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设计19: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设计19: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教材分析1.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之第二节,与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准备。

所以,这节的内容安排很巧妙,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2 本节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内容:①.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

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

2、学情分析2.1 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知道了组成细胞的分子、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③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高中生物课程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

2. 掌握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3. 了解生物膜的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特点。

2. 直观演示法:展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实验现象和结构。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膜的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

2. 实验材料:生物膜实验所需材料。

3. 讨论问题:关于生物膜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概念:讲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3. 讲解组成:介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如磷脂、蛋白质等,并讲解它们在生物膜中的分布和作用。

4. 结构特点:讲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如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第二课时:6.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7. 讲解功能:讲解生物膜的功能,如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物质运输等。

8. 实验演示:展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9. 小组讨论:分发讨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膜的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10. 分享成果: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物膜的重要性。

11.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三、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反馈评价
1
2
模型主要内容。 6.探究六:根据流动镶嵌模型怎样
判断细胞膜的内外。
【用一用·我设计 2】
思:为何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
展示提升 质疑评价
总结归纳
(15 分钟)
展示 1: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科学家
展示证明细 胞膜成分的 实验设计及 结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1925 年 1959 年 1970 年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当 发展题:3、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4、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

A、保护作用 B、一定的流动性 C、主动运输
D、选择透过性
提高题:5、(选做)科学家分析细胞膜化学成分时需制备纯净细胞膜。真核细胞分离出纯净细胞膜较困难,受细胞内其他膜的
⑴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膜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血影 ” 的化学成分中的脂质主要是____________,它构成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
⑷提取膜中磷脂并单层辅在空气——水界面上,面积相当于原细胞表面积两倍。由此认为细胞膜由___________组成。
程。
亮—暗的三层结构,他做出了怎
样的假设?
4.探究四: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
同荧光染料标记后,让两种细胞
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案-2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案-2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科学家对生物膜的探究历程。

②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③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情感目标(1)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2)正确认识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如何体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导入过程复习回顾以前所学内容,提出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生物膜是什么样的结构才决定了它有这样的功能呢?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科学家当年正是怀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的疑问,开始了对生物膜结构孜孜以求的探索。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重走科学探索之路【活动】探索历程假想一下,如果你是科学家,要研究生物膜的结构,那么科学的探究方法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试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 生物膜的结构是什么?探索一时间:19世纪末(1899年) 人物:欧文顿(E.Overton)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思考:实验为什么得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而不是有其他有机物(蛋白质或糖类)组成的?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提出问题:什么实验证明了欧文顿的假说是正确的呢?探索二时间:20世纪初人物:科学家实验:将细胞膜分离出来,发现其不但能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结论:细胞膜主要是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提出问题:脂质和蛋白质在细胞膜上怎么分布?探索三时间:1925年人物: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实验:从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红细胞膜的2倍。

高一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高一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高一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2.了解生物膜的特性,并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3.熟悉生物膜内部的分子运动;4.通过实验与模拟操作加深对生物膜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2.生物膜的特性;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4.生物膜内部的分子运动;5.实验与模拟操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物膜的特性;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3.生物膜内部的分子运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与模拟操作;3.互动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5.1 讲授5.1.1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的隔离物质,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的稳定状态。

细胞膜的结构包括磷脂双分子层、内外的蛋白质、糖类等,它不仅具有隔离、稳定细胞内部环境的功能,还具有物质进出细胞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功能。

5.1.2 生物膜的特性•生物膜是由磷脂双层和内外的蛋白质、糖类构成的;•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生物膜是动态的,具有流动性、镶嵌性、信号传导性等特性。

5.1.3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膜结构的流动性;•镶嵌模型的概念;•膜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

5.1.4 生物膜内部的分子运动•生物膜内的分子运动模式;•分子膜的扩散、热运动等。

5.2 实验与模拟操作•实验一:观察磷脂双层的聚集与分散;•实验二:镶嵌模型的模拟操作;•模拟操作: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对膜内分子运动进行模拟。

5.3 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课堂参与度,如下:•师生讨论:让学生讨论分子运动和膜结构的相关问题;•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分子运动和膜结构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讲义资料;•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在线课程视频。

七、教学评估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实验报告;•作业;•课堂讨论。

八、课后延伸•了解细胞膜与动物、植物细胞的异同;•深入了解生物膜内部的分子运动;•自主探究其他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和发展过程。

2. 让学生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和发展过程。

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3. 实验:观察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介绍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发展过程、主要特点和作用。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观察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和作用。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特点和作用的掌握情况。

3. 通过作业和课后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图片、动画和实验视频。

2. 实验材料:如红细胞、显微镜等,用于观察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 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提供深入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资料。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实验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在生物科技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兴趣。

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想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想适应的观点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由制作细胞膜的材料引入,设疑“用哪种材料做细胞膜,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
学生活动:通过三种材料与细胞膜功能的类比、分析,进一步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二、糖蛋白(糖被)
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备注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课题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时
1
课型
新课
教学
目标
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想适应的观点。
知识
目标
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能力
目标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结构。
学生由上例很容易得出结论:探求细胞膜的结构,要由细胞膜的功能入手。
教师:展示资料1发现:脂溶性分子易透过细胞膜;而非脂溶性分子则难以通过。
学生:分析假设“细胞膜由脂质组成。”
教师:这个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细胞膜成分的提取鉴定得出的?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两部分内容,本节课是本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重要内容。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简单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与功能,所以,本节课实为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同时,本节课为后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本内容在教材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较为抽象,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也不是非常清晰,学生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教师要仔细梳理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进一步加强社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支架式教学法、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设计思路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成分与功能,本节课利用“在放有红苋菜的烧杯中注入冷水和热水的对比实验”导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细胞膜的功能,再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原则,导入本节课生物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由于生物膜的探索历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史资料,学生难以理清线索,所以教师在梳理科学发展史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建模的形式进行学习,帮助学生一步步理清思路。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范文: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范文: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范文: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3. 能够解释生物膜的运动和功能。

教学重难点:1.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准备:PPT、教学实验器材、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你知道生物膜是什么吗?它的结构是怎样的?”2.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给出简要介绍:“生物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它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比如分隔细胞内外环境、调节物质的进出、传递信号等。

”Step 2:学习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1. 讲解生物膜的结构:双分子层、疏水性磷脂分子、亲水性磷脂分子、蛋白质通道等。

2. 通过PPT展示生物膜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生物膜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3. 讲解生物膜的功能:分隔、选择性通透、传递信号等。

4. 通过举例子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生物膜的具体功能和重要性。

Step 3: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 讲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是生物膜动态结构的理论模型,认为磷脂分子在生物膜中形成流动的双层液相,蛋白质分子则嵌入到磷脂双层中。

2. 通过PPT展示流动镶嵌模型的示意图,并解释模型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3. 利用教学实验器材和教学素材,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 引导学生总结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和意义。

Step 4:巩固与拓展1. 提问学生:“你能解释生物膜为什么能够实现选择性通透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反馈和引导:“生物膜的选择性通透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膜蛋白共同作用实现的。

磷脂双层具有疏水性,可以阻止溶质的自由通过,而膜蛋白则可以选择性地调节物质的进出。

”3. 鼓励学生拓展思考,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Step 5:小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生物膜的重要性和流动镶嵌模型的意义。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生学雷锋倡议书2022年小学生学雷锋倡议书(精选9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倡议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倡议书作为一种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规范。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倡议书很难写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2022年小学生学雷锋倡议书(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生学雷锋倡议书1当三月的春风吹遍大地的时候,我们总会想起一个不朽的名字——雷锋!在我们耳边总会响起一句伟大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四十七年过去了,雷锋的名字仍然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新世纪孕育出新榜样。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让雷锋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为此,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1、在班级中,从小事做起,干好份内的卫生工作,保持教室清洁。

2、校园里,自觉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并能主动拾起地上的脏物。

3、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见到有损坏公物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4、尊敬师长,团同学,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

5、利用休息时间到校外,如敬老院等场所进行服务。

6、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学习。

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不仅仅是在每年的3月5日,更要时刻将雷锋精神牢记在心,做到时时学雷锋,天天见效果。

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有更多慈善之举、感动之事,让我们的国家处处讲求奉献、充满和谐,行动起来吧。

埔上小学的全体同学们!xxxx少先队大队部小学生学雷锋倡议书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看,杨柳春风,又绿神州大地。

听,雷锋精神,再奏华美乐章!雷锋,他就是一缕阳光,照亮一片片黑暗;他就是一滴水。

滋润一寸寸土地;他就是一粒种子。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生根发芽。

他也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刻苦钻研,坚守岗位……雷锋精神——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平凡,但并非琐碎平庸。

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长存于天地之间,在中华大地,在欧洲的社团。

在北美的西点军校,在东南亚,在世界上每一个有人群的地方,熠熠生辉。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案及答案教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案)【学习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学习重点: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学习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学习过程】引入: 生物膜系统包括哪些膜?细胞膜是由哪些成份构成的?科学家是怎么样确定生物膜的?活动一:体验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要求:分析资料,交流回答问题[小标题一] 从细胞膜功能入手的科学探究[资料1]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时间:19世纪末 1895年科学家:欧文顿()实验:物质对细胞膜的通透性问题:①实验的现象是什么?②欧文顿提出了什么假说?[资料2]细胞膜提取分离和成分分析时间:20世纪初实验: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问题:细胞膜是由哪些化学成分构成的?[小标题二] 单位膜模型的提出[资料3]两位荷兰科学家实验过程时间:1925年科学家: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实验:磷脂平铺在空气—水界面问题:①实验的现象是什么?②实验结论是什么?③细胞膜中的脂质为什么会排列为连续的两层呢? [资料4] “三明治”结构模型时间:1959年实验:罗伯特森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问题:①实验的现象是什么?②罗伯特森提出了什么假说?③讨论“三明治”模型的局限性?[小标题三] 新技术带来新模型[资料5]电镜冰冻蚀刻细胞膜示意图时间:20世纪60年代实验: 科学家用扫描电镜技术和冰冻蚀刻技术揭示了细胞膜结构中蛋白颗粒问题:该图说明了什么?[资料6]免疫荧光技术细胞融合实验时间:1970年科学家:弗雷(Frye)和埃迪登(Edidin)实验:人鼠细胞融合问题:①实验的现象是什么?②实验结论是什么?③例举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智慧升华]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生物膜分子模型并被人们所接受。

必修一 1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案

必修一 1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案

一、课程标题: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二、课标要求:能够阐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能够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三、教学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3)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一般规律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2)难点:对于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五、教学方法:讲述、提问与同学观察、思考、讨论相结合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通过提问同学们3个问题引入新课1.生物膜的功能?2.生物膜的成分?3.生物膜的结构?总结同学们说回答的前2个问题,并向同学们讲述通过前几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生物膜的功能和成分,而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便是:生物膜的结构模型(2)通过时间线索向同学们讲述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3)1895年,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能够被溶解脂类物质的溶剂溶解。

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4)20世纪初,通过化学分析,鉴定了膜由蛋白质、脂质、糖类构成(5)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发现红细胞的脂质面积为红细胞面积的2倍,提出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2层(6)1959年,罗伯特森发现“暗-亮-暗”提出三明治结构(7)1970年,通过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和其他相关实验,提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8)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9)向同学们灌输科学研究的思想:科学的研究的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经过无数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实验与探索,才能取得成就。

(10)通过PPT上流动镶嵌模型的图片,向同学们讲述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覆盖、贯穿、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上,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八、课堂小结(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1925年,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59年,提出膜的静态结构(三明治结构)1970年,提出膜具有流动性1972年,提出流动镶嵌模型(2)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3)蛋白质的排布方式:覆盖、镶嵌、贯穿(4)糖蛋白的作用:识别、保护、润滑九、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的相关内容十、板书设计(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1925年,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59年,提出膜的静态结构(三明治结构)1970年,提出膜具有流动性1972年,提出流动镶嵌模型(2)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3)蛋白质的排布方式:覆盖、镶嵌、贯穿(4)糖蛋白的作用:识别、保护、润滑十一、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节奏的把握还不够熟练,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较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讲完之后,还剩下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以后上课需要加强对于时间的把控。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一、教学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和原理。

3.能够描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分子结构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4.能够理解“流动镶嵌模型”对生物膜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和原理。

2.流动镶嵌模型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流动镶嵌模型对细胞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1.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分子结构和作用原理。

2.流动镶嵌模型在细胞内的具体作用和意义。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板书 + PPT展示3.小组讨论4.问答互动六、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现实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膜的重要性,介绍膜的结构和功能,和膜对细胞生存的重要作用。

2.讲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30分钟)a.介绍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和产生的背景。

b.让学生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分子结构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c.讲解流动镶嵌模型如何影响膜的性质和功能。

3.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与细胞内功能的关系(20分钟)a.让学生理解流动镶嵌模型在细胞内的作用和意义:如蛋白质、脂质、糖类分子的运输、信号传导、离子交换等。

b.让学生自主分组讨论,总结和介绍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在不同细胞功能中的应用。

4.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指定3名学生依次发言,表述他们对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认识,其他同学就其发言进行提问和补充。

5.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总结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突出它在细胞生存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七、作业a.完成课堂讲义的复习b.以如何理解迅速传递信号为题,撰写一篇500字的小论文。

c.观察在不同细胞状态下的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变化,写一份实验报告。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陈黎杰一、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四章第二节内容。

本章共三节,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膜的结构有关,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

而第二节内容又是解释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

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

由此可见,本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并体现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目的是让学生在认识生物膜结构的同时,了解人类探究生物膜结构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

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不断发现新的证据,原有的观点或理论还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是简述生物膜研究的历程;2、是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在建立生物膜模型过程中的作用;3、是描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本节内容以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学生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构建模型为重点。

因此本节在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可定为“尝试制作生物膜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教材介绍了人类探究生物膜结构的过程和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的历史和本质的认识,特别是这些内容中所体现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技术手段的进步,促进科学的发展等观点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因此本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可定为“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利用科学史料,还原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是进行科学史教学的常用方法,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好比是科学家的科研项目研究,在探究中动手制作模型,使学生切身经历过程,并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充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演示技能,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更好的理解抽象的内容。
讨论技能,询问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总结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指源自教师意见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教案
学号:20132515018姓名:庞晓红班级:生科本1302时间:2016.7.8
课题: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训练技能:版书技能讲解技能指导教师:黄玲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
动性的特点。
能力目标 :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回答问题,同时要理解这些实验结果,明白体会到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进步,科学探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不断修正过程。
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顾回答问题。
导入技能,引起悬念,激起学生兴趣。
讲解技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板书技能,将本节课主要内容呈现在黑板上,便于学生学习总结。
五十年代,电镜诞生促进了生物膜结构的发现。1959年,罗伯特森观察电镜下的生物膜,发现了“暗-亮-暗”结构,提出了静态的单位膜模型。并让学生思考该模型的缺陷。
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膜蛋白细胞融合实验,询问学生结论。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其与单位膜模型的最大不同是生物膜是动态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使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时间分配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教学技能及
构成要素
1分钟
5--6
分钟
4--5
分钟
2-3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新课
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科学家的脚步来一起探究生物膜的发现历程
吧!按照时间顺序讲解。
1895年,科学家欧文顿的所做实验大体过程,最后发现的现象,向学生提问会有什么结论。
20世纪初,科学家用化学分析法分析哺乳动物红细胞膜,让学生同桌讨论其得出的结论及为何使用红细胞膜。
1925年,荷兰科学家将脂质平铺在水面上,发现的现象,询问学生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回答问题,同时要理解这些实验结果,明白体会到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进步,科学探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不断修正过程。
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顾回答问题。
导入技能,引起悬念,激起学生兴趣。
讲解技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板书技能,将本节课主要内容呈现在黑板上,便于学生学习总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时间分配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教学技能及构成要素源自1分钟5--6分钟
4--5
分钟
2-3分钟
导入新课
是谁,隔开了原始海洋的动荡?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没有你,我---一个小小的细胞,将会是何等模样?通过诗歌导入细胞膜,询问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些功能,有怎样的结构,然后导入探索历程。
那这个模型里的蛋白质与脂质是如何排列的呢?又有怎样的结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下。
出示生物膜镶嵌流动模型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然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补充。最后再总结讲解。
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最后给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框架,一起复习。
学生猜测思考并回忆细胞膜的功能,认真听讲。
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回答问题。
演示技能,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更好的理解抽象的内容。
讨论技能,询问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总结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指导教师意见
五十年代,电镜诞生促进了生物膜结构的发现。1959年,罗伯特森观察电镜下的生物膜,发现了“暗-亮-暗”结构,提出了静态的单位膜模型。并让学生思考该模型的缺陷。
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膜蛋白细胞融合实验,询问学生结论。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其与单位膜模型的最大不同是生物膜是动态的。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教案
学号:20132515018姓名:庞晓红班级:生科本1302时间:2016.7.8
课题: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训练技能:版书技能讲解技能指导教师:黄玲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1)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
动性的特点。
能力目标: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