设 良 好的环境, 对幼儿的生活、 学习、 性格 自的需要 、 好恶与情感世界。创造性指幼儿在外界相互作用 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创
失落与回归:对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的思考
失落与回归:对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的思考作者:束从敏高英李芳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02期[摘要]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完成教育使命的工作性质及其教学的实践性特征都要求他应当拥有专业自主权。
应树立幼儿教师本位观,在教育话语世界里给予教师的个人话语与研究者的理性话语、决策者的权势话语以同等的地位。
幼儿教师自身专业自主意识的觉醒是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回归之路。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专业自主权一、幼儿教师应当拥有专业自主权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指在不违背国家教育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有权表明教育信仰与意见,有权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从事跟教学有关的工作,能自由作决定、不受他人干扰,包括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育内容、选择教育形式和方法、安排教学进程、参与学校管理等。
幼儿教师拥有专业自主权是其基本法律地位的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有6项权利.其中4项都与专业自主权有关,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队,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自主是专业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艾尔斯(WilliamAyers)说过:“一个行业指的是一群可以根据自我意识、表明本身信仰与意见的人。
”[1]我国已从法律上明确规定教师属于专业人员。
1994年,《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其中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
厉以贤对专业工作者和专业人员的标准作了如下归纳:“必须运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必须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必须具有重服务、轻报酬的观念;必须享有相当的独立自主权;必须有自己的专业团体与明确的职业道德;必须不断地在职进修。
《2024年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范文
《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认识。
然而,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因此,回归生活课程的学前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为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背景及意义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是一种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生活化教学为手段的学前教育模式。
其背景源于人们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以及对儿童全面发展的关注。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儿童往往被视为知识的接受者,而忽略了他们在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体验。
回归生活课程的学前教育模式则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
回归生活课程的学前教育具有以下意义:1.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2. 培养儿童的情感体验:通过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提高教学效率:生活化教学能够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
三、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教学策略为了实现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和需求,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2. 生活化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3. 多元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故事、音乐、美术等,以满足儿童的多元智能发展需求。
4. 实践性教学:鼓励儿童参与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种植养殖、社区服务等,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 家园共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爱的缺失与回归-最新年文档
教育:爱的缺失与回归每个学生在内心深处都希望受教育,能从师获益,能进行自我教育,并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人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
然而,在当下的教育环境条件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往往过分维护自身的尊严与权威,从而泯灭学生的个性以及想自由表达和平等交流的愿望。
为了还原教育本来的面目,我们应该对教育负起责任,不让它迷失方向,呼唤爱的回归。
一、教育现状雅斯贝尔斯说,现行教育本身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去从事教育工作。
首先,在“知识就是力量”的旗帜下,教育呈现出知识堆积的倾向,知识灌输、说教与训练充斥着课堂,而大部分学生也满足于这种方式,并且顺从于老师的权威。
师生之间不约而同地认为,对知识的拥有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最重要的标准。
我们的教育成了知识转让的场所。
其次,在知识堆积的这种教育现状的影响下,教育狭隘地关注人的理性能力,而忽视了对人的灵魂的教育,师生之间心灵隔绝,他们之间都自我封闭而导致互相冷漠,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承,而没有重视对学生的鉴赏力和美感的培养,使得学生对美的事物熟视无睹、冷漠以对,从而无法唤起学生对世界和社会的深沉而执着的爱。
二、教育的忧患:爱的缺失人在教育中失落,爱在教育中淡漠,灵魂在教育中被隔离,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样的教育现状呢?首先,是应试教育的错误应用。
从客观上来说,考试作为衡量人才和教育的一种手段,是没有错的,错就在于人们对考试手段的态度和应用。
当今的考试只能衡量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极少涉及个人的创造力方面,至于个人的德育就更无从考量了,所以说应试教育的根本错误在于它混淆和颠倒了教育与考试的本质关系,考试本来只是一种手段,是为完善教育服务的,而现实中人们对考试的过分推崇和依赖,反而使教育迷失了方向,违背了其最初的意愿。
其次,现实环境的压力。
在现实社会,升学机会有限,而教育的本质是想给予人平等的教育机会,现实与教育的本质起了冲突,而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学生的升学率,至于如何给予学生情感的教育与爱的交流往往被忽视,从而形成恶性竞争。
简述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价值
简述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价值
在学前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促进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1. 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和环境,如玩具、颜料、积木、纸张等,让儿童自由探索和创造。
2. 鼓励自由表达:鼓励儿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开展创意活动:开展各种创意活动,如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等,让儿童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如参观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让儿童接触不同的事物和文化,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
5. 鼓励合作和分享:鼓励儿童合作和分享,让他们在合作和分享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给予积极的反馈: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认可和支持。
总之,在学前教育中,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鼓励自由表达,开展创意活动,提供多样化的体验,鼓励合作和分享,给予积极的反馈,从而促进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教育回归幼儿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逐渐呈现出一种过分强调知识灌输、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教育回归幼儿”的口号,旨在引导教育工作者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让幼儿在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下是我在教育回归幼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教育回归幼儿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
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
1. 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参与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可以针对幼儿的绘画兴趣,让他们自由发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2. 重视幼儿的性格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对于内向、害羞的幼儿,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外向、活泼的幼儿,我们要引导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可以提供多种游戏方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在教育回归幼儿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素养,还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 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例如,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2. 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感恩,让他们明白父母、老师的关爱和付出。
例如,在节日来临之际,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感恩活动,让他们亲手制作礼物,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
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幼儿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随着教育的商业化、功利化倾向,我们似乎渐渐迷失了幼儿教育的本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加美好。
一、尊重孩子,还原天性幼儿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还原孩子的天性,就是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而不是把孩子们束缚在课堂里,被动地接受知识。
记得有一次,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沙坑里挖沙,他玩得不亦乐乎。
我走过去问他:“你在挖什么?”他抬起头,自豪地说:“我在挖一个城堡!”那一刻,我被他的想象力感动了。
这就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是能在简单的游戏中找到无穷的乐趣。
二、关注个体,全面发展幼儿教育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我们不能再把孩子们当作批量生产的“产品”,而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情感交流、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一次音乐课上,我发现一个女孩总是低着头,不参与大家的互动。
我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是不是不喜欢音乐课?”她小声地说:“我害怕唱歌,觉得自己唱得不好。
”我鼓励她:“没关系,唱歌是一种表达,不需要完美。
你勇敢地唱出来,就是最棒的!”在我的鼓励下,她渐渐放开了自己,开始勇敢地唱歌。
这就是关注个体,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三、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四、重视家庭,共同成长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更需要家庭的参与。
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力量,与家长携手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在家长会上,我经常与家长分享孩子的成长点滴,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同时,我也鼓励家长在家中多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
一位家长告诉我:“自从参加了家长会,我更加了解孩子了,也学会了如何陪伴他。
”这就是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成长的美好画面。
幼儿教育,这个看似简单却又无比重要的领域,承载着孩子们最初的认知和探索。
失落与回归对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的思考
失落与回归对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的思考在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方面,失落与回归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向。
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是指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自主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儿童学习情况等方面的权力。
然而,随着教育的推进,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逐渐被削弱,导致幼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渐渐感到失落。
为了回归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需要对其思考与探索。
首先,对于失落与回归的思考,可以从教育的背景与动因入手。
当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
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尽可能多地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点,根据儿童的需求和兴趣进行教学设计。
然而,由于过分关注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考试结果,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挥个人的教育理念和能力。
这就导致了幼儿教师的失落感。
其次,对于失落与回归的思考,可以从教育政策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
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减少,与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政府部门和家长对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注,对教师的评估与监管明显增加。
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着政策要求与家长期望的双重压力,而失去了自主权。
然而,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回归,可以通过政策与实践的互动来实现。
政府可以制定更加注重幼儿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政策,鼓励教师自主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
同时,学校可以提供更加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鼓励教师锐意创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最后,对于失落与回归的思考,可以从教师个人的成长与进步角度进行思考。
失落感可能是教师个人专业能力不足、自身发展不够等方面的原因所导致。
因此,幼儿教师自主权的回归,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来实现。
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只有不断进步和成长,才能够回归专业自主权,更好地为儿童的发展和成长服务。
幼儿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回归本质,关注个体
幼儿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回归本质,关注个体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幼儿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你可能会想,幼儿教育还能有什么发展趋势?不就教小朋友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嘛。
嘿,那你可就小看它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
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幼儿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回归本质,关注个体。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幼儿教育的本质。
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那么,在未来,幼儿教育将如何回归这个本质呢?一、课程内容的变革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课程内容将更加丰富多样,不再是单一的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
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设计更多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课程。
比如,通过科学实验,让孩子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同理心。
课程内容将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二、教育方式的变革过去,幼儿教育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孩子被动接受。
而未来,教育方式将更加注重孩子的主体地位。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会更多地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引导孩子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育环境的变革未来的幼儿教育环境将更加宽松、自由。
我们会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让孩子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学习。
比如,建立主题教室,让孩子在特定主题下进行探索;设置游戏角落,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我们还会充分利用户外环境,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需求和特点。
未来幼儿教育将更加注重关注个体差异,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教师会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和性格,为他们量身定制教育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五、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将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幼儿个性发展中学前教育的价值体现
幼儿个性发展中学前教育的价值体现学前教育是指对儿童在入小学前的阶段,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而幼儿个性发展在学前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的个性发展不仅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体现。
幼儿个性发展中学前教育的价值体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学前教育通过丰富的活动和教学内容,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和自我意识。
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幼儿将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学习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学会被尊重。
这种交流和互动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还能培养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发展独特的兴趣和特长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前教育应该尊重并关注每个幼儿的兴趣和特长。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帮助幼儿接触并了解不同的领域,发现并培养他们的独特兴趣和特长。
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能够在早期发现他们的潜在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3. 培养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学前教育注重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习和成长中,幼儿会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助,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
这种合作和情感管理的能力对幼儿未来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 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学前教育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正直、独立、自律和勇敢等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性格形成和道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5. 增强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教育通过各类游戏、活动和体验性教学,帮助幼儿增强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和学习中,幼儿会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合作、解决矛盾和面对困难等能力。
这种学习和锻炼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为未来的成长做好准备。
学校教育价值的失落与复归
学校教育价值的失落与复归学校教育价值的失落与复归——师生关系的社会学解读一、层面与战略的缺失:师生关系研究的方式阈限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同窗在教育实践中各自的地位、作用、价值与活动的联结和其彼此作用的状态。
师生关系从来是中外学者打听教育的主要话题之一,譬如,我国唐朝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曾警告世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门生没必要不如师,师没必要贤于门生。
闻道有前后,术业有专攻,如是算了。
”[1](p.325)说明了社会生活中择师的大体原则和师生之间应确立的大体关系。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以为:“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说,应当渗透着尊重劳动的精神。
不尊重劳动和不尊重劳动者的人,就会发生懒惰、懈怠,对物质财富和道德财富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只顾去知足个人对福利的要求。
”[2](p.129)显然,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师生关系的讲解是指向师生两边的,也就是说,不但同窗要尊重教师的职业活动,教师也要尊重同窗的学习活动。
总的来看,虽然中外学者在师生关系的熟悉上明显地存在着必然的不同,但他们对彼此尊重、互为依托的师生关系的向往却是高度一致的。
无论是在高等教育阶段仍是在中等教育阶段,抑或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目前,我国师生关系的实际同彼此尊重、互为依托的理想状态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既影响了同窗的发展与进步,也影响了教师的职业观念与价值取向,这突出地表示在师生之间的隔阂、对立与抵触等几个方面,显在或隐在的彼此伤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笔者以为,在师生关系上存在着四个层面的问题:其一是“应然”性问题,即师生大体关系的确立以何为导向;其二是“本然”性问题,即确立师生大体关系导向的基础;其三是“实然”性问题,即当下师生关系的实际状况;其四是“或然”性问题,即师生关系的可能走向。
这四个层面的问题既彼此独立,又彼此关联,是咱们熟悉和慢慢改善师生关系现状的关键。
受社会生活导向和保守教育学学科视域的双重制约,我国的局部学者在以往的研究中,虽然意识到了师生关系对于师生两边乃至对社会整体进步的重大意义,并自觉地将师生关系纳入到研究的视域当中,但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师生关系的“实然”与“应然”问题,而对“本然”与“或然”问题的研究则显得比较单薄,这种研究取向由于视野的有限性而人为地割裂了相关知识的内在关联,因此,其说服力是有限的,这在客观上大大地减弱了既有效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也无法从根本上完全避免研究的空泛与片面偏向。
生命在教育中的失落与回归
生命在教育中的失落与回归摘要】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它基于生命,又促进生命的发展和完善。
然而现实的教育过程缺乏对生命的关注和张扬,使教育远离生命。
本文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生命在教育中失落的现状,阐明了在教育中实现生命回归的重要性并具体阐述了让生命回归教育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生命教育失落回归西方哲人罗曼·罗兰说过:"生命像一粒种子,藏在生活的深处,在黑土地和人类胶泥的混合物中。
在那里,多少世代都留下他们的残骸。
一个伟大的人生,任务就在于把生命从泥土中分离开。
这样的生命孕育需要整整一辈子。
" 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言,生命的起点就是孕育的开端。
生命的孕育过程,其实就是人的教育过程。
然而文明社会的分工过于精细,导致教育逐渐变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活动,与生活日益分化。
这种独立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教育与生命的本原关系,甚至表现出对生命的遮蔽,使教育远离生命,生命在教育中逐渐失落。
本文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生命在教育中失落的现状,阐明了在教育中实现生命回归的重要性并具体阐述了让生命回归教育的几点策略。
一、生命在教育中失落从本源上解读,教育是最具生命性的,因为它不仅要基于人的生命需要,关注人的生命发展,还要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因此,教育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生命的生长需要应是教育的基本内容。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出关怀的一种事业。
" 然而,今天的教育却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对生命价值的漠视甚至吞噬。
在学校生活中,无视学生是生命个体存在的教育行为随处可见。
自习课上,为了寻找几个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班主任随意出入教室,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从没想过这会打扰学生的正常自习。
学期末来临,为了争取好的学习成绩,取消了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把这些科目瓜分给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独立价值失落与回归
学前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有其独立存在的必然性,这_必然性源自学前教育的独立价值,即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不依附于其他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而独立存在的价值。
具体而言,这-价值表现为促进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适宜的个性化发展。
学前教育的独立价值是学前教育价值的核心和根本,是学前教育独立性的根基和依据。
在此意义上,这一价值亦可看作学前教育在应然状态下的根本价值。
然而,在我国当下的学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若干价值失落的现象,致使幼儿难以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发展。
本文拟对我国学前教育独立价值的失落现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其独立价值的回归。
―、学前教育独立价值的失落
学前教育的价值通常由独立价值和衍生价值构成。
学前教育为后续教育打基础、做准备,促进家庭劳动力解放及社会发展等价值,都是在学前教育独立价值基础上生成的,可谓其衍生价值。
学前教育独立价值失落的本质是人们将学前教育的衍生价值当作其根本价值。
为深入认识这种“失落”笔者拟先勾勒其现象,再剖析其成因。
(一)现象勾勒:超前教育与强化训练
学前教育要促进幼儿适宜的个性化发展,必然需要为幼儿提供宽松有益的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然而在学前教育中,因其独立价值失落而未能促进幼儿适宜的个性化发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超前教育,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强化训练。
超前教育是把学龄期的学习内容提前到学前期,即将超越幼儿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内容教授给他们,如让幼儿学拼音、背诗歌、记单词、做算术等。
当前,不少幼儿园教育存在的“小学化”倾向,就是将小学的学习内容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是典型的超前教育。
有研究指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实际教育中较为普遍,在幼儿园中,学科教学知识占很大比重而且难度普遍提高,与此相对,幼儿的活动时间相对较少而且活动方式单调。
[1]如此一来,幼儿园成为小学教育的预备班、训练场。
近年来,虽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大中城市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在县城和广大农村地区依然较为普遍,不少家长和幼儿教师甚至认为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这样的幼儿园才是让孩子学有所得的幼儿园。
在整个学前期,超前教育现象通常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表现得愈加突出。
例如,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由于幼儿即将升入小学,人们通常会让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靠拢,让孩子学习小学低段的内容。
这种做法无疑忽视了学前教育的独立性和幼小衔接的相互性。
其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拭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
西方_些发达国家也十分强调幼小衔接的相互性,通常预设_个相对较长的幼小过渡期。
例如,美国的幼小衔接主要有两种途径:_是设置从托儿所到3年级的学校;二是学前教育系统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